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4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雌激素受体基因多态性与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症雷洛昔芬治疗效果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18
1
作者 郑燕 朱小春 章振林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640-644,共5页
目的分析雌激素受体(ESR)基因多态性与雷洛昔芬(RLX)对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症疗效的关系,明确是否存在与疗效有关的基因型。方法选取2005年1月—2006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骨质疏松和骨病专科收治的女性原发性骨质疏松... 目的分析雌激素受体(ESR)基因多态性与雷洛昔芬(RLX)对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症疗效的关系,明确是否存在与疗效有关的基因型。方法选取2005年1月—2006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骨质疏松和骨病专科收治的女性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29例,均接受RLX 60 mg/d和钙尔奇D 1片/d口服,治疗1年。检测治疗前后骨密度(BMD)、Ⅰ型胶原C端肽(CTX)、骨钙素(OC)水平。利用SNa Pshot SNP分型技术检测ESR1和ESR2共52个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结果治疗1年后L2-4、股骨颈BMD较治疗前升高,CTX、OC水平较治疗前下降(P〈0.05);治疗前后全髋BM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校正年龄、身高、体质量和绝经年限影响因素后的协方差分析,发现各位点与治疗前L2-4、股骨颈、全髋BMD和基线CTX、OC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01)。治疗1年后,ESR1的rs3844508位点纯合突变型与杂合基因型(G/G,G/A)股骨颈BMD升高的百分比(3.86±4.42)%,高于纯合野生型(A/A)股骨颈BMD升高的百分比(0.07±2.64)%(P=0.001);余各位点与L2-4和股骨颈BMD、CTX和OC变化的百分比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RLX治疗1年可以提高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症患者BMD和降低骨转换指标,ESR1的rs3844508位点可能与RLX的疗效有关,可进一步扩大样本量对该位点进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绝经后 受体 雌激素 多态性 单核苷酸 雷洛昔芬
下载PDF
绝经后妇女740例脆性骨折部位与骨密度关系的分析 被引量:16
2
作者 王萍萍 柯耀华 +6 位作者 张浩 胡伟伟 胡云秋 李淼 傅文贞 刘玉娟 章振林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72-373,376,共3页
目的探讨绝经后妇女脆性骨折部位与骨密度(BMD)的关系。方法回顾性研究740例有脆性骨折的绝经后妇女,分析骨折部位和次数与BMD关系,应用双能X线吸收仪检测腰椎1~4和股骨近端BMD值。结果740例患者中,共发生838次骨折,椎体骨折、髋部骨... 目的探讨绝经后妇女脆性骨折部位与骨密度(BMD)的关系。方法回顾性研究740例有脆性骨折的绝经后妇女,分析骨折部位和次数与BMD关系,应用双能X线吸收仪检测腰椎1~4和股骨近端BMD值。结果740例患者中,共发生838次骨折,椎体骨折、髋部骨折、桡骨远端骨折和外周骨折分别为192次(22.9%)、53次(6.3%)、159次(19.0%)和434次(51.8%),骨质疏松检出率分别为75.0%、81.1%、57.9%和49.1%,不同部位骨折处骨质疏松检出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同时,多次骨折组的年龄显著高于一次骨折组(P<0.05),而其腰椎1~4、大转子(Troch)部位的BMD则显著低于一次骨折组(P<0.05)。结论绝经后妇女脆性骨折以椎体、桡骨远端为常见,髋部骨折较少见;发生髋部骨折者常具有低BMD;多次骨折患者年龄为危险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骨密度脆性骨折 绝经后妇女
下载PDF
骨折风险评估工具(FRAX~)对男性骨折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15
