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弥散加权成像及动态增强核磁扫描在乳腺占位良恶性判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10
1
作者 杜惠军 丁晓燕 +3 位作者 王晓燕 鲁辛健 班允清 张建华 《中国妇幼保健》 CAS 2022年第5期953-956,共4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及动态增强MRI(DCE-MRI)扫描在判断乳腺占位良恶性的价值以及相关参数对Her-2基因是否过度的鉴别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64例乳腺占位患者的磁共振资料,其中良性34例,恶性30例,比较DCE-MRI半定量参数信号...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及动态增强MRI(DCE-MRI)扫描在判断乳腺占位良恶性的价值以及相关参数对Her-2基因是否过度的鉴别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64例乳腺占位患者的磁共振资料,其中良性34例,恶性30例,比较DCE-MRI半定量参数信号增强比率(SER)、早期增强率(slope)及ADC值对乳腺占位病变良恶性的诊断效能及能否判定是否为非Her-2过度表达型。结果在判断乳腺占位良恶性中的ADC值、slope值、SER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ADC值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0.871,以最大约登指数为最佳诊断切点值灵敏度为0.847,特异度为0.783;slope值ROC曲线下面积0.73,以最大约登指数为最佳诊断切点值灵敏度为0.913,特异度为0.545;SER值ROC曲线下面积0.843,以最大约登指数为最佳诊断切点值灵敏度为0.864,特异度为0.783;ADC值对判定非Her-2是否过度表达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ER、slope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DC、slope、SER 3个参数对乳腺占位良恶性的判断都具有参考价值。ADC值对判断Her-2基因是否过度表达,二者是否有相关性并无统一认识,需在今后工作中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占位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 动态增强MRI HER-2基因
原文传递
DWI联合DCE-MRI及高频彩超在判定乳腺占位良恶性中的Meta分析 被引量:10
2
作者 杜惠军 王晓燕 +2 位作者 丁晓燕 鲁辛健 班允清 《中国医学装备》 2020年第4期42-47,共6页
目的:对弥散加权成像(DWI)联合动态增强扫描-MRI(DCE-MRI)及高频彩超在乳腺占位良、恶性判定中的准确性及效能进行Meta分析。方法:通过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等数据库,其中检索29篇关于DW... 目的:对弥散加权成像(DWI)联合动态增强扫描-MRI(DCE-MRI)及高频彩超在乳腺占位良、恶性判定中的准确性及效能进行Meta分析。方法:通过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等数据库,其中检索29篇关于DWI联合DCE-MRI以及高频彩超在女性乳腺占位的中文文献,筛选相应文献采集相关指标。通过Meta-disc1.4软件行数据分析,合并敏感度及特异度并绘制综合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SROC),并通过SROC曲线下面积(AUC)及其Q*指数比较两种检查的诊断价值,并用Stata软件中偏倚检验法Egger法和Begg法对文献发表偏倚进行检验。结果:在符合入选标准的29篇文献中,诊断方式为DWI联合DCE-MRI的入选16篇,以高频彩超为诊断方式的入选13篇。DWI联合DCE-MRI及高频彩超的灵敏度和95%置信区间(95%CI)分别为0.92和0.89~0.94及0.80和0.77~0.83;特异度和95%CI分别为0.86和0.83~0.90及0.85和0.83~0.87;AUC分别为94.74%和89.53%;Q*指数分别为0.8870和0.8263。结论:DWI联合DCE-MRI及高频彩超均可广泛应用于临床,DWI联合DCE-MRI对病灶良恶性诊断的灵敏度较高,特异度与高频彩超差别不大,相比二者对乳腺良恶性判断的诊断效能,DWI联合DCE-MRI略优于高频彩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占位性病变 弥散加权成像(DWI) 动态增强扫描-MRI(DCE-MRI) 高频彩超 META分析
下载PDF
非影像医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在影像科的实习带教探讨 被引量:8
3
作者 何桂茹 刘志英 +1 位作者 刘艳 李江红 《中国医学教育技术》 2014年第3期336-338,共3页
