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复合微生态制剂添加方式对凡纳滨对虾生长、非特异性免疫及抗病力的影响 被引量:18
1
作者 刘龙镇 田相利 +4 位作者 王明阳 李海东 李丽 董双林 马家好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23-31,共9页
以初始体重(2.66±0.02)g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为研究对象,研究了不同复合微生态制剂添加方式对凡纳滨对虾的生长、血清非特异性免疫酶活性及抗病力的影响。实验设计了4个处理组和1个对照组。A为对照组,投喂对虾配合饲... 以初始体重(2.66±0.02)g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为研究对象,研究了不同复合微生态制剂添加方式对凡纳滨对虾的生长、血清非特异性免疫酶活性及抗病力的影响。实验设计了4个处理组和1个对照组。A为对照组,投喂对虾配合饲料,不添加任何微生态制剂;B为拌服复合菌制剂组;C为后喷涂复合菌制剂组;D为复合菌酶颗粒制剂组(复合菌与复合酶等复配后低温制粒);E为固体发酵制剂组,即添加复合菌固体发酵培养物后制粒的配合饲料。实验在400L养殖槽中进行,每个处理组分别设3个重复,养殖周期为54d。养殖实验结束后,采用浸浴法以副溶血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进行14d的攻毒实验。研究表明:各组对虾的养殖成活率均在90%以上,不同处理组间差异不显著(P> 0.05)。除拌服复合菌制剂处理组外,其他处理组均能显著提高对虾生长率(P<0.05)。与对照组相比,各处理组均可不同程度提高对虾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碱性磷酸酶、酸性磷酸酶、溶菌酶、总一氧化氮合酶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的活性;其中,固体发酵制剂组效果最显著,菌酶颗粒制剂处理组居次。副溶血弧菌攻毒实验表明,除拌服液体复合菌制剂处理组外,其他处理组均能显著提高对虾成活率(P<0.05),其中以固体发酵制剂组效果最佳。研究结果表明,饲料中合理添加复合菌制剂、复合菌酶制剂及复合菌培养物能有效促进凡纳滨对虾的生长,提高对虾血清的非特异性免疫酶活性,增强对虾对副溶血弧菌的抗病力,其中以添加复合菌固体发酵培养物饲料的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生菌 菌酶制剂 微生态制剂 生长 非特异性免疫 抗病力 凡纳滨对虾
下载PDF
大口黑鲈鱼种弹状病毒病的诊断 被引量:13
2
作者 雷燕 戚瑞荣 +4 位作者 崔龙波 肖洋 张文文 马家好 王雪鹏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05-308,共4页
对广东佛山一突发批量急性死亡现象的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养殖池塘中的患病大口黑鲈鱼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濒死的大口黑鲈在水面漫游,烂身、烂鳍,停止摄食,严重者体色发黑;解剖病鱼鳃有少量出血点,肝脏严重肿大、充血,脾... 对广东佛山一突发批量急性死亡现象的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养殖池塘中的患病大口黑鲈鱼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濒死的大口黑鲈在水面漫游,烂身、烂鳍,停止摄食,严重者体色发黑;解剖病鱼鳃有少量出血点,肝脏严重肿大、充血,脾脏肿大,胃肠空虚,肾脏肿大;流行病学调查发现,该病具有明显的传染性;从病鱼肝脏、脾脏和肾脏中未分离到致病菌,也未检测到大量寄生虫;组织病理切片观察发现,肝脏、脾脏和肾脏均呈弥漫性坏死;参考Gen Bank中弹状病毒的基因序列,设计并合成检测引物,以从自然发病鱼提取的DNA作为模板,检测结果显示,病鱼均能扩增出与预期大小片段相符的特异性产物;经过克隆测序比对显示,扩增条带的基因序列与杂交鳢弹状病毒(HSHV)、鳜鱼弹状病毒(SCRV)核苷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96.9%、95.3%。因此,初步诊断引起大口黑鲈鱼种急性死亡的病原为弹状病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口黑鲈 弹状病毒 诊断 组织病理变化
