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去白细胞输血对白血病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6
1
作者 陆亚岚 张欣 +4 位作者 汪玉芳 柯善栋 柯金勇 刘更夫 陈世明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221-1225,共5页
目的:研究去白细胞输血对白血病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为白血病患者的去白细胞输血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5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00例急性白血病(AL)患者,分为两组:去白细胞输血(leukodeplated blood transfusion,... 目的:研究去白细胞输血对白血病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为白血病患者的去白细胞输血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5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00例急性白血病(AL)患者,分为两组:去白细胞输血(leukodeplated blood transfusion,Ld BT)组作为研究对象(50例),普通输血(RBT)组(5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输血治疗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患者治疗前后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及Toll样受体2(TLR2)及TLR4的表达水平。结果:对照组患者治疗后的CD3^+、CD4^+、CD8^+、CD4^+/CD8^+、TLR2及TLR4表达水平分别是(52.18±2.14)%、(27.28±1.19)%、(24.21±1.65)%、1.22±0.18,0.62±0.04和0.57±0.05;Ld BT组上述指标分别是(52.18±2.14)%、(30.97±2.01)%、(27.08±1.55)%、1.39±0.24、0.91±0.06和0.87±0.07,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的CD3^+、CD4^+、CD8^+计数,CD4^+/CD8^+明显上升(P<0.05)。Ld BT组有效率为92.00%(46/50),对照组有效率84.00%(42/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d BT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00%(3/50),明显低于对照组18.00%(9/50)(P<0.05)。结论:去白细胞输血可以改善白血病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白血病(AL) 去白细胞 输血 细胞免疫
下载PDF
42例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分析
2
作者 葛仁英 邓福维 +3 位作者 刘盼 熊婷 张欣 郑静 《内科急危重症杂志》 2024年第3期251-254,266,共5页
目的:分析42例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患者的临床特征、实验室指标、治疗及转归,为临床提高诊治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湖北省多家三甲医院诊断为TTP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疾病转归分为存活组(23例)及死亡组(19例),比较2组患者的... 目的:分析42例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患者的临床特征、实验室指标、治疗及转归,为临床提高诊治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湖北省多家三甲医院诊断为TTP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疾病转归分为存活组(23例)及死亡组(19例),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特点及不同血浆治疗方法疗效的差异,并通过计算普拉斯米克(PLASMIC)分数预测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酶(ADAMTS13)活性减少的精确度。结果:42例患者中,男16例(38.1%),女26例(61.9%);中位发病年龄62岁,平均(56.1±16.3)岁。23例(54.8%)表现为“三联征”,18例(42.9%)表现为“五联征”。血小板计数(11.92±9.30)×10^(9)/L;间接胆红素(32.85±29.17)μmol/L、肌酐(110±69)μmol/L、乳酸脱氢酶(955±666)U/L。18例患者有ADAMTS13活性检查报告,其中酶活性<10%者16例(88.9%)。24例患者(57.1%)予以大剂量血浆置换,存活17例(70.8%);18例予以输注少量新鲜冰冻血浆或无血浆治疗,存活6例(33.3%)。PLASMIC评分6~7分33例;6~7分对预测ADAMTS13活性降低的准确性为88.9%。死亡组患者年龄更大,血肌酐水平更高(P均<0.05)。结论:大部分TTP患者会表现为三联征,ADAMTS13活性检测对TTP的诊断具有一定提示作用,无条件时可使用PLASMIC评分进行早期拟诊。血浆置换治疗可明显降低TTP患者的死亡率,无条件者可输注少量新鲜冰冻血浆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临床分析 血浆置换
下载PDF
痰热清联合抗生素治疗淋巴瘤合并肺部感染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6
3
作者 陈世明 汪玉芳 《临床肺科杂志》 2012年第2期310-311,共2页
