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高中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的现状及对策
被引量:4
- 1
-
-
作者
贾奎
-
机构
江苏如皋如城一中
-
出处
《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2期106-107,共2页
-
文摘
新大纲对口语交际教学明确提出要求 ,新教材也把口语交际教学与阅读、写作并列 ,但目前口语交际教学的状况令人堪忧。笔者认为解决问题的办法是 :1.认真学习大纲 ,提高认识 ;2 .把口语交际教学与阅读教学结合起来 ;3.优化教材 ;4.
-
关键词
高中
语文教学
阅读教学
中国
教学评价
口语交际教学
教材
-
分类号
G633.3
[文化科学—教育学]
G632.0
-
-
题名语文新课标强势话语下的“真理”遮蔽
被引量:2
- 2
-
-
作者
周建成
-
机构
江苏如皋如城一中
-
出处
《中学语文(教师版)》
2004年第9期3-5,共3页
-
文摘
语文新课标(包括九年制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是我国较长一段时期以来教育教学改革的产物,其生成背景既有针对语文教学“少慢差费”现象的探因,也有近些年来对“语文教学误尽苍生”的批判和反思,更有对语文学科性质的定位由争议走向统一的大趋势:新课标适应时代需要,试图调整课程内容和目标。
-
关键词
学科性质
中学
语文教学
课程标准
强势话语
人文性
-
分类号
G633.3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语文教学德育渗透五法
被引量:2
- 3
-
-
作者
周建成
-
机构
江苏如皋如城一中
-
出处
《语文知识》
1999年第10期62-64,共3页
-
文摘
语文教学的内容最为广泛而又最切人情事理,在渗透德育方面具有不容置疑的优势。然而优势不等于定势,那种“任其自然”的主张意味着教师德育主体意识的消隐。“渗透”固然表现为不露“痕迹”,却不等同于方法的取消。本文拟谈谈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的五种方法,以为引玉之砖。
-
关键词
德育渗透
语文教学
五种方法
主体意识
渗透德育
激发学生兴趣
教师
痕迹
优势
激活思维
-
分类号
G633.3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高语四册文言文注释之补充和商榷
- 4
-
-
作者
周建成
-
机构
江苏如皋如城一中
-
出处
《语文知识》
2000年第9期72-73,共2页
-
文摘
高中语文第四册的文言文有些地方该注而未注,有些资料注而未尽恰当,这就影响了师生对文章的准确理解。试作一些补充和商榷。《〈指南录〉后序》“众谓予一行为可以纾祸。”其中的“为”教材未注,江苏的配套练习释为判断动词“是”,为落实而落实;江夏等《高中文言文评点译释》解作“将”。
-
关键词
文言文
注释
高中
语文
第四册
-
分类号
G634.3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儿童视角和忏悔意识——简析《最后一课》的特色
被引量:1
- 5
-
-
作者
周建成
-
机构
江苏如皋如城一中
-
出处
《语文知识》
2004年第1期29-30,共2页
-
文摘
都德《最后一课》创造了短篇小说的艺术典范。本文拟从儿童视角和忏悔意识方面对小说的特色进行分析。所谓儿童视角,首先是指小说采用第一人称,一切通过“我”的眼睛去看。“我”即小说的线索人物、主人公小弗郎士,平时学习很不用功,经常逃学。
-
关键词
语文教学
都德
《最后一课》
短篇小说
简析
儿童视角
忏悔意识
叙述手法
-
分类号
G634.3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苍凉凄清 沉郁悲壮——范仲淹《渔家傲·秋思》赏析
被引量:1
- 6
-
-
作者
周建成
何松山
-
机构
江苏如皋如城一中
-
出处
《语文知识》
1999年第1期10-12,共3页
-
文摘
宋人魏泰《东轩笔录》云:“范文正公守边日,作《渔家傲》乐歌数阕,皆以‘塞下秋来’为首句,颇述边镇之劳苦。欧阳公尝呼为穷塞主之词。”这则宝贵资料告诉我们,范仲淹在庆历初任陕西经略副使等职时,曾写过好几首反映“边镇之劳苦”的《渔家傲》。可惜今天能看到的只有下面以“秋思”为题的一首了: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
关键词
范仲淹
秋思
穷塞主
征夫
不寐
边镇
白发
湖南衡阳
风景
将军
-
分类号
G634.3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数列求和与奇妙的数
