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9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InSAR与随机森林的滑坡敏感性评价与误差改正 被引量:5
1
作者 黄龙 孙倩 胡俊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3-20,共8页
滑坡不仅影响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而且威胁人类的生命安全。滑坡敏感性图(LSM)被认为是预测滑坡空间位置的有效手段之一,但现有方法生成的LSM因受假阴性误差的影响,难以得到可靠的预测结果。针对该问题,本文提出了基于InSAR形变结果的... 滑坡不仅影响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而且威胁人类的生命安全。滑坡敏感性图(LSM)被认为是预测滑坡空间位置的有效手段之一,但现有方法生成的LSM因受假阴性误差的影响,难以得到可靠的预测结果。针对该问题,本文提出了基于InSAR形变结果的LSM改进方法。在甘肃省舟曲县的试验结果表明,研究区范围内滑坡敏感性等级提升2.74%。对两个具体区域的原始LSM和改进后LSM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利用改进后的方法,可在受滑坡蠕动现象影响的区域制作更可靠的LS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随机森林 SBAS-InSAR 滑坡敏感性 假阴性误差
下载PDF
传统村落文化景观保护性补偿模型及湘西实证 被引量:71
2
作者 刘春腊 徐美 +1 位作者 刘沛林 曾凡超 《地理学报》 EI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382-397,共16页
本文提出了传统村落文化景观保护性补偿的理论框架,基于理论框架构建了传统村落文化景观保护性补偿模型。以湖南省湘西州为例,甄别驱动因素、佐证补偿模型。结果表明:①从传统建筑风貌、村落选址和格局、村落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传承及... 本文提出了传统村落文化景观保护性补偿的理论框架,基于理论框架构建了传统村落文化景观保护性补偿模型。以湖南省湘西州为例,甄别驱动因素、佐证补偿模型。结果表明:①从传统建筑风貌、村落选址和格局、村落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传承及其村落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看,湘西传统村落符合实施文化景观保护性补偿的条件;②从景观特性及价值、外部市场认可度、自我损失、政府管理等层面而言,湘西传统村落文化景观保护性补偿符合所提出的补偿模型;③从驱动因素看,湘西82个中国传统村落文化景观保护性补偿特征符合模型中的景观特性、政府管理、外部市场和自我损失综合驱动型;④湘西传统村落文化景观保护性补偿可划分为社会经济补偿型、历史文化补偿型和自然环境补偿型,各类型的社会经济、历史文化、自然环境等因素均影响补偿模型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村落 文化景观 保护 补偿 湘西
原文传递
湖南乡村生活质量的空间格局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71
3
作者 周国华 刘畅 +3 位作者 唐承丽 贺艳华 吴佳敏 何兰 《地理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2475-2489,共15页
认知乡村生活质量的地域分异规律及形成原因,既是新时代乡村地理学研究的新内容,也是科学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内在要求。以湖南省101个县(市、区)为研究单元,构建由6个维度组成的乡村生活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权法、探索... 认知乡村生活质量的地域分异规律及形成原因,既是新时代乡村地理学研究的新内容,也是科学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内在要求。