目的观察痰热清注射液联合抗生素治疗淋巴瘤合并肺部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 64例淋巴瘤合并肺部感染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A组,n=32例)与对照组(B组,n=32例),对照组单用敏感抗生素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痰热清注射液治疗。两组疗... 目的观察痰热清注射液联合抗生素治疗淋巴瘤合并肺部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 64例淋巴瘤合并肺部感染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A组,n=32例)与对照组(B组,n=32例),对照组单用敏感抗生素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痰热清注射液治疗。两组疗程均为2周,观察两组疗效及体温恢复正常时间,咳嗽咳痰消失时间,肺部啰音消失时间等情况,同时观察两组治疗副作用。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4.4%,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68.8%,两组治疗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痰热清注射液联合抗生素治疗淋巴瘤合并肺部感染疗效明显,副作用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痰热清 抗生素 淋巴瘤 肺部感染
下载PDF
噬血细胞综合征早期死亡成年患者临床特征分析
4
作者 葛仁英 刘盼 +2 位作者 熊婷 张欣 隗佳 《白血病.淋巴瘤》 CAS 2023年第4期226-229,共4页
目的探讨噬血细胞综合征(HPS)早期死亡成年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9月至2021年11月咸宁市中心医院、黄石市中心医院及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53例成年HPS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患者根据确诊后28 d内是否死亡分组... 目的探讨噬血细胞综合征(HPS)早期死亡成年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9月至2021年11月咸宁市中心医院、黄石市中心医院及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53例成年HPS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患者根据确诊后28 d内是否死亡分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采用logistic回归对患者28 d内死亡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53例成年HPS患者28 d内死亡率为28.3%(15/53)。患者生存时间与白细胞计数(r=0.324,P=0.018)、总胆红素水平(r=-0.280,P=0.042)、清蛋白水平(r=0.281,P=0.042)均有关,但不存在线性因果关系(均P>0.05)。28 d内死亡组与非28 d内死亡组间患者年龄、血小板计数、清蛋白水平、肌酸激酶同工酶水平、三酰甘油水平、铁蛋白水平、是否累及中枢神经系统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小板计数<30×10^(9)/L、清蛋白<30 g/L、累及中枢神经系统、铁蛋白≥10000 ng/ml均为患者28 d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对于成年HPS患者,根据铁蛋白水平、血小板计数、清蛋白水平、神经系统症状等评估早期死亡风险,积极纠正内环境紊乱,加强脏器支持治疗,有助于生存获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组织细胞增多症 嗜血细胞性 临床特征 早期死亡
原文传递
老年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预后影响因素 被引量:3
5
作者 陈佳 刘玲玲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15年第24期3645-3647,共3页
目的:探讨老年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3年4月104例老年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危险因素。结果:疗效上,总有效率为70.19%,进展为29.81%;在预后进展患者中,临床分期、IPI评分、GCB、LDH、Ki-67是老... 目的:探讨老年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3年4月104例老年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危险因素。结果:疗效上,总有效率为70.19%,进展为29.81%;在预后进展患者中,临床分期、IPI评分、GCB、LDH、Ki-67是老年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预后进展影响因素,同时也是高危影响因素(P均<0.05),而和性别、结外侵犯、bcl-2、bcl-6、B症状、ECOG评分无关(P>0.05)。结论:影响老年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预后的影响因素和患者具体疾病情况密切相关,应重视患者实际情况并选择恰当的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预后影响因素
下载PDF
57例白血病例的红细胞生成素受体(EPOR)表达的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陆亚岚 余向东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07年第6期108-109,共2页
