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酚氧化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5
1
作者 吴红梅 萧慧 +1 位作者 刘刚 陈治锋 《茶业通报》 2004年第2期62-64,共3页
本文主要从重要末端氧化还原酶一多酚氧化酶的分布、作用、提取方法及其活性测定、同工酶、多酚氧化酶的应用等方面进行论述。
关键词 多酚氧化酶 分布 作用 提取方法 活性测定 氧化还原酶
原文传递
茶苗嫩根cDNA文库的构建和EST分析 被引量:14
2
作者 史成颖 宛晓春 +1 位作者 江昌俊 张正竹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26-130,共5页
以茶苗嫩根为材料,采用SMART技术构建了cDNA文库并对其质量进行了鉴定。结果显示,该文库的重组率为92%,库容量为5×105,平均插入片段长度超过1 kb,是一个较高质量的文库。从文库中随机挑取克隆并从5′端单向测定2 651个克隆,获得2 ... 以茶苗嫩根为材料,采用SMART技术构建了cDNA文库并对其质量进行了鉴定。结果显示,该文库的重组率为92%,库容量为5×105,平均插入片段长度超过1 kb,是一个较高质量的文库。从文库中随机挑取克隆并从5′端单向测定2 651个克隆,获得2 600个有效的EST(expressed sequence tag),序列的平均长度为703 bp,用Phrap软件进行拼接,结果获得404个contigs、610个singlets。通过与NCBI的非冗余核酸数据库进行Blastx比对,初步确定已知功能基因734个,推定功能基因102个,未知功能基因178个。该结果既为进一步分离克隆茶树根部功能基因奠定了基础,又为以后的差异杂交获取茶树根部特定代谢途径的酶基因及相关的调控基因提供了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NA文库 嫩根 茶树 表达序列标签 测序
下载PDF
茶树咖啡碱合酶cDNA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 被引量:10
3
作者 余有本 江昌俊 +2 位作者 王朝霞 李叶云 宛晓春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105-109,共5页
通过RT PCR法扩增出茶树咖啡碱合酶 (TCS)cDNA编码区全序列 ,并将其克隆到表达载体pET 32a (+)中 ,得到重组质粒pET TCS ,在表达宿主菌BL2 1trxB (DE3)中高效表达 ,产生相对分子质量约为 6 2 0 0 0的融合蛋白。该融合蛋白包括 112个氨... 通过RT PCR法扩增出茶树咖啡碱合酶 (TCS)cDNA编码区全序列 ,并将其克隆到表达载体pET 32a (+)中 ,得到重组质粒pET TCS ,在表达宿主菌BL2 1trxB (DE3)中高效表达 ,产生相对分子质量约为 6 2 0 0 0的融合蛋白。该融合蛋白包括 112个氨基酸残基的硫氧还原蛋白及 370个氨基酸残基的茶树TCS蛋白。实验结果表明 ,随着诱导时间的延长 ,表达的融合蛋白产量逐渐增加 ,表达蛋白总量最高可达到菌体总蛋白的 39 14 % ;在 15、 2 5和 37℃ 3个不同的诱导温度下 ,均能诱导产生融合蛋白 ,而且产生的总量及其可溶性部分所占比例均随诱导温度升高而增加 ;在菌体的各个部位中 ,融合蛋白主要在细胞质中以可溶的形式进行表达 ,有少量在外周质中表达或以包涵体形式在细胞质中表达。另外 ,体外酶促反应表明 ,表达的融合蛋白能催化可可碱甲基化生成咖啡碱 ,具有正常的生物学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咖啡碱合酶cDNA 大肠杆菌 表达
下载PDF
茶色素制取研究进展 被引量:8
4
作者 李立祥 都云赋 《茶业通报》 2003年第4期164-167,共4页
随着茶色素药理作用与保健功能的发现,茶色素已成为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拟从茶色素的组成、结构、形成、制取与分离等方面进行综述,旨在为茶色素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
关键词 茶色素 制取技术 药理作用 保健功能
原文传递
茶树咖啡碱合成酶基因cDNA在烟草中的表达 被引量:5
5
