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85篇文章
< 1 2 19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跨境电商物流困境及对策建议 被引量:325
1
作者 张夏恒 马天山 《当代经济管理》 CSSCI 2015年第5期51-54,共4页
电商与物流相伴共生,跨境电商离不开跨境物流。伴随电子商务的飞速发展,中国跨境电商呈现出许多不同于传统电商的新特征。在这些新特征的影响下,中国跨境电商蓬勃发展,同时在跨境物流方面也遭遇到前所未有的新困境。在分析中国跨境电商... 电商与物流相伴共生,跨境电商离不开跨境物流。伴随电子商务的飞速发展,中国跨境电商呈现出许多不同于传统电商的新特征。在这些新特征的影响下,中国跨境电商蓬勃发展,同时在跨境物流方面也遭遇到前所未有的新困境。在分析中国跨境电商及跨境物流现状的基础上,结合跨境电商发展的新特征,尝试着分析跨境电商在运作物流时存在的问题与风险,提出通过运作海外仓,可以有效地解决中国跨境电商在物流运作中存在的许多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境电商 物流困境 海外仓
下载PDF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概念之辨 被引量:175
2
作者 张冰 白华 《高教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48-52,共5页
内涵的科学界定是促进创新创业教育良性发展的关键。学界从不同的角度研究得出多种结论,形成了广义狭义说、量变质变说、个体本位说、社会本位说等多种"内涵释义"。内涵解读的泛化、异化造成了实践的种种误区。科学界定创新... 内涵的科学界定是促进创新创业教育良性发展的关键。学界从不同的角度研究得出多种结论,形成了广义狭义说、量变质变说、个体本位说、社会本位说等多种"内涵释义"。内涵解读的泛化、异化造成了实践的种种误区。科学界定创新创业教育内涵,辩证分析内涵之中各要素的关系,厘清核心概念,是指导并规范创新创业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本文在对创新创业教育内涵研究成果做简要评述和思辨的基础上,溯本求源,从教育哲学、教育价值双维度对具有中国特色内涵的创新创业概念做出新的解读,并对如何建构本土创新创业教育生态模式提出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创业 内涵 思辨
下载PDF
中国省域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的演变特征及驱动因素 被引量:116
3
作者 张帅 吴珍玮 +1 位作者 陆朝阳 张娜 《经济地理》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22-32,共11页
以中国31个省级单位为研究对象,通过熵值法、协调度和空间计量模型等方法,探究了2013—2019年中国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的时空演变特征及其驱动因素。结果表明:①研究期间,中国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水平呈现逐年持续上升的增长趋势... 以中国31个省级单位为研究对象,通过熵值法、协调度和空间计量模型等方法,探究了2013—2019年中国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的时空演变特征及其驱动因素。结果表明:①研究期间,中国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水平呈现逐年持续上升的增长趋势,但其整体水平依然相对较低,且在区域间存在日益扩大的差异性,具体体现为以高、低融合地区为外围的半包围空间分异格局。②当前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融合等级以勉强融合和初级融合为主,且表现出由东向西的“高—低”两梯度空间分布格局以及“东部高融合转型、中西部失调脱离”的空间等级演变规律。③空间自相关分析表明,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水平存在明显的空间正相关性和以低低聚集为主的聚集效应。④驱动因素分析显示,内在核心机制(市场需求、科技创新、数字产业发展)和外在保障机制(数字基础设施、人力资本、市场环境、政府行为)均能对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产生有益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实体经济 融合发展 驱动因素 科技创新 数字基础设施 数字化转型
原文传递