3
作者 李育红 章振林 《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 2013年第4期303-307,共5页
目的 评估骨折风险评估工具(FRAX(R) )对男性骨折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698名无骨折史上海市男性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回顾性分析.记录研究对象的年龄、身高、体重、父母脆性骨折史、口服激素史、类风湿关节炎史、饮酒史、吸烟史、合并其... 目的 评估骨折风险评估工具(FRAX(R) )对男性骨折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698名无骨折史上海市男性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回顾性分析.记录研究对象的年龄、身高、体重、父母脆性骨折史、口服激素史、类风湿关节炎史、饮酒史、吸烟史、合并其他可引起继发性骨质疏松的疾病史,腰椎1-4(L1-4)、左侧股骨颈、总髋部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应用骨折风险评估工具(FRAX(R) )中国模式计算个体10年骨折发生概率,筛选达到骨质疏松性骨折高危患者标准的个体.将受试者按年龄分为5组:40~49岁组,50~59岁组,60~69岁组,70~79岁组和80~90岁组,分析不同年龄段10年髋部骨折和主要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发生概率;分析50~59岁组,60~69岁组,70~79岁组和80~90岁4组不同年龄段骨量减少比例.将受试者按体重分为4组:消瘦组(体重指数,BMI<18.5 kg/m2),正常组(18.5≤BMI<24 kg/m2),超重组(24≤BMI<28 kg/m2)和肥胖组(BMI≥28 kg/m2),分析不同体重指数人群骨量减少比例.结果 仅3名受试者达到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高危患者标准.10年髋部骨折发生概率为0.53±0.4(0~4.0);10年主要骨质疏松性骨折发生概率为1.62±0.76(0.4~5.4).10年髋部骨折发生概率在40~69岁期间随年龄增长升高,其后随年龄增长逐渐下降,各年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0年主要骨质疏松性骨折发生概率随年龄增长逐渐下降,各年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按年龄分组及按体重分组组间骨量减少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FRAX(R)中国模式运算结果可能低估上海男性10年骨折发生概率,尤其是10年主要骨质疏松性骨折发生概率;FRAX(R)中国模式对男性骨折的预测价值值得进一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骨量 男性 骨折风险评估工具
下载PDF
散发性低磷性骨软化症5例误诊临床分析 被引量:14
4
作者 吴友伟 柯耀华 章振林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2010年第10期758-760,785,共4页
目的通过对少见疾病散发性低磷性骨软化症(sporadic hypophosphatemic rickets)误诊原因分析,旨在提高临床对其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的5例散发性低磷性骨软化症的临床资料,包括临床表现、误诊情况、实验室检查以及诊治转归... 目的通过对少见疾病散发性低磷性骨软化症(sporadic hypophosphatemic rickets)误诊原因分析,旨在提高临床对其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的5例散发性低磷性骨软化症的临床资料,包括临床表现、误诊情况、实验室检查以及诊治转归等情况。结果 5例患者中男4例、女1例,初诊分别误诊为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腰椎间盘突出症、强直性脊柱炎、无菌性股骨头坏死和肿瘤骨转移。临床表现主要为骨痛、骨折、行动困难等。5例患者显示低磷血症和高碱性磷酸酶水平。确诊散发性低磷性骨软化症前,治疗效果不佳,确诊后,经药物治疗病情显著改善。结论临床上对散发性低磷性骨软化症容易误诊为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等以骨痛、骨折为临床表现的疾病,结合其实验室生化检查及影像学特点,可与常见病相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软化症 低磷血症 临床特点
下载PDF
骨质疏松症诊治中应重视骨转换指标的检测 被引量:12
5
作者 章振林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64-165,共2页
