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1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核密度估计的概率分布函数拟合方法 被引量:9
1
作者 宋元峰 万凌云 +4 位作者 刘涌 张盈 杨群英 马成红 马浩然 《电网与清洁能源》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85-88,共4页
基于核密度估计的非参数估计方法,开发了支路利用率程序。基于概率潮流计算结果给出了线路潮流的概率密度函数和累积概率分布,并应用其进行电网线路利用率的分析,最终得出电网中各线路的利用率及其对应可能发生的概率。
关键词 概率潮流 概率密度函数 核密度估计 电网线路利用率
下载PDF
N型TOPCon晶硅太阳能电池光注入退火增效的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魏凯峰 刘大伟 +4 位作者 倪玉凤 张婷 刘军保 张天杰 杨露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66-72,共7页
N型隧穿氧化层钝化接触(Tunnel Oxide Passivating Contacts,TOPCon)太阳能电池完成印刷烧结后,再经过光注入,效率有明显提升,主要表现在V oc(开路电压)及FF(填充因子)的提升。其机理在于通过温度和光照强度调节费米能级变化,控制H总量... N型隧穿氧化层钝化接触(Tunnel Oxide Passivating Contacts,TOPCon)太阳能电池完成印刷烧结后,再经过光注入,效率有明显提升,主要表现在V oc(开路电压)及FF(填充因子)的提升。其机理在于通过温度和光照强度调节费米能级变化,控制H总量及价态来提高钝化性能。钝化膜层的质量、硅基体掺杂浓度、光注入退火时的工艺温度等对光注入退火工艺提升效率有很大影响。实验证明转换效率越低的电池片经过光注入后效率提升幅度越大;转换效率越高的电池片缺陷会更小,经过光注入退火工艺后几乎无增益。另外同心圆在经过光注入退火工艺后会明显消除。本文主要研究温度、光强、基体电阻率、正表面金属接触面积大小、poly-Si(多晶硅)厚度对光注入退火工艺增效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注入 退火 钝化膜 对称结构 多晶硅 温度 同心圆
下载PDF
基于高长径比TiO2纳米线的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光阳极的制备 被引量:5
3
作者 杨露 郭敏 +2 位作者 宋志成 刘大伟 倪玉凤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S01期7-12,共6页
采用搅拌水热法制备超长可弯曲的TiO2纳米线,探索搅拌水热工艺对TiO2纳米线结构和形貌的影响规律。在此基础上,构筑TiO2纳米线/TiO2纳米颗粒复合光阳极,研究了TiO2纳米线含量对DSSC光电性能的影响。结果发现:当搅拌速率为800 r·min... 采用搅拌水热法制备超长可弯曲的TiO2纳米线,探索搅拌水热工艺对TiO2纳米线结构和形貌的影响规律。在此基础上,构筑TiO2纳米线/TiO2纳米颗粒复合光阳极,研究了TiO2纳米线含量对DSSC光电性能的影响。结果发现:当搅拌速率为800 r·min^-1时,反应24 h可得到高长径比的TiO 2纳米线。基于TiO 2纳米线优异的电子传输性能和散射效应,复合光阳极DSSC电池性能得到较大提升:当TiO2纳米线的含量从0%增加到20%时,传输电阻R t由5.98Ω·cm^2减小为3.79Ω·cm^2,电子扩散长度Le从22.66μm增加到45.98μm,电池转换效率升高到5.26%,提高了22.9%。而随纳米线含量继续增加,低染料吸附量导致电流和光电转换效率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 TIO2 纳米线 搅拌水热法 复合光阳极
下载PDF
荒漠地区光伏组件表面积尘及清洁技术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左燕 王锐 +3 位作者 严华 魏亚楠 于磊 刘红亮 《太阳能》 2019年第6期55-59,47,共6页
