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9篇文章
< 1 2 2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在流动小姐中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效果分析 被引量:35
1
作者 何启亚 郑穗曾 +7 位作者 潘先海 汪宁 陆明宝 冯福 陈春杏 陈莲芬 廖锦芳 辜祖禧 《中国性病艾滋病防治》 1997年第5期208-211,共4页
为了评价在流动小姐中开展预防艾滋病、性病健康教育的效果,我们对旅服部门中的流动小姐于开展教育干预前、后两次分别对她们进行艾滋病、性病的知识、态度、信念、行为(下称KABP)调查。基线调查结果表明,这组人群知道艾滋病三... 为了评价在流动小姐中开展预防艾滋病、性病健康教育的效果,我们对旅服部门中的流动小姐于开展教育干预前、后两次分别对她们进行艾滋病、性病的知识、态度、信念、行为(下称KABP)调查。基线调查结果表明,这组人群知道艾滋病三条传播途径者为73%~78%,知道安全性行为者占44.3%。能在性活动中使用避孕套预防疾病者为19.2%。接受健康教育之后,对艾滋病的知识提高了11.3~18.8个百分点。对性病的知识提高了2.5~13.4个百分点。使用避孕套的比例较干预前增加了5~9个百分点。说明一次性干预尽管有效,但作用甚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 性病 健康教育 高危人群
下载PDF
SD大鼠血常规、血液生化指标、脏体比正常参考值范围研究 被引量:32
2
作者 赵毓梅 郑定仙 +2 位作者 黄业宇 林卫华 王湛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CAS 2002年第2期165-167,共3页
为了确定外来化合物对人体是否有有害作用,为食品、化妆品、消毒剂等物质的安全性评价以及国家标准和规范的修订提供科学依据。我们在严格控制条件的情况下,选择8批160只(雌雄各半),体重:早121~195g,(?)180~296gSD大鼠对其血常规... 为了确定外来化合物对人体是否有有害作用,为食品、化妆品、消毒剂等物质的安全性评价以及国家标准和规范的修订提供科学依据。我们在严格控制条件的情况下,选择8批160只(雌雄各半),体重:早121~195g,(?)180~296gSD大鼠对其血常规、血液生化指标、脏体比进行了测定并研究确定其正常参考值范围。实验结果显示SD大鼠血常规中红细胞、白细胞、血红蛋白雌雄鼠差别无显著性。雌雄鼠红细胞计数95%可信限范围为8.83~9.10×1012/L、白细胞为14.26~15.16×109/L、血红蛋白为136.16×138.81g/L。肝体比雌雄鼠差别具有显著性,雌鼠95%可信限范围2.72%~2.88%,雄鼠2.64%~2.76%;肾体比、脾体比雌雄鼠比较差别无显著性,雌雄鼠肾体比95%可性限范围0.74%~0.76%,脾体比为0.25%~0.27%,雄鼠睾体比为1.08%~1.15%,雌鼠卵体比为0.047%~0.051%。大鼠血液生化指标9项中有4项雌雄鼠差别无显著性,尿素氮、肌酐、胆固醇、总蛋白雌雄鼠95%可信限范围分别为5.8~6.1mmol/L,54.2~57.1μmol/L,1.34~1.43mmol/L,65.3~66.3g/L;5项指标有性别差异,它们是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 甘油三酯、血糖和白蛋白,95%可信限范围分别为雌鼠40.8~44.4IU/L、雄鼠52.5~56.0IU/L,雌鼠168.1~177.7IU/L、雄鼠189.1~19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常规 脏体比 生化指标 正常参考值范围
下载PDF
浅谈面制品中甲醛次硫酸氢钠的定性与定量 被引量:26
3
作者 韩彩轩 《中国食品卫生杂志》 1999年第1期22-23,共2页
甲醛次硫酸氢钠,分子式为CH2(OH)SO3Na,俗名吊白块,工业上用做漂白剂。因对人体肾脏有损害,故禁止在食品加工过程中使用。近年来,有一部分食品生产者在面制品的生产加工过程中加入甲醛次硫酸氢钠,以改善劣质面制品的... 甲醛次硫酸氢钠,分子式为CH2(OH)SO3Na,俗名吊白块,工业上用做漂白剂。因对人体肾脏有损害,故禁止在食品加工过程中使用。近年来,有一部分食品生产者在面制品的生产加工过程中加入甲醛次硫酸氢钠,以改善劣质面制品的感官,以次充好,谋取暴利。为了打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醛次硫酸氢钠 面制品 醋酸铅试纸 定性与定量 甲醛合次硫酸氢钠 氧化硫 食品理化检验 吊白块 乙酰丙酮法 测定结果
