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腋窝反向淋巴作图联合冰冻切片预防乳腺癌术后上肢水肿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0
1
作者 黄伟斌 梁笑媚 +2 位作者 黄佳旭 金晓龙 方泽伟 《中国病案》 2019年第6期101-104,共4页
目的研究腋窝反向淋巴作图联合冰冻切片预防乳腺癌术后上肢水肿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2月到2018年2月某院80例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40)与对照组(n=40),对照组予以常规腋窝淋巴结清扫,实验组予以腋窝反向淋巴作图,淋巴结行... 目的研究腋窝反向淋巴作图联合冰冻切片预防乳腺癌术后上肢水肿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2月到2018年2月某院80例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40)与对照组(n=40),对照组予以常规腋窝淋巴结清扫,实验组予以腋窝反向淋巴作图,淋巴结行穿刺后术中冰冻切片,对两组临床效果进行比较。结果以术后病理诊断为金标准,冰冻切片诊断I级、II级、III级符合率分别为62.5%、75.0%、87.5%;治疗前两组VAS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上肢水肿发生情况、腋窝淋巴结复发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腋窝反向淋巴作图有助于提高腋窝淋巴结清扫术效果,在预防乳腺癌术后上肢水肿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腋窝反向淋巴作图 冰冻切片 乳腺癌术 上肢水肿
原文传递
不同分子分型乳腺癌患者中雄激素受体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被引量:4
2
作者 金晓龙 陆雪明 +3 位作者 蔡振海 谢向丽 方泽伟 林锐填 《系统医学》 2022年第4期39-42,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分子分型乳腺癌患者中雄激素受体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随机选取2020年1—12月于该院就诊的乳腺癌患者100例,借助免疫组织化学法(immunohistochemistry,IHC)对患者肿瘤组织进行检测,记录雄激素受体(androgen rec... 目的探讨不同分子分型乳腺癌患者中雄激素受体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随机选取2020年1—12月于该院就诊的乳腺癌患者100例,借助免疫组织化学法(immunohistochemistry,IHC)对患者肿瘤组织进行检测,记录雄激素受体(androgen receptor,AR)表达情况,分析乳腺癌患者中AR的表达情况、临床病理参数与AR表达之间的关系。结果该研究100例患者中,AR阳性67例(67%),AR阴性33例(33%)。AR阳性表达患者中IHC染色结果多为细胞核呈现出黄褐色染着色,染色形状多为颗粒状,而AR阴性表达患者中细胞核无IHC染着色出现。在所有的病理参数中,淋巴结阴性(61.2%vs 24.2%,χ^(2)=12.081,P=0.001)、组织学分级低(Ⅰ/Ⅱ)(68.7%vs 30.3%,χ^(2)=13.200,P<0.001)的患者AR阳性表达的概率更高,而AR表达与年龄、病理类型、肿瘤大小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R表达状况与蛋白质标记物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PR)、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Ki-67和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HER2)表达状况之间存在明显的相关性。与AR阴性表达相比,在PR阳性(53.7%vs 30.3%,χ^(2)=4.886,P=0.027)、ER阳性(61.2%vs 36.4%,χ^(2)=5.472,P=0.019)、Ki-67<14%(73.1%vs 51.5%,χ^(2)=4.605,P=0.032)以及HER-2阳性(34.3%vs 12.1%,χ^(2)=5.532,P=0.019)中,AR阳性表达的概率更高。AR表达状况与乳腺癌分子分型存在相关性,AR阳性表达在HER-2过表达、Luminal-A、Luminal-B中概率较高,而在三阴性乳腺癌中阳性表达概率较低,乳腺癌的分子分型不同,AR表达状况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腺癌患者AR表达状况与病理参数、分子分型存在相关性,即在淋巴结阴性、组织学低分级中AR阳性表达率更高;在、Her-2过表达型乳腺癌中AR阳性率比三阴性乳腺癌阳性率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雄激素受体 乳腺癌肿瘤 分子分型 临床病理特征
下载PDF
手术切除在非哺乳期乳腺炎治疗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被引量:13
3
作者 黄佳旭 黄伟斌 方泽伟 《中国实用医药》 2020年第4期59-61,共3页
