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0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疆农业信息服务网络建设现状及对策 被引量:5
1
作者 李景林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21-25,共5页
根据新疆的地域和人文特色实际,分析了农业信息服务网络建设的现状。列举在新疆发展最好的“新疆兴农网”来说明新疆农业信息网站建设已延伸到全疆所有地区和1/2以上的县,部分地区将信息服务延伸到乡镇,采取“三电合一”模式进行农业信... 根据新疆的地域和人文特色实际,分析了农业信息服务网络建设的现状。列举在新疆发展最好的“新疆兴农网”来说明新疆农业信息网站建设已延伸到全疆所有地区和1/2以上的县,部分地区将信息服务延伸到乡镇,采取“三电合一”模式进行农业信息服务。同时,剖析了在新疆农业信息网络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其根源在于:管理体制不完善,信息资源缺乏有效的整合和开发;农业信息基础设施落后,贫困地区农民缺乏获得信息的必要条件;信息采集服务工作队伍不健全,服务水平不高;农业信息标准化水平低,信息的采集和处理手段较落后;农业产业化程度低,缺乏正常的信息需求;没有开发维吾尔语版的农业信息网和新疆特色农产品专网。为此,结合问题分析提出了新疆农业信息网络建设的对策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工程 农业信息服务网络 综述 现状 对策
下载PDF
新疆参考作物蒸散量时空变化分析 被引量:76
2
作者 张山清 普宗朝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73-79,F0004,共8页
参考作物蒸散量是表征大气蒸散能力,评价气候干旱程度、植被耗水量的重要指标。利用新疆101个气象站1961-2008年的逐月气候资料,采用联合国粮农组织推荐的Penman-Monteith公式计算出各站逐月参考作物蒸散量,使用气候倾向率、Mann-Kendal... 参考作物蒸散量是表征大气蒸散能力,评价气候干旱程度、植被耗水量的重要指标。利用新疆101个气象站1961-2008年的逐月气候资料,采用联合国粮农组织推荐的Penman-Monteith公式计算出各站逐月参考作物蒸散量,使用气候倾向率、Mann-Kendall检测以及基于GIS的宏观地理因子三维二次趋势面模拟与反距离加权残差订正相结合的空间插值技术,对新疆近48a参考作物蒸散量时空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新疆参考作物蒸散量的空间分布总体为南疆大于北疆、东部大于西部、盆(谷)地大于山区。受气温上升、日照时数减少、风速减小、相对湿度增大的影响,近48a新疆参考作物蒸散量呈显著减小趋势,并于1981年发生了突变性减小,但各地具有明显的区域性差异,参考作物蒸散越强烈的区域,其递减倾向率和减小幅度也越大。参考作物蒸散量减小对降低作物需水量和农田灌溉量、减小地表干燥度、改善新疆脆弱的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蒸散量 GIS 作物 PENMAN-MONTEITH公式 时空变化 气候成因 新疆
下载PDF
近50a新疆气温精细化时空变化分析 被引量:72
3
作者 李景林 张山清 +3 位作者 普宗朝 王命全 王胜兰 赵书琴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28-237,共10页
利用新疆93个气象站1961-2010年的逐月平均气温资料,使用线性趋势分析、Mann-Kendall检测以及基于ArcGIS的混合插值法对春、夏、秋、冬四季和年平均气温的变化趋势、突变特征以及各气温要素多年平均值和突变前后变化量的空间分布进行了... 利用新疆93个气象站1961-2010年的逐月平均气温资料,使用线性趋势分析、Mann-Kendall检测以及基于ArcGIS的混合插值法对春、夏、秋、冬四季和年平均气温的变化趋势、突变特征以及各气温要素多年平均值和突变前后变化量的空间分布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新疆春、夏、秋、冬四季和年平均气温的空间分布总体呈现"南疆高,北疆低;平原和盆地高,山区低"的格局。(2)在全球变暖背景下,1961-2010年新疆春、夏、秋、冬四季和年平均气温分别以0.24℃/10 a、0.21℃/10 a、0.39℃/10 a、0.49℃/10 a和0.33℃/10 a的倾向率呈显著的上升趋势,并分别于2004年、1997年、1995年、1985年和1994年发生了突变性的上升,突变后较突变前,各季和年平均气温分别升高了1.5℃、0.8℃、1.2℃、1.6℃和1.0℃,但气温上升幅度具有明显的区域性差异,其空间分布总体呈现"北疆大,南疆小"的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 气温 时空变化 ARCGIS
