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文心雕龙》隐秀篇在文学理论史上的地位
被引量:
9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文心雕龙》隐秀篇在文学理论史上的地位舆膳宏1《文心雕龙》第四十章隐秀篇,虽然其中四百多字可能是后代的补文,在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史的发展上古著极其重要的地位。刘勰指出:“文之英,有秀有隐。隐也者,文外之重旨者也;秀也者,篇中之独拔者也。隐以复意为工,秀...
作者
舆膳宏
机构地区
日本国说都大学
出处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92-97,共6页
Journal of Peking University(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关键词
《文心雕龙》
文学理论史
“隐”
隐秀
《文赋》
刘勰
言不尽意
《诗品》
《诗式》
“秀”
分类号
I206.2 [文学—中国文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77
引证文献
9
二级引证文献
20
同被引文献
77
1
徐贞.
释“秀”——探寻《文心雕龙·隐秀篇》美学意义的一个角度[J]
.吕梁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18(2):3-5.
被引量:1
2
钱士新.
言意之辩与《文心雕龙》[J]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1999,20(1):47-51.
被引量:3
3
陈良运.
勘《文心雕龙·隐秀》之“隐”[J]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41(6):114-122.
被引量:16
4
孙昌武.
论皎然《诗式》[J]
.文学评论,1986(1):102-111.
被引量:11
5
张沂南,林道清.
“言意之辨”·“清谈”·“隐秀”──论“清谈”在中古诗歌语言转型中的作用和意义[J]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25(3):11-13.
被引量:1
6
詹锳.
《文心雕龙》的“隐秀”论[J]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79,4(4):24-36.
被引量:8
7
吴文治.
皎然《诗式》蠡谈[J]
.文艺理论研究,1981(4):47-53.
被引量:1
8
杨铸.
超越语言的局限——从哲学上的“言意之辨”到诗论中的“隐秀”说[J]
.北京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1(6):20-27.
被引量:3
9
蒋述卓.
佛教境界说与中国艺术意境理论[J]
.中国社会科学,1991(2):131-146.
被引量:13
10
周汝昌.
《文心雕龙·隐秀篇》旧疑新议[J]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3,8(2):18-24.
被引量:12
引证文献
9
1
文佳.
析《文心雕龙》中的“隐”[J]
.语文学刊(高等教育版),2007(1):77-79.
2
王小强.
“篇隐句秀”说:《文心雕龙》文学审美特征论——对《文心雕龙·隐秀》主旨的解析[J]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36(2):83-87.
被引量:5
3
高洪岩.
《文心雕龙·隐秀》篇“隐”的玄学意义[J]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2(6):65-68.
4
宋清秀.
秀——清代闺秀诗学的核心概念[J]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37(4):44-51.
被引量:7
5
盛海燕.
宇文所安《隐秀》译释中的隐在互动[J]
.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2):56-60.
被引量:3
6
刘运好.
“文外之旨”:从佛学到诗学的意义转换[J]
.文学评论,2016(5):99-107.
被引量:2
7
刘亮.
论《文心雕龙》之隐秀篇的主旨及审美观念[J]
.大众文艺(学术版),2017(15):34-34.
被引量:2
8
屈开圆.
释《文心雕龙·隐秀》之“秀”[J]
.运城学院学报,2017,35(4):52-54.
被引量:2
9
盛海燕.
“隐秀”之辨[J]
.国学(汉斯),2014,2(2):26-30.
二级引证文献
20
1
张忆晴.
《文心雕龙》之“隐秀”论[J]
.汉字文化,2022(18):59-61.
2
王万洪.
《文心雕龙·隐秀》风格说辨正[J]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9(1):111-117.
被引量:1
3
王晓军.
春秋笔法的框架语义观[J]
.外国语文,2013,29(3):65-69.
被引量:2
4
吴一帆.
“隐秀”视角下的《古诗十九首》[J]
.安徽文学(下半月),2013(10):62-65.
5
宋清秀.
清代女性文学群体及其地域性特征分析[J]
.文学评论,2013(5):107-112.
被引量:3
6
宋清秀.
清代闺秀诗学观念论析[J]
.文学遗产,2014(5):114-123.
被引量:7
7
宋清秀.
略论清代女性文学史的分期及历史特征[J]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39(5):88-94.
8
解学林.
因循本义 随适语境(一)——《文心雕龙》“隐秀”作为双字术语的英译策略研究[J]
.集宁师范学院学报,2015,37(1):9-12.
9
解学林.
因循本义 随适语境(二)——《文心雕龙》“隐秀”作为双字术语的英译策略研究[J]
.集宁师范学院学报,2015,37(2):9-13.
被引量:1
10
宋清秀.
清代闺秀诗学中“江山之助”观念[J]
.文艺理论研究,2015(5):167-176.
被引量:1
1
张凯.
浅谈《文赋》中的“物感”与“灵感”[J]
.大众文艺(学术版),2012(13):171-171.
2
学界高度评价《欧美文学理论史》[J]
.漳州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10(1):117-117.
3
林大志.
《文心雕龙》辞意指瑕[J]
.殷都学刊,2003,24(1):69-72.
4
马成生.
“诗言志”——我国文学理论史上“开山的纲领”[J]
.远程教育杂志,1984,4(2):10-10.
5
宋文华.
浅析文学理论对文学现象研究的作用[J]
.现代交际,2010(7):51-51.
被引量:1
6
李莉.
评《文学形象新论》[J]
.中国文学研究,2002(1):96-96.
7
高建平.
文学理论的历史如何可能?[J]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41(4):1-7.
被引量:5
8
施秋香,季中扬.
文学性存在方式辨析[J]
.理论与创作,2007(5):29-31.
9
洛地.
“歌永言”,我国(汉族)歌唱的特征--王小盾《论汉文化的“诗言志,歌永言”传统》读后[J]
.天津音乐学院学报,2011(3):7-25.
被引量:4
10
刘湛哲.
论《二十四诗品》中的道家美学[J]
.时代文学(下半月),2011,0(7):155-156.
被引量:1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6年 第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