区域物流信息平台与资源整合 被引量:64
4
作者 董千里 《交通运输工程学报》 EI CSCD 2002年第4期58-62,共5页
研究第三方物流提供商利用区域物流信息平台整合社会物流资源的方式 ,将综合物流信息平台分为微观 (企业 )和宏观 (区域 )两个层次 ,着重从区域物流信息平台角度 ,分析研究工商企业、第三方物流企业和政府主管部门等不同主体 ,对区域物... 研究第三方物流提供商利用区域物流信息平台整合社会物流资源的方式 ,将综合物流信息平台分为微观 (企业 )和宏观 (区域 )两个层次 ,着重从区域物流信息平台角度 ,分析研究工商企业、第三方物流企业和政府主管部门等不同主体 ,对区域物流信息的需求及社会物流资源整合要求 ,探讨第三方物流提供商利用区域物流信息平台的功能及其运行机制进行物流资源整合的方式 ,进而提出第三方物流提供商整合物流资源可利用的区域物流信息平台“剧场模型”。根据“剧场模型”,强调第三方物流提供商必须吸收“第四方物流”概念中的供应链方案设计、一体化管理和咨询能力 ,这样才能利用区域物流信息平台提高社会物流资源整合能力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平台 资源整合 区域物流 第三方物流
下载PDF
道路基础设施数字化研究进展与展望 被引量:83
5
作者 王建伟 高超 +7 位作者 董是 徐晟 袁长伟 张驰 黄泽滨 卜杉杉 常青 王越 《中国公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01-124,共24页
为进一步促进交通基础设施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采用文献研究法对道路基础设施数字化领域的研究进展和发展趋势进行分析。首先通过检索中国知网(CNKI)中文核心合集数据库和Web of ScienceTM、IEEE等英文数据库中与主题相关的文... 为进一步促进交通基础设施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采用文献研究法对道路基础设施数字化领域的研究进展和发展趋势进行分析。首先通过检索中国知网(CNKI)中文核心合集数据库和Web of ScienceTM、IEEE等英文数据库中与主题相关的文献(中文229篇,英文2395篇),基于科学知识图谱对文献进行梳理与分析,并结合现有研究中的技术领域与工程应用场景,对道路基础设施数字化做出了定义。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构建了道路基础设施数字化的技术架构,包括:感知获取层、集成处理层、业务应用层、标准与规范体系以及安全与管控体系;此外重点介绍了数字道路信息感知技术、数据管理与分析技术、全生命周期工程应用等关键技术的发展现状,进一步展望了未来技术发展的前景。最终通过梳理道路基础设施数字化现有研究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对其今后的发展做出展望。结果表明:道路基础设施数字化是由特定的检测与感知技术、数据传输与通讯网络、信息平台与安全系统构成,具有多元智能性。在路面信息的采集过程中,传感器在耐久性和实用性等方面存在的技术难题仍需进一步解决;物联网、地理信息系统、建筑信息模型、信息物理系统、数字孪生、大数据驱动在内的多种技术手段在道路基础设施性能监测和管理过程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工程 道路基础设施数字化 综述 技术体系 发展前景
原文传递
中国省域交通运输全要素碳排放效率时空变化及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82
6
作者 袁长伟 张帅 +1 位作者 焦萍 武大勇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687-697,共11页
正确、客观地测算交通运输全要素碳排放效率有利于推动技术进步与制定差异化碳减排政策。基于2004-2013年交通运输碳排放数据,采用考虑非期望产出超效率SBM模型测度中国省域交通运输全要素碳排放效率,探讨中国省域及东、中、西部交通运... 正确、客观地测算交通运输全要素碳排放效率有利于推动技术进步与制定差异化碳减排政策。基于2004-2013年交通运输碳排放数据,采用考虑非期望产出超效率SBM模型测度中国省域交通运输全要素碳排放效率,探讨中国省域及东、中、西部交通运输碳排放效率空间分布及趋势变动,分析中国交通运输全要素碳排放效率的空间聚集特性及其主要影响因素。研究结果显示:①中国交通运输全要素碳排放效率变动趋势随发展阶段符合典型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呈现2005-2009年下降,2009-2013年效率缓慢上升的趋势;②交通运输全要素碳排放效率呈现东部、中部和西部依次递减的空间规律,且相邻省份之间存在明显的空间正相关关系;③中国交通运输全要素碳排放效率在空间上存在明显的聚集状态,其中河北、山东、江苏、天津等东部沿海省份形成"H-H"聚集区;广东、江西、湖南、湖北等中南华南地区和东北地区普遍形成"L-L"聚集区;④通过空间计量模型,发现影响交通运输碳排放效率的主要因素为人口规模、收入水平、交通运输强度、要素禀赋、交通运输结构和节能技术水平,其中节能技术水平与碳排放效率呈现正相关关系,其它与碳排放效率呈现负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要素碳排放效率 交通运输碳减排 超效率SBM模型 空间相关分析 空间计量模型