下载PDF
罗非鱼罗湖病毒RT-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初步应用 被引量:9
3
作者 雷燕 肖洋 +3 位作者 赵振峰 唐绍林 黎建斌 陈福艳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CAS 2019年第3期1-5,共5页
【目的】建立快速检测罗非鱼罗湖病毒(Tilapia Lake Virus,Ti LV)的RT-PCR方法。【方法】参照GenBank中罗非鱼罗湖病毒全基因序列,依据其假定蛋白基因片段3设计合成1对特异性扩增引物,提取罗湖病毒RNA,逆转录成cDNA,进行PCR扩增,通过优... 【目的】建立快速检测罗非鱼罗湖病毒(Tilapia Lake Virus,Ti LV)的RT-PCR方法。【方法】参照GenBank中罗非鱼罗湖病毒全基因序列,依据其假定蛋白基因片段3设计合成1对特异性扩增引物,提取罗湖病毒RNA,逆转录成cDNA,进行PCR扩增,通过优化扩增条件和扩增体系,建立快速检测罗非鱼罗湖病毒的RT-PCR方法。用该方法对自然感染罗湖病毒发病的罗非鱼样品进行RT-PCR扩增。【结果】RT-PCR扩增得到与试验设计相符的499 bp的特异性目的条带,而对健康罗非鱼、野生罗非鱼及其他病毒对照组的扩增结果均为阴性。测序比对结果表明,该方法检测结果准确,最低可检测出约10fg/mL的质粒DNA,具有较好的特异性和较高的敏感性。用该方法对332份临床样品进行RT-PCR检测,其中36份样品扩增出特异性的目的条带,经测序比对,检测结果正确。【结论】建立的检测方法可用于TiLV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非鱼 罗湖病毒 快速检测 RT-PCR
下载PDF
褐篮子鱼虹彩病毒病的诊断 被引量:9
4
作者 雷燕 戚瑞荣 +3 位作者 唐绍林 肖洋 马家好 王雪鹏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36-240,共5页
对福建省东山县每年6—10月网箱养殖褐篮子鱼Siganus fuscescens暴发的不明原因疾病(死亡率达80%)进行了研究。濒死褐篮子鱼从网箱底层游至水面,主要症状是体色发黑,开始游动快,之后变慢,最后呈现游动失衡状态直至死亡。解剖可见脾脏和... 对福建省东山县每年6—10月网箱养殖褐篮子鱼Siganus fuscescens暴发的不明原因疾病(死亡率达80%)进行了研究。濒死褐篮子鱼从网箱底层游至水面,主要症状是体色发黑,开始游动快,之后变慢,最后呈现游动失衡状态直至死亡。解剖可见脾脏和肾脏肿大、出血,胃肠空虚,肠道发红。通过对流行病学调查发现,该病具有明显的传染性,从病鱼肝脏、脾脏和肾脏中未分离到致病菌,也未检测到大量寄生虫。对病鱼组织病理切片观察,其肝脏、脾脏和肾脏出现大量肿大细胞。参考OIE设计虹彩病毒的检测引物,以从自然发病鱼的各种组织提取的DNA作为模板,检测结果显示,病鱼的各种组织均能扩增出与预期大小片段相符的特异性产物。经过克隆测序比对显示,扩增条带的基因序列与肿大细胞病毒属的真鲷虹彩病毒(RSIV)、石斑鱼虹彩病毒(GIV)和传染性脾肾坏死病毒(ISKNV)核苷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98.6%、97.4%和93.2%。利用MCP序列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显示,导致褐篮子鱼发病死亡的病毒为肿大细胞病毒属的虹彩病毒,暂命名为褐篮子鱼虹彩病毒(SFI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褐篮子鱼 虹彩病毒 诊断 肿大细胞病毒 组织病理变化
下载PDF
凡纳滨对虾肠道上皮细胞微胞子虫PCR检测方法的建立与应用 被引量:8
5
作者 雷燕 肖洋 +4 位作者 张会军 王娟 张文文 卢刚 王雪鹏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CAS 2016年第4期50-54,共5页
