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药治疗卡培他滨相关性手足综合征临床观察 被引量:11
1
作者 赵江宁 关瑞剑 +3 位作者 李红毅 张思奋 罗湛滨 禢国维 《新中医》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59-60,共2页
目的:观察中药内服外洗治疗卡培他滨相关性手足综合征的疗效。方法:将卡培他滨相关性手足综合征大肠癌术后患者82人,随机分为中药组与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进行化疗同时配合口服大剂量VitB_6,治疗组在化疗同时配合中药内服、外洗。比较... 目的:观察中药内服外洗治疗卡培他滨相关性手足综合征的疗效。方法:将卡培他滨相关性手足综合征大肠癌术后患者82人,随机分为中药组与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进行化疗同时配合口服大剂量VitB_6,治疗组在化疗同时配合中药内服、外洗。比较2组患者手足综合征分级和卡培他滨调整剂量及停止用药例数。结果:治疗组中因严重手足综合征而永久停药发生率4.8%,明显低于对照组21.9%(P<0.05);治疗组中有70.0%患者能以原量完成全部6程化疗,而对照组为58.2%,2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中药外洗治疗卡培他滨相关性手足综合征,提高了患者对卡培他滨的耐受性和化疗通过率,改善了卡培他滨化疗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培他滨 毒副反应 手足综合征 大肠癌术后 中药内服 外用
原文传递
经腹会阴联合直肠癌根治术后造口肿瘤并同时性肝转移1例报道及文献复习
2
作者 李璇 陈钰榕 +1 位作者 陈志强 邹瞭南 《消化肿瘤杂志(电子版)》 2024年第1期125-130,共6页
目的本文探讨异时性结肠造口处肿瘤的临床特点及诊治过程,为特殊部位的异时性结直肠癌的诊治提供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描述1例低位直肠癌经腹会阴联合切除术后10年,出现造口处肿瘤的临床病例,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结果结合患者病史、症... 目的本文探讨异时性结肠造口处肿瘤的临床特点及诊治过程,为特殊部位的异时性结直肠癌的诊治提供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描述1例低位直肠癌经腹会阴联合切除术后10年,出现造口处肿瘤的临床病例,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结果结合患者病史、症状、体征及辅助检查,考虑患者造口处肿瘤是由于造口护理不当、肠道分泌物及粪便反复污染刺激所致。患者的自身免疫系统疾病也是潜在病因。我们采取造口肿瘤及周围皮肤的根治性切除术,术后至2023年8月9日未见疾病进展征象。结论对于特殊部位的异时性结直肠癌,其诊疗方式更趋向于个体化,尚未能形成规范的治疗方案,定期规律监测随访是早发现早诊治的有效途径,是减少全身转移风险、提高R0切除机会的可靠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口肿瘤 直肠癌根治术 异时性肿瘤 病例报道
下载PDF
男男性接触者直肠肛门性传播疾病43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5
3
作者 赵江宁 关瑞剑 +2 位作者 罗湛滨 朱建红 方芳 《岭南皮肤性病科杂志》 2006年第3期201-202,共2页
目的:了解男男性接触者直肠肛门部位性传播疾病的临床特点,为今后肛肠外科临床诊疗工作提供参考。方法:对男男性接触者直肠肛门性传播疾病43例进行临床分析。结果:多性伴和不安全性行为是男男性接触者发生直肠肛门部位性传播疾病的直接... 目的:了解男男性接触者直肠肛门部位性传播疾病的临床特点,为今后肛肠外科临床诊疗工作提供参考。方法:对男男性接触者直肠肛门性传播疾病43例进行临床分析。结果:多性伴和不安全性行为是男男性接触者发生直肠肛门部位性传播疾病的直接原因,该病容易误诊、漏诊。结论:要提高对男男性接触者(MSM)直肠肛门性传播疾病的诊治水平,降低专科疾病的漏诊和误诊率。同时要充分尊重患者的性取向和性生活方式,并对病人进行有关性传播疾病防治的健康宣教,强调男男性接触者之间的安全性行为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男男性接触 性传播疾病 直肠肛门