目的总结和探索非影像医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在影像科的实习带教实践。方法分析非影像医学专业研究生的实际情况,采用多种方法指导学生树立影像医学的诊断思维观念。结果在"一对一"的带教模式下,利用现代影像教学手段实习带教,... 目的总结和探索非影像医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在影像科的实习带教实践。方法分析非影像医学专业研究生的实际情况,采用多种方法指导学生树立影像医学的诊断思维观念。结果在"一对一"的带教模式下,利用现代影像教学手段实习带教,有利于学生掌握不同影像检查的优势及该专业常见病、多发病的影像诊断。结论采用多种形式教学、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可提高非影像医学专业硕士生的实习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影像医学专业硕士 影像医学 实习带教
下载PDF
磁共振和双源CT在膝关节外伤中的诊断价值对比 被引量:5
4
作者 杨进军 何桂茹 班允清 《中外医疗》 2015年第28期194-195,共2页
目的对磁共振和双源CT在膝关节外伤中的诊断价值进行对比分析。方法整群选取该院2011年1月—2014年5月间收治的141例膝关节外伤患者的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手术结果作为参照,对比两种检测方法的诊断准确率。结果双源CT与MRI对膝关... 目的对磁共振和双源CT在膝关节外伤中的诊断价值进行对比分析。方法整群选取该院2011年1月—2014年5月间收治的141例膝关节外伤患者的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手术结果作为参照,对比两种检测方法的诊断准确率。结果双源CT与MRI对膝关节外伤的检出率分别为70.9%与94.3%,组间比较MRI的检出率显著高于CT,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手术结果作为参照,对不同类型膝关节外伤的诊断准确率进行比较显示,MRI对于骨质损伤、韧带损伤、半月板损伤及关节囊积液的显示情况均优于双源C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RI对于膝关节外伤的各项检出率均高于双源CT。术前通过MRI全面检查掌握膝关节损伤情况,有助于帮忙骨科医生合理制定手术预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 双源CT 膝关节外伤 诊断
下载PDF
ECG管电流调制技术在大体重前瞻性冠脉CTA序列扫描中的剂量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何桂茹 刘晓蓓 +2 位作者 王炜 刘艳 柯志良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4年第2期44-46,59,共4页
目的大体重患者在冠脉CTA前瞻性序列扫描中运用ECG管电流调制技术评价X线吸收剂量及临床应用。方法40例体重指数(BMI)>24的患者在冠脉CTA检查中随机分为两组:A组20例采用ECG管电流调制技术(ATCM),心率<70次/分时,扫描范围为20%-80... 目的大体重患者在冠脉CTA前瞻性序列扫描中运用ECG管电流调制技术评价X线吸收剂量及临床应用。方法40例体重指数(BMI)>24的患者在冠脉CTA检查中随机分为两组:A组20例采用ECG管电流调制技术(ATCM),心率<70次/分时,扫描范围为20%-80%R-R间期,设60%-80%R-R间期组为全剂量扫描范围;心率>70次/分时,扫描范围为20%-80%R-R间期,设35%-55%R-R间期组为全剂量扫描。B组20例均选用20%-80%R-R间期组为全剂量扫描;比较两组病例的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结果 A组平均辐射剂量(6.91±2.78),B组为(10.43±3.36),A组比B组减少了33.77%的辐射剂量;辐射剂量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图像质量无明显差别。结论在前瞻性序列扫描中运用ECG管电流调制技术可以明显降低大体重患者的辐射剂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源CT 低剂量 冠状动脉 ECG管电流调制技术 序列扫描 大体重
下载PDF
低浓度、低剂量冠状动脉成像技术在低体质指数人群中的应用 被引量:2
6
作者 孙莉 刘艳 +1 位作者 李江红 刘文亚 《新疆医学》 2015年第4期430-432,共3页
目的探讨双源CT低浓度、低剂量扫描在低体质指数人群中应用的必要性与可行性。方法选取低体质指数BMI≤20患者,心率<65次/分和65≤心率<90次/分各30例,采用前瞻性心电门控扫描。低心率组采用单扇面采集;高心率组采用多扇面采集。... 目的探讨双源CT低浓度、低剂量扫描在低体质指数人群中应用的必要性与可行性。方法选取低体质指数BMI≤20患者,心率<65次/分和65≤心率<90次/分各30例,采用前瞻性心电门控扫描。低心率组采用单扇面采集;高心率组采用多扇面采集。每组再按随机性原则,15例采用370mg I/ml典比乐、120KV扫描;15例采用300 mg I/ml典比乐、100KV进行扫描。比较两组影像的质量与剂量指标,是否有统计学差异。结果两组内不同造影剂浓度对图像质量的影响:主观性评价无明显差异,图像质量均较好,客观评价图像噪声、信噪比及噪声比均无统计学差异。单扇面与多扇面相比放射剂量有明显差异CTDI及DLP分别降低20%、11%,两组数据P<0.01,有统计学差异。每组间不同KV放射剂量比较,也有明显统计学差异。100KV较120KV相比,CTDI及DLP分别降低21%、9%,两组数据P<0.01,有统计学差异。结论对于低体质指数人群,采用低浓度、低剂量的双源CT扫描程序,可以在保证成像质量的同时,有效的减低受检者的辐射剂量及造影剂的摄取,减少医源性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源CT 低体质指数 低浓度