根据Gen Bank中对虾肠道上皮细胞微胞子虫(Enterocytozoon hepatopenaei,EHP)的基因保守序列,设计一对特异性引物,通过优化PCR扩增条件,建立快速检测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EHP的PCR方法。用该方法对EHP阳性虾进行PCR扩增,得... 根据Gen Bank中对虾肠道上皮细胞微胞子虫(Enterocytozoon hepatopenaei,EHP)的基因保守序列,设计一对特异性引物,通过优化PCR扩增条件,建立快速检测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EHP的PCR方法。用该方法对EHP阳性虾进行PCR扩增,得到与实验设计相符的330 bp特异性扩增条带,而对白斑综合症病毒(WSSV)、桃拉病毒(TSV)、传染性皮下及造血器官坏死病毒(IHHNV)、对虾杆状病毒(BP)、"棉花虾"微孢子虫、黏孢子虫的阳性虾,以及健康虾的扩增结果为阴性。测序比对发现,PCR产物序列与Gen Bank EHP基因序列的同源性为99.8%,表明该PCR方法检测结果准确。敏感性试验表明,该方法最低可检测出约100 fg的EHP质粒DNA。用该PCR方法检测广东、广西、江苏、山东、海南等地的755份临床样品,共检出阳性样品21份。该PCR方法可用于凡纳滨对虾EHP的快速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凡纳滨对虾 肠道上皮细胞微胞子虫 PCR 检测 临床应用
下载PDF
尖吻鲈Lates calcarifer虹彩病毒病的诊断 被引量:8
6
作者 文琳 雷燕 +2 位作者 戚瑞荣 肖洋 王雪鹏 《水产学杂志》 CAS 2015年第4期28-32,共5页
对广东珠海一养殖池塘中尖吻鲈Lates calcarifer的发病情况进行了调查。调查发现,病鱼体色发黑,剖检可见鳃充血发紫;空肠空胃,肠道微红,脾和肾肿大,有出血点,胆囊充盈,有胆汁渗出,肾发黑,有出血点,其他组织器官无明显变化。从病鱼的鳃... 对广东珠海一养殖池塘中尖吻鲈Lates calcarifer的发病情况进行了调查。调查发现,病鱼体色发黑,剖检可见鳃充血发紫;空肠空胃,肠道微红,脾和肾肿大,有出血点,胆囊充盈,有胆汁渗出,肾发黑,有出血点,其他组织器官无明显变化。从病鱼的鳃、肝、肾、肌肉、肠道,和血液中未检查到寄生虫,从肝、脾和肾中未分离到致病菌。参考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ffice International des Epi-zooties,OIE)设计引物,提取自然发病鱼各种组织的DNA作为模板,扩增出了预期大小的特异性产物。测序比对显示,扩增的条带的基因序列与真鲷虹彩病毒(Red sea bream iridovirus,RSIV)的基因序列同源性高达98.6%。病理切片显示:肝和脾出现肿大细胞。因此,引起尖吻鲈发病死亡的原因是肿大细胞病毒属虹彩病毒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尖吻鲈 虹彩病毒 诊断 肿大细胞病毒 组织病理变化
下载PDF
包包曲生产工艺条件控制 被引量:6
7
作者 马加军 吕月明 《酿酒科技》 2011年第11期92-94,共3页
结合笔者多年来的制曲经验,详细介绍了包包曲的生产工艺,并对其工艺条件的控制、成曲储存及曲虫防治方法等关键问题的解决提出了相应措施。(晓文)
关键词 包包曲 生产工艺 控制
下载PDF
3种不同的饲料对中华绒螯蟹生长、体组成及肌肉游离氨基酸的影响 被引量:5
8
作者 罗词兴 冯田 +4 位作者 肖洋 司永国 邹黎 李振 张凯 《中国饲料》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4期75-79,共5页
