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1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诊断观察和护理 被引量:2
1
作者 袁晓梅 林丽娟 +1 位作者 何虹 龙雪银 《医用放射技术杂志》 2005年第10期43-45,共3页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和诊断的方法是用经皮穿刺的方法送人球囊导管,扩张狭窄的冠状动脉的一种心导管治疗技术,是现今有效诊断和治疗冠心病、心肌梗死的重要治疗方法,是近年来心血管内科治疗领域的一项新技术,具有疗效好、恢复快、痛苦...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和诊断的方法是用经皮穿刺的方法送人球囊导管,扩张狭窄的冠状动脉的一种心导管治疗技术,是现今有效诊断和治疗冠心病、心肌梗死的重要治疗方法,是近年来心血管内科治疗领域的一项新技术,具有疗效好、恢复快、痛苦少,创伤小、安全、成功率高,患者容易接受等优点,我院自2000年开展这项技术以来,在诊断及治疗冠心病上都获得了较大的疗效和成功,现将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和诊断的观察和护理体会总结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 介入 护理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护理体会 诊断观 血管内科治疗 球囊导管 经皮穿刺 治疗技术
原文传递
水凝胶弹簧圈与铂金微弹簧圈治疗后交通动脉瘤的比较研究
2
作者 程光森 彭秀斌 +1 位作者 许卫国 陈加源 《当代医学》 2009年第11期139-140,共2页
目的比较水凝胶弹簧圈和铂金微弹簧圈在治疗颅内动脉瘤中的应用价值。资料和方法回顾我院从2003年11月~2008年6月行水凝胶微弹簧圈和铂金微弹簧圈栓塞治疗的49例51个颅内后交通动脉瘤病例,其中Hunt-Hess分级Ⅱ级28例,Ⅲ级21例。27个动... 目的比较水凝胶弹簧圈和铂金微弹簧圈在治疗颅内动脉瘤中的应用价值。资料和方法回顾我院从2003年11月~2008年6月行水凝胶微弹簧圈和铂金微弹簧圈栓塞治疗的49例51个颅内后交通动脉瘤病例,其中Hunt-Hess分级Ⅱ级28例,Ⅲ级21例。27个动脉瘤全部采用铂金微弹簧圈栓塞,24个采用水凝胶弹簧圈栓塞。比较2种栓塞方法的安全性和使用弹簧圈的数量。结果铂金微弹簧圈组完全致密栓塞25个,瘤颈残瘤2个,6月后复查残留瘤颈消失,平均每个动脉瘤使用弹簧圈5.4个;水凝胶弹簧圈组完全致密栓塞24个,暂时性对侧肢体轻偏瘫2例,平均每个动脉瘤使用弹簧圈4.2个;2组均随访6~18月,未见复发。结论水凝胶微弹簧圈和铂金微弹簧圈治疗颅内动脉瘤都安全有效,水凝胶微弹簧圈可显著提高栓塞的致密程度,且可减少弹簧圈的使用数量,但是否可减少栓塞后动脉瘤复发仍有待进一步长期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栓塞 水凝胶弹簧圈 铂金微弹簧圈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肝血管成像 被引量:15
3
作者 罗云辉 彭秀斌 +8 位作者 毛俊 陈敏 孙放 陈海东 刘玉涛 肖万宏 何虹 龙雪银 林丽娟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1043-1047,共5页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肝脏多期血管成像方法及其临床价值.方法对70例肝脏多期增强扫描患者,行肝动脉期、门静脉期双期血管成像,采用最大密度投影(MIP)、容积再现技术(VRT)、表面遮盖显示(SSD)重建技术,分析三种重建方法对肝动脉、...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肝脏多期血管成像方法及其临床价值.方法对70例肝脏多期增强扫描患者,行肝动脉期、门静脉期双期血管成像,采用最大密度投影(MIP)、容积再现技术(VRT)、表面遮盖显示(SSD)重建技术,分析三种重建方法对肝动脉、门静脉系统以及肝肿瘤血管性病变(HTVPC)显示情况.结果肝动脉期CT血管造影术(CTA)对二级肝动脉、三级分支以下肝动脉、肿瘤供血动脉及肿瘤血管的显示率分别约90%、69%、90%、69%.MIP与VRT对二级肝动脉分支及肿瘤供血动脉显示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三级以下肝动脉分支及肿瘤血管的显示有显著性差异(P〈0.05),以MIP显示率为高.门静脉期CTA可显示正常肝内门静脉5~6级分支.肝癌肝动脉-门静脉瘘发生率约13.9%,门静脉癌栓发生率约58%,以MIP显示最佳.结论 16层螺旋CT肝血管成像是了解肝动脉、门静脉系统状况及肝肿瘤血管性病变的无创性血管成像技术,以MIP及VRT价值较大,可为外科手术及介入术前提供重要信息及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脏 血管造影术 断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不同栓塞材料在急性内脏出血介入栓塞中的应用 被引量:12
4
作者 程光森 彭秀斌 +1 位作者 陈加源 刘一之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8年第7期475-477,共3页