下载PDF
大便失禁的患病现状及其发病因素 被引量:4
4
作者 范小华 姜亚君 林圳滨 《结直肠肛门外科》 2021年第5期419-422,共4页
大便失禁(fecal incontinence,FI)表现为排粪控制功能障碍,可由多种因素引起。2015年,AS⁃CRS将FI定义为[1]:年龄>4岁,不能控制粪便和(或)气体,病程>1个月。其病因是多方面的,包括排粪次数增多、直肠容量减少、直肠感觉功能减退及... 大便失禁(fecal incontinence,FI)表现为排粪控制功能障碍,可由多种因素引起。2015年,AS⁃CRS将FI定义为[1]:年龄>4岁,不能控制粪便和(或)气体,病程>1个月。其病因是多方面的,包括排粪次数增多、直肠容量减少、直肠感觉功能减退及肛门括约肌断裂等,还需排除腹泻时偶尔的肛门失控、粪便流出肛门外,也不包括肛管直肠发生炎症时的排粪次数增多及黏液流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排粪次数 大便失禁 发病因素 功能障碍 粪便
下载PDF
探讨人性化护理在减轻肛周脓肿患者术后疼痛及尿潴留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4
5
作者 梁爱新 《中国社区医师》 2021年第23期129-130,共2页
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在减轻肛周脓肿患者术后疼痛及尿潴留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9年6月-2020年6月收治肛周脓肿患者80例,按术后不同护理方式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人性化护理。比较两组护理... 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在减轻肛周脓肿患者术后疼痛及尿潴留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9年6月-2020年6月收治肛周脓肿患者80例,按术后不同护理方式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人性化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尿潴留发生率、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及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生活质量各项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肛周脓肿患者术后的护理中应用人性化护理,有利于提高护理满意度,改善患者心理状态,降低尿潴留发生率,提高生活质量,同时也可帮助减轻患者术后疼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性化护理 肛周脓肿 尿潴留 疼痛
下载PDF
阴道来源腺样囊性癌侵犯直肠肛管的多学科团队协作诊疗一例
6
作者 王浩 范小华 +3 位作者 梁学敏 陈颐 李伟平 杨朝杰 《上海医学》 CAS 2022年第4期253-255,共3页
腺样囊性癌(ACC)是腮腺和唾液腺较为常见的恶性肿瘤,已在气管、食管、泪腺、鼻窦、皮肤、呼吸道、子宫颈及前庭大腺等多种器官和组织中被发现;而女性阴道来源的ACC是全球罕见的恶性肿瘤,目前未见国内报道。现报道1例阴道来源ACC侵犯直... 腺样囊性癌(ACC)是腮腺和唾液腺较为常见的恶性肿瘤,已在气管、食管、泪腺、鼻窦、皮肤、呼吸道、子宫颈及前庭大腺等多种器官和组织中被发现;而女性阴道来源的ACC是全球罕见的恶性肿瘤,目前未见国内报道。现报道1例阴道来源ACC侵犯直肠肛管病例的MDT诊疗过程,以期为临床诊治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腺样囊性癌 阴道来源 多学科团队协作
下载PDF
腹腔镜尾侧入路法根治性右半结肠癌切除术“膜”解剖认识与手术操作临床价值
7
作者 邹瞭南 李璇 +4 位作者 薛来洲 陈钰榕 张力 梁学敏 陈志强 《中华结直肠疾病电子杂志》 2022年第5期372-376,共5页