以格尔木的荒漠地区为例,对其不同时期安装的光伏组件表面积尘进行取样,分析其成分及粒径分布等物理特性,并结合当地气象数据判明光伏组件表面积尘的主要来源。通过积尘颗粒的化学特性及清洁用水水质分析结果,发现传统清洁方式可能加速... 以格尔木的荒漠地区为例,对其不同时期安装的光伏组件表面积尘进行取样,分析其成分及粒径分布等物理特性,并结合当地气象数据判明光伏组件表面积尘的主要来源。通过积尘颗粒的化学特性及清洁用水水质分析结果,发现传统清洁方式可能加速组件表面污染及损伤;进而提出采用自清洁防尘技术,以提高电站光伏组件的清洁效率,降低清洁成本,提升发电量,并通过电站运行监测数据验证了该技术的有效性与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荒漠 光伏组件 表面积尘 清洁 自清洁
下载PDF
IBC太阳电池技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5
作者 席珍珍 吴翔 +1 位作者 屈小勇 郭永刚 《微纳电子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371-378,415,共9页
对叉指背接触(IBC)太阳电池在光伏领域的结构优势和发展进程进行了简单的阐述。重点介绍了IBC太阳电池前表面场、背面p+和n+区结构、金属化电极的制备方法,并从工业化角度评述了各制备方法的优缺点与发展。总结了IBC电池产业化进程中的... 对叉指背接触(IBC)太阳电池在光伏领域的结构优势和发展进程进行了简单的阐述。重点介绍了IBC太阳电池前表面场、背面p+和n+区结构、金属化电极的制备方法,并从工业化角度评述了各制备方法的优缺点与发展。总结了IBC电池产业化进程中的几种工艺优化方向,包括p+和n+区结构设计、正面陷光技术及表面钝化等。除此之外,从IBC太阳电池技术与效率提升方面详细介绍了三种基于IBC太阳电池技术的新型太阳电池技术,包括叉指背接触异质结(HBC)太阳电池、多晶硅氧化物叉指背接触(POLO-IBC)太阳电池以及钙钛矿IBC叠层太阳电池(PSC IBC),并总结了近年来上述三种新型太阳电池技术的研究进展。最后,对IBC电池未来面临的挑战与技术提升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叉指背接触(IBC)太阳电池 背接触异质结(HBC)太阳电池 多晶硅氧化物叉指背接触(POLO-IBC)太阳电池 钙钛矿叠层 钝化技术
下载PDF
工业化N型高效双面晶体硅太阳电池扩散工艺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马继奎 任军刚 +3 位作者 董鹏 宋志成 程基宽 郭永刚 《光电子技术》 CAS 2017年第2期124-128,共5页
采用磷硼共扩散的方法制备了N型高效双面电池,通过优化背场及发射极扩散工艺,研究了扩散工艺曲线对电池电性能参数的影响机理。实验结果表明,降低背场扩散方块电阻可提高电池填充因子,同时造成开路电压(V_(oc))和短路电流(I_(sc))降低,... 采用磷硼共扩散的方法制备了N型高效双面电池,通过优化背场及发射极扩散工艺,研究了扩散工艺曲线对电池电性能参数的影响机理。实验结果表明,降低背场扩散方块电阻可提高电池填充因子,同时造成开路电压(V_(oc))和短路电流(I_(sc))降低,需要在背场饱和电流密度(J_(0BSF))和填充因子(FF)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降低发射极表面杂质浓度和方块电阻并适当的增加结深,可改善与金属化栅线的接触。正面采用低浓度深结扩散工艺可改善V_(oc)和FF,减少复合,提高Isc,电池效率增加了0.2%,平均效率达到20.4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型 硼扩散 掺杂浓度 P-N结 电池效率
下载PDF
光伏组件制造过程封损控制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马昀锋 左燕 +3 位作者 王琪 张星 胡杰 杨若婷 《电子世界》 2018年第2期5-7,共3页
光伏组件的功率损失包括了制作过程中的封装损失以及运行过程中的运行损失。本文对光伏组件制造过程中封装损耗产生的多种原因进行研究,对组件电学损耗进行验证,通过对损耗产生的多种原因分析,得出降低组件功率封装损耗可采用的主要改... 光伏组件的功率损失包括了制作过程中的封装损失以及运行过程中的运行损失。本文对光伏组件制造过程中封装损耗产生的多种原因进行研究,对组件电学损耗进行验证,通过对损耗产生的多种原因分析,得出降低组件功率封装损耗可采用的主要改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伏组件 功率损耗 钢化玻璃 互连条 汇流带 电学损耗 光学损耗
下载PDF
离子注入技术在单晶硅太阳电池上的应用 被引量:4
8
作者 高嘉庆 屈小勇 郭永刚 《微纳电子技术》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022-1027,共6页
