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1篇文章
< 1 2 2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我国血吸虫病防治与监测 被引量:80
1
作者 周晓农 姜庆五 +7 位作者 孙乐平 汪天平 洪青标 赵根明 闻礼永 尹治成 吴晓华 林丹丹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3期161-165,共5页
血吸虫病是一种与生物、环境和社会经济因素密切相关的疾病.血吸虫病传播环节多,流行因素复杂,同时具有易感季节明显、易感环境不确定性、高危人群集中、感染方式与居民的生产生活方式密切相关等流行病学特征[1,2].及时了解和掌握血吸... 血吸虫病是一种与生物、环境和社会经济因素密切相关的疾病.血吸虫病传播环节多,流行因素复杂,同时具有易感季节明显、易感环境不确定性、高危人群集中、感染方式与居民的生产生活方式密切相关等流行病学特征[1,2].及时了解和掌握血吸虫病流行因素和疫情变化特征,是有效预防和控制血吸虫病的基础和前提.长期以来,我国血吸虫病防治一直以科学研究为先导,以疾病监测为依据,制定了因地制宜的防治对策与措施,这些科学的防治策略与措施的实施,使我国血吸虫病防治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3].然而,我国的血吸虫病监测工作尚未形成一个统一的体系,影响着血吸虫病防治进程.本文通过回顾我国血吸虫病防治与监测历史,分析血吸虫病监测工作在我国整个防治血吸虫病规划中所发挥的作用,提出今后我国血吸虫病监测工作的重点与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吸虫病防治 社会经济因素 血吸虫病传播 流行病学特征 流行因素 预防和控制 对策与措施 易感季节 不确定性 高危人群 生活方式 感染方式 变化特征 科学研究 疾病监测 防治策略 防治工作 相关 环境
下载PDF
全国血吸虫病疫情资料回顾性调查Ⅲ传播控制和传播阻断后疫情回升地区疫情变化分析 被引量:63
2
作者 许静 林丹丹 +16 位作者 吴晓华 朱蓉 汪奇志 吕尚标 杨国静 韩阳清 肖瑛 张奕 陈文 熊孟涛 林睿 张利娟 徐俊芳 张世清 汪天平 闻礼永 周晓农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50-357,共8页
目的分析我国血吸虫病流行区达到传播控制(传控)和传播阻断(传阻)后疫情回升地区的疫情变化情况,为修订血吸虫病控制和消灭标准、巩固达标地区防治成果提供参考。方法选择全国7个血吸虫病流行省中的12个疫情回升县(市、区),采用... 目的分析我国血吸虫病流行区达到传播控制(传控)和传播阻断(传阻)后疫情回升地区的疫情变化情况,为修订血吸虫病控制和消灭标准、巩固达标地区防治成果提供参考。方法选择全国7个血吸虫病流行省中的12个疫情回升县(市、区),采用回顾性调查法,收集各县达传控前10年和以后各年(至2008年或2009)的疫情数据及相关资料,分析其疫情变化情况及达标后疫情回升因素。结果达传控后疫情回升县的疫情巩固时间平均为5±3年。山丘型和湖沼型流行区钉螺面积分别在达标后第7年和第12年回升至历史累计有螺面积的10%以上,水网型流行区钉螺面积相对稳定在较低水平;感染性钉螺密度的回升时间与活螺密度的回升高峰基本一致;湖沼型流行区在达传控后2年居民感染率即回升至〉10%。达传阻后疫情回升县的疫情巩固时间平均为7±4年。达传阻后湖沼型、水网型和山丘型流行区的人群感染率均稳定在较低水平,但钉螺面积在达传阻后的3~6年先后回升至历史累计有螺面积的2%以上,而活螺密度和感染性钉螺密度则在钉螺面积回升的当年或随后2~3年相继出现回升。结论受生物、自然、社会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传控和传阻达标地区疫情回升主要表现为螺情回升。建议修订我国血吸虫病控制和消灭标准时,应综合考虑不同类型流行区的螺情变化规律、钉螺面积或感染性钉螺密度等因素对疫情的影响。传控和传阻地区应建立敏感而有效的监测预警体系,加强达标后的疫情监测和巩固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吸虫病 传播控制 传播阻断 疫情 回顾性调查 中国
