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6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魏晋南北朝婚姻伦理的一个维度 被引量:2
1
作者 张小稳 《伦理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31-35,共5页
魏晋南北朝时期,随着大一统政治局面的结束和正统儒学的衰微,注重个体自我的存在成为新的核心价值观念,女性也试图从儒家的伦理纲常中挣脱出来,在婚姻家庭中表现出强烈的自我意识。她们大胆表露自己的情感,把握婚恋的自主权,追求婚姻中... 魏晋南北朝时期,随着大一统政治局面的结束和正统儒学的衰微,注重个体自我的存在成为新的核心价值观念,女性也试图从儒家的伦理纲常中挣脱出来,在婚姻家庭中表现出强烈的自我意识。她们大胆表露自己的情感,把握婚恋的自主权,追求婚姻中的平等地位,凭借才智在家庭生活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这一婚姻伦理新特性,与当时君权衰落、玄学盛行、女子享有一定的经济权利和受教育权利以及少数民族婚姻礼俗的影响有着密切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魏晋南北朝 婚姻伦理 女性 自我意识
下载PDF
宋人的同年观念及其对同年关系的认同 被引量:2
2
作者 祁琛云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95-105,175,共11页
同年是科举时代新出现的一种人际关系。当唐宋之世,同年概指同一年通过科举考试而入仕的人们之间的同榜关系。在科举制度成为选拔官员的重要途径的宋代,象征着友情的同年关系被视为是融友情、亲情于一体的重要的社会关系,同年如朋友、... 同年是科举时代新出现的一种人际关系。当唐宋之世,同年概指同一年通过科举考试而入仕的人们之间的同榜关系。在科举制度成为选拔官员的重要途径的宋代,象征着友情的同年关系被视为是融友情、亲情于一体的重要的社会关系,同年如朋友、同年即兄弟的观念普遍存在。广大士人通过各种方式对同年关系加以追叙与认同,这种基于提高社会地位、增加仕进机会、扩大交游网络等目的的认同活动,对士流社会及国家政治有着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人 同年关系 同年观念 同年认同 政治影响
下载PDF
魏晋南朝时期都督职位的等级划分与功能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张小稳 《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2期52-55,共4页
都督职位的等级划分是魏晋南朝时期都督管理诸多方式中的一种。曹魏时期仅有都督与监两个等级,督这个等级是在东晋初期才出现的。都督的三级划分,为王朝管理都督的职位等级提供了灵活便利的手段,首先,可以用以区分都督区的等级,其次,可... 都督职位的等级划分是魏晋南朝时期都督管理诸多方式中的一种。曹魏时期仅有都督与监两个等级,督这个等级是在东晋初期才出现的。都督的三级划分,为王朝管理都督的职位等级提供了灵活便利的手段,首先,可以用以区分都督区的等级,其次,可以显示任职者的身份高低,再次,可以用来赏功罚过。对这一时期诸多都督管理方式进行探讨,有助于丰富对都督制的认识,也将为现代的人力资源管理提供有益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魏晋南朝 等级划分 都督
下载PDF
20世纪以来中国两宋养老问题研究述评
4
作者 马晓燕 《兰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72-78,共7页
宋代养老问题的研究,始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改革开放以后逐渐成为研究热点之一,学术成果的数量和质量均有明显提高。总体看来,20世纪以来的研究重点主要集中在宋代养老政策、宋代恤老机构、宋代养老礼仪、宋代养老风俗等问题。今后需... 宋代养老问题的研究,始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改革开放以后逐渐成为研究热点之一,学术成果的数量和质量均有明显提高。总体看来,20世纪以来的研究重点主要集中在宋代养老政策、宋代恤老机构、宋代养老礼仪、宋代养老风俗等问题。今后需要进一步加强宋代养老问题的独立性与整体性研究,重视养老政策实际运作过程,扩展养老制度的研究范围,在研究资料上需要重视石刻、碑铭等出土文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代 养老制度 养老政策 养老礼仪
