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2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斑点追踪技术评价蒽环类药物对乳腺癌患者左室心肌的早期损害 被引量:5
1
作者 宋爱萍 徐心纯 +1 位作者 许红 陆伟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497-1503,共7页
目的:探讨二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2D-STI)检测蒽环类药物对乳腺癌患者左室心肌功能早期损害的应用价值。方法:32例乳腺癌术后以表柔比星为主进行化疗的女性患者为化疗组,分别于化疗前(T0)、第3个周期结束后(T1)及第6个周期结束后(T2)进... 目的:探讨二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2D-STI)检测蒽环类药物对乳腺癌患者左室心肌功能早期损害的应用价值。方法:32例乳腺癌术后以表柔比星为主进行化疗的女性患者为化疗组,分别于化疗前(T0)、第3个周期结束后(T1)及第6个周期结束后(T2)进行常规二维超声心动图检查,并记录左室舒张末内径(LVDd)、收缩末内径(LVDs)、室间隔厚度(IVSd)、左室后壁厚度(LVPWd)、左室射血分数(LVEF)、二尖瓣口舒张早、晚期峰值(Em、Am)、二尖瓣环舒张早期速度(e’),采集左室心尖四腔、长轴、二腔切面及二尖瓣水平、乳头肌水平、心尖部短轴切面动态图像,采用2D-STI软件获得左室收缩期整体纵向应变(GLS)、整体圆周应变(GCS)及整体径向应变(GRS),23例健康女性志愿者为正常对照组。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各应变参数检测左室功能早期损害的灵敏度和特异度。结果:①化疗组(T0、T1、T2)的常规超声心动图参数LVDd、LVDs、IVSd、LVPWd及LVEF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的Em/Am、e’、Em/e’较正常对照组和T0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T1、T2的GLS较正常对照组和T0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T1、T2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的GCS亦较正常对照组和T0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显示:T1的GLS曲线下面积为0.832,以-14.1%为截断值时,其灵敏度为83.4%,特异度为85.2%,T2的GLS曲线下面积为0.906,以-13.8%为截断值时,其灵敏度为92.2%,特异度为83.7%;T2的GCS曲线下面积为0.577,以-20.5%为截断值时,其灵敏度为63.0%,特异度为57.4%。结论:GLS检测蒽环类药物对心肌损害的灵敏度及特异度均最佳,可作为早期监测乳腺癌患者蒽环类药物化疗后左室亚临床心功能损害的敏感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蒽环类 乳腺肿瘤 超声心动描记术 左心室功能 二维斑点追踪
下载PDF
血清长链非编码RNA及HOTTIP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新辅助化疗疗效的相关性研究
2
作者 缪志明 耿峰 +2 位作者 江飞 刘阳 沈祥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1年第15期1628-1632,共5页
目的探讨乳腺癌新辅助化疗患者血清长链非编码RNA(LncRNA HOTAIR)及同源异型基因簇A远端转录本(HOTTIP)的表达以及在化疗疗效预测中的价值。方法前瞻性选取在苏州大学附属张家港医院行新辅助化疗的46例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组,另外收集40... 目的探讨乳腺癌新辅助化疗患者血清长链非编码RNA(LncRNA HOTAIR)及同源异型基因簇A远端转录本(HOTTIP)的表达以及在化疗疗效预测中的价值。方法前瞻性选取在苏州大学附属张家港医院行新辅助化疗的46例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组,另外收集40例同院健康体检的正常人群作为对照组。采用反转录-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2组研究对象血清中LncRNA HOTAIR及HOTTIP的表达,并分析研究组中LncRNA HOTAIR及HOTTIP的表达与年龄、肿瘤大小、淋巴结情况、TMN分期,激素受体表达、HER-2表达的关系,并在3~4个化疗周期后评估其化疗疗效,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对LncRNA HOTAIR及HOTTIP的疗效预测效能进行评价。结果研究组血清LncRNA HOTAIR、HOTTIP的表达水平(2.58±1.32、3.52±1.50)较对照组表达水平(1.59±0.89、1.91±1.33)均显著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表达的外周血清乳腺癌的HOTAIR与肿瘤大小相关(P<0.05),与年龄、淋巴结是否转移、TNM分期、激素受体表达、HER-2表达无明显相关性(P>0.05);血清高表达HOTTIP与肿瘤分期有关(P<0.05),与年龄、肿瘤大小、淋巴结是否转移、激素受体表达、HER-2表达无明显相关性(P>0.05)。乳腺癌患者新辅助化疗后,化疗有效组22例,无效组24例,有效率47.8%。