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对突破19米大关的我国三名优秀男选手推铅球技术的分析
被引量:
15
RESEARCH FOR FITNESS AND TECHNIQUE OF TEENAGER BASKETBALL PLAYERS IN QINGHAI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本文分析表明我选手具有滑步摆腿有力和滑步时间短,注意了髋部侧移技术和在强有力的左侧支撑用力情况下强调向前的技术风格等优点。不足之处是预摆与滑步连接时向后下移臀不够。右脚离地时蹬地角偏大、左脚后摆偏高,滑步中和过渡阶段上体和球的位置控制得不理想。
作者
刘建国
李建臣
王淑芳
王平
何增生
杨瑞昌
机构地区
河北师范大学
出处
《中国体育科技》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36-38,共3页
China Spor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关键词
球后倾角
球曲线位移
身体重心曲线位移
出手初速
Teenager,Basketball player,Fithess Technique Qinghai
分类号
G824.1 [文化科学—体育训练]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41
引证文献
15
二级引证文献
75
同被引文献
41
1
张英波.
投掷名家论旋转推铅球③[J]
.田径,2000(5):10-11.
被引量:20
2
刘建国,李永辉,王淑芳,吴新宇,李国强.
我国优秀铅球运动员左侧技术对整体技术影响的三维运动学分析[J]
.中国体育科技,1999,35(10):3-7.
被引量:10
3
李建臣,张秋亚,赵其林.
对我国优秀铅球运动员过渡与最后用力阶段下肢动作的动力学研究[J]
.中国体育科技,1998,34(9):43-45.
被引量:13
4
张健,郑亚平.
对背向推铅球最后用力过程中躯干三维运动的生物力学研究[J]
.中国体育科技,1998,34(5):38-42.
被引量:7
5
R.马克柯依,李诚志.
优秀铅球运动员的运动学分析[J]
.中国体育科技,1985,21(21):32-35.
被引量:5
6
李建臣,张万祥.
对推铅球最后用力阶段左侧支撑用力技术效果的进一步研究[J]
.体育科学,1992,13(2):73-77.
被引量:18
7
吴延禧,何志坚,孙涛,张一平,郭松.
铅球投掷技术的动力学诊断[J]
.中国体育科技,1992,28(12):66-77.
被引量:3
8
魏星,李祖林,阚福林.
优秀女子铅球运动员隋新梅、黄志红的技术特征[J]
.中国体育科技,1991,27(9):5-10.
被引量:23
9
张为桥.
背向滑步推铅球最后用力时非投掷臂动作分析[J]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1988,3(2):72-75.
被引量:9
10
王红卫,白光斌.
程晓燕背向滑步推铅球技术的生物力学分析[J]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4,21(4):68-69.
被引量:13
引证文献
15
1
刘建国,李永辉,王淑芳,吴新宇,李国强.
我国优秀铅球运动员左侧技术对整体技术影响的三维运动学分析[J]
.中国体育科技,1999,35(10):3-7.
被引量:10
2
张庆来,薛存波,葛超.
青少年男子铅球运动员施力特征探析[J]
.辽宁体育科技,2006,28(4):18-19.
3
蔡德诚,严海风.
我国部分优秀男子铅球运动员最后用力阶段某些运动学参数分析[J]
.湖北体育科技,2006,25(6):660-662.
被引量:1
4
王倩,周华锋,刘茂辉,鲍伟.
对两名不同水平男子铅球选手投掷技术的生物力学分析[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30(3):404-406.
被引量:31
5
李敬,马相华,郝勇霞,孔德佳.
我国现役优秀男子铅球运动员滑步技术的运动学研究[J]
.体育与科学,2008,29(4):79-82.
被引量:4
6
董海军,张桃臣.
我国优秀男子铅球运动员最后用力的运动学研究[J]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8,25(6):95-99.
被引量:14
7
庞俊梅.
我国男子铅球运动员滑步技术的运动学分析[J]
.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09,24(2):119-121.
被引量:2
8
董海军,苏明理,严波涛,吴钟权,韩敬,张勇,许崇高,周家颖.
我国优秀女子铅球运动员最后用力技术特征研究[J]
.中国体育科技,2009,45(4):37-41.
被引量:11
9
董海军,王向丽,郝勇霞.
我国优秀男子铅球运动员过渡技术的运动学研究[J]
.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09,23(5):62-65.
被引量:4
10
董海军,苏明理,吴钟权,严波涛,许崇高,韩敬.
我国优秀女子铅球选手滑步技术特征的运动学研究[J]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10,27(1):93-96.
被引量:7
二级引证文献
75
1
祝榕.
微格演练在推铅球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
.体育科学研究,2001,5(3):53-55.
被引量:1
2
李幸幸,李建臣.
背向滑步推铅球最后用力阶段“侧弓形”与“反弓形”技术的理论分析[J]
.运动,2012(7):14-15.
3
李建臣.
推铅球项目特征与制胜规律的十大要素[J]
.运动,2012(8):13-14.
被引量:1
4
祝榕.
滑步推铅球技术训练及常见错误的纠正[J]
.闽江学院学报,2001,22(2):86-88.
被引量:4
5
张庆来,薛存波,葛超.
青少年男子铅球运动员施力特征探析[J]
.辽宁体育科技,2006,28(4):18-19.
6
冯传诚,贺昆.
整合虚拟现实技术的背向滑步推铅球教学课件的设计与实现[J]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7,41(5):70-73.
被引量:5
7
李奇峰.
利用MATLAB探究中学物理极值问题[J]
.柳州师专学报,2008,23(1):138-140.
被引量:1
8
蓝海江.
利用MATLAB求解抛体极值问题[J]
.物理教师(高中版),2008,29(2):48-48.
被引量:4
9
李敬,马相华,郝勇霞,孔德佳.
我国现役优秀男子铅球运动员滑步技术的运动学研究[J]
.体育与科学,2008,29(4):79-82.
被引量:4
10
马谦.
对我国优秀铅球运动员过渡阶段主要技术特征的研究[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8,31(7):994-996.
被引量:8
1
走进北京市朝阳区残联[J]
.乒乓世界,2017,0(3):88-89.
2
冯树勇,刘剑波.
跳远运动员的培养和训练[J]
.体育科研,1995,16(3):7-10.
被引量:2
3
张健.
对李梅素在六运会破亚洲女子铅球纪录时的技术动作力学分析[J]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1989,4(1):83-88.
被引量:3
4
安强.
推铅球最后用力左侧支撑的作用[J]
.安阳大学学报(综合版),2004(1):118-119.
被引量:4
5
屈胜国.
提高投掷项目器械出手初速应注重的问题[J]
.体育成人教育学刊,1994,11(1):51-53.
6
卢炳勇.
乒乓球新规则下的训练思路[J]
.中国体育教练员,2002(2):30-31.
被引量:2
7
储慰慈.
《急行跳远的助跑和起跳》[J]
.体育与科学,1981,2(2):34-36.
被引量:1
8
石寿曾.
投掷教学中的几点体会[J]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1964,8(1):26-29.
9
敖军.
关于短长滑步推铅球技术教学的探讨[J]
.贵州体育科技,1998(1):49-50.
10
杨洪勋.
跳远运动中最佳的腾起角与蹬地角[J]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0,18(1):106-109.
中国体育科技
1995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