目的探讨红细胞生成素受体(EPOR)在白血病细胞上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湖北省黄石市中心医院白血病患者(白血病细胞>50%)57例;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测定白血病细胞EPOR mRNA表达,采用化学发光法测定血清促红细胞生成素(sEPO)... 目的探讨红细胞生成素受体(EPOR)在白血病细胞上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湖北省黄石市中心医院白血病患者(白血病细胞>50%)57例;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测定白血病细胞EPOR mRNA表达,采用化学发光法测定血清促红细胞生成素(sEPO)。结果急性白血病(AL)患者中表达EPOR的表达率为61.4%,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的EPOR表达率无显著差异,AL的EPOR表达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急性白血病细胞EPOR表达水平较低,AML与ALL的EPOR表达率无显著差异。AL贫血不完全由机体EPO产生不足所致,推测主要是由于骨髓红系生成受抑制引起,对白血病贫血病人使用r-HuEPO治疗是否可能促进白血病细胞增殖尚需进一步地全面分析与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PO EPO受体 急性白血病
下载PDF
血液恶性肿瘤患者化疗治疗预防侵袭性真菌感染的临床分析与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陆亚岚 汪玉芳 +1 位作者 张欣 陈世明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3年第8期1536-1538,1600,共4页
目的:侵袭性真菌感染在血液恶性肿瘤化疗患者中时常出现,其感染周期较长,且易产生抗药性,给患者带来极大痛苦,为了探讨血液恶性肿瘤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的最佳临床预防方案,我院进行了相关研究。方法:选取2009年3月-2012年1月入住我院并... 目的:侵袭性真菌感染在血液恶性肿瘤化疗患者中时常出现,其感染周期较长,且易产生抗药性,给患者带来极大痛苦,为了探讨血液恶性肿瘤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的最佳临床预防方案,我院进行了相关研究。方法:选取2009年3月-2012年1月入住我院并接受治疗的血液恶性肿瘤患者156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78例,其中对照组传统预防方案,观察组采用伊曲康唑预防方案。两组患者化疗治疗后对两组患者的侵袭性真菌感染状况及药物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包括血压升高、转氨酶升高、肾功能衰竭、腹泻、皮疹、气胸、药物过敏等。同时对两组患者进行满意度调查。结果:观察组感染率低于对照组27个百分点(P<0.05),不良反应低于对照组5.1个百分点(P<0.05),观察组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6.4个百分点(P<0.05),均具有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观察组由于在传统预防方案的基础上额外采用了伊曲康唑预防对患者进行预防,使得观察组的化疗感染率、不良反应状况均低于对照组,而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因此对血液恶性肿瘤患者化疗时应用伊曲康唑预防方案可以起到明显的侵袭性真菌感染预防效果,该方案值得进一步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恶性肿瘤 侵袭性真菌感染 临床分析
原文传递
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诱导小鼠反应性血小板增多症的病理变化 被引量:2
8
作者 翟海龙 汪玉芳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161-1166,共6页
目的:为了研究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rhTPO)诱导小鼠反应性血小板增多症的病理变化。方法:将48只4周龄SPF级BALB/c小鼠,随机分为rhTPO组和对照组,各24只。rhTPO组每只小鼠每日腹腔注射rhTPO 500μg/(kg·d),0.3 ml/只,对照组每只小鼠... 目的:为了研究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rhTPO)诱导小鼠反应性血小板增多症的病理变化。方法:将48只4周龄SPF级BALB/c小鼠,随机分为rhTPO组和对照组,各24只。rhTPO组每只小鼠每日腹腔注射rhTPO 500μg/(kg·d),0.3 ml/只,对照组每只小鼠每日腹腔注射生理盐水0.3 m L/只,连续注射10 d。实验第3、5、7和10天,取2组小鼠各6只拉颈处死,检测两组小鼠的外周血细胞数量、血小板(platelet,PLT)聚集实验(platelet aggregation test,PAgT)、血小板ATP释放试验、血浆D-二聚体(D-dimer)浓度测定、小鼠血栓表现的观察、骨髓活检、脾、肝系数及脾、肝病理检查。结果:rhTPO组PLT数量在第3天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在第5、7和10天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rhTPO组5 min内最大凝集率和血小板ATP释放量在3、5、7和10天与对照组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rhTPO组血浆D-dimer浓度在第3、5、7和10天明显逐渐升高(P<0.01),在第3天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在第5、7和10天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2组小鼠均无血栓表现。rhTPO组在第3、5、7和10天巨核细胞大量增生,体积增大,且随时间日益明显。rhTPO组脾系数在第5、7天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在第10 d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rhTPO组肝系数在第10天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rhTPO组脾脏巨核系和脾体积在第3天内不变,但脾脏巨核系在第5、7和10天逐渐增生,第10天尚可见红系增生,脾体积在第5、7和10天逐渐增大。肝脏在第10天可见红系、粒系和巨核系增生且体积增大。结论:rhTPO诱导小鼠反应性血小板增多症的病理变化:骨髓中巨核细胞大量增生,外周血PLT数量急剧升高,但生成的PLT功能正常,初期,脾、肝未发生病理变化,中后期可刺激脾、肝先后髓外造血,体积先后增大。中后期可刺激脾脏巨核系逐渐增生,后期尚可见红系增生,脾体积也逐渐增大。肝在后期且可见红系、粒系和巨核系三系增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 小鼠 反应性血小板增多症