目的探讨急性内脏出血中介入诊疗的方法及其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我院从2003年5月到2006年1月对27例行血管内栓塞治疗的急性内脏出血病例,经选择性DSA造影明确出血部位,选择不同的栓塞方法及栓塞材料行栓塞治疗。结果27例患者全部止血成功... 目的探讨急性内脏出血中介入诊疗的方法及其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我院从2003年5月到2006年1月对27例行血管内栓塞治疗的急性内脏出血病例,经选择性DSA造影明确出血部位,选择不同的栓塞方法及栓塞材料行栓塞治疗。结果27例患者全部止血成功,随访18个月未见复发,其中3例晚期肝癌患者,半年内相继死于非内脏出血原因。结论选择性动脉造影能及时、准确的发现内脏出血的部位和原因,选择不同的栓塞剂和栓塞方法能够及时、有效的止血,挽救患者生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脏出血 栓塞 血管造影 介入治疗
下载PDF
肺结核大咯血支气管动脉栓塞治疗的远期疗效观察 被引量:10
5
作者 彭秀斌 陈加源 +1 位作者 陈海东 袁晓梅 《中国医师杂志》 CAS 2005年第4期441-443,共3页
目的评价支气管动脉栓塞治疗肺结核大咯血的远期疗效。方法42例均为继发性肺结核,双侧肺结核27例,单侧肺结核15例。采用支气管动脉插管造影,证实为出血动脉后,将PVA微粒或丝线段缓慢注入靶血管内,直至血流停止。结果一次栓塞后34例达到... 目的评价支气管动脉栓塞治疗肺结核大咯血的远期疗效。方法42例均为继发性肺结核,双侧肺结核27例,单侧肺结核15例。采用支气管动脉插管造影,证实为出血动脉后,将PVA微粒或丝线段缓慢注入靶血管内,直至血流停止。结果一次栓塞后34例达到立即止血的目的,7例咯血明显减少,1例无效,近期有效率97.6%,无严重并发症。术后随访6月~7年,24例达临床治愈,显效7例,有效5例,复发6例,远期有效率85.7%。结论支气管动脉栓塞治疗肺结核大咯血是一安全、迅速有效的治疗方法,远期止血效果好,并发症少,结合抗痨治疗有利于巩固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气管动脉栓塞治疗 肺结核大咯血 远期疗效观察 继发性肺结核 PVA微粒 严重并发症 插管造影 术后随访 临床治愈 治疗方法 止血效果 抗痨治疗 有效率 血管内 丝线段
原文传递
Bolus tracking技术在MSCT冠状动脉成像的应用 被引量:3
6
作者 刘玉涛 彭秀斌 +3 位作者 杜中立 何竟 陈海东 何红 《放射学实践》 2007年第3期303-305,共3页
目的:研究应用Bolus tracking自动触发技术在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时,选用不同阈值对血管质量的影响,评价其价值。方法:64例患者采用Bolus tracking技术,分别用100、130、160和190HU的阈值,比较四组触发时间、实际触发值、升主动脉... 目的:研究应用Bolus tracking自动触发技术在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时,选用不同阈值对血管质量的影响,评价其价值。方法:64例患者采用Bolus tracking技术,分别用100、130、160和190HU的阈值,比较四组触发时间、实际触发值、升主动脉强化值和冠状动脉成像质量。结果:64例均完成Bolus tracking自动触发扫描,100HU组130HU组在触发时间和冠状动脉血管评价上无明显差异,但160HU和190HU组有明显差异,四组的实际触发值均有明显差异,而升主动脉强化值均无明显差异。结论:Bolus tracking技术可以为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提供理想的扫描延迟时间,自动触发阈值选择在100-130HU为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冠状血管造影术 图像处理 计算机辅助
下载PDF
滤器保护下急性深静脉血栓的早期综合性介入治疗(附28例报告) 被引量:2
7
作者 彭秀斌 程光森 +3 位作者 陈加源 何虹 林丽娟 罗鹏飞 《中国医师杂志》 CAS 2005年第9期1212-1213,共2页
目的评价在下腔静脉滤器保护下,早期综合性介入治疗下肢急性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8例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经健侧股静脉先置入下腔静脉滤器,再经患侧月国静脉或股静脉穿刺行深静脉腔内成形+局部导管溶栓治疗24例,... 目的评价在下腔静脉滤器保护下,早期综合性介入治疗下肢急性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8例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经健侧股静脉先置入下腔静脉滤器,再经患侧月国静脉或股静脉穿刺行深静脉腔内成形+局部导管溶栓治疗24例,单纯行局部溶栓治疗4例。结果深静脉腔内成形术成功率85.7%,溶栓总有效率为100%,其中治愈17例(60.7%),显效9例(32.1%),好转2例(7.1%)。溶栓时间:综合性介入溶栓平均40.5h,单纯局部溶栓平均74.3h。治疗中穿刺点发生小血肿2例,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早期下肢深静脉腔内成形+局部溶栓,同时用滤器预防肺动脉栓塞,是保证局部溶栓疗效和增加其安全性的最佳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静脉血栓 下肢 血管成形术 溶栓治疗 局部 腔静脉滤器 下肢急性深静脉血栓形成 综合性介入治疗 下腔静脉滤器 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早期 保护
原文传递
CT/MR不同扫描技术对腰椎间盘突出的诊断价值
8
作者 余贞杰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3年第17期115-117,共3页