下载PDF
苏轼在杭期间与同年友人的交游活动 被引量:1
5
作者 祁琛云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10年第2期25-29,104,共6页
苏轼一生两度任官于杭州,在杭期间,喜好交游的他与两浙地区的同年士人多有交往。与同年的交往是苏轼交游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交往促进了他与同年之间的友情,是其在杭期间任职与生活的真实写照,对他的仕宦生涯与文学创作都产生着一... 苏轼一生两度任官于杭州,在杭期间,喜好交游的他与两浙地区的同年士人多有交往。与同年的交往是苏轼交游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交往促进了他与同年之间的友情,是其在杭期间任职与生活的真实写照,对他的仕宦生涯与文学创作都产生着一定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轼 杭州 同年友人 交游
下载PDF
宋代优待老年士人政策——以特奏名为中心 被引量:1
6
作者 马晓燕 《史志学刊》 2017年第5期1-4,共4页
特奏名制度是政府优待老年应举士人的重要措施,省试、殿试中落榜的进士,年龄在五十岁以上,举数超过四次者即可获取特奏名资格。在州府发解试中屡次被淘汰的士人,多在三十年后享受特奏名。特奏名士人在考试内容及录取上享有特殊的待遇,... 特奏名制度是政府优待老年应举士人的重要措施,省试、殿试中落榜的进士,年龄在五十岁以上,举数超过四次者即可获取特奏名资格。在州府发解试中屡次被淘汰的士人,多在三十年后享受特奏名。特奏名士人在考试内容及录取上享有特殊的待遇,入仕后享有俸禄并拥有免税、免役等经济特权,对老年士人的晚年生活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同时有助于加强宋廷对基层社会的控制。然而,特奏名制度的存在加剧了宋代冗官、冗费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代 特奏名 老年士人
下载PDF
唐宋进士同年会述略 被引量:1
7
作者 祁琛云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3期87-92,共6页
同年会即指隋唐以来同榜及第者的聚会活动,包括朝廷在发榜后组织的由全体新及第者参加的庆祝活动及各种私人聚会。由于进士科乃科举时代最重要的科目,同年会主要指同榜进士间的聚会。同年会既是新科进士建立交往关系的开始,也是他们日... 同年会即指隋唐以来同榜及第者的聚会活动,包括朝廷在发榜后组织的由全体新及第者参加的庆祝活动及各种私人聚会。由于进士科乃科举时代最重要的科目,同年会主要指同榜进士间的聚会。同年会既是新科进士建立交往关系的开始,也是他们日后加强交往、增进友情的主要平台,因而是古代士流社会中一种十分重要的人际交往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宋 进士 同年会
下载PDF
惠而不实:宋代老人救助实态
8
作者 马晓燕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01-109,共9页
宋代老人救助政策在实施过程中,屡屡出现冒名支领的现象,同时还存在地方官员推行不力、监司疏于监察、救助粮米不足等弊病,严重影响了老人救助政策的实施效果。为遏制冒名支领的现象,宋廷严惩不法官吏及冒领之人,推行奖励举告政策。针... 宋代老人救助政策在实施过程中,屡屡出现冒名支领的现象,同时还存在地方官员推行不力、监司疏于监察、救助粮米不足等弊病,严重影响了老人救助政策的实施效果。为遏制冒名支领的现象,宋廷严惩不法官吏及冒领之人,推行奖励举告政策。针对地方官员奉行不力的弊病,加强监司对地方州县老人救助事务的监察,强化御史台对监司的监督,建立纵横交错的监察体系。胥吏对救助信息的控制、地方财政的困窘及官员考核的经济导向,是制约救济政策实施的关键因素,政府的治弊、防弊措施,并未触及官员管理制度、财政制度的核心层面,既无法杜绝冒名支领的现象,也未能激发州县官员及监司的政治热情,因此不能有效改变老人救助惠而不实的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代 老人救助 鳏寡孤独 居养院
原文传递
《续资治通鉴长编》载“刘随罚铜事”质疑
9
作者 仝相卿 《宋史研究论丛》 CSSCI 2016年第1期465-478,共14页