使用双能X线检测骨密度是诊断骨质疏松症的金标准,但是骨转换生化指标的检测并未在临床得到广泛应用,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临床医师对骨转换指标的价值没有足够认识;另一个原因是很多检测项目未被各地政府纳入医疗保险支付范畴,使其... 使用双能X线检测骨密度是诊断骨质疏松症的金标准,但是骨转换生化指标的检测并未在临床得到广泛应用,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临床医师对骨转换指标的价值没有足够认识;另一个原因是很多检测项目未被各地政府纳入医疗保险支付范畴,使其应用受到严重限制。为此,本文对临床检测骨转换指标的重要性及有关问题作一筒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转换指标 临床检测 骨质疏松症 骨转换生化指标 诊治 临床医师 双能X线 保险支付
下载PDF
113例骨纤维结构不良临床分析 被引量:8
6
作者 肖文金 章振林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12期887-890,共4页
目的探讨骨纤维结构不良症(FD)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3~2007年收治的113例FD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年龄为2~75岁的113例患者中,男性50例,女性63例,平均发病年龄(26.0±16.3)岁,其中31岁以下占62.8%。主诉局部疼痛者79... 目的探讨骨纤维结构不良症(FD)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3~2007年收治的113例FD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年龄为2~75岁的113例患者中,男性50例,女性63例,平均发病年龄(26.0±16.3)岁,其中31岁以下占62.8%。主诉局部疼痛者79例,肿胀畸形者42例,活动受限和功能障碍者19例,发生病理性骨折21例;其中单骨型91例(79.6%),共累及全身骨骼161块,以股骨最常受累;46例(40.7%)患者血碱性磷酸酶(ALP)升高,中位数为94 IU/L,3例患者出现低血磷;X线表现为病灶部位呈毛玻璃样变、丝瓜瓤及囊性膨胀性改变等;骨核素显像(ECT)表现为特征性放射性浓聚。结论骨纤维结构不良好发于11~30岁之间,常单骨发病,股骨最易受累,因此,临床上对于局部出现疼痛、肿胀畸形等症状的青少年,应及早行X线和血ALP等检查,以减少误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纤维结构不良 临床特点 影像学表现
下载PDF
阿德福韦酯致低血磷性骨软化症12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7
7
作者 郑燕 朱小春 +1 位作者 顾洁梅 章振林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023-1025,共3页
阿德福韦酯(ADV)是应用广泛的抗乙型肝炎病毒(HBV)药物,我国是HBV高感染率的国家。大剂量(60-120 mg/d)ADV有明显的肾毒性,临床主要表现为Fanconi综合征、低血磷性骨软化症、血肌酐升高。但是,小剂量(10 mg/d)ADV长期使用的肾... 阿德福韦酯(ADV)是应用广泛的抗乙型肝炎病毒(HBV)药物,我国是HBV高感染率的国家。大剂量(60-120 mg/d)ADV有明显的肾毒性,临床主要表现为Fanconi综合征、低血磷性骨软化症、血肌酐升高。但是,小剂量(10 mg/d)ADV长期使用的肾毒性却没有引起足够的关注,目前国内报道约30例,国外报道约15例。为此,我们对近2年收治的12例小剂量ADV引起的低血磷性骨软化症进行临床分析和治疗介绍,以提高临床医师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德福韦酯 肾毒性 低血磷性骨软化症
原文传递
畸形性骨炎八例的临床诊治分析 被引量:7
8
作者 鲍春华 章振林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530-533,F0002,共5页