原文传递
基于Logistic模型的中国各省碳排放预测 被引量:76
7
作者 杜强 陈乔 杨锐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43-151,共9页
在"碳排放量与能源消费成正比"假设的基础上,对中国30个省区2011~2020年碳排放进行了预测。首先对中国30个省区1987~2010年的历史累计排放量和人均累计排放量进行计算,依据历史累计排放量和人均累计排放量两个指标,运用K-... 在"碳排放量与能源消费成正比"假设的基础上,对中国30个省区2011~2020年碳排放进行了预测。首先对中国30个省区1987~2010年的历史累计排放量和人均累计排放量进行计算,依据历史累计排放量和人均累计排放量两个指标,运用K-均值聚类分析法将中国各省区碳排放分成了5类。分别绘出5类区域中各省的历年碳排放量曲线,并进行数据分析,发现:以2002年为界线,2002年前后两个时段中国各省区碳排放变化差异很大。这一现象说明2002年以前的各省碳排放趋势并不能表征未来年份各省的碳排放。在此结论的基础上,构建了碳排放量增长的Logistic预测模型,并以2002~2010年碳排放数据为样本数据,对2011~2020年中国各省区碳排放进行了预测。为了验证预测模型的精确性,利用Logistic预测模型对中国30个省区2002~2010年的碳排放进行了预测,并将预测值与实际排放值进行比较发现,除了宁夏自治区的误差达14.58%外,其他地区的误差均在7%以下。除宁夏外的中国各省区预测误差的平均值为6.22%,由此验证了Logistic预测模型的精确性。同时,也说明对中国30个省区2011~2020年碳排放的预测值具有较高的可信性。本研究为中国各省未来碳排放政策的制定提供了方法与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OGISTIC模型 中国各省 碳排放 预测 K-均值聚类
原文传递
生鲜电商物流现状、问题与发展趋势 被引量:67
8
作者 张夏恒 《贵州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275-278,共4页
为推动建立生鲜电商全程冷链物流体系,确保生鲜产品的质量安全,综合生鲜产品、电商、冷链物流等因素,对生鲜电商物流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其挑战和机遇进行分析,以探求其发展趋势和方向。
关键词 生鲜产品 电商 冷链物流 信息化 标准化
下载PDF
基于改进IPAT模型的中国未来碳排放预测 被引量:62
9
作者 杜强 陈乔 陆宁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2294-2302,共9页
在"碳排放量与能源消费成正比"假设的基础上,对中国1987—2010年的历年碳排放量和人均碳排放量进行了分区域研究与计算.经数据分析,发现以2002年为界线,前后两个时期中国碳排放变化缺乏内在的连贯性,2002年以前的碳排放曲线... 在"碳排放量与能源消费成正比"假设的基础上,对中国1987—2010年的历年碳排放量和人均碳排放量进行了分区域研究与计算.经数据分析,发现以2002年为界线,前后两个时期中国碳排放变化缺乏内在的连贯性,2002年以前的碳排放曲线无法表征未来年份碳排放趋势.在此发现的基础上,以2002—2010年碳排放数据为基础,引入表征科技进步的变量,对IPAT模型进行改进,进而对2010—2050年中国碳排放进行了预测和分析.结果表明:中国排放峰值发生在2030年,全国碳排放总量将达到3684.1636Gg,人均碳排放为2.6476t;在2030年之前中国碳排放量将以平均每年2.89%的速度持续增加.2030—2050年碳排放量将以每年2.09%的速度减少,至2050年,全国碳排放量为2366.4522Gg,人均碳排放为1.8521t.本研究为中国未来碳排放政策的制定提供了方法与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PAT模型 碳排放 预测
原文传递
中国公路交通与经济发展关系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57
10
作者 徐海成 李健 杨艳 《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2期8-13,共6页
