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检测对颅脑损伤诊断分型及判断预后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5
1
作者 朱成 王淮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14年第1期50-52,共3页
目的:探讨急性颅脑损伤患者检测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specific enolase,NSE)的含量及动态变化,对颅脑损伤的诊断分型、评估伤情和判断预后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对185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观察组)及50名健康体检... 目的:探讨急性颅脑损伤患者检测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specific enolase,NSE)的含量及动态变化,对颅脑损伤的诊断分型、评估伤情和判断预后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对185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观察组)及50名健康体检人群(对照组)血清NSE水平进行检测。分别于颅脑损伤后1、3、7、10 d NSE水平进行动态检测和观察。结果:观察组颅脑损伤后1 d血清NSE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与格拉斯哥昏迷评分呈负相关关系(P<0.05);动态检测血清NSE水平显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虽经积极救治,血清NSE水平均持续高于中型颅脑损伤患者(P<0.01)。结论:检测患者颅脑损伤后血清NSE水平可以直接反映脑细胞损害程度,是一项较为敏感的生化指标,特别是动态检测血清NSE水平对判断颅脑损伤后伤情评估、疗效观察及预后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损伤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预后
下载PDF
高血压脑出血破入脑室软通道引流88例疗效分析 被引量:5
2
作者 赵文生 朱成 李志豪 《淮海医药》 CAS 2015年第4期317-318,共2页
目的探讨软通道穿刺侧脑室引流高血压脑出血破入脑室的疗效。方法高血压脑出血破入脑室患者88例,其中男48例,女40例,年龄47~77岁,平均年龄62.7岁。所有病例均在入院时行头颅CT监测,在1~24 h急诊全麻下行软通道穿刺侧脑室引流术,根据脑... 目的探讨软通道穿刺侧脑室引流高血压脑出血破入脑室的疗效。方法高血压脑出血破入脑室患者88例,其中男48例,女40例,年龄47~77岁,平均年龄62.7岁。所有病例均在入院时行头颅CT监测,在1~24 h急诊全麻下行软通道穿刺侧脑室引流术,根据脑室血肿类型,采用单管或双管脑室穿刺外引流,同时进行有创颅内压监测10例,术后应用尿激酶灌注联合脑脊液置换术,并根据头颅CT检查观察脑室残余血量及置管时间,决定是否拔管。结果本组软通道穿刺侧脑室引流高血压脑出血破入脑室治疗有效率为84.1%。其中,4 d内意识清醒36例,1周内清醒23例,2周内清醒15例。放弃治疗11例,死亡3例。结论在高血压脑出血破入脑室患者的治疗中,根据脑室血肿类型行单管或双侧脑室穿刺外引流、术后尿激酶灌注联合脑脊液置换术治疗效果较好,临床应用价值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出血 高血压性 脑室 引流术
下载PDF
弥散加权成像技术在颅脑损伤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3
3
作者 朱成 王淮 +7 位作者 杜宏宇 许少平 马林 赵文生 李志豪 王海 张敏 杨军成 《中国临床实用医学》 2014年第3期67-68,共2页
目的:应用弥散加权成像技术(DWI)早期检查颅脑损伤,发现外伤性脑梗死予以早期干预治疗。方法选择2013年1至8月六安市立医院收治的行早期 DWI 检查的颅脑外伤患者52例,其中男30例,女22例,年龄7~69岁,平均年龄(41.09±15.7... 目的:应用弥散加权成像技术(DWI)早期检查颅脑损伤,发现外伤性脑梗死予以早期干预治疗。方法选择2013年1至8月六安市立医院收治的行早期 DWI 检查的颅脑外伤患者52例,其中男30例,女22例,年龄7~69岁,平均年龄(41.09±15.7)岁,其中车祸17例,摔伤15例,坠落伤12例,殴击伤8例。住院体检:GCS 评分,3~8分5例,9~12分8例,13~15分39例。入院时常规头颅 CT 检查,硬膜外血肿10例,硬膜下血肿合并脑挫裂伤15例,弥漫性轴索损伤3例,单纯脑挫裂伤或脑室内血肿16例,未见异常8例。开颅手术清除血肿或弃骨瓣减压术11例。所有患者入院后常规在3~72 h 行 DWI 检查,通过施加弥散敏感梯度,DWI可以反映水分子的弥散运动幅度。结果 DWI 检查发现颞叶梗死3例,颞顶叶梗死2例,颞枕叶梗死5例,脑干梗死2例。结论由于 DWI 的敏感性高,且成像时间短,大部分患者容易完成检查, DWI 可作为神经系统常规检查序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散加权成像 脑梗死 颅脑外伤