腹腔镜尾侧入路法根治性右半结肠癌切除术强调系膜解剖结构层次,在膜间隙中解剖和游离,重视腹膜、筋膜、融合筋膜、系膜、腹膜返折以及系膜筋膜平面等解剖结构,符合“膜”与“系膜”解剖原理,可降低手术操作难度,手术流程可重复,符合肿... 腹腔镜尾侧入路法根治性右半结肠癌切除术强调系膜解剖结构层次,在膜间隙中解剖和游离,重视腹膜、筋膜、融合筋膜、系膜、腹膜返折以及系膜筋膜平面等解剖结构,符合“膜”与“系膜”解剖原理,可降低手术操作难度,手术流程可重复,符合肿瘤外科操作要求,有外科操作价值及推广意义,本文将对此入路在右半结肠癌根治术的解剖学基础及临床应用价值进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 尾侧入路法 膜解剖
原文传递
CBL教学法联合PBL教学法在《中西医结合肛肠外科》中的应用 被引量:7
8
作者 王浩 范小华 +2 位作者 梁学敏 陈诗伟 简丽丝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22年第5期46-50,共5页
目的探讨CBL教学法联合PBL模式在《中西医结合肛肠外科》课堂教学和临床带教中的应用。方法由具备丰富教学及临床经验的肛肠专家组成指导小组,以专家集体会议形式讨论并确定教学典型病种及病案数据库,选取不同教学班级及规培学员,在《... 目的探讨CBL教学法联合PBL模式在《中西医结合肛肠外科》课堂教学和临床带教中的应用。方法由具备丰富教学及临床经验的肛肠专家组成指导小组,以专家集体会议形式讨论并确定教学典型病种及病案数据库,选取不同教学班级及规培学员,在《中西医结合肛肠外科》课堂教学和临床带教中分别运用CBL教学法联合PBL模式进行教学和带教,课堂教学组采用调查问卷形式主观评价考核教学效果,临床带教组采用出科闭卷考试形式和临床技能实践考核形式客观评价教学效果,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课堂教学组在课堂教学兴趣、查找资料能力、发现问题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合作交流能力等满意度较高;临床带教组两组规培学员在出科理论考核、案例分析、实践操作成绩等方面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BL教学法联合PBL模式在《中西医结合肛肠外科》课堂教学和临床带教中可有效提高课堂教学和临床带教质量,值得在教学中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BL教学法 PBL模式 肛肠外科 教学 中西医结合 学科 教育
下载PDF
“膜”理论在腹膜后肿瘤切除术中的应用
9
作者 邹瞭南 陈钰榕 +5 位作者 骆昱煜 何耀彬 黎国伟 陈国滨 马伟杰 陈志强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680-685,共6页
目的探讨在“膜”理论指导下腹膜后肿瘤切除术的临床应用。方法2012年3月~2023年3月我们在“膜”理论指导下完成20例腹膜后肿瘤(开腹手术12例,腹腔镜手术8例)切除。气管插管全麻下根据肿瘤位置决定手术切口、手术体位、术者站位等情况,... 目的探讨在“膜”理论指导下腹膜后肿瘤切除术的临床应用。方法2012年3月~2023年3月我们在“膜”理论指导下完成20例腹膜后肿瘤(开腹手术12例,腹腔镜手术8例)切除。气管插管全麻下根据肿瘤位置决定手术切口、手术体位、术者站位等情况,按膜解剖理念寻找肿瘤四周所在腹膜反折处,切开腹膜反折处,进入Toldt’s间隙,游离所需分离的融合筋膜平面,完整切除肿瘤。结果20例均在膜解剖理论指导下进行手术,其中腹腔镜手术8例,开腹手术12例。8例腹腔镜手术时间中位数143(68~230)min,术中出血量中位数75(10~300)ml,术后中位住院时间6(2~9)d。12例开腹手术时间中位数269(85~515)min,术中出血量中位数375(50~3500)ml,术后中位住院时间10(6~16)d,术后ICU入住率为33.3%(4/12),1例术后13 d因脑疝导致大面积脑梗死而致死。术后病理:脂肪肉瘤(6/20)和嗜铬细胞瘤(5/20)为最常见的病理亚型。除1例脂肪肉瘤术后腹腔热灌注化疗和1例脂肪肉瘤术后定期行化疗外,余7例恶性术后均未行放、化疗。19例随访时间3~60个月,中位数12个月,1例脂肪肉瘤术后肿瘤复发再次行手术治疗,余患者均获得无瘤生存。结论在“膜”理论指导下,腹膜后肿瘤切除术中游离平面清晰,瘤体易完整切除,手术可重复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膜后肿瘤 膜解剖理论
下载PDF
