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冠突散囊菌发酵枸杞工艺优化及其抗氧化活性研究 被引量:11
1
作者 李鹏程 肖咪 +3 位作者 薛宏坤 唐劲天 于寒松 蔡旭 《食品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51-58,共8页
文章旨在探究冠突散囊菌发酵枸杞的工艺及枸杞发酵过程中活性成分与抗氧化活性的变化。以枸杞为原料,多酚含量为指标,采用单因素和响应面试验,优化冠突散囊菌接种量、发酵温度和发酵时间参数。在最佳接种量、发酵温度工艺条件下,通过测... 文章旨在探究冠突散囊菌发酵枸杞的工艺及枸杞发酵过程中活性成分与抗氧化活性的变化。以枸杞为原料,多酚含量为指标,采用单因素和响应面试验,优化冠突散囊菌接种量、发酵温度和发酵时间参数。在最佳接种量、发酵温度工艺条件下,通过测定不同发酵时间的发酵物中黄酮、蛋白质、多糖和氨基酸4种活性成分含量以及体外抗氧化活性,判断枸杞发酵前后活性成分含量与抗氧化活性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冠突散囊菌发酵枸杞最佳工艺条件为:接种量5 mL(1×10^(7)cfu/mL)、发酵温度28℃、发酵时间9 d;验证试验表明,多酚含量最高为13.56μg/mL。在最佳接种量、发酵温度工艺条件下,发酵时间与多酚和黄酮含量呈正相关性;与多糖和蛋白质呈负相关性;氨基酸含量则先增加后降低,第9天时达到峰值。枸杞发酵物DPPH和ABTS自由基清除率较对照组增强,其变化趋势与氨基酸含量类似。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抗氧化活性与多酚和黄酮含量呈正相关(P<0.05)。该研究首次将冠突散囊菌用于枸杞发酵以开发枸杞保健功能,结果表明冠突散囊菌发酵枸杞可增加其活性成分多酚、黄酮、氨基酸的含量,并增强抗氧化活性,为开发枸杞发酵饮料、功能食品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突散囊菌 枸杞 多酚 抗氧化
原文传递
冠突散囊菌发酵湖北海棠茶过程中主要成分及活性研究 被引量:9
2
作者 肖咪 刘利敏 +5 位作者 李鹏程 薛宏坤 邹先伟 唐劲天 苏彦奇 蔡旭 《食品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79-86,共8页
探究冠突散囊菌发酵湖北海棠茶过程中主要成分变化及其功能、品质。以湖北海棠为原料,利用冠突散囊菌,通过测定不同发酵时间的发酵物中不溶性纤维素、水浸出物、多糖、蛋白质、多酚和氨基酸6种成分含量以及体外抗氧化、降糖活性,判断湖... 探究冠突散囊菌发酵湖北海棠茶过程中主要成分变化及其功能、品质。以湖北海棠为原料,利用冠突散囊菌,通过测定不同发酵时间的发酵物中不溶性纤维素、水浸出物、多糖、蛋白质、多酚和氨基酸6种成分含量以及体外抗氧化、降糖活性,判断湖北海棠发酵前后活性成分含量与体外活性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发酵过程中,多酚和氨基酸含量先增加后略微减少,而不溶性纤维、蛋白质、多糖含量显著降低,其最佳发酵时间为8 d。在发酵至第8天时,与未发酵的湖北海棠相比,水浸出物、多酚、氨基酸的含量达到峰值,分别为508、217、112 mg/g,各增加了31.6%、76.4%、107.4%;不溶性纤维、多糖、蛋白质含量分别降低至184、41、83 mg/g,各减少了41.2%、26.5%、49.4%。发酵后的湖北海棠提取物抗氧化能力、降糖活性分别提高了64.8%、83.3%,且其茶汤汤色、气味、口感均有所改善。相关性分析表明,湖北海棠发酵后的抗氧化、降糖活性与多酚含量呈正相关性(P<0.05)。LC-MS分析结果显示,湖北海棠发酵后,其主要成分——根皮苷含量减少了29.7%,且产生了其他成分,具有显著性差异。该研究探讨了冠突散囊菌对湖北海棠的发酵规律,为开发高品质湖北海棠茶及产品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北海棠 冠突散囊菌 降糖 抗氧化 发酵
原文传递
多电极高纯锗探测器信号读出模拟研究
3
作者 杨璟喆 田阳 +5 位作者 杨铭鑫 曾志 薛涛 曾鸣 代文翰 李玉兰 《核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57-65,共9页