原文传递
口服青蒿琥酯早期治疗预防日本血吸虫病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5
3
作者 吴玲娟 徐潘生 +1 位作者 宣尧仙 李思温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CAS CSCD 1995年第3期129-133,共5页
本文介绍了青蒿琥酯早期治疗预防动物血吸虫病的疗效.实验动物于感染血吸虫尾蚴后第7d开始喂服青蒿琥酯,剂量分别为小鼠300mg/kg,兔20—40mg/kg及犬30mg/kg,每wk 1次,服用4—6次,对小鼠、兔和犬的减虫率分别为77.50%—90.66%、99.53%和9... 本文介绍了青蒿琥酯早期治疗预防动物血吸虫病的疗效.实验动物于感染血吸虫尾蚴后第7d开始喂服青蒿琥酯,剂量分别为小鼠300mg/kg,兔20—40mg/kg及犬30mg/kg,每wk 1次,服用4—6次,对小鼠、兔和犬的减虫率分别为77.50%—90.66%、99.53%和97.10%.青蒿琥酯能杀灭宿主体内尚未发育成熟的血吸虫,可保护肝脏免受血吸虫及其虫卵的危害.并适用于不同感染度及反复感染的实验动物.在几种青蒿素衍生物中,采用同剂量、同疗程青蒿琥酯杀童虫作用优于蒿甲醚和还原青蒿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蒿琥酯 血吸虫童虫
下载PDF
快速检测抗日本血吸虫抗体的金标免疫渗滤法的建立及应用 被引量:37
4
作者 丁建祖 干小仙 +2 位作者 沈慧英 沈丽英 俞涧 《中国寄生虫病防治杂志》 CSCD 1998年第4期308-310,共3页
以血吸虫虫卵浸出液为抗原,金标记兔抗人IgG为显示剂,建立了检测抗血吸虫抗体的金标免疫渗滤法(DIGFA)。以该法检测血吸虫病患者血清87份,阳性检出率为98.9%;非流行区血清100份,阴性符合率为100%;15例... 以血吸虫虫卵浸出液为抗原,金标记兔抗人IgG为显示剂,建立了检测抗血吸虫抗体的金标免疫渗滤法(DIGFA)。以该法检测血吸虫病患者血清87份,阳性检出率为98.9%;非流行区血清100份,阴性符合率为100%;15例肺吸虫病患者血清,1例出现阳性反应,交叉反应率为6.7%;10例华支睾吸虫病患者和25例乙型肝炎患者,均无交叉反应。本法与ELISA比较,符合率达96.7%。揭示DIGFA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与ELISA相近,但方法简便、快速、试剂稳定,且无需特殊设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吸虫 金标免疫渗滤法 抗体 应用 检测
下载PDF
城市输入性血吸虫病37例分析 被引量:35
5
作者 闻礼永 蔡黎 +1 位作者 张仁利 周晓农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7期577-579,共3页
上海、深圳、浙江省(市)原是血吸虫病流行区,经过几十年积极防治,分别于1985年和1995年达到血吸虫病传播阻断标准,随后转入监测巩固阶段,迄今未发现内源性急性感染或新感染病人(畜),也示发现感染性钉螺,血吸虫病防治(血防)成果巩固[1].