目的对8例畸形性骨炎患者的临床诊治情况进行分析,旨在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确诊的畸形性骨炎患者8例,比较其临床表现、X线片特征、骨转换生化指标及用二膦酸盐治疗的情况。结果男5例,女3例,年龄46~76岁,平均年龄为(60.0±12.2)... 目的对8例畸形性骨炎患者的临床诊治情况进行分析,旨在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确诊的畸形性骨炎患者8例,比较其临床表现、X线片特征、骨转换生化指标及用二膦酸盐治疗的情况。结果男5例,女3例,年龄46~76岁,平均年龄为(60.0±12.2)岁。病程1~15年,平均病程为(5.1±5.0)年。临床症状表现为受累骨骼疼痛7例,其中2例伴小腿皮温升高。病变范围:单骨性损害3例,多处骨骼受累4例,1例未能明确。病变累及部位以骨盆、股骨和脊柱最常见,其次为头颅、胫骨、腓骨和肱骨。X线片显示受损骨的骨小梁结构粗大和紊乱、皮质显著增厚、髓腔缩小及骨骼变形等典型的Paget’s骨损害。骨扫描检查显示,受累骨骼的核素异常浓聚。8例患者的血清碱性磷酸酶(ALP)水平为93~1366U/L,中位数为326U/L,其中1例患者的血清ALP水平在正常范围内。7例患者予二膦酸盐治疗,3个月后疼痛缓解,活动功能改善,血清ALP水平下降显著,疗效明显。结论畸形性骨炎在我国罕见,常被误诊。X线摄片和骨核素扫描等影像学检查的表现结合骨转换生化指标的显著改变是诊断的重要依据,经静脉途径应用二膦酸盐治疗的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畸形性骨炎 诊断 二膦酸盐 治疗
下载PDF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治疗药物及疗效随访原则 被引量:7
9
作者 章振林 《上海医药》 CAS 2013年第9期1-5,共5页
本文主要依据中华医学会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分会2011年发布的新版《原发性骨质疏松诊治指南》,就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治疗药物及疗效随访原则进行介绍,以期帮助临床医生规范应用骨质疏松症防治药物。
关键词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 诊治指南 药物治疗
下载PDF
两种骨质疏松筛选方法在绝经后骨质疏松妇女中的应用比较 被引量:7
10
作者 张浩 章振林 +5 位作者 黄琪仁 胡伟伟 陆敬辉 胡云秋 李淼 刘玉娟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2009年第6期395-399,共5页
目的分别评估亚洲骨质疏松筛查工具(OSTA)及上海市绝经后妇女低骨量简易筛选方法(STLBMS)与上海市绝经后妇女骨密度及椎体骨折的关系,并比较两种筛选方法对骨质疏松和椎体骨折发生的预测能力。方法共入选988例绝经后妇女,有或无脊... 目的分别评估亚洲骨质疏松筛查工具(OSTA)及上海市绝经后妇女低骨量简易筛选方法(STLBMS)与上海市绝经后妇女骨密度及椎体骨折的关系,并比较两种筛选方法对骨质疏松和椎体骨折发生的预测能力。方法共入选988例绝经后妇女,有或无脊椎压缩性骨折各494例。两组均用双能X线吸收仪检测腰椎和股骨近端骨密度,并计算OSTA与STLBMS指数。结果两种筛选法均显示骨折组风险指数更高(P〈0.001);在两组中分别比较两种筛选法,均显示STLBMS法的风险指数更高(P〈0.001)。OSTA与STLBMS指数与骨密度均正相关(r=0.336~0.562和r=0.383~0.570,P均〈0.001);而两种筛选指数间呈显著正相关(r=0.974,P〈0.001)。以OSTA≤-1和STLBMS≤5为分界点,OSTA与STLBMS法诊断骨质疏松的工作曲线,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3和0.74;在预测椎体骨折方面,OSTA与STLBMS法的AUC分别为0.55和0.57。结论OSTA和STLBMS筛选法均与骨密度呈显著正相关,也有助于椎体骨折的发现,两种方法对骨质疏松和椎体骨折发生的预测能力没有统计学差异,是理想的骨质疏松筛选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密度 椎体骨折 骨质疏松 筛选工具
下载PDF
原发性肥大性骨关节病诊治进展 被引量:5
11
作者 章振林 张增 李珊珊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89-92,共4页
原发性肥大性骨关节病(PHO)是一种罕见的遗传性骨硬化症,临床表现以杵状指、头面部皮肤增厚及长骨骨膜增生为主。近年来随着基因检测技术的迅速发展,PHO的致病基因得以阐明,进而明确了前列腺素E2在其发病过程中的关键作用。本文就... 原发性肥大性骨关节病(PHO)是一种罕见的遗传性骨硬化症,临床表现以杵状指、头面部皮肤增厚及长骨骨膜增生为主。近年来随着基因检测技术的迅速发展,PHO的致病基因得以阐明,进而明确了前列腺素E2在其发病过程中的关键作用。本文就PHO的发病机制和诊疗进展做重点讨论,并结合临床研究发现为将来研究开拓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肥大性骨关节病 前列腺素E2 发病机制 性腺激素
原文传递
八例假性软骨发育不良患者的临床特征及COMP基因突变分析 被引量:4
12
作者 吕珊珊 汪纯 章振林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37-41,共5页