下载PDF
海南省两株环状病毒的分离与鉴定 被引量:26
4
作者 游志勇 王逸民 +6 位作者 赵治国 何英 徐普庭 赵子江 陈玉本 陈文洲 张鸿飞 《病毒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3期272-276,共5页
环状病毒属(Orbivirus genus)由许多病毒所组成,其中一些可在脊椎动物和昆虫体内增殖并通过吸血昆虫传播,属呼肠孤病毒科的虫媒病毒。有些环状病毒可引起家畜发病,如蓝舌病毒(BIV)、鹿流行性出血热病毒(EHDV)和非洲马瘟病毒(AHSV)等。... 环状病毒属(Orbivirus genus)由许多病毒所组成,其中一些可在脊椎动物和昆虫体内增殖并通过吸血昆虫传播,属呼肠孤病毒科的虫媒病毒。有些环状病毒可引起家畜发病,如蓝舌病毒(BIV)、鹿流行性出血热病毒(EHDV)和非洲马瘟病毒(AHSV)等。而环状病毒中的科罗拉多蜱热病毒(CTFV)和科麦罗沃病毒(KEMV)与人类疾病有关,其传播媒介均为蜱,主要症状为发热,寒颤,头痛和背、腿部肌肉剧痛。因而国际上对这些环状病毒的研究愈来愈深入。我国在这方面起步较晚,1981年梁雪嘉等从北京郊区捕获的三带喙库蚊中分离到一株对乳鼠非致病的环状病毒(M14);1985年7月徐普庭等从云南省的中华按蚊和棕头库蚊体内分离到两株对3周鼠致死的环状病毒。1985年5月,我们从海南省三带喙库故中分离到HN131株,从麻翅库蚊分离到HN295株,以及从其它蚊子中分离到4株病毒,经电镜和核酸电泳初步鉴定为环状病毒。现将前两株病毒的鉴定结果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状病毒 分离 鉴定
下载PDF
海南省全年适于登革热传播的时间以及气候变暖对其流行潜势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18
5
作者 陈文江 李才旭 +3 位作者 林明和 吴开琛 吴开录 赵志国 《中国热带医学》 CAS 2002年第1期31-34,共4页
目的 为探索海南省登革热流行的规律。方法 以感染蚊传染性寿命pn/-lnp≥1天所需的温度作为适于登革热传播的最低温度,再根据不同温度下登革病毒在蚊体内发育所需天数和海南省1987~1996年海南省气象资料,推算全年适于登革热传播的时间... 目的 为探索海南省登革热流行的规律。方法 以感染蚊传染性寿命pn/-lnp≥1天所需的温度作为适于登革热传播的最低温度,再根据不同温度下登革病毒在蚊体内发育所需天数和海南省1987~1996年海南省气象资料,推算全年适于登革热传播的时间。结果 在埃及伊蚊日存活率P=0.89情况下适于传播的最低温度估计为21℃;海南北部地区冬季(12~2月)月均温度低于21℃,不适于登革热传播,南部地区的冬季略高于21℃,仅具备低速传播的温度条件。结论 推断海南省不是登革热地方性流行区,这与当地登革热传热流行的实际情况相符。但在全球变暖条件下,当冬季温度升高1~2℃,估算海南省全年均适于登革热传播,从而有可能成为登革热地方性流行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登革热 埃及伊蚊 流行潜势 气候变暖 传播时间 海南
下载PDF
海南省传染病漏报调查分析 被引量:21
6
作者 潘先海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144-146,共3页
目的 为探讨法定传染病疫情的报告情况和漏报原因,为制订传染病防治策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抽样和随机抽样方法对15 家医疗机构和2 937 名疟区居民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结果 医疗机构传染病漏报率为44 .40 % ,... 目的 为探讨法定传染病疫情的报告情况和漏报原因,为制订传染病防治策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抽样和随机抽样方法对15 家医疗机构和2 937 名疟区居民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结果 医疗机构传染病漏报率为44 .40 % ,个体诊所最为严重,既不填写传染病登记本,也不报告疫情。漏报较严重的病种是疟疾、肝炎、梅毒、淋病。居民疟疾漏报率为91 .73 % ,不同疟区差异具有显著性( P< 0.01)。结论 传染病疫情报告存在严重的漏报,应不断完善报告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染病 疫情 漏报 海南