以湖南省101个县(市、区)为研究单元,构建由6个维度组成的乡村生活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权法、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ESDA)及地理探测器等研究方法,研究湖南乡村生活质量的空间格局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湖南乡村生活质量总体上呈现出东高西低并由东向西依次递减的空间分布态势;从空间关联格局来看,HH区和LL区在空间上集聚格局明显,显著HH区主要分布在长株潭城市群地区和周边临近县域,显著LL区主要分布在大湘西地区;影响湖南乡村生活质量空间格局的重要因素为人均GDP、城镇化水平、离省会城市距离、海拔,次重要因素为坡度、第二第三产业占比、农村非农劳动力占比、农业机械总动力。振兴乡村,提高乡村生活质量应在充分保护乡村生态环境的基础上,把乡村产业振兴和经济振兴放在优先的位置,应积极改善广大乡村地区的互联互通条件,促进乡村地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现代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生活质量 空间格局 影响因素 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 地理探测器 湖南省
原文传递
基于地理学视角的城乡融合发展研究进展与展望 被引量:39
4
作者 崔树强 周国华 +2 位作者 戴柳燕 吴国华 贺艳华 《经济地理》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04-113,共10页
随着经济全球化、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等战略的深入推进,城乡关系迈入城乡融合发展新阶段。不同于传统城乡关系,城乡融合发展将城市与乡村两个系统作为一个整体,强调多层次、多领域、全方位的渗透融合,城乡地域系统日益成为地理学领域... 随着经济全球化、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等战略的深入推进,城乡关系迈入城乡融合发展新阶段。不同于传统城乡关系,城乡融合发展将城市与乡村两个系统作为一个整体,强调多层次、多领域、全方位的渗透融合,城乡地域系统日益成为地理学领域的重要研究对象。国内外地理学者致力于城乡融合发展理论构建,并基于"格局—过程—机制—效应—调控"的地理学逻辑围绕城乡融合发展评价与测度、城乡融合发展驱动因素及机制、城乡融合发展影响效应、城乡融合发展实现路径等进行了较为充分的理论探讨和实证分析,取得了较为丰富的研究成果,但仍存在城乡融合发展研究视角整合度不够、机制机理解析不深、新趋势关注不足与研究方法创新性不强等问题。未来应加强城乡融合发展的时空异质性与动力机制、多尺度/多类型地域空间的城乡融合发展、新技术手段集成应用、"双碳"与城乡融合发展关联等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理学 城乡关系 城乡融合发展 城乡地域系统 研究进展 乡村振兴 新型城镇化
原文传递
城乡融合发展背景下的村庄规划创新研究 被引量:40
5
作者 周国华 吴国华 +3 位作者 刘彬 唐承丽 戴柳燕 陈征 《经济地理》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83-191,共9页
我国已进入城乡融合发展的新阶段,城乡融合发展将对乡村要素流动、结构调整、格局变化和功能转型等带来重大影响,顺应城乡融合发展新趋势的村庄规划创新是村庄规划研究与实践的重要方向。基于城乡融合对乡村发展影响的分析,适应规划体... 我国已进入城乡融合发展的新阶段,城乡融合发展将对乡村要素流动、结构调整、格局变化和功能转型等带来重大影响,顺应城乡融合发展新趋势的村庄规划创新是村庄规划研究与实践的重要方向。基于城乡融合对乡村发展影响的分析,适应规划体系变革对村庄规划功能和作用的新要求,提出村庄规划创新的思路与策略。研究认为,未来的村庄规划,要基于城乡融合发展理念,以生活质量为导向,适应乡村多功能演化的需要,重视村庄整体综合研究,着力提升乡村吸引力,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和共同富裕;应重点推进响应城乡管理体制机制变革的村庄规划体系创新、综合城乡发展条件与多元需求的规划类型创新、耦合城乡融合发展趋势和管治要求的规划内容创新以及引入现代技术与协调多元关系的规划方法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关系 城乡融合 村庄规划 村庄规划创新 实施路径 乡村聚落 乡村功能转型
原文传递
城市化与生态系统服务的空间交互关系研究——以长株潭城市群为例 被引量:37
6
作者 欧阳晓 朱翔 贺清云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0期7502-7513,共12页