- 7
-
-
作者
刘兆云
许金松
-
机构
江苏宝应教育局
江苏如皋如城一中
-
出处
《数学通报》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49-50,共2页
-
-
关键词
数列求和
堆雪人
奇异美
简单美
对称美
和谐美
算式
游戏
作者
-
分类号
G634.62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报”与“抱”的错位
- 8
-
-
作者
匡吉
-
机构
江苏如皋如城一中
-
出处
《语文知识》
2003年第7期24-25,共2页
-
文摘
批阅学生习作,常常遇到“报”“抱”不分的情况,觉得奇怪:这两个最常用的字怎么会弄混的呢?平时阅读便有心搜寻类似的错例,还真给找到了: ①你是不是感到悲伤,觉得对不起我,其实我一点都不报怨你。(《法制文萃报》2000年2月17日)
-
关键词
“报”字
“抱”字
用法
错别字
-
分类号
G634.3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试验本高语四册文言文商榷三则
- 9
-
-
作者
匡吉
-
机构
江苏如皋如城一中
-
出处
《语文知识》
2003年第10期36-37,共2页
-
文摘
1.《虎丘记》:“布席之初,呕者百千。”课本注:“[呕者]唱歌的人。”释义无误,但“呕”字既没有注音,也没有单独注释,极易产生误解。查《现代汉语词典》,“呕”字只有一个读音,是“吐”的意思,如呕吐、呕血、呕心沥血,与“唱歌”义毫无联系。倒是“讴)”的第①义项便是“歌唱”,如讴歌。虽然口字旁可以表示“声由口出”。
-
关键词
试验本
高中
语文
第四册
文言文
商榷
教学
通假关系
-
分类号
G634.3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请别忽视这一串“假性”询问
- 10
-
-
作者
周建成
-
机构
江苏如皋如城一中
-
出处
《语文知识》
2000年第4期67-69,共3页
-
文摘
先请看《林黛玉进贾府》(高中语文第四册)中的三段描写(按照原作的自然顺序编号): ①(王熙凤)又忙携黛玉之手。问:“妹妹几岁了?可也上过学?现吃什么药?(在这里不要想家,想要什么吃的、什么玩的,只管告诉我;丫头老婆们不好了也只管告诉我。)”
-
关键词
高中
语文
《林黛玉进贾府》
人物语言
王熙凤
教学参考
“假性”询问
-
分类号
G634.3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夜泊”未必是“瑕疵”——与一种观点商榷
- 11
-
-
作者
周建成
-
机构
江苏如皋如城一中
-
出处
《语文知识》
1996年第12期50-51,共2页
-
文摘
《学语文》1995年第5期发表了卫寅先生《“钟名”何必非“夜泊”》一文,文章认为《石钟山记》“士大夫终不肯夜泊绝壁之下,故莫能知”一句中的“夜”字下得失当。理由主要是:苏氏父子“夜泊绝壁之下”乃因时间所限,不可能从容访察,而考察石钟山得名真相,“日泊”更为安全,“何必强求他人‘夜泊’冒险”呢!对此观点,笔者不敢苟同。
-
关键词
石钟山
绝壁
苏轼
士大夫
观点
实地考察
语文
安全
不可能
冒险
-
分类号
G634.3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妙趣横生的剥皮诗
- 12
-
-
作者
周建成
-
机构
江苏如皋如城一中
-
出处
《语文知识》
2000年第7期36-39,共4页
-
文摘
剥皮诗,是指套用现成的诗歌形式,略作变易增删而写成的诗,多用于嘲讽戏谑。剥皮诗的特点是利用人们对原诗颇为熟悉的背景,“迎合”读者的亲热心理妙袭巧易,铸成新篇。用语多俏皮诙谐,令人解颐,冷嘲热讽,不乏思想深刻之作。这里介绍几首,以博一粲。宋代诗人林升有首嘲讽南宋小朝廷偏安一隅。
-
关键词
特点
文学评论
语言特色
剥皮诗
-
分类号
G634.3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脚踩大地,关注人文
- 13
-
-
作者
周建成
-
机构
江苏如皋如城一中
-
出处
《语文知识》
2001年第1期23-26,共4页
-
文摘
1999年高考作文题不限体裁,以“记忆移植”为核心内容,让考生在“假如记忆可以移植”的范围内奋展想像之翼,尽情抒写。如此“限而不死”的题目,具有较大的弹性,确实能让那些生活丰厚、思想活跃、见解深刻、语言灵动的考生一显才华,脱颖而出。
-
关键词
1999年
高考
作文题
试题评析
人文主义
教学建议
-
分类号
G634.34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从两个病句谈“语义趋势”
- 14
-
-
作者
周建成
-
机构
江苏如皋如城一中
-
出处
《语文知识》
2002年第10期26-27,共2页
-
