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7期70-74,共5页
Luxun Research Monthly
参考文献32
-
1郁达夫.《五六年来创作生活的回顾—(过去集)代序》[A]..《炉边独语》[C].北京:大众文艺出版社,2001年.第341页. 被引量:1
-
2.《致董永舒》(1933.8.13)[A]..《鲁迅全集》第12卷[C].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第212页. 被引量:1
-
3徐文斗 徐苗青.《鲁迅选集书信集》[M].济南:山东文艺出版社,1995年.第392页. 被引量:2
-
4.《鲁迅全集》第5卷[M].,.第324-325页. 被引量:4
-
5.《集外集拾遗·对于(新潮)一部分的意见》[M].,.. 被引量:1
-
6郁达夫.《(达夫所译短篇集)自序》[A]..《郁达夫全集》第六卷[C].浙江文艺出版社,1992年.第167页. 被引量:1
-
7郁达夫.《谈翻译及其他》[A]..《郁达夫全集》第六卷[C].,.第486页. 被引量:1
-
8郁达夫.《读了趟生的译诗而论及于翻译》[A]..《郁达夫全集》第五卷[C].,.第123页. 被引量:1
-
9.《二心集·关于翻译的通信》[M].,.. 被引量:6
-
10吴福辉 钱理群主编.《鲁迅自传》[M].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1997年.第226页. 被引量:1
共引文献35
-
1李峰.鲁迅的文献学成就[J].史学史研究,2004(4):42-47. 被引量:4
-
2雷亚平,张福贵.文化转型:鲁迅的翻译活动在中国社会进程中的意义与价值[J].鲁迅研究月刊,2000(12):25-37. 被引量:32
-
3王福湘.“革命的前驱者”与“精神界之战士”(二)——陈独秀与鲁迅启蒙思想的比较[J].鲁迅研究月刊,2005(2):43-54. 被引量:1
-
4庞天佑,姜芃.佛教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史学[J].史学理论研究,2001(2):78-85. 被引量:2
-
5陈方竞,穆艳霞.断裂与承续:“五四”语体变革多元取向辨析[J].文学评论,2005(4):139-146.
-
6李文革.译经意识:鲁迅的直译法[J].求索,2005(11):181-182. 被引量:3
-
7何永康,高永年.论二十世纪中国小说之历史意识[J].文学评论,2006(2):116-124. 被引量:3
-
8朱寿桐.鲁迅与中国现代文学批评本体的建构[J].鲁迅研究月刊,2006(4):12-17. 被引量:2
-
9陈占彪.论“五四”时期的“语言文字革命”——以鲁迅、胡适为中心[J].文艺争鸣,2006(6):72-78. 被引量:1
-
10巫小黎.鲁迅与曾今可及其他[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7(3):283-298. 被引量:4
同被引文献59
-
1范国富.鲁迅新文化运动时期与“托尔斯泰主义”的对话——以《工人绥惠略夫》的翻译为媒介[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20(1):53-63. 被引量:1
-
2钱理群.鲁迅的西方文化观——北大演讲录之三[J].中州学刊,1999(2):88-94. 被引量:3
-
3顾钧,顾农.鲁迅主张“硬译”的文化意义[J].鲁迅研究月刊,1999(8):12-16. 被引量:12
-
4王宏志.能够“容忍多少的不顺”?——论鲁迅的“硬译”理论[J].鲁迅研究月刊,1998(9):40-40+42+44+46+48+50+41. 被引量:8
-
5胡婷婷,张德让.内外皆宜 两全其美——从三篇爱尔兰小说的翻译看郁达夫的翻译选材动机[J].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2004,11(5):35-39. 被引量:8
-
6高玉.鲁迅的语言观与创作及其与中国现代文学发生的关系[J].鲁迅研究月刊,2000(4):30-45. 被引量:6
-
7王大智.关于展开翻译伦理研究的思考[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5(12):44-47. 被引量:78
-
8王玉春.郭沬若的文学翻译观[J].郭沫若学刊,2006(1):46-50. 被引量:9
-
9郭沫若.批判意门湖译本及其他.创造季刊,1922,1(2):28-28. 被引量:15
-
10闻一多.莪默伽亚谟之绝句[J].创造季刊,1923,2(1). 被引量:5
二级引证文献9
-
1罗丹.浅议创造社的翻译思想[J].北方文学(下),2015,0(10):123-124.
-
2胡翠娥.作为五四浪漫主义运动的“直译”之经典化历程——兼论“直译、意译”之争[J].中国翻译,2016,37(4):42-48. 被引量:6
-
3陈浩.翻译:从直译意译到归化异化的演变[J].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30(1):101-104. 被引量:1
-
4丁振琴.郭沫若泛表现主义文艺观对其文学翻译思想的影响[J].海外英语,2018(2):108-109.
-
5刘雪梅.“中间物”思想下鲁迅先生直译策略研究——以果戈理《死魂灵》的中译为例[J].英语广场(学术研究),2023(21):7-10.
-
6张汨.中西翻译史研究五十年:历程、趋势与启示[J].外语与外语教学,2023(4):98-106. 被引量:1
-
7曹双飞.译家研究之理论融合与多元互证——以翻译家杨苡为例[J].浙江海洋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23,40(5):88-95.
-
8方英姿,童兆升.文坛论争与“政治”对话——评《翻译的“政治”——现代文坛的翻译论争与文学、文化论争》[J].黄山学院学报,2019(1):79-83.
-
9臧红飞,徐葛祎,蒋佳琦.农业科技论文英译汉中词语的直译倾向[J].海外英语,2016(8):135-136.
-
1蔺红娟,文月娥.《域外小说集》的译介:接受美学视角的解读[J].阴山学刊,2010,23(5):60-63. 被引量:1
-
2郑天文.冰心与庐隐的创作风格比较[J].现代营销(下),2012(2):178-178.
-
3左娟.论博尔赫斯在叙述方式上对余华的影响[J].时代文学,2008(22):5-6.
-
4崔柳生.现实主义小说流派的轨迹[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1996(3):68-75.
-
5汪曾祺.西窗雨[J].外国文学评论,1992(2):124-126. 被引量:5
-
6刘雄平.论老舍早期对文学现代性的探求[J].理论与创作,2007(3):17-21.
-
7刘渝霞.鲁迅小说讽刺艺术的形成及特点[J].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16(4):19-21. 被引量:1
-
8翟大炳,何锐.现代诗与文化精神的先锋[J].山花,1995,0(4):73-77. 被引量:1
-
9石在中.鲁迅小说与外国文学[J].语文教学与研究(读写天地),2007(11):8-8.
-
10陈思和.当代文学创作中的外来影响[J].文艺理论研究,1985(1):37-40. 被引量: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