化疗有效组患者血清HOTAIR表达水平(2.18±1.32)明显低于化疗无效组(2.94±1.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化疗有效组(3.10±1.46)与化疗无效组(3.90±1.47)患者的血清HOTTIP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LncRNA HOTAIR单独预测化疗疗效的AUC、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688、59.1%、79.2%,血清LncRNA HOTTIP单独预测化疗疗效的AUC、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641、72.7%、70.8%,2者联合后的AUC、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708、60.5%、87.5%。结论血清LncRNA HOTAIR和HOTTIP在乳腺癌患者中高表达,2者联合可以作为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的潜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新辅助化疗 长链非编码RNA 同源异型基因簇A远端转录本 疗效
下载PDF
钬激光前列腺剜除术治疗前列腺增生的手术效率及学习曲线探讨 被引量:4
3
作者 沈锋 缪惠东 +1 位作者 薛亚岗 袁晓林 《国际泌尿系统杂志》 2019年第4期633-636,共4页
目的评价钬激光前列腺剜除术治疗前列腺增生的手术效率及学习曲线.方法本研究回顾性地分析了一名具有丰富TURP术经验的泌尿外科手术医师使用钬激光前列腺剜除术治疗前列腺增生的前60例患者的手术资料,按手术的时间顺序分为早期组、中期... 目的评价钬激光前列腺剜除术治疗前列腺增生的手术效率及学习曲线.方法本研究回顾性地分析了一名具有丰富TURP术经验的泌尿外科手术医师使用钬激光前列腺剜除术治疗前列腺增生的前60例患者的手术资料,按手术的时间顺序分为早期组、中期组、后期组,每组20例患者.比较三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血红蛋白水平、留置尿管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手术剜除效率、血红蛋白下降值,利用手术剜除效率拟合学习曲线.结果早期组、中期组、后期组手术剜除前列腺时间逐渐缩短,剜除效率逐渐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三组间手术时间、组织粉碎时间、血红蛋白下降值、留置尿管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有TURP术经验的手术医师学习HoLEP术是可行的,且手术经验的积攒会逐渐提高剜除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增生 激光 固体 前列腺切除术
原文传递
肺磨玻璃结节行CT检查对诊断早期肺腺癌的临床价值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龚晨虎 徐辉 《当代医学》 2021年第31期172-173,共2页
目的浅析肺磨玻璃结节应用CT检查对诊断早期肺腺癌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8月至2020年8月本院接诊的50例肺磨玻璃结节患者,均接受CT检查,采用回顾性分析方式,分析肺磨玻璃结节行CT检查对诊断早期肺腺癌的临床价值。结果浸润性... 目的浅析肺磨玻璃结节应用CT检查对诊断早期肺腺癌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8月至2020年8月本院接诊的50例肺磨玻璃结节患者,均接受CT检查,采用回顾性分析方式,分析肺磨玻璃结节行CT检查对诊断早期肺腺癌的临床价值。结果浸润性腺癌的密度与原位癌、微浸润腺癌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浸润腺癌病灶大小与原位癌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原位癌病灶数量与浸润性腺癌、微浸润腺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浸润性腺癌的表现形态与原位癌、浸润胰腺癌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原位癌边界清晰情况与浸润性腺癌、微浸润腺癌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浸润腺癌所处部位与原位癌和浸润性腺癌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磨玻璃结节行CT检查可提升早期肺腺癌的诊断准确率,为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确切的依据,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磨玻璃结节 CT检查 早期肺腺癌 诊断效果
下载PDF
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对直肠癌患者胃肠功能与肿瘤标志物的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周亮 涂建成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21年第9期54-56,共3页
