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四态合一”的县城风貌规划-以四川甘孜州德格县为例 被引量:10
1
作者 麦贤敏 李永华 雷济铭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22-127,共6页
康巴藏区是我国三大藏区之一,承载着康巴藏族的原生态文化,但其近年来的城镇建设未能充分体现藏族聚居区的城镇特色。如何以塑造城镇特色为核心整治现状存在的各类问题,对时至今日仍保持文化原真性的康巴藏区小城镇而言,是亟待研究的重... 康巴藏区是我国三大藏区之一,承载着康巴藏族的原生态文化,但其近年来的城镇建设未能充分体现藏族聚居区的城镇特色。如何以塑造城镇特色为核心整治现状存在的各类问题,对时至今日仍保持文化原真性的康巴藏区小城镇而言,是亟待研究的重要课题。研究结合甘孜州德格县城风貌整治规划,将城镇建设问题分解为环境生态、功能业态、历史文态和空间形态四个方面,并尝试将这四个方面相结合,以"四态合一"的理念指导风貌整治规划,探索康巴地区小城镇风貌整治规划的研究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貌整治规划 “四态合一” 康巴藏区 德格县
下载PDF
大型产业基地入驻背景下的小城镇产城融合策略——以成都市石板滩镇总体规划为例 被引量:7
2
作者 李永华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15年第S1期10-13 30,共5页
面对即将入驻的大型产业基地,大城市周边小城镇既需要抓住产业机遇,又需要探索"产城融合"的有效路径,实现城镇的可持续发展。研究以成都市石板滩镇总体规划为例,在轨道交通大型产业制造基地入驻该镇的背景下,探索了大城市周... 面对即将入驻的大型产业基地,大城市周边小城镇既需要抓住产业机遇,又需要探索"产城融合"的有效路径,实现城镇的可持续发展。研究以成都市石板滩镇总体规划为例,在轨道交通大型产业制造基地入驻该镇的背景下,探索了大城市周边小城镇的"产城融合"规划方法,指出小城镇应采用复合型的"产城融合"规划策略,在大城市区域层面注重产业互补与交通融合,在小城镇本地层面注重空间结构上的城镇功能融合,可为相关的小城镇规划与建设决策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城融合 小城镇 总体规划 大型产业基地
下载PDF
公园城市街道场景营造一体化路径——以成都公园城市街道一体化实践为例
3
作者 周逸影 李永华 《规划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247-253,共7页
从“小街区”到“街道一体化”,再到“公园城市街区场景营造”,是“公园城市”理念落地呈现的工作进阶。以成都公园城市街道一体化实践为例,探索基于场景营造的街区一体化路径,以及从街道设计向街区场景营造理念转变的思路,总结形成“... 从“小街区”到“街道一体化”,再到“公园城市街区场景营造”,是“公园城市”理念落地呈现的工作进阶。以成都公园城市街道一体化实践为例,探索基于场景营造的街区一体化路径,以及从街道设计向街区场景营造理念转变的思路,总结形成“五个一体化”的街区场景营造方法,探索全过程的一体化推进方式,通过街区管理与社区治理的有机融合,实现从规划管理到空间治理的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园城市 场景营造 街区一体化
下载PDF
成都“河道一体化”规划设计方法与导控路径探讨 被引量:3
4
作者 周逸影 李永华 +1 位作者 董泽鑫 谈静泊 《规划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34-141,共8页
河道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纽带,其在城市发展进程中经历了由生产性功能向生活游憩型功能的转变。滨水空间已成为城市重要的公共空间,承载着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期盼。文章基于成都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示范区背景,以“河道一体化... 河道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纽带,其在城市发展进程中经历了由生产性功能向生活游憩型功能的转变。滨水空间已成为城市重要的公共空间,承载着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期盼。文章基于成都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示范区背景,以“河道一体化”为设计理念,以《成都市公园城市河道一体化规划设计导则》为抓手,探索河道规划设计与导控的新路径,以期实现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的全域资源统筹,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品质滨水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园城市 河道 滨水空间 设计导则