基于时间序列数据,利用协整理论和Granger因果检验方法对公路交通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研究表明:1978~1991年两者之间不存在长期均衡发展和Granger因果关系;而1992~2005年中国公路交通与经济发展存在协整关系和双向因果关... 基于时间序列数据,利用协整理论和Granger因果检验方法对公路交通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研究表明:1978~1991年两者之间不存在长期均衡发展和Granger因果关系;而1992~2005年中国公路交通与经济发展存在协整关系和双向因果关系。通过建立协整回归方程对未来中国公路交通发展进行数量方面的预测,并将预测结果与“十一五”交通部公路发展规划比较,从而提出合理规划公路交通发展的建议:“十一五”公路发展规划接近中国经济发展水平,但在一定程度上还不能满足经济发展水平的要求;将公路交通发展历程分为两个阶段的研究方法,揭示了不同阶段的内在逻辑关系和数量关系。结论认为:公路交通与经济发展应保持长期均衡并适度超前的发展战略,中国公路交通规划应超前2~3年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运输工程 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 公路交通 经济发展 协整理论 GRANGER因果关系 经济规模 交通规划
下载PDF
城市公共交通服务满意度评价模型 被引量:61
11
作者 武荣桢 翟栋栋 +1 位作者 郗恩崇 李丽 《交通运输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65-70,共6页
为了提高城市公共交通系统的服务水平,分析了公共交通服务的特殊性以及乘客满意度评价的主观心理特性,建立了公共交通服务水平乘客满意度评价指标体系。应用层次分析法和标度法,分析了乘客满意度评价指标的层次性和综合性特征,提出了基... 为了提高城市公共交通系统的服务水平,分析了公共交通服务的特殊性以及乘客满意度评价的主观心理特性,建立了公共交通服务水平乘客满意度评价指标体系。应用层次分析法和标度法,分析了乘客满意度评价指标的层次性和综合性特征,提出了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法的满意度评价模型,并对咸阳市公交乘客满意度进行了综合评价。评价结果表明:通过模型得到的咸阳市公交乘客满意度值为6.16,与通过实际调查得到的7.55近似,处于较满意和非常满意之间,因此,模型的计算结果可准确直观地反映乘客的主观感受,评价模型合理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管理 城市公共交通 服务满意度 模糊综合评价法
原文传递
交通运输与区域经济有关问题的探讨 被引量:37
12
作者 张云 孙启鹏 丁海鹰 《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3期43-47,共5页
从交通运输价值、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后效应、交通运输对区域经济的聚集效应和拓展效应三个方面 ,站在交通运输系统的角度 ,对交通运输与区域经济的关系进行研究 ,得出相应的结论 ,并给出定量化衡量的方法和模型。
关键词 交通运输 区域经济 问题 探讨
下载PDF
企业规模、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财务绩效关系研究 被引量:54
13
作者 董千里 王东方 于立新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3-28,共6页
以我国2011-2015年沪深A股上市制造企业为研究样本,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选择评价指标,通过改进的熵权法评价样本企业社会责任表现,运用固定效应模型回归方法,实证分析了企业社会责任与财务绩效间的交互跨期影响等问题。研究结果表明:沪深... 以我国2011-2015年沪深A股上市制造企业为研究样本,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选择评价指标,通过改进的熵权法评价样本企业社会责任表现,运用固定效应模型回归方法,实证分析了企业社会责任与财务绩效间的交互跨期影响等问题。研究结果表明:沪深A股上市制造企业当期财务绩效与当期企业社会责任存在显著交互影响,滞后一期的企业社会责任、财务绩效与当期的财务绩效、企业社会责任间的影响关系不明确;企业规模在企业社会责任与财务绩效间关系中存在负向调节作用,在企业规模一定的情况下过于强调企业社会责任,会弱化企业社会责任对财务绩效的积极效应,而规模较小的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会提升企业财务绩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企业规模 企业社会责任 财务绩效 企业管理
