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论先锋文学中的后现代主义叙事
被引量: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后现代主义的主要特征是消解深度模式,呈现出零散化和不确定性。先锋文学是西方后现代主义思潮在中国20世纪80年代后期的一种文学变体。本文重点分析先锋小说中主体的迷失、历史的断裂、语言的拼贴和戏仿三个方面,从叙事角度阐释后现代主义思潮在先锋小说创作中的诗学特征。
作者
江腊生
朱栋霖
机构地区
苏州大学文学院文学博士
苏州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出处
《江西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81-84,共4页
Jiangxi Social Sciences
关键词
后现代主义
先锋文学
叙事
分类号
I0-03 [文学—文学理论]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7
共引文献
19
同被引文献
14
引证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2
参考文献
7
1
王岳川著..后现代主义文化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428.
2
米歇尔·福柯.语言、反记忆、实践[M].纽约:康奈尔大学出版社,1980.
被引量:1
3
高辛勇.修辞学与文学阅读[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120.
被引量:17
4
伊哈布·哈桑.后现代转折[M].甘肃:敦煌文艺出版社,1996.
被引量:1
5
弗·杰姆逊.后现代主义与文化理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
被引量:4
6
王岳川著..艺术本体论[M],1994:327.
7
王岳川、尚水杰.后现代主义与文化美学[A].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
被引量:1
共引文献
19
1
肖尚军.
论经济驱动下的文化冲突[J]
.社科纵横,2007,22(9):136-138.
2
殷晓芳,张艳敏.
基于叙述符号学的叙事文本的文化意义分析[J]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7(3):86-90.
被引量:4
3
殷晓芳,任志鹏.
仿拟的运作机制及其在后现代文化语境中的表现[J]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4(2):87-91.
被引量:3
4
高万云.
文学的修辞批评之中西比较[J]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5(1):54-60.
被引量:5
5
徐明.
西方后现代主义文学评析[J]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2(2):68-75.
被引量:10
6
李小博,朱丽君.
科学修辞学与后现代主义[J]
.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6,23(1):51-56.
被引量:1
7
闵菊辉,张晓英.
隐喻的共相阐释[J]
.中国民航飞行学院学报,2007,18(2):21-24.
8
汪燕翎,任平山.
C·詹克斯的后现代——20年后重读[J]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2007(2):134-138.
9
高万云.
20世纪中国文学的修辞批评[J]
.焦作大学学报,2007,21(2):1-4.
被引量:3
10
张文,伯林.
20世纪80年代探索小说产生的西方文学背景[J]
.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29(1):121-125.
同被引文献
14
1
吴亮.
马原的叙述圈套[J]
.当代作家评论,1987(3):45-51.
被引量:148
2
钟启泉.
“知识教学”辨[J]
.上海教育科研,2007(4):4-8.
被引量:41
3
[3]伊哈布·哈桑.后现代转折[M].敦煌:敦煌文艺出版社,1996.
被引量:1
4
[5]约瑟夫·祈雅理.二十世纪法国思潮[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7.
被引量:1
5
[7]王岳川,尚水杰.后现代主义与文化美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
被引量:1
6
[荷兰]佛克马.《走向后现代主义》,王宁等译,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第1页.
被引量:2
7
[美]韦勒克 沃伦.《文学理论》[M].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4年版.第242页.
被引量:32
8
[美]杰姆逊.《后现代主义与文化理论》[M].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86年.第26页.
被引量:10
9
高辛勇.《修辞学与文学阅读》,jE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193页.
被引量:1
10
[美]戴维·哈维.《后现代的状况:对文化变迁之缘起的探究》,阎嘉译,商务印书馆2003年版,第59页.
被引量:1
引证文献
2
1
靳莹.
中国后现代小说的平面化特征[J]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7(1):23-25.
2
王源.
小说叙事:从方法论到本体论的突破——略论新时期具有后现代主义特征小说中的叙事[J]
.山东社会科学,2013(9):72-76.
被引量:2
二级引证文献
2
1
董燕,郑家建.
观念嬗变与文体革新:先锋小说的价值及其限度[J]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7,62(6):21-30.
2
刘慧敏.
谈王安忆《考工记》的“反预期”叙事[J]
.极目,2023(6):41-48.
1
王宁.
通过叙事走出创伤——论《特别响,非常近》的后现代主义叙事[J]
.美与时代(美学)(下),2014,0(10):114-116.
2
李艳丽.
后现代主义文学的“零散化”审美特征探析[J]
.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30(1):78-79.
被引量:6
3
张琪.
论《宠儿》文本叙事的“不确定性”[J]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1,24(10):147-148.
4
刘卫东.
“底层文学”向何处去?[J]
.文学自由谈,2013(6):108-117.
被引量:2
5
彭卫鸿.
论新生代作家的后现代性迷失——以卫慧、棉棉的小说为例[J]
.湖北社会科学,2003(3):33-34.
被引量:5
6
孟庆枢.
主持人语[J]
.汉语言文学研究,2011,2(4):18-19.
7
孙莉.
试论王朔小说的艺术特色及其他[J]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22(3):64-66.
被引量:1
8
赵倩倩.
后现代主义思潮下中国当代文学之“祛魅”[J]
.北方文学(中),2013(10):23-24.
9
左雨桐,张奕.
浅谈王小波叙事结构的特征[J]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5(6):9-9.
10
王曜,朱国华.
超越虚假的二元对立:后现代理论与中国语境[J]
.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08,27(1):24-26.
江西社会科学
2004年 第10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