下载PDF
近48a新疆干湿气候时空变化特征 被引量:67
4
作者 普宗朝 张山清 +2 位作者 王胜兰 周晓丽 冯志敏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563-1572,共10页
根据新疆101个气象台站1961—2008年的逐月气候资料,采用线性回归、Morlet小波、自然正交分解(EOF)、累计距平、t-检验和Kriging空间插值等方法,对近48a反映新疆干湿气候的年降水量、潜在蒸散量和地表干燥度等要素的时空变化特征进行了... 根据新疆101个气象台站1961—2008年的逐月气候资料,采用线性回归、Morlet小波、自然正交分解(EOF)、累计距平、t-检验和Kriging空间插值等方法,对近48a反映新疆干湿气候的年降水量、潜在蒸散量和地表干燥度等要素的时空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①新疆年降水量在空间分布上表现为山区多于平原和盆(谷)地,北疆多于南疆,西部多于东部的格局;近48a,新疆各地年降水量均为增多趋势,增多倾向率的空间分布为:天山山区>北疆>南疆,全疆平均年降水量以9.123mm/10a的倾向率增多;新疆年降水量空间异常分布主要表现为"全疆一致型"和"南北疆反向变化"两种模态;全疆平均年降水量主要存在3~4a、6~8a、11a和16a的振荡周期,并于1987年发生了突变性的增多。②新疆年潜在蒸散量总体表现为南疆大于北疆、东部大于西部、盆(谷)地大于山区的分布格局;近48a,新疆各地年潜在蒸散量总体为减少趋势,其中南疆为递减倾向率高值区,北疆大部和天山山区为递减倾向率低值区,全疆平均年潜在蒸散量以-23.8mm/10a的倾向率减少;新疆年潜在蒸散量空间异常分布也主要表现为"全疆一致型"和"南北疆反向变化"两种模态;潜在蒸散量主要存在准22a的振荡周期,并于1984年发生了突变性的减小。③受降水量和潜在蒸散量时空变化的共同影响,新疆年干燥度指数总体表现为南疆大于北疆、东部大于西部、盆(谷)地大于山区的分布格局;近48a,新疆各地年干燥度指数均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减小趋势,其中,吐鲁番、哈密盆地以及塔里木盆地东部地区是干燥度指数减小最明显的区域,全疆平均年干燥度指数以-3.164/10a的倾向率减少;新疆年干燥度指数空间异常分布主要表现为"全疆一致型";干燥度指数主要存在准5a、8a和18a的振荡周期,并于1987年发生了突变性的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 降水量 潜在蒸散量 干燥度指数 气候变化
原文传递
近36年新疆天山山区气候暖湿变化及其特征分析 被引量:59
5
作者 普宗朝 张山清 +1 位作者 李景林 王胜兰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409-415,共7页
根据天山山区10个气象台站1971-2006年的历史气候资料,采用线性回归、最大熵谱、Mann-Kendall和自然正交分解(EOF)等方法,对近36年的年平均气温、降水量、最大可能蒸散量和下垫面湿润指数等气候要素的基本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根据天山山区10个气象台站1971-2006年的历史气候资料,采用线性回归、最大熵谱、Mann-Kendall和自然正交分解(EOF)等方法,对近36年的年平均气温、降水量、最大可能蒸散量和下垫面湿润指数等气候要素的基本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近36年天山山区年平均气温呈升高趋势,降水量呈增多趋势,年最大可能蒸散量呈减少趋势,下垫面湿润指数呈增大趋势。受其综合影响,近36年天山山区气候呈较明显的暖湿化变化趋势。(2)突变检测表明,天山山区年平均气温在1976年发生了突变性的升高,降水量和湿润指数在1986年发生了突变性的增大,而最大可能蒸散量在1986年发生了突变性的减小。(3)36年里,降水量和湿润指数的变化不存在<36年的显著周期,而温度变化具有>36年、9年、4年和2.4年的显著周期,最大可能蒸散量变化具有>36年、5.1年和2.4年的显著周期。(4)10站的年平均气温、降水量、最大可能蒸散量和湿润指数等四要素的最主要空间分布特征均是同向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山山区 气候变化 暖湿化
下载PDF
近50年新疆日照时数时空变化分析 被引量:60
6
作者 张山清 普宗朝 李景林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481-1492,共12页