下载PDF
发展型资助:新时代高校学生资助发展的新维度 被引量:52
14
作者 徐英 李天悦 《教育评论》 2018年第2期23-27,共5页
高校学生资助工作是实现教育公平的重要举措,是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根本要求。发展型资助是新时代高校学生资助发展的必然趋势,呈现出主体性、可持续发展性、精准化、多样化等基本特征,彰显着个人价值、政治价值、扶贫价值及社会价值... 高校学生资助工作是实现教育公平的重要举措,是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根本要求。发展型资助是新时代高校学生资助发展的必然趋势,呈现出主体性、可持续发展性、精准化、多样化等基本特征,彰显着个人价值、政治价值、扶贫价值及社会价值四重维度,因此高校亟待探索新时代高校发展型资助的实践路径。具体而言,要坚持用新发展理念指引学生资助工作发展,构建"四个精准"的精准帮扶体系,推进无偿为主型资助向有偿为主型资助、保障性资助向发展成才性资助、简单的勤工助学向创新创业资助三重范式转换,建立健全多维立体的保障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展型资助 精准资助 经济困难
下载PDF
企业集团母子公司管理模式和管理控制 被引量:27
15
作者 左庆乐 《云南财贸学院学报(经济管理版)》 2003年第5X期59-61,共3页
企业集团母子公司管理模式理论上可以划分为三种类型;集权管理模式、分权管理模式和统分结合管理模式。考虑到我国企业集团管理实践的经验和教训,统分结合管理模式应成为我国企业集团主要选择的母子公司管理模式。实施母子公司管理模式... 企业集团母子公司管理模式理论上可以划分为三种类型;集权管理模式、分权管理模式和统分结合管理模式。考虑到我国企业集团管理实践的经验和教训,统分结合管理模式应成为我国企业集团主要选择的母子公司管理模式。实施母子公司管理模式,最终要落实到母公司对子公司的管理控制上,应从"业绩、权限、财务、人事、信息"五个方面着手建立各种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企业集团 母子公司 管理模式 管理控制
下载PDF
物流产业发展和区域经济增长的关联效应研究——基于长江经济带三大都市圈的面板数据 被引量:50
16
作者 崔宏凯 张林 +1 位作者 王子健 王钦 《经济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78-85,共8页
以长江三大都市圈物流业发展与区域经济的关联效应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聚类分析法围绕三大都市圈25个节点城市的物流业发展现状进行了分类,针对性归纳物流业与区域经济的指标体系,围绕经济系统和物流系统构建灰色关联复合系统,针对三个都... 以长江三大都市圈物流业发展与区域经济的关联效应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聚类分析法围绕三大都市圈25个节点城市的物流业发展现状进行了分类,针对性归纳物流业与区域经济的指标体系,围绕经济系统和物流系统构建灰色关联复合系统,针对三个都市圈整体及各节点城市进行物流发展水平测度和关联检验,通过弹性分析发现物流产业对GDP增长具有显著正向促进意义。同时运用灰色关联模型实证检验了各都市圈及节点城市物流业发展水平与经济增长的灰色关联度。研究结果显示,三大都市圈及节点城市物流产业和区域经济的关联水平均存在显著差异,建议应当根据经济发展现状,制定符合自身特色的物流业专项发展规划,增加物流业投入,改善产业发展环境,推进都市圈物流市场一体化建设,促进物流产业与区域经济的协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都市圈 物流产业 区域经济 关联效应 协同发展
下载PDF
政府补助方式对新能源汽车企业绩效影响研究——基于企业成长性的深入分析 被引量:49
17
作者 王维 李昊展 +1 位作者 乔朋华 桂嘉伟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3期114-120,共7页