采用Silvaco-TCAD仿真软件模拟了在一定注入能量下离子注入剂量、退火温度和时间对太阳电池表面方块电阻和结深的影响,并通过离子注入机和高温退火炉进行了实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当离子注入剂量为7×1014 cm-2、注入能量为10 keV... 采用Silvaco-TCAD仿真软件模拟了在一定注入能量下离子注入剂量、退火温度和时间对太阳电池表面方块电阻和结深的影响,并通过离子注入机和高温退火炉进行了实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当离子注入剂量为7×1014 cm-2、注入能量为10 keV、退火时间为20 min、退火温度为870~890℃时,电池表面方块电阻超过130Ω/□,均匀性良好,结深可达0.6μm。当离子注入剂量小于7×1014 cm-2时,方块电阻值过大,且均匀性较差。均匀性良好的高方块电阻可有效降低电池表面的少子复合,进而有助于提升电池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注入 太阳电池 退火 方块电阻 结深
下载PDF
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研究进展 被引量:3
9
作者 席珍珍 王瑞齐 +2 位作者 宋志成 郭永刚 吴翔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66-70,共5页
针对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成本低廉、光电转换效率高、商业潜力巨大等特点,对无铅、高稳定性和叠层钙钛矿电池以及组件发展进行了综述,并对钙钛矿太阳能电池以及组件未来研究趋势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钙钛矿太阳能电池 无铅化 稳定性 叠层电池
下载PDF
光伏组件资源回收进展与前景展望 被引量:3
10
作者 席珍珍 宋志成 +1 位作者 郭永刚 吴翔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65-68,共4页
介绍了国内外光伏组件回收利用的现状,分类阐述了晶硅组件和薄膜组件回收利用的方法和途径,并对未来光伏组件回收领域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光伏组件 晶硅电池 薄膜电池 回收 EVA
下载PDF
大规模光伏发电对电力系统影响综述 被引量:3
11
作者 李东升 《智能城市》 2019年第1期69-70,共2页
资源匮乏、环境污染严重是全球面临的问题,电能和我们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电设备运用的不断增多,电能的供给问题备受关注,光伏发电凭借其清洁环保、灵活安全及可再生性的特点得到推广,但与此同时,会使原有的电力系统... 资源匮乏、环境污染严重是全球面临的问题,电能和我们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电设备运用的不断增多,电能的供给问题备受关注,光伏发电凭借其清洁环保、灵活安全及可再生性的特点得到推广,但与此同时,会使原有的电力系统出现一些问题,文章阐述了大规模光伏发电所引起的电力系统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规模光伏发电 电力系统 影响分析
下载PDF
PERC太阳能电池生产工艺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陈璐 吴翔 魏凯峰 《电子世界》 2017年第24期195-195,197,共2页
PERC太阳能电池与常规太阳能电池相比多出三道生产工序,因此会带来生产技术与生产工艺的改变。本文通过生产线实验对PERC太阳能电池生产有影响的工艺过程与工艺步骤进行了研究,为PERC太阳能电池的生产提供参考。
关键词 PERC 太阳能电池 工艺研究
下载PDF
n型异质结背接触太阳电池前表面的场钝化 被引量:3
13
作者 高嘉庆 宋志成 +2 位作者 郭永刚 屈小勇 张天杰 《微纳电子技术》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01-106,118,共7页