下载PDF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合并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5例病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张欣 《湖北理工学院学报》 2014年第4期55-56,66,共3页
探讨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合并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患者服用丙基硫氧嘧啶(PTU)后对血小板的影响。停用丙基硫氧嘧啶,用地塞米松冲击治疗后,检测血小板计数。结果为所有患者的血小板均恢复正常。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体内抗体和自身免... 探讨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合并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患者服用丙基硫氧嘧啶(PTU)后对血小板的影响。停用丙基硫氧嘧啶,用地塞米松冲击治疗后,检测血小板计数。结果为所有患者的血小板均恢复正常。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体内抗体和自身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抗体具有部分同源性,抗甲状腺药物(PTU)对血小板也有破坏作用,因此,同时患有这2种疾病的患者,需选用对血小板影响小的药物,或者选用I131及手术治疗甲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功能亢进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丙基硫氧嘧啶
下载PDF
痰热清辅助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合并肺部感染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
10
作者 陈世明 汪玉芳 《现代医学》 2012年第1期68-71,共4页
目的:观察痰热清辅助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合并肺部感染的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将53例再生障碍性贫血合并肺部感染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27例)与对照组(n=26例),对照组单用敏感抗生素治疗,治疗组在抗生素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痰热清注射液治... 目的:观察痰热清辅助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合并肺部感染的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将53例再生障碍性贫血合并肺部感染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27例)与对照组(n=26例),对照组单用敏感抗生素治疗,治疗组在抗生素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痰热清注射液治疗。两组疗程均为2周,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和细菌学变化,以及体温恢复正常时间、咳嗽咳痰消失时间、肺部啰音消失时间和X线胸片恢复时间等情况,同时观察两组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5.2%,对照组为6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体温恢复正常时间、咳嗽咳痰消失时间、啰音消失时间及X线胸片恢复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均明显缩短(P<0.05)。治疗组细菌消除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过程中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痰热清辅助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合并肺部感染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痰热清 再生障碍性贫血 肺部感染
原文传递
利奈唑胺治疗血液病合并革兰阳性球菌感染19例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汪玉芳 《亚太传统医药》 2014年第2期94-95,共2页
目的:探讨利奈唑胺治疗血液病合并革兰阳性球菌感染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9例血液病合并革兰阳性球菌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10例,对照组9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利奈唑胺治... 目的:探讨利奈唑胺治疗血液病合并革兰阳性球菌感染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9例血液病合并革兰阳性球菌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10例,对照组9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利奈唑胺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经过治疗,观察组的有效率为90.00%,高于对照组的66.67%,两组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平均用药时间为(7.5±1.5)天,短于对照组的(11.5±2.5)天,两组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利奈唑胺治疗血液病合并革兰阳性球菌感染患者,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奈唑胺 哌拉西林 血液病 革兰阳性球菌 感染
