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华文文学研究的瓶颈与多元理论的建构
被引量: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有关华文文学理论研究的话题,本刊两年前曾刊发了刘登翰先生“华文文学研究的理论突围”等一组文章,其中两篇被《新华文摘》全文选登;本期发表的“华文文学学术空间的拓展”中的4篇文章,侧重对某些西方文论进入华文文学研究领域的可能性和限度进行探讨,意在表示我们对这个问题的重视,以期引起更多学者的关注,把华文文学的理论研究引向深入。
作者
刘登翰
机构地区
福建社会科学院文学所
出处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11期35-37,共3页
Fujian Tribune
关键词
文学研究
多元理论
华文文学
文学理论
学术交流
分类号
I206 [文学—中国文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2
共引文献
3
同被引文献
28
引证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12
参考文献
2
1
潘叔明.
与时俱进的历史总结[J]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5):2-7.
被引量:1
2
《东南学术》2004年总目录[J]
.东南学术,2004(6):166-168.
被引量:4
共引文献
3
1
朱寿桐.
论汉语新文学文献整理的地域性运作——兼论澳门新文学文献观念的调整[J]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35(1):9-13.
被引量:2
2
朱寿桐.
汉语新文学:作为一种概念的学术优势[J]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31(1):26-35.
被引量:14
3
宋蔚.
以生源状况视角论高职院校的可持续发展[J]
.办公自动化(综合月刊),2011(2):63-64.
同被引文献
28
1
陈玉珊.
海外华文文学研究的新拓展——首届“世界华文文学高峰论坛”综述[J]
.华文文学,2006(1):108-110.
被引量:1
2
刘登翰,刘小新.
都是“语种”惹的祸?[J]
.华文文学,2002(3):20-25.
被引量:7
3
陈贤茂.
评《华文文学是一种独立自足的存在》[J]
.华文文学,2002(3):26-29.
被引量:3
4
饶芃子.
海外华文文学学科建设与方法论向题[J]
.文艺理论研究,1998(1):35-38.
被引量:4
5
刘登翰.
《过番歌》及其异本——《过番歌》研究之一[J]
.东南学术,1991(6):56-60.
被引量:3
6
刘登翰.
特殊心态的呈示和文学经验的互补——从当代中国文学的整体格局看台湾文学[J]
.文学评论,1987(4):72-80.
被引量:6
7
刘登翰,刘小新.
关于华文文学几个基础性概念的学术清理[J]
.文学评论,2004(4):149-155.
被引量:14
8
刘小新.
从华文文学批评到华人文化诗学[J]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11):37-40.
被引量:7
9
朱立立.
华文文学后殖民批评的可能性及限度[J]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11):40-42.
被引量:6
10
刘登翰,刘小新.
华人文化诗学:华文文学研究的范式转移[J]
.东南学术,2004(6):70-79.
被引量:15
引证文献
3
1
颜敏.
“离散”的意义“流散”——兼论我国内地海外华文文学研究的独特理论话语[J]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23(2):69-72.
被引量:12
2
陈美霞.
华文文学的理论探索——评刘小新《华文文学与文化政治》[J]
.学术评论,2015(5):69-71.
3
计璧瑞.
个人的学科建构与跨域实践——刘登翰教授的世界华文文学论述与海峡文化研究[J]
.世界华文文学论坛,2024(2):6-14.
二级引证文献
12
1
刘雪娥.
华文文学研究批评话语的建构——以《全球化与新移民叙事》为中心的考察[J]
.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2019(4):297-311.
2
胡格.
流散视角下解读陈谦《望断南飞雁》中的南雁形象[J]
.海外英语,2020,0(3):172-173.
3
杨红英.
2007年华文文学研究综述[J]
.华文文学,2008(2):102-111.
4
杨俊蕾.
“中心—边缘”双梦记:海外华语语系文学研究中的流散/离散叙述[J]
.中国比较文学,2010(4):89-98.
被引量:8
5
童丽娟.
美国当代族裔小说的绿色诗学解读——以《紫颜色》《爱药》和《沉没之鱼》为例[J]
.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17(8):41-45.
6
陈超.
一种音乐“离散”诗学的可能建构——20世纪台港音乐的“离散”情结及其精神图景[J]
.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19(4):127-134.
被引量:3
7
童丽娟,蔡牡丹.
谭恩美小说中的东方生态伦理思想阐释——以《喜福会》《接骨师之女》《沉没之鱼》为例[J]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2020,39(1):147-150.
8
童丽娟.
论辛西娅·欧芝克《大披肩》主人翁罗莎的身份建构——基于流散批评理论的诠释[J]
.广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20,35(4):25-27.
被引量:1
9
颜敏.
“离散”在华文(人)文学研究中的旅行[J]
.华文文学,2021(1):50-63.
被引量:1
10
马明蓉,付添爵.
Diasporic translator:汉译辨析与概念重构[J]
.外语与翻译,2021,28(2):18-24.
被引量:1
1
刘阳.
从图瑞的翻译规范看张谷若译作《无名的裘德》[J]
.文史博览(理论),2011(11):18-19.
2
王军,董亚军.
浅论《牛虻》的主题及其在中国的文学翻译[J]
.作家,2013(11X):177-178.
被引量:1
3
诗坛简讯二则[J]
.诗刊,1998(2):48-48.
4
霍俊明.
重回纵横交错的历史场阈——《回顾一次写作——〈新诗发展概况〉的前前后后》的新诗史意义[J]
.南方文坛,2008(2):35-40.
5
刘登翰.
瞬间[J]
.福建艺术,1995(1):1-1.
6
李宏洋,赵静.
浅议女性主义在翻译理论中的影响[J]
.产业与科技论坛,2012,11(11):146-146.
7
谢冕.
他的天空博大恢弘[J]
.华文文学,2016,0(5):5-6.
8
徐润拓.
马克思主义与新历史主义批评[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37(2):34-39.
被引量:5
9
古远清.
中国15年来世界华文文学研究的走向[J]
.南方文坛,1999(6):52-56.
被引量:5
10
李蓝玉.
西方《都柏林人》研究概观[J]
.外国文学研究,2014,36(5):166-172.
被引量:10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4年 第1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