关键词 城市 输入性血吸虫病 调查 传染源 预防
原文传递
发挥标准导向作用精准消除血吸虫病 被引量:30
6
作者 许静 李石柱 +2 位作者 陈家旭 闻礼永 周晓农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4,共4页
《血吸虫病控制和消除》(GB 15976-2015)与《血吸虫病诊断标准》(WS 261-2006)是我国现行的两个血吸虫病国家和行业卫生标准。本文在回顾标准引领中长期规划实施、指导"十三五"规划编制等作用的基础上,系统总结了标准在我国... 《血吸虫病控制和消除》(GB 15976-2015)与《血吸虫病诊断标准》(WS 261-2006)是我国现行的两个血吸虫病国家和行业卫生标准。本文在回顾标准引领中长期规划实施、指导"十三五"规划编制等作用的基础上,系统总结了标准在我国血吸虫病控制走向消除中的指导和推动作用,并对今后标准的编制和执行等提出建议,以更好地发挥标准在我国消除血吸虫病工作的精准导向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吸虫病 标准 规划 消除 精准防治 监测
原文传递
适宜技术:消除血吸虫病进程中的推进器——2015年首届中国血吸虫病防治论坛述评 被引量:29
7
作者 洪青标 闻礼永 +8 位作者 钟波 羊海涛 李石柱 梁幼生 张世清 任光辉 林丹丹 孙乐平 周晓农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447-450,共4页
本文就首届中国血吸虫病防治论坛进行了概述。该论坛在"适宜技术,防治之本"的主题下,交流了我国控制和消除血吸虫病的主要措施与经验,展示了近年来在血吸虫病防治适宜技术研发中已取得的成果,以及为消除血吸虫病提供最新技术... 本文就首届中国血吸虫病防治论坛进行了概述。该论坛在"适宜技术,防治之本"的主题下,交流了我国控制和消除血吸虫病的主要措施与经验,展示了近年来在血吸虫病防治适宜技术研发中已取得的成果,以及为消除血吸虫病提供最新技术支撑、推进防治进程的作用,提出了在未来控制和消除血吸虫病中适宜技术研发的优先领域。同时,该论坛发挥了构架行政管理部门与防治专业机构、研究机构与生产企业、专家教授与一线防治技术人员之间的沟通桥梁作用,为全国血防工作提供了交流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吸虫病 适宜技术 防治技术 论坛 交流平台 中国
原文传递
浙江省儿童隐孢子虫感染的诊断及分析 被引量:25
8
作者 陆绍红 林爱芬 +5 位作者 陈睿 闻礼永 陈彩华 程永璋 陈学军 朱冠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42-44,F003,共4页
目的 对浙江省腹泻儿童进行隐孢子虫的病原学诊断及感染情况分析。方法 从浙江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收集腹泻儿童粪便548 份,每份样本先用改良抗酸染色法检查卵囊,发现阳性或可疑标本,再用免疫荧光染色法进一步确诊。结果 两种染... 目的 对浙江省腹泻儿童进行隐孢子虫的病原学诊断及感染情况分析。方法 从浙江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收集腹泻儿童粪便548 份,每份样本先用改良抗酸染色法检查卵囊,发现阳性或可疑标本,再用免疫荧光染色法进一步确诊。结果 两种染色方法结合诊断共发现57 例阳性病人,隐孢子虫感染率为10-4% ,男女之间感染率无显著性差异(χ2 = 0-007,P> 0-05),其中1 岁以下婴儿感染率为5-7 % ,1 ~10 岁儿童感染率为17-5% ,两者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χ2 = 19-69 ,P< 0-05)。结论 改良抗酸染色法与免疫荧光染色法结合诊断能达到隐孢子虫确诊目的,由感染情况分析可得浙江省腹泻儿童中有较高的隐孢子虫感染率,其中1 岁以下儿童感染率较1 岁以上儿童明显降低,可能与1 岁以下婴儿多母乳喂养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孢子虫 病原 诊断 腹泻 儿童
