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肾组织中乙型肝炎病毒DNA和RNA的存在及其意义 被引量:32
1
作者 陈楠 王朝晖 +4 位作者 任红 郝翠兰 程枫 张欣欣 陆志檬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1期1309-1312,共4页
目的 探讨肾组织中乙型肝炎病毒 (HBV)DNA和RNA的存在及其致病作用。方法 通过原位杂交检测 2 7例HBV相关肾炎患者肾组织中HBVDNA和RNA的存在和分布情况 ,探讨HBV在肾组织中的致病机理。结果 患者肾组织中存在HBVDNA和RNA ,其分布与... 目的 探讨肾组织中乙型肝炎病毒 (HBV)DNA和RNA的存在及其致病作用。方法 通过原位杂交检测 2 7例HBV相关肾炎患者肾组织中HBVDNA和RNA的存在和分布情况 ,探讨HBV在肾组织中的致病机理。结果 患者肾组织中存在HBVDNA和RNA ,其分布与HBV抗原基本一致 ,主要存在于肾小管上皮细胞胞浆和细胞核内 ,以及肾小球系膜区 ,毛细血管袢等处 ;肾小管上皮细胞内HBVDNA和RNA阳性率分别为 81.5 %、6 3.0 % ,显著高于肾小球内的 48.1%、2 5 .9% (P <0 .0 5 )。结论 HBV在肾组织 ,特别是在肾小管上皮细胞中存在并复制。复制时表达的抗原 ,与来自循环的抗原相似 ,都可能导致免疫复合物形成或细胞免疫而损伤肾脏致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肾炎 原位杂交 病毒复制 DNA RNA
原文传递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下的思考 被引量:149
2
作者 丁蕾 蔡伟 +9 位作者 丁健青 张欣欣 蔡泳 石建伟 梁启明 张录法 孙丽珍 瞿介明 江帆 陈国强 《中国科学:生命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47-257,共11页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蔓延以来,中国举国上下开展了一场史无前例的疫情阻击战.疫情蔓延之初,中国迅速向世界卫生组织通报了疫情,在第一时间破译病毒基因序列并向全球公布等一系列强有力的防控举措得到国际社会赞誉.尽管疫情尚未结束,但...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蔓延以来,中国举国上下开展了一场史无前例的疫情阻击战.疫情蔓延之初,中国迅速向世界卫生组织通报了疫情,在第一时间破译病毒基因序列并向全球公布等一系列强有力的防控举措得到国际社会赞誉.尽管疫情尚未结束,但对此次乃至未来潜在的疫情应对的思考已经在全国乃至世界范围内开始了.本文试图从我国公共卫生防控体系、应急响应机制、科技创新、医疗供给与储备等十大方面的问题进行系统梳理,并在此基础上着重就加强公共卫生和疾病防控体系、完善应急防控体系、提高政府治理能力和公民知识普及力度、构建相关法律法规体系以及国家生物安全体系等提出相关建议.我们希望通过对此次疫情的初步思考,总结经验教训,为进一步提升我国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等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整体应急能力乃至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问题与不足 政策建议
原文传递
乙型肝炎病毒YMDD联合前C变异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25
3
作者 刘传苗 张欣欣 陆志檬 《中华传染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274-277,共4页
目的 研究拉米夫定治疗过程中乙型肝炎病毒 (HBV)前C区、P区YMDD基序变异及其对疗效的影响。方法 对 5例拉米夫定 ( 10 0mg/d)治疗过程中HBeAg血清转换而HBVDNA仍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 (PCR)产物直接测序方法分析... 目的 研究拉米夫定治疗过程中乙型肝炎病毒 (HBV)前C区、P区YMDD基序变异及其对疗效的影响。方法 对 5例拉米夫定 ( 10 0mg/d)治疗过程中HBeAg血清转换而HBVDNA仍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 (PCR)产物直接测序方法分析HBV前C、P区的基因序列。结果  5例患者前C区均发现有G1896A变异 ,其中 3例HBeAg血清转换前未发现此变异 ,2例已有此变异 ;同时 5例患者在拉米夫定治疗后检测出YMDD变异 ,变异类型均为M5 5 2I ,其中有 1例在出现M5 5 2I变异 4 0周后变为M5 5 2V变异 ,有 2例M 5 5 2I联合L5 2 8M变异 ;5例患者中有 1例治疗无反应 ,另 4例在治疗过程中HBVDNA突发。结论 拉米夫定治疗过程中YMDD变异的出现可导致HBVDNA突发 ,而前C区G1896A变异可致HBeAg阴转 ,因此在治疗过程中出现HBeAg血清转换后需结合HBVDNA检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前C区 突变 拉米夫定