利用新疆101个气象站1961-2010年的逐月日照时数、总云量和低云量资料,使用线性趋势分析、Mann-Kendall检测以及基于ArcGIS的混合插值法对春、夏、秋、冬四季和年日照时数的变化趋势、突变特征以及日照时数多年平均值和突变前后变化量... 利用新疆101个气象站1961-2010年的逐月日照时数、总云量和低云量资料,使用线性趋势分析、Mann-Kendall检测以及基于ArcGIS的混合插值法对春、夏、秋、冬四季和年日照时数的变化趋势、突变特征以及日照时数多年平均值和突变前后变化量的空间分布及其与云量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新疆春季日照时数总体呈现“从东北向西南递减”的空间分布特点;夏季为“北疆多,南疆少,东部多、西部少,平原和盆地多,山区少”的格局;秋季呈现“由东南向西北递减”的分布格局;冬季具有“东部多,西部少”的特点。新疆各地年日照时数2450~3450h,其空间分布总体呈现“东部多,西部少;平原和盆地多,山区少”的格局。(2)1961-2010年,除春季日照时数呈不显著的略增趋势外,新疆夏季、秋季、冬季和年日照时数分别以-4.27 h·(10a)^-1、-4.30 h·(10a)^-1、-14.36 h·(10a)^-1和-19.42 h·(10a)^-1的倾向率呈显著的减少趋势。并且,夏季、秋季、冬季和年13照时数分别于1988年、1986年、1987年和1982年发生了突变。突变年前后,全疆各地日照时数的变化具有明显的区域性差异,以年日照时数为例,1982年后较其之前,除吐鲁番、哈密盆地,塔里木盆地南缘等少部分区域年日照时数有所增多外,全疆大部为减少的态势。(3)云量是影响新疆日照时数的主要因素,总体来说,新疆总云量和低云量较少的区域日照时数相对较多;反之,亦然。近50a,新疆总云量变化不明显,但低云量明显增多,这是导致日照时数减少的主要成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 日照时数 时空变化 ARCGIS
原文传递
近36年天山山区潜在蒸散量变化特征及其与南、北疆的比较 被引量:46
7
作者 普宗朝 张山清 +3 位作者 王胜兰 李景林 刘敏 孙月琴 《干旱区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424-432,共9页
在使用联合国粮农组织(FAO)推荐的Penman-Monteith公式计算出新疆各地1971-2006年潜在蒸散量的基础上,采取线性回归、最大熵谱、Mann-Kendall检测、滑动t检验和Yamamoto检验以及自然正交分解(EOF)等方法,对近36年新疆天山山区和南、北... 在使用联合国粮农组织(FAO)推荐的Penman-Monteith公式计算出新疆各地1971-2006年潜在蒸散量的基础上,采取线性回归、最大熵谱、Mann-Kendall检测、滑动t检验和Yamamoto检验以及自然正交分解(EOF)等方法,对近36年新疆天山山区和南、北疆潜在蒸散量的变化特征及其气候成因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①天山山区年潜在蒸散量的总体变化趋势与南、北疆相似,均为递减趋势,但其线性递减速率和蒸散量的多年平均值较南、北疆小,年际、年代际变化较南、北疆稳定;②天山山区潜在蒸散量的周期性变化与北疆一致,均具有4.5年的显著周期;③天山山区的潜在蒸散量于1991年发生了突变性的减小,天山山区的突变点分别较南、北疆滞后3年和5年;④天山山区和南、北疆年潜在蒸散量的主要空间分布特征均是同向变化,而反向性变化以南疆最大,天山山区居中,北疆最小;⑤新疆各区域气温均有较明显的上升趋势,但由于日照时数和年平均风速减少(小),降水量和空气相对湿度增多(大),受其综合影响,天山山区和南、北疆潜在蒸散量总体呈减少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潜在蒸散量 气候成因 突变点 天山山区 新疆
原文传递
气候变化对新疆自然植被净第一性生产力的影响 被引量:48
8
作者 张山清 普宗朝 +1 位作者 伏晓慧 丁林 《干旱区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905-914,共10页
利用新疆101个气象台站1961-2008年的逐月气温和降水量资料,采用气候倾向率、Mann-Kendall突变检测、Morlet小波、相关分析和Kriging插值技术等方法,分析了新疆近48年平均气温、降水量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对NPP(自然植被净第一性生产力)的... 利用新疆101个气象台站1961-2008年的逐月气温和降水量资料,采用气候倾向率、Mann-Kendall突变检测、Morlet小波、相关分析和Kriging插值技术等方法,分析了新疆近48年平均气温、降水量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对NPP(自然植被净第一性生产力)的影响,并对未来不同的气候变化情景下,新疆NPP对气候变化的可能响应进行预估。结果表明:①近48年,新疆气候总体呈较明显的"暖湿化"趋势,并且年平均气温和年降水量分别于1972年和1978年发生了突变性的上升。