下载PDF
SOX2蛋白及趋化相关基因CCR1、CCR2、MCP-1影响骨髓瘤细胞生物学特性的机制 被引量:1
12
作者 柯金勇 汪玉芳 +2 位作者 陆亚岚 张欣 柯善栋 《海南医学》 CAS 2018年第17期2377-2380,共4页
目的揭示SOX2蛋白及趋化相关基因CCR1、CCR2和MCP-1影响骨髓瘤细胞生物学特性的机制。方法本研究以骨髓瘤细胞株H929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阴性对照组和实验组。空白对照组为不进行任何处理的骨髓瘤细胞株H9... 目的揭示SOX2蛋白及趋化相关基因CCR1、CCR2和MCP-1影响骨髓瘤细胞生物学特性的机制。方法本研究以骨髓瘤细胞株H929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阴性对照组和实验组。空白对照组为不进行任何处理的骨髓瘤细胞株H929,阴性对照组为转染慢病毒r LV-ZPP的稳转株H929-ZPP,实验组为转染慢病毒r LV-hsox2-Zs Green-Puro的稳转株H929-hsox2。采用Western blot检测各组细胞中SOX2蛋白表达,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反应(RT-PCR)测定各组细胞中CCR1、CCR2和MCP-1基因表达,相应基因的相对表达水平用2-ΔΔCT代表。采用酶标仪测定细胞在450 nm处的吸光度值,计算细胞生存率。采用流式细胞仪计算各组细胞的凋亡率。结果实验组的SOX2蛋白表达为(1.38±0.07),高于空白对照组的(1.04±0.06)和阴性对照组的(0.72±0.0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CCR1、CCR2和MCP-1基因表达水平分别为(4.37±0.33)、(4.45±0.38)、(10.72±1.14),高于空白对照组的(2.14±0.15)、(2.21±0.17)和(5.17±0.35)和阴性对照组的(1.22±0.10)、(1.16±0.09)和(1.59±0.0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细胞生存率为(40.53±2.21)%,低于空白对照组的(86.85±5.17)%和阴性对照组的(95.07±7.0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细胞凋亡率为(58.56±3.25)%,高于空白对照组的(12.15±1.14)%和阴性对照组的(4.93±2.1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OX2基因在细胞周期中特定时期的高表达会导致骨髓瘤细胞的凋亡。CCR1、CCR2和MCP-1基因参与了骨髓瘤细胞恶性增殖,其在细胞中的异常表达为骨髓瘤细胞提供合适的环境,导致疾病复发和抗凋亡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瘤 SOX2蛋白 转录因子 趋化因子 趋化因子受体 生物学特性
下载PDF
颗粒蛋白前体及卵泡抑素样蛋白1在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清中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0
13
作者 安宏玉 余莲 +1 位作者 田畔 马小美 《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612-618,共7页
目的探讨颗粒蛋白前体(progranulin,PGRN)和卵泡抑素样蛋白1(follostatin-like-protein 1,FSTL1)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患者发病中的作用以及与疾病活动度的相关性。方法采用酶联免疫法吸附试验(ELISA)检... 目的探讨颗粒蛋白前体(progranulin,PGRN)和卵泡抑素样蛋白1(follostatin-like-protein 1,FSTL1)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患者发病中的作用以及与疾病活动度的相关性。方法采用酶联免疫法吸附试验(ELISA)检测72例SLE患者及36名健康者血清FSTL1及PGRN水平。采用Luminex液相芯片技术检测其中30例SLE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 10,IL-10)水平。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Spearman等级相关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血清PGRN、FSTL1在SLE患者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健康者(P<0.05);活动组血清PGRN、FSTL1表达水平显著高于稳定组(P<0.05)。(2)SLE患者血清PGRN和FSTL1分别与抗ds-DNA抗体(r=0.275和0.303,P=0.019和0.01)、SLEDAI评分(r=0.341和0.397,P=0.003和0.001)、TNF-α(r=0.411和442,P=0.024和0.014)和IL-10(r=0.452和0.438,P=0.012和0.016)呈正相关,与补体C3呈负相关(r=-0.429和-0.264,P<0.000 1和=0.025)。(3)活动组SLE患者治疗后血清PGRN、FSTL1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SLE患者血清中PGRN、FSTL1水平仍高于健康者(P<0.05)。结论 PGRN和FSTL1在SLE的发病机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可能作为疾病活动的参考指标,有助于指导疾病治疗和预后评估,并为SLE的治疗带来更多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血清 颗粒蛋白前体 卵泡抑素样蛋白1