目的探究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治疗结直肠癌对患者胃肠功能及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99(CA199)、糖类抗原724(CA724)水平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张家港市第一人民医院(苏州大学附属张家港医院)2016年4月至2020年4月收治的64例结直肠... 目的探究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治疗结直肠癌对患者胃肠功能及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99(CA199)、糖类抗原724(CA724)水平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张家港市第一人民医院(苏州大学附属张家港医院)2016年4月至2020年4月收治的64例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腹腔镜组(39例,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根治术)和传统组(25例,开腹全结直肠系膜切除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与术后7 d胃肠功能恢复情况,术前1 d,术后7 d CEA、CA199、CA724水平。结果腹腔镜组患者手术时间显著长于传统组,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传统组,住院时间显著短于传统组(均P<0.05);术后7 d腹腔镜组患者血浆胃动素、胃泌素水平显著高于传统组,术后首次排气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较传统组显著缩短(均P<0.05);术后7 d两组患者血清CEA、CA199、CA724均较术前1 d显著降低,且腹腔镜组显著低于传统组(均P<0.05)。结论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用于结直肠癌治疗虽操作时间较长,但能够减少术中出血量,促进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同时还能降低术后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腹腔镜 结直肠癌根治术 胃肠功能 癌胚抗原 糖类抗原199 糖类抗原724
下载PDF
微创经皮与开放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技术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临床疗效对比 被引量:71
6
作者 赵星毅 王黎明 +1 位作者 沙卫平 朱贤 《徐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0年第2期122-125,共4页
目的比较传统后路开放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技术与经皮穿刺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技术治疗单节段胸腰段脊柱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0月—2016年10月行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的脊柱胸腰段骨折患者,共30例,其中经皮组15例,开放组15例。比较2... 目的比较传统后路开放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技术与经皮穿刺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技术治疗单节段胸腰段脊柱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0月—2016年10月行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的脊柱胸腰段骨折患者,共30例,其中经皮组15例,开放组15例。比较2组患者影像学结果、围手术期参数(失血量、在院时间、手术耗时等)、VAS评分。结果2组手术耗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围手术期失血量和在院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手术前及手术后3个月,2组VA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及1个月,经皮组VAS评分为(1.91±0.27)分和(1.55±0.19)分,明显低于切开复位组的(2.82±0.39)和(2.31±0.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患者术后伤椎椎体前缘高度百分比及伤椎后凸角较术前恢复明显,但2组患者术后即刻、术后半年、术后1年所测得的伤椎后凸角、伤椎椎体前缘高度,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穿刺、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技术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理想微创手术方式,在治疗胸腰椎骨折时切口小,出血量少、术后并发症少、恢复快,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椎弓根螺钉 骨折固定术 胸腰椎骨折 微创
下载PDF