下载PDF
全国血吸虫病疫情资料回顾性调查Ⅱ传播控制县达标前后疫情变化分析 被引量:29
9
作者 朱蓉 林丹丹 +16 位作者 吴晓华 汪奇志 吕尚标 杨国静 韩阳清 肖瑛 张奕 陈文 熊孟涛 林睿 许静 张利娟 徐俊芳 张世清 汪天平 闻礼永 周晓农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37-242,共6页
目的总结和分析我国传播控制(传控)地区病情和螺情逐年变化过程,探索达到传控标准前后钉螺指标变化对病情影响的规律,为今后我国修订血吸虫病传控标准中钉螺等相关指标,更科学、规范地考核和评价防治工作效果提供依据。方法选择全国8个... 目的总结和分析我国传播控制(传控)地区病情和螺情逐年变化过程,探索达到传控标准前后钉螺指标变化对病情影响的规律,为今后我国修订血吸虫病传控标准中钉螺等相关指标,更科学、规范地考核和评价防治工作效果提供依据。方法选择全国8个省21个已达传控或传播阻断(传阻)阶段的湖沼型和山丘型血吸虫病流行县,采取回顾性调查方法,收集、记录各调查县达到传控标准前10年和以后各年的疫情资料,建立全国疫情回顾性调查数据库;分析不同年份钉螺和感染螺、人群血吸虫感染率等变化趋势,以及达标前后不同流行类型和疫情类别地区螺情和人群感染率等疫情指标的变化趋势和变化规律。结果在达传控标准前,流行区人群血吸虫感染呈逐年下降趋势,湖沼型流行区人群平均感染率在达传控前4年左右已降至<5%,山丘型流行区则在达标前8年左右已降至<3%;两类地区在传控达标年平均感染率分别降至2.10%和1.45%,但在达传控后3~4年开始出现回升,且回升多发生在湖沼型流行区。湖沼和山丘型流行区钉螺分布面积和密度,均在达传控前10年开始逐年下降,其有螺面积占历史累计有螺面积较传控达标年分别降至最低点的2.75%和0.55%,活螺平均密度在达传控前3~4年至达传控后9~10年间保持较低水平;但在传控达标年后6~7年开始出现新发现钉螺环境,9~12年后出现钉螺面积和活螺密度回升。结论湖沼和山丘型流行区在达传控后螺情能维持10年左右的较低水平而无明显波动,但病情在达传控后5年左右即出现反弹。在实施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综合措施时,仍应重视对钉螺的控制和监测工作,并建议今后在修订我国血吸虫病传控标准时,应将"钉螺面积下降比例"和"感染性钉螺控制"作为达标验收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吸虫病 传播控制 疫情 回顾性调查 中国
原文传递
全国血吸虫病疫情资料回顾性调查 Ⅰ传播阻断县达标前后疫情变化分析 被引量:28
10
作者 林丹丹 吴晓华 +16 位作者 朱蓉 汪奇志 吕尚标 杨国静 韩阳清 肖瑛 张奕 陈文 熊孟涛 林睿 许静 张利娟 徐俊芳 张世清 汪天平 闻礼永 周晓农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14-120,共7页
目的分析我国血吸虫病传播阻断地区在达到传播阻断标准(传阻)前后的疫情变化规律,为今后修订传阻标准以及更科学、规范地考核和评价防治工作效果提供依据。方法选择全国9个省17个血吸虫病传阻县,采取回顾性调查方法,收集、记录各县达到... 目的分析我国血吸虫病传播阻断地区在达到传播阻断标准(传阻)前后的疫情变化规律,为今后修订传阻标准以及更科学、规范地考核和评价防治工作效果提供依据。方法选择全国9个省17个血吸虫病传阻县,采取回顾性调查方法,收集、记录各县达到传播控制标准(传控)前10年和以后各年(截止2008年或2009年)疫情资料并建立数据库;分析、比较达标前后不同流行类型和地区的各疫情指标的变化规律。结果达传阻后,各类型疫区人群感染率均降至最低水平,少部分湖沼型和山丘型疫区分别在传阻后4年和9年有小幅上升,但均<1%。湖沼型和水网型疫区活螺密度较高、变化较大,山丘型则较低并在传阻前后4年间降至最低;湖沼型疫区感染性钉螺时有发现,水网型和山丘型疫区则分别在达传阻后6年和10年发现有感染性钉螺复现。17个调查县从传控至传阻所历时间平均为17年。