下载PDF
生态理念下郊区新城转型发展路径探索——以成都市新津县为例 被引量:3
5
作者 袁兆宇 杜锐 +1 位作者 朱直君 李永华 《小城镇建设》 2018年第6期57-63,共7页
新时代,我国对于生态理念下的城乡规划空前重视。在长期快速工业化与城镇化的推动下,城市的人口与功能等要素过度集中及蔓延式的空间拓展方式已经造成了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而应对这一问题的基本策略就是建设郊区新城。在传统模式已经... 新时代,我国对于生态理念下的城乡规划空前重视。在长期快速工业化与城镇化的推动下,城市的人口与功能等要素过度集中及蔓延式的空间拓展方式已经造成了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而应对这一问题的基本策略就是建设郊区新城。在传统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前提下,寻找郊区新城转型发展路径是对于现实问题的积极回应。本文在整理国际城市规划领域生态理念与郊区新城理论的基础上,分析了生态理念对于我国不同发展阶段郊区新城建设的影响,并以成都新版总规中郊区新城新津为案例,重点研究空间规划对于生态理念的承载方式,尝试探索生态理念指导下适于郊区新城转型发展的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理念 郊区新城 转型发展 新津
下载PDF
成都市乡村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构建与实践的创新探索 被引量:1
6
作者 杨振兴 张佳 +2 位作者 李果 翟垚森 秦一心 《小城镇建设》 2023年第9期62-69,共8页
超大城市本身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巨系统,其结构与功能、系统与要素、矢量与变量日趋复杂而高度集成。超大城市周边乡村地区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构建,需要规划工作者对超大城市系统化运转、城市和乡村关系特点有深刻把握。四川省成都市顺应... 超大城市本身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巨系统,其结构与功能、系统与要素、矢量与变量日趋复杂而高度集成。超大城市周边乡村地区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构建,需要规划工作者对超大城市系统化运转、城市和乡村关系特点有深刻把握。四川省成都市顺应人口城镇化、产业规模化、服务便利化、治理现代化趋势,紧扣“按实际划分片区,按片区编制规划,按规划优化布局、配置资源”的方向路径,把县域内地缘相近、交通相连、产业相关、人文相通的若干个镇(村)划为一个城乡融合发展片区,并以片区为单元编制乡村国土空间规划为“牛鼻子”和总抓手,统筹推进优化资源配置、提升发展质量、增强服务能力、提高治理效能“四大任务”,对城乡结构与功能、系统与要素等进行深度融合协同,为超大城市乡村地区破解城乡二元结构、重塑城乡经济地理,探索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做出有益尝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大城市 国土空间规划 乡村振兴 乡村治理 成都
下载PDF
廊道空间模型重构下的乡村走廊振兴发展研究——以成都“蜀山乡韵”乡村振兴示范走廊规划为例 被引量:3
7
作者 周逸影 李雨彤 谈静泊 《城乡规划》 2021年第4期76-83,共8页
乡村振兴走廊以解决乡村地区资源分散的现实问题为目标,通过整合沿线资源、强化对腹地的带动引领作用,实现走廊沿线地区的乡村振兴。本文以成都龙门山前"蜀山乡韵"乡村走廊为例,探索乡村走廊空间振兴发展模式,研究廊道空间模... 乡村振兴走廊以解决乡村地区资源分散的现实问题为目标,通过整合沿线资源、强化对腹地的带动引领作用,实现走廊沿线地区的乡村振兴。本文以成都龙门山前"蜀山乡韵"乡村走廊为例,探索乡村走廊空间振兴发展模式,研究廊道空间模型重构方法,通过识别乡村发展潜力极核,串联纵向发展轴带,形成辐射带动面域,构建"极核—轴带—辐射面"的空间格局,从产业、生态、文化、配套、土地五个方面制定振兴路径,引导乡村地区以线带面、连片策动的整体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走廊 廊道空间模型 乡村振兴
下载PDF
应对公共突发事件的成都城乡健康社区风险评估及规划应对 被引量:3
8
作者 高梦薇 李永华 +2 位作者 陈建滨 程丽颖 唐川 《四川建筑》 2021年第1期35-38,45,共5页