以2010-2015年新能源汽车行业上市公司面板数据为样本,区分政府补助方式,实证分析政府研发补助和非研发补助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研究表明:政府研发补助对企业创新绩效有显著正向影响;政府非研发补助对企业经营绩效有显著正相关作用,且随... 以2010-2015年新能源汽车行业上市公司面板数据为样本,区分政府补助方式,实证分析政府研发补助和非研发补助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研究表明:政府研发补助对企业创新绩效有显著正向影响;政府非研发补助对企业经营绩效有显著正相关作用,且随着企业经营绩效提升,政府非研发补助对企业研发投入起到间接正向作用;企业研发投入在政府补助与企业创新绩效中存在部分中介效应。根据企业成长性对样本进行分组,进一步发现政府研发补助对高成长性企业创新绩效具有显著促进作用,而对低成长性企业无显著影响;政府非研发补助对企业经营绩效均有显著正向影响,对高成长性企业的影响更突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能源汽车 政府研发补助 非研发补助 企业成长性 企业绩效
下载PDF
运输需求经济分析 被引量:33
18
作者 吴群琪 《交通运输工程学报》 EI CSCD 2001年第2期114-119,共6页
在阐述消费者剩余理论的基础上 ,提出运输供给的品质与价格应定位在需求方能够得到一定利益的前提下 ,为此建立了运输需求经济成本计量模型 ,并定性分析了该模型的构成要素对用户经济成本的影响。分析表明 ,运输价格对供需双方的影响并... 在阐述消费者剩余理论的基础上 ,提出运输供给的品质与价格应定位在需求方能够得到一定利益的前提下 ,为此建立了运输需求经济成本计量模型 ,并定性分析了该模型的构成要素对用户经济成本的影响。分析表明 ,运输价格对供需双方的影响并不对称 ,不宜以价格为主要因子来分析供需平衡规律 ;运输对象价值越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输需求分配经济机理 消费者剩余 运输需求经济成本
下载PDF
当前企业新媒体的发展探索——以对“工匠精神”的宣传为例 被引量:47
19
作者 陈珂 《青年记者》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4期127-128,共2页
新的传播方式和渠道的发展,让自媒体迎来高峰期,微博、微信公众号、搜狐公众号等各种“号”成为网民和企事业单位的展示平台。对具有宣传需求的企业来说,“企业新媒体”已经成为新的对外宣传手段,并在很大程度上代替了传统媒体的功... 新的传播方式和渠道的发展,让自媒体迎来高峰期,微博、微信公众号、搜狐公众号等各种“号”成为网民和企事业单位的展示平台。对具有宣传需求的企业来说,“企业新媒体”已经成为新的对外宣传手段,并在很大程度上代替了传统媒体的功能。以央视《大国工匠》为例,其塑造出的“工匠精神”品牌形象成为热门话题,企业新媒体迅速跟进,成为企业在该领域的传播主渠道,对传统媒体的依赖性明显减弱。可以说,在“工匠精神”的传播中,企业新媒体呈现出新的特征,并对传统媒体的影响力带来巨大冲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媒体 企业 工匠 精神 传播方式 传统媒体 企事业单位 展示平台
下载PDF
技术进步与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关系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44
20
作者 李健 徐海成 《软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8-13,18,共7页
基于1978~2006年的时间序列数据,运用向量自回归(VAR)模型,在此基础上进行协整分析、G ranger因果分析,并用脉冲响应函数对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对产业结构调整的动态效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我国技术进步与产业结构调整不相协调;技术... 基于1978~2006年的时间序列数据,运用向量自回归(VAR)模型,在此基础上进行协整分析、G ranger因果分析,并用脉冲响应函数对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对产业结构调整的动态效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我国技术进步与产业结构调整不相协调;技术效率是第一、第二产业比重变化的主要原因;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对第二产业的调整影响比较大,但对第三产业的影响力度比较小;技术进步是深化和优化产业结构根本途径,合理的产业结构促进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进一步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进步 技术效率 产业结构 协整 GRANGER因果关系 脉冲响应函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9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