疫情非回升县达传阻前无感染性钉螺的平均持续时间为(2.71±1.10)年,其中湖沼型疫区为(3.80±1.43)年。结论达传阻后人群感染水平能维持在较低水平,而疫情回升主要表现在螺情回升。感染性钉螺可作为反映一个地区包括传染源控制等防治工作成效以及流行与传播危险程度的综合指标,持续而有效地控制感染性钉螺,是血吸虫病疫情达到传阻的基础。在我国目前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科学技术能力条件下,可将连续5年以上查不到感染性钉螺作为传阻标准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吸虫病 传播阻断 疫情 回顾性调查 中国
原文传递
浙江省血吸虫病疫情纵向监测及防治策略探讨 被引量:28
11
作者 闻礼永 郑伟 +4 位作者 严晓岚 林绍斌 朱明东 高璐璐 张剑锋 《寄生虫与医学昆虫学报》 CAS 2010年第3期135-139,共5页
分析1996~2009年浙江省血吸虫病疫情监测情况,为制定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采用5 m系统抽样结合环境抽查2框方法查螺,压碎镜检法检查钉螺感染情况,并采用土埋结合药物方法灭螺.对当地人群和家畜进行血清学筛查后,再用尼龙绢集卵孵化法... 分析1996~2009年浙江省血吸虫病疫情监测情况,为制定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采用5 m系统抽样结合环境抽查2框方法查螺,压碎镜检法检查钉螺感染情况,并采用土埋结合药物方法灭螺.对当地人群和家畜进行血清学筛查后,再用尼龙绢集卵孵化法进行病原学检查,阳性人(畜)进行吡喹酮治疗.建立血吸虫病防治工作年报数据库并进行分析.结果显示1996~2009年全省累计查螺投工2.10×106工,查螺面积1.04×109m2,查出有螺乡1 221个,有螺村4 171个,螺点21 344个,有螺面积1.13×107m2 累计解剖钉螺985 205只,未查获感染性钉螺 灭螺投工8.79×105工,灭螺面积1.06×107m2,扩大灭螺面积1.79×108m2.1996~2009年全省累计血吸虫查病2 929 195人(次),其中血清学查病2 584 928人(次),查出阳性者60 549人(次),血清学阳性率为2.34%.粪检44 589人(次),未查出内源性血吸虫病人,但发现输入性血吸虫病人174例.耕牛查病93 342头,均为阴性.结果标明,浙江省血吸虫病疫情稳定,但重新传播的流行因素仍然存在,今后应采取"查灭残存钉螺和防控外来传染源为主的综合性防治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吸虫病 疫情 策略 浙江
下载PDF
浙江省钉螺分布抽样调查 被引量:25
12
作者 闻礼永 郑伟 +8 位作者 朱明东 严德华 杨纪顺 高璐璐 陈军虎 张剑锋 俞丽玲 林丽君 陶海全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324-327,共4页
目的 了解浙江省钉螺及感染性钉螺分布 ,为制定血吸虫病防治计划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法抽取调查点 ,5m系统抽样结合环境抽查 2框方法查螺 ,压碎法检查钉螺感染情况 ,设置假螺点考核查螺质量。 结果 在全省 5 ... 目的 了解浙江省钉螺及感染性钉螺分布 ,为制定血吸虫病防治计划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法抽取调查点 ,5m系统抽样结合环境抽查 2框方法查螺 ,压碎法检查钉螺感染情况 ,设置假螺点考核查螺质量。 结果 在全省 5 5县 710 6个村中抽取 3 4县的 10 0村为调查点 ,在 2 1县的 3 2村中查出有螺条块 2 2 3个 ,15 72框有螺 ,有螺面积 73 3 0 0m2 。