分析8例假性软骨发育不良(pseudoachondroplasia,PSACH)患者的临床特征及软骨低聚物基质蛋白(cartilage oligomer matrix protein,COMP)基因突变情况。收集5例男性和3例女性患者的临床病历资料,并采集8例先证者、17名家系成员及250名无... 分析8例假性软骨发育不良(pseudoachondroplasia,PSACH)患者的临床特征及软骨低聚物基质蛋白(cartilage oligomer matrix protein,COMP)基因突变情况。收集5例男性和3例女性患者的临床病历资料,并采集8例先证者、17名家系成员及250名无血缘关系志愿者的外周血,进行COMP基因位点突变检测。8例患者均为散发病例,检测到COMP基因存在突变。PSACH主要表现为身材短小,韧带松弛,早发性关节炎,就诊时8例患者身高低于同龄人平均身高3个标准差,伴有四肢粗短、下肢畸形。X线摄片特征为儿童期椎体扁平,前缘舌状突出,长骨粗短;成年人可有骨性关节炎表现。对于短肢侏儒、指趾粗短及X线摄片异常的患者应怀疑PSACH,进行COMP基因突变检测可明确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假性软骨发育不良 临床特征 软骨低聚物基质蛋白 基因突变
原文传递
CTSK基因突变导致致密性成骨不全症一家系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张晓亚 章振林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586-590,共5页
本研究分析由于组织蛋白酶K(cathepsin K, CTSK)基因突变导致的致密性成骨不全症一先证者及其家系成员的临床特征,旨在提高对该罕见病的认识。该家系先证者为8岁男性,非近亲婚配后代,身高116.6 cm(-2SD),牙列紊乱,胫骨骨折2次,全身骨骼... 本研究分析由于组织蛋白酶K(cathepsin K, CTSK)基因突变导致的致密性成骨不全症一先证者及其家系成员的临床特征,旨在提高对该罕见病的认识。该家系先证者为8岁男性,非近亲婚配后代,身高116.6 cm(-2SD),牙列紊乱,胫骨骨折2次,全身骨骼密度升高,全外显子组测序和Sanger测序证实其携带CTSK基因复合杂合突变,其中位于5号外显子的杂合错义突变(c.440C>T)为新生突变,导致p.Ala147Val(A147V),另一个位于6号外显子的缺失突变(c.778delA)遗传自先证者父亲,导致p.Ser260AlafsX15;先证者母亲及妹妹未携带上述突变。临床上,致密性成骨不全症需与石骨症和其他类型的骨硬化症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性成骨不全症 组织蛋白酶K基因 复合杂合突变
原文传递
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术后高钙危象一例 被引量:2
14
作者 张颖超 邓先兆 +5 位作者 郭伯敏 伍波 侯建忠 章振林 高许萍 樊友本 《中华内分泌外科杂志》 CAS 2020年第4期347-349,共3页
高钙危象(hypercalcemic crisis,HC)是一种少见但危急的电解质紊乱,危害心血管、神经系统和肾脏等,抢救不正确及时,可危及患者生命。HC多见于严重的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primary hyperparathyroidism,PHPT),通过限期手术切除病灶... 高钙危象(hypercalcemic crisis,HC)是一种少见但危急的电解质紊乱,危害心血管、神经系统和肾脏等,抢救不正确及时,可危及患者生命。HC多见于严重的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primary hyperparathyroidism,PHPT),通过限期手术切除病灶多可治愈。而成功的甲状旁腺切除术后再次出现高钙危象则罕见。本文报道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普外科于2019年9月收治的1例PHPT治愈术后高钙危象成功抢救的病例,旨在引起临床医生对PHPT术后血钙个体化管理的重视,同时强调肾脏透析治疗在高钙危象抢救中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钙危象 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 肾透析 甲状旁腺切除术
原文传递
以股骨中段病理性骨折为首发表现的成人戈谢病1例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志敏 张惠箴 +1 位作者 杨庆城 章振林 《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04-110,共7页
本文报告1例无典型骨损害表现,而以全身骨骼广泛网格样改变为主要特征的成人戈谢病。本文同时通过文献复习进一步总结戈谢病的骨骼受累表现,以及戈谢病临床表型和基因型间的相关性。
关键词 病理性骨折 戈谢病 葡萄糖脑苷脂酶 骨损害
下载PDF
无症状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的诊断:第三届国际研讨会纪要
16
作者 岳华(译) 章振林(审校)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46-348,共3页