目的探讨手术切除在非哺乳期乳腺炎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50例非哺乳期乳腺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25例。对照组应用保守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手术切除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治疗后疼痛评分。结果研究组总有... 目的探讨手术切除在非哺乳期乳腺炎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50例非哺乳期乳腺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25例。对照组应用保守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手术切除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治疗后疼痛评分。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96.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4.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疼痛评分为(2.5±1.1)分,对照组治疗后疼痛评分为(4.6±1.2)分,研究组治疗后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6.450, P<0.05)。结论非哺乳期乳腺炎的治疗过程当中,手术切除的治疗效果理想,临床上应当进一步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术切除 非哺乳期 乳腺炎 应用价值
下载PDF
揭阳地区乳腺癌临床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被引量:9
4
作者 蔡振海 杨朝蓉 +1 位作者 黄伟斌 黄佳旭 《广东医学》 CAS 2021年第6期701-705,共5页
目的了解揭阳地区乳腺癌的发病情况和诊疗现状,掌握揭阳地区乳腺癌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广东省揭阳市人民医院659例经病理确诊的原发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659例乳腺癌患者诊断时中位年龄52岁(四分位数46,60岁);除1例... 目的了解揭阳地区乳腺癌的发病情况和诊疗现状,掌握揭阳地区乳腺癌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广东省揭阳市人民医院659例经病理确诊的原发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659例乳腺癌患者诊断时中位年龄52岁(四分位数46,60岁);除1例男性患者外,其余均为女性。52.7%(347/658)女性患者为绝经后乳腺癌;浸润性导管癌所占比例最大,为83.1%(548/659);Ⅰ、Ⅱ期乳腺癌比率为62.2%(410/659);Luminal B(HER2+)所占比例最大,为27.3%(180/659),所占比例最小的是三阴性,为11.2%(74/659);进行新辅助化疗、辅助化疗患者比例分别为23.8%(157/659)、50.8%(335/659),手术方式以改良根治术为主,占比55.7%(367/659),其次是保乳术占19.9%(131/659),单纯乳腺切除术+前哨淋巴结活检18.2%(120/659)。结论揭阳地区乳腺癌患者诊断年龄偏大,呈单峰分布,绝经后女性患者偏多,病理类型以浸润性导管癌为主,Ⅳ期患者比例有逐年上升趋势,手术治疗方式以改良根治术为主,保乳术和单纯乳腺切除术+前哨淋巴结活检应用率高,表明该地区患者对美观和功能有较高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流行病学特征 回顾性研究 揭阳地区
下载PDF
消乳散结胶囊联合小金片对乳腺增生患者乳腺超声指标及激素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7
5
作者 谢向丽 林锐填 方泽伟 《中国药物经济学》 2021年第7期97-100,共4页
目的探讨消乳散结胶囊联合小金片对乳腺增生患者乳腺超声指标及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0月揭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26例乳腺增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3例。对照组予以小金片治疗,... 目的探讨消乳散结胶囊联合小金片对乳腺增生患者乳腺超声指标及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0月揭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26例乳腺增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3例。对照组予以小金片治疗,观察组加用消乳散结胶囊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乳腺超声指标、激素水平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3.65%,高于对照组的80.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输乳管内径、乳腺腺体层厚度、低回声区直径和肿块直径为(1.03±0.18)mm、(5.13±1.04)mm、(11.25±1.68)mm、(1.12±0.21)mm,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孕酮水平为(3.27±0.58)mmol/L,高于对照组,雌二醇、催乳素水平为(613.52±45.74)pmol/L、(11.34±2.05)μg/L,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消乳散结胶囊联合小金片可提高乳腺增生治疗效果,改善患者体内激素水平,加快肿块消失,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增生 消乳散结胶囊 小金片 乳腺超声 激素水平 不良反应
原文传递
乳腺癌保乳手术与改良根治术治疗早期乳腺癌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5
6
作者 黄佳旭 黄伟斌 方泽伟 《中国当代医药》 2019年第35期134-136,共3页
