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4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脑梗死后星形胶质细胞反应和微血管标记物相关性的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王德生 戚基萍 +2 位作者 李光伟 吴鹤 王丹丹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343-345,共3页
目的探讨人脑梗死灶周围组织星形胶质细胞和微血管的变化。方法应用9例因脑梗死而死亡尸检全脑标本,常规 HE 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SP)标记星形胶质细胞中的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和微血管标记物(CD31),观察星形胶质细胞和微血管的变化... 目的探讨人脑梗死灶周围组织星形胶质细胞和微血管的变化。方法应用9例因脑梗死而死亡尸检全脑标本,常规 HE 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SP)标记星形胶质细胞中的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和微血管标记物(CD31),观察星形胶质细胞和微血管的变化规律。结果以梗死灶为中心,由内到外可分4个区(0~3区);GFAP 在0区和1区表达很少,在2区和3区随缺血时间延长表达持续升高;CD31在0区无表达,在1区可见少量表达,在2区和3区随缺血时间延长表达持续升高。结论脑梗死后星形胶质细胞和微血管反应性增生,在缺血后期 GFAP、CD31广泛表达,两者在组织损伤修复重建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星形细胞 血管 微循环
原文传递
复方甘草酸苷对小鼠暴发性肝衰竭Fas/FasL介导的肝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2
2
作者 毕蔓茹 杨宝山 +4 位作者 马英骥 陈立艳 王岩 高峰 王福祥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26-30,共5页
目的:探讨复方甘草酸苷(SNMC)抑制小鼠暴发性肝衰竭肝细胞凋亡的作用及可能的机制. 方法:将昆明种小鼠70只随机分为A,B,C三组, 分别为正常对照组(5只)、模型组(5只)和SNMC保护组(60只),A组和B组小鼠于给药后6 h全部断颈处死, C组于给药... 目的:探讨复方甘草酸苷(SNMC)抑制小鼠暴发性肝衰竭肝细胞凋亡的作用及可能的机制. 方法:将昆明种小鼠70只随机分为A,B,C三组, 分别为正常对照组(5只)、模型组(5只)和SNMC保护组(60只),A组和B组小鼠于给药后6 h全部断颈处死, C组于给药后6 h,1 d,3 d,5 d和7 d各断颈处死5只, 留取肝组织,应用末端转移酶标记技术(TUNEL)检测肝细胞原位凋亡的情况;电镜下观察细胞超微结构的改变;应用免疫组化法分别检测肝组织中Fas,Fas配体(FasL)和天冬氨酸半光氨酸蛋白酶-3(caspase-3)的表达. 结果:C组随着SNMC治疗时间的延长,凋亡指数逐渐降低,由6 h的32.3%降至7 d的5%.与B组相比, C组在1 d,3 d,5 d和7 d的调亡指数均有显著性降低(P<0.01);Fas及caspase-3在A组有少量表达,FasL 未见表达.B组Fas,FasL及caspase-3阳性表达细胞明显增加,C组随治疗时间的延长,表达逐渐减少(P<0.01). 结论:肝细胞异常凋亡在小鼠暴发性肝衰竭的发病中具有重要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Fas/FasL系统活化所介导的肝细胞凋亡,同时也证明SNMC对抑制这种细胞凋亡有一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发性肝衰竭 肝细胞凋亡 小鼠 复方甘草酸苷 表达 CASPASE-3 介导 证明 结论 重要作用
下载PDF
盐酸多奈哌齐对AD模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及CAT、GSH-Px含量影响 被引量:12
3
作者 李强 戚基萍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07年第1期25-27,共3页
目的研究盐酸多奈哌齐对AD模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及CAT、GSH-Px含量的影响。方法健康SD雄性大鼠80只,鼠龄8~12周,体重(280±10)g。适应性饲养1周,随机分为空白组、假损伤组、模型组、盐酸多奈哌齐组。分组后大鼠适应第3天,大鼠双侧... 目的研究盐酸多奈哌齐对AD模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及CAT、GSH-Px含量的影响。方法健康SD雄性大鼠80只,鼠龄8~12周,体重(280±10)g。适应性饲养1周,随机分为空白组、假损伤组、模型组、盐酸多奈哌齐组。分组后大鼠适应第3天,大鼠双侧海马注射Aβ1-40复制AD动物模型。造模3天后分别给予生理盐水和盐酸多奈哌齐灌胃。给药4周后通过Morris水迷宫试验测试大鼠的空间学习记忆能力的变化及脑组织中CAT和GSH-Px的含量。