第三届国际研讨会回顾了七届(2002)会议以来关于无症状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PHPT)诊断和治疗方面的进展;由各与会团体代表组成的PHPT专题组提出关于诊断、内外科治疗和术前影像检查等问题,分别交由四个独立的专题组讨论。本... 第三届国际研讨会回顾了七届(2002)会议以来关于无症状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PHPT)诊断和治疗方面的进展;由各与会团体代表组成的PHPT专题组提出关于诊断、内外科治疗和术前影像检查等问题,分别交由四个独立的专题组讨论。本文重点报道关于PHPT诊断的一致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 国际研讨会 T诊断 无症状 PHPT 内外科治疗 影像检查 治疗方
原文传递
HOXD4基因多态性与老年男女性低骨量的关系
17
作者 张浩 何进卫 +11 位作者 高杲 岳华 虞进波 胡伟伟 顾洁梅 胡云秋 李淼 傅文贞 刘玉娟 肖文金 柯耀华 章振林 《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 2009年第4期225-230,共6页
目的同源异形盒(homeobox,HOX)基因在调节软骨分化和成骨细胞中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本研究目的是探讨HOXD4基因多态性与老年男性和女性低骨量的关系。方法筛选711名(年龄61.8±6.9岁)老年男性(其中419例健康男性、276例骨量减少患... 目的同源异形盒(homeobox,HOX)基因在调节软骨分化和成骨细胞中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本研究目的是探讨HOXD4基因多态性与老年男性和女性低骨量的关系。方法筛选711名(年龄61.8±6.9岁)老年男性(其中419例健康男性、276例骨量减少患者和16例骨质疏松患者)和617名(年龄58.9±6.4岁)绝经后妇女(其中272例健康女性、291例骨量减少患者和54例骨质疏松患者)共1328个研究对象,所有对象均为居住在上海30年以上的汉族人。双能X线吸收仪(GE Lunar Prodigy和Hologic QDR 2000)检测左侧股骨颈BMD(bone mineral density,BMD)。骨量减少和骨质疏松的诊断分别按照股骨颈BMD为同性别正常峰值BMD的-1和-2.5个标准差,同时排除继发性低骨量的存在。使用Taqman荧光探针法检测HOXD4的3个标签位点:rs1867863、rs13418078和rs4972504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SNPs)。结果与其他人群不同,在我们的研究中rs13418078只发现CC基因型。在711例老年男性中,rs1867863的基因型频率依次为AA(40.5%)、AC(45.7%)、CC(13.8%),rs4972504的基因型频率依次为CC(51.6%)、CT(40.5%)、TT(7.9%);在617例老年女性中,rs1867863的基因型频率依次为AA(42.3%)、AC(43.1%)、CC(14.6%),rs4972504的基因型频率依次为CC(53.5%)、CT(38.7%)、TT(7.8%);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均符合Hardy-Weinberg定律。未发现此两位点SNP在骨质疏松组、骨量减少组和骨量正常组之间频率分布的差异(P均>0.05)。结论本研究第一次提示了HOXD4的rs1867863和rs4972504位点多态性可能不是中国汉族老年男性和女性低骨量的风险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源异形盒D基因 单核苷酸多态性 骨密度 骨质疏松
下载PDF
阿仑膦酸钠与唑来膦酸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疗效比较 被引量:34
18
作者 王文婕 傅文贞 +2 位作者 何进卫 汪纯 章振林 《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 CSCD 2017年第5期445-449,共5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口服阿仑膦酸钠以及静脉注射唑来膦酸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疗效。方法从2014年12月-2016年1月就诊的绝经后骨质疏松妇女中筛选出接受阿仑膦酸钠治疗至少1年和接受唑来膦酸治疗至少1年的妇女各8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 目的回顾性分析口服阿仑膦酸钠以及静脉注射唑来膦酸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疗效。