原文传递
海南省吸毒人员吸毒方式与HIV、HCV、HBV和梅毒感染调查分析 被引量:21
7
作者 王敏 杜建伟 +4 位作者 黄好壮 陈玉本 潘文利 曾祥洁 邝继深 《中国公共卫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9期854-855,共2页
采用血清流行病学方法和行为问卷对 3市县戒毒所5 1 4名吸毒人员进行调查。结果 :单纯口吸者占 6 6 1 5 % ,静脉注射吸毒者占 33 85 % ,共用注射器占静脉吸毒者 2 4 71 % ,检出抗HIV、抗HCV、HBsAg和梅毒阳性率分别为 0 1 95 %、2 9 6... 采用血清流行病学方法和行为问卷对 3市县戒毒所5 1 4名吸毒人员进行调查。结果 :单纯口吸者占 6 6 1 5 % ,静脉注射吸毒者占 33 85 % ,共用注射器占静脉吸毒者 2 4 71 % ,检出抗HIV、抗HCV、HBsAg和梅毒阳性率分别为 0 1 95 %、2 9 6 7%、2 2 85 %、7 0 3%。表明 :吸毒者是 4种传染病感染的高危人群 ,静脉 (共用针具 )吸毒方式对HIV、HCV感染较HB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毒方式 HIV HCV HBV 梅毒 感染 调查分析 海南
下载PDF
海南省吸毒人群艾滋病干预效果评价 被引量:15
8
作者 杜建伟 潘文利 +4 位作者 黄好壮 王敏 陈明洁 吴清和 林经盛 《中国公共卫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2期1073-1074,共2页
目的 了解吸毒人群的艾滋病知识及HIV、HBV、HCV、梅毒的感染状况 ,通过健康教育降低艾滋病的发病水平。方法 利用调查表对戒毒所吸毒人员进行艾滋病知识、态度、行为等基线资料调查 ,采用发放宣传材料、讲课、放录像等方法进行教育... 目的 了解吸毒人群的艾滋病知识及HIV、HBV、HCV、梅毒的感染状况 ,通过健康教育降低艾滋病的发病水平。方法 利用调查表对戒毒所吸毒人员进行艾滋病知识、态度、行为等基线资料调查 ,采用发放宣传材料、讲课、放录像等方法进行教育干预。结果 戒毒人员中未婚占 72 96 %,待业人员占 6 5 36 %,年龄主要分布在 15~ 30岁 ,平均毒龄 2 98年 ,静脉吸毒占 33 85 %,其中 2 4 70 %有共用注射器行为。抗-HIV、抗 -HCV、HBsAg、梅毒阳性率分别为 0 2 0 %、2 9 6 9%、2 2 85 %和 7 0 3%。通过健康教育 ,戒毒人员的艾滋病知识提高了 1 34~ 2 4 16百分点。结论 应在吸毒人群中开展广泛的艾滋病知识及毒品危害的健康教育 ,遏制艾滋病在吸毒人群中的蔓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 健康教育 吸毒人群 疾病预防
下载PDF
中国登革热控制概述 被引量:15
9
作者 赵治国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223-224,共2页
关键词 登革热 流行病学 控制 预防 中国
原文传递
海南省登革热历年流行概况 被引量:18
10
作者 王传滋 陈文洲 《海南医学》 CAS 1992年第3期1-4,共4页
海南省继1979~1982年发生经病原学证实的由Ⅲ型登革病毒引起的登革热流行后,于1985~1988年及1991年又两次发生经病原学证实的由Ⅱ型登革病毒引起的登革热和登革出血热流行。现将这三次流行情况综合报告如下:
关键词 登革热 流行病学 海南
下载PDF
海南省黎族流动人口艾滋病知识状况调查 被引量:7
11
作者 潘先海 杜建伟 +5 位作者 何启亚 邝继深 陈明洁 曾祥洁 潘文利 陈全 《中国公共卫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719-720,共2页
