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将白叶单枞、金萱、鸠坑3个茶树品种鲜叶加工成不同发酵程度的茶原料,通过对其理化成分分析及感官审评,研究不同茶饮料的品质稳定性;深入探讨茶叶原料发酵程度及其生化基质对茶饮料冷后浑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品种茶叶原料制成的茶饮料因为生化基质的不同,茶汤冷藏后效果明显不同。透明度:金萱优于鸠坑;白叶单枞最差;絮状沉淀与茶汤的分界线不清晰,随着发酵程度的加重,沉淀物的量明显增加,其沉淀物颜色也逐渐变深。金萱原料制成的茶饮料中能看到明显的灰褐色沉淀和白色沉淀的分层。同一品种,随着发酵程度的增加,冷后浑固形物总量先增加后减少;同个品种的样品中,红茶工艺制作的全发酵茶叶饮料中沉淀物形成总量相对较少,说明红茶较适合于制作茶饮料。沉淀物中茶多酚含量平均为36.47%,说明茶多酚是沉淀物形成的主要控制因子之一;沉淀物中多酚含量不受茶叶中多酚含量的影响;随着茶叶原料发酵程度的加深,沉淀物中的多酚含量先增加后减少。而茶叶中EGC随着发酵程度的加深,其含量先增加后减少;所以EGC有可能是茶汤固形物形成量的主要决定因子。
将白叶单枞、金萱、鸠坑3个茶树品种鲜叶加工成不同发酵程度的茶原料,通过对其理化成分分析及感官审评,研究不同茶饮料的品质稳定性;深入探讨茶叶原料发酵程度及其生化基质对茶饮料冷后浑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品种茶叶原料制成的茶饮料因为生化基质的不同,茶汤冷藏后效果明显不同。透明度:金萱优于鸠坑;白叶单枞最差;絮状沉淀与茶汤的分界线不清晰,随着发酵程度的加重,沉淀物的量明显增加,其沉淀物颜色也逐渐变深。金萱原料制成的茶饮料中能看到明显的灰褐色沉淀和白色沉淀的分层。同一品种,随着发酵程度的增加,冷后浑固形物总量先增加后减少;同个品种的样品中,红茶工艺制作的全发酵茶叶饮料中沉淀物形成总量相对较少,说明红茶较适合于制作茶饮料。沉淀物中茶多酚含量平均为36.47%,说明茶多酚是沉淀物形成的主要控制因子之一;沉淀物中多酚含量不受茶叶中多酚含量的影响;随着茶叶原料发酵程度的加深,沉淀物中的多酚含量先增加后减少。而茶叶中EGC随着发酵程度的加深,其含量先增加后减少;所以EGC有可能是茶汤固形物形成量的主要决定因子。
出处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S1期533-543,共11页
Journal of Tea Science
基金
华南农业大学校长基金资助项目
关键词
发酵程度
生化基质
茶饮料
冷后浑
fermentation degree
biochemical substrates
tea drink
tea cr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