探索生态系统服务与城市化的空间交互关系为城市发展和保护提供新的视角。以长株潭城市群为例,以其2015年的土地利用、经济社会等数据为基础,利用格网分析和空间自相关模型解析城市化与生态系统服务的空间交互规律。结果表明:(1)长株潭... 探索生态系统服务与城市化的空间交互关系为城市发展和保护提供新的视角。以长株潭城市群为例,以其2015年的土地利用、经济社会等数据为基础,利用格网分析和空间自相关模型解析城市化与生态系统服务的空间交互规律。结果表明:(1)长株潭城市群城市化水平空间分布区域差异性显著,城市化水平由高到低依次为城市化地区、正在城市化地区和生态绿心保护区,表现出从城市化地区向周边地区依次递减的态势。(2)受城市化水平和土地利用变化等影响,生态系统服务空间分布具有明显的差异性,并呈现出“中心 外围”逐步升高的趋势。(3)长株潭城市群城市化与各项生态系统服务之间呈显著负相关,由于驱动机制的不同,城市化地区、正在城市化地区和生态绿心保护区的城市化对生态系统服务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4)长株潭城市群的各项生态系统服务与城市化之间存在四种空间相关类型。高高集聚区和低低集聚区零散分布在整个研究区域,面积较小;高低集聚区分布在湘潭县西南部、株洲县东南部,面积较大;低高集聚区分布集中在城市化地区,呈现块状分布,面积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 城市化 空间自相关 长株潭城市群
下载PDF
长株潭城市群研究进展与展望 被引量:34
7
作者 周国华 陈炉 +2 位作者 唐承丽 贺艳华 冉钊 《经济地理》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52-61,共10页
在城市区域化和区域城市化发展的大背景下,城市群作为区域发展增长极的作用更加凸显。长株潭城市群是我国中西部地区的重要城市群,是我国区域一体化发展、两型社会建设、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试验场',近年来的研究较为活跃。文... 在城市区域化和区域城市化发展的大背景下,城市群作为区域发展增长极的作用更加凸显。长株潭城市群是我国中西部地区的重要城市群,是我国区域一体化发展、两型社会建设、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试验场',近年来的研究较为活跃。文章梳理了长株潭城市群的有关研究成果,总结了近年研究取得的主要进展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未来研究的方向与重点。长株潭城市群研究在城市群的范围界定与城市群形成机制、城市群空间结构与空间演化、城市群的产业优化与园区发展、城市群的资源利用与生态保护、城市群的一体化发展与治理模式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是仍然存在研究内容较为传统、过程机理研究不深、理论总结升华不够、对复杂性科学方法和大数据的运用不足等问题。今后的研究重点应包括:长株潭城市群一体化发展的理论研究;'两型'城市群空间发展研究;创新、信息网络、快速交通网络对长株潭城市群时空格局的影响研究;全球及全国城镇体系重构背景下的长株潭城市群发展定位研究;大数据、新方法、新技术的应用研究等五个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一体化 两型社会 创新驱动 城市群 长株潭 研究进展 CITESPACE
原文传递
乡村吸引力的概念及其形成机制 被引量:33
8
作者 戴柳燕 周国华 何兰 《经济地理》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77-184,共8页
乡村吸引力是一个新概念,是乡村地理学研究的新领域。基于相关基础理论,文章提出乡村吸引力的概念,阐述了乡村吸引力的科学内涵和基本特性,通过全面分析乡村吸引力的影响因素,深入剖析了乡村吸引力的形成机制。文章认为:乡村吸引力是乡... 乡村吸引力是一个新概念,是乡村地理学研究的新领域。基于相关基础理论,文章提出乡村吸引力的概念,阐述了乡村吸引力的科学内涵和基本特性,通过全面分析乡村吸引力的影响因素,深入剖析了乡村吸引力的形成机制。文章认为:乡村吸引力是乡村地域系统吸引人口、产业、资金、信息、技术等资源要素向乡村地域集聚的一种潜在能力或力量;乡村吸引力具有地域性、综合性、动态性、等级性和多样性;乡村吸引力是城乡地域系统内自然生态、产业经济、居住生活、社会文化、设施感知与政策制度等六大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城市推力-乡村拉力、城市拉力-乡村推力和城乡中介力"五力"双向综合作用,共同驱动乡村吸引力形成和演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吸引力 概念 形成机制 乡村地理学 乡村地域系统 乡村振兴战略 乡村情结