下载PDF
大螺距前门控CT扫描在房颤消融术前的应用与辐射剂量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何桂茹 杨进军 +2 位作者 杨君 刘艳 李江红 《新疆医学》 2014年第4期43-46,共4页
目的:应用大螺距双源CT扫描房颤患者心脏,描述并测量在导管射频消融电隔离术前左房、肺静脉解剖与邻近关系及辐射剂量。方法:选择顽固性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30例分为两组,A组:采用HP(high pitch,大螺距)前瞻性心电门控扫描(flash spiral... 目的:应用大螺距双源CT扫描房颤患者心脏,描述并测量在导管射频消融电隔离术前左房、肺静脉解剖与邻近关系及辐射剂量。方法:选择顽固性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30例分为两组,A组:采用HP(high pitch,大螺距)前瞻性心电门控扫描(flash spiral模式)。B组:回顾性心电门控模式扫描(spiral模式),计算两组患者扫描辐射剂量;运用二维平面测量肺动脉、上腔静脉、食管与左房一肺静脉的距离,三维重建后描述其解剖形态及与左房-肺静脉的位置关系。结果:两组扫描方式患者左房-肺静脉均显示清晰,无明显伪影。有效射线剂量:flash模式扫描有效射线剂量为(0.85±0.13)msv,Spirl扫描剂量为(13.27±3.02)msv。15例flash模式扫描中有其中7例患者冠状动脉显示清晰,图像质量好。Spiral扫描中,2例冠状动脉可诊断。肺动脉与左房顶壁平均最小距离:(4.05±2.78)mm。上腔静脉与右上肺静脉平均最小距离:(1.98±1.46)mm,食管与左房后壁上缘、中部、下缘的距离分别为(1.60±0.54),(1.34±0.47),(2.76±1.21)mm。结论:①房颤患者采用大螺距flash spirl模式与回顾性心电门控模式比较有效射线剂量低于1 mSv,图像质量无差别。②重建图像可真实反映左房、肺静脉与邻近结构的位置关系及距离。③可以清楚显示左心房和各支肺静脉的开口直径及其分支,并可发现有、无肺静脉狭窄及发育畸形。因此双源CT大螺距扫描可作为心房颤动射频消融肺静脉电隔离术前的常规影像学检查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源CT 大螺距扫描 房颤 消融术 辐射剂量
下载PDF
CT和MRI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诊断价值比较 被引量:22
8
作者 杨进军 班允清 +2 位作者 何桂茹 李江红 王炜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16年第4期742-744,共3页
【目的】比较头颅计算机断层扫描(CT)平扫和核磁共振成像(MRI)检查对诊断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一临床诊断价值差异。【方法】选择2013年6月至2014年11月本院收治的152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根据其发病后行CT及核磁... 【目的】比较头颅计算机断层扫描(CT)平扫和核磁共振成像(MRI)检查对诊断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一临床诊断价值差异。【方法】选择2013年6月至2014年11月本院收治的152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根据其发病后行CT及核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检查的时间不同将其分成三组:发病后6h内行CT以及DWI检查组(A纽,n=66),发病后6~24h行CT以及DWI检查组(B组,n=57),发病后24~72h行CT及DWI检查组(C组,n=29)。所有患者均通过NIHSS量表评估病情严重程度,分析不同时间段CT、DWI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检出率。根据患者病情以及就诊时间采用适当的治疗方法,观察患者的临床预后。【结果】A组、B组DWI检查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头颅CT平扫检查,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d0.05);而C组两种检查方法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早期(发病24h内)诊断的患者病死率为5.89%(7/119)明显低于后期(发病24~72h)诊断的患者的病死率22.23%(6/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67,P=0.03〈0.05),早期及时诊断能显著降低患者的病死率。【结论】DWI检查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早期检出率方面明显优于CT平扫,可有显著降低患者的病死率,对患者预后有重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放射摄影术 急性病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预后