神经内镜下脑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相关脑出血的效果及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33
7
作者 张立 刘惠祥 +2 位作者 马超 王中 叶经纬 《中国循证医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379-1384,共6页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下脑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相关脑出血(HICH)的效果并分析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2015年10月~2019年5月我院收治的HICH患者122例,按不同手术方式分为两组:试验组62例,采取神经内镜下脑内血肿清除术;对照组60例,...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下脑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相关脑出血(HICH)的效果并分析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2015年10月~2019年5月我院收治的HICH患者122例,按不同手术方式分为两组:试验组62例,采取神经内镜下脑内血肿清除术;对照组60例,采取传统开颅脑内血肿清除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指标、术后恢复情况、血清内皮素、IL-6、CRP水平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神经内镜下脑内血肿清除术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试验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血肿清除率、ICU治疗时间、术后7天脑水肿体积、颅内压水平、NIHSS评分及ADL评分方面均优于对照组;试验组血清内皮素、IL-6及CRP水平低于对照组;试验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神经内镜下脑内血肿清除术患者预后与高血压病史、术前GCS评分、出血量及是否破入脑室具有明显相关性(P<0.05),与患者年龄、性别及出血部位无明显相关性(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血压病史≥10年、出血量≥50 mL、破入脑室及术前GCS评分是影响神经内镜下脑内血肿清除术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结论与传统开颅脑内血肿清除术相比,神经内镜下脑内血肿清除术治疗HICH具有疗效好、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点。高血压病史≥10年、出血量≥50 mL、破入脑室及术前GCS评分可能是影响神经内镜下脑内血肿清除术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内镜下脑内血肿清除术 开颅脑内血肿清除术 高血压相关脑出血 疗效 预后因素
原文传递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后继发颅内感染的危险因素及血清PCT、CRP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14
8
作者 张立 钱晓波 +2 位作者 叶经纬 沈鸟松 刘惠祥 《热带医学杂志》 CAS 2020年第12期1577-1580,1592,共5页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后继发颅内感染的危险因素及血清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1月于苏州大学附属张家港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5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感染情况分为非感...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后继发颅内感染的危险因素及血清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1月于苏州大学附属张家港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5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感染情况分为非感染组(n=28)和颅内感染组(n=22),分析术后继发颅内感染的因素,并使用Logistics回归分析对高危因素进行分析。比较感染组和非感染组PCT、CRP水平,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PCT、CRP水平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后继发感染的预测价值。结果两组年龄、术前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手术时间、低蛋白血症、脑室外引流、气管插管或切开、广谱抗生素使用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0岁、术前GCS评分<8分、手术时间≥4 h、低蛋白血症、脑室外引流、气管插管或切开、使用广谱抗生素时间≥14 d是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后继发颅内感染的危险因素;感染组PCT、CRP水平均高于非感染组(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PCT联合CRP检测的AUC高于PCT、CRP单独检测(P<0.05)。