原文传递
基于面向对象方法的Sentinel-1A SAR在洪水监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32
9
作者 汤玲英 刘雯 +3 位作者 杨东 陈乐 苏扬媚 徐宪立 《地球信息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77-384,共8页
开展Sentinel-1A SAR数据在洪水淹没范围提取和水体变化监测方面的应用研究,对科学有效地管理洪涝灾害有重要意义。合成孔径雷达以其不受天气影响、能穿透云层、覆盖面积广等特点成为灾害监测的重要数据来源。面向对象的方法能有效解决... 开展Sentinel-1A SAR数据在洪水淹没范围提取和水体变化监测方面的应用研究,对科学有效地管理洪涝灾害有重要意义。合成孔径雷达以其不受天气影响、能穿透云层、覆盖面积广等特点成为灾害监测的重要数据来源。面向对象的方法能有效解决影像的椒盐现象被广泛运用于信息提取研究。本文基于Sentinel-1A SAR数据,利用面向对象的方法构建洪水淹没范围提取流程,绘制灾前、灾中、灾后水体变化监测图,对比分析基于传统像元的提取方法,实现对广西临桂会仙岩溶湿地区域不同时期洪水动态监测。研究表明,Sentinel-1A SAR数据在洪水监测领域有巨大的应用潜力,相较于传统基于像元的方法,面向对象的方法能有效抑制杂斑生成,提高空间信息的利用效率,具有更好的提取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ntinel-1A SAR 洪水 面向对象 淹没范围 喀斯特
原文传递
湖南省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思考 被引量:30
10
作者 周国华 于雪霞 +2 位作者 贺艳华 陈奕璋 毕方泽 《经济地理》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0-18,共9页
伴随着新时代脱贫攻坚目标任务的顺利完成以及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实施,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成为现阶段我国农业农村发展的重点任务。文章基于对湖南省脱贫攻坚成效与经验、农业农村发展现状的梳理,从地理学视角出发... 伴随着新时代脱贫攻坚目标任务的顺利完成以及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实施,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成为现阶段我国农业农村发展的重点任务。文章基于对湖南省脱贫攻坚成效与经验、农业农村发展现状的梳理,从地理学视角出发,提出湖南省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总体框架与长效机制。认为针对有效衔接总体框架的构建需以地域分异理论、区域发展阶段理论以及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理论等为基础,做好"三类政策"衔接、"三个一批"调整、"三分协同"落地的政策顶层设计,根据空间尺度、地域类型与发展阶段选取创建有效衔接试点示范区。有效衔接长效机制的确立则应立足湖南省实际情况与发展远景,通过建立健全风险防范机制、特色发展机制、多维吸引机制、创新发展机制、互动协同机制、可持续发展机制等六大长效机制,持续巩固湖南省脱贫成果、接续推进乡村振兴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贫攻坚 乡村振兴 有效衔接 总体框架 政策体系 长效机制 精准扶贫
原文传递
论乡村聚落优化与乡村相对贫困治理 被引量:26
11
作者 周国华 张汝娇 +2 位作者 贺艳华 戴柳燕 张丽 《地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902-912,共11页