利用Silvaco-TCAD仿真软件建立二维模型,对n型异质结背接触(HBC)单晶硅太阳电池前表面场进行模拟研究。通过在n型单晶硅衬底正面分别引入一层较薄的本征非晶硅层和一层n^+非晶硅层对电池前表面进行高质量的场钝化,分析了n^+非晶硅层的... 利用Silvaco-TCAD仿真软件建立二维模型,对n型异质结背接触(HBC)单晶硅太阳电池前表面场进行模拟研究。通过在n型单晶硅衬底正面分别引入一层较薄的本征非晶硅层和一层n^+非晶硅层对电池前表面进行高质量的场钝化,分析了n^+非晶硅层的厚度和掺杂浓度以及本征非晶硅层的厚度和带隙宽度对电池电学性能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当n+非晶硅层厚度小于6 nm,掺杂浓度为1×10^19 cm^-3,本征非晶硅层的厚度为3 nm,带隙宽度大于1.5 eV时,电池前表面实现了良好的场钝化效果,HBC太阳电池获得了24.5%的转换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型太阳电池 异质结背接触 前表面场 Silvaco-TCAD 转换效率
下载PDF
激光掺杂形成硼背场PERL硅太阳电池的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李文佳 王振交 +3 位作者 韩培育 储银枝 施正荣 李果华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344-349,共6页
研究两种激光器(绿光纳秒调Q激光器和准连续紫外高频锁模激光器)对PERL太阳电池的背面掺硼的效果。通过分析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电化学ECV曲线和少子寿命的数据,确定合适的激光器及激光参数。继而研究烧结温度对太阳电池性能的影响。... 研究两种激光器(绿光纳秒调Q激光器和准连续紫外高频锁模激光器)对PERL太阳电池的背面掺硼的效果。通过分析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电化学ECV曲线和少子寿命的数据,确定合适的激光器及激光参数。继而研究烧结温度对太阳电池性能的影响。综合分析电池的反射率、内量子效率、电性能参数及烧结后铝硅接触的SEM剖面图,得到最优烧结温度。研究发现用准连续紫外高频锁模激光器(7 W,250 mm/s)进行激光掺硼、以630℃烧结,所得电池效率最高可达19.9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电池 PERL 激光掺硼 低温烧结
下载PDF
扩散气体流量对单晶硅太阳电池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
15
作者 倪玉凤 董鹏 +2 位作者 屈小勇 吴翔 代同光 《电源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422-424,共3页
以160 mm×160 mm规格单晶硅片为实验原材料,分别研究了小氮和氧气流量对薄层方块电阻的大小、均匀性、扩散后硅片少子寿命的影响,以及最终对单晶太阳电池开路电压(V_(oc))、短路电流(I_(sc))、转换效率(η)等电性能参数的影响。通... 以160 mm×160 mm规格单晶硅片为实验原材料,分别研究了小氮和氧气流量对薄层方块电阻的大小、均匀性、扩散后硅片少子寿命的影响,以及最终对单晶太阳电池开路电压(V_(oc))、短路电流(I_(sc))、转换效率(η)等电性能参数的影响。通过逐步改变小氮和氧气流量,找出小氮和氧气流量的最佳比值,优化了扩散工艺。实验证明,小氮流量在1 100m L/min,氧气流量在500 mL/min时,太阳电池的转化效率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氮流量 氧气流量 方块电阻 少子寿命 转化效率
下载PDF
光伏组件用透明网格背板的性能分析 被引量:2
16
作者 张银环 李媛媛 +2 位作者 苗林 唐兰兰 姜倩 《电源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1032-1034,1049,共4页
选取A、B厂家生产的相同结构的透明网格背板作为分析样品,主要对透明网格背板湿热后的断裂伸长保持率、不同紫外辐照量及背板区域照射后的黄变、热稳定性、透光率、水气透过率性能进行实验与分析。
关键词 透明网格背板 性能 分析
下载PDF
关于光伏项目组件物流运输市场的价格分析 被引量:2
17
作者 张志波 《中国市场》 2019年第24期168-169,共2页
在现代社会的经济活动中,工程、项目的实施开展,均离不开招投标活动。在招投标过程中,如何正确判定其价格合理性,显得尤为重要。文章对近几年太阳能公司物流运输招标情况开展分析,剖析影响价格的各项因素,从而推断出其中标价格合理性。