但气候变化具有区域性差异,表现为北疆气温上升倾向率普遍大于南疆和天山山区;北疆大部和天山山区年降水量增多倾向率普遍高于南疆。新疆年平均气温和降水量还存在准4,9,11,16年和23年等不同时间尺度的振荡周期。②受气温、降水时空变化的综合影响,新疆的NPP在空间上表现为,天山山区>北疆>南疆的分布格局;在时间上,近48年新疆NPP平均以0.118t/(hm2·10a)的倾向率增长,并于1978年以来发生了突变性的增大。新疆NPP也存在3~4,6~8,11年和16年的振荡周期。③未来气候变湿将对新疆NPP产生积极影响,但气候变暖对NPP将产生不利影响,平均而言,在其他条件不变的前提下,年降水量每增多10%,NPP将增加20%,年平均气温每升高1℃,NPP将减少4%~6%。但全疆各地NPP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具有明显的区域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植被净第一性生产力(NPP) 气温 降水 气候变化 新疆
原文传递
乌鲁木齐近31年大雾天气气候特征分析 被引量:47
9
作者 郑玉萍 李景林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22-28,共7页
统计分析了1976—2006年乌鲁木齐大雾天气的气候特征,乌鲁木齐大雾多出现在夜间,持续时间以3小时之内为多。31年来年平均大雾日为29.5天,一年中大雾主要出现在冬季11月至次年3月;冬季大雾的持续时间最长。31年来大雾日随着年代的推移总... 统计分析了1976—2006年乌鲁木齐大雾天气的气候特征,乌鲁木齐大雾多出现在夜间,持续时间以3小时之内为多。31年来年平均大雾日为29.5天,一年中大雾主要出现在冬季11月至次年3月;冬季大雾的持续时间最长。31年来大雾日随着年代的推移总体呈逐渐减少的趋势,平均以1.9天/10年的速度减少,1990年代大雾日明显偏少,进入21世纪后大雾日又迅速增多。当气温为0^-10℃、相对湿度85%~95%、风速0~3m.s-1、气压910~925hPa时,出现大雾的频率最高;冬季大雾天气出现在逆温层底部距地高度低、逆温层厚度大、强度强的低空温度层结条件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雾 气候特征 逆温层
下载PDF
近50a新疆≥0℃持续日数和积温时空变化 被引量:44
10
作者 普宗朝 张山清 +1 位作者 李景林 王命全 《干旱区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781-788,共8页
利用新疆95个气象站1961—2010年的逐日平均气温资料,使用线性趋势分析、累积距平和t检验以及基于ArcGIS的混合插值法,对新疆近50 a日平均气温稳定≥0℃的初日、终日、持续日数和活动积温的时空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0℃的初日在空... 利用新疆95个气象站1961—2010年的逐日平均气温资料,使用线性趋势分析、累积距平和t检验以及基于ArcGIS的混合插值法,对新疆近50 a日平均气温稳定≥0℃的初日、终日、持续日数和活动积温的时空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0℃的初日在空间分布上南疆早,北疆晚;平原和盆地早,山区晚的格局。≥0℃终日的空间分布与≥0℃初日大体相反。≥0℃持续日数和≥0℃积温的空间分布表现为南疆多,北疆少;盆地多,山区少的格局。在全球变暖背景下,1961—2010年新疆≥0℃初日总体呈显著提早趋势,≥0℃终日呈极显著推迟趋势,≥0℃的持续日数和积温分别以2.58 d.(10a)-1和66.26℃.d.(10a)-1的倾向率呈极显著的增多趋势,并且分别于1997年或1994年发生了突变。但突变后较突变前各要素的变化量具有明显的区域性差异,总体来说,≥0℃初日提前幅度的空间分布呈南疆大,北疆小的格局。≥0℃终日的推迟幅度呈北疆大,南疆小;山区大,平原和盆地小的特点,≥0℃持续日数的延长幅度表现为山区大,平原和盆地小的格局,≥0℃积温的增加幅度呈平原和盆地多,山区少的空间分布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0℃积温 持续日数 时空变化 突变特征 新疆
原文传递
近47a塔克拉玛干沙漠周边地区气候变化 被引量:42
11
作者 普宗朝 张山清 +3 位作者 李景林 王胜兰 刘海荣 李静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413-421,共9页