多电极高纯锗探测器因兼具良好能量分辨率及位置灵敏的特点,在探测器内事例点信息提取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对于多电极高纯锗探测器中的脉冲波形研究对γ谱分析性能优化、稀有事例探测和其他应用场景下的信号/本底甄别均具有关键参考意... 多电极高纯锗探测器因兼具良好能量分辨率及位置灵敏的特点,在探测器内事例点信息提取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对于多电极高纯锗探测器中的脉冲波形研究对γ谱分析性能优化、稀有事例探测和其他应用场景下的信号/本底甄别均具有关键参考意义。为了模拟多电极高纯锗探测器的脉冲波形,本文通过分析探测器内部电场和权电势的分布,以及载流子轨迹和读出电极处感应电荷,从而得到多电极高纯锗探测器不同读出电极处感应波形信息。通过分析模拟波形,发现沿电极分布方向上收集电极可以感应到显著不同的感应信号,同时相邻电极可以感应到较弱的镜像信号,说明多电极高纯锗探测器在沿电极分布方向上具有一定的位置分辨能力。通过模拟分析,验证了该方法可用于为γ径迹重建甄别的相关物理机制研究提供支持,同时还能对其应用效果进行模拟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电极高纯锗探测器 脉冲波形模拟 径迹重建甄别 蒙特卡罗方法
原文传递
酸枣仁黄酮对照提取物的制备及其在枣仁安神颗粒含量测定中的方法学验证 被引量:2
4
作者 苏彦奇 肖咪 +4 位作者 于宏珠 唐劲天 邹先伟 黄必胜 蔡旭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33-237,共5页
本研究制备了酸枣仁黄酮对照提取物,用对照提取物替代单一对照品测定枣仁安神颗粒中斯皮诺素、6-阿魏酰斯皮诺素成分,探讨对照提取物用于中药质量控制的可行性。结果表明,酸枣仁黄酮提取物中斯皮诺素、6-阿魏酰斯皮诺素浓度分别在0.... 本研究制备了酸枣仁黄酮对照提取物,用对照提取物替代单一对照品测定枣仁安神颗粒中斯皮诺素、6-阿魏酰斯皮诺素成分,探讨对照提取物用于中药质量控制的可行性。结果表明,酸枣仁黄酮提取物中斯皮诺素、6-阿魏酰斯皮诺素浓度分别在0.0087~0.4366(r=0.9996)、0.0039~0.1952 mg·mL-1(r=0.9996)范围内与色谱峰面积值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n=9)分别为100.26%、100.90%,RSD分别为2.45%、1.37%。以酸枣仁黄酮对照提取物为对照,测定12批枣仁安神颗粒样品的结果,与采用单一对照品所测得结果基本一致。综上,对照提取物可替代相应的对照品测定中药成分的含量,用于中药材及其制剂的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枣仁 对照提取物 斯皮诺素 6’’’-阿魏酰斯皮诺素 高效液相色谱 质量控制
下载PDF
单晶体多电极读出高纯锗探测器^(76)Ge的0νββ甄别研究
5
作者 杨璟喆 曾志 +2 位作者 程建平 田阳 李玉兰 《中国科学:物理学、力学、天文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51-65,共15页
^(76)Ge的无中微子双贝塔(0νββ)衰变探测实验中本底抑制十分关键,单电子(本底事例)和双电子(0νββ事例)事例甄别因其信号特征区分度极小而十分具有挑战性.本文针对单晶体多电极读出的高纯锗探测器建立了波形模拟研究方法,对双面交... ^(76)Ge的无中微子双贝塔(0νββ)衰变探测实验中本底抑制十分关键,单电子(本底事例)和双电子(0νββ事例)事例甄别因其信号特征区分度极小而十分具有挑战性.本文针对单晶体多电极读出的高纯锗探测器建立了波形模拟研究方法,对双面交叉条型多电极高纯锗探测器的位置分辨能力进行了研究.同时通过搭建lightGBM模型,对多电极高纯锗探测器各个电极所收集的模拟波形进行分类训练.结果表明,该结构的多电极高纯锗探测器在电极分布方向具有良好的位置敏感特性,同时可以通过两端电极过中时间差确定粒子作用深度.基于所搭建的lightGBM模型对0νββ双电子事例的识别效果为68.4%.经验证,所训练lightGBM模型在保证0νββ信号事例没有被明显抑制的基础上,对本底中^(68)Ge和^(60)Co抑制效果相对显著,甄别前后分别可以被抑制3.33倍和2.66倍.结果表明,单晶体多电极读出的高纯锗探测器对于^(76)Ge的0νββ衰变探测的应用具备可行性,为将来在中国锦屏地下实验室对^(76)Ge的0νββ衰变实现event-by-event搜寻提供了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中微子双贝塔衰变 多电极高纯锗探测器 波形甄别方法 机器学习
原文传递