2020年后,中国反贫困将转入相对贫困治理的新阶段。乡村聚落居住、就业、教育、医疗、环卫、文化、防灾减灾等功能的发展不充分和多维剥夺,是乡村相对贫困的重要表现和重要原因,乡村相对贫困治理必须从乡村聚落的整体优化出发。论文在... 2020年后,中国反贫困将转入相对贫困治理的新阶段。乡村聚落居住、就业、教育、医疗、环卫、文化、防灾减灾等功能的发展不充分和多维剥夺,是乡村相对贫困的重要表现和重要原因,乡村相对贫困治理必须从乡村聚落的整体优化出发。论文在梳理相对贫困概念内涵的基础上,着眼于乡村聚落与相对贫困治理的内在关联,分析乡村聚落与乡村相对贫困发生、乡村聚落优化与相对贫困治理长效机制建立之间的关系,提出基于相对贫困治理的乡村聚落优化策略,以期为2020年后的乡村相对贫困治理和乡村振兴提供理论依据。研究认为:①乡村相对贫困的形成与聚落要素、功能密切相关,并因区位、布局、规模、形态的差异而有所不同;②乡村聚落是缓解乡村相对贫困长效机制建立的空间基础,乡村相对贫困治理长效机制的建立要充分发挥乡村聚落的要素支撑与空间载体功能;③基于相对贫困治理的乡村聚落优化策略包括振兴村落产业、优化村落空间组织、强化村落文化认同、建立绿色生态村落、促进村落多功能协同转型、坚持分类施策等6个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聚落 相对贫困 相对贫困治理 聚落优化 中国
原文传递
长江经济带开发区空间分布与产业集聚特征研究 被引量:26
12
作者 唐承丽 陈伟杨 +3 位作者 吴佳敏 周国华 王美霞 郭夏爽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657-664,共8页
采用最近邻指数、Ripley’s L函数、核密度估计等方法分析长江经济带开发区的空间分布与产业集聚特征,结果表明:①长江经济带开发区总体上呈东密西疏、东强西弱、东中西段分异的显著集聚分布特征;②基于主导产业划分的各类开发区在空间... 采用最近邻指数、Ripley’s L函数、核密度估计等方法分析长江经济带开发区的空间分布与产业集聚特征,结果表明:①长江经济带开发区总体上呈东密西疏、东强西弱、东中西段分异的显著集聚分布特征;②基于主导产业划分的各类开发区在空间上均为集聚分布,集聚强度和规模随距离的增加基本都呈"先增加后减小"的规律,集聚形态各异,主要有"单核心""双核心""多核心"3种;③长江经济带东段地区主要以装备制造、通信电子、汽车制造、新材料、生物医药等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集聚为主,中、西段地区则集聚了化学工业、金属加工、食品制造、纺织服装等资本与劳动密集型产业。要加强经济带上中下游开发区之间的多维良性互动,注重绿色发展、创新发展与结构优化,进一步提升其对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引领与支撑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发区 主导产业 产业集聚 长江经济带
下载PDF
论城市空间破碎化研究 被引量:25
13
作者 朱佩娟 贺清云 +2 位作者 朱翔 崔树强 吴小双 《地理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480-494,共15页
空间破碎化是城市空间演进的客观现象,表现为城市空间单元碎化、空间分割加强、空间联系弱化和空间整体功能下降,具有空间形态的封闭性、空间联系的阻隔性和空间功能的失配性等特征,是城市品质提升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是城市空... 空间破碎化是城市空间演进的客观现象,表现为城市空间单元碎化、空间分割加强、空间联系弱化和空间整体功能下降,具有空间形态的封闭性、空间联系的阻隔性和空间功能的失配性等特征,是城市品质提升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是城市空间格局与过程分析的新内容。"空间破碎化"是对"景观破碎化"的拓展和深化,有助于从更为综合整体的空间视角研究城市。"空间破碎化"研究应遵循"格局过程刻画→形成机理分析→调控模式设计"的分析框架,围绕城市空间破碎化的概念、特征、测度、机理、动态模拟和调控模式等内容,采用景观指数、空间句法、多智能体情景模拟和地学信息图谱集成的方法进行多学科融贯的综合分析,可为制定城市发展政策、促进城市发展转型、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指导和方法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空间破碎化 城市空间结构 多学科融贯研究 情景模拟 地学信息图谱
原文传递
湖南省传统村落空间格局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24
14
作者 李博 杨波 +5 位作者 陶前辉 左青 吴丽平 高航 刘雨先 李伟 《测绘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50-157,共8页