目的:分析CT/MR不同扫描技术对腰椎间盘突出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2月—2023年5月珠海市人民医院收治的疑似腰椎间盘突出患者579例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行CT、MR检查。并以临床医生综合判断结果为依据,比较CT/MR不同扫描技术对... 目的:分析CT/MR不同扫描技术对腰椎间盘突出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2月—2023年5月珠海市人民医院收治的疑似腰椎间盘突出患者579例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行CT、MR检查。并以临床医生综合判断结果为依据,比较CT/MR不同扫描技术对腰椎间盘突出患者的诊断效能。比较CT与MR对游离型、突出型、脱出型、膨出型等腰椎间盘突出类型诊断准确率。结果:手术结果显示,确诊腰椎间盘突出患者570例;CT检查阳性555例,阴性24例;MR检查阳性568例,阴性11例;CT对腰椎间盘突出患者的诊断准确率为95.68%、灵敏度为96.49%、特异度为44.44%;MR对腰椎间盘突出患者的诊断准确率为99.31%、灵敏度为99.47%、特异度为88.89%。MR对腰椎间盘突出患者的各项诊断效能均高于CT (P<0.05);MR检查不同类型腰椎间盘突出总检出率及游离型、突出型诊断准确率均高于CT (P<0.05),两种方法对脱出型、膨出型诊断结果差异不显著(P> 0.05)。结论:MR检查技术在腰椎间盘突出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突出,且MR检查技术在腰椎间盘突出的类型检出率方面价值十分明显,可作为临床诊断首选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 MR 腰椎间盘突出 诊断价值
下载PDF
巨大结节性甲状腺肿术前介入栓塞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
9
作者 陈加源 程光森 彭秀斌 《影像诊断与介入放射学》 2007年第1期10-11,共2页
目的评价介入后再手术治疗结节性甲状腺肿(巨大型)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应用Seldinger技术,通过股动脉穿刺将5F猎人头导管或sp微导管超选择性插入甲状腺上动脉,做患侧甲状腺选择性动脉造影,然后注入下1mm明胶海绵颗粒进行栓塞,介入治疗,... 目的评价介入后再手术治疗结节性甲状腺肿(巨大型)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应用Seldinger技术,通过股动脉穿刺将5F猎人头导管或sp微导管超选择性插入甲状腺上动脉,做患侧甲状腺选择性动脉造影,然后注入下1mm明胶海绵颗粒进行栓塞,介入治疗,1周后行手术切除。结果介入治疗后,4例肿块体积缩小≥40%,3例肿块体积缩小≥30%,增粗的血管已扁平或闭塞,甲状腺组织切面苍白、质韧,术中出血极少。术后随访6个月~1年,无一例患者出现喉上及喉返神经损伤、甲状腺危象、甲状旁腺损伤、继发性甲状腺功能低下等并发症,均治愈,未见复发。结论该方法安全、有效,并发症少,治愈率高,值得临床进一步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节性甲状腺肿 介入栓塞 手术 安全性
下载PDF
不同肠道准备用于螺旋CT仿真内窥成像的效果评估及护理 被引量:1
10
作者 何虹 龙雪银 +1 位作者 林丽娟 袁晓梅 《现代临床护理》 2006年第4期45-46,共2页
目的观察两种肠道清洁方法在螺旋CT结肠仿真内窥镜成像中的清洁效果及总结护理经验。方法对26例接受螺旋CT结肠仿真内窥镜检查的病人随机分为口服硫酸镁组(11例)和肠道灌洗组(15例)进行肠道准备,均采用低张充气法将肠道充分充盈后进行螺... 目的观察两种肠道清洁方法在螺旋CT结肠仿真内窥镜成像中的清洁效果及总结护理经验。方法对26例接受螺旋CT结肠仿真内窥镜检查的病人随机分为口服硫酸镁组(11例)和肠道灌洗组(15例)进行肠道准备,均采用低张充气法将肠道充分充盈后进行螺旋CT仿真内窥结肠成像扫描,比较肠道清洁后充气效果、成像质量和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两组都能够达到良好的肠道清洁目的,口服导泻法比灌洗法有更好的耐受性,注气效果也更好。结论口服硫酸镁清洁肠道结合低张灌气检查能够成功清洁、充盈肠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准备 低张灌注法 螺旋CT成像 护理
下载PDF
列线图个体化预测胰腺癌患者总生存期
11
作者 朱红春 毛俊 +2 位作者 王兰菁 王艳萍 梁建超 《湘南学院学报(医学版)》 2017年第4期11-16,共6页
目的探讨胰腺癌患者预后生存的影响因素,并构建及验证列线图个体化预测患者总生存期(OS)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收集我院2011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54例胰腺癌患者入院时临床资料及入院后治疗方式。54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随机分入训练集... 目的探讨胰腺癌患者预后生存的影响因素,并构建及验证列线图个体化预测患者总生存期(OS)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收集我院2011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54例胰腺癌患者入院时临床资料及入院后治疗方式。54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随机分入训练集(n=27)及验证集(n=27)。