目的比较乳腺癌保乳手术与改良根治术治疗早期乳腺癌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120例早期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60例)与观察组(6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改良根治手术治疗,观察组... 目的比较乳腺癌保乳手术与改良根治术治疗早期乳腺癌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120例早期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60例)与观察组(6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改良根治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保乳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并发症总发生率以及患者对术后形体效果的总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对术后形体效果的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早期乳腺癌患者采用保乳手术的疗效以及临床应用价值都优于改良根治术,保乳手术能更好地保证患者术后的形体效果,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改善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乳手术 改良根治术 早期乳腺癌 疗效 临床价值
下载PDF
乳腺癌化疗诱导外周神经病变研究的文献计量学分析
7
作者 黄佳旭 吴敏丽 +2 位作者 林淑婷 林锐填 蔡振海 《岭南急诊医学杂志》 2024年第4期389-392,共4页
目的:分析1993年至2023年乳腺癌化疗诱导的外周神经病变(Chemotherapy⁃induced peripheral neuropathy,CIPN)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为未来的研究提供借鉴信息。方法:利用R语言bibliometrix包对1993年至2023年Web of science的核心合集... 目的:分析1993年至2023年乳腺癌化疗诱导的外周神经病变(Chemotherapy⁃induced peripheral neuropathy,CIPN)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为未来的研究提供借鉴信息。方法:利用R语言bibliometrix包对1993年至2023年Web of science的核心合集数据库收录的乳腺癌CIPN相关的文献进行计量学分析,从发文量、期刊、作者和国家分布,以及关键词、被引分数和合作网络等深入分析乳腺癌CIPN的研究热点、分布情况。结果:共1147篇文献纳入分析,近30年年发文量缓慢上升,美国的发文量最多。发文量最多的作者是来自美国的北卡罗来纳大学Hertz DL教授,共发文15篇;被引用频次最多的作者是来自日本横滨大学的Hausheer FH,被引用153次。期刊《Breast cancer research and treatment》刊发的文献最多,54篇。研究方向可分为4个聚类,主要集中于化疗药物CIPN的观察、预测、发病机制和治疗。结论:近30年乳腺癌CIPN的研究领域中美国的发文量远超其他国家,中国可提高国际合作率,以提升在该领域的影响。并可在治疗方面投入更多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化疗诱导外周神经病变 文献计量学
下载PDF
乳腺癌新辅助化疗诱导外周神经损伤的肌电图研究
8
作者 吴敏丽 林锐填 +1 位作者 林淑婷 黄佳旭 《岭南急诊医学杂志》 2024年第2期167-170,共4页
目的:利用肌电图探索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相关外周神经损伤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纳入2021年6月至2024年1月在我院乳腺中心就诊的乳腺癌行新辅助化疗的患者40例,观察化疗前后四肢肌电图的检测结果的变化情况,比较上下肢神经肌电图数值的变... 目的:利用肌电图探索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相关外周神经损伤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纳入2021年6月至2024年1月在我院乳腺中心就诊的乳腺癌行新辅助化疗的患者40例,观察化疗前后四肢肌电图的检测结果的变化情况,比较上下肢神经肌电图数值的变化。分析外周神经损伤的情况以及上下肢神经损伤的不同点。结果:感觉的正中神经传导速度(Conductionvelocity,CV)、潜伏期(Latencytime,LT),尺神经CV和腓肠神经CV、波幅(Amplitude,AP)、LT化疗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化疗后正中神经、尺神经和腓肠神经的CV减慢,化疗后正中神经和腓肠神经的LT延长,腓肠神经的AP化疗后变小。感觉神经中正中神经的CV、LT和尺神经CV化疗前后的变化值与腓肠神经变化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乳腺癌新辅助化疗诱导的外周神经病变以损伤感觉神经为主,损伤的病理类型以脱髓鞘为主,可合并轴索损伤,下肢神经的损伤是否重于上肢须进一步的研究明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新辅助化疗 外周神经损伤 肌电图
下载PDF
320例潮汕地区绝经后乳腺癌的临床病理特点及生存预后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贺丽芳 金晓龙 +2 位作者 魏晓玲 吴俊东 黄文河 《汕头大学医学院学报》 2021年第4期226-229,234,共5页
目的:探讨潮汕地区绝经后乳腺癌的临床病理特点及生存预后。方法:收集2012年1月—2015年12月汕头大学医学院附属肿瘤医院320例绝经后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对其临床病理特点及生存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绝经后乳腺癌的病理类型... 目的:探讨潮汕地区绝经后乳腺癌的临床病理特点及生存预后。方法:收集2012年1月—2015年12月汕头大学医学院附属肿瘤医院320例绝经后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对其临床病理特点及生存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绝经后乳腺癌的病理类型分别为浸润性导管癌306例(95.6%),导管内癌9例(2.8%),混合型癌2例(0.6%),浸润性小叶癌3例(0.9%)。绝经后乳腺癌患者的5年无病生存率和总生存率分别为85.2%、90%。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肿瘤大小>2 cm(HR=1.992,95%CI:1.047~3.790;HR=3.194,95%CI:1.237~8.249)和淋巴结转移数>3(HR=2.112,95%CI:1.217~3.666;HR=3.045,95%CI:1.587~5.842)为绝经后乳腺癌患者5年无病生存期及总生存期的危险因素。结论:肿瘤大小和淋巴结转移数是潮汕地区绝经后乳腺癌患者生存预后的重要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绝经后 临床病理特点 生存预后