目的 了解黎族流动人口艾滋病、性病知识、态度及行为 ,为全省艾滋病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由经过培训的调查员采用封闭式调查表进行调查 ,收集相关的性病、艾滋病基线材料。结果 调查的 2 51人中黎族 1 33人 ,占52 99% ;1 73人听说... 目的 了解黎族流动人口艾滋病、性病知识、态度及行为 ,为全省艾滋病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由经过培训的调查员采用封闭式调查表进行调查 ,收集相关的性病、艾滋病基线材料。结果 调查的 2 51人中黎族 1 33人 ,占52 99% ;1 73人听说过艾滋病 ,占 62 92 % ,获得途径主要为电视媒体 ,占 64 1 4 % ;性病艾滋病相关知识的正确回答率在 2 4 1 0 %~ 80 0 8%之间 ;64 54 %的人担心自己通过生病打针感染艾滋病 ,83 67%的人将首选到医院检查治疗艾滋病 ;避孕套使用率为 39 84% ,其中自己主张使用占 30 93 % ,有固定性伴占 47 86 % ;血检发现 4例梅毒 ,阳性率为 1 59% ,未检出HIV阳性。结论 黎族流动人口性病艾滋病知识较为贫乏 ,应开展广泛的宣传教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南 黎族 艾滋病 流动人口 卫生知识 卫生调查 健康教育
下载PDF
小城镇卖淫妇女性病艾滋病预防干预研究——三年后我们学到了什么?(一) 被引量:10
12
作者 廖苏苏 何启亚 +9 位作者 潘先海 潘文利 刘伟 周月姣 梁绍伶 廖锦芳 王晓春 吴清和 古雅才 何波 《中国性病艾滋病防治》 2001年第4期218-219,222,共3页
目的 探索在我国小城镇中如何减少卖淫妇女人群感染性传播疾病的危险。方法 通过干预实施研究,设计在小城镇卖淫妇女中开展干预的目标和策略,并初步评价实施这些干预策略的效果。结果 本文分两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报告三个研究现场的背... 目的 探索在我国小城镇中如何减少卖淫妇女人群感染性传播疾病的危险。方法 通过干预实施研究,设计在小城镇卖淫妇女中开展干预的目标和策略,并初步评价实施这些干预策略的效果。结果 本文分两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报告三个研究现场的背景、研究的基本设计和实施。第二部分,见下期同题(二)。结论 见下期同题(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暗娼 性传播疾病 艾滋病病毒 知识 避孕套使用 干预
下载PDF
在流动服务小姐中开展预防艾滋病行为干预研究初探 被引量:8
13
作者 何启亚 廖锦芳 +10 位作者 廖苏苏 潘先海 廖文 谭美 杜建伟 吴清和 何滨 王晓春 潘文利 李臻 邝继深 《中国热带医学》 CAS 2001年第2期161-163,共3页
目的 通过对流动小姐开展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减低她们感染艾滋病性病的危险性,进而保护一般人群免受艾滋病的威胁。方法 在社区中对提供或可能提供性服务的妇女进行健康教育,向她们提供因性行为不当而造成性病、艾滋病感染或意外怀... 目的 通过对流动小姐开展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减低她们感染艾滋病性病的危险性,进而保护一般人群免受艾滋病的威胁。方法 在社区中对提供或可能提供性服务的妇女进行健康教育,向她们提供因性行为不当而造成性病、艾滋病感染或意外怀孕等可能会影响到她们身体健康的有关知识和信息,促使她们改变不利于健康的行为。结果 在这组人群当中,使用避孕套的比例上升了10.1%,发生意外怀孕的人数由1997年的20.8%下降到2000年的14.3%,人工流产的比例也下降了4.0%。结论 采取的干预措施产生了一定的效果,但是还应继续观察其远期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服务小姐 预防 艾滋病 健康教育 行为干预
下载PDF
登革热数学模型及其应用研究(Ⅰ)——兼评Newton的登革热传播模型 被引量:10
14
作者 吴开录 吴开琛 +1 位作者 陈文江 赵治国 《中国热带医学》 CAS 2001年第1期12-16,共5页
80年代海南省曾两次发生大规模的登革热暴发流行。为了深入研究登革热的流行规律和评价不同防治措施的效应,我们在分析登革热疾病生态学、制定传播流程图和重新给出蚊虫出生率、死亡率定义的基础上,建立了一个登革热的确定性微分方程... 80年代海南省曾两次发生大规模的登革热暴发流行。为了深入研究登革热的流行规律和评价不同防治措施的效应,我们在分析登革热疾病生态学、制定传播流程图和重新给出蚊虫出生率、死亡率定义的基础上,建立了一个登革热的确定性微分方程模型。并以海南省两个登革热流行的现场资料检验了模型的可靠性,结果显示观察值与预测值之间有很好的吻合。表明模型很好地反映了登革热的流行规律及各流行病学因子之间的定量关系。同时,将我们的模型与Newton的登革热模型作了深入、详细的分析比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登革热 数学模型 传播动力学 埃及伊蚊 流行病学