原文传递
第三代测序技术的主要特点及其在病毒基因组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17
4
作者 袁易 王铭杰 张欣欣 《微生物与感染》 2016年第6期380-384,共5页
随着基因测序技术的创新和应用,新的高通量测序技术不断涌现,以Pacific Biosciences(PacBio)公司的单分子实时测序(single molecule real time sequencing)为代表的第三代测序(third generation sequencing,TGS)技术开始逐渐应用于基因... 随着基因测序技术的创新和应用,新的高通量测序技术不断涌现,以Pacific Biosciences(PacBio)公司的单分子实时测序(single molecule real time sequencing)为代表的第三代测序(third generation sequencing,TGS)技术开始逐渐应用于基因组研究,包括大型基因组拼装、基因结构变异和表观遗传研究等方面。本文主要对TGS技术的原理、特点和应用,特别是在病毒研究中的应用进行介绍,并与第二代测序(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NGS)技术进行比较,为基因组测序技术的选择及其临床应用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三代测序技术 PacificBiosciences 单分子实时测序 病毒基因组
下载PDF
血清HBsAg定量检测在慢性乙型肝炎临床诊疗中的应用及其意义 被引量:10
5
作者 于德敏 张欣欣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2150-2155,共6页
HBsAg最早应用于HBV感染的诊断,其在血清中的水平与肝细胞中HBVcccDNA水平、病毒复制能力和机体免疫功能状态有关。近年来随着血清HBsAg定量检测技术的发展和"功能性治愈"概念的提出,HBsAg定量在HBV感染临床诊疗中的作用也越... HBsAg最早应用于HBV感染的诊断,其在血清中的水平与肝细胞中HBVcccDNA水平、病毒复制能力和机体免疫功能状态有关。近年来随着血清HBsAg定量检测技术的发展和"功能性治愈"概念的提出,HBsAg定量在HBV感染临床诊疗中的作用也越来越受到重视。从慢性乙型肝炎自然病程、抗病毒治疗应答预测及停药预测等方面进行分析讨论血清HBsAg定量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慢性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 诊断 治疗学
下载PDF
遗传性血色病的基因诊断 被引量:8
6
作者 韩悦 张欣欣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673-1679,共7页
临床铁负荷过量并不罕见,其中累及肝脏的血色病最为常见。与高加索人群遗传背景不同的是,亚洲人群经典的 HFE 血色病发病率极低。欧美研究及国际指南主要针对 HFE 型,各指南间一致性较低,亚洲数据缺乏。因此,对已知的遗传性血色病根据... 临床铁负荷过量并不罕见,其中累及肝脏的血色病最为常见。与高加索人群遗传背景不同的是,亚洲人群经典的 HFE 血色病发病率极低。欧美研究及国际指南主要针对 HFE 型,各指南间一致性较低,亚洲数据缺乏。因此,对已知的遗传性血色病根据致病基因,结合中国数据分节论述,以期对临床提供参考,有助于中国人群的血色病诊断及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色素沉着症 诊断 基因成分
下载PDF
药物性肝损伤实验诊断研究进展 被引量:7
7
作者 李虎 陈立 张欣欣 《中华肝脏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536-539,共4页
药物性肝损伤(DILI)是临床常见的药物不良反应之一,也是新药撤市的主要原因。DILI虽然总体发病率不高,但可对患者造成严重不良结果,甚至引起患者死亡,已成为欧美国家急性肝衰竭的主要原因。DILI的诊断是困扰临床医生的一个难题,药物再... 药物性肝损伤(DILI)是临床常见的药物不良反应之一,也是新药撤市的主要原因。DILI虽然总体发病率不高,但可对患者造成严重不良结果,甚至引起患者死亡,已成为欧美国家急性肝衰竭的主要原因。DILI的诊断是困扰临床医生的一个难题,药物再刺激可以作为诊断DILI的"金标准",但是可能再次诱发肝衰竭,因此在临床中并不推荐使用。目前现有的关于DILI的实验诊断方法包括血清生物标志物诊断、基因诊断、评分量表诊断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性肝损伤 实验诊断 生物标志物 基因诊断
原文传递
聚乙二醇干扰素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疗效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7
8
作者 金根娣 龚启明 +2 位作者 毛红菊 徐道振 陆志檬 《中华肝脏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02-304,共3页