多学科诊治Cronkhite-Canada综合征1例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浩 范小华 +4 位作者 梁学敏 刘添文 黄皓月 高燕翔 林淑娴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2021年第3期289-294,共6页
加拿大综合征(CCS)临床罕见,以胃肠道多发息肉和外胚层三联征为主要特征,临床表现为腹泻、腹痛、食欲不振,味觉减退,脱发、皮肤色素沉着、指(趾)甲萎缩脱落等。现报道多学科诊治CCS一例并文献复习,以供临床医师参考。
关键词 CCS 胃肠道息肉 MDT 病例报道
下载PDF
同时性大肠癌肝转移腹腔镜一期手术切除8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赵江宁 谭志健 张思奋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7期1702-1703,共2页
目的探讨同时性大肠癌肝转移腹腔镜一期手术切除的可行性与适应证。方法2007年6月至2009年1月运用超声刀结合Ligasure不阻断全肝血流的情况下,行同时性大肠癌肝转移腹腔镜一期手术切除8例。结果5例同时性大肠癌肝转移腹腔镜一期切除术... 目的探讨同时性大肠癌肝转移腹腔镜一期手术切除的可行性与适应证。方法2007年6月至2009年1月运用超声刀结合Ligasure不阻断全肝血流的情况下,行同时性大肠癌肝转移腹腔镜一期手术切除8例。结果5例同时性大肠癌肝转移腹腔镜一期切除术成功,3例中转开腹行肝转移瘤切除术。5例一期切除手术时间为150—220min,平均168min。术中出血量25~80ml,平均46ml。全部病例术后7~8d拆线,术后住院7~10d,平均8.4d。术后无并发症发生。结论有选择地进行同时性大肠癌肝转移腹腔镜一期手术切除是可行和安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结直肠肿瘤 肝肿瘤/继发性 肝切除术 同时性 一期手术切除
下载PDF
基于因子分析及聚类分析的406例贫血痔中医证素证型研究
12
作者 王浩 钱晓田 +2 位作者 罗湛滨 梁学敏 简丽丝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2022年第8期1005-1008,共4页
目的探讨贫血痔的中医证素证型的分布规律。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1年12月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406例贫血痔患者的临床资料。提取证素,运用因子分析、聚类分析等统计学方法,结合专家征询,提取和分析贫血痔中医证素证型。... 目的探讨贫血痔的中医证素证型的分布规律。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1年12月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406例贫血痔患者的临床资料。提取证素,运用因子分析、聚类分析等统计学方法,结合专家征询,提取和分析贫血痔中医证素证型。结果因子分析共提取7个共因子,累积贡献率为76.442%。主要病性证素为:气虚、湿滞和血虚,其中气虚为最主要的病性证素;病位证素为:脾、肺、心,其中脾为最主要的病位证素。聚类分析呈现出证素组合的规律:以气虚、血虚为主贫血痔临床特点;以气虚导致的贫血痔全身临床症状;以湿滞为主的贫血痔病因病机。结论贫血痔主要病性证素为气血、血虚、湿滞;主要病位证素为脾、肺,主要证型为湿热血瘀、气血两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贫血痔 中医证素 证型
下载PDF
回盲部脂肪瘤伴肠套叠1例 被引量:1
13
作者 钱晓田 王浩 +2 位作者 范小华 陈诗伟 梁学敏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2021年第11期1478-1480,共3页
肠道脂肪瘤是一种罕见的疾病,由Bauer于1757年首次报道,是一种生长缓慢的非上皮性良性脂肪性肿瘤[1],临床表现不典型,最常见的症状是腹痛、直肠出血、排便习惯改变等,易发生误诊漏诊。肠套叠多见于小儿,成人肠套叠较少见,仅占5%,在肠梗... 肠道脂肪瘤是一种罕见的疾病,由Bauer于1757年首次报道,是一种生长缓慢的非上皮性良性脂肪性肿瘤[1],临床表现不典型,最常见的症状是腹痛、直肠出血、排便习惯改变等,易发生误诊漏诊。肠套叠多见于小儿,成人肠套叠较少见,仅占5%,在肠梗阻病因中仅占1%[2],由肠道脂肪瘤导致肠套叠更是罕见。本文报告1例回盲部脂肪瘤并发肠套叠患者,经外科手术治疗后症状明显改善,术后随访未见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脂肪瘤 肠套叠 回盲部