糙皮侧耳次生代谢产物化学成分的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智朋飞 李倩 +5 位作者 陈本科 邹先伟 唐劲天 王晓宇 常诚 蔡旭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408-413,共6页
目的研究糙皮侧耳Pleurotus ostreatus(Jacq.)次生代谢产物的化学成分。方法糙皮侧耳大米培养发酵物乙酸乙酯提取物的分析采用硅胶柱、Sephadex LH⁃20、半制备HPLC等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所得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 目的研究糙皮侧耳Pleurotus ostreatus(Jacq.)次生代谢产物的化学成分。方法糙皮侧耳大米培养发酵物乙酸乙酯提取物的分析采用硅胶柱、Sephadex LH⁃20、半制备HPLC等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所得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中分离得到16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5⁃羟甲基糠醛(1)、羟基酪醇(2)、对羟基苯乙醇(3)、7⁃羟基⁃4⁃甲氧基⁃5⁃甲基香豆素(4)、flavasperone(5)、TMC⁃256C1(6)、pyrophen(7)、isopyrophen(8)、十八烷酸(9)、油酸(10)、1⁃油酸单甘油酯(11)、1⁃亚油酸单甘油酯(12)、麦角甾醇(13)、3β⁃羟基⁃5α,8α⁃过氧麦角甾醇⁃6,22⁃双烯(14)、菜油甾醇(15)、菜籽甾醇(16)。结论化合物1~3、5~11、13、15均为首次从侧耳属真菌次生代谢产物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糙皮侧耳 次生代谢产物 化学成分 分离鉴定
下载PDF
基于常规X线的光栅成像改善微钙化X线摄影的对比度
7
作者 王升平 李新斌 +5 位作者 朱晓骅 付怡 李瑞敏 张丽 陈志强 彭卫军 《肿瘤影像学》 2018年第3期157-163,共7页
目的:通过微钙化模型光栅成像,探讨不同组织厚度和微钙化大小条件下光栅成像微钙化的显示情况。方法:选择磷酸钙模拟乳腺微钙化,新鲜瘦猪肉模拟乳腺组织,制作乳腺微钙化模型。分别对3组不同猪肉厚度(2、4和5 cm)和5组不同颗粒大小(16、2... 目的:通过微钙化模型光栅成像,探讨不同组织厚度和微钙化大小条件下光栅成像微钙化的显示情况。方法:选择磷酸钙模拟乳腺微钙化,新鲜瘦猪肉模拟乳腺组织,制作乳腺微钙化模型。分别对3组不同猪肉厚度(2、4和5 cm)和5组不同颗粒大小(16、22、26、30和40目)的微钙化模型(每组10粒钙化)成像。比较不同猪肉厚度和钙化大小条件下吸收成像与暗场成像对比度的差异。结果:在所有不同厚度模型组,暗场成像对比度均优于吸收成像,两种成像方式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 1)。随着猪肉厚度增加,吸收成像对比度明显下降,暗场成像对比度轻度下降。在所有不同钙化大小模型组,暗场成像对比度也均优于吸收成像,两种成像方式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 1)。随着钙化减小,吸收成像对比度明显降低,暗场成像对比度略有降低。结论:基于光栅的暗场成像可提高微钙化的对比度,改善微钙化的可视化,有望提高微钙化的检出率。光栅成像在乳腺癌微钙化的检出和诊断中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栅成像 X线 乳腺 微钙化 模型研究
下载PDF
真姬菇次生代谢产物化学成分的研究
8
作者 蔡旭 肖咪 +2 位作者 薛宏坤 邹先伟 唐劲天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504-1509,共6页