下载PDF
海南省新生儿乙型肝炎疫苗接种率及其影响因素调查报告 被引量:12
15
作者 曾昭长 孙莲英 +2 位作者 王春雷 朱坚 邓海英 《中国计划免疫》 2001年第4期200-202,共3页
为了解海南省新生儿乙型肝炎 (乙肝 )疫苗接种率及其影响因素 ,采用分层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 ,对 84 4名新生儿乙肝疫苗免疫状况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 :儿童及时建卡、建证率分别为 99 9%和 95 9% ,乙肝疫苗全程免疫接种率... 为了解海南省新生儿乙型肝炎 (乙肝 )疫苗接种率及其影响因素 ,采用分层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 ,对 84 4名新生儿乙肝疫苗免疫状况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 :儿童及时建卡、建证率分别为 99 9%和 95 9% ,乙肝疫苗全程免疫接种率为 71 6% ,第 1针及时接种率为 5 7 6%。不同地区接种率和及时接种率均存在非常显著的差异 ,最高分别为 86 7%和 71 7% ,最低分别为 4 6 4 %和 3 5 9% ( χ2 =2 8 6,P <0 0 0 5 ;χ2 =2 0 5 ,P <0 0 0 5 )。汉族地区接种率明显高于黎族 ,男性接种率高于女性。未接种乙肝疫苗的主要原因为收费过高 ,占 62 9% ;其次为不知道要接种 ,占 19 6%。说明影响海南省乙肝疫苗接种的主要因素为经济状况、民众文化水平及免疫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疫苗 接种率 影响因素 调查分析 海南 新生儿
原文传递
育龄期妇女接种破伤风类毒素血清学效果初步研究 被引量:10
16
作者 董胜利 孙莲英 +5 位作者 吴多琳 张荣珍 张兰香 王春雷 柴峰 于竞进 《中国计划免疫》 2000年第3期140-144,共5页
为了评价育龄期妇女破伤风类毒素 (TT)突击接种的效果 ,并采用血清学回顾性研究探讨TT免疫应答 ,从而为开展育龄期妇女TT常规接种及制定育龄期妇女TT免疫策略提供科学依据。采用间接血凝方法 ,按容量比例概率抽样 ,随机抽取 36 7名 15~... 为了评价育龄期妇女破伤风类毒素 (TT)突击接种的效果 ,并采用血清学回顾性研究探讨TT免疫应答 ,从而为开展育龄期妇女TT常规接种及制定育龄期妇女TT免疫策略提供科学依据。采用间接血凝方法 ,按容量比例概率抽样 ,随机抽取 36 7名 15~ 35岁育龄期妇女测定血清破伤风抗毒素 (TAT)水平。结果显示 ,5 6 %的育龄期妇女具有保护水平TAT(>0 0 1IU/ml) ,TAT几何平均滴度 (GMT)为 0 0 73IU/ml。接种 1针TT后育龄期妇女TAT >0 0 1IU/ml的占 5 0 % ,GMT为 0 0 39IU/ml;接种 2针TT后育龄期妇女TAT >0 0 1IU/ml的占 6 8% ,GMT为 0 14 5IU/ml,37个月后可检测到TAT ;接种 3针TT后育龄期妇女TAT>0 0 1IU/ml的占 90 % ,GMT为 0 5 76IU/ml,37个月后仍可检测到TAT ;育龄期妇女接种TT各剂次的TAT水平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不同接种剂次免疫接种间隔、免疫年龄的TAT水平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建议 :提高重点地区和育龄期妇女中重点人群TT接种率 ;尽快开展TT常规接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破伤风 育龄期妇女 破伤风类毒素 血清学
原文传递
海南省国家疾病监测点人群被动吸烟及劝戒烟情况调查分析 被引量:8
17
作者 金玉明 黎正伦 +2 位作者 陈言 李建国 邢怡介 《中国热带医学》 CAS 2002年第S1期79-80,共3页