使用LASSO逻辑回归方法筛选与患者总生存期最相关的影响因素,并以此构建列线图,个体化预测患者总生存期。结果 54例患者随访时间1~60月,中位生存期5.5个月;其1、2及3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24%、9%及9%。LASSO筛选出肿瘤分期及治疗方式与OS最强相关。训练集列线图C-index为0.84(95%CI:0.75-0.93,P=3.81×10-13),验证集C-index为0.80(95%CI:0.70-0.89,P=2.89×10-9)。结论分期及治疗方法是胰腺癌预后的重要影响因素。提示胰腺癌早期诊断,予以积极治疗对延长患者生存时间有重要意义,而列线图能够预测患者总生存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癌 影响因素 总生存期 列线图
下载PDF
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诊治中的应用 被引量:69
12
作者 钟素霞 谢文杰 +1 位作者 朱文燕 张小红 《河北医学》 CAS 2017年第4期555-558,共4页
目的:评价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CSP)诊治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于2011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收治的经病理学证实的30例CSP患者和30例非CSP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分别给予经腹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和经... 目的:评价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CSP)诊治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于2011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收治的经病理学证实的30例CSP患者和30例非CSP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分别给予经腹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和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以临床和病理学检查结果为"金标准",比较两种方法的检查准确性、误诊率和漏诊率,并根据检查结果给予对症治疗。结果:经腹部超声检查组和经阴道超声检查组漏诊率分别为23.33%(7/30)和6.66%(2/30),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腹部超声检查组和经阴道超声检查组误诊率分别为20.00%(6/30)和6.66%(2/30),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的诊断准确率高于经腹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具有更低的误诊率和漏诊率,能够为更多患者提供准确的治疗主张,使治疗更加合理,体现出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剖宫产 子宫瘢痕妊娠 彩色多普勒超声 经阴道检查 经腹检查
下载PDF
超声成像对乳头状甲状腺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26
13
作者 张恒 孙锦平 +2 位作者 李静怡 谢培凯 何景雄 《癌症进展》 2018年第6期776-778,782,共4页
目的探讨超声成像对乳头状甲状腺癌(PTC)颈部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32例PTC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超声成像对PTC颈部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超声成像相关指标诊断... 目的探讨超声成像对乳头状甲状腺癌(PTC)颈部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32例PTC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超声成像对PTC颈部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超声成像相关指标诊断PTC患者发生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准确度。结果以颈部淋巴结清扫术病理学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132例PTC患者中,共有49例PTC患者发生颈部淋巴结转移,颈部淋巴结转移率为37.1%,淋巴结内囊性变、甲状腺包膜被累及程度、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SV)、阻力指数(RI)与PTC患者发生颈部淋巴转移的关系最为密切,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13、0.926、0.895和0.902,预测PTC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准确度分别为90.75%、94.83%、92.46%和92.47%。结论超声成像诊断PTC颈部淋巴结转移与病理诊断结果吻合度高,其中,淋巴结内囊性变、甲状腺包膜被累及程度、PSV和RI对预测PTC颈部淋巴转移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成像 乳头状甲状腺癌 颈部淋巴结转移 准确度 阻力指数