下载PDF
Mile′s术后乙状结肠造口坏死合并严重腹部感染1例
14
作者 王浩 范小华 +4 位作者 梁学敏 张思奋 郑婵美 陈宝珍 蔡玩珠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2021年第9期1201-1203,1205,共4页
肛管直肠癌经腹会阴联合切除(mile′s)术后乙状结肠造口坏死在临床中不多见,是该手术较严重并发症之一,如处理不当,可造成腹壁及腹腔内严重感染而需要二次手术,甚至危及生命[1-2]。Mile′s术后肠造口坏死影响因素众多,传统认为手术操作... 肛管直肠癌经腹会阴联合切除(mile′s)术后乙状结肠造口坏死在临床中不多见,是该手术较严重并发症之一,如处理不当,可造成腹壁及腹腔内严重感染而需要二次手术,甚至危及生命[1-2]。Mile′s术后肠造口坏死影响因素众多,传统认为手术操作不当致边缘血管损伤是主要因素;但随着低位直肠癌及直肠肛管癌术前新辅助化疗的广泛开展,放射性肠损伤成为另外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状结肠造口坏死 放射性肠炎 自发性穿孔 病例报道
下载PDF
自动痔疮套扎术配合外痔切除术治疗混合痔的疗效 被引量:18
15
作者 周伟进 方芳 +2 位作者 戴秋安 朱建红 佘雪霞 《岭南现代临床外科》 2012年第4期348-349,共2页
目的观察和评价自动痔疮套扎术配合外痔切除术治疗混合痔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自动痔套扎术配合外痔切除术治疗混合痔160例(治疗组)与同期单纯采用外剥内扎法治疗156例(对照组)比较,通过随访观察并评价其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 目的观察和评价自动痔疮套扎术配合外痔切除术治疗混合痔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自动痔套扎术配合外痔切除术治疗混合痔160例(治疗组)与同期单纯采用外剥内扎法治疗156例(对照组)比较,通过随访观察并评价其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治愈率分别为98%和85%,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自动痔套扎术配合外痔切除术治疗混合痔可以提高传统手术的治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痔套扎术 痔外剥内扎术 治愈率
下载PDF
腕踝针联合耳穴贴压对混合痔术后镇痛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6
16
作者 高倩 周春姣 +2 位作者 郑婵美 蔡玩珠 蔡炳勤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CAS 2022年第6期805-808,共4页
目的:探讨腕踝针联合耳穴贴压对混合痔术后疼痛的疗效。方法:回顾性收集2020年4月—2021年1月在广东省中医院肛肠科行混合痔切除术的151例患者的资料,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腕踝针联合耳穴贴压组(A组,n=55)、耳穴贴压组(B组,n=37)及常规... 目的:探讨腕踝针联合耳穴贴压对混合痔术后疼痛的疗效。方法:回顾性收集2020年4月—2021年1月在广东省中医院肛肠科行混合痔切除术的151例患者的资料,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腕踝针联合耳穴贴压组(A组,n=55)、耳穴贴压组(B组,n=37)及常规护理组(C组,n=59),比较3组患者在术后不同时间静息及活动时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及住院时间的差异。