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艰辛的“自我建构”之旅——对莫里森小说《秀拉》的女性主义解读 |
李喜芬
|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
2005 |
18
|
|
2
|
从“文化失语”到“文化渗透”——论英语教学中的本土文化兼纳问题 |
赵凤玲
|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
2009 |
16
|
|
3
|
英语影视课教学探讨 |
刘靖宇
|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
2005 |
15
|
|
4
|
后殖民话语与文化霸权——美国电影《Mulan》解读 |
张莉
|
《黄河科技大学学报》
|
2007 |
12
|
|
5
|
EFL环境下构建虚拟目标语语境的先导研究 |
刘凌子
|
《山东外语教学》
|
2008 |
11
|
|
6
|
网络流行语及其社会传播功能 |
黄婉童
|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9 |
11
|
|
7
|
对文化互动中中国文化“失语”问题的反思 |
赵凤玲
|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9
|
|
8
|
认知与社会:网络新词意义建构的双重驱动 |
黄婉童
|
《河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9 |
8
|
|
9
|
跨文化商务沟通中的非语言交际 |
翟艳霞
|
《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
2006 |
8
|
|
10
|
西俗东渐与近代中国节日的特点 |
赵凤玲
|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07 |
6
|
|
11
|
家庭伦理视域下卡勒德·胡塞尼作品的创伤叙事 |
刘靖宇
|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7 |
6
|
|
12
|
《狂人日记》和《黄色糊墙纸》叙事艺术比较研究 |
张冬梅
|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06 |
4
|
|
13
|
从语义场理论视角看中西方颜色词意义异同 |
张明玺
|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5
|
|
14
|
大学通用英语转向通用学术英语教学的必要性分析及其构建——以河南农业大学为例 |
刘靖宇
|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
|
2016 |
5
|
|
15
|
欧风美雨影响下中国近代节日的变革 |
赵凤玲
|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7 |
4
|
|
16
|
中国当代影视文化中的女性身体写作理论评析 |
赵凤玲
|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05 |
3
|
|
17
|
创新型语言服务人才培养协同机制探究 |
黄婉童
|
《洛阳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7 |
3
|
|
18
|
交际舞东传与近代中国都市女性的交际生活 |
赵凤玲
|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3 |
2
|
|
19
|
英汉公示语的“面子”问题 |
李永红
|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
2008 |
1
|
|
20
|
存在 自由 完美——三位一体的哲学——《法国中尉的女人》人物评说 |
王保安
|
《河南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
2006 |
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