根据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周边12个气象台站1961—2007年的历史气候资料,采用线性回归、Morlet小波、Mann-Kendall突变检测和自然正交分解(EOF)等方法,对近47a的年平均气温、降水量、潜在蒸散量和地表干燥度等气候要素的基本变化特征进行... 根据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周边12个气象台站1961—2007年的历史气候资料,采用线性回归、Morlet小波、Mann-Kendall突变检测和自然正交分解(EOF)等方法,对近47a的年平均气温、降水量、潜在蒸散量和地表干燥度等气候要素的基本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①年平均气温呈升高趋势,降水量呈增多趋势,年潜在蒸散量和地表干燥度总体呈减小趋势。受其综合影响,气候总体呈较明显的暖湿化趋势。但20世纪90年代初、中期以来,在气温持续上升的同时,潜在蒸散量和地表干燥度呈增大之势,即气候出现了"暖干化"的迹象,该现象值得关注。②突变检测表明,年平均气温在1970年发生了突变性的升高,降水量在1981年发生了突变性的增多,而潜在蒸散量和地表干燥度在1981年发生了突变性的减小。③气温、降水、潜在蒸散量和地表干燥度分别存在准3a、8a的年际尺度和16~23a的年代际尺度的周期性变化。④12站的年平均气温、降水量、潜在蒸散量和地表干燥度等4要素的最主要空间分布特征均是同向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克拉玛干沙漠 气候变化
原文传递
气候变化对新疆红枣种植气候区划的影响 被引量:42
12
作者 张山清 普宗朝 +6 位作者 李景林 李新建 吉春容 傅玮东 王命全 李晓菊 郑新倩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713-721,共9页
研究气候变化背景下新疆红枣气候区划的变化,对适应气候变化,充分合理地利用农业气候资源,科学制定新疆红枣种植和发展规划,促进新疆红枣产业的持续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利用新疆101个气象站1961—2012年的历史气候资料,使用线性趋势... 研究气候变化背景下新疆红枣气候区划的变化,对适应气候变化,充分合理地利用农业气候资源,科学制定新疆红枣种植和发展规划,促进新疆红枣产业的持续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利用新疆101个气象站1961—2012年的历史气候资料,使用线性趋势分析、累积距平和t-检验以及基于ArcGIS的混合插值法,在对近52年新疆≥10℃积温、冬季极端最低气温和6—7月平均气温时空变化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结合红枣气候区划指标,对气候变化背景下新疆红枣种植气候区划的变化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新疆≥10℃积温、冬季极端最低气温和6—7月平均气温的空间分布总体呈现"南疆高、北疆低,平原和盆地高、山区低"的格局。2)近52年新疆≥10℃积温、冬季极端最低气温和6—7月平均气温分别以62.22℃·d·10a-1、0.551℃·10a-1和0.221℃·10a-1的倾向率呈显著上升趋势,并分别于1997年、1982年和1994年发生了突变。受其影响,1997年后新疆红枣适宜种植区面积增至5.05×105 km2,较之前增加1.20×105 km2,占新疆总面积比例增大7.3个百分点;而次适宜种植区面积缩小4.0×104 km2,占新疆总面积比例缩小2.4个百分点;不适宜种植区面积缩小8.01×104 km2,占新疆总面积比例缩小4.9个百分点。气候变化使新疆红枣适宜种植区面积明显扩大,次适宜和不适宜种植区面积有所减小,这种变化对促进新疆红枣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红枣 种植区 气候区划 新疆
下载PDF
气候变暖背景下新疆无霜冻期时空变化分析 被引量:41
13
作者 张山清 普宗朝 +3 位作者 李景林 徐文修 王命全 赵书琴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908-1916,共9页
利用新疆101个气象站1961-2010年逐日气温资料,以日最低气温≤0℃为霜冻指标,使用线性趋势分析、累积距平和t-检验以及基于ArcGIS的混合插值法对年平均气温和初、终霜冻日、无霜冻期的时空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新疆初、终霜冻... 利用新疆101个气象站1961-2010年逐日气温资料,以日最低气温≤0℃为霜冻指标,使用线性趋势分析、累积距平和t-检验以及基于ArcGIS的混合插值法对年平均气温和初、终霜冻日、无霜冻期的时空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新疆初、终霜冻日和无霜冻期的空间分布与年平均气温具有较密切的对应关系,年平均气温较高的区域,终(初)霜冻日出现较早(迟),无霜冻期也较长,反之,年平均气温较低的区域,终(初)霜冻日出现较迟(早),无霜冻期较短。