目的研究真姬菇Hypsizygus marmoreus(Peck) H.E.Bigelow次生代谢产物的化学成分。方法真姬菇大米培养发酵物乙酸乙酯提取物的分析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半制备HPLC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所得化合物的结构。结... 目的研究真姬菇Hypsizygus marmoreus(Peck) H.E.Bigelow次生代谢产物的化学成分。方法真姬菇大米培养发酵物乙酸乙酯提取物的分析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半制备HPLC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所得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中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灰绿曲霉素(1)、 2-(3,8-环氧-7,9-庚二烯基)-6-羟基-5-(17-甲基-2-丁烯基)苯甲醛(2)、2-(3,8-环氧-7,9,11-庚三烯基)-6-羟基-5-(17-甲基-2-丁烯基)苯甲醛(3)、2-(E-3-庚烯基)-3,6-二羟基-5-(17-甲基-2-丁烯基)苯甲醛(4)、isotetrahydroauroglaucin(5)、异二氢金(色)灰绿曲霉素(6)、灰绿曲霉黄色素(7)、毛壳菌吡喃宁(8)、6′-oxo-chaetopyranin(9)、二氢金(色)灰绿曲霉素(10)、曲霉素(11)。结论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玉蕈属真菌次生代谢产物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姬菇 次生代谢产物 化学成分 分离鉴定
下载PDF
基于谱效关系的藏药材全缘叶绿绒蒿全草(非花入药部位)抗氧化质量标志物初步研究 被引量:16
9
作者 黄艳菲 蔡旭 +4 位作者 冉波 李文兵 杨正明 张绍山 刘圆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7期4521-4530,共10页
目的建立基于谱效关系的藏药材全缘叶绿绒蒿Meconopsis integrifolia全草(非花入药部位)(HMI)的质量标志物研究方法,为其质量控制提供依据。方法测定10批次HMI提取物的UPLC指纹图谱、UPLC-ESI-Q-TOF-MS/MS法对化学成分进行指认,测定10... 目的建立基于谱效关系的藏药材全缘叶绿绒蒿Meconopsis integrifolia全草(非花入药部位)(HMI)的质量标志物研究方法,为其质量控制提供依据。方法测定10批次HMI提取物的UPLC指纹图谱、UPLC-ESI-Q-TOF-MS/MS法对化学成分进行指认,测定10批样品的总抗氧化能力、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抑制能力,采用主成分分析法筛选能更大程度反映HMI提取物的抗氧化能力指标,采用灰色关联度法关联抗氧化能力指标与指纹图谱共有峰的相关性,综合分析筛选质量标志物,HSCCC法分离鉴定所筛选化学成分的结构。结果从HMI提取物指纹图谱确定了29个共有峰,UPLC-ESI-Q-TOF-MS/MS法指认了样品中的18种化学成分,包括16种黄酮类成分和2种生物碱类成分;主成分分析法筛选出DPPH清除能力能更大程度反映HMI提取物的抗氧化能力;灰色关联度分析表明29个共有峰与DPPH清除能力的关联度均大于0.5,综合分析确认槲皮素-3-O-β-D-葡萄糖基-(1→6)-β-D-葡萄糖苷和槲皮素-3-O-[2′′′-O-乙酰基-β-D-半乳糖基-(1→6)-β-D-葡萄糖苷]作为HMI的质量标志物,其中槲皮素-3-O-[2′′′-O-乙酰基-β-D-半乳糖基-(1→6)-β-D-葡萄糖苷]为新化合物。结论基于谱效关系的HMI质量标志物的研究,对阐明药效物质基础、筛选与药效相关的核心质量标志物,保证药材质量的可控性和合理应用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缘叶绿绒蒿全草(非花入药部位) UPLC 质量标志物 谱效关系 黄酮
原文传递
真姬菇次生代谢产物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肖咪 罗蓉 +4 位作者 薛宏坤 唐劲天 柳鑫 苏彦奇 蔡旭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3年第3期180-183,共4页