关键词 光伏项目 物流运输 价格分析
下载PDF
p型PERC双面太阳电池背面铝栅线的设计 被引量:2
18
作者 吴翔 陈璐 魏凯峰 《微纳电子技术》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808-812,共5页
钝化发射极背面接触(PERC)双面太阳电池(PERC+)背面采用丝网印刷铝栅线的设计,代替常规PERC电池背面全铝背场层,达到背面发电的效果。对不同背面铝栅线宽度的PERC+电池和常规PERC电池的电性能及激光开窗截面图进行比较,发现了不同宽度... 钝化发射极背面接触(PERC)双面太阳电池(PERC+)背面采用丝网印刷铝栅线的设计,代替常规PERC电池背面全铝背场层,达到背面发电的效果。对不同背面铝栅线宽度的PERC+电池和常规PERC电池的电性能及激光开窗截面图进行比较,发现了不同宽度的铝栅线对电池背面空洞率和局部背表面场(LBSF)层的质量有较大影响,合适的铝栅线宽度能最大程度地保证PERC+电池的转换效率。实验得出在相同的激光开窗工艺下,当背面铝栅线设计宽度为250μm时,PERC+电池具有较好的铝栅线高宽比,烧结后的激光开窗区域形成了良好的LBSF层。同时,所有电池在测试时背景采用不反光黑布。测试结果显示,最优组的PERC+电池平均正面转换效率达到21.21%、平均背面转换效率达到13.9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钝化发射极背面接触(PERC)电池 双面太阳电池 背面金属化 铝栅线 空洞 局部背表面场(LBSF)
下载PDF
p/n型电池组件LeTID表现及光注入效果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姜倩 苗林 +2 位作者 雷柳 张银环 王勃 《电源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655-658,共4页
研究了PERC、PERT电池组件的衰减特性。根据目前行业对于LID及LeTID的机理,分析了PERC、PERT电池组件在LeTID测试中效率衰减及增益的原因。同时从PERC电池的生产优化方面考虑不同光注入工艺对于PERC电池衰减性能的影响,从应用角度考虑... 研究了PERC、PERT电池组件的衰减特性。根据目前行业对于LID及LeTID的机理,分析了PERC、PERT电池组件在LeTID测试中效率衰减及增益的原因。同时从PERC电池的生产优化方面考虑不同光注入工艺对于PERC电池衰减性能的影响,从应用角度考虑后期的恢复问题,分析了不同预处理电池光注入的效果及其稳定性。对PERT电池分析了光注入工艺对于其性能增益的稳定性研究。整体评估了PERC、PERT高效电池组件长期光诱导衰减特性,确保电池组件功率的稳定性,保证产品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D LeTID 光注入 衰减 稳定性 可靠性
下载PDF
n型叉指背接触太阳电池背面结构参数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郭永刚 高嘉庆 +3 位作者 屈小勇 吴翔 张博 宋标 《微纳电子技术》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865-870,共6页
利用Silvaco-TCAD半导体仿真软件模拟并分析了n型叉指背接触(IBC)太阳电池背面结构尺寸参数对电池短路电流密度、开路电压、填充因子及转换效率的影响,并进行实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当IBC太阳电池结构中相邻发射区宽度为1200μm、n型... 利用Silvaco-TCAD半导体仿真软件模拟并分析了n型叉指背接触(IBC)太阳电池背面结构尺寸参数对电池短路电流密度、开路电压、填充因子及转换效率的影响,并进行实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当IBC太阳电池结构中相邻发射区宽度为1200μm、n型背表面场宽度为200μm、p型发射区宽度为1000μm时,IBC太阳电池小批量平均转换效率达到了23.74%,短路电流密度为42.36 mA/cm2,开路电压为698 mV,填充因子为80.3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叉指背接触(IBC)太阳电池 背面结构尺寸 转换效率 填充因子 Silvaco-TCAD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