从2003年的非典到2013年的中东呼吸综合征、H7N9型禽流感,再到当前的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对人民的生命健康造成了巨大影响,也给城市空间的应急保障能力带来了巨大挑战。为提升城市的安全韧性,推动健康城市建设,论文在... 从2003年的非典到2013年的中东呼吸综合征、H7N9型禽流感,再到当前的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对人民的生命健康造成了巨大影响,也给城市空间的应急保障能力带来了巨大挑战。为提升城市的安全韧性,推动健康城市建设,论文在社区风险评估的价值思辨的指导下,聚焦社区生活圈的空间单元脆弱性,从"暴露性"、"敏感性"和"适应力"三个维度探究影响社区疫情风险的因子,从而构建了"暴露-敏感-适应"的社区生活圈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并创新了一套更为科学客观的风险评估技术方法。基于"风险评估"的三个维度提出面向健康韧性社区的规划建议,以期为今后的案例实践及规划工作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康社区 韧性规划 社区生活圈 风险评估
下载PDF
城乡统筹理念在成都灾后重建规划中的应用探讨 被引量:1
9
作者 姚南 唐登红 《规划师》 2008年第12期67-70,共4页
地震使城乡二元矛盾更为凸显,成都灾后重建规划作为灾区重建至关重要的第一步,必须应对严峻挑战,秉承行之有效的城乡统筹理念与方法,立足灾情、民意,使城乡统筹的城乡规划体系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得以延续和深化。
关键词 灾后重建规划 城乡统筹 成都市
下载PDF
小城镇旅游先导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可持续性协调发展——龙泉驿区茶店镇总体规划修编思考 被引量:2
10
作者 聂真 徐勤怀 《四川建筑》 2015年第2期8-10,14,共4页
随着生态低碳理念深入人心,如何扎实立足小城镇自身生态本底,探索适合小城镇良性发展的生态规划策略和方法,同时合理发展旅游产业,打造特色和品牌,成为旅游小镇发展的瓶颈。文中以《龙泉驿区茶店镇总体规划修编》为例,探讨了小城镇在大... 随着生态低碳理念深入人心,如何扎实立足小城镇自身生态本底,探索适合小城镇良性发展的生态规划策略和方法,同时合理发展旅游产业,打造特色和品牌,成为旅游小镇发展的瓶颈。文中以《龙泉驿区茶店镇总体规划修编》为例,探讨了小城镇在大力优先发展旅游业过程中面临的一系列生态问题,试图探索在总规阶段小城镇旅游先导与生态环境的可持续性协调发展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城镇 旅游 先导 生态 环境 可持续 协调 发展
下载PDF
成都市城乡一体化规划科学编制探索
11
作者 唐登红 刘斌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10年第S2期103-105,共3页
成都市作为全国统筹城乡科学发展的先行样板、区域协调发展的成功典范、构建和谐社会的示范窗口,在科学进行城乡一体化规划编制过程中,按照"全域成都"的理念,着眼于城乡整体的和谐发展,注重规划的前瞻性、系统性和协调性的有... 成都市作为全国统筹城乡科学发展的先行样板、区域协调发展的成功典范、构建和谐社会的示范窗口,在科学进行城乡一体化规划编制过程中,按照"全域成都"的理念,着眼于城乡整体的和谐发展,注重规划的前瞻性、系统性和协调性的有机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一体化 规划编制 全域成都
下载PDF
“城乡统筹”和“两型社会”背景下新农村规划设计探讨--以湖南省望城县光明村规划为例 被引量:14
12
作者 涂海峰 王鹏程 陈曦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46-49,共4页
当前,为了解决日益突出的"三农"问题,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全国各地纷纷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区的规划建设活动。湖南省望城县光明村规划探讨了"城乡统筹"和"两型社会"背景下的新农村规划设计要科学统筹... 当前,为了解决日益突出的"三农"问题,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全国各地纷纷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区的规划建设活动。湖南省望城县光明村规划探讨了"城乡统筹"和"两型社会"背景下的新农村规划设计要科学统筹各方面内容的思路、方法,为其他地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统筹 两型社会 新农村规划
下载PDF
平原城市总体城市设计方法探讨 被引量:5
13
作者 周逸影 张毅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59-64,共6页