[目的]研究真姬菇次生代谢产物的化学成分。[方法]真姬菇通过大米培养发酵、乙酸乙酯提取后,获得提取物。提取物经硅胶柱、Sephadex LH-20凝胶柱、RP-C 18反相硅胶柱等分离纯化,根据波谱数据与文献对比解析化合物结构。[结果]从真姬菇... [目的]研究真姬菇次生代谢产物的化学成分。[方法]真姬菇通过大米培养发酵、乙酸乙酯提取后,获得提取物。提取物经硅胶柱、Sephadex LH-20凝胶柱、RP-C 18反相硅胶柱等分离纯化,根据波谱数据与文献对比解析化合物结构。[结果]从真姬菇大米发酵的乙酸乙酯提取物中分离得到了14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羟基大黄素(1)、1,8-二羟基蒽醌(2)、大黄素(3)、大黄素甲醚(4)、1-羟基-2-甲基蒽醌(5)、2,4-二羟基苯甲酸甲酯(6)、4-羟基苯甲酸甲酯(7)、(2ALPHA)-A′-新伽马蜡烷-2,22-二醇(8)、β-谷甾醇(9)、豆甾醇(10)、麦角甾-4,6,8(14),22-四烯-3-酮(11)、麦角甾-7,22-二烯-3-酮(12)、硬脂酸(13)、油酸(14)。[结论]化合物1~14均为首次从玉蕈属真菌次生代谢产物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姬菇 次生代谢产物 化学成分
下载PDF
强电磁环境长期暴露对人体血液细胞因子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2
11
作者 王观筠 吴琼 +5 位作者 姜云升 吴阳勋 王子乾 孟萃 姚树林 尹彤 《解放军医学院学报》 CAS 2020年第7期715-718,737,共5页
目的观察强电磁环境的长期暴露对相关作业人员细胞因子含量的影响。方法连续招募从事至少1年以上与强电磁辐射有关工作的人员入暴露组,同时招募该单位与强电磁辐射工作无关的人员入非暴露组,入选人员均为男性。多点监测工作环境的电磁强... 目的观察强电磁环境的长期暴露对相关作业人员细胞因子含量的影响。方法连续招募从事至少1年以上与强电磁辐射有关工作的人员入暴露组,同时招募该单位与强电磁辐射工作无关的人员入非暴露组,入选人员均为男性。多点监测工作环境的电磁强度,检测所有被试者外周静脉全血血浆中7项细胞因子,包括白细胞介素(IL)-1β、IL-6、IL-7、IL-8、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干扰素-γ(IFN-γ)并进行比较,对其随暴露工作时间增加的变化趋势进行分析。结果暴露组(n=239)和非暴露组(n=203)的年龄、性别、工作时间、体质量指数(BMI)均无统计学差异。暴露组的IL-1β[(24.09±3.77)pg/ml vs(24.89±3.97)pg/ml,P=0.030]、IL-6[(15.74±2.26)pg/ml vs(16.46±2.49)pg/ml,P=0.001]和IL-8[(13.28±4.02)pg/ml vs(14.10±3.73)pg/ml,P=0.026]水平均较非暴露组显著降低;上述3种细胞因子随工作时间增加而变化的波动幅度较非暴露组更大;暴露组的IL-8水平与暴露工作时间和年龄均具有独立相关性(P<0.05)。两组IL-7、IL-10、TNF-α、IFN-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长期暴露于强电磁环境可导致相关作业人员的某些细胞因子水平降低,进而可能影响机体的免疫防御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磁场暴露 细胞因子 IL-1Β IL-6 IL-8 免疫功能
下载PDF
强电磁辐射环境长期暴露对作业人员外周血全血细胞的影响 被引量:2
12
作者 吴琼 王观筠 +5 位作者 姜云升 吴阳勋 王子乾 孟萃 姚树林 尹彤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537-541,共5页
目的观察长期接触强电磁环境对作业人员外周血全血细胞的影响。方法2019年4-10月连续募集某地从事强电磁辐射作业至少1年的人员239例作为暴露组,不接触强电磁辐射设备的人员203例作为非暴露组,总计连续募集442例,均为男性。对电磁辐射... 目的观察长期接触强电磁环境对作业人员外周血全血细胞的影响。方法2019年4-10月连续募集某地从事强电磁辐射作业至少1年的人员239例作为暴露组,不接触强电磁辐射设备的人员203例作为非暴露组,总计连续募集442例,均为男性。对电磁辐射作业区的电磁频段及功率密度进行多点测定,比较暴露组与非暴露组血常规指标的差异,并分析差异指标随暴露时间增加的变化趋势。结果暴露组与非暴露组的年龄、性别、工作年限及体重指数(BMI)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作业区的电磁频段在5.5~2000 MHz之间,屏蔽点内功率密度最高可达14 W/m^2,开放区域功率密度最高可达535.17 W/m^2。