下载PDF
早期乳腺癌非前哨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因素分析及转移风险评估
10
作者 徐国栋 李冰 黄绮国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192-1198,共7页
背景与目的: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腋窝淋巴结转移是乳腺癌预后的重要指标。前哨淋巴结活检(SLNB)是一种检测早期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状态的新方法,当前哨淋巴结(SLN)阳性时临床上需将非前哨淋巴结(NSLN)清扫,避免腋窝淋巴结... 背景与目的: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腋窝淋巴结转移是乳腺癌预后的重要指标。前哨淋巴结活检(SLNB)是一种检测早期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状态的新方法,当前哨淋巴结(SLN)阳性时临床上需将非前哨淋巴结(NSLN)清扫,避免腋窝淋巴结癌组织残留。但是临床实践中笔者发现,SLN阳性患者中只有部分NSLN阳性,而由于缺乏可预判NSLN是否阳性的手段,通常选择无差别将NSLN切除。这种做法使得部分患者丧失保留NSLN机会,增加患者创伤导致患侧肢体功能受限以及远期淋巴水肿的发生。因此,本研究分析早期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筛选出影响NSLN转移的危险因素,并建立对应的预测模型,希望获得可靠预测NSLN转移风险的工具,为将来部分NSLN转移低风险患者豁免NSLN切除提供依据。方法:选取140例在广东省揭阳市人民医院就诊的早期乳腺癌且术中病理活检提示SLN阳性的患者,以7∶3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训练集(98例)和验证集(42例)。将训练集患者分为NSLN阳性组(30例)和NSLN阴性组(68例)。经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早期乳腺癌患者NSLN转移的因素,构建预测模型评估NSLN转移风险,绘制拟合优度曲线及ROC曲线评估模型的价值。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3.106,95%CI=1.387~6.956)、肿瘤直径>2 cm(OR=2.889,95%CI=1.427~5.847)、脉管癌栓(OR=3.147,95%CI=1.490~6.646)及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阳性(OR=3.051,95%CI=1.306~7.128)为影响早期乳腺癌发生NSLN转移的因素(均P<0.05)。根据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构建预测模型,拟合度曲线显示模型拟合度良好(训练集:χ^(2)=13.711,P=0.057;验证集:χ^(2)=12.567,P=0.065)。绘制ROC曲线评估模型的区分度显示,训练集ROC曲线AUC为0.877(95%CI=0.795~0.934),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93.33%、67.65%;验证集ROC曲线AUC为0.841(95%CI=0.754~0.907),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9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前哨淋巴结 早期乳腺癌 影响因素 预测模型
原文传递
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治疗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后粒细胞缺乏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梁笑媚 黄伟斌 《中国实用医药》 2021年第15期24-27,共4页
目的探讨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PEG-rhG-CSF)治疗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后粒细胞缺乏的临床效果。方法40例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后粒细胞缺乏患者,采用整群随机法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20例。实验组采用PEG-rhG-CSF治疗,对照组采用短... 目的探讨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PEG-rhG-CSF)治疗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后粒细胞缺乏的临床效果。方法40例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后粒细胞缺乏患者,采用整群随机法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20例。