其中山丘型 18县 2 9村有螺 ,有螺面积 72 64 0m2 ,占总数的 99.1% ,与水网型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 (t =3 .0 4,P <0 .0 1) ;1,2层有螺面积 71680m2 ,占总数的 97.8% ,与 3层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 (t=3 .71,P <0 .0 1) ;沟和渠有螺面积占总数的 62 .6% ,显著高于田环境 (t =3 .0 2 ,P <0 .0 1)。解剖活螺 7892只 ,均阴性。推算全省有螺面积理论值为 13 61940m2 。 结论 估算浙江省当前有螺面积 15 0 0 0 0 0~ 2 0 0 0 0 0 0m2 ,主要分布在山丘地区近 4年内有螺村 ,以沟渠为主 ,但未查到感染性钉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钉螺分布 感染性钉螺 总数 调查 分层整群随机抽样 血吸虫病防治 阴性 感染情况 沟渠 山丘地区
下载PDF
3种重要输入性寄生虫病的流行现状及新的挑战 被引量:24
13
作者 杜海娟 闻礼永 周晓农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353-355,367,共4页
经过近70年的艰苦努力,我国寄生虫病防治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一些重要寄生虫病已经达到或正在迈向消除。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一带一路"倡议的逐步实施和推进、国内外交流和对外投资的增加,我国外出务工、经商、留... 经过近70年的艰苦努力,我国寄生虫病防治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一些重要寄生虫病已经达到或正在迈向消除。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一带一路"倡议的逐步实施和推进、国内外交流和对外投资的增加,我国外出务工、经商、留学、旅游、探亲以及参与国内外交流活动的人员日益增多,导致国内从流行区到非流行区、全球从国外到国内的输入性寄生虫病病例逐渐增多。输入性病例增多给我国寄生虫病消除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本文分析了我国疟疾、血吸虫病和利什曼病这3种重要输入性寄生虫病的流行现状及当前防控工作面临的新挑战,并提出了相关应对策略和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疟疾 血吸虫病 利什曼病 输入性病例 挑战 对策
原文传递
检测日本血吸虫感染性钉螺PCR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21
14
作者 陈军虎 闻礼永 +3 位作者 张旭照 张剑锋 俞丽玲 洪林娣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04-207,共4页
目的建立灵敏、特异的检测日本血吸虫感染性钉螺的PCR方法。方法根据日本血吸虫18S小亚基单位核糖体核酸(18S-rRNA)基因设计1对引物,建立检测日本血吸虫感染性钉螺的PCR方法。测定PCR产物的DNA序列,稀释血吸虫毛蚴DNA进行PCR方法的灵敏... 目的建立灵敏、特异的检测日本血吸虫感染性钉螺的PCR方法。方法根据日本血吸虫18S小亚基单位核糖体核酸(18S-rRNA)基因设计1对引物,建立检测日本血吸虫感染性钉螺的PCR方法。测定PCR产物的DNA序列,稀释血吸虫毛蚴DNA进行PCR方法的灵敏性试验,扩增单尾尾蚴感染的钉螺DNA进行交叉反应试验,并根据不同稀释度的感染性钉螺DNA的扩增结果来验证PCR的群体检测效果。结果PCR扩增日本血吸虫感染性钉螺,得到了与靶DNA片段位置相同的产物,测序片段长度为469bp,与靶DNA相同且序列一致,并将序列登录GenBank(注册号:DQ442999)。扩增阴性钉螺无产物出现。灵敏性试验提示,PCR可检出日本血吸虫毛蚴DNA的最低浓度为40pg/μl;交叉反应试验显示,PCR方法不能扩增出单尾尾蚴感染钉螺的DNA;群体检测试验表明,PCR可检出感染性钉螺提取的DNA最高稀释度为1∶640。结论初步建立的检测日本血吸虫感染性钉螺的PCR方法灵敏、特异且具有良好的群体检测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血吸虫 湖北钉螺 聚合酶链反应 18S小亚基单位核塘体核酸基因
