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福州方言词“掏”的语法、语义功能
被引量:
4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福州方言中有个常用且富有特色的词,读音[to^(53)]。此词本字未考,研究福州方言的学者大都将其字形写作“掏”,或“驮”,释义则一致认为相当于普通话的“拿”(见李如龙等1994,陈泽平1998)。本文无意考证其本字,从众取“掏”字为符号,以普通话对应词“拿”为参照词,侧重从共时平面考察“掏”的语法和语义功能,及其由动词演变为介词、助词的动因。
作者
沙平
机构地区
福建师范大学海外教育学院
出处
《中国语文》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267-272,共6页
Studies of the Chinese Language
关键词
福州方言
“掏”
语法功能
语义功能
词性演变
词义虚化
分类号
H177.2 [语言文字—汉语]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2
参考文献
9
共引文献
2273
同被引文献
88
引证文献
4
二级引证文献
13
参考文献
9
1
吕叔湘主编,李临定等编写..现代汉语八百词[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667.
2
朱德熙著..语法讲义[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231.
3
沈家煊.
“语法化”研究综观[J]
.外语教学与研究,1994,26(4):17-24.
被引量:1148
4
李如龙等编..福州方言词典 修订版[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94:444.
5
刘坚,曹广顺,吴福祥.
论诱发汉语词汇语法化的若干因素[J]
.中国语文,1995(3):161-169.
被引量:547
6
沈家煊.
实词虚化的机制──《演化而来的语法》评介[J]
.当代语言学,1998(3):41-46.
被引量:496
7
陈泽平著..福州方言研究[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98:220.
8
冯爱珍.1999《从闽南方言看现代汉语的“敢”字》,《第五届国际闽方言研讨会论文集》,暨南大学出版社.
被引量:1
9
张伯江.
现代汉语的双及物结构式[J]
.中国语文,1999(3):175-184.
被引量:434
二级参考文献
12
1
朱德熙.
与动词“给”相关的句法问题[J]
.方言,1979,1(2):81-87.
被引量:248
2
张国宪,周国光.
索取动词的配价研究[J]
.汉语学习,1997(2):3-9.
被引量:26
3
李宇明.
领属关系与双宾句分析[J]
.语言教学与研究,1996(3):63-74.
被引量:81
4
Huang Chu-Ren,Ruo-Ping Mo.Mindarin ditransitive constructions and the category of gei,1992.
被引量:1
5
Kuno,Susumo.Subject, theme and the speaker‘s empathy-a reexamination of relativization phenomenaSubject and Topic,1976.
被引量:1
6
Lakoff,George. P.Women, fire and dangerous things: what categories reval about the mind,1987.
被引量:1
7
Li,Charles N,Sandra A. Thompson.Mandarin Chinese: a functional reference gummar,1981.
被引量:1
8
Goldberg,Adele E.Constructions: a construction grammar approach to argument structure,1995.
被引量:1
9
Fillmore,Charles J.Grammatical construction theory and the familiar dichotomiesLanguage Processing in Social Context,1989.
被引量:1
10
Levin,Beth.English Verb Classes and Alternation,1993.
被引量:1
共引文献
2273
1
王红生.
遭遇义动词“见”及其来源[J]
.语言历史论丛,2022(1):216-239.
2
胡朗.
让步标记“当然”的形成及其动因机制[J]
.语言历史论丛,2020(2):227-239.
3
陈勇,魏佳芸.
“一头……一头……”的构式化历程、诱因及机制[J]
.语言与翻译,2021(2):9-13.
被引量:2
4
史文磊.
关于语法化及语法性的思考[J]
.东方语言学,2021(1):25-54.
5
杨晓燕.
从语言类型眼光看贵琼语的差比句[J]
.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22,38(5):46-55.
6
邵琛欣.
汉语工具介词的语法化路径及其类型学意义[J]
.语言学论丛,2019(2):17-47.
7
王金海,陈正武.
汉语近义组织量词的构式搭配及构式化路径分析[J]
.语言学研究,2024(1):133-149.
8
陈满华.
构式语法研究在中国[J]
.语言学研究,2022(1):28-38.
9
杨晓明.
粤语“畀”和普通话“给”用法对比研究[J]
.语料库语言学,2020(2):39-53.
10
沈煜.