作者 余有本 江昌俊 +1 位作者 宛晓春 黎星辉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181-186,共6页
为了在烟草中合成咖啡碱,将咖啡碱合成酶(Tea caffeine synthase,TCS)基因cDNA全序列克隆到双元载体pBI121中,通过农杆菌叶盘转化法将TCS基因成功转入烟草,结果得到72株转基因烟草植株。对其中3株转基因植株进行PCR检测和PCR-Southern检... 为了在烟草中合成咖啡碱,将咖啡碱合成酶(Tea caffeine synthase,TCS)基因cDNA全序列克隆到双元载体pBI121中,通过农杆菌叶盘转化法将TCS基因成功转入烟草,结果得到72株转基因烟草植株。对其中3株转基因植株进行PCR检测和PCR-Southern检测,证实TCS基因已整合到基因组中;RT-PCR和Northern分析显示,TCS在这些植株中均能正常转录。用从转基因植株中提取的粗酶液进行体外酶促反应,能催化7-甲基黄嘌呤和可可碱向咖啡碱的转变,由此表明,转基因烟草植株中能产生具有正常生物学活性的TCS,但从3株转基因烟草中均未检测到咖啡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咖啡碱 咖啡碱合成酶 转基因烟草
下载PDF
茶多酚双液相氧化制取茶色素工艺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李立祥 萧伟祥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99-104,共6页
研究了茶多酚双液相氧化制取茶色素工艺。结果表明 :放大实验较优化实验茶色素中茶黄素 (TFs)含量更高 ;反应液中TFs萃取效率以第 1次最高 ,其他各次效率依次降低。对茶色素进行Tris HCl (pH 8 0 )洗涤 ,其洗涤效率也以第 1次最高 ,TFs... 研究了茶多酚双液相氧化制取茶色素工艺。结果表明 :放大实验较优化实验茶色素中茶黄素 (TFs)含量更高 ;反应液中TFs萃取效率以第 1次最高 ,其他各次效率依次降低。对茶色素进行Tris HCl (pH 8 0 )洗涤 ,其洗涤效率也以第 1次最高 ,TFs含量随洗涤次数增多呈现递增趋势 ,但被洗液体积呈递减趋势 ,并存在脱没食子酰基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多酚 儿茶素 酸性氧化 茶色素 茶黄素 双液相 工艺
下载PDF
酸性条件对茶多酚酸性氧化的影响 被引量:3
7
作者 李立祥 《中国茶叶加工》 2003年第2期28-30,共3页
经酸性氧化条件筛选及对茶多酚酸性氧化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茶多酚酸性氧化均可在有机酸和无机盐酸性盐的酸性环境中进行,无机酸性盐的酸性环境更有利子茶多酚酸性氧化形成TFs。
关键词 茶多酚 酸性氧化 茶色素 双液相系统 茶黄素
下载PDF
RNA介导的转录后基因沉默 被引量:2
8
作者 余有本 江昌俊 李叶云 《分子植物育种》 CAS CSCD 2004年第2期259-267,共9页
RNA介导的转录后基因沉默 (post transcriptionalgenesilencing ,PTGS)指一种普遍存在于生物界的 ,由双链RNA (doublestrandedRNA ,dsRNA)引起同源mRNA降解进而导致基因不表达的的生物学现象。其最重要的特点是只会特异性抑制同源性mRN... RNA介导的转录后基因沉默 (post transcriptionalgenesilencing ,PTGS)指一种普遍存在于生物界的 ,由双链RNA (doublestrandedRNA ,dsRNA)引起同源mRNA降解进而导致基因不表达的的生物学现象。其最重要的特点是只会特异性抑制同源性mRNA的表达 ,而不影响其他基因的表达 ,并能稳定地遗传到后代中。RNA介导的PTGS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 ,如抵御外来遗传物质的侵犯和病毒的侵染 ,控制生物体的生长发育等。RNA介导的PTGS将是目前分子生物学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 ,并在研究基因功能、基因治疗、抗病毒基因工程、剖析和调控次生代谢途径等方面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对RNA介导的PTGS的历史、机制、特点、相关酶类、生物学功能及应用作了比较详尽的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录后基因沉默 RNA介导 生物学功能 发生机理 功能基因组研究 基因治疗 抗病毒基因工程