原文传递
微创CT定位软通道穿刺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附61例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李志豪 朱成 赵文生 《淮海医药》 CAS 2015年第4期323-324,共2页
目的探讨CT定位软通道穿刺引流技术在高血压脑出血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对61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采用CT定位软通道穿刺引流术行血肿腔穿刺外引流术治疗,并以尿激酶间断灌注引流残余血肿,随访3~12个月,对治疗结果以KPS评分进行评价。结果术... 目的探讨CT定位软通道穿刺引流技术在高血压脑出血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对61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采用CT定位软通道穿刺引流术行血肿腔穿刺外引流术治疗,并以尿激酶间断灌注引流残余血肿,随访3~12个月,对治疗结果以KPS评分进行评价。结果术后53例患者治疗3月后,KPS评分80~100分36例,60~80分17例30~60分4例,放弃继续治疗6例,死亡2例。结论微创CT定位软通道穿刺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具有简便性、灵活性、微创性及疗效确切等优点,为高血压脑出血的治疗提供了良好的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出血 高血压性 软通道 穿刺引流术 微创
下载PDF
高压氧治疗颅脑外伤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许少平 《中国实用医刊》 2015年第19期106-107,共2页
目的:分析高压氧治疗颅脑外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9年12月至2013年12月颅脑外伤患者60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综合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高压氧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治... 目的:分析高压氧治疗颅脑外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9年12月至2013年12月颅脑外伤患者60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综合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高压氧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日常生活活动(ADL)评分分别为(11.43±2.21)、(67.63±13.19)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预后良好率为90.0%,对照组为6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高压氧可大大改善颅脑外伤患者治疗效果,改善预后,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外伤 高压氧 综合治疗
原文传递
显微手术切除窦镰旁脑膜瘤39例体会 被引量:3
6
作者 王淮 朱成 《淮海医药》 CAS 2014年第5期431-433,共3页
目的总结研究矢状窦一大脑镰旁脑膜瘤运用显微外科手术切除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组39例矢状窦一大脑镰旁脑膜瘤病患的临床资料。本组39例均采用显微外科手术方法切除。结果术后依据Simpson标准评价肿瘤切除的程度,本组病患... 目的总结研究矢状窦一大脑镰旁脑膜瘤运用显微外科手术切除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组39例矢状窦一大脑镰旁脑膜瘤病患的临床资料。本组39例均采用显微外科手术方法切除。结果术后依据Simpson标准评价肿瘤切除的程度,本组病患肿瘤达到I级切除的32例,达到Ⅱ级切除的7例,此7例患者确诊病理诊断后,后期予以加行伽玛刀治疗。本组无因手术死亡病例。本组术后共有33例病患获得确切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2年,无复发病例出现。结论显微外科技术可以有效的控制和减少手术中出血,保护重要血管避免损伤,如上矢状窦、中央沟静脉,避免脑皮层重要功能区的损伤,能够明显提高矢状窦镰一大脑镰旁脑膜瘤的全切除率、降低复发率、减少术后致残率及死亡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窦镰旁 脑膜瘤 显微外科手术 治疗效果
下载PDF