结论年龄、术前GCS评分、手术时间、低蛋白血症、脑室外引流、气管插管或切开、广谱抗生素使用时间是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后继发颅内感染的影响因素,血清PCT、CRP水平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后继发颅内感染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型颅脑损伤 继发感染 危险因素 C反应蛋白 降钙素原
原文传递
三角吻合术在胃癌患者腹腔镜下远端胃切除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3
9
作者 涂建成 方健 +1 位作者 周亮 黄龙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5年第17期1458-1460,共3页
目的探讨三角吻合术在胃癌患者腹腔镜下远端胃切除术中的应用。方法选择19例胃癌患者,在腹腔镜下远端胃切除术中采用三角吻合术,观察手术结果。结果患者总手术时间为(179.3±39.5)min,胃十二指肠三角吻合术所用时间为(21.2±8.9... 目的探讨三角吻合术在胃癌患者腹腔镜下远端胃切除术中的应用。方法选择19例胃癌患者,在腹腔镜下远端胃切除术中采用三角吻合术,观察手术结果。结果患者总手术时间为(179.3±39.5)min,胃十二指肠三角吻合术所用时间为(21.2±8.9)min。术中每例患者平均应用直线形吻合器钉匣(5.2±1.0)个。术中总出血量约(53.8±12.9)ml。每例患者淋巴结清扫数目(33.4±10.7)枚。术后未出现吻合口瘘、吻合口狭窄及吻合口出血等并发症。结论胃十二指肠三角吻合术是胃癌全腹腔镜下远端胃切除术消化道重建的理想吻合技术,值得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腹腔镜 远端胃切除术 三角吻合术
下载PDF
3%高渗盐水和20%甘露醇联合应用治疗颅脑损伤患者颅内高压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0
10
作者 徐平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0年第11期1751-1752,共2页
目的探讨3%高渗盐水和20%甘露醇联合应用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颅内高压的疗效。方法 40例重型颅脑损伤颅内高压患者联合使用3%高渗盐水和20%甘露醇降颅压,同时给予颅内压监测。当颅内压低于20mmHg时停用任何一种药物。结果 3%HS和20%甘... 目的探讨3%高渗盐水和20%甘露醇联合应用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颅内高压的疗效。方法 40例重型颅脑损伤颅内高压患者联合使用3%高渗盐水和20%甘露醇降颅压,同时给予颅内压监测。当颅内压低于20mmHg时停用任何一种药物。结果 3%HS和20%甘露醇联合应用能有效降低患者颅内高压。结论 3%高渗盐水和20%甘露醇联合应用能有效降低患者颅内高压,同时能有效避免低钠血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 %高渗盐水 20%甘露醇 颅内高压
下载PDF
TACE联合氩氦刀冷冻治疗原发性肝癌临床分析 被引量:10
11
作者 刘秋华 周萃阶 +2 位作者 张伯 蒋维 李建伟 《肝胆胰外科杂志》 CAS 2014年第4期278-280,共3页
目的探讨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联合氩氦刀冷冻治疗原发性肝癌的近期疗效。方法将77例中晚期肝癌随机分为二组:A组37例,行TACE联合氩氦刀冷冻治疗;B组40例,单纯行TACE术。比较两组患者血清AFP水平以及半年和1年生存率。结果 A组AFP下降... 目的探讨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联合氩氦刀冷冻治疗原发性肝癌的近期疗效。方法将77例中晚期肝癌随机分为二组:A组37例,行TACE联合氩氦刀冷冻治疗;B组40例,单纯行TACE术。比较两组患者血清AFP水平以及半年和1年生存率。结果 A组AFP下降比B组明显(P<0.05),A组患者1年生存率高于B组(P<0.05)。结论 TACE联合氩氦刀冷冻治疗原发性肝癌疗效优于单纯性行TACE治疗,是治疗中晚期肝癌的一种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氩氦冷冻治疗 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 原发性肝癌
下载PDF
经单一腹直肌旁入路结合螺钉固定治疗累及髋臼前、后柱的复杂髋臼骨折 被引量:9
12
作者 朱现玮 严飞 +3 位作者 王黎明 沙卫平 周志平 黄群 《实用骨科杂志》 2020年第1期63-67,共5页