针对湖南省国家级传统村落空间格局的研究较少。为保护和发展传统村落,该文以湖南省658个中国传统村落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最邻近指数、变异系数、地理集中指数、不平衡指数、网格维数、核密度估计和全局莫兰指数等空间分析和计量地理... 针对湖南省国家级传统村落空间格局的研究较少。为保护和发展传统村落,该文以湖南省658个中国传统村落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最邻近指数、变异系数、地理集中指数、不平衡指数、网格维数、核密度估计和全局莫兰指数等空间分析和计量地理学方法,对湖南省传统村落的空间格局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湖南省传统村落呈集聚型分布,空间分布不均衡,空间差异较大,主要集中在湘西、怀化、郴州、永州、邵阳等5个市州;传统村落分形特征明显,且分形特征较为复杂,在自组织演化过程中呈现出多中心集聚特征;传统村落的高密度集聚区主要分布于3个片区:武陵山区、雪峰山区和湘南山区;传统村落空间分布全局莫兰指数为0.575,存在显著的空间正相关性;湖南省传统村落空间格局主要受到地形地貌、河流水系、气候条件等自然因素的影响,同时与社会经济、交通条件和中心城市等人文因素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村落 空间格局 影响因素 湖南省
原文传递
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乡村空间规划管控途径——以4个典型村为例 被引量:22
15
作者 朱佩娟 王楠 +2 位作者 张勇 邢旭东 李宇薇 《经济地理》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201-211,共11页
在厘清乡村空间内涵与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乡村空间管控需求逻辑基础上,结合城郊融合型、集聚提升型、特色保护型和搬迁撤并型4个案例村的调研分析,探索乡村空间管控的实践途径。研究发现:(1)乡村空间具有复杂多元性、地域差异性和动态... 在厘清乡村空间内涵与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乡村空间管控需求逻辑基础上,结合城郊融合型、集聚提升型、特色保护型和搬迁撤并型4个案例村的调研分析,探索乡村空间管控的实践途径。研究发现:(1)乡村空间具有复杂多元性、地域差异性和动态开放性特征,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乡村空间管控需要面对全要素国土空间管控和乡村发展空间利用双重需求。(2)基于双重需求构建乡村空间"基本用途区+特殊叠加区"管控体系,可依据区域主导因素,划定基本用途区实现对乡村空间规划管控的弹性引导以及乡村空间生态底线保护、发展战略留白、粮食安全保障等方面的刚性管控内容的落实。划定特殊叠加区对区内建设活动与国土资源进行用途弹性指引。(3)城郊融合型、集聚提升型、特色保护型和搬迁撤并型4个案例村乡村空间规划管控需求存在差异,可依据其空间分化机理差异化划定各类用途区,构建针对性空间准入许可与开发利用许可制度。乡村空间规划管控应基于乡村资源禀赋和发展转型的特点,以及基于双重需求"基本使用区+特殊的叠加区"管控乡村空间营建,从而提出差异化并符合乡村自身特色的空间规划管控区域和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空间 规划管控 国土空间规划体系 管控途径 生态保护红线
原文传递
长江中游城市群创新平台空间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2
16
作者 唐承丽 郭夏爽 +2 位作者 周国华 吴佳敏 陈伟杨 《地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531-541,共11页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创新平台作为区域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集聚创新资源的核心支撑载体,是推动创新驱动发展的主要抓手。论文以长江中游城市群为研究区域,运用最邻近指数、核密度估计、Ripley’s K函数、地理探测器等方法,...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创新平台作为区域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集聚创新资源的核心支撑载体,是推动创新驱动发展的主要抓手。