在全球变暖背景下,1961-2010年新疆年平均气温以0.33℃/10a的倾向率上升,受其影响,终霜冻日和初霜冻日分别以-1.41d/10a和2.21d/10a的倾向率提早和推迟,无霜冻期以3.59d/10a的倾向率延长,并且上述各要素还分别于1997年和1995年发生了突变。但各要素变化倾向率或突变前后变化量具有明显的区域性差异,总体来说,年平均气温上升倾向率或上升幅度较大的区域,终霜冻日提前、初霜冻日推迟、无霜冻期延长的倾向率或幅度也较大,反之,年平均气温上升倾向率或上升幅度较小的区域,终霜冻日提前、初霜冻日推迟、无霜冻期延长的倾向率或幅度也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 无霜冻期 气候变暖 时空变化 ARCGIS
原文传递
近48年新疆夏半年参考作物蒸散量时空变化 被引量:34
14
作者 普宗朝 张山清 《中国农业气象》 CSCD 2011年第1期67-72,共6页
利用新疆101个气象站1961-2008年夏半年(4-9月)逐月气候资料,在采用FAO推荐的Penman-Monteith公式计算出各站逐月参考作物蒸散量的基础上,使用气候倾向率、累积距平、t检验、Morlet小波、相关分析和Kriging插值技术等方法,对新疆近48... 利用新疆101个气象站1961-2008年夏半年(4-9月)逐月气候资料,在采用FAO推荐的Penman-Monteith公式计算出各站逐月参考作物蒸散量的基础上,使用气候倾向率、累积距平、t检验、Morlet小波、相关分析和Kriging插值技术等方法,对新疆近48a夏半年参考作物蒸散量时空变化特征及其气候成因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1)新疆夏半年平均参考作物蒸散量为942.5mm,在空间分布上呈现"南疆大于北疆、东部大于西部、平原和盆(谷)地大于山区"的格局。其空间分布与各地气温、日照时数、降水量、平均风速和空气相对湿度具有较好的对应关系,表现为,气温高、风速大、日照充足、降水少、空气干燥的区域,夏半年参考作物蒸散量较大,反之,蒸散量较小。(2)1961-2008年新疆夏半年参考作物蒸散量与同期日照时数、平均风速呈显著的正相关,与降水量、空气相对湿度为显著的负相关,与平均气温的相关关系虽不显著,但两者的年际间波动趋势基本一致。近48a,受气温上升、风速减小、降水量增多、相对湿度增大的综合影响,新疆夏半年参考作物蒸散量总体以20.09mm.10a-1的倾向率呈极显著的减小趋势。(3)突变检测表明,新疆夏半年参考作物蒸散量于1986年发生了突变性的减小,突变后的平均参考作物蒸散量较突变前减少了65mm,减少6.6%。(4)新疆夏半年参考作物蒸散量存在4~5a、12a和准22a的周期性变化,预计未来数年参考作物蒸散量将有增大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 夏半年 参考作物蒸散量 时空变化特征 气候成因
下载PDF
近48年新疆乌-昌地区气候变化 被引量:30
15
作者 普宗朝 张山清 +3 位作者 李景林 王胜兰 张建伟 阿帕尔 《干旱区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422-432,共11页
根据新疆乌-昌地区15个气象台站1961—2008年的气候资料,采用气候倾向率、Mann—Kendall突变检测、Morlet小波、自然正交分解(EOF)和Kriging插值技术等方法,对近48年平均气温、降水量、日照时数和平均风速以及年潜在蒸散量和地表湿... 根据新疆乌-昌地区15个气象台站1961—2008年的气候资料,采用气候倾向率、Mann—Kendall突变检测、Morlet小波、自然正交分解(EOF)和Kriging插值技术等方法,对近48年平均气温、降水量、日照时数和平均风速以及年潜在蒸散量和地表湿润指数等要素的变化趋势和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近48年乌-昌地区年平均气温、降水量呈升高(增多)趋势,日照时数和年平均风速呈减少(小)趋势,受其影响,潜在蒸散量明显减小而地表湿润指数有所增大,气候总体呈较明显的“暖湿化”趋势。但受自然环境和城市化效应的影响,各地气候“暖湿化”的速率有明显差异;②突变检测表明,乌-昌地区年平均气温、降水量和湿润指数分别在1972年、1986年和1985年发生了显著的突变性升高,年日照时数、平均风速和潜在蒸散量分别于1972年、1979年和1985年发生了显著的突变性减小;③各气候要素分别存在4~24年的周期性变化;④各要素的主要空间分布特征均是同向变化,其中年平均气温、风速和地表湿润指数空间分布的同向性强于其他要素;⑤乌-昌地区年平均气温、降水量、日照时数、潜在蒸散量和湿润指数与地理坐标均具有极显著的多项式回归关系,这为各气候要素的栅格化处理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气候倾向率 小波分析 突变检测 暖湿化 乌鲁木齐-昌吉