目的探讨经单一腹直肌旁入路结合螺钉固定技术治疗累及髋臼前、后柱的复杂髋臼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5月至2018年8月苏州大学附属张家港市第一人民医院骨科采用经单一腹直肌旁入路结合螺钉固定技术治疗的16例复杂髋臼骨... 目的探讨经单一腹直肌旁入路结合螺钉固定技术治疗累及髋臼前、后柱的复杂髋臼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5月至2018年8月苏州大学附属张家港市第一人民医院骨科采用经单一腹直肌旁入路结合螺钉固定技术治疗的16例复杂髋臼骨折患者资料。男10例,女6例;年龄31-79岁,平均(58±12)岁。髋臼骨折Letournel-Judet分型,前方伴后方半横行骨折4例,双柱骨折10例,"T"形骨折2例。手术采用全身麻醉下平卧位操作,经腹直肌旁切口入路,直视下对髋臼前壁、前柱、四方体骨折进行复位、钢板固定,术中采取拉力螺钉、前后柱螺钉及髋臼下螺钉等辅助固定技术。记录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并发症发生情况。骨折复位按Matta标准评价,髋关节功能按改良Merle D’Aubigne和Postel评分系统评分。结果 16例患者术后随访6-24个月,平均(10.5±2.0)个月。手术切口长度为6-8cm,平均(7.0±0.8)cm。手术时间为85-165min,平均(128±21)min。术中出血量为150-550mL,平均为(418.9±73.2)mL。骨折愈合时间为6-10周,平均8周。按照Matta影像学复位标准评估,优9例,良4例,差3例,优良率81.25%。根据改良的Merle D’Aubigne和Postel评分系统评定髋关节功能,优9例,良5例,可2例,优良率87.5%。术后1例出现股外侧皮神经损伤,1例患者发生切口并发症。无一例患者发生腹股沟疝、切口疝等并发症,无一例患者发生骨折再次移位。结论经单一腹直肌旁入路结合螺钉固定技术治疗累及髋臼前、后柱的复杂髋臼骨折,术后骨折复位优良率高,并发症出现少,可取得良好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臼 骨折 腹直肌旁入路
下载PDF
臂丛束支部合并大血管损伤的显微外科治疗 被引量:8
13
作者 刘宗宝 朱寅 +3 位作者 陆剑锋 钱辉 黄建平 王涛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547-552,共6页
目的 探讨臂丛束支部合并血管损伤的手术治疗时机、方法及临床疗效. 方法 2007年6月至2012年6月,收治9例臂丛束支部合并上肢大血管损伤,其中合并肱动脉损伤5例合并锁骨下动脉损伤2例,合并腋动脉第一部分损伤腋动脉第三部分损伤各l例.根... 目的 探讨臂丛束支部合并血管损伤的手术治疗时机、方法及临床疗效. 方法 2007年6月至2012年6月,收治9例臂丛束支部合并上肢大血管损伤,其中合并肱动脉损伤5例合并锁骨下动脉损伤2例,合并腋动脉第一部分损伤腋动脉第三部分损伤各l例.根据创伤的严重程度与伤情评估,分别采取急诊一期同时修复神经、血管3例,亚急诊一期同时修复神经、血管2例,急诊一期修复血管、二期修复神经4例.结果 术后9例患者经50 ~ 78个月随访,平均61.8个月,均无肢体坏死,术后行CTA证实修复段血管均通畅,修复神经所支配区的肌力以及皮肤感觉均得到不同程度恢复,其中除3例尺神经支配的手内肌外,其余均获得3级以上的肌力,4例修复神经支配区的感觉均达S3以上,5例部分支配区感觉达S3以上. 结论 臂丛束支部合并上肢大血管损伤较少见,病情复杂,需要合理制定治疗方案,在抢救生命的前提下,利用显微外科技术,尽早争取一期同时修复神经与血管,手术成功率高,其疗效较为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臂丛 损伤 血管修复 显微外科治疗
原文传递
3D MRI在肿瘤压迫臂丛神经与锁骨下动脉诊治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6
14
作者 祁连港 王涛 +4 位作者 崔志浩 徐正道 张同华 王本军 刘宗宝 《中华手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354-357,共4页
目的探讨3D MRI神经血管融合技术在肿瘤压迫引起臂丛神经伴锁骨下动脉病变的诊断优势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自2014年12月至2017年12月收治5例患者,乳腺癌转移2例,神经鞘瘤2例,肺癌转移1例。通过临床检查及肌电图、超声、CT等,初步考虑肿... 目的探讨3D MRI神经血管融合技术在肿瘤压迫引起臂丛神经伴锁骨下动脉病变的诊断优势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自2014年12月至2017年12月收治5例患者,乳腺癌转移2例,神经鞘瘤2例,肺癌转移1例。通过临床检查及肌电图、超声、CT等,初步考虑肿瘤占位压迫引起臂丛神经及锁骨下动脉等周围组织病变。所有患者通过3D MRI血管神经融合技术进行三维重建。根据三维解剖模型确定臂丛神经及锁骨下动脉异常情况,并制定治疗方案。结果5例患者的肿瘤占位情况及臂丛神经、锁骨下动脉等解剖结构均得到三维重建并数字化融合。重建的血管神经图像都有很好的显示,以此为参考依据制定治疗方案,手术4例.保守治疗1例。手术患者的术中表现与影像学表现一致,治疗效果达到预期目的。保守治疗患者能够及时了解病情,选择其他治疗方案。结论利用3D MRI对肿瘤压迫引起的臂丛神经及锁骨下动脉等病变进行检查,能够清晰、形象地显示肿瘤占位与臂丛神经及锁骨下动脉等结构,为诊疗提供影像学依据.该技术可进一步研究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臂丛 肿瘤 3D MRI 锁骨下动脉
原文传递
儿童急性皮肤衰竭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5
作者 尹希 常菲 +3 位作者 陈杰 顾丽娟 葛燚红 毛佳敏 《中华烧伤与创面修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95-400,共6页