丙型肝炎病毒(HCV)是引起输血后肝炎和散发性非甲非乙型肝炎的主要病原,其中20%~30%的患者可进展为肝硬化甚至肝癌,对人类危害极大.10多年来,干扰素α曾被选择性地用于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简称慢丙肝)[1],它对于改善患者肝功能、预防肝... 丙型肝炎病毒(HCV)是引起输血后肝炎和散发性非甲非乙型肝炎的主要病原,其中20%~30%的患者可进展为肝硬化甚至肝癌,对人类危害极大.10多年来,干扰素α曾被选择性地用于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简称慢丙肝)[1],它对于改善患者肝功能、预防肝纤维化乃至HCV相关的肝癌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只有10%~15%的患者能治疗成功.近年,聚乙二醇干扰素(PEG-IFN)已被用于慢性肝病和肝硬化治疗的临床研究,其持久的病毒应答、生物化学和组织学的应答显著高于传统的干扰素[2].研究旨在探讨PEG-IFNα-2a治疗慢丙肝的疗效及其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二醇 干扰素 治疗 慢性丙型肝炎 影响因素
原文传递
肠道菌群与胆汁酸相互作用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发病的影响 被引量:6
9
作者 李虎 陈立 张欣欣 《中华传染病杂志》 CAS CSCD 2020年第8期533-536,共4页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是临床常见的慢性肝病,其中10%~30%的患者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NASH),部分患者可进展为肝硬化,甚至肝细胞癌。近年来,肠道菌群与胆汁酸代...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是临床常见的慢性肝病,其中10%~30%的患者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NASH),部分患者可进展为肝硬化,甚至肝细胞癌。近年来,肠道菌群与胆汁酸代谢在NAFLD发病过程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NAFLD患者存在肠道菌群紊乱;通过外源途径补充益生菌、益生元纠正紊乱的肠道菌群,可在一定程度上治疗NAFLD。同时,NAFLD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的胆汁酸代谢异常;胆汁酸受体如法尼醇受体(farnesoid X receptor,FXR)和G蛋白偶联受体(G-protein-coupled receptor,TGR)5,是开发治疗NAFLD新药的重要靶点。此外,肠道菌群和胆汁酸代谢相互作用、互为因果,共同影响NAFLD的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肠道菌群 胆汁酸
原文传递
《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22版)》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自然史分期及其内涵的再探讨
10
作者 陈立 张欣欣 《中华肝脏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0-82,共3页
最近,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和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组织有关专家,制定并发布了《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22版)》[1]。其中,关于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的自然史部分是更新较大的内容之一。新版指南关于自然史... 最近,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和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组织有关专家,制定并发布了《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22版)》[1]。其中,关于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的自然史部分是更新较大的内容之一。新版指南关于自然史分期借鉴了欧洲肝病学会(EASL)指南(2017版)的命名法[2],即分为HBeAg阳性慢性HBV感染、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HBeAg阴性慢性HBV感染和HBeAg阴性CHB,体现了与国际指南的接轨;同时,新版指南仍然保留了免疫耐受期、免疫清除期或免疫活动期、非活动期或免疫控制期和再活动期的命名。此外也保留了慢性HBV携带状态和非活动性HBsAg携带状态的命名。各大指南关于自然史分期名称不完全相同,分别从不同的角度描述自然史特征,也体现了学术界对自然史内涵理解的演进。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厘清不同自然史概念之间的关系,简化分期名称,可有助于基层医生临床实践(表1)[1,2,3,4,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乙型肝炎病毒 自然史 指南