结果:A组患者术后6 h、12 h、24 h、48 h、72 h静息时的疼痛VAS评分分别为(4.22±1.78)分、(3.49±1.07)分、(3.11±0.85)分、(2.19±1.03)分、(1.88±0.60)分,术后6 h、12 h、24 h、48 h、72 h活动时的疼痛VAS评分分别为(4.82±1.62)分、(4.25±0.99)分、(3.64±0.78)分、(2.87±0.84)分、(2.24±0.70)分,均明显低于B组和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术后头晕、呕吐、恶心的发生例数分别为5、7、4例,明显低于B组和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为(5.58±1.18)d,也短于B组和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腕踝针联合耳穴贴压能有效缓解混合痔术后疼痛,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腕踝针 耳穴贴压 混合痔 术后镇痛
下载PDF
粪便SDC2基因甲基化检测在结直肠肿瘤早期检测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2
17
作者 李创坤 黄颖烽 +7 位作者 邹瞭南 李筱颖 罗杰 牛凤 赵日升 王怀明 王辉 黄榕康 《外科研究与新技术》 2020年第1期10-13,共4页
目的探讨粪便SDC2基因甲基化检测在结直肠肿瘤早期检测中的价值。方法收集2018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134例入组人群的病历资料,观察和比较粪便SDC2基因甲基化和血清癌胚抗原(CEA)两种检测方法对结直肠肿瘤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结果 ... 目的探讨粪便SDC2基因甲基化检测在结直肠肿瘤早期检测中的价值。方法收集2018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134例入组人群的病历资料,观察和比较粪便SDC2基因甲基化和血清癌胚抗原(CEA)两种检测方法对结直肠肿瘤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结果 134例入组人群中,正常86例,结直肠腺瘤22例,结直肠癌26例。SDC2基因甲基化检测(长安心)阳性45例,阴性89例,血清CEA检测阳性16例,阴性118例。26例结直肠癌中SDC2基因甲基化检测阳性23例(88.46%),血清CEA检测阳性7例(26.92%),SDC2基因甲基化检测灵敏度高于血清CEA检测(P<0.001)。22例腺瘤患者中,SDC2基因甲基化检测阳性高于血清CEA检测(31.82%vs.4.54%,P=0.042)。结论相比血液CEA检测,粪便SDC2基因甲基化检测诊断结直肠癌及癌前病变有较高灵敏度,有待于扩大样本量对结直肠肿瘤早期诊断中价值作深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甲基化 SDC2基因 早期检测
下载PDF
双吻合器在保留自主神经直肠癌根治术的应用 被引量:3
18
作者 李伟林 董秋美 《中国现代手术学杂志》 2016年第3期175-178,共4页
目的探讨双吻合器在保留自主神经直肠癌根治术的应用价值。方法 2013年9月~2014年9月我院收治直肠癌患者120例,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两组,各60例,治疗组行保留自主神经联合双吻合器手术治疗,对照组行保留自主神经联合单吻合器手术治... 目的探讨双吻合器在保留自主神经直肠癌根治术的应用价值。方法 2013年9月~2014年9月我院收治直肠癌患者120例,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两组,各60例,治疗组行保留自主神经联合双吻合器手术治疗,对照组行保留自主神经联合单吻合器手术治疗。结果治疗组术后恢复排气时间与术后住院时间都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血清IL-8和IL-10值较术前均明显下降(P〈0.05),治疗组血清IL-8和IL-10值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术后吻合口瘘、吻合口狭窄与吻合口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并发症经对症干预后明显好转。所有患者术后随访6个月,治疗组肠功能优良率为96.7%,高于对照组的86.7%(P〈0.05)。结论双吻合器在保留自主神经直肠癌根治术的应用可促进患者的康复,减少并发症,降低应激炎症因子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吻合器 保留自主神经 直肠肿瘤 白细胞介素类 手术并发症