下载PDF
金标免疫渗滤法(DIGFA)快速检测血吸虫循环抗原的研究 被引量:22
15
作者 沈丽英 干小仙 +2 位作者 丁建祖 沈慧英 樊晋江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12-14,共3页
目的 建立一种简便、快速的血吸虫病诊断方法。方法 在已建立的检测血吸虫抗体的DIGFA基础上,以抗血吸虫重组蛋白SVLBP多抗为捕捉抗体,金标抗SEA多抗为覆盖抗体,建立快速检测病人血清中血吸虫循环抗原的双夹心DIG... 目的 建立一种简便、快速的血吸虫病诊断方法。方法 在已建立的检测血吸虫抗体的DIGFA基础上,以抗血吸虫重组蛋白SVLBP多抗为捕捉抗体,金标抗SEA多抗为覆盖抗体,建立快速检测病人血清中血吸虫循环抗原的双夹心DIGFA。结果 用该法检测了急性血吸病人血清30 人份和慢性血吸病人血清38 人份,其阳性检出率分别为100 % 和52-6 % ;120 人份流行区健康人血清全为阴性;100 人份非流行区健康人群血清的阴性符合率为100% ,与10 例华支睾病人血清无交叉反应;15 例肺吸虫病人血清有1 例阳性,交叉反应率为6-7 % ;与双夹心ELISA的符合率为97-4% ,经χ2 检验表明两法检测效果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用DIGFA检测血吸虫循环抗原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并且方法简便、快速、不需特殊仪器设备,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吸虫病 循环抗原 金标免疫渗滤法
下载PDF
青蒿琥酯对日本血吸虫童虫超微结构影响的电镜观察 被引量:13
16
作者 郭尧 徐潘生 +2 位作者 宣尧仙 吴玲娟 李思温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CAS CSCD 1997年第1期34-36,共3页
小鼠感染日本血吸虫尾蚴后第7d开始,灌服青蒿琥酯300mg/kg·次,每wk1次,连续4次。在首次给药和第2次给药后的不同时间收集童虫作电镜观察。结果:首次给药后4h,扫描电镜见虫体表皮肿胀;8-12h后表皮褶嵴消失、糜烂;第1d即发... 小鼠感染日本血吸虫尾蚴后第7d开始,灌服青蒿琥酯300mg/kg·次,每wk1次,连续4次。在首次给药和第2次给药后的不同时间收集童虫作电镜观察。结果:首次给药后4h,扫描电镜见虫体表皮肿胀;8-12h后表皮褶嵴消失、糜烂;第1d即发现死亡虫体。以后几次给药,病变加重,虫体大部分死亡。透射电镜见皮层细胞肿胀、肌层坏死及溶解、肠腔上皮破坏和脱落。实验表明该药对日本血吸虫童虫有直接损害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血吸虫 童虫 青蒿琥酯 超微结构 电镜
下载PDF
滴金免疫测定法(DIGFA)检测血吸虫抗体的研究 被引量:19
17
作者 施晓华 汤益 +1 位作者 蒋健敏 张素娥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CAS CSCD 1999年第3期132-133,共2页