实验组采用PEG-rhG-CSF治疗,对照组采用短效升白针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粒细胞缺乏持续时间、发热持续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疗效、住院病人满意度量表(IPSQ)评分、中国癌症患者化疗生活质量量表(QLQ-CCC)评分。结果实验组患者的粒细胞缺乏持续时间(5.47±0.38)d、发热持续时间(6.45±0.57)d均短于对照组的(8.63±0.57)、(10.53±0.72)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5.00%低于对照组的3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有效率90.00%高于对照组的6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后,两组患者的IPSQ评分、QLQ-CCC评分均高于本组用药前,且实验组患者的IPSQ评分(82.92±8.76)分、QLQCCC评分(72.46±9.47)分均高于对照组的(75.58±8.53)、(65.53±7.95)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EG-rhG-CSF有助于推动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后粒细胞缺乏患者的病情恢复,保障其疗效,且能够改善其对于疗效的满意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粒细胞缺乏 乳腺癌新辅助化疗 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 短效升白针
下载PDF
三阴性乳腺癌患者机体雄激素受体水平表达情况及预后分析 被引量:3
12
作者 金晓龙 陆雪明 +4 位作者 蔡振海 谢向丽 方泽伟 林锐填 黄文河 《中国医药科学》 2022年第4期162-164,168,共4页
目的研究三阴性乳腺癌患者机体雄激素受体水平表达情况及预后。方法回顾性选取本院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三阴性乳腺癌患者50例,对所有患者均进行组织学标本的采集与染色处理,并统计比较其临床基本资料。统计AR的阳性表达情况、AR... 目的研究三阴性乳腺癌患者机体雄激素受体水平表达情况及预后。方法回顾性选取本院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三阴性乳腺癌患者50例,对所有患者均进行组织学标本的采集与染色处理,并统计比较其临床基本资料。统计AR的阳性表达情况、AR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生存率。结果50例患者中雄激素受体(AR)阳性表达显示阳性者有14例,阳性率为28.00%;50例患者中,AR阳性患者年龄≥50岁、绝经后、Ki-67表达<14%、HER2表达阴性的患者占比高于AR阴性患者(χ2=5.702,4.778,17.301,6.822,P<0.05);AR阳性组与AR阴性组1年的总生存率、无病生存率均无显著差异,初潮年龄、BMI、肿瘤大小、糖尿病、恶性肿瘤家族史、淋巴结状态与AR表达均无相关性(P>0.05)。结论AR在三阴性乳腺癌患者中可显示一定水平的表达,其与年龄、绝经前后等临床病理特征均有相关性,临床上可通过其水平变化为后续治疗及预后恢复情况提供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三阴性 雄激素受体 表达 预后
下载PDF
亚甲蓝腋窝反向制图在乳腺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中的临床价值分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黄佳旭 黄伟斌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0年第15期68-70,共3页
目的探究亚甲蓝腋窝反向制图在乳腺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中的临床价值。方法76例早期乳腺癌患者,按照计算机抽签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8例。对照组给予乳腺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治疗,观察组给予亚甲蓝腋窝反向制图联合乳腺癌腋窝淋巴结... 目的探究亚甲蓝腋窝反向制图在乳腺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中的临床价值。方法76例早期乳腺癌患者,按照计算机抽签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8例。对照组给予乳腺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治疗,观察组给予亚甲蓝腋窝反向制图联合乳腺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治疗。记录观察组患者亚甲蓝腋窝反向制图情况;比较两组围术期指标、术后上肢水肿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38例患者中存在蓝染淋巴管及淋巴结34例,其中蓝染淋巴结31例,蓝染淋巴结数量最多者为4个。两组手术时间、肿瘤直径、淋巴结切除数、术中出血量、液体引流量以及置管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上肢水肿发生率5.26%低于对照组的36.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4000,P=0.0007<0.05)。结论临床在乳腺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中加入亚甲蓝腋窝反向制图在预防乳腺癌术后上肢水肿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甲蓝 腋窝 反向制图 乳腺癌 淋巴结清扫术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真空辅助微创旋切系统治疗与开放性手术治疗导管内乳头状瘤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2
14