论文以长江中游城市群为研究区域,运用最邻近指数、核密度估计、Ripley’s K函数、地理探测器等方法,探究2017年长江中游城市群省级以上创新平台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①长江中游城市群创新平台整体呈现出集聚分布特征,以武汉、长沙和南昌为核心呈"品字形"的分布格局;②基于不同等级和不同功能类型划分的各类创新平台均呈现出显著集聚的特征,但集聚强度和集聚状态存在一定差异;③创新平台总体和不同类型创新平台的空间集聚存在尺度效应,随地理距离的变化空间集聚趋势先增强后减弱;④创新平台的空间分异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金融实力、信息化程度、利用外资水平、人力资本条件的影响最为显著,其次为交通可达性、城镇化水平、经济基础和创新氛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平台 空间分布 长江中游城市群
原文传递
新时代“三农”问题和乡村振兴的理论思考与实践发展 被引量:16
17
作者 周国华 龙花楼 +8 位作者 林万龙 乔家君 谭华云 杨开忠 岳文泽 郧文聚 黄贤金 陆汉文 李郇 《自然资源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919-1940,共22页
“三农”是百年党建与中国城乡发展的一条重要主线。为推进新时代的“三农”问题破解与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特邀请“三农”问题与乡村振兴研究领域的10位专家开展访谈。访谈主要从历史过程与制度情境、城乡系统与跨尺度空间、政策理论—... “三农”是百年党建与中国城乡发展的一条重要主线。为推进新时代的“三农”问题破解与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特邀请“三农”问题与乡村振兴研究领域的10位专家开展访谈。访谈主要从历史过程与制度情境、城乡系统与跨尺度空间、政策理论—技术方法—实践路径相融合等三大视角,围绕“三农”战略阶段与制度变迁、“三农”问题的本质与新“三农”问题破解、乡村振兴机制与乡建实践等三条主线展开。主要结论有:(1)时空过程和制度语境下的“三农”问题本质、关键领域与体制机制创新。“三农”发展的规律认知与政策调控需要放在全球时空尺度与城乡地域系统中综合把握。“三农”问题是城乡地域系统整体框架下乡村地域系统功能提升的优化决策问题。城乡发展不平衡,农村发展不充分是新时代“三农”问题的集中反映,“三农”问题的症结在于“人地业”的不协调发展。新时代的“三农”发展体制和工作机制,需在国家粮食安全、农民生计发展、现代农业农村发展、乡村振兴与城乡融合发展等关键领域,抓好两个“底线”、做好两个“衔接”、促进两个“融合”。(2)城乡系统互动与人民共同富裕要求下的乡村振兴理论与“三生”空间规划。中国“三农”问题的研究与破解,根植于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理论与区位理论、部门经济理论和经济周期理论以及发展经济学理论、社会功能理论与社会冲突理论的多学科沃土。在“三农”问题研究实践中也发展出了土地利用转型理论、乡村重构理论、乡村发展多体多极理论、界面理论、乡村吸引力以及乡村可持续性等理论。从区域发展理论和宏观战略政策来看,城乡融合发展与人民共同富裕,是区域均衡发展和中国式现代化的结果表征与应有之义。“让乡村生活具有吸引力”的民间表达与“203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农”问题 乡村振兴 乡村地域系统 乡村吸引力 农业农村现代化 乡村建设
原文传递
大都市边缘区城乡融合发展模式及效应评价——以长沙市望城区为例 被引量:20
18
作者 贺艳华 谭惠敏 康富美 《经济地理》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56-164,共9页
在解释城乡融合发展效应机制的基础上,从经济效应、社会效应、生态效应和空间效应4个维度,构建了城乡融合发展效应评价指标体系,分析了2003—2018年望城区城乡融合发展过程,提炼出其城乡融合发展模式,并评价该模式下城乡融合发展效应。... 在解释城乡融合发展效应机制的基础上,从经济效应、社会效应、生态效应和空间效应4个维度,构建了城乡融合发展效应评价指标体系,分析了2003—2018年望城区城乡融合发展过程,提炼出其城乡融合发展模式,并评价该模式下城乡融合发展效应。研究表明:望城区城乡发展同步推进,探索出了城—镇—村三级共推、产业—空间—制度多维协同的城乡融合发展模式;望城区城乡融合发展的综合效应整体上较强,尤其在经济效应方面较为突出,不过,早期对生态环境质量的关注不够,导致生态效应呈下降趋势,城—镇—村的联动机制仍需进一步完善,乡村产业特色优势也有待进一步强化。建议统筹编制城镇村发展规划,切实保护城乡生态环境,促进园区高质量发展,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的有机融合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融合 乡村振兴 城乡地域系统 发展模式 效应评价 大都市边缘区