急性皮肤衰竭(ASF)是指发生在皮肤和皮下组织因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和/或低灌注所导致的不可避免的损伤。目前国内外对于成人ASF已有一定的认识和报道,但对儿童ASF鲜有报道。该文从儿童ASF的定义、病理生理学变化、危险因素、临床表现与管... 急性皮肤衰竭(ASF)是指发生在皮肤和皮下组织因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和/或低灌注所导致的不可避免的损伤。目前国内外对于成人ASF已有一定的认识和报道,但对儿童ASF鲜有报道。该文从儿童ASF的定义、病理生理学变化、危险因素、临床表现与管理等方面进行综述,提出建议以期为儿童ASF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思路,推动对儿童ASF的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压力性溃疡 多器官功能衰竭 皮肤 急性皮肤衰竭
原文传递
rh⁃bFGF对肛周脓肿患者术后创面菌群、创面渗出和肉芽生长情况的影响 被引量:8
16
作者 倪佳敏 施爱萍 +1 位作者 徐玲 李刚 《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 2022年第4期705-708,共4页
目的探究重组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rh⁃bFGF)对肛周脓肿患者术后创面菌群、创面渗出和肉芽生长情况的影响。方法选取张家港市第一人民医院肛肠外科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期间收治的肛周脓肿患者80例,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 目的探究重组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rh⁃bFGF)对肛周脓肿患者术后创面菌群、创面渗出和肉芽生长情况的影响。方法选取张家港市第一人民医院肛肠外科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期间收治的肛周脓肿患者80例,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均行手术治疗。术后对照组采用浸有甲硝唑的凝胶纱条填塞切口,观察组采用浸有重组人表皮因子的凝胶纱条填塞切口,比较两组术后创面菌群、创面渗出和肉芽生长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均治愈后出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总住院天数和治疗总费用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创面无菌生长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检测的创面菌群均以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为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 d、术后14 d,两组的创面渗出、肉芽生长评分均低于术后3 d,且术后3 d、术后7 d、术后14 d,观察组的创面渗出、肉芽生长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组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能够能够有效改善肛周脓肿患者术后创面渗出情况、促进肉芽生长,同时还能够缩短住院时间、减少治疗总费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肛周脓肿 创面菌群 创面渗出 肉芽生长
下载PDF
3D打印建模联合骨水泥成形微创治疗塌陷Sanders Ⅲ型跟骨骨折 被引量:8
17
作者 孟令杰 钱辉 +4 位作者 盛晓磊 陆剑锋 黄建平 祁连港 刘宗宝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4期3784-3789,共6页
背景:跟骨骨折的治疗目前尚存在争议,传统切开复位并发症居高不下,而微创治疗指征较少,应用受限。近年来伴随3D打印技术发展,可否将微创治疗的指征扩大并获得良好效果是跟骨骨折治疗研究的重点与热点。目的:探讨3D打印技术在骨水泥填充... 背景:跟骨骨折的治疗目前尚存在争议,传统切开复位并发症居高不下,而微创治疗指征较少,应用受限。近年来伴随3D打印技术发展,可否将微创治疗的指征扩大并获得良好效果是跟骨骨折治疗研究的重点与热点。目的:探讨3D打印技术在骨水泥填充微创治疗塌陷Sanders Ⅲ型跟骨骨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苏州大学附属张家港医院手足外科2016年9月至2017年4月收治的8例9足Sanders Ⅲ型跟骨骨折患者,全部为男性,年龄50-66岁,平均57.4岁。所有患者均进行患肢CT检查,并获得3D打印个体化后足部模型,模拟撬拨进针位置及及进针角度,在撬拨复位辅助下行骨水泥填充。记录所有患者术前、术后的Bohler角、Gissane角以及跟骨长度、宽度、高度;术后功能评价参照美国足踝外科协会后足评分系统。结果与结论:①所有患者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26-36个月,骨折全部愈合,无再次塌陷发生,骨水泥无渗漏,未出现排异反应,无皮肤坏死及感染,跟骨外形恢复满意,足部功能良好;②美国足踝外科协会后足评分优7例,良1例,差1例,优良率为89%;③患者Bohler角、Gissane角术前为(15.73±2.46)°和(145.34±8.6)°,术后改善至(25.77±2.65)°和(127.5±8.17)°,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1);术后Bohler角、Gissane角与术后1,2年对比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④提示3D打印个体化建模联合骨水泥填充治疗塌陷的Sanders Ⅲ型跟骨骨折效果良好,具有个体化、针对性强、手术损伤小、并发症少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骨骨折 3D打印 骨水泥 撬拨复位 微创