下载PDF
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与弥散加权成像结合血清Ca125对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子宫腺肌病的疗效评价 被引量:6
9
作者 杨进军 鲁辛健 +2 位作者 王晓燕 班允清 刘雁林 《中华保健医学杂志》 2022年第4期325-328,共4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动态增强及弥散加权成像相关参数结合血清Ca125对于评价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子宫腺肌病早期疗效的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1年12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五附属医院收治的32例子宫腺肌疾病患者,实施高强度聚焦超声手术,手术... 目的探讨磁共振动态增强及弥散加权成像相关参数结合血清Ca125对于评价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子宫腺肌病早期疗效的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1年12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五附属医院收治的32例子宫腺肌疾病患者,实施高强度聚焦超声手术,手术前后分别进行子宫DCE-MR和DWI检查,检测并记录血清Ca125的检验值,以对比手术前后消融灶、残留灶的表观弥散系数(ADC)、指数表观弥散系数(eADC)、最大增强斜率(MSI)、信号增强率(SER)值之间的差异;以血清Ca125的变化值为因变量,并结合手术前术后各参数相关值之间的不同自变量,进行相关性数据分析。结果DWI相关性参数ADC值以及DCE-MR相关性技术参数的SER、MSI值术后消融灶较术前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意义(P<0.01);残留灶与术前对比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血清Ca125在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后2个月变化水平与DWI、DCE-MR检查相关参数未表现出明显相关性。子宫腺肌症病灶大小及Ca125变化值与病灶消融体积均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结论DCE-MR和DWI扫描,在早期评估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子宫腺肌病术后效果等方面,均具备了较大的临床实用价值。通过血清中Ca125测定值来早期评估对子宫腺肌病的严重程度和术后对消融效果的长期随访结果,可成为术后评价效果的重要辅助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动态增强 弥散加权成像 高强度聚焦超声 子宫腺肌病
下载PDF
MRI在子宫肌瘤HIFU疗效评估和预测中的价值
10
作者 帕提买·阿不都克力木 班允清 《临床医学进展》 2024年第2期2335-2340,共6页
子宫肌瘤是育龄期妇女最常见的良性肿瘤,高强度聚焦超声(high intensity focused ultrasound)作为一种新的非侵入性手术方式在子宫肌瘤的治疗中越来越受欢迎。由于肌瘤内部结构异质性,肌瘤直径,技术局限性等原因不同患者的HIFU疗效有所... 子宫肌瘤是育龄期妇女最常见的良性肿瘤,高强度聚焦超声(high intensity focused ultrasound)作为一种新的非侵入性手术方式在子宫肌瘤的治疗中越来越受欢迎。由于肌瘤内部结构异质性,肌瘤直径,技术局限性等原因不同患者的HIFU疗效有所不同,因此患者HIFU治疗疗效的评估和术前预测非常重要。磁共振成像(MRI)以高软组织分辨率、无创无辐射等特点在子宫肌瘤诊疗中尤为重要。本文综述了MRI在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子宫肌瘤疗效评价和预测中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肌瘤 HIFU MRI 疗效 纹理分析
下载PDF
基于CT影像组学诺模图术前预测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 被引量:5
11