李焘在编撰《续资治通鉴长编》时,认为刘随天圣元年(1023)十一月并未像国史本传和其墓志铭记载那样外贬数年,仅是罚铜了事,其主要根据是刘随在之后几年曾有过数次以谏官身份言事的记录。今存材料中仅《续资治通鉴长编》和《宋朝诸臣奏... 李焘在编撰《续资治通鉴长编》时,认为刘随天圣元年(1023)十一月并未像国史本传和其墓志铭记载那样外贬数年,仅是罚铜了事,其主要根据是刘随在之后几年曾有过数次以谏官身份言事的记录。今存材料中仅《续资治通鉴长编》和《宋朝诸臣奏议》有刘随天圣元年(1023)十一月到天圣五年(1027)三月之间言事记录,然其时间多有讹误,不足为凭。根据刘随自述,他在此期间确曾被贬外3年,绝不可能以谏官言事。这提醒我们,史料年代的讹误除了在流传过程中被有意无意窜改外,编纂者考证不审也是原因之一,故而在利用史料时需要对具体年代做更为细致的辨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随 《续资治通鉴长编》 《宋朝诸臣奏议》 年代讹误
下载PDF
苏轼与曾巩兄弟交往关系考述——立足于进士同年关系的考察
10
作者 祁琛云 《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3期37-41,共5页
苏轼与曾巩、曾布兄弟同年考中进士,有同榜之谊,在日后的仕宦生涯中,尽管政治立场不尽相同,但他们始终保持着友好的交往关系。苏轼与曾巩在文学上相互推奖,号为文友,而他与"小人"曾布的交往则与北宋后期盛行的"君子"... 苏轼与曾巩、曾布兄弟同年考中进士,有同榜之谊,在日后的仕宦生涯中,尽管政治立场不尽相同,但他们始终保持着友好的交往关系。苏轼与曾巩在文学上相互推奖,号为文友,而他与"小人"曾布的交往则与北宋后期盛行的"君子"、"小人"不两立的政风形成鲜明的对比。反对变法的苏轼与变法派领袖曾布及中立的曾巩能够摆脱政治立场的羁绊相交成友,他们的同年关系起着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轼 曾巩兄弟 同年关系
下载PDF
欧阳修与蔡襄关系考论——兼论北宋中期的朋党政治
11
作者 祁琛云 《宋史研究论丛》 CSSCI 2009年第1期420-446,共27页
宋仁宗天圣八年(1030),年仅24岁的欧阳修(字永叔)考中进士,同一年,蔡襄(字君谟)也名列科甲。作为同年,欧、蔡在政治立场、政治见解及从政方式等方面的诸多共性使得他们在长期的交往中结为挚友,成为名副其实的政坛朋伴。在仕宦生涯的早期... 宋仁宗天圣八年(1030),年仅24岁的欧阳修(字永叔)考中进士,同一年,蔡襄(字君谟)也名列科甲。作为同年,欧、蔡在政治立场、政治见解及从政方式等方面的诸多共性使得他们在长期的交往中结为挚友,成为名副其实的政坛朋伴。在仕宦生涯的早期,二人共同追随北宋前期著名的政治改革家范仲淹,支持他反对庸政及倡行革新的行为。也正是在这一时期,他们共同参与了发生于北宋中期的"景祐党争"及稍后的"庆历新政"。在共同的政治活动中,欧阳修与蔡襄之间建立了深厚的交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宋中期 吕夷简 三司使 谏官 庆历新政 朋党论 枢密副使 馆阁校勘 仲淹 罢相
下载PDF
早期“人蛇”主题研究 被引量:14
12
作者 韩鼎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82-93,共12页
新石器时代至西周时期,考古材料中见到的"人蛇"主题大致包括"神人操蛇"和"半人半蛇"两种类型,可能主要反映了古代祭祀等活动中巫觋操蛇作法的情形,表达巫觋借助蛇的能力来沟通神灵、祖先的意义。其中&qu... 新石器时代至西周时期,考古材料中见到的"人蛇"主题大致包括"神人操蛇"和"半人半蛇"两种类型,可能主要反映了古代祭祀等活动中巫觋操蛇作法的情形,表达巫觋借助蛇的能力来沟通神灵、祖先的意义。其中"半人半蛇"类型又可分为"人首蛇身"和"人身蛇臂"两种形式,分别是对巫觋下肢盘蛇和上肢操蛇的象征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石器时代至西周 人蛇主题 神人操蛇 半人半蛇 巫觋
原文传递
夏人“十迁”及夏都老丘考释 被引量:12
13
作者 李玉洁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12-117,共6页
