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学术界》
CSSCI
1997年第1期18-24,共7页
Academics
同被引文献33
-
1林庆彰.明末清初经学研究的回归原典运动[J].孔子研究,1989(2):100-110. 被引量:9
-
2周德丰.晚清国粹派的文化哲学思想平议[J].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4):29-35. 被引量:4
-
3田东奎.论中国古代水权纠纷的民事审理[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36(6):72-77. 被引量:4
-
4白欣,袁敏.《测量法义》与《规矩元法》比较研究——西方测量技术在中日两国间的传播[J].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37(3):501-505. 被引量:3
-
5艾尔曼.再说考据学[J].读书,1997,0(2):72-80. 被引量:4
-
6张寿安.龚自珍论“六经”与“六艺”传统学术知识分化的第一步[J].清史研究,2009(3):49-61. 被引量:5
-
7林慶彰.中国经学史上的回归原典运动[J].中国文化,2009(2):1-9. 被引量:11
-
8席会东.清康熙绘本《黄河图》及相关史实考述[J].故宫博物院院刊,2009(5):104-126. 被引量:7
-
9许纪霖.从寻求富强到文明自觉——清末民初强国梦的历史嬗变[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52(4):1-14. 被引量:21
-
10吴根友.乾嘉时代的“道论”思想及其哲学的形上学追求——以戴震、章学诚、钱大昕为例[J].浙江工商大学学报,2010(5):5-12. 被引量:4
-
1文起.马克思恩格斯论天地会[J].历史研究,1960(5):40-40.
-
2王有春.近代中国大同理想的智慧之光[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6,4(1):12-15.
-
3孟祥才.重评中国历史上的“大同”理想[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1):1-6.
-
4陈鹏鸣.魏源与今文经学[J].历史教学(下半月),1998(10):10-13.
-
5覃英.孙中山的和谐思想[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30(B06):77-79. 被引量:1
-
6关飞.情人节那天,世界并不浪漫[J].看世界,2009(5):8-11.
-
7邱维平.梁启超天下理念的演进历程[J].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13,35(5):96-101.
-
8刘宝才.中华民族的理想社会及其当代启示[J].人文杂志,1995(6):60-65. 被引量:2
-
9吴雁南.孙中山与传统大同思想的基本终结——兼论孙中山的“大同”理想的一些可行性问题[J].史学月刊,1991(1):73-79. 被引量:5
-
10马克锋,孙钦梅.近代中国世界主义的思想历程[J].教学与研究,2014(3):31-37. 被引量: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