外伤性脑脊液鼻漏诊治进展 被引量:2
7
作者 马林 王淮 朱成 《淮海医药》 CAS 2014年第4期416-416,F0003,F0004,共3页
近年来交通工具的改善,交通事故引起外伤为主的致病因素致使脑脊液鼻漏在神经外科疾病中呈逐年增加,其中外伤性前颅底骨折并发脑脊液漏高达39%[1],而与脑损伤的严重程度无明显相关。其主要的引起颅内感染、张力性气颅等可危及患... 近年来交通工具的改善,交通事故引起外伤为主的致病因素致使脑脊液鼻漏在神经外科疾病中呈逐年增加,其中外伤性前颅底骨折并发脑脊液漏高达39%[1],而与脑损伤的严重程度无明显相关。其主要的引起颅内感染、张力性气颅等可危及患者生命。它涉及神经外科、耳鼻咽喉-头颈外科,近年随着神经影像学、内窥镜技术和器械及材料的改善,使外伤性脑脊液鼻漏的诊疗明显提高。本文对其有关的诊断及治疗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损伤 脑脊液漏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额叶挫裂伤40例的治疗体会 被引量:1
8
作者 杜宏宇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10年第10期1504-1505,共2页
目的探讨额叶挫裂伤的治疗和预后。方法对40例额叶脑挫裂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恢复良好25例;中残7例;重残4例;植物生存1例;死亡3例。优良率80%。结论额叶脑挫裂伤患者应密切生命体征变化,动态观测颅脑CT变化,准确掌握... 目的探讨额叶挫裂伤的治疗和预后。方法对40例额叶脑挫裂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恢复良好25例;中残7例;重残4例;植物生存1例;死亡3例。优良率80%。结论额叶脑挫裂伤患者应密切生命体征变化,动态观测颅脑CT变化,准确掌握手术适应征,及时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额叶脑挫裂伤 手术治疗 预后
下载PDF
外伤性脑梗死超早期诊断后的治疗策略探讨 被引量:1
9
作者 朱成 王淮 +7 位作者 杜宏宇 许少平 马林 赵文生 李志豪 王海 张敏 杨军成 《淮海医药》 CAS 2015年第6期527-528,共2页
目的探讨外伤性脑梗死超早期诊断后的治疗策略。方法对收治的各类颅脑外伤患者中怀疑有外伤性脑梗死119例患者进行了早期(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检查,发现30例并发外伤性脑梗死。分为:回顾组12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治疗,观察... 目的探讨外伤性脑梗死超早期诊断后的治疗策略。方法对收治的各类颅脑外伤患者中怀疑有外伤性脑梗死119例患者进行了早期(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检查,发现30例并发外伤性脑梗死。分为:回顾组12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治疗,观察组18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及神经节苷脂治疗,治疗后30d,用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的标准,评定疗效。结果回顾组12例中基本治愈5例,显效3例,有效1例,无效3例,有效率75.0%。观察组18例中基本治愈7例,显效4例,有效5例,无效2例,有效率88.9%。2组比较统计学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颅脑损伤后应早期发现脑梗死,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取有自由基清除剂及神经保护剂,能降低患者的致残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伤性脑梗死 弥散加权成像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28例原因及对策 被引量:1
10
作者 杜宏宇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1年第21期131-131,133,共2页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的相关因素及提出相应对策。方法:总结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2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原因并提出相应对策。结果:有吸烟饮酒史、第一次手术术后血压波动>30%,且初次手术时间在发病后24 h以外,并...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的相关因素及提出相应对策。方法:总结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2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原因并提出相应对策。结果:有吸烟饮酒史、第一次手术术后血压波动>30%,且初次手术时间在发病后24 h以外,并第二次手术方式选择直切口小骨窗血肿清除的患者容易发生再次手术术后再出血。结论:首次术后注意患者血压的控制,选择正确的手术方式以及时间对减少术后再出血有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脑出血术后再出血 原因 对策