原文传递
422例成人病毒感染肺炎临床特征分析 被引量:5
11
作者 赵春柳 郭翎茜 +2 位作者 韦栋 张欣欣 周敏 《国际呼吸杂志》 2021年第3期178-184,共7页
目的:了解成人病毒感染肺炎的病毒分布、临床特征及与病情严重程度相关的因素。方法:纳入2015年3月至2019年2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住院且呼吸道病毒检测阳性的肺炎患者,收集相关数据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共纳入病毒感染... 目的:了解成人病毒感染肺炎的病毒分布、临床特征及与病情严重程度相关的因素。方法:纳入2015年3月至2019年2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住院且呼吸道病毒检测阳性的肺炎患者,收集相关数据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共纳入病毒感染肺炎患者422例,年龄范围为19~99岁,平均年龄(68±17)岁,男性256例(60.7%)。甲型流感病毒阳性159例(占37.7%),人鼻病毒阳性78例(占18.5%)。重症组鼻病毒及冠状病毒检出率、有吸烟史、体质量指数<18 kg/m 2以及有心力衰竭的患者比例均高于非重症组( χ2值分别为12.430、12.495、11.074、13.418、3.946, P值均<0.05),而高血压患者的比例低于非重症组( χ2=5.364, P<0.05)。重症组患者中呼吸困难较非重症组多见(63.2%比20.2%, χ2=80.534, P<0.05)。93.7%的重症患者感染累及多肺叶,且54.0%的重症患者细菌或真菌培养阳性,高于非重症组(64.9%、10.1%)( χ2值分别为47.433、97.519, P值均<0.05)。重症组外周血淋巴细胞总数及CD3 +、CD4 +、CD8 +细胞计数均低于非重症组( Z值分别为-6.440、-5.421、-4.551、-4.416, P值均<0.05),而血清IL-2R、IL-6、IL-10水平高于非重症组( Z值分别为-2.457、-3.554、-2.339, P值均<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吸烟史、高血压、多肺叶累及、合并细菌或真菌感染以及淋巴细胞计数与重症肺炎相关。 结论:甲型流感病毒是目前国内最常见的呼吸道感染病毒,鼻病毒次之;吸烟、多肺叶病变、合并细菌或真菌感染以及淋巴细胞减少是重症病毒感染肺炎的危险因素,且重症患者存在"细胞因子风暴"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毒 肺炎 临床特征 细胞因子类
原文传递
遗传性血色病的研究进展
12
作者 韩悦 张欣欣 《临床内科杂志》 CAS 2024年第4期231-235,共5页
临床常见包括铁蛋白增高等铁过载问题,基因突变导致的遗传性血色病(HH)是重要的病因之一。该病遗传异质性较强,西方研究最多的是由HFE基因导致的经典型血色病,或称HFE-HH。但经典型亚洲病例极为罕见,提示致病基因谱系的差异。近年来,欧... 临床常见包括铁蛋白增高等铁过载问题,基因突变导致的遗传性血色病(HH)是重要的病因之一。该病遗传异质性较强,西方研究最多的是由HFE基因导致的经典型血色病,或称HFE-HH。但经典型亚洲病例极为罕见,提示致病基因谱系的差异。近年来,欧洲、美国、加拿大的各大指南先后出现了罕有的更新,我们认为有必要总结近5年来HH的研究进展,并主要关注对我国人民有指导意义的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性血色病 非HFE型 SLC40A1 功能获得突变 TF
原文传递
PCR扩增杂交试验检测HCV-RNA 被引量:4
13
作者 张东华 陆志檬 金根梯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21-22,共2页
目的:评价PCR扩增杂交试验(PCR-Hyb)在HCV-RNA检测中的应用。方法:对28例丙型肝炎患者和5例非丙型肝炎患者采用PCR扩增杂交(PCR-Hyb)试验、套式RT-PCR及bDNA信号扩增试验检测HCV-R... 目的:评价PCR扩增杂交试验(PCR-Hyb)在HCV-RNA检测中的应用。方法:对28例丙型肝炎患者和5例非丙型肝炎患者采用PCR扩增杂交(PCR-Hyb)试验、套式RT-PCR及bDNA信号扩增试验检测HCV-RNA。结果:三种方法的阳性率分别为71.34%(20/28)、78.57%(22/28)、100%(27/27)。PCR-Hyb与套式RT-PCT的阳性符合率为93.93%(31/33),与bDNA结果呈现较好的相关性(r=0.8083)。结论:PCR-Hyb具有较好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并在抗病毒治疗时的动态观察有一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型肝炎病毒核酸 聚合酶链反应 核酸杂交