下载PDF
股骨头缺血坏死的坏死指数与MRI分期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21
14
作者 沈梓璇 刘海龙 +2 位作者 肖梦强 胡小露 刘金丰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7年第1期128-130,149,共4页
目的通过研究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在坏死指数与磁共振上的分期之间的相关性,找出坏死指数在股骨头塌陷的临界值,从而为利用MRI图像预测股骨头塌陷提供更可靠的参考标准(在股骨头缺血坏死患者中,预测是否会发生股骨头缺血坏死塌陷)。方法分... 目的通过研究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在坏死指数与磁共振上的分期之间的相关性,找出坏死指数在股骨头塌陷的临界值,从而为利用MRI图像预测股骨头塌陷提供更可靠的参考标准(在股骨头缺血坏死患者中,预测是否会发生股骨头缺血坏死塌陷)。方法分析统计我院2012年6月至2014年2月明确诊断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且MRI检查图像可以进行明确分期的共70例患者(共计100髋);依照伦诺克斯和亨格福德分期法(Lennox和Hungerford分期法)对100个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MRI图像进行分期,另按照Koo等提出的坏死指数法计算坏死指数,对二者进行统计学分析,评价其相关性,并确定股骨头塌陷的临界坏死指数值。结果 I期至Ⅳ期股骨头缺血坏死指数分别为(0.31±0.08)(95%CI:0.29-0.34),(0.50±0.20)(95%CI:0.43-0.57),(0.62±0.18)(95%CI:0.53-0.71)及(0.83±0.23)(95%CI:0.70-0.95)。对各期股骨头坏死指数进行显著性检验,结果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HSD法对任意两期坏死指数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两两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Ⅱ期中有3髋坏死指数大于53%,Ⅲ期中全部坏死指数大于53%。结论坏死指数与股骨头缺血坏死分期期数正相关,统计分析得到坏死指数53%可视作预测股骨头有无塌陷风险的临界值,在临床治疗中,坏死指数可以为预测股骨头缺血坏死是否塌陷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坏死指数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Lennox和Hungerford分期法
下载PDF
经阴道超声对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部位早期妊娠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8
15
作者 李昆萍 谢文杰 +2 位作者 谭景 郭志伟 窦羡纳 《西部医学》 2019年第4期599-603,共5页
目的探讨经阴道超声在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部位早期妊娠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5年1月~2017年12月1870例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早孕期在我院行阴道超声检查孕妇的超声检查结果,将阴道超声诊断结果与妊娠结局及临床病理进行比较,评估经... 目的探讨经阴道超声在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部位早期妊娠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5年1月~2017年12月1870例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早孕期在我院行阴道超声检查孕妇的超声检查结果,将阴道超声诊断结果与妊娠结局及临床病理进行比较,评估经阴道超声对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部位早期妊娠的应用价值。结果临床病理诊断瘢痕妊娠37例,超声诊断瘢痕妊娠正确31例(83.8%),误诊4例(10.8%),漏诊2例(5.4%)。瘢痕妊娠分3型,瘢痕处肌层内孕囊型16例,瘢痕处及宫腔内孕囊型7例,包块型8例。经阴道超声诊断瘢痕妊娠的曲线下面积为0.918,敏感度、特异度为0.838和0.998。结论经阴道超声能够清晰显示孕囊与子宫瘢痕的关系,对早期诊断子宫瘢痕妊娠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可在临床推广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道超声 剖宫产 瘢痕妊娠 早期诊断
下载PDF
多排螺旋CT与MRI对乙型肝炎肝硬化背景小肝癌检出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6
16
作者 林锦仕 李锋 +2 位作者 付志明 杨柳青 林晓锐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CAS 2018年第4期204-206,共3页