下载PDF
γ—氨基丁酸茶(Gabaron Tea)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22
9
作者 杨昌军 宛晓春 黄继轸 《茶业通报》 2004年第1期13-15,共3页
本文对γ-氨基丁酸茶的生理功能与加工技术进行了综述,简述了γ-氨基丁酸的增加方法,并展望了其开发前景。
关键词 Γ-氨基丁酸茶 生理功能 加工技术 Γ-氨基丁酸 鲜叶处理 微波处理 谷氨酸钠溶液 红外线加温处理
原文传递
花茶窨制中几个主要因子对花茶香气的影响 被引量:23
10
作者 方世辉 徐国谦 +1 位作者 夏涛 宛晓春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440-445,共6页
分别对茉莉花茶窨制过程中素坯含水量、配花量、堆温和窨制时间等4个主要影响因子对花茶香气吸附的影响进行了单因子研究。结果表明,茶叶含水量在25%时,茶叶吸附精油总量达到最大值;当堆温在35℃左右时,茶叶吸附精油总量达到最大值;在... 分别对茉莉花茶窨制过程中素坯含水量、配花量、堆温和窨制时间等4个主要影响因子对花茶香气吸附的影响进行了单因子研究。结果表明,茶叶含水量在25%时,茶叶吸附精油总量达到最大值;当堆温在35℃左右时,茶叶吸附精油总量达到最大值;在一定的配花量内,茶叶吸附精油总量随配花量的增加几乎呈直线上升;窨制12~13h的茶叶吸附精油总量达到最大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茉莉花茶 窨制过程 影响因子 香气
下载PDF
茶树β-葡萄糖苷酶基因mRNA的表达 被引量:18
11
作者 李远华 江昌俊 余有本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03-106,共4页
采用原位杂交技术对茶树β葡萄糖苷酶基因mRNA的表达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β葡萄糖苷酶基因mRNA主要在茶树叶片栅栏组织、叶主脉的薄壁组织表达;不同品种之间的表达位置基本相似,但表达信号却有差异,以龙井43号最强,福鼎大白茶、槠叶... 采用原位杂交技术对茶树β葡萄糖苷酶基因mRNA的表达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β葡萄糖苷酶基因mRNA主要在茶树叶片栅栏组织、叶主脉的薄壁组织表达;不同品种之间的表达位置基本相似,但表达信号却有差异,以龙井43号最强,福鼎大白茶、槠叶齐次之,而大叶乌龙、迎霜最弱。结果还显示,不同季节的表达信号以春梢最强,秋梢次之,夏梢最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Β-葡萄糖苷酶基因 表达 MRNA 原位杂交
下载PDF
茶树咖啡碱合成酶基因mRNA表达的研究 被引量:12
12
作者 李远华 江昌俊 宛晓春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23-28,共6页
采用原位杂交技术对茶树咖啡碱合成酶基因mRNA的表达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茶树叶片的表达主要在栅栏组织,该组织的细胞质、细胞核上均有表达,而液泡却没有;叶主脉表达分布在薄壁组织、韧皮部,但韧皮部表达稍弱;幼茎表达分布在韧皮部;... 采用原位杂交技术对茶树咖啡碱合成酶基因mRNA的表达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茶树叶片的表达主要在栅栏组织,该组织的细胞质、细胞核上均有表达,而液泡却没有;叶主脉表达分布在薄壁组织、韧皮部,但韧皮部表达稍弱;幼茎表达分布在韧皮部;不同品种之间的表达位置基本相似、表达信号却有差异。结果还显示,春梢第一片叶比秋梢第一片叶表达信号强;加工技术上绿茶摊青过程0.5 h、1 h、2 h有明显表达信号,而红茶萎凋6 h、8 h、10 h及乌龙茶摇青过程6 h、8 h、10 h的叶子则看不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咖啡碱合成酶基因 MRNA 基因表达 原位杂交技术 咖啡碱