以初始体重(8.65±0.64)g的中华绒螯蟹为研究对象,通过5周室内养殖试验,研究3种不同品牌的商品饲料(发酵豆粕料组、普通料1组,普通料2组)对中华绒螯蟹的生长、体组成及肌肉游离氨基酸的影响。结果表明,摄食发酵豆粕料组中华绒螯蟹... 以初始体重(8.65±0.64)g的中华绒螯蟹为研究对象,通过5周室内养殖试验,研究3种不同品牌的商品饲料(发酵豆粕料组、普通料1组,普通料2组)对中华绒螯蟹的生长、体组成及肌肉游离氨基酸的影响。结果表明,摄食发酵豆粕料组中华绒螯蟹在壳长、壳宽、增重率、特定生长率、饲料系数均与普通料1和2组无显著性差异(P> 0.05),但存活率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肌肉粗蛋白质、粗脂肪、粗灰分各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发酵豆粕料组幼蟹肌肉中的总游离氨基酸含量及总呈味游离氨基酸含量均低于普通料1组,高于普通料2组,但呈味游离氨基酸总量占总游离氨基酸的百分比大于其他两组。这表明投喂含适量发酵豆粕的饲料能提高中华绒螯蟹存活率和肌肉风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酵豆粕 中华绒螯蟹 生长 游离氨基酸 呈味氨基酸
下载PDF
养殖长吻鮠Leiocassis longirostris鮰爱德华氏菌Edwardsiella ictaluri的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 被引量:5
9
作者 肖洋 雷燕 +3 位作者 唐绍林 张会军 王雄 王雪鹏 《水产学杂志》 CAS 2015年第1期39-44,共6页
2013年春季,广东佛山养殖的长吻鮠Leiocassis longirostris大范围死亡。从病鱼体内分离到一株病原菌GDFS-01,通过菌落形态观察、革兰氏染色镜检及生理生化鉴定,结合16S r DNA序列测定与系统发育分析,鉴定为鮰爱德华氏菌Edwardsiella ict... 2013年春季,广东佛山养殖的长吻鮠Leiocassis longirostris大范围死亡。从病鱼体内分离到一株病原菌GDFS-01,通过菌落形态观察、革兰氏染色镜检及生理生化鉴定,结合16S r DNA序列测定与系统发育分析,鉴定为鮰爱德华氏菌Edwardsiella ictaluri。采取腹部注射和浸泡感染试验均证实该菌有致病性,病症与自然发病症状一致。药敏试验表明:分离菌株对恩诺沙星、氟苯尼考、阿莫西林、洛美沙星、多西环素、磺胺甲基异唑、土霉素等7种药物敏感,对青霉素、氨苄西林、氟哌酸、四环素、万古霉素、利福平、克林霉素等药物呈耐药。本研究结果为长吻鮠病害的有效防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吻鮠 鮰爱德华氏菌 分离 鉴定 药敏试验
下载PDF
传染性脾肾坏死病毒感染鳜Siniperca chuatsi的组织病理学观察 被引量:4
10
作者 戚瑞荣 雷燕 +2 位作者 崔龙波 唐绍林 马家好 《水产学杂志》 CAS 2015年第3期35-38,共4页
对经分子生物学手段检测出感染了传染性脾肾坏死病毒鳜Siniperca chuatsi组织进行病理学观察。结果发现:患病鳜(1)造血器官严重坏死:以脾脏最为严重,脾细胞正在坏死或已坏死,细胞稀疏;头肾和肾的淋巴样组织坏死次之;(2)主要器官血管壁... 对经分子生物学手段检测出感染了传染性脾肾坏死病毒鳜Siniperca chuatsi组织进行病理学观察。结果发现:患病鳜(1)造血器官严重坏死:以脾脏最为严重,脾细胞正在坏死或已坏死,细胞稀疏;头肾和肾的淋巴样组织坏死次之;(2)主要器官血管壁组织坏死:脾、肝、头肾、肾的大血管均坏死;(3)组织淤血、出血:肠、肠系膜、性腺、肝脏等部位呈现不同程度的淤血、出血;(4)在各器官出现数量不一的肿大细胞:以脾脏中最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染性脾肾坏死病毒 组织病理
下载PDF
凡纳滨对虾白便综合征的组织病理学观察 被引量:4
11
作者 戚瑞荣 崔龙波 +2 位作者 唐绍林 高珺珊 马家好 《水产学杂志》 CAS 2017年第3期45-49,共5页
本文比较观察了不同规格的健康和患白便综合征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肝胰腺、中肠、后肠、后盲囊等的组织结构。组织病理显示:白便综合征凡纳滨对虾肠道严重病变,肠腔空,环肌两侧增生大量成纤维细胞,这些增生细胞取代了肠上皮... 本文比较观察了不同规格的健康和患白便综合征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肝胰腺、中肠、后肠、后盲囊等的组织结构。组织病理显示:白便综合征凡纳滨对虾肠道严重病变,肠腔空,环肌两侧增生大量成纤维细胞,这些增生细胞取代了肠上皮,而不见正常柱状上皮细胞;肝胰腺有不同程度和性质的病变,如腺管萎缩、崩解、坏死等。凡纳滨对虾患白便综合征的组织病变演变过程为:最初肠上皮基膜下出现一圈增生细胞,肠上皮柱状细胞脱离基膜;增生细胞持续增生增多,肠上皮崩解脱落至肠腔,增生细胞完全取代肠上皮;增生细胞不断增生,增生细胞层逐渐变厚,随着时间的推移,增生细胞层近腔端的一圈增生细胞坏死,出现一圈棕黄色物质,最终坏死细胞连同棕黄色物质脱落至肠腔。脱落至肠腔的腺管细胞、上皮细胞、增生细胞排出体外即为肉眼可见的白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便综合征 凡纳滨对虾 组织病理