与非暴露组相比,暴露组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以及平均血小板体积(MPV)明显升高(P<0.05),红细胞计数(RBC)及血细胞比容(HCT)明显降低(P<0.05)。随着暴露时间延长,RBC及HCT相对平稳,MCH、MCHC及MPV呈现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结论长期暴露于强电磁环境可导致作业人员红细胞水平降低,早期可能通过血红蛋白升高进行代偿,但是随着暴露时间的延长,血红蛋白减少,代偿能力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电磁环境 长期暴露 作业人员 外周血 血细胞分析
下载PDF
多阳极光电倍增管信号简化读出方法研究
13
作者 刘宗民 张文杰 +1 位作者 岳骞 李元景 《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565-1568,共4页
鉴于电阻矩阵法可以实现对多阳极光电倍增管H9500信号的简化读出,一系列实验用来探究由该方法搭建的探测系统的性能,如能量分辨率、能量线性及位置分辨力等。对多种放射源照射CsI晶体的测试表明:由电阻矩阵法搭建的读出系统,其各方面性... 鉴于电阻矩阵法可以实现对多阳极光电倍增管H9500信号的简化读出,一系列实验用来探究由该方法搭建的探测系统的性能,如能量分辨率、能量线性及位置分辨力等。对多种放射源照射CsI晶体的测试表明:由电阻矩阵法搭建的读出系统,其各方面性能都很理想,可以为未来基于H9500光电倍增管信号读出的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系统的研制提供信号通道数简化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阻矩阵网络 H9500光电倍增管 CsI晶体 位置分辨力
下载PDF
XIPAF磁铁电源电流纹波对慢引出的影响
14
作者 张琪 郑曙昕 +4 位作者 李光锐 姚红娟 关遐令 黄文会 王学武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27-131,共5页
从理论和模拟两方面研究了西安质子应用装置二极铁、四极铁电源电流纹波对引出束流的影响,并根据模拟结果确定出以下单种磁铁电源电流纹波标准:对于聚焦四极铁电源,电流纹波/设定值应小于1.2×10^(-4);对于散焦四极铁电源,电流纹波... 从理论和模拟两方面研究了西安质子应用装置二极铁、四极铁电源电流纹波对引出束流的影响,并根据模拟结果确定出以下单种磁铁电源电流纹波标准:对于聚焦四极铁电源,电流纹波/设定值应小于1.2×10^(-4);对于散焦四极铁电源,电流纹波/设定值应小于2×10^(-3);对于二极铁电源,电流纹波/设定值应小于4×10^(-4)。因西安质子应用装置同步环上所有磁铁电源采用同一纹波标准,综合考虑所有磁铁电源电流纹波后,最终确定电源电流纹波/设定值应小于1×10^(-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F-KO 电流纹波 慢引出
下载PDF
箭上电磁环境检测接收天线研究
15
作者 姜云升 刘丹阳 +2 位作者 王洋 宫长辉 钟媚青 《宇航总体技术》 2023年第3期19-26,共8页
针对目前运载火箭舱内电磁环境愈发复杂且没有有效的测量手段的问题,研制了一种超宽带无源小型化接收天线。该天线采用多个整形单极子的方式拓展带宽并达到小型化目的。接收天线的测量频率范围覆盖500 MHz~6 GHz,尺寸约为60 mm×60 ... 针对目前运载火箭舱内电磁环境愈发复杂且没有有效的测量手段的问题,研制了一种超宽带无源小型化接收天线。该天线采用多个整形单极子的方式拓展带宽并达到小型化目的。接收天线的测量频率范围覆盖500 MHz~6 GHz,尺寸约为60 mm×60 mm×100 mm。通过加入低噪声放大器,使可测量的最低电场强度不高于1 mV/m。由于多个整形极子天线存在相互干扰情况,因此接收天线在频率响应上与理论值存在差异,该差异可以通过校准进行消除。通过数值仿真和样机试验测试,该天线系统的测量能力良好,符合设计预期。将该接收天线应用装载在运载火箭舱内,可以对目前已知的箭上无线系统发射频段进行有效测量,对飞行过程中箭上真实电磁环境的确认、舱内电磁兼容设计、箭地无线链路设计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宽带 天线干扰 电磁场测量 电磁兼容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