原文传递
气候变化对新疆天山山区自然植被净第一性生产力的影响 被引量:31
16
作者 普宗朝 张山清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1-18,共8页
在利用天山山区10个有代表性的气象台站1961-2006年的历史气候资料对年平均气温和年降水量变化规律进行统计分析的基础上,采用周广胜、张新时的自然植被净第一性生产力模型。计算了近46年天山山区自然植被净第一性生产力的变化特征,... 在利用天山山区10个有代表性的气象台站1961-2006年的历史气候资料对年平均气温和年降水量变化规律进行统计分析的基础上,采用周广胜、张新时的自然植被净第一性生产力模型。计算了近46年天山山区自然植被净第一性生产力的变化特征,并据此建立了自然植被净第一性生产力与年平均气温和年降水量的统计关系,在此基础上,估算了未来气候变化对自然植被净第一性生产力的可能影响。结果表明,46年来.年平均气温以0.029℃/a的速率升高,年降水量以1.38mm/a的速率增多,受其影响,自然植被净第一性生产力平均以0.013t/(hm^2·a)的速率增长。20世纪70年代初是天山山区气候暖湿化变化和自然植被净第一性生产力开始明显增长的“突变点”。未来气候的“暖湿化”变化对提高天山山区自然植被净第一性生产力将产生积极影响,平均而言.在其他条件不变的前提下,年平均气温每升高1℃或年降水量每增多10%,自然植被净第一性生产力将增加4%~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山山区 气候变化 自然植被 净第一性生产力
下载PDF
近52年北疆气候变化对棉花种植气候适宜性分区的影响 被引量:29
17
作者 李景林 普宗朝 +3 位作者 张山清 王命全 李新建 徐文修 《棉花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22-30,共9页
基于北疆52个气象台站1961―2012年逐年≥10℃积温、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和无霜冻期资料,使用Arc GIS空间插值技术对上述各热量要素的空间分布进行模拟,使用线性趋势和年代间比较对近52年各热量要素的变化进行分析,结合棉花气候分区指标... 基于北疆52个气象台站1961―2012年逐年≥10℃积温、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和无霜冻期资料,使用Arc GIS空间插值技术对上述各热量要素的空间分布进行模拟,使用线性趋势和年代间比较对近52年各热量要素的变化进行分析,结合棉花气候分区指标,完成了1961―1970年、1971―1980年、1981―1990年、1991―2000年和2001―2012年5个时段的北疆棉花种植气候适宜性分区;并对比分析了各时段宜棉区、次宜棉区、风险棉区和不宜棉区分布区域和面积的变化。结果表明:北疆热量资源的空间分布总体呈现"平原和盆地多,山区少"的特点;在气候变暖背景下,近52年北疆≥l0℃积温、7月份平均气温和无霜冻期分别以每10年75.657℃、0.218℃和4.36 d的斜率呈显著的上升趋势,并且20世纪90年代以来上升速率呈增大趋势。受其影响,近52年,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北疆宜棉区面积明显扩大,次宜棉区和不宜棉区有所减小,风险棉区变化不大。2001―2012年与20世纪60年代相比,宜棉区面积扩大了6.54164×104 km2;次宜棉区和不宜棉区分别缩小了0.99982×104 km2和5.28675×104 k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10℃积温 7月份平均气温 无霜冻期 棉花区划 北疆
下载PDF
气候变暖对新疆乌昌地区棉花种植区划的影响 被引量:28
18
作者 普宗朝 张山清 +1 位作者 宾建华 窦新英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257-264,共8页
在对新疆乌昌地区1961—2010年≥10℃积温、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和无霜期等热量要素时空变化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北疆棉区区划指标,完成了2004年前、后乌昌地区棉花种植气候区划。并对未来年平均气温升高1~4℃时,棉花种植气候区划的... 在对新疆乌昌地区1961—2010年≥10℃积温、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和无霜期等热量要素时空变化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北疆棉区区划指标,完成了2004年前、后乌昌地区棉花种植气候区划。并对未来年平均气温升高1~4℃时,棉花种植气候区划的可能变化进行了预估。