下载PDF
笋壳鱼两种病毒病的临床诊断方法 被引量:4
12
作者 张新林 戚瑞荣 唐绍林 《科学养鱼》 2018年第4期67-68,共2页
笋壳鱼是广东珠三角地区重要的名优养殖鱼类,分类上属鲈形目、塘鳢科、尖塘鳢属,包括泰国笋壳鱼(学名云斑尖塘鳢)、澳洲笋壳鱼(学名线纹尖塘鳢)和杂交笋壳鱼(线纹尖塘鳢♂×云斑尖塘鳢♀),目前养殖的主要是泰国笋壳鱼和杂交... 笋壳鱼是广东珠三角地区重要的名优养殖鱼类,分类上属鲈形目、塘鳢科、尖塘鳢属,包括泰国笋壳鱼(学名云斑尖塘鳢)、澳洲笋壳鱼(学名线纹尖塘鳢)和杂交笋壳鱼(线纹尖塘鳢♂×云斑尖塘鳢♀),目前养殖的主要是泰国笋壳鱼和杂交笋壳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笋壳鱼 诊断方法 病毒病 云斑尖塘鳢 线纹尖塘鳢 临床 养殖鱼类 珠三角地区
下载PDF
中华绒螯蟹白斑症病毒病的诊断 被引量:3
13
作者 雷燕 肖洋 +4 位作者 王娟 张文文 戚瑞荣 张会军 王学鹏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7年第5期89-91,共3页
[目的]对江苏省吴中地区养殖池塘患病的中华绒螯蟹进行诊断。[方法]结合临床流行病学调查和分子生物学鉴定,对江苏省吴中地区发病的中华绒螯蟹进行实验室检测与鉴定。参考Gen Bank中白斑症病毒(WSSV)的基因序列设计1对特异性引物,以从... [目的]对江苏省吴中地区养殖池塘患病的中华绒螯蟹进行诊断。[方法]结合临床流行病学调查和分子生物学鉴定,对江苏省吴中地区发病的中华绒螯蟹进行实验室检测与鉴定。参考Gen Bank中白斑症病毒(WSSV)的基因序列设计1对特异性引物,以从中华绒螯蟹的鳃、肝胰腺、肌肉等组织提取的DNA为模板,进行PCR扩增。[结果]经过解剖观察,发现病蟹内脏器官无明显变化。从病蟹的肝胰腺和肌肉中未分离到致病菌。通过PCR扩增,均能扩增出预期大小的特异性产物,测序比对显示扩增条带的基因序列与WSSV的基因序列同源性高达99.6%。病理切片显示鳃和肝胰腺可见大量细胞核肿大细胞,与WSSV引起对虾组织的病变相一致。[结论]经初步诊断,确定引起中华绒螯蟹发病死亡的病原为WSS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绒螯蟹 白斑症病毒 诊断 组织病理变化
下载PDF
眼斑拟石首鱼虹彩病毒病的诊断 被引量:3
14
作者 席云清 戚瑞荣 +4 位作者 田佳鑫 张会军 雷燕 唐绍林 王桂芹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929-934,共6页
对广东省珠海市每年6—10月池塘养殖的眼斑拟石首鱼(Sciaenop socellatus)暴发不明原因疾病进行了研究。通过对该病的流行病学调查,结合症状观察、病原分离鉴定、病理学变化,结果显示:该病具有明显的传染性,解剖病鱼可见鳃丝贫血、脾脏... 对广东省珠海市每年6—10月池塘养殖的眼斑拟石首鱼(Sciaenop socellatus)暴发不明原因疾病进行了研究。通过对该病的流行病学调查,结合症状观察、病原分离鉴定、病理学变化,结果显示:该病具有明显的传染性,解剖病鱼可见鳃丝贫血、脾脏和肾脏肿大、出血,通过镜检未检测到大量的寄生虫;从发病鱼的肝、脾、肾脏和肠中未分离到致病菌;在病鱼肝、脾和肾组织病理切片中观察到有大量肿大细胞;通过使用OIE推荐的虹彩病毒特异性引物进行PCR扩增出570 bp左右的目的片段,MCP基因序列比对显示扩增获得的基因序列与真鲷虹彩病毒(RSIV)的基因序列同源性高达99.2%。综合以上结果表明导致眼斑拟石首鱼发病死亡的原因是感染了细胞肿大属虹彩病毒而引起的虹彩病毒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斑拟石首鱼 虹彩病毒病 细胞肿大属虹彩病毒 诊断
下载PDF
利洋1号和利洋2号南美白对虾仔虾耐低氧能力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单保党 胡壮涛 +2 位作者 蔡娟 丁玉龙 黎秋云 《当代水产》 2018年第7期87-89,共3页