目的:比较多排螺旋计算机断层扫描(CT)与磁共振成像(MRI)对乙型肝炎肝硬化背景小肝癌的检出准确性和诊断价值。方法:将2014年1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120例乙型肝炎肝硬化背景疑似小肝癌患者纳入研究,所有患者均接受多排螺旋CT和MRI检... 目的:比较多排螺旋计算机断层扫描(CT)与磁共振成像(MRI)对乙型肝炎肝硬化背景小肝癌的检出准确性和诊断价值。方法:将2014年1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120例乙型肝炎肝硬化背景疑似小肝癌患者纳入研究,所有患者均接受多排螺旋CT和MRI检查,分析多排螺旋CT和MRI检查结果,以手术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计算和比较多排螺旋CT、MRI对乙型肝炎肝硬化背景小肝癌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准确性。根据手术病理诊断结果,将确诊乙型肝炎肝硬化背景小肝癌按照病灶直径分为微小肝癌(<1cm)和小肝癌(1~3cm),比较CT、MRI对不同大小病灶的检出情况。结果:120例纳入病例中,共有88例患者经手术病理诊断确诊为乙型肝炎肝硬化背景小肝癌,包括35例微小肝癌、53例小肝癌。经计算,MRI对乙型肝炎肝硬化背景小肝癌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准确性分别为96.59%、96.88%、96.67%,均高于CT诊断的86.36%、75.00%、83.33%(P<0.05)。MRI对微小肝癌、小肝癌的诊断符合率分别为97.14%、96.23%,均明显高于CT诊断的80.00%、81.13%(P<0.05)。结论:相比于多排螺旋CT,采用MRI对乙型肝炎肝硬化背景小肝癌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性均更加优越,可有效检出微小肝癌病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肝硬化背景小肝癌 诊断 多排螺旋CT MRI
下载PDF
DCE-MRI定量分析对正常卵巢及囊实性卵巢肿瘤的诊断价值研究 被引量:14
17
作者 陆少范 林波淼 +2 位作者 黄裕存 揭育添 黄胜福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1年第4期134-136,140,共4页
目的探讨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定量分析对正常卵巢及囊实性卵巢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7月我院及珠江医院收治的盆腔肿块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入院后均采用扩散加权成像(DWI)与DCE-MRI影像常规检查... 目的探讨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定量分析对正常卵巢及囊实性卵巢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7月我院及珠江医院收治的盆腔肿块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入院后均采用扩散加权成像(DWI)与DCE-MRI影像常规检查,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比较不同检查方式在正常卵巢及囊实性卵巢肿瘤中的诊断价值。结果病理结果分析发现120例患者中有66例患者存在囊实性卵巢肿瘤,其中31例良性,10例交界性,25例恶性;另外54例为正常卵巢,其中包含29例黄体期者,25例卵泡期者;对照组的表观扩散系数(ADC)值显著高于研究组(P<0.05);对照组对比剂容积转换常数(Ktrans)、速率常数(Kep)及血管外细胞外间隙百分比(Ve)均明显低于研究组(P<0.05),DWI+DCE-MRI联合诊断在鉴别正常卵巢与囊实性卵巢肿瘤中的灵敏度、特异性、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4.44%、95.45%、95.00%、94.44%、95.45%,明显高于DWI、DCEMRI单项检查(P<0.05)。结论DWI与DCE-MRI联合诊断在鉴别正常卵巢及囊实性卵巢肿瘤中效能显著优于单项检测,作为无创检查,可为提高临床对囊实性卵巢肿瘤的确诊提供有效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CE-MRI 正常卵巢 囊实性卵巢肿瘤 诊断价值
下载PDF
不同程度甲状腺功能减退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血脂水平影响 被引量:12
18
作者 徐颖 查秀婧 +3 位作者 王春 张沈洁 李娟 张恒 《临床军医杂志》 CAS 2020年第6期708-710,共3页