结果表明:乌昌地区热量资源在空间分布上表现为"平原多,山区少"的格局。1961—2010年≥l0℃积温、最热月平均气温和无霜期分别以每10年52.3℃.d、0.1℃和3.3 d的速率增多(升高、延长),并分别于1995年、2004年和1987年发生了突变。受其影响,2004年后乌昌地区宜棉区较之前明显扩大,次宜棉区、风险棉区和不宜棉区有不同程度的缩小。未来气候变暖将对乌昌地区棉花种植气候区划产生较大影响,年平均气温每升高1℃,宜棉区面积将扩大6600 km2,次宜棉区和不宜棉区分别缩小2100 km2和4700 km2,风险棉区面积变化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暖 热量资源 棉花区划 乌昌地区
下载PDF
数值预报模式在新疆塔城地区降水预报中的检验 被引量:25
19
作者 井立红 高婧 +4 位作者 赵忠 井立军 杨霰 秦榕 曾春雷 《干旱气象》 2017年第1期134-141,共8页
利用德国、日本、T639、EC细网格模式降水预报资料,采用客观分析和T_S评分检验方法对2012年1月至2016年3月塔城地区降水的预报效果进行检验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EC细网格模式对盆地强降水中心、最大降水量、降水开始及结束时间预报的T_... 利用德国、日本、T639、EC细网格模式降水预报资料,采用客观分析和T_S评分检验方法对2012年1月至2016年3月塔城地区降水的预报效果进行检验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EC细网格模式对盆地强降水中心、最大降水量、降水开始及结束时间预报的T_S评分最高,T_S评分次高为南部地区,而和丰地区最差;德国模式对盆地降水落区预报的T_S评分最高,EC细网格模式对南部及和丰地区降水落区预报的T_S评分最高;除和丰外,4种模式对塔城地区冷季降水预报的T_S评分均高于暖季,对24 h各级别降雪预报的T_S评分高于降雨;随着预报时效延长、降水量级增大,4种模式对24—72 h降雨(雪)及24 h各级别降雨(雪)的预报准确率随之下降,其中24 h降雨(雪)、小雨(雪)的T_S评分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报模式 塔城 降水 检验 对比
下载PDF
气候变暖对新疆核桃种植气候适宜性的影响 被引量:27
20
作者 普宗朝 张山清 《中国农业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267-279,共13页
基于新疆102个气象台站1961-2015年逐日平均气温、最低气温、最高气温资料,采用线性趋势分析、累积距平、t检验以及Arc GIS的空间插值技术,对影响新疆核桃种植的关键气候因子(≥10℃积温、最低气温≤-25℃日数、最高气温≥40℃日数、终... 基于新疆102个气象台站1961-2015年逐日平均气温、最低气温、最高气温资料,采用线性趋势分析、累积距平、t检验以及Arc GIS的空间插值技术,对影响新疆核桃种植的关键气候因子(≥10℃积温、最低气温≤-25℃日数、最高气温≥40℃日数、终霜冻日早于≥10℃初日天数)的时空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核桃种植气候适宜性区划指标,研究了气候变化对新疆核桃种植气候适宜性及其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新疆≥10℃积温的空间分布总体呈现"南疆多,北疆少;平原和盆地多,山区少"的格局,最低气温≤-25℃日数有"南疆少,北疆多;平原和盆地少,山区多"的特点,夏季最高气温≥40℃日数为"东部多,西部少;平原和盆地多,山区少"的特点;终霜冻日早于≥10℃初日的天数呈现"西部多,东部少;山区多,平原和盆地少"的格局。在上述气候要素空间分异的综合作用下,新疆核桃种植的气候适宜区主要在塔里木盆地西部平原;次适宜区在塔里木盆地大部和吐哈盆地南部;北疆大部,阿尔泰山、天山和昆仑山区以及吐哈盆地、塔里木盆地东部为核桃不适宜种植区。在气候变暖背景下,近55a新疆≥10℃积温、最高气温≥40℃日数和终霜冻日早于≥10℃初日的天数分别以64.7℃·d·10a^(-1)、0.48d·10a^(-1)、0.120d·10a^(-1)的倾向率呈显著(P<0.05)增多趋势,冬季日最低气温≤-25℃日数以-0.980d·10a^(-1)的倾向率呈极显著(P<0.001)减少趋势。上述各要素分别于1986年和1997年发生了突变,受其影响,1997年后较其之前,新疆核桃种植的气候适宜区和次适宜区明显扩大,而不适宜区明显减小,气候变暖对新疆核桃种植总体趋于有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10℃积温 最低气温≤-25℃日数 最高气温≥40℃日数 霜冻 核桃种植 气候适宜性 新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