下载PDF
卡泊芬净治疗恶性血液病化疗后中性粒细胞缺乏合并深部真菌感染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0
14
作者 汪玉芳 陈世明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3年第5期344-345,共2页
目的分析卡泊芬净治疗恶性血液病化疗后中性粒细胞缺乏合并深部真菌感染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09年3月至2012年5月收治恶性血液病化疗后中性粒细胞缺乏合并深部真菌感染患者5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性霉素B组和卡泊芬净组,... 目的分析卡泊芬净治疗恶性血液病化疗后中性粒细胞缺乏合并深部真菌感染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09年3月至2012年5月收治恶性血液病化疗后中性粒细胞缺乏合并深部真菌感染患者5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性霉素B组和卡泊芬净组,分别采用两性霉素B和卡泊芬净静脉滴注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等。结果两性霉素B组总有效率(72.0%)与卡泊芬净组患者(76.0%)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两性霉素B组不良反应发生率(36.0%)明显高于卡泊芬净组(P<0.05)。结论卡泊芬净早期治疗恶性血液病化疗后中性粒细胞缺乏合并深部真菌感染临床效果满意,且无严重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血液病 化疗 中性粒细胞缺乏 真菌感染 卡泊芬净
下载PDF
急性白血病患者化疗后感染的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10
15
作者 陆亚岚 张欣 +1 位作者 陈世明 汪玉芳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7年第3期185-187,共3页
急性白血病是源于造血系统的克隆性恶性疾病,主要表现为贫血、出血及感染[1]。白血病患者体内成熟粒细胞减少,机体抵抗力低下[2-3]。本文探讨急性白血病患者进行化疗后发生感染的相关因素,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3年... 急性白血病是源于造血系统的克隆性恶性疾病,主要表现为贫血、出血及感染[1]。白血病患者体内成熟粒细胞减少,机体抵抗力低下[2-3]。本文探讨急性白血病患者进行化疗后发生感染的相关因素,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2月急性白血病患者86例,年龄在18~75岁,平均年龄48岁,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住层流床组和非层流床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白血病化疗 感染 相关因素
下载PDF
原发性胃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的生存情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6
16
作者 汪玉芳 柯金勇 柯善栋 《癌症进展》 2018年第8期1020-1023,共4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胃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PG-DLBCL)患者的生存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84例PG-DLBCL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患者的治疗方案,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随访资料,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并计算生存率。采用Cox比例... 目的探讨原发性胃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PG-DLBCL)患者的生存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84例PG-DLBCL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患者的治疗方案,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随访资料,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并计算生存率。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对可能影响PG-DLBCL患者生存率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所有PG-DLBCL患者均随访5年,其中4例(2.2%)患者失访,125例(67.9%)患者至随访结束时仍然生存,其余55例(29.9%)患者均因PG-DLBCL进展死亡。Kaplan-Meier生存曲线显示,PGDLBCL患者的1、3、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88.3%、71.5%和67.9%。Cox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Lugano分期、有无B症状、血红蛋白(HGB)水平、白蛋白(ALB)水平、乳酸脱氢酶(LDH)水平、β2微球蛋白水平、是否联用利妥昔单抗、有无幽门螺杆菌(Hp)感染对PG-DLBCL患者的预后有影响(P﹤0.05);而性别、年龄、细胞起源对PG-DLBCL患者的预后无影响(P﹥0.05)。Cox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有无B症状、HGB水平、ALB水平、β2微球蛋白水平、有无Hp感染对PG-DLBCL患者的预后无影响(P﹥0.05);而Lugano分期、LDH水平和是否联用利妥昔单抗是PG-DLBCL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RR=2.323、1.792、0.399,P﹤0.05)。结论 Lugano分期为Ⅲ~Ⅳ期、LDH水平升高是PG-DLBCL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联用利妥昔单抗可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胃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生存情况 预后 影响因素