下载PDF
3DMRI对臂丛及血管同时成像技术诊断TOS的可行性研究 被引量:6
18
作者 刘宗宝 祁连港 +5 位作者 钱辉 陆剑锋 徐正道 陈建新 张同华 王涛 《中华手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363-366,共4页
目的探讨3DMRI对臂丛及血管同时成像的可行性,以及对胸廓卅口综合征(thoracic outlet syndrome,TOS)的诊断价值。方法自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我院收治初步诊断为TOS患者14例,手术治疗4例,保守治疗10例。术前通过3DMRI血管神经... 目的探讨3DMRI对臂丛及血管同时成像的可行性,以及对胸廓卅口综合征(thoracic outlet syndrome,TOS)的诊断价值。方法自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我院收治初步诊断为TOS患者14例,手术治疗4例,保守治疗10例。术前通过3DMRI血管神经融合技术进行三维重建。根据i维解剖模型发现多列锁骨下动脉与臂丛神经异常情况,并制定治疗方案,针对手术患者对比术前、术中所见,评估这一辅助诊断技术的应用价值。结果全部患者的臂丛和锁骨下动脉以及周围重要的解剖结构均得到三维重建并数字化融合。10例保守治疗患者的症状及体征明显改善。4例手术患者:其中前斜角肌压迫1例,术中切断斜角肌;第七颈椎横突过长1例,术中切断小斜角肌腱束;神经鞘瘤1例,术中切除鞘瘤;乳腺癌转移瘤1例,考虑切除风险较大,术中活检行病理检查。前3例手术患者术后症状明显好转。重建后的模型与常规术前诊断依据、术中所见相一致。结论3DMRI对臂丛神经及血管同时显像技术能够形象、可靠地显示臂丛神经、血管位置,立体化多角度呈现血管神经与周周重要解剖结构的立体关系,为临床诊断TOS提供了影像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臂丛 锁骨下动脉
原文传递
老年人原发性脑出血的重要原因:脑血管淀粉样变 被引量:7
19
作者 赵旦 刘惠祥 +2 位作者 沈鸟松 徐平 张立 《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12年第5期286-287,共2页
目的探讨老年人原发性脑出血的重要原因,分析脑血管淀粉样变(CAA)在老年人原发性脑出血(PICH)发病中的致病作用。方法选取过去5年中急性颅内血管淀粉变性脑出血的病人42例。对其临床资料、影像特征、病理资料及治疗结果等进行分析。结... 目的探讨老年人原发性脑出血的重要原因,分析脑血管淀粉样变(CAA)在老年人原发性脑出血(PICH)发病中的致病作用。方法选取过去5年中急性颅内血管淀粉变性脑出血的病人42例。对其临床资料、影像特征、病理资料及治疗结果等进行分析。结果脑血管淀粉样变所致脑出血在60岁以上原发性脑出血人群中超过30%。其临床、放射影像学和病理学上具有一定的特点,包括脑出血发病率随年龄增加而增高,脑叶出血好发,血肿量大且呈分叶状,出血易破入蛛网膜下腔和脑室等。结论老年人原发性脑出血排除高血压后首先需要考虑脑血管定汾样变脑出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血管淀粉样变性 高血压
下载PDF
中药口服联合中药液保留灌肠治疗早期肛周脓肿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6
20
作者 孙燕 《中外医疗》 2018年第30期149-150,153,共3页
目的探讨中药口服联合中药液保留灌肠治疗早期肛周脓肿的临床疗效。方法方便选择2012年12月—2017年12月于该院就诊的100例早期肛周脓肿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每组50例。对照组应用头孢西丁静脉滴注与甲硝唑灌肠治疗,... 目的探讨中药口服联合中药液保留灌肠治疗早期肛周脓肿的临床疗效。方法方便选择2012年12月—2017年12月于该院就诊的100例早期肛周脓肿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每组50例。对照组应用头孢西丁静脉滴注与甲硝唑灌肠治疗,观察组则应用中药口服与中药液保留灌肠治疗,为期1周。治疗1周后进行疗效评估,并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炎性指标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4.00%,高于对照组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332,P=0.037);对照组治疗后IL-6和TNF-α水平为(70.46±13.05)g/L、(6413.76±811.67)U/L,观察组治疗后为(61.27±8.94)g/L、(5423.89±606.52)U/L,观察组治疗后IL-6和TNF-α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108、6.908,P=0.000、0.000)。结论在早期肛周脓肿患者中应用中药口服联合中药液保留灌肠治疗,利于改善炎性因子水平,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肛周脓肿 中药 灌肠 临床疗效 炎性指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