下载PDF
显微手术切除32例镰旁脑膜瘤体会
11
作者 王淮 朱成 《淮海医药》 CAS 2014年第1期17-18,共2页
目的探讨显微外科手术对镰旁脑膜瘤的治疗方法,提高镰旁脑膜瘤的治疗效果。方法对利用显微手术镜直视下切除大脑镰旁脑膜瘤32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按Simpson标准评价脑膜瘤切除程度,达到Simpson I级切除28例,达到SimpsonⅡ级切除4... 目的探讨显微外科手术对镰旁脑膜瘤的治疗方法,提高镰旁脑膜瘤的治疗效果。方法对利用显微手术镜直视下切除大脑镰旁脑膜瘤32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按Simpson标准评价脑膜瘤切除程度,达到Simpson I级切除28例,达到SimpsonⅡ级切除4例,无手术死亡病例。所有病例有效随访平均24个月,无复发病例。结论利用显微外科技术切除镰旁脑膜瘤,可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相邻脑组织及血管的损伤,提高全切除率,避免手术死亡,提高临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脑镰 脑膜瘤 显微外科手术
下载PDF
血清髓鞘碱性蛋白对颅脑损伤程度及预后价值的判断
12
作者 朱成 王淮 《淮海医药》 CAS 2014年第3期205-206,共2页
目的探讨急性颅脑损伤患者检测血清髓鞘碱性蛋白(MBP)的浓度及动态变化,对颅脑损伤的诊断分型、评估伤情和判断预后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放射免法分析,对185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病例组及50名健康体检人群对照组血清MBP浓度进行检测,于伤... 目的探讨急性颅脑损伤患者检测血清髓鞘碱性蛋白(MBP)的浓度及动态变化,对颅脑损伤的诊断分型、评估伤情和判断预后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放射免法分析,对185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病例组及50名健康体检人群对照组血清MBP浓度进行检测,于伤后24 h,3 d、7 d、10 d MBP的浓度进行动态检测和观察。结果患者组伤后24 h血清MBP浓度显著增高,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与GCS评分呈负相关关系(r=-0.6661,P<0.05),动态检测血清MBP浓度显示重度颅脑损伤患者虽经积极救治,血清MBP浓度持续升高,提示预后不佳,反之则预后相对较好。结论检测颅脑损伤后患者血清MBP浓度可以直接反映脑细胞损害程度,是一项较为敏感的生化指标,特别是动态检测血清MBP浓度对判断颅脑损伤后伤情评估、疗效观察及预后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损伤 髓鞘碱性蛋白 预后
下载PDF
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去骨瓣减压术的骨瓣面积与创伤后正常压力脑积水的关系 被引量:50
13
作者 鲁华山 李敏 +2 位作者 满明昊 杨照致 李立宏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49-152,共4页
目的 探讨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行去骨瓣减压的骨瓣面积与创伤后正常压力脑积水的关系。 方法 回顾性纳入2012年1月至2018年4月于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神经外科行单侧去骨瓣减压术的34例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12例术后发生脑积水(脑积水组)... 目的 探讨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行去骨瓣减压的骨瓣面积与创伤后正常压力脑积水的关系。 方法 回顾性纳入2012年1月至2018年4月于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神经外科行单侧去骨瓣减压术的34例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12例术后发生脑积水(脑积水组),22例未发生脑积水(对照组)。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分析患者的性别、年龄、术前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是否为开放性损伤、术前CT中线的偏移距离、手术时长、术后颅内压、颅内感染情况以及行去骨瓣减压的骨瓣面积与术后脑积水发生的关系,探讨创伤后正常压力脑积水发生的影响因素。 