在夏王朝471年的历史上,其都城曾经有过十次迁徙。夏朝十次所迁之都,河南开封老丘是最重要的一个都城。自帝杼五年迁都老丘之后,夏王朝有帝杼、帝芬、帝芒、帝泄、帝不降、帝扃六世、经历221年,都定都在老丘。如果除掉夏王朝自太康失国... 在夏王朝471年的历史上,其都城曾经有过十次迁徙。夏朝十次所迁之都,河南开封老丘是最重要的一个都城。自帝杼五年迁都老丘之后,夏王朝有帝杼、帝芬、帝芒、帝泄、帝不降、帝扃六世、经历221年,都定都在老丘。如果除掉夏王朝自太康失国,至少康中兴的60余年,再除掉大禹"公天下"执政的45年;那么夏王朝471年的历史,仅以老丘为国都就有221年。夏王的其他9个国都一共105年,由此可见老丘在夏代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定都老丘时期,夏人征伐东海及三寿,势力达于东海边,东方的夷人开始朝拜夏王朝。夏人的势力向东南可达闽越,西南达今河南南阳方城地区,向西可达天水、兰州一带。帝胤甲把国都从老丘迁到西河,从此夏王朝由盛而衰,进入了衰败时期。老丘是夏王朝最重要、建都时间最长的国都。定都老丘时期,夏王朝走上鼎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人“十迁” 夏都老丘 夏朝国都
下载PDF
宋代牧羊业及其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作用 被引量:8
14
作者 张显运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46-51,共6页
牧羊业是畜牧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宋代官、私牧羊业,尤其是北宋以及北方的牧羊业取得了巨大发展,这与宋政府的政策导向、社会饮食习惯、贵羊贱猪的中医理论、羊的生活习性密不可分。牧羊业的兴盛为宋人提供了丰富的肉食、重要的手工业... 牧羊业是畜牧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宋代官、私牧羊业,尤其是北宋以及北方的牧羊业取得了巨大发展,这与宋政府的政策导向、社会饮食习惯、贵羊贱猪的中医理论、羊的生活习性密不可分。牧羊业的兴盛为宋人提供了丰富的肉食、重要的手工业原料、必要的军用物资,对于活跃市场,发展商品经济,提高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和国防安全有着重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代 牧羊业 作用
下载PDF
明洪武时期征荐制度考论 被引量:9
15
作者 展龙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28-34,共7页
征荐是明洪武时期选拔官员的主要方式。其间,受政局及相关政策调整之影响,征荐次数不断增多,规模渐趋扩大,相关制度亦日益完善,呈现出鲜明的阶段性特征。第一阶段:洪武元年至三年,此为征荐人才的第一个高峰。此间征荐具有较强的针对性,... 征荐是明洪武时期选拔官员的主要方式。其间,受政局及相关政策调整之影响,征荐次数不断增多,规模渐趋扩大,相关制度亦日益完善,呈现出鲜明的阶段性特征。第一阶段:洪武元年至三年,此为征荐人才的第一个高峰。此间征荐具有较强的针对性,但也表现出某种程度的随意性和一度猖獗的滥举现象。第二阶段:四年至十二年,征荐科目细化,年均征荐次数趋少,征荐之法日趋规范。第三阶段:十三年至十五年,征荐次数、规模骤增,相关制度更为完善。第四阶段:十六年至三十一年,征荐次数锐减,规定趋严。征荐制度的逐步推行,扩大了明廷的选官范围,为封建政权的重建获得了大量人才,同时也为士大夫提供了入仕的契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代 洪武时期 征荐制度 征荐过程 征荐特点
原文传递
《庄家不识勾栏》创作年代与地点新考 被引量:8
16
作者 程民生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42-149,共8页
金朝末年,山东青年杜善夫在开封生活了约10年,这一时期正是我国戏剧发展的重要节点,汴京的演艺日趋面向下层。杜善夫的曲作选题和情趣,与北宋开封的杂扮一脉相承。他的曲作名篇《庄家不识勾栏》在年代上与蒙古国、元朝无关,在地域上与... 金朝末年,山东青年杜善夫在开封生活了约10年,这一时期正是我国戏剧发展的重要节点,汴京的演艺日趋面向下层。杜善夫的曲作选题和情趣,与北宋开封的杂扮一脉相承。他的曲作名篇《庄家不识勾栏》在年代上与蒙古国、元朝无关,在地域上与山东东平无关。从进入勾栏的费用200文纸币,可以看出是金朝末年的币制行情。所演《调风月》并非关汉卿的作品。由"院本"的提示可证所反映的是金朝场景,从副净"裹着枚皂头巾"得知是金朝的演出。至于名角刘耍和,只有在金朝末期的汴京才可能在民间演出。《庄家不识勾栏》是杜善夫在汴京居住期间创作的作品,其中反映的是金末汴京杂剧演出和勾栏形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家不识勾栏》 金朝末年 汴京 杜善夫