目的 了解海南城乡居民被动吸烟及劝戒烟情况,探讨控烟干预措施。方法 从海南省两个国家疾病监测点15~69岁人群中随机抽取1319人,进行被动吸烟及劝戒烟情况入户询问调查。结果 有54.3%的人受到被动吸烟的危害,其中又有约2/3的人为重型... 目的 了解海南城乡居民被动吸烟及劝戒烟情况,探讨控烟干预措施。方法 从海南省两个国家疾病监测点15~69岁人群中随机抽取1319人,进行被动吸烟及劝戒烟情况入户询问调查。结果 有54.3%的人受到被动吸烟的危害,其中又有约2/3的人为重型受害者;男性被动吸烟率为48.9%,女性为60.0%;不同年龄组人群被动吸烟频率有显著差别,男性最高年龄段为15~35岁,超过51.7%,女性最高年龄段为21~50岁,超过64.4%。主要被动吸烟场所依次为家中72.2、公共场所33.1%、工作场所25.6%。46.9%的人回答家中有人吸烟,其中又有81.7%的人曾劝家人戒烟,随着文化水平的提高劝戒烟率明显增加。结论 我省人群被动吸烟率较高,家是最主要的被动吸烟场所,大多数人对吸烟有害健康有较模糊认识。因此,进行这方面的健康教育和道德建设,加强控烟立法和执法力度是十分紧迫和必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被动吸烟 被动吸烟场所 劝戒烟
全文增补中
苏云金杆菌H-14块状缓释剂控制家庭积水容器中埃及伊蚊幼虫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11
18
作者 苏善强 甘保吉 +2 位作者 陈惟吾 王炎业 郑促伟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CAS CSCD 1995年第6期404-407,共4页
作者于1994年在海南岛石山地区埃及伊蚊种群密度高峰期,应用苏云金杆菌H-14块状缓释剂(剂量:0.0005%),对家庭积水容器中埃及伊蚊幼虫进行了现场毒效研究。结果显示,投药后1个月室内幼虫密度布雷图指数从投药前的... 作者于1994年在海南岛石山地区埃及伊蚊种群密度高峰期,应用苏云金杆菌H-14块状缓释剂(剂量:0.0005%),对家庭积水容器中埃及伊蚊幼虫进行了现场毒效研究。结果显示,投药后1个月室内幼虫密度布雷图指数从投药前的123.26降至2.56,最高下降率97.42%;投药后3个月室外布雷图指数从投药前的136.11降至3.33,最高下降率为97.13%;投药后70天埃及伊蚊成蚊相关密度指数为0.044,下降率达95.60%,有效地控制了该蚊高峰期种群密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云金杆菌 H-14 块状 缓释剂 埃及伊蚊 灭蚊
下载PDF
胶体金免疫层析法快速检测霍乱弧菌的初步应用 被引量:8
19
作者 王家豪 吴捷 +1 位作者 许永炎 曾祥洁 《中国热带医学》 CAS 2001年第1期71-72,共2页
目的为检验胶体金免疫层析法(GICA)试纸条检测霍乱弧菌(VC)的灵敏性及其实际应用意义.方法以VC菌株模拟标本检验GICA的检测灵敏度,并与培养法平行检测流行期间的霍乱标本进行比较.结果GICA检测纸条检出VC的下限为105cfu/ml,比培养法灵... 目的为检验胶体金免疫层析法(GICA)试纸条检测霍乱弧菌(VC)的灵敏性及其实际应用意义.方法以VC菌株模拟标本检验GICA的检测灵敏度,并与培养法平行检测流行期间的霍乱标本进行比较.结果GICA检测纸条检出VC的下限为105cfu/ml,比培养法灵敏度低,但已达到检测条原定技术指标;实际应用检出率比培养去稍低,其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应用GICA试纸条检测VC的方法具有快速、简便、特异和适合基层单位使用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体金免疫层析法 霍乱弧菌 培养法 灵敏度
下载PDF
海南省460家餐饮业单位餐具消毒现状调查报告 被引量:11
20
作者 杨斌 《中国卫生监督杂志》 1997年第2期57-59,共3页
为了解海南省公共餐饮具消毒质量,对460家不同类型的餐饮业单位进行卫生学凋查,结果表明,餐厅规模越大、餐具消毒设施越完善、餐具消毒柜使用率越高,餐具消毒效果也越好;大型餐厅餐具消毒合格率为79.4%,中型餐厅为76.... 为了解海南省公共餐饮具消毒质量,对460家不同类型的餐饮业单位进行卫生学凋查,结果表明,餐厅规模越大、餐具消毒设施越完善、餐具消毒柜使用率越高,餐具消毒效果也越好;大型餐厅餐具消毒合格率为79.4%,中型餐厅为76.1%,小型餐厅为69.1%,摊点为61.1%;小餐具合格率较高,大餐具合格率较低;小型餐厅、摊点使用餐具消毒柜较少,使用化学药物消毒较多,消毒效果不稳定。提示,卫生监督员在餐饮业开业审查时,要求餐具消毒设施完善及选择适当的消毒方法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餐具消毒 现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