马克思哲学的“实践”范畴研究评析
被引量:6
Comments on and Analysis of the Studies on the Category of 'Practice' in Marxist Philosophy
出处
《哲学动态》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35-38,共4页
Philosophical Trends
参考文献8
-
1张曙光.马克思哲学的生存论维度及其当代意义[J].福建论坛(文史哲版),2000(2):2-8. 被引量:7
-
2杨耕,陈志良.关于马克思实践反思理论的再思考[J].天津社会科学,1998(3):37-44. 被引量:5
-
3孙正聿.从层级到顺序:现代哲学的走向[J].发现,2001,0(5):15-15. 被引量:6
-
4张立波.实践的逻辑:从哲学到社会理论[J].哲学动态,2001(5):5-8. 被引量:4
-
5韩志伟.论唯物主义实践观的理论主题─—纪念《德意志意识形态》写作150周年[J].马克思主义研究,1996(4):50-57. 被引量:5
-
6任平.交往实践观:21世纪中哲、西哲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交汇点[J].社会科学战线,1998(2):37-44. 被引量:10
-
7朱德生,李登贵.从思想世界降到现实世界──纪念《德意志意识形态》写作150周年[J].哲学研究,1995(11):3-12. 被引量:2
-
8衣俊卿.论实践的多重哲学内涵[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89,29(3):62-67. 被引量:5
共引文献36
-
1郑召利.90年代交往理论研究述评[J].教学与研究,1999(10):64-70. 被引量:7
-
2郑召利.90年代以来我国交往理论研究概述[J].哲学动态,1999(4):10-13. 被引量:13
-
3张立波.'96马克思主义哲学本质特征问题研究概述[J].教学与研究,1997(4):53-56. 被引量:1
-
4秦发盈.成人教学艺术的交往本质追问[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4,3(4):86-89. 被引量:4
-
5周德新,曾言.解读马克思主义哲学实践概念[J].湖南城市学院学报,2005,26(3):4-7.
-
6马云鹏,吕立杰.课程内容选择的原则与倾向——对基础教育新课程标准设计者的访谈[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5,3(4):95-100. 被引量:3
-
7刘忠世.马克思把握历史过程的双向考察方法[J].齐鲁学刊,2005(6):114-121. 被引量:1
-
8班云福,陈玉石.恒通热电厂4#汽轮发电机组大修改造小结[J].中氮肥,2006(5):46-49. 被引量:1
-
9王虎学.论“生存论转向”的哲学表征[J].集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11(1):11-14. 被引量:1
-
10霍玉文,朱成娟.成人教学交往模式的哲学反思[J].成人教育,2008,28(3):49-50.
同被引文献33
-
1陆剑杰.论马克思主义哲学实践范畴的总体性[J].党政干部学刊,2006(8):4-7. 被引量:2
-
2任平.走向交往实践的唯物主义[J].中国社会科学,1999(1):53-69. 被引量:93
-
3张曙光.生存实践哲学:现代哲学的发展趋向[J].求是学刊,1999,26(6):22-24. 被引量:6
-
4歌德,程代熙,张惠民.生活与性格[J].文艺理论研究,1980(3):141-150. 被引量:1
-
5钱学平.实践:马克思对“历史之谜”的解答[J].求索,1997(2):66-72. 被引量:1
-
6马克思的实践概念——纪念《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写作150周年[J].哲学研究,1995(12):5-12. 被引量:19
-
7贺来.论实践观点的人文精神[J].长白学刊,1998(4):7-11. 被引量:3
-
8陆剑杰.马克思哲学中人文关怀维度的“解蔽” 要靠对它的实践论的正确解读[J].哲学研究,2003(3):35-37. 被引量:5
-
9徐长福.从马克思实践概念的价值维度看“人文关怀”问题[J].哲学研究,2003(3):38-39. 被引量:17
-
10杨学功.也谈马克思哲学的人文关怀——兼与俞吾金先生商榷[J].哲学研究,2002(6):24-29. 被引量:17
二级引证文献7
-
1闫顺利,赵红伟.“实践观点的思维方式”之确立及其后——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实质的论争[J].理论探讨,2009(4):59-62. 被引量:4
-
2闫顺利,赵红伟.关于马克思哲学本体论的争鸣[J].社会科学家,2009,24(7):132-135. 被引量:2
-
3王希琴.马克思主义哲学实践概念研究综述[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5):81-83.
-
4李荣华.对马克思哲学实践观的人文主义解读[J].前沿,2010(12):40-42.
-
5陆玉瑶.狄尔泰与马克思:在生命之思中相遇——基于精神科学与历史科学的比较研究[J].中共南京市委党校学报,2017(2):5-11.
-
6江梅玲.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课程教学策略探析——以如何调动学生积极性为考察中心[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21(9):56-58. 被引量:1
-
7杨月梅.文化自信视域下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教学原则探析[J].语言与教育研究,2024,8(2):82-88.
-
1刘合行.道德价值概念研究评析[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33(1):104-108.
-
2周昭成.艾思奇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若干问题研究评析[J].山西档案,2014(2):129-132. 被引量:2
-
3杜卫.“审美”范畴研究评析[J].哲学动态,1999(2):22-25. 被引量:1
-
4杨春时.他者性的美学:超越性与主体间性的变异[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41(6):38-44. 被引量:4
-
5赵晓阳,郭荣刚.60年来中国基督新教史研究评析[J].世界宗教研究,2015(4):177-184. 被引量:1
-
6丁立群.近20年中国哲学研究评析[J].求是学刊,2003,30(1):5-9. 被引量:1
-
7张小琴.海德格尔与道家美学思想比较研究评析[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2(5):17-20.
-
8李修建.全球视域下的文化美学——张法美学研究评析[J].民族艺术,2013(2):11-15. 被引量:1
-
9赵淑辉.21世纪我国交往理性研究评析[J].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41(5):128-131. 被引量:2
-
10魏中军,孙安迹.我国管理哲学研究评析[J].哲学动态,1988(4):7-9. 被引量: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