下载PDF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生物学功能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4
作者 谢培琳 张欣欣 《中国病毒病杂志》 CAS 2020年第5期333-336,共4页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HBsAg)是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的标志。近年有关表面抗原生物学功能的研究日趋深入,其在介导病毒黏附和侵入,诱导内质网应激和细胞凋亡,参与细胞免疫应答等方面都具...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HBsAg)是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的标志。近年有关表面抗原生物学功能的研究日趋深入,其在介导病毒黏附和侵入,诱导内质网应激和细胞凋亡,参与细胞免疫应答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对HBsAg生物学功能进行综述,以期为乙型肝炎治愈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 病毒黏附侵入 内质网应激 细胞免疫
原文传递
竞争性聚合酶链反应法定量检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乙型肝炎病毒前C区野毒株及变异株 被引量:4
15
作者 张欣欣 熊思东 陆志檬 《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 CAS CSCD 1997年第1期33-36,共4页
设计了以内参照为基础的竞争性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同时定量检测HBeAg阴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前C区野毒株及变异株,并观察了在应用α干扰素(IFN)治疗以后的变化。结果发现干扰素... 设计了以内参照为基础的竞争性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同时定量检测HBeAg阴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前C区野毒株及变异株,并观察了在应用α干扰素(IFN)治疗以后的变化。结果发现干扰素治疗有效者中,病毒核酸量迅速下降至转阴;而干扰素治疗无效者中,病毒核酸量也可有所下降,但仍高于检测水平甚至反跳;另外,野毒株对IFN的反应似乎优于突变株。该方法可用于研究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过程及考核抗病毒药物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乙型肝炎 基因变异 聚合酶链反应
原文传递
套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丙肝病毒核酸 被引量:3
16
作者 张东华 金根娣 +1 位作者 陈竺 陆志檬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4年第3期195-198,共4页
对70例血清谷丙转氨酶(ALT)异常、疑是丙型肝炎(HCV)患者血清标本,用HCV基因5'非编码区引物作套式聚合酶链反应(套式PCR),扩增产物为260bp,结果显示52例丙型肝炎病毒核酸(HCV-RNA)阳性,18... 对70例血清谷丙转氨酶(ALT)异常、疑是丙型肝炎(HCV)患者血清标本,用HCV基因5'非编码区引物作套式聚合酶链反应(套式PCR),扩增产物为260bp,结果显示52例丙型肝炎病毒核酸(HCV-RNA)阳性,18例阴性,阳性率为74.2%。10例助血员血样HCV-RNA均为阴性。经Southernblot分析,阳性PCR产物为HCV-RNA所特异。作者认为,采用高保守区核苷酸序列引物作套式PCR检测HCV-RNA,可提高实验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酶链反应 丙型肝炎病毒 核酸 丙型肝炎 诊断
下载PDF
呼吸道病毒核酸检测技术的新进展及其在临床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7
作者 韦栋 张欣欣 《微生物与感染》 2014年第2期116-121,共6页
呼吸道病毒感染由于其高致病率及致死率,长期以来一直是世界各国的一大负担。随着近几年来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H5N1、H7N9等病毒相继出现,快速诊断呼吸道病毒感染成为医务工作者面临的巨大挑战。分子诊断技术在过去十几年发展迅... 呼吸道病毒感染由于其高致病率及致死率,长期以来一直是世界各国的一大负担。随着近几年来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H5N1、H7N9等病毒相继出现,快速诊断呼吸道病毒感染成为医务工作者面临的巨大挑战。分子诊断技术在过去十几年发展迅速,凭借出色的灵敏度和特异度,成为快速诊断呼吸道感染的首选手段。以核酸扩增为主的多种分子诊断技术,大大缩短了呼吸道病毒检测的时间,在许多临床实验室已逐步替代传统技术,成为病毒检测的新一代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道感染 病毒性疾病 分子诊断技术 核酸扩增技术