下载PDF
复方亚甲蓝局部注射加部分内括约肌切断术治疗混合痔术后镇痛效果观察 被引量:3
19
作者 庄雁 《中国肛肠病杂志》 2015年第3期49-51,共3页
为观察复方亚甲蓝局部注射加内括约肌部分切断术对混合痔术后镇痛的临床疗效,将30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150例。治疗组采用复方亚甲蓝局部注射加部分内括约肌切断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复方亚甲蓝局部注射治疗,比较两组患... 为观察复方亚甲蓝局部注射加内括约肌部分切断术对混合痔术后镇痛的临床疗效,将30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150例。治疗组采用复方亚甲蓝局部注射加部分内括约肌切断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复方亚甲蓝局部注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镇痛效果。两组镇痛效果:治疗组Ⅰ级120例,Ⅱ级29例,Ⅲ级1例;对照组1级48例,Ⅱ级81例,Ⅲ级21例。结果表明,复方亚甲蓝局部注射加部分内括约肌切断术用于混合痔术后镇痛,具有起效时间短、维持时间长、镇痛作用强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术 镇痛 复方亚甲蓝
原文传递
伺机性筛查在结直肠肿瘤早期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1
20
作者 李升明 陈广焕 +12 位作者 冯汉胜 龚荣达 黄基正 莫潘清 彭源荣 李庆忠 刘先娣 谭剑鹏 陈建辉 林聘 张鼎 袁金胜 吴红苗 《中国实用医药》 2020年第22期71-73,共3页
目的探讨伺机性筛查在结直肠肿瘤早期诊断中的临床意义和价值。方法肛肠外科和消化内科门诊就诊的31054例患者,施行大肠肿瘤伺机性筛查,根据筛查结果分为临症组(2780例)、高危组(624例)和参照组(27650例)。根据患者的高危情况进行免疫... 目的探讨伺机性筛查在结直肠肿瘤早期诊断中的临床意义和价值。方法肛肠外科和消化内科门诊就诊的31054例患者,施行大肠肿瘤伺机性筛查,根据筛查结果分为临症组(2780例)、高危组(624例)和参照组(27650例)。根据患者的高危情况进行免疫法粪便隐血试验(IFOBT)检测、电子结肠镜检查及病理检测。分析比较三组患者IFOBT及结肠镜检测情况、电子结肠镜检查情况及结直肠恶性肿瘤的检出率,并且进行结直肠恶性肿瘤的单因素分析。结果本研究中参照组患者中有4650例(16.82%)患者进行了IFOBT检测,其中呈现阳性的患者为556例(11.96%),556例阳性的患者中122例(21.94%)患者进行了电子结肠镜检查,另外参照组IFOBT检测阴性的4094例患者中有301例(7.35%)患者、临症组患者和高危组患者均接受了电子结肠镜检查。共有3827例(12.32%)患者进行了电子结肠镜检查。共检查出结直肠恶性肿瘤患者103例(2.69%),其中Duck’s A+B期患者占比为47.57%(49/103),其中参照组检测的Duck’s A+B期患者占比为70.00%(7/10),高于临症组的36.05%(31/8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共检出癌前病变1213例(31.70%)。经过单因素分析,患者年龄、IFOBT、家族癌症史、肠道腺瘤史、排便习惯、一级亲属结直肠癌病史均为结直肠恶性肿瘤的影响因素,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伺机性筛查有利于结直肠肿瘤的早期确诊,临床应注意≥60岁及IFOBT阳性、家族有癌症史、有肠道腺瘤史的高危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伺机性筛查 结直肠肿瘤 电子结肠镜 高危人群 免疫法粪便隐血试验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