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P=0.016)、术前GCS(P=0.018)、骨瓣面积(P<0.001)均与创伤后正常压力脑积水的发生有关;而性别、是否为开放性损伤、术前CT中线偏移距离、手术时长、术后颅内压及颅内感染情况在两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骨瓣面积(OR=1.138,95%CI:1.005~1.288,P=0.042)是创伤后正常压力脑积水发生的危险因素。 结论 创伤后正常压力脑积水的发生与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行去骨瓣减压术的骨瓣面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损伤 脑积水 正常压力 去骨瓣减压术 骨瓣面积 脑脊液动力学
原文传递
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20例疗效分析 被引量:6
14
作者 陈光贵 罗来兵 +2 位作者 郑立升 葛贤祥 陶翔玉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11年第4期376-378,共3页
目的:观察血管内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临床疗效,并探讨术中操作注意事项。方法:对20例颅内动脉瘤患者施行血管内弹簧圈栓塞治疗,其中2例宽瘤颈动脉瘤采用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20例术前均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明确... 目的:观察血管内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临床疗效,并探讨术中操作注意事项。方法:对20例颅内动脉瘤患者施行血管内弹簧圈栓塞治疗,其中2例宽瘤颈动脉瘤采用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20例术前均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明确诊断。结果:19例术中栓塞满意,其中1例术中动脉瘤破裂,4天后死亡;1例术后3天并发右侧大脑后动脉梗塞,2天后死亡。15例患者术后6~8个月随访行DSA复查,瘤体栓塞完全,载瘤动脉通畅。结论: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根据动脉瘤具体形态联合运用多种栓塞技术可提高动脉瘤栓塞的治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动脉瘤 栓塞 治疗性 弹簧圈 放射摄影术 介入性
下载PDF
双侧额颞脑挫裂伤并发脑中心疝临床分析 被引量:7
15
作者 叶沛 李春国 +2 位作者 王步东 汪守法 王锋 《安徽医药》 CAS 2009年第2期172-173,共2页
目的探讨双侧额颞脑挫裂伤并发脑中心疝的临床特征和诊治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1年1月-2008年4月33例双侧额颞脑挫裂伤致脑中心疝的临床资料,并结合国内外文献探讨双侧额颞脑挫裂伤导致脑中心疝的诊断和治疗。结果33例病人中手... 目的探讨双侧额颞脑挫裂伤并发脑中心疝的临床特征和诊治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1年1月-2008年4月33例双侧额颞脑挫裂伤致脑中心疝的临床资料,并结合国内外文献探讨双侧额颞脑挫裂伤导致脑中心疝的诊断和治疗。结果33例病人中手术治疗19例,保守治疗14例;根据GOS评价治疗效果:非手术组:好转2例,中残4例,植物状态3例,死亡5例;手术组:好转10例,中残4例,植物状态2例,死亡3例。结论要高度重视脑中心疝的临床特征,其间脑期是抢救成功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侧额颞脑挫裂伤 脑中心疝 间脑期
下载PDF
高压氧对弥漫性轴索损伤的疗效分析
16
作者 李军 李春国 陶翔玉 《神经病学与神经康复学杂志》 2007年第4期215-216,共2页
目的 探讨高压氧治疗弥漫性轴索损伤的方法及其疗效.方法 统计72例弥漫性轴索损伤病例,将其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对照组32例)和常规治疗+高压氧治疗组(观察组40例),对两组病例的治疗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按照Glasgow预后分级,观察组平均预... 目的 探讨高压氧治疗弥漫性轴索损伤的方法及其疗效.方法 统计72例弥漫性轴索损伤病例,将其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对照组32例)和常规治疗+高压氧治疗组(观察组40例),对两组病例的治疗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按照Glasgow预后分级,观察组平均预后明显优于对照组,死亡率亦有所下降.结论 高压氧治疗对弥漫性轴索损伤疗效明显,可显著改善病人的生存质量,并降低死亡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氧 弥漫性轴索损伤