方法从2014年12月-2016年1月就诊的绝经后骨质疏松妇女中筛选出接受阿仑膦酸钠治疗至少1年和接受唑来膦酸治疗至少1年的妇女各8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别为口服阿仑膦酸钠组(70 mg/周)以及静脉注射唑来膦酸组(5 mg/年),所有患者均口服碳酸钙600 mg/d和维生素D 125 IU/d。采集所有患者基线及治疗12个月后腰椎L1-4、股骨颈和全髋部位的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血清I型胶原羧基端肽交联(carboxy-telopeptide of type Ⅰ collagen,β-CTX)等资料,进行组间及药物治疗前后对照。结果阿仑膦酸钠组患者平均年龄(66.48±8.39)岁,唑来膦酸组患者平均年龄(65.11±7.69)岁。治疗12个月后,阿仑膦酸钠组腰椎BMD上升(5.46±4.42)%、股骨颈BMD上升(2.81±3.83)%,全髋BMD上升(2.72±2.76)%(均P<0.001)。唑来膦酸组腰椎BMD上升(6.66±6.37)%、股骨颈BMD上升(1.97±3.13)%,全髋BMD上升(2.20±3.63)%(均P<0.001)。分别比较两药物组腰椎、股骨颈、全髋BMD以及β-CTX变化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216、0.132、0.312、0.066)。结论阿仑膦酸钠70 mg/周和唑来膦酸5 mg/年治疗1年均能够显著提高绝经后骨质疏松妇女的腰椎以及髋部BMD,两者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绝经后骨质疏松 阿仑膦酸钠 唑来膦酸 骨密度
下载PDF
Micro-CT在骨代谢研究中骨微结构指标的解读及应用价值 被引量:33
19
作者 魏占英 章振林 《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00-205,共6页
近年来,micro-CT在科学研究领域应用越来越广泛,尤其是在骨代谢、组织工程、材料及考古等诸多领域,了解micro-CT扫描结果和相关指标代表的意义可有助于其合理应用。本文主要通过介绍microCT的工作原理、特点及其相关参数在骨代谢研究领... 近年来,micro-CT在科学研究领域应用越来越广泛,尤其是在骨代谢、组织工程、材料及考古等诸多领域,了解micro-CT扫描结果和相关指标代表的意义可有助于其合理应用。本文主要通过介绍microCT的工作原理、特点及其相关参数在骨代谢研究领域所代表的具体意义,旨在提高对micro-CT在骨代谢研究领域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辨率显微CT 骨微结构 骨代谢
下载PDF
阿仑膦酸钠对绝经后骨质疏松或骨量减少妇女骨密度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32
20
作者 胡伟伟 张浩 +6 位作者 顾洁梅 黄琪仁 陆敬辉 刘玉娟 胡云秋 李淼 章振林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25-227,共3页
目的观察阿仑膦酸钠(福善美)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或骨量减少妇女1年,其腰椎及股骨近端骨密度(BMD)的变化,为该药的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04年1月—2009年年4月接受阿仑膦酸钠治疗的45~80岁骨质疏松或骨量减少妇女147例为研究对象... 目的观察阿仑膦酸钠(福善美)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或骨量减少妇女1年,其腰椎及股骨近端骨密度(BMD)的变化,为该药的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04年1月—2009年年4月接受阿仑膦酸钠治疗的45~80岁骨质疏松或骨量减少妇女147例为研究对象,均为原发性骨质疏松或骨量减少。147例妇女服用阿仑膦酸钠70mg,1次/周,疗程至少1年。按绝经年限分成两组:绝经年限≤10年者56例,绝经年限>10年者91例。使用双能X线吸收仪测定所有妇女治疗前后腰椎(L1~4)、股骨颈(neck)、大转子(troch)及全髋(totalhip)部位的BMD。结果阿仑膦酸钠治疗1年后腰椎BMD平均增加2.42%~3.62%,股骨近端各部位BMD与治疗前比较提高1.65%~3.01%。治疗1年后,显效率为72.8%,有效率为10.2%,总有效率为83.0%。绝经年限≤10年和绝经年限>10年者比较各部位BMD增加百分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仑膦酸钠治疗1年能显著增加绝经后骨质疏松或骨量减少妇女的腰椎和股骨近端各部位的BMD,无论绝经年限长短BMD均显著增加。建议临床选用阿仑膦酸钠治疗,且首次治疗疗程至少1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仑膦酸钠 绝经后妇女 骨质疏松 骨密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