南美白对虾(Penaenus vannamei)属于节肢动物门(Arthropoda)、甲壳纲(crustacean)、十足目(decapod)、对虾属(shrimp genus)白对虾(White shrimp),也有人叫做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白肢虾(White-lag shrimp)。它与... 南美白对虾(Penaenus vannamei)属于节肢动物门(Arthropoda)、甲壳纲(crustacean)、十足目(decapod)、对虾属(shrimp genus)白对虾(White shrimp),也有人叫做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白肢虾(White-lag shrimp)。它与斑节对虾、中国对虾并列称为世界产量最高的三大对虾。南美白对虾因其肉质鲜嫩、生长迅速、产量高、抗病力强而逐渐成为我国沿海主要养殖品种之一,且深受广大人们群众的喜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美白对虾 耐低氧能力 仔虾 节肢动物门 凡纳滨对虾 斑节对虾 中国对虾 养殖品种
下载PDF
凡纳滨对虾对虾杆状病毒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初步应用 被引量:2
16
作者 雷燕 肖洋 +4 位作者 张会军 张翔 王娟 张文文 王雪鹏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CAS 2015年第4期63-66,共4页
根据Gen Bank中公布的对虾杆状病毒(Baculovirus penaei,BP)基因片段序列,设计1对特异性检测引物,建立快速检测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对虾杆状病毒的PCR方法。用该方法对BP阳性虾进行PCR扩增,结果得到380 bp的特异性扩增条带... 根据Gen Bank中公布的对虾杆状病毒(Baculovirus penaei,BP)基因片段序列,设计1对特异性检测引物,建立快速检测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对虾杆状病毒的PCR方法。用该方法对BP阳性虾进行PCR扩增,结果得到380 bp的特异性扩增条带,与实验设计相符,而对白斑综合征病毒(WSSV)、桃拉病毒(TSV)、传染性皮下及造血器官坏死病毒(IHHNV)阳性虾和健康虾的扩增结果为阴性。测序比对结果证实,该PCR方法检测结果准确,最低可检测出约1 pg的病毒DNA。利用建立的PCR方法对来自广东、广西、福建、海南和浙江的2 722份临床病料进行检测,共检出阳性病料133份,表明该PCR方法可用于对虾杆状病毒的临床快速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凡纳滨对虾 对虾杆状病毒 PCR检测 临床应用
下载PDF
鱼类类立克次氏体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初步应用 被引量:2
17
作者 雷燕 张会军 +4 位作者 王娟 张文文 唐绍林 肖洋 王雪鹏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CAS 2015年第6期30-34,共5页
根据Gen Bank中类立克次氏体基因的保守序列,设计一对针对鱼类类立克次氏体PCR检测的特异性通用引物,通过对PCR扩增条件的优化,建立快速检测鱼类类立克次氏体的PCR方法,并用该方法对类立克次氏体阳性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a)进行PC... 根据Gen Bank中类立克次氏体基因的保守序列,设计一对针对鱼类类立克次氏体PCR检测的特异性通用引物,通过对PCR扩增条件的优化,建立快速检测鱼类类立克次氏体的PCR方法,并用该方法对类立克次氏体阳性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a)进行PCR扩增,结果得到与实验设计相符的390 bp的特异性扩增条带,而对健康罗非鱼、乌鳢(Ophiocephalus argus)、海鲈(Dicentrarchus labrax)、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及其他对照组的扩增结果为阴性。测序比对结果证实,该PCR方法检测结果准确,最低可检测出约1 pg的类立克次氏体质粒DNA;利用建立的PCR方法,对来自广东、云南、海南、天津、江苏、安徽、湖北等地的252份临床样品进行检测,共检出阳性样品30份,提示该PCR方法可用于类立克次氏体的临床快速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类类立克次氏体 PCR检测 临床应用