下载PDF
唐宋时期州僚佐体制变迁初探 被引量:6
17
作者 贾玉英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53-157,共5页
唐朝前期的州僚佐体系主要由上佐、录事参军及六曹参军组成。五代时,录事参军职能扩大到征科夏秋两税,六曹减至户、法两曹。北宋前期,州僚佐体系在继承后周幕职官及录事参军和户、法两曹参军的基础上,置通判作为"佐守之职"、... 唐朝前期的州僚佐体系主要由上佐、录事参军及六曹参军组成。五代时,录事参军职能扩大到征科夏秋两税,六曹减至户、法两曹。北宋前期,州僚佐体系在继承后周幕职官及录事参军和户、法两曹参军的基础上,置通判作为"佐守之职"、改马步院为司理院,州僚佐的职能向司法倾斜,分曹管理模式演变为分类管理模式。唐宋时期州僚佐体制变迁不仅有利于提高宋代民众的法律意识,而且对元明清时期的府州僚佐制度也产生了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宋 僚佐 体制变迁 管理模式
下载PDF
周代牲体礼考论 被引量:7
18
作者 曹建墩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26-132,共7页
牲体礼是指有关牺牲的割解、陈载以及骨体使用的礼规。周代礼仪中,对牺牲有房脀、豚解、体解、骨折等割解方式,不同部位的骨体有尊卑之别,且有不同的升鼎、载俎之法。周人重俎,牲体的使用方式具有别吉凶、人鬼、尊卑、贵贱等礼制意义。... 牲体礼是指有关牺牲的割解、陈载以及骨体使用的礼规。周代礼仪中,对牺牲有房脀、豚解、体解、骨折等割解方式,不同部位的骨体有尊卑之别,且有不同的升鼎、载俎之法。周人重俎,牲体的使用方式具有别吉凶、人鬼、尊卑、贵贱等礼制意义。此外,牲体礼也体现了周礼尚文的特征,蕴涵着深刻的文化意义。在周代宗法社会以"亲亲"、"尊尊"纲纪天下的文化背景下,祭祀、燕飨等礼仪中的俎实有助于"合同、建德",增强同姓宗亲以及异姓亲戚之间的亲合力。儒家认为,祭祀之俎可"见政事之均",有德之君藉祭祀班胙于下,为"惠下之道",是仁政的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代 《仪礼》 牲体礼 仁政
原文传递
欧阳修撰写范仲淹神道碑理念探析 被引量:6
19
作者 仝相卿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60-69,共10页
范仲淹去世后,欧阳修在为范氏所撰神道碑中述及吕夷简与范仲淹解仇一事,后世纷呈是非,遂成学术公案。欧阳修撰写范仲淹神道碑时有避免各方势力不满的现实考量,在无所褒贬的理念下完成了对范仲淹神道碑的撰写,因此欧阳修所撰神道碑不能... 范仲淹去世后,欧阳修在为范氏所撰神道碑中述及吕夷简与范仲淹解仇一事,后世纷呈是非,遂成学术公案。欧阳修撰写范仲淹神道碑时有避免各方势力不满的现实考量,在无所褒贬的理念下完成了对范仲淹神道碑的撰写,因此欧阳修所撰神道碑不能看作是对范仲淹生平事迹的客观叙述和评价,难以作为吕范解仇的根据。后世学者在欧阳修提出"吕范解仇"的基调下加以论证,亦需谨慎。这一个案提醒我们,在利用墓志碑铭为文献证明各种问题时,需全面考察撰写者的心态、理念及政治立场,进而判定作为文本的墓志碑铭内容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代 范仲淹神道碑 吕范解仇 欧阳修 富弼
原文传递
宋初“异论相搅”祖宗法考论——以宰相赵普权力变迁为中心 被引量:6
20
作者 田志光 《宋史研究论丛》 CSSCI 2017年第2期3-23,共21页
在宋朝开国皇帝宋太祖、太宗时期形成了一系列有关选官用人、统军御民等治国理政的原则和方略,其被宋朝后世君主奉为'祖宗法',受到遵循。其中,'异论相搅'的祖宗法在此期间形成,它有效地制约了朝臣专权,防止了权相乱政,... 在宋朝开国皇帝宋太祖、太宗时期形成了一系列有关选官用人、统军御民等治国理政的原则和方略,其被宋朝后世君主奉为'祖宗法',受到遵循。其中,'异论相搅'的祖宗法在此期间形成,它有效地制约了朝臣专权,防止了权相乱政,巩固了皇权,保障了宋朝初年中枢权力的正常运行。赵普作为历经宋初二帝的名相,其权力随着朝廷人事安排、政治斗争、皇位更迭等屡经调整变动,以赵普权力变迁为视角,能够更好地解读宋初'异论相搅'祖宗法的实施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初 异论相搅 祖宗法 赵普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