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成都师范学院学报》
1994年第4期38-45,共8页
Journal of Chengdu Normal University
同被引文献38
-
1宛新政.试析“主事居后‘得’字句”[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28-31. 被引量:4
-
2郭振红.N_1+V_1得+N_2+V_2句式分析[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7(z1):141-143. 被引量:2
-
3徐阳春.南昌话“得”字研究[J].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8,29(4):106-110. 被引量:10
-
4杨寿勋.“得”的生成语法研究[J].现代外语,1998,21(1). 被引量:34
-
5宋绍年.汉语结果补语式的起源再探讨[J].古汉语研究,1994(2):42-45. 被引量:28
-
6杨平.带“得”的述补结构的产生和发展[J].古汉语研究,1990(1):56-63. 被引量:51
-
7刘子瑜.敦煌变文中的三种动补式[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21(3):58-68. 被引量:5
-
8沙平.福州方言词“掏”的语法、语义功能[J].中国语文,2000(3):267-272. 被引量:4
-
9刘彬.小议“得”字句[J].湖南商学院学报,2001,8(5):123-124. 被引量:2
-
10吴福祥.南方方言几个状态补语标记的来源(二)[J].方言,2002,24(1):24-34. 被引量:41
-
1尹百利.现代汉语范围副词的语义指向分析[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5,31(4):47-49. 被引量:4
-
2黄慧英,曾小武.试论“V着A”结构[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1):108-113. 被引量:2
-
3傅满义.同位结构的句法、语义分析[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41(6):14-17.
-
4彭国庆,王芙菱.汉语教学与格语法的运用[J].新疆职业大学学报,2007,15(1):63-65. 被引量:1
-
5申惠仁.“好+谓词性成分(V/VP)”的组合情况分析[J].现代语文(下旬.语言研究),2009(4):35-37. 被引量:1
-
6中文信息处理中的语言难题征答[J].语言文字应用,1999(2):108-110. 被引量:1
-
7高惠宁.现代汉语“N+V着+A”构式研究综述[J].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6(4):63-65. 被引量:1
-
8阿依古丽·阿布列米提.哈萨克语同位词组述评[J].新疆大学学报(综合版、哈萨克文版),2016,37(4):59-64.
-
9李黛侽,林立红.“烧+了+N”结构及其语义特征分析——从“烧了一块石头”说起[J].现代语文(下旬.语言研究),2011(4):41-42.
-
10崔承一.说说述补(结果)宾谓语句的语义结构系列[J].汉语学习,1991(1):27-32. 被引量: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