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文化建构与文学史
被引量:
5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将文学史置于社会学、政治经济学的视野加以考察,是建国以来的文学史研究的主要范式。这一范式取得了坚实的成绩。然而人们依然不能满意,特别是在当前开放改革的热潮中,文学史号当今现实拉开距离,在相当多青年学生的心目中成了“冷门”。要使文学史获得现代意识与活力,就必须在我国长期形成的文化构型的发展。
作者
林继中
机构地区
福建省漳洲师院
出处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4期68-72,共5页
Journal of Social Sciences
关键词
科举制
北宋中期
王安石
士族门阀
庶族地主
中央集权
文学史研究
科举取士
士大夫
官僚机构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51
引证文献
5
二级引证文献
11
同被引文献
51
1
蒋寅.
近年中国大陆文学史学鸟瞰[J]
.文艺理论研究,1999(2):72-81.
被引量:5
2
刘克敌,摩罗,郑家建.
重建文学史形态:必要与可能[J]
.文艺争鸣,1996(4):45-51.
被引量:7
3
樊骏.
关于近一百多年中国文学历史的编写工作——为祝贺《19—20世纪中国文学思潮史》出版而作[J]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3,33(5):21-32.
被引量:1
4
罗漫.
中国文学史的类型与功能(下)[J]
.中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3,15(4):102-108.
被引量:1
5
葛晓音.
简评《建安文学概论》——兼谈文学史写作的框架和内容的关系[J]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2,20(6):39-40.
被引量:1
6
罗漫.
中国文学史的类型与功能(上)[J]
.中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2,14(6):112-118.
被引量:2
7
张晶.
文学史的哲学视角观照[J]
.社会科学战线,1991(3):252-258.
被引量:1
8
孙明君.
追寻遥远的理想——关于20世纪《中国文学史》的回顾与瞻望[J]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34(1):48-56.
被引量:7
9
张晶,白振奎.
近年来文学史观与文学史理论讨论述评[J]
.社会科学战线,1996(1):261-267.
被引量:4
10
陈一舟,张晶,王锺陵,许总.
中国文学史观笔谈[J]
.社会科学辑刊,1991(3):121-128.
被引量:4
引证文献
5
1
林继中.
由雅入俗:中晚唐文坛大势[J]
.人文杂志,1990(3):106-111.
被引量:2
2
王兆鹏,孙凯云.
回眸“重写文学史”讨论[J]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7(2):68-74.
被引量:8
3
姚鹤鸣.
文学史本体论再思考[J]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1(6):64-67.
被引量:1
4
杨柳.
近二十年的文学史学理论探讨回顾[J]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38(3):48-55.
5
齐丽霞.
中国现代文学史的写作要重视史料[J]
.教育教学论坛,2013(32):225-227.
二级引证文献
11
1
庄佩娜.
“失语”的《中国文学史》——以英文版《中国文学史》文学观之嬗变为例[J]
.中外文化与文论,2019(3):192-202.
被引量:1
2
白立平.
中国文化外译中的赞助人与专业人士问题研究[J]
.亚太跨学科翻译研究,2019,0(1):56-67.
被引量:2
3
刘玉红.
论变文的产生[J]
.贵州文史丛刊,2001(1):74-79.
4
钟玮.
关于“重写文学史”的历史回顾与反思[J]
.钦州学院学报,2009,24(5):62-64.
被引量:2
5
李学良,李锋.
“主题学”视域下的20世纪80年代文学发展概貌[J]
.宜宾学院学报,2010,10(9):45-47.
6
周裕锴.
“六根互用”与宋代文人的生活、审美及文学表现——兼论其对“通感”的影响[J]
.中国社会科学,2011(6):136-153.
被引量:29
7
罗宏梅,周帆.
中国现代文学史的阐释框架[J]
.中国社会科学,2011(6):154-166.
8
王兆鹏.
文学史书写新范式的诞生——肖鹏《宋词通史》的学术转型意义[J]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12,32(3):1-8.
被引量:1
9
汪艳菊.
李贺对南朝诗歌的继承与创变——以艳诗为对象的考察[J]
.北京社会科学,2015(12):19-29.
被引量:1
10
刘佳.
海外文学史观对中国文学史书写的影响——以《剑桥中国文学史》为例[J]
.中州学刊,2020(3):159-165.
1
田泽滨.
关于武则天同门阀士族的斗争问题——兼评梁效《有作为的女政治家武则天》[J]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78(1):19-28.
2
李茂肃.
我国古代考试制度的形成和发展[J]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2,37(3):44-46.
3
梁效.
有作为的女政治家武则天[J]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74,12(4):39-44.
4
韓国磐.
諭柳宗元的封建論[J]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61,18(3):98-113.
5
哲兵.
王充的反孔战斗精神——读《论衡》[J]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74(4):37-42.
6
肖■父.
关于刘禹锡的“天与人交相胜”的学说[J]
.江汉论坛,1962(7):15-24.
被引量:1
7
区别[J]
.领导文萃,2006(12):36-36.
8
刘树勋.
古代公文选读(三)[J]
.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5(3):110-111.
9
宋元强.
清代的科目选士与竞争机制[J]
.中国社会科学,1993(2):197-210.
被引量:11
10
陈跃.
广东在业人口的文化程度及与经济发展的适应性[J]
.南方人口,1986,1(4):16-20.
被引量:1
社会科学
1989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