作者 卢天宇 鲁辛健 +2 位作者 陈润 李依兰 班允清 《临床放射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846-1852,共7页
目的 探讨联合平扫、增强CT影像组学和临床危险因素建立的诺模图在术前预测甲状腺乳头状癌(PTC)颈部淋巴结转移(CLNM)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9月至2021年6月经病理诊断为PTC的130例患者的术前临床资料及CT图像.按7:3比例随机... 目的 探讨联合平扫、增强CT影像组学和临床危险因素建立的诺模图在术前预测甲状腺乳头状癌(PTC)颈部淋巴结转移(CLNM)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9月至2021年6月经病理诊断为PTC的130例患者的术前临床资料及CT图像.按7:3比例随机将患者分为训练集(n=91)和测试集(n=39),从每例患者的CT轴位平扫期和增强扫描静脉期的图像中各提取影像组学特征851个;使用递归消除支持向量机(SVM-RFE)最终从CT平扫图像筛选出6个、增强扫描图像筛选出3个与PTC CLNM高度关联的影像组学特征.联合临床危险因素及影像组学评分,通过多元Logistic回归,构建影像组学诺模图.模型的诊断效能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和校准曲线进行评估,临床应用价值通过决策曲线分析(DCA)进行评估,在测试集中对模型进行验证.结果 分析患者临床及影像组学特征,证实原发病灶最大径(≥10mm)、病灶侵犯甲状腺包膜以及平扫、增强扫描影像组学评分均与PTC发生CLNM具有相关性(P<0.05).联合CT影像组学评分及临床危险因素构建的诺模图,显示出良好的校准和区分能力,在训练集中的ROC曲线下面积(AUC)(AUC为0.964),测试集中(AUC为0.939),均高于临床模型、单一的影像组学评分模型的诊断效能.结论 基于CT影像组学和临床危险因素的诺模图,作为一种无创且有效的方法可用于术前预测PTC的CLN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乳头状癌 颈部淋巴结转移 影像组学 诺模图
原文传递
影像学在HIFU治疗子宫腺肌病与子宫肌瘤疗效评估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6
12
作者 王晓燕 杜惠军(综述) 班允清(审校) 《海南医学》 CAS 2020年第14期1879-1882,共4页
子宫腺肌病与子宫肌瘤均是育龄期女性生殖系统常见的良性肿瘤,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HIFU)作为新兴的微创手术治疗方式,现已广泛应用于子宫腺肌病及子宫肌瘤的治疗。影像学作为术前术后常规的检查手段,特别是多参数磁共振检查及高频彩超... 子宫腺肌病与子宫肌瘤均是育龄期女性生殖系统常见的良性肿瘤,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HIFU)作为新兴的微创手术治疗方式,现已广泛应用于子宫腺肌病及子宫肌瘤的治疗。影像学作为术前术后常规的检查手段,特别是多参数磁共振检查及高频彩超的运用,对HIFU治疗术后的疗效做出评价显得尤为必要。本文通过不同检查方式对病灶术前、术后的形态学及功能学做出评价,以判断HIFU治疗疗效是否显著,并向临床做出反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肌瘤 子宫腺肌病 核磁动态增强扫描 弥散加权成像 扩散张量成像 超声造影 综述文献
下载PDF
IVIM-DWI和DCE-MRI评估高强度聚焦超声刀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 被引量:5
13
作者 鲁辛健 班允清 +1 位作者 王晓燕 丁晓燕 《分子影像学杂志》 2020年第4期557-562,共6页
目的分析体素内不相干运动扩散加权成像(IVIM-DWI)和动态对比增强MRI(DCE-MRI)定量参数对高强度聚焦超声刀治疗子宫肌瘤疗效的比较。方法对60例子宫肌瘤患者进行高强度聚焦超声消融术,所有患者在术前1周、术后48 h及术后3月分别行IVIM-... 目的分析体素内不相干运动扩散加权成像(IVIM-DWI)和动态对比增强MRI(DCE-MRI)定量参数对高强度聚焦超声刀治疗子宫肌瘤疗效的比较。方法对60例子宫肌瘤患者进行高强度聚焦超声消融术,所有患者在术前1周、术后48 h及术后3月分别行IVIM-DWI及DCE-MRI检查,通过相关参数(ADC、eADC、StandardADC、f值、D值、D*值、MSI、SER)对同一肌瘤比较IVIM-DWI与DCE-MRI在消融和未消融区域的差异,分析两种扫描参数之间是否具有相关性。结果术后48 h、术后3月的DCE-MRI相关参数MSI、SER与IVIM-DWI相关参数D*与f值与术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IVIM-DWI相关参数f与D*值与DCE-MRI相关参数MSI、SER有显著正相关性。结论IVIM-DWI所产生的伪彩图相较DCE-MRI对子宫肌瘤消融界限较难以区分,但IVIM-DWI相关参数仍能对子宫肌瘤HIFU术后早期病灶的血供及灌注情况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肌瘤 高强度聚焦超声 DCE-MRI IVIM-DWI
下载PDF
DCE-MRI、DWI对HIFU治疗子宫腺肌病早期疗效的评价 被引量:4
14
