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方协调从联合开始——关于中国三方协调机制的调查
被引量:4
出处
《企业管理》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20-23,共4页
Enterprise Management
同被引文献23
-
1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J].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2001(34):21-25. 被引量:1
-
2李永杰.产权明晰前后的劳动关系变化分析[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1):79-83. 被引量:4
-
3常凯,李琪.论我国三方协商机制的组织结构及其职能[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1998,17(4):38-42. 被引量:8
-
4邬伯扬,殷同喜.建立健全三方协商机制 促进劳动关系协调发展[J].工会理论与实践,2002,16(5):11-14. 被引量:2
-
5李明祥.从挪威调解官制度看我国劳动争议解决机制的改革[J].法商研究(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02,19(1):97-101. 被引量:22
-
6李德齐.劳动争议处理与制度选择[J].工会理论与实践,2003,17(1):11-15. 被引量:7
-
7汪洋.我国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现状、问题及改革思路[J].经济研究参考,2006(44):36-43. 被引量:18
-
8乔健.略论我国劳动关系的转型及当前特征[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07,21(2):28-35. 被引量:46
-
9许彦.新型企业劳动关系协调机制的构建思考[J].中共四川省委党校学报,2007(3):38-41. 被引量:4
-
10.《转型时期中国劳动关系研究》[Z].中国劳动与社会保障部劳动科学研究所课题组,2004年1月..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9
-
1王养成.企业劳动关系和谐性的灰色综合评价模型[J].商场现代化,2007(03S):277-278. 被引量:6
-
2杨莉莉.浅谈新劳动合同法对构建和谐社会的促进作用[J].现代经济(现代物业下半月),2008,7(2):64-65.
-
3王志强.我国劳动关系三方协商机制探析[J].经济论坛,2011(5):55-58. 被引量:2
-
4李光永.正式制度、基层政府与体制弹性--温岭劳资个案及其启示[J].公共管理学报,2011,8(3):1-12. 被引量:6
-
5霍娜.《劳动合同法》三方机制若干问题研究[J].法制与社会(旬刊),2012(9):274-275.
-
6张子佳.论我国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的完善[J].法制博览(名家讲坛、经典杂文),2013(6X):207-208. 被引量:2
-
7栾丽萍,吕春苗,魏晓娟.社会支持理论视域下高校工会服务教职工实践拓展——以S高校为例[J].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39(5):31-37.
-
8丁述磊,戚聿东,刘翠花,李建奇.劳动形态演进、人机关系变革与劳动关系重构[J].经济学家,2024(4):45-55. 被引量:2
-
9罗鹏翔,孙晋.劳动就业过程中三大关系的转化与演变机理[J].北京市工会干部学院学报,2024,39(2):35-43.
-
1李全林.三方协调 共建和谐[J].江苏企业管理,2006(4):5-7.
-
2邬伯扬,殷同喜,等.建立健全三方协调机制促进劳动关系协调稳定发展[J].江苏企业管理,2002(12):48-49.
-
3王德红.福建省企业劳动关系现状与今后劳动关系协调工作的建议[J].工运研究,2005(4):19-22.
-
4魏利华,刘莹.发达国家三方协调机制中政府角色的比较及启示[J].沈阳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7(2):166-170. 被引量:1
-
5全国推进三方协调劳动关系 工作经验交流会在珠海召开[J].中国工程建设通讯,2003(23):8-8.
-
6姜颖.劳动关系三方协调机制的实践与探索[J].工会博览,2006(5):11-12. 被引量:4
-
7赵辉.服务补救之本:三方协调[J].北大商业评论,2008(12):18-19.
-
8无.关于印发《2005年四川省劳动关系三方协调工作要点》的通知[J].四川劳动保障,2005(6):42-42.
-
9孙宝树.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努力探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劳动关系三方协调机制[J].中国工运,2005,0(11):6-7. 被引量:1
-
10广东省企业联合会 广东省企业家协会[J].人民之声,2008,0(3):56-5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