下载PDF
我国鱼类水霉病的流行特点及防控建议 被引量:2
18
作者 张新林 唐绍林 张恒 《当代水产》 2018年第3期89-91,共3页
水霉病是养殖鱼类的常见病,在北方的冬春季和南方的冬季发病率高,发病后治疗困难,有的池塘甚至全塘鱼都发病,不得不低价出塘。本文介绍了水霉病的病原、水霉病在我国的流行特点及防控措施,并提出控制养殖鱼类机体损伤来防止水霉菌继发... 水霉病是养殖鱼类的常见病,在北方的冬春季和南方的冬季发病率高,发病后治疗困难,有的池塘甚至全塘鱼都发病,不得不低价出塘。本文介绍了水霉病的病原、水霉病在我国的流行特点及防控措施,并提出控制养殖鱼类机体损伤来防止水霉菌继发感染是防治水霉病的关键。1水霉病的病原水霉病的病原为水霉菌,隶属于卵菌纲,多达17个属122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霉病 气泡病 水霉菌 养殖鱼类 流行特点 防控建议
下载PDF
细胞肿大虹彩病毒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1
19
作者 席云清 田佳鑫 +1 位作者 唐绍林 王桂芹 《黑龙江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7期38-42,共5页
细胞肿大虹彩病毒(Megalocytivirus)是目前发现的危害鱼类健康的重要病毒性病原,该属病毒广泛分布于日本、韩国、中国、泰国等东南亚许多亚洲国家和地区的近百种淡水、海水鱼类中,致使感染鱼类出现大面积死亡,给水产养殖者造成重大经... 细胞肿大虹彩病毒(Megalocytivirus)是目前发现的危害鱼类健康的重要病毒性病原,该属病毒广泛分布于日本、韩国、中国、泰国等东南亚许多亚洲国家和地区的近百种淡水、海水鱼类中,致使感染鱼类出现大面积死亡,给水产养殖者造成重大经济损失。文章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对细胞肿大虹彩病毒的研究现状,主要对该病毒的流行病学研究、检测方法、疫苗免疫研究方面取得的成果进行综述,并对其今后的研究趋势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肿大虹彩病毒 细胞肿大虹彩病毒病 流行病学研究 检测方法 疫苗免疫研究
原文传递
罗非鱼类立克次氏体病的组织病理学观察 被引量:1
20
作者 戚瑞荣 唐绍林 +2 位作者 崔龙波 雷燕 马家好 《水产学杂志》 CAS 2016年第3期21-24,共4页
本文主要研究感染类立克次氏体(Rickettsia-like organism,RLO)的养殖罗非鱼(Oreochromis aureus♂×Oreochromis niloticus♀)肝、脾、肾、肠、鳃和心脏的组织病理变化。感染类立克次氏体的罗非鱼各器官广布粗糙不圆整的白色小结节... 本文主要研究感染类立克次氏体(Rickettsia-like organism,RLO)的养殖罗非鱼(Oreochromis aureus♂×Oreochromis niloticus♀)肝、脾、肾、肠、鳃和心脏的组织病理变化。感染类立克次氏体的罗非鱼各器官广布粗糙不圆整的白色小结节,这些结节为肉芽肿坏死灶,分层不典型,与周围健康组织的界限不甚明显;严重病变的组织坏死区域较大,与周围明显增生的细胞形成清晰的巨大"肉瘤"状肿物。经吉姆萨-瑞氏染色后,在病变组织内,尤其是脾肾组织的巨噬细胞胞质内可见蓝紫色球状或颗粒样、成簇分布的类立克次氏体。这些发现可为罗非鱼类立克次氏体病的病理学诊断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立克次氏体 罗非鱼 组织病理 组织印片 吉瑞染色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