作者 王晓燕 丁晓燕 +2 位作者 杜惠军 鲁辛健 班允清 《临床放射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770-1774,共5页
目的探讨动态对比增强MRI(DCE-MRI)及扩散加权成像(DWI)相关参数对于评价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治疗子宫腺肌病早期疗效的价值。方法 32例子宫腺肌病患者,其中弥漫型10例,局限型22例,于术前、术后48 h内分别行盆腔DWI及DCE-MRI检查,测量... 目的探讨动态对比增强MRI(DCE-MRI)及扩散加权成像(DWI)相关参数对于评价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治疗子宫腺肌病早期疗效的价值。方法 32例子宫腺肌病患者,其中弥漫型10例,局限型22例,于术前、术后48 h内分别行盆腔DWI及DCE-MRI检查,测量消融前后病灶体积及消融灶体积,分析术前及术后消融灶、残留灶表观扩散系数(ADC)及最大增强斜率(MSI)值之间的差异。结果 32例腺肌病灶DWI、DCE-MRI均能明确其残留灶及消融灶范围,术前病灶平均ADC值为(1.19±0.15)×10^(-3)mm^(2)/s,术后48 h消融灶平均ADC值为(1.12±0.09)×10^(-3)mm^(2)/s,较术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0,P=0.017);残留灶平均ADC值为(1.28±0.16)×10^(-3)mm^(2)/s,较术前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62,P=0.013);残留灶平均ADC值高于消融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消融灶MSI均值[(51.30±30.91)%/s]较术前[(322.49±106.67)%/s]明显降低(t=14.54,P=0.000),残留灶平均MSI值[(394.81±136.18)%/s]较术前升高(t=3.30,P=0.002),差异均具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32例病灶均为不完全消融,消融率为(30.72±18.89)%。结论 DWI及DCE-MRI在早期评价HIFU治疗子宫腺肌病术后疗效方面均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腺肌病 高强度聚焦超声 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 扩散加权成像
原文传递
miR-34b-3p调控Keap1表达减轻脑缺血再灌注氧化应激损伤 被引量:2
15
作者 刘晓蓓 马娟 +6 位作者 牛博 李晋 常剑 刘鹏 陈婷 刘硕 黄荣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1年第10期1114-1120,共7页
目的探讨微小RNA-34b-3p(miR-34b-3p)和Kelch样环氧氯丙烷相关蛋白(Keap1)对脑缺血再灌注氧化应激损伤的作用及调控机制。方法制备脑缺血再灌注(I/R)动物模型,实时定量PCR(qPCR)检测miR-34b-3p的表达。I/R动物模型大脑中注射miR-34b-3p... 目的探讨微小RNA-34b-3p(miR-34b-3p)和Kelch样环氧氯丙烷相关蛋白(Keap1)对脑缺血再灌注氧化应激损伤的作用及调控机制。方法制备脑缺血再灌注(I/R)动物模型,实时定量PCR(qPCR)检测miR-34b-3p的表达。I/R动物模型大脑中注射miR-34b-3p慢病毒,检测miR-34b-3p对氧化应激的影响。免疫印迹(WB)和萤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miR-34b-3p对Keap1表达的调控。B35细胞中过表达或干扰Keap1,检测Keap1对氧化应激损伤的影响。B35细胞中共表达Keap1和miR-34b-3p,检测miR-34b-3p对Keap1导致的氧化应激的影响。结果miR-34b-3p在I/R动物模型大脑中表达降低,I/R动物模型大脑中过表达miR-34b-3p,使3-硝基酪氨酸(3-NT)、一氧化氮(NO)含量降低,总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锰超氧化物歧化酶(MnSOD)含量升高,表明miR-34b-3p减弱氧化应激。动物模型和细胞中过表达miR-34b-3p减少Keap1蛋白表达,增加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和血红素氧合酶1(HO-1)蛋白表达。萤光素酶报告基因结果显示miR-34b-3p可靶向Keap13'非翻译区(3'-UTR)。细胞中过表达Keap1增强氧化应激,而干扰Keap1则结果相反。共表达实验表明,miR-34b-3p减弱了Keap1导致的氧化应激。结论miR-34b-3p通过调控Keap1表达减轻脑缺血再灌注氧化应激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再灌注 miR-34b-3p KEAP1 氧化应激
下载PDF
类风湿性关节炎活动性病变MRI征象及其与FIB、FDP、D-D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杨君 班允清 +2 位作者 吴新春 鲁辛健 杨进军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22年第15期2913-2917,共5页