成都作为典型的平原城市,地形变化不突出,自然空间要素稀缺,人为意识主导空间形态的特征明显,因此总体城市设计对城市整体形态的引导把控尤为重要。文章基于对成都空间形态现状困境的分析,确定了"强格局、塑特色、保品质"的... 成都作为典型的平原城市,地形变化不突出,自然空间要素稀缺,人为意识主导空间形态的特征明显,因此总体城市设计对城市整体形态的引导把控尤为重要。文章基于对成都空间形态现状困境的分析,确定了"强格局、塑特色、保品质"的核心工作内容,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明确了管控要素,并制定了管控方式,以期形成适应平原城市特征的总体城市设计工作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总体城市设计 平原城市 空间形态塑造 成都
下载PDF
都市核心区大尺度绿色空间文化特色塑造路径--以成都市环城生态区为例
14
作者 付洋 王惠 +1 位作者 陈诚 潘霞 《规划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50-155,共6页
在公园城市建设的新阶段,人文关怀、绿色生态、场景营城等价值理念在城市规划建设与发展中得到审视与关注。作为兼具生态、生活、生产等复合要素的有机体,都市核心区大尺度绿色空间不仅是人们亲近自然、休闲游憩的主要场所,还是孕育文... 在公园城市建设的新阶段,人文关怀、绿色生态、场景营城等价值理念在城市规划建设与发展中得到审视与关注。作为兼具生态、生活、生产等复合要素的有机体,都市核心区大尺度绿色空间不仅是人们亲近自然、休闲游憩的主要场所,还是孕育文化活动、提升城市魅力的重要名片,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向往。以成都市环城生态区为例,研究梳理都市核心区大尺度绿色空间的主要特征,从体系构建、设施布局和场景营造等维度明确绿色空间文化特色塑造的方法路径,助力环城生态区建设实现由总量控制到品质优化再到品位提升的升级,以期为类似区域的生态价值转化和文化魅力彰显提供规划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都市核心区 大尺度绿色空间 文化特色塑造 成都市环城生态区
下载PDF
15分钟步行圈生活便利指数评价与区县比较——以成都市中心城区为例 被引量:2
15
作者 周垠 李果 《上海城市规划》 2018年第5期78-82,共5页
营造便利的生活环境,成为提高民生的有效抓手,也逐步成为衡量这座城市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指标。首先深度解读国际上通用的Walk Score评价方法,认为其内核是步行圈生活便利的评价。然后基于Walk Score的评价思路,构建15分钟步行圈生活便利... 营造便利的生活环境,成为提高民生的有效抓手,也逐步成为衡量这座城市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指标。首先深度解读国际上通用的Walk Score评价方法,认为其内核是步行圈生活便利的评价。然后基于Walk Score的评价思路,构建15分钟步行圈生活便利指数的评价指标体系与方法体系,对成都市中心城区生活便利指数展开评价。最后与居民的活动空间相结合,优化了生活便利指数分区对比的方法。结果表明:生活便利指数高于85的区域主要集中在成都市二环内,而南部新区生活便利指数较低,即通过步行难以解决日常生活需求;中心五城区生活便利指数与人口密度的空间相关系数皆大于0.6,说明人口密度高的区域生活便利指数也高,侧面反映了设施布局的合理性;按照人口活动区域对比各区县的生活便利指数,相较于按照行政地域单元统计更科学,区县之间生活便利指数的差异更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5分钟步行圈 生活便利指数 WalkScore 区县比较 成都
下载PDF
旧城文化核心区的城市设计策略探讨——以“成都中心”片区为例 被引量:1
16
作者 刘洋 李永华 朱直君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16年第z2期-,共4页
我国旧城文化核心区问题日趋复杂,涉及文化、经济、社会和体制等诸多方面,而广泛应用于理想化空间形态的常规城市设计方法已较难满足这一区域复兴的需要。文章在对"成都中心"片区的空间、功能、文化及利益主体等特征进行分析... 我国旧城文化核心区问题日趋复杂,涉及文化、经济、社会和体制等诸多方面,而广泛应用于理想化空间形态的常规城市设计方法已较难满足这一区域复兴的需要。文章在对"成都中心"片区的空间、功能、文化及利益主体等特征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统筹考虑这些特征与片区内历史文化、城市发展、社会经济等的内在联系,在城市设计中借鉴历史格局延续场所精神,协调多方诉求优化总体方案,植入多元活动复兴城市,创新规划管理手段确保城市设计的实施,推动"成都中心"片区的复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旧城文化核心区 复兴 城市设计 成都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