文摘
我们在报刊上发现了两个有病的转折复句,不敢过分自信,于是另选了几个正确的句子,把它们与病句混在一起,让几位同行和所教班级语文基础较好的同学辨认,要求从每组中各选出一个病句。原题选项如下:
-
关键词
"语义趋势"
联合复句
病句分析
汉语语法
-
分类号
G634.3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双名”成语
- 15
-
-
作者
周建成
-
机构
江苏如皋如城一中
-
出处
《语文知识》
1998年第8期32-34,共3页
-
文摘
汉语成语数以万计,但词面上出现人名(含能代表某人的姓)的成语为数不多,至于一个成语中包含两个人名的,更是屈指可数。这里胪举部分“双名”成语,略作疏解,以供参考。
-
关键词
汉语成语
人名
双名
范式
比喻
东汉
供参考
司马相如
南朝
管仲
-
分类号
G634.3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此“敢”非彼“敢”
- 16
-
-
作者
周建成
冯汝汉
-
机构
江苏如皋如城一中
-
出处
《语文知识》
1997年第7期27-29,共3页
-
文摘
高中语文课本的文言文中有两个含“敢”字的句子:①今大王亦宜斋戒五日,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廉颇蔺相如列传》)②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鸿门宴》)其中的“敢”字,编者均未作注。
-
关键词
蔺相如
鸿门宴
文言文
语文课本
列传
斋戒
编者
句子
项羽
廉颇
-
分类号
G634.3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一句“达”而不“信”的译文
- 17
-
-
作者
时鹏寿
-
机构
江苏如皋如城一中
-
出处
《语文知识》
1998年第10期49-50,共2页
-
文摘
高语四册的知识短文“文言文的翻译”中述及对“用典故”的译释时举了《谭嗣同》一文的句子:“今南海(康有为)之生死未可卜,程婴、杵臼,月照、西乡,吾与足下分任之。”并译该句为“现在康先生是生是死还不知道,我要像杵臼、西乡那样,为维新变法这个理想而死,
-
关键词
谭嗣同
维新变法
赵氏孤儿
译文
西乡
康有为
文言文
知识短文
梁启超
典故
-
分类号
G634.3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愚公之妻是移山计划的反对者吗?——与季文先生商榷
- 18
-
-
作者
周建成
何松山
-
机构
江苏如皋如城一中
-
出处
《语文知识》
1999年第4期55-58,共4页
-
文摘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1998年8—9期合刊上发表了季文先生《愚公之妻也是“移山”计划的反对者》一文(下称《反对》),文章开宗明义:……如果说愚公之妻也是愚公计划的反对者,则大多数人都不能同意此观点。然而笔者经过对课文的仔细爬梳、对愚公之妻话语的反复揣摩后得出结论:愚公之妻确实是“移山计划”的瓦对者。此论新则新矣,然而经不起推敲。季先生得出如上结论的理由有三,下面试逐一讨论。
-
关键词
愚公
反对者
中学语文
计划
思维模式
教学参考
理由
献疑
言语交际学
得出结论
-
分类号
G634.3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功成名就”及其反面——科举摭闻
- 19
-
-
作者
周建成
何松山
-
机构
江苏如皋如城一中
-
出处
《语文知识》
1994年第2期13-15,共3页
-
文摘
封建社会的科举考试弊端丛生,一般无非归结于科场不正之风和政治的腐败,实不足怪。令人称奇的是,在科举历史上,有些人登进士第或中状元主要靠的是名字讨巧;反之,有些人落第或降等主要是因为最高统治者讨厌或忌讳他们的名字。这里摭拾几则这方面的“旧闻”。
-
关键词
中状元
登进士第
科举考试
最高统治者
常无名
黄子澄
徐元文
道教经典
大金榜
清顺治
-
分类号
G634.3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曌”“她”究竟是谁造的字
- 20
-
-
作者
周建成
-
机构
江苏如皋如城一中
-
出处
《语文知识》
1999年第8期34-35,共2页
-
文摘
《教师报》第709期(1998年8月23日)第4版上曾发表朱介人先生《古今造字趣闻》一文,读后获益匪浅。但也产生了两点疑问,兹提出来就教于朱先生和广大读者。一是武则天是否定造过“曌”字?朱先生肯定地说:
-
关键词
武则天
刘半农
第三人称代词
造字
读后
女性
教师
肯定
否定
读者
-
分类号
G634.3
[文化科学—教育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