原文传递
南方红壤丘陵区樟树林土壤水分动态变化 被引量:19
19
作者 戴军杰 章新平 +2 位作者 吕殿青 罗紫东 贺新光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23-131,共9页
为了解南方红壤丘陵区樟树林地土壤水分变化规律,对0—100 cm不同深度的土壤水分与温度以及相应气象要素连续l年的观测,并基于土壤水分平衡法计算蒸散量,研究土壤水分的时空变化、蒸散量变化和对降水的响应。结果表明:(1)观测期土壤水... 为了解南方红壤丘陵区樟树林地土壤水分变化规律,对0—100 cm不同深度的土壤水分与温度以及相应气象要素连续l年的观测,并基于土壤水分平衡法计算蒸散量,研究土壤水分的时空变化、蒸散量变化和对降水的响应。结果表明:(1)观测期土壤水分的季节变化可划分为丰水期(3—6月)、耗水期(7—10月)和补水期(11月—次年2月);(2)土壤体积含水量由浅至深表现为增长型,稳定性增强,且垂向变化具有显著季节差异;(3)非降水日林地蒸散量的季节变化表现为耗水期(3.28 mm/d)>丰水期(1.83 mm/d)>补水期(1.0 mm/d),蒸散量日内变化呈现白天强、夜间弱的特征,日蒸散量与日均气温、VPD、太阳辐射均呈极显著正相关;(4)土壤水分干季比湿季对降水响应更强烈,湿季9 mm、干季3 mm的降水使最大下渗深度达10 cm,土壤水分开始接受补给。林地土壤水分受降水和蒸散发影响,具有显著时空分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壤 樟树林 土壤水分 蒸散发 降水
下载PDF
湖南省资源环境承载力预警评价与警情趋势分析 被引量:18
20
作者 徐美 刘春腊 《经济地理》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87-196,共10页
基于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内涵,从资源承载力、环境承载力、生态承载力三方面构建湖南省资源环境承载力预警指标体系,运用灰色关联投影法(GRPM)模型对2004—2017年湖南省资源环境承载力警情现状进行分析,进而运用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RBFNN)... 基于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内涵,从资源承载力、环境承载力、生态承载力三方面构建湖南省资源环境承载力预警指标体系,运用灰色关联投影法(GRPM)模型对2004—2017年湖南省资源环境承载力警情现状进行分析,进而运用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RBFNN)模型对2018—2022年湖南省资源环境承载力警情演变趋势进行预测,结果表明:①总体而言,2004—2017年,湖南省资源环境承载力的警情灰色关联投影值呈波动下降态势,警度由"重警"(橙灯)下降到"中警"(黄灯)。2018—2022年,其警情灰色关联投影值将进一步波动下降,但幅度不大,警度将保持"中警"(黄灯)不变。②就各子系统而言,2004—2017年,湖南省资源环境承载力各子系统的警情灰色关联投影值均有所下降,警度均由"重警"(橙灯)下降至"中警"(黄灯)。2018—2022年,资源承载力和生态承载力子系统将保持"中警"(黄灯)水平,环境承载力子系统将进一步下降至"轻警"(蓝灯)。③制约湖南省资源环境承载力警情缓解的主要因素包括人均耕地面积、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单位国土面积SO2排放强度、污水处理率、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单位耕地面积化肥施用量、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自然保护区面积占国土面积比重、湿地面积比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文明建设 资源环境承载力 预警 GRPM模型 RBFNN模型 湖南省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