《鼻奈耶》“取”字处置式及相关语法关系问题初探[J]
.历史语言学研究,2022(1):32-46.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
88
1
宛新政.
试析“主事居后‘得’字句”[J]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28-31.
被引量:4
2
郭振红.
N_1+V_1得+N_2+V_2句式分析[J]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7(z1):141-143.
被引量:2
3
戴昭铭.
弱化、促化、虚化和语法化——吴方言中一种重要的演变现象[J]
.汉语学报,2004(2):26-34.
被引量:18
4
李如龙.
闽语的“囝”及其语法化[J]
.南开语言学刊,2005(2):1-8.
被引量:23
5
徐阳春.
南昌话“得”字研究[J]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8,29(4):106-110.
被引量:10
6
杨寿勋.
“得”的生成语法研究[J]
.现代外语,1998,21(1).
被引量:34
7
张世禄.
论古代汉语双宾式[J]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16(5):70-74.
被引量:6
8
何洪峰,程明安.
黄冈方言的“把”字句[J]
.语言研究,1996,16(2):82-88.
被引量:25
9
施其生.
论“有”字句[J]
.语言研究,1996,16(1):28-33.
被引量:52
10
任林深.
山西闻喜话常用介词例析[J]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87,14(4):87-89.
被引量:5
引证文献
4
1
吴福祥,金小栋.
汉语方言“持拿”义动词的多功能模式与语义演变[J]
.历史语言学研究,2023(1):51-89.
2
陈淑梅.
汉语方言里一种带虚词的特殊双宾句式[J]
.中国语文,2001(5):439-445.
被引量:10
3
张璐.
致使义“得”与致使性“得”字补语句[J]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37(3):1-10.
被引量:2
4
蔡国妹.
福建莆仙方言的助动词“厄”[J]
.方言,2016,38(2):230-235.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13
1
楊作玲.
現代漢語同形異構主謂補語句的形成過程[J]
.历史语言学研究,2020(1):208-216.
2
梅光泽.
宿松话中的一种特殊双宾句[J]
.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5(6):95-96.
被引量:2
3
何晓炜.
最简方案框架下的英汉双宾语结构生成研究[J]
.现代外语,2008,31(1):1-12.
被引量:51
4
盛银花.
湖北安陆方言的双宾句[J]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2,29(9):24-26.
5
李凌梅.
2000年以来汉语虚词研究综述[J]
.现代语文(上旬.文学研究),2016(11):108-109.
被引量:2
6
尹建玉,黄志媛.
祁阳方言双宾语结构的句法语义分析[J]
.桂林航天工业学院学报,2019,24(2):315-320.
7
黄福波.
桂北平话双宾句初探[J]
.现代语文,2019(8):63-68.
8
汤畅,林华勇.
闽方言语法化研究综观[J]
.辞书研究,2020(2):70-82.
被引量:1
9
曾达之.
湖南新化方言的双及物结构探析[J]
.怀化学院学报,2021,40(2):108-112.
10
曾达之.
湖南新化方言的“来”及其语法化[J]
.方言,2021,43(3):341-347.
被引量:3
1
于进海.
《世说新语》“对”字研究——兼论“对”从上古到中古的词性演变[J]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5(1):61-65.
被引量:2
2
宋彦云.
“这么”“那么”的近现代用法比较[J]
.语文学刊(高等教育版),2010(8):111-113.
被引量:1
3
车竞.
论“使”的词性[J]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25(2):75-78.
被引量:5
4
陈凤.
“给”兼做被动标记和处置标记的原因[J]
.考试周刊,2015,0(84):15-15.
5
李燕凌,康爱彬.
现代汉语口语人称代词“你”的词义虚化浅析[J]
.语文学刊(基础教育版),2014,0(3):15-16.
6
沈革新.
汉语古今词性演变[J]
.青年文学家,2009,0(23):108-108.
7
杨艳庆.
释“臣”[J]
.中国科技信息,2010(11):247-248.
8
韩佳蔚.
关中方言副词分析[J]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10,25(6):78-79.
被引量:1
9
唐巧娟.
“给我X”构式探析[J]
.凯里学院学报,2013,31(1):80-83.
10
张瑜.
古汉语“等”的词性演变[J]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2,34(3):52-55.
被引量:3
中国语文
2000年 第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