目的建立一种简便、快速、敏感、特异的检测血吸虫抗体的新方法。方法用滴金免疫测定法(DIGFA)检测血吸虫病人血清抗体,并以ELISA作平行对照。结果DIGFA和ELISA的敏感性分别为97.1%和95.7%;特异性分别为99.1%和100%,两法无... 目的建立一种简便、快速、敏感、特异的检测血吸虫抗体的新方法。方法用滴金免疫测定法(DIGFA)检测血吸虫病人血清抗体,并以ELISA作平行对照。结果DIGFA和ELISA的敏感性分别为97.1%和95.7%;特异性分别为99.1%和100%,两法无显著差异(P>0.05)。62份其它寄生虫感染血清,除肺吸虫1例,ELISA呈阳性反应外,其余均为阴性。结论实验结果不仅显示了DIGFA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与ELISA相似,而且具有简便、快速、不需要特殊设备等优点,是一种值得推广应用的检测血吸虫抗体的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滴金免疫测定 ELISA 血吸虫 抗体
下载PDF
生态环境改变新态势对钉螺生长 繁殖和扩散的影响 被引量:21
18
作者 谢娟 闻礼永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25-228,共4页
湖北钉螺是日本血吸虫的唯一中间宿主,其生长、繁殖与分布在血吸虫病流行与传播中起重要作用。本文就生态环境改变新态势对钉螺生长、繁殖和扩散的影响进行综述。
关键词 钉螺 日本血吸虫 苗木 湿地 孳生 繁殖 分布 扩散
原文传递
青蒿琥酯预防日本血吸虫病346例的现场研究 被引量:18
19
作者 吴玲娟 李思温 +6 位作者 宣尧仙 徐潘生 刘志德 胡林生 周诗云 邱英席 刘跃民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CAS CSCD 1995年第6期323-327,共5页
本研究应用药物青蒿琥酯片(100mg/片),在血吸虫病流行区鄱阳湖畔的3个自然村669例易感人群中,用双盲法进行预防日本血吸虫病的现场试验.试验对象在接触疫水后第7d开始服药,每wk1次,连服8次.青蒿琥酯剂量为6mg/kg,对照组服等量的安慰剂片... 本研究应用药物青蒿琥酯片(100mg/片),在血吸虫病流行区鄱阳湖畔的3个自然村669例易感人群中,用双盲法进行预防日本血吸虫病的现场试验.试验对象在接触疫水后第7d开始服药,每wk1次,连服8次.青蒿琥酯剂量为6mg/kg,对照组服等量的安慰剂片.结果,346例服青蒿琥酯片者无1倒粪检血吸虫阳性;而服安慰剂的323例中有15倒粪检阳性,感染率为4.64%,EPG算术均数为312.0±1009.0,几何均数为37.08±5.3.青嵩琥酯的预防保护率为100%.本次试验不良反应轻微,头痛和腹痛的出现率仅1%左右,而且服药组和对照组的副反应出现率相似,各项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尿常规、肝肾功能及心电图等服药前后无明显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蒿琥酯 预防 血吸虫病
下载PDF
伊维菌素驱除肠道线虫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8
20
作者 夏昭华 苏应龙 +8 位作者 姚善滢 沈炳荣 闻礼永 宋昌存 吴周库 邹以朝 孟见常 杨华林 陈炳寅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4期279-282,共4页
将166例肠道线虫感染者分成3组,其中2组口服不同剂量的伊维菌素,另1组口服噻嘧啶为对照。结果:顿服伊维菌素0.1mg/kg组55例,蛔虫、钩虫和鞭虫的虫卵阴转率分别为100%,3.8%和50%;顿服伊维菌素0.2mg/kg组54例,蛔虫、钩虫和鞭虫卵的阴... 将166例肠道线虫感染者分成3组,其中2组口服不同剂量的伊维菌素,另1组口服噻嘧啶为对照。结果:顿服伊维菌素0.1mg/kg组55例,蛔虫、钩虫和鞭虫的虫卵阴转率分别为100%,3.8%和50%;顿服伊维菌素0.2mg/kg组54例,蛔虫、钩虫和鞭虫卵的阴转率分别为95.5%、11.8%和76.5%;对照组顿服噻嘧啶10mg/kg组57例,蛔虫、钩虫和鞭虫卵阴转率分别为95.5%,29.6%和31.6%。3个组的副作用均轻微短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维菌素 抗蠕虫药 蛔虫 钩虫 鞭虫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