下载PDF
葛根及葛根异黄酮的应用 被引量:9
13
作者 黄彤 金邦荃 《中国食物与营养》 2004年第1期23-24,共2页
关键词 葛根 葛根异黄酮 营养成分 利用 食用价值 药用价值
下载PDF
不同茶类茶汤对红茶菌生长及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0
14
作者 过慈妹 方世辉 《茶业通报》 2007年第3期129-131,共3页
用不同茶类茶汤的培养液分别培养红茶菌,通过对其生长过程的观察与发酵成熟菌液的感官审评,探讨了几种培养液对红茶菌生长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以绿茶茶汤做培养液培养红茶菌能得到综合口感最好,滋味酸甜可口,茶香适中的红茶菌液。... 用不同茶类茶汤的培养液分别培养红茶菌,通过对其生长过程的观察与发酵成熟菌液的感官审评,探讨了几种培养液对红茶菌生长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以绿茶茶汤做培养液培养红茶菌能得到综合口感最好,滋味酸甜可口,茶香适中的红茶菌液。并得出较佳培养液配方为绿茶(g):糖(g):菌液(ml):水(ml)为1:6:7.5:1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茶菌 茶汤 菌膜量 品质
原文传递
茶树叶片β-葡萄糖苷酶基因的原位PCR研究 被引量:6
15
作者 李远华 江昌俊 余有本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47-150,共4页
关键词 茶树 Β-葡萄糖苷酶基因 原位PCR
下载PDF
咖啡碱 被引量:8
16
作者 王发左 《茶业通报》 2005年第2期91-92,共2页
关键词 咖啡碱 非处方药物 拮抗作用 生理功能 碳酸饮料 综合报告 黄嘌呤 竞争性 巧克力 兴奋性 负作用 致突变
原文传递
超微绿茶粉酸奶的研制 被引量:6
17
作者 李支霞 孙慕芳 +1 位作者 方世辉 王志耕 《中国茶叶加工》 2004年第3期19-21,共3页
超微粉碎技术是一种新型的加工技术,已广泛用于化工、医药、食品、电子等许多领域。本文对超微绿茶粉酸奶的生产工艺进行了研究并对相关参数进行了优化,同时讨论了超微绿茶粉酸奶生产中值得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 超微绿茶粉 酸奶生产 加工技术 食品 超微粉碎技术 生产工艺 研制 医药 问题 电子
下载PDF
茶叶深加工(四)——茶氨酸 被引量:6
18
作者 李平 《茶业通报》 2005年第3期142-143,共2页
关键词 茶氨酸 茶叶深加工 Cartwright 非蛋白质氨基酸 次生代谢产物 化学结构 生理活性 乙酰胺 谷酰胺
原文传递
陶瓷膜过滤及原料配比对速溶红茶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5
19
作者 周天山 方世辉 +1 位作者 夏英英 董瑞霞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140-143,共4页
分别选用0.8、0.5、0.2、0.1μm 4支不同孔径的陶瓷膜管,在0.2 MPa、20℃条件下过滤红茶茶汤,所得滤液经浓缩、喷雾干燥,制得速溶茶粉。结果显示,以孔径为0.2μm陶瓷膜管最适合。文中还对加工速溶红茶的原料中加入绿茶的比例进行了研究... 分别选用0.8、0.5、0.2、0.1μm 4支不同孔径的陶瓷膜管,在0.2 MPa、20℃条件下过滤红茶茶汤,所得滤液经浓缩、喷雾干燥,制得速溶茶粉。结果显示,以孔径为0.2μm陶瓷膜管最适合。文中还对加工速溶红茶的原料中加入绿茶的比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原料中绿茶比例的增大,产品的品质先是提高后是下降,以在加工速溶红茶的原料中加入20%的绿茶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速溶红茶 陶瓷膜过滤 原料配比
下载PDF
茶叶深加工(二) 茶多酚 茶色素 被引量:5
20
作者 李立祥 《茶业通报》 2004年第3期137-138,共2页
关键词 茶叶 深加工 茶多酚 茶色素 生理活性 制备技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