原文传递
列线图预测经翼点入路夹闭破裂前循环动脉瘤患者的预后 被引量:2
17
作者 李继波 代金龙 +1 位作者 杜向阳 吕楠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21年第2期37-42,共6页
目的探讨影响经翼点入路夹闭破裂前循环动脉瘤患者预后的因素,构建预测患者预后情况的列线图模型。方法选择六安市中医院收治的71例前循环动脉瘤破裂的患者,均采用经翼点入路夹闭术治疗。术后6个月采用格拉斯哥预后评级(GOS)评估患者预... 目的探讨影响经翼点入路夹闭破裂前循环动脉瘤患者预后的因素,构建预测患者预后情况的列线图模型。方法选择六安市中医院收治的71例前循环动脉瘤破裂的患者,均采用经翼点入路夹闭术治疗。术后6个月采用格拉斯哥预后评级(GOS)评估患者预后,Ⅰ~Ⅲ级纳入预后不良组,Ⅳ~Ⅴ级纳入预后良好组。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筛选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并建立列线图预测前循环动脉瘤破裂患者采用经翼点入路夹闭术治疗后预后不良的风险。结果预后不良组共12例(16.90%),预后良好组共59例(83.10%)。多因素Logistic回归显示,年龄、IL-6、NLR、改良Fisher评分、Hunt-Hess分级是预测经翼点入路夹闭破裂前循环动脉瘤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基于上述因子建立的列线图具有良好的区分度(AUC=0.916)和校准度(χ2=9.125,P=0.362),能够准确预测经翼点入路夹闭破裂前循环动脉瘤患者预后不良的风险。结论列线图可以精确预测采用经翼点入路夹闭术治疗后预后不良的风险,有助于及时采取防治措施以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循环动脉瘤 蛛网膜下腔出血 格拉斯哥预后评级 经翼点入路 列线图 预测
下载PDF
后颅凹肿瘤术后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被引量:2
18
作者 孙欣荣 王少银 《临床护理杂志》 2007年第2期37-38,共2页
关键词 颅窝 脑肿瘤/外科学 脑肿瘤/护理 手术后并发症/护理
下载PDF
弥散性轴索损伤34例临床报道 被引量:2
19
作者 陶翔玉 刘鹏鹏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09年第6期493-494,共2页
目的:探讨脑弥散性轴索损伤(diffuse axonal injury,DAI)的发病机制、诊断、治疗和预后。方法:对34例DAI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4例DAI患者中为交通事故致伤21例,坠落伤10例,其他类型伤3例。伤后6个月,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 目的:探讨脑弥散性轴索损伤(diffuse axonal injury,DAI)的发病机制、诊断、治疗和预后。方法:对34例DAI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4例DAI患者中为交通事故致伤21例,坠落伤10例,其他类型伤3例。伤后6个月,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良好16例,中残10例,重残3例,植物生存3例,死亡2例。结论:DAI受伤机制复杂,以车祸伤、高处坠落伤为主,意识障碍为其典型的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MRI优于CT,临床上采取综合治疗的方法,GCS、昏迷时间越长,预后越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损伤 弥散性轴索损伤
下载PDF
侧脑室引流联合腰大池引流术治疗脑室出血 被引量:2
20
作者 夏承东 《淮海医药》 CAS 2014年第6期568-569,共2页
目的探讨对脑室出血患者采用侧脑室引流联合腰大池引流手术方式的疗效。方法对入选的20例脑室出血病例采用侧脑室引流联合腰大池引流术,并同时应用尿激酶,观察其治疗效果。结果本组术后死亡1例,为再出血致血肿增大致脑疝而死亡。术后存... 目的探讨对脑室出血患者采用侧脑室引流联合腰大池引流手术方式的疗效。方法对入选的20例脑室出血病例采用侧脑室引流联合腰大池引流术,并同时应用尿激酶,观察其治疗效果。结果本组术后死亡1例,为再出血致血肿增大致脑疝而死亡。术后存活19例,随访6个月GOS评分:优良11例,轻残4例,重残4例,植物状态1例,均无脑积水发生。结论脑室出血采用侧脑室引流联合腰大池引流术,可明显降低死亡率,同时清除脑室系统及蛛网膜下腔的积血,可明显减少脑积水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室出血 侧脑室引流术 腰大池引流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