作者 谢向丽 林锐填 方泽伟 《数理医药学杂志》 CAS 2021年第8期1134-1136,共3页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真空辅助微创旋切系统治疗与开放性手术治疗导管内乳头状瘤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某院2018年1月~2020年6月收治的169例导管内乳头状瘤(intraductal papilloma,IP)患者,按手术方式不同分为行超声引导下真空辅助微...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真空辅助微创旋切系统治疗与开放性手术治疗导管内乳头状瘤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某院2018年1月~2020年6月收治的169例导管内乳头状瘤(intraductal papilloma,IP)患者,按手术方式不同分为行超声引导下真空辅助微创旋切术(微创组)116例和行传统开放性手术(传统组)53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愈合时间、术后伤口内积液量、积液时间在内的围术期情况,比较术后疼痛、瘀斑、血肿、切口感染及复发等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术后满意度情况(其中总满意度等于满意与一般之和)。结果:微创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愈合时间、术后伤口内积液量及积液时间均小于传统组,且两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两组除瘀斑情况无明显差异(P>0.05)外,相较于传统组而言,微创组疼痛、血肿、切口感染及复发人数均明显较少,且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经秩和检验可知两组满意度差异显著(Z=-11.560,P=0.000),且微创组总满意度100%(116例)明显高于传统组86.79%(46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真空辅助微创旋切系统定位准确、精准切除、瘢痕较小,能够提升IP患者的治疗效果,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预后效果,更易被女性患者接受,在微创理念已经得到广泛确立的大背景下,该方案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开放性手术 真空辅助微创旋切系统 导管内乳头状瘤 疗效
下载PDF
不同剂量华法林在乳腺癌输液港植入患者中的应用对比
15
作者 梁笑媚 黄伟斌 《山西医药杂志》 CAS 2022年第6期667-669,共3页
输液港植入术主要应用于乳腺癌患者的长期化疗,能够减少穿刺次数,降低反复穿刺造成的疼痛。虽输液港植入术安全性及可靠性较高,但易发生气胸、感染及血栓等并发症,严重影响化疗效果,严重时会危及患者生命安全[1]。华法林是目前应用较为... 输液港植入术主要应用于乳腺癌患者的长期化疗,能够减少穿刺次数,降低反复穿刺造成的疼痛。虽输液港植入术安全性及可靠性较高,但易发生气胸、感染及血栓等并发症,严重影响化疗效果,严重时会危及患者生命安全[1]。华法林是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抗凝药物,其属于香豆素类抗凝剂,具有抗凝、溶栓、生物利用度高、作用时间长、价格低廉等优点。但华法林血药浓度与疗效个体差异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法林 穿刺次数 化疗效果 输液港 抗凝药物 长期化疗 生物利用度 血药浓度
下载PDF
探讨腋窝反向淋巴作图术中亚甲蓝的注射方法
16
作者 黄伟斌 梁笑媚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0年第17期40-43,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亚甲蓝注射方法对腋窝反向淋巴作图(axillary reverse mapping,ARM)术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自2018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的50例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行腋窝反向淋巴作图术治疗,行腋窝反向淋巴作图前对患者上臂内... 目的探讨不同亚甲蓝注射方法对腋窝反向淋巴作图(axillary reverse mapping,ARM)术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自2018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的50例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行腋窝反向淋巴作图术治疗,行腋窝反向淋巴作图前对患者上臂内侧皮下注射1:1稀释后亚甲蓝,分30分钟(18例)、60分钟(20例)、90分钟(12例)注射,单点注射(27例)和多点注射(23例),对比不同注射时间、注射点位对ARM淋巴显影成功率的影响及不同注射时间组患者术后上肢水肿发生率。结果多点注射组患者ARM淋巴显影成功率与单点注射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0分钟组、90分钟组患者ARM淋巴显影成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高于30分钟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60分钟组、90分钟组患者术后上肢水肿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低于30分钟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行腋窝反向淋巴作图前60分钟或90分钟对患者注射亚甲蓝,不仅能有效提高ARM淋巴显影成功率,还能降低患者术后上肢水肿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腋窝反向淋巴作图术 亚甲蓝 注射方法 乳腺癌 效果 上肢水肿 淋巴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