目的:探讨类风湿性关节炎(RA)活动性病变磁共振成像(MRI)征象及其与纤维蛋白原(FIB)、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D-二聚体(D-D)的相关性研究。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2月期间我院诊治的61例RA患者,根据28个关节疾病活动指数(DAS28... 目的:探讨类风湿性关节炎(RA)活动性病变磁共振成像(MRI)征象及其与纤维蛋白原(FIB)、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D-二聚体(D-D)的相关性研究。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2月期间我院诊治的61例RA患者,根据28个关节疾病活动指数(DAS28)评分将其分为活动组(35例)和稳定组(26例)。对比两组MRI征象,血清FIB、FDP、D-D水平。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RA活动期患者MRI各征象间的相关性及MRI各征象与血清FIB、FDP、D-D水平间的相关性。结果:活动组滑膜增厚或滑膜炎、骨髓水肿、软骨及骨侵蚀、腱鞘炎或周围软组织受累、关节腔积液征象人数占比均高于稳定组(P<0.05)。活动组患者血清FIB、FDP、D-D水平均高于稳定组(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RA活动期患者滑膜增厚或滑膜炎征象与骨髓水肿、软骨及骨侵蚀、关节腔积液征象均呈正相关(P<0.05),骨髓水肿征象与软骨及骨侵蚀征象呈正相关(P<0.05);RA活动期患者滑膜增厚或滑膜炎、骨髓水肿、关节腔积液征象与血清FIB、FDP、D-D水平均呈正相关(P<0.05),软骨及骨侵蚀征象与FIB呈正相关(P<0.05)。结论:MRI征象可清晰显示RA患者的滑膜、骨质、关节腔及周围肌腱、软组织等异常改变,且MRI征象之间具有相关性,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RA的病理改变;血清FIB、FDP、D-D的检测有助于反映RA活动情况;MRI征象与血清FIB、FDP、D-D水平间具有相关性,二者联合应用有助于进一步评估RA活动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性关节炎 MRI FIB FDP D-D 相关性
原文传递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MSCTA特点与脑梗死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何桂茹 刘文亚 倪瑞玲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9年第12期1725-1727,共3页
目的:观察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ultislice spiral CT angiography,MSCTA)特点,探讨颈动脉硬化斑块与脑梗死的关系。方法:对342例怀疑脑部缺血或颈动脉病变患者进行颈动脉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检测和颅脑扫描。调查样本... 目的:观察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ultislice spiral CT angiography,MSCTA)特点,探讨颈动脉硬化斑块与脑梗死的关系。方法:对342例怀疑脑部缺血或颈动脉病变患者进行颈动脉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检测和颅脑扫描。调查样本分为脑梗死组(98例)和非脑梗死组(244例),分析比较两样本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病部位、性质及动脉狭窄程度的关系。结果:脑梗死组患者颈动脉狭窄以颈内动脉虹吸段、颈内动脉颈段最多见,且颈内动脉虹吸段和颈内动脉颈段斑块的出现与脑梗死发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狭窄以颈内动脉虹吸段、颈动脉膨大最多见;颈动脉狭窄发生在颈内动脉虹吸段、颈内动脉颈部与脑梗死有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颈动脉狭窄 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
下载PDF
64层螺旋CT评价维吾尔、汉两民族各支冠状动脉心肌桥的发生率 被引量:1
18
作者 倪瑞玲 何桂茹 +3 位作者 刘文亚 邢燕 赵园 潘存雪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480-483,共4页