下载PDF
参麦联合CAG方案治疗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5
17
作者 陈世明 汪玉芳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11年第16期3800-3801,共2页
目的观察参麦注射液联合CAG方案治疗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42例初治老年AML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联合治疗组(20例)以参麦注射液联合CAG方案治疗;对照组(22例)则仅采用CAG方案治疗。结果两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 目的观察参麦注射液联合CAG方案治疗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42例初治老年AML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联合治疗组(20例)以参麦注射液联合CAG方案治疗;对照组(22例)则仅采用CAG方案治疗。结果两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65.0%和59.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红细胞、白细胞、血红蛋白和血小板等均明显下降(P<0.05),而对照组治疗后下降更为明显(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45.0%和63.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参麦注射液联合CAG方案治疗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具有缓解骨髓抑制,减轻不良反应的作用,值得在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髓样 急性/药物疗法 阿柔比星/类似物和衍生物/投药和剂量 阿糖胞苷/投药和剂量 抗肿瘤联合化疗方案/治疗应用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投药和剂量
原文传递
藻酸盐敷料在减少血液肿瘤患者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置管后渗血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熊巍 陈佳 《山西医药杂志》 CAS 2016年第21期2580-2582,共3页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指从外周静脉置入,将导管尖端置于上腔静脉的方法。目前已广泛应用于需长期输液及肿瘤化疗的患者。PICC置管后常规需在24h内行首次换药[1],更换压迫在穿刺...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指从外周静脉置入,将导管尖端置于上腔静脉的方法。目前已广泛应用于需长期输液及肿瘤化疗的患者。PICC置管后常规需在24h内行首次换药[1],更换压迫在穿刺点处的小方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藻酸盐敷料 血液肿瘤 peripherally 导管尖端 穿刺点 inserted 肿瘤化疗 输液部位 止血功能 透明贴膜
下载PDF
血液病医院感染大肠埃希菌败血症的临床和耐药 被引量:4
19
作者 汪玉芳 《中国医药指南》 2014年第13期196-197,共2页
目的:探讨血液患者医院内感染大肠埃希菌败血症的临床特点和耐药性。方法对我院2010年~2012年接收的300例血液病患者进行治疗,并分析血液病患者感染大肠埃希菌败血症的临床特征和耐药性。结果300例血液病患者当中,血液感染败血症的... 目的:探讨血液患者医院内感染大肠埃希菌败血症的临床特点和耐药性。方法对我院2010年~2012年接收的300例血液病患者进行治疗,并分析血液病患者感染大肠埃希菌败血症的临床特征和耐药性。结果300例血液病患者当中,血液感染败血症的有80例,其中大肠埃希菌有26例,占总数的32.5%。患病的主要原因在于联合化疗、干细胞移植手术或者免疫抑制剂之后,患者中性粒细胞减少时产生。结论大肠埃希菌是血液病院内患者感染败血症最常见的病原体之一,其病情非常严重,具有较高的病死率。因此应该注意对患者进行预防,在化疗之后尽快提高中性粒细胞计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病 大肠埃希菌 败血症临床 耐药
下载PDF
中药内服外洗联合盐酸川芎嗪注射液治疗过敏性紫癜50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3
20
作者 张欣 《河北中医》 2015年第11期1660-1661,共2页
过敏性紫癜是一种小儿常见的出疹性疾病,其病理基础是全身微血管出血性病变。本病的发生与患者和过敏原的接触频率和程度有关,且症状常与过敏性疾病相似,故称为过敏性紫癜[1]。其过敏原可能是食物、药物或花粉等常见的植物性过敏原。过... 过敏性紫癜是一种小儿常见的出疹性疾病,其病理基础是全身微血管出血性病变。本病的发生与患者和过敏原的接触频率和程度有关,且症状常与过敏性疾病相似,故称为过敏性紫癜[1]。其过敏原可能是食物、药物或花粉等常见的植物性过敏原。过敏性紫癜主要发生于2~11岁儿童,可表现为腹痛、呕吐、下肢水肿、阴囊水肿,最突出的症状就是皮疹[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癜 过敏性 中药疗法 投药 口服 薰洗 川芎嗪 治疗应用 注射剂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