目的探讨不同程度甲状腺功能减退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糖、血脂水平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6年3月至2019年3月蚌埠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85例T2DM合并甲状腺功能减退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甲状腺功能减退程度将患者分为亚临... 目的探讨不同程度甲状腺功能减退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糖、血脂水平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6年3月至2019年3月蚌埠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85例T2DM合并甲状腺功能减退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甲状腺功能减退程度将患者分为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SCH)组(n=50)和甲减组(n=35),另选取40例同期单纯T2DM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3组患者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两项血糖指标,以及高密度脂蛋白(HDL-c)、总胆固醇(TC)及甘油三酯(TG)等血脂指标。根据血糖控制水平将125例T2DM患者分为HbA1c≤7%组(n=49)、HbA1c 7%~9%组(n=52)和HbA1c≥9%组(n=24),比较各组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血清游离甲状腺素(FT4)及促甲状腺素(TSH)水平。结果甲减组患者HbA1c、TC水平显著高于SCH组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减组患者HDL-c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TG水平显著低于SCH组与甲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bA1c≤7%组患者FT3水平显著高于HbA1c 7%~9%组与HbA1c≥9%组,TSH水平显著低于HbA1c 7%~9%组与HbA1c≥9%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状腺功能减退可显著影响T2DM患者的血糖和血脂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甲状腺功能减退 血糖代谢 血脂代谢
下载PDF
128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技术在冠心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1
19
作者 谈高 卢晓娟 +5 位作者 付志明 林晓瑞 张晶 姚国豪 叶丽英 李军 《现代医用影像学》 2014年第6期604-606,共3页
目的:探讨128层螺旋CT(SCT)在冠状动脉狭窄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对临床怀疑或诊断冠心病的104例患者行128层S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CTA)并评价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对有意义(>50%)的患者行导管法冠状动脉数字减影检查(DSA)... 目的:探讨128层螺旋CT(SCT)在冠状动脉狭窄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对临床怀疑或诊断冠心病的104例患者行128层S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CTA)并评价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对有意义(>50%)的患者行导管法冠状动脉数字减影检查(DSA),并与CTA评价结果进行比较。结果:26例患者CTA未见明显狭窄,42例轻度狭窄,17例中度狭窄,19例重度狭窄及闭塞,共检出30例(28%)心肌桥;47例患者行导管法DSA,共检出9例(19%)心肌桥,其中6例患者CTA评价狭窄程度较DSA偏轻。结论:128层螺旋CTA对冠状动脉狭窄的诊断准确性较高,可用于冠状动脉狭窄的初步诊断和介入治疗的筛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心血管造影术
下载PDF
基于MRI增强后T1WI直方图分析鉴别原发鼻咽淋巴瘤和鼻咽癌 被引量:11
20
作者 黄裕存 黄胜福 +3 位作者 陆少范 揭育添 曹治 林晓锐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94-196,共3页
鼻咽癌和淋巴瘤是鼻咽部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两者的临床表现、生物学行为和影像表现均非常相似,但两者的治疗方法和预后完全不同。因此,治疗前准确诊断这两种肿瘤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1-3]。目前,MRI、CT等非侵入检查是诊断鼻咽部肿瘤的主... 鼻咽癌和淋巴瘤是鼻咽部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两者的临床表现、生物学行为和影像表现均非常相似,但两者的治疗方法和预后完全不同。因此,治疗前准确诊断这两种肿瘤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1-3]。目前,MRI、CT等非侵入检查是诊断鼻咽部肿瘤的主要方法,但常规MRI和CT检查在鉴别诊断鼻咽癌和鼻咽部淋巴瘤中的价值有限。直方图分析是利用各种图像分析技术量化不同像素值在不同强度值上的出现频率,可反映肉眼无法察觉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肿瘤 淋巴瘤 磁共振成像 图像增强 图像处理 计算机辅助 诊断 鉴别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