目的分析64层螺旋CT对维吾尔、汉两民族心肌桥(MB)的检出率。方法1350例患者接受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检查,341例诊断为MB,其中汉族260例,维吾尔族70例,回族7例,哈萨克族4例。计算64层螺旋CT对维吾尔、汉两民族MB的检出率,并对两... 目的分析64层螺旋CT对维吾尔、汉两民族心肌桥(MB)的检出率。方法1350例患者接受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检查,341例诊断为MB,其中汉族260例,维吾尔族70例,回族7例,哈萨克族4例。计算64层螺旋CT对维吾尔、汉两民族MB的检出率,并对两民族的左前降支(LAD)近段、中段、远段、第一对角支(D1)、第二对角支(D2)、钝缘支(OM)、左回旋支(LCX)以及右冠状动脉(RCA)MB的发生率进行χ2检验。结果64层螺旋CT显示341例MB共439支血管走行在心肌内,其中汉族332支,维吾尔族92支,回族9支,哈萨克族6支;维吾尔、汉两民族各冠状动脉MB的发生率(包括LAD近段、中段、远段、D1、D2、OM、LCX、RCA)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64层螺旋CT空间分辨力高,对MB的检出率高;维吾尔、汉两民族各冠状动脉MB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心肌桥 人种群
下载PDF
低剂量双源CT前瞻性心电门控冠状动脉成像技术在高体质量指数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9
作者 孙莉 刘刚 +2 位作者 刘艳 李江红 刘文亚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2015年第10期740-742,共3页
目的探讨低剂量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技术在高体质量指数(BMI)患者中应用的必要性与可行性。方法选取BMI≥28kg/m2、心率65~90次/min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采用前瞻性心电门控扫描和回顾性心电门控扫描,各30例,比较两组影... 目的探讨低剂量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技术在高体质量指数(BMI)患者中应用的必要性与可行性。方法选取BMI≥28kg/m2、心率65~90次/min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采用前瞻性心电门控扫描和回顾性心电门控扫描,各30例,比较两组影像的图像质量、CT剂量加权指数(CTDI)和剂量长度积(DLP)。结果回顾性心电门控扫描患者冠状动脉图像质量评分为(3.47±0.61)分,前瞻性心电门控扫描患者为(3.18±0.94)分,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前瞻性心电门控扫描患者CTDI和DLP明显低于回顾性心电门控扫描患者[(32.44±10.18)mGy比(45.86±15.34)mGy和(458.00±95.27)mGy/cm比(532.15-.I-154.43)mGy/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高BMI患者,采用不同的双源CT低剂量扫描程序,尤其是前瞻性心电门控扫描,可以在保证成像质量的同时,有效减低受检者的辐射剂量,减少辐射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人体质量指数 辐射剂量
原文传递
磁共振扫描应用于肩关节损伤诊断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3
20
作者 杨君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9年第23期199-200,共2页
目的:探讨分析磁共振扫描应用于肩关节损伤诊断的临床效果。方法:从2016年4月—2019年4月于我院收治的肩关节损伤患者病例中,选取7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全部临床资料予以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采取磁共振扫描,对肩关节损伤分级和图像合格... 目的:探讨分析磁共振扫描应用于肩关节损伤诊断的临床效果。方法:从2016年4月—2019年4月于我院收治的肩关节损伤患者病例中,选取7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全部临床资料予以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采取磁共振扫描,对肩关节损伤分级和图像合格率进行评价分析。结果:经过磁共振扫描,在70例患者中,优质图像患者、良好图像患者、不合格患者分别为60例、9例、1例,图像合格率为98.57%;在患者损伤部位中,肩袖、肱二头肌腱、盂唇、其他等分别为50例、12例、6例、2例。肩关节损伤的Ⅰ级、Ⅱ级、Ⅲ级分别为15例、32例、23例。结论:借助磁共振扫描,对于诊断肩关节损伤患者具有显著的帮助,其诊断价值良好,可以对患者的损伤类型和分级等进行有效判断,并给予临床诊治强有力的保障,其临床应用和推广价值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关节损伤 磁共振扫描 临床诊断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