下载PDF
肝豆状核变性的基因诊断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8
作者 姚碧莲 张欣欣 韩悦 《内科理论与实践》 2021年第5期354-358,共5页
肝豆状核变性又称威尔逊病(Wilson disease,WD),是由于ATP酶铜转运β基因ATP7B[1-2]发生变异、造成体内铜代谢紊乱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该基因的致病变异导致ATP酶的功能缺陷或丧失,造成胆道排铜障碍,大量铜蓄积于肝、脑、肾、骨关节... 肝豆状核变性又称威尔逊病(Wilson disease,WD),是由于ATP酶铜转运β基因ATP7B[1-2]发生变异、造成体内铜代谢紊乱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该基因的致病变异导致ATP酶的功能缺陷或丧失,造成胆道排铜障碍,大量铜蓄积于肝、脑、肾、骨关节、角膜等组织和脏器[3-5]。本病在世界范围内携带者频率为1∶100~1∶90,流行率在1∶40000~1∶30000之间[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豆状核变性 基因突变 临床表型 ATP7B基因 基因诊断
下载PDF
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的丙氨酸转氨酶阈值是否应当修订 被引量:3
19
作者 陈立 张欣欣 《中华肝脏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122-1123,共2页
我国《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9年版)》指出:血清HBV DNA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 若其丙氨酸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 ALT)持续异常(>正常值上限)且排除其他原因导致的异常, 建议抗病毒治疗。相较既往版本指南, ... 我国《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9年版)》指出:血清HBV DNA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 若其丙氨酸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 ALT)持续异常(>正常值上限)且排除其他原因导致的异常, 建议抗病毒治疗。相较既往版本指南, 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的指征进一步放宽, 满足血清HBV DNA阳性和ALT大于正常值上限者即可考虑抗病毒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氨酸转氨酶 肝病 参考区间 阈值
原文传递
丙型肝炎病毒结构基因转基因小鼠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3
20
作者 任进余 成国祥 +3 位作者 孔晓飞 陈建泉 周汝江 陆志檬 《中华肝脏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501-504,共4页
目的建立丙型肝炎病毒(HCV)转基因小鼠模型,探讨丙型肝炎发病机制,研究HCV结构蛋白编码基因的功能与致病作用。方法采用长片段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扩增HCV结构基因,构建稳定表达与诱导表达两种真核细胞表达重组体,经体外细胞转染后,将具有... 目的建立丙型肝炎病毒(HCV)转基因小鼠模型,探讨丙型肝炎发病机制,研究HCV结构蛋白编码基因的功能与致病作用。方法采用长片段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扩增HCV结构基因,构建稳定表达与诱导表达两种真核细胞表达重组体,经体外细胞转染后,将具有表达功能的线性化表达元件采用显微注射法,直接导入1736枚小鼠受精卵,先后移入69只假孕母鼠输卵管。结果妊娠受体25只,产仔105只,成活57只。注射卵成仔率仅3.2 8%。经聚合酶链反应扩增、测序、酶切及Southern杂交鉴定,获阳性首建鼠26只,注射卵首建鼠成功率仅1.50%。其中稳定表达型10只,诱导表达型16只。经与正常鼠交配,获F1阳性杂合鼠分别38只、20只。一个纯合子品系。结论研究建立了稳定表达与诱导表达两类HCV 结构基因转基因小鼠,为进一步研究HCV致病机制,HCV基因功能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型肝炎 病毒结构基因 转基因 小鼠模型 聚合酶链反应 HCV基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