结果1)行为学结果显示空白组、假损伤组和治疗组第四象限与其他象限游泳距离之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而模型组大鼠各象限游泳距离无显著性差异(P>0.05)。模型组在原平台象限第四象限游泳的距离(l4)与总游泳距离(l总)之比(l4/l总)与空白组、假损伤组比较明显降低,有显著性差异(P<0.01),盐酸多奈哌齐治疗后,l4/l总明显提高,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2)造模后可引起AD大鼠脑组织中的CAT、GSH-Px含量明显降低,与空白组、假损伤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盐酸多奈哌齐干预后,能明显提高AD大鼠的脑组织CAT和GSH-Px活性,与模型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结论1)盐酸多奈哌齐可显著改善AD模型大鼠的学习记忆障碍;2)盐酸多奈哌齐可以通过增强CAT、GSH-Px抗氧化酶的活性以抑制过氧化反应,进而提高对自由基清除能力,减少自由基对海马神经元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性痴呆 MORRIS水迷宫 自由基 盐酸多奈哌齐
下载PDF
人脑梗死后星形胶质细胞活性与凋亡相关蛋白Bcl-2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2
4
作者 戚基萍 王德生 +6 位作者 段淑荣 张艳 马广玉 李淑霞 林岩 韩伟 原琳 《中华神经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34-36,共3页
目的 探讨人脑梗死后星形胶质细胞活性与凋亡的关系。方法 应用 10例脑梗死后的尸检全脑标本 ,用HE和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胶质纤维酸性蛋白 (GFAP)、凋亡相关蛋白 (Bcl 2 ) ,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结果 人脑梗死后以梗死灶为中心 ,按照... 目的 探讨人脑梗死后星形胶质细胞活性与凋亡的关系。方法 应用 10例脑梗死后的尸检全脑标本 ,用HE和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胶质纤维酸性蛋白 (GFAP)、凋亡相关蛋白 (Bcl 2 ) ,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结果 人脑梗死后以梗死灶为中心 ,按照组织损伤程度由内到外分为 4个区 (0~ 3区 ) ,其中 2区为半暗带区 ,4 0 %以上的神经元和星形胶质细胞形态基本正常 ,随缺血时间延长 ,星形胶质细胞增生明显 ,形态正常神经元的数量减少 ;3区神经元形态及数量正常 ,星形胶质细胞反应性增生。GFAP在 0区和 1区表达很少 ,2区随缺血时间延长阳性细胞数增多 ,3区早期即有星形胶质细胞的簇样增生。Bcl 2在 0区无表达 ,1区表达较少 ,2区于缺血后 8h开始出现 ,2 3h达高峰 ,之后开始下降。结论 人脑梗死后在半暗带区 2 3h前GFAP和Bcl 2表达呈正相关 ;2 3h后呈负相关。 2区是临床需要积极抢救的区域 ,并可应用干预因素上调Bcl 2表达 ,缩小梗死面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星形胶质细胞 细胞活性 蛋白Bel-2 神经元
原文传递
胃癌中肿瘤相关纤维母细胞蛋白表达改变及意义 被引量:10
5
作者 王立峰 王瑞芬 +1 位作者 郝兆星 王正彩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0期2263-2267,共5页
目的:探讨胃癌中肿瘤相关纤维母细胞(tumor-associated fibroblasts,TAFs)蛋白表达的改变及与胃癌侵袭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75例胃癌组织及10例正常胃黏膜组织中纤维母细胞CD34,平滑肌肌动蛋白(SMA)和转... 目的:探讨胃癌中肿瘤相关纤维母细胞(tumor-associated fibroblasts,TAFs)蛋白表达的改变及与胃癌侵袭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75例胃癌组织及10例正常胃黏膜组织中纤维母细胞CD34,平滑肌肌动蛋白(SMA)和转化生长因β1(TGF-β1)的表达,分析蛋白表达改变的机制及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胃癌组织CD34,SMA和TGF-β1中的阳性表达与正常胃黏膜组织纤维母细胞中的表达(8.0%vs80.0%, x^2 =28.220;90.7%VS30.0%, x^2 =19.401;89.3%VS30.0%, x^2 =17.486;均P〈0.01);SMA和TGF-β1均与与肿瘤浸润深度、临床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有关(均p〈0.05),且两者的表达密切相关(r=0.555,P〈0.05).结论:胃癌细胞可能通过分泌TGF-β1作用于间质,促进CD34(+)纤维母细胞转变为SMA(+)的肌纤维母细胞,从而发挥其促进肿瘤浸润转移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肿瘤相关纤维母细胞 CD34 平滑肌肌动蛋白 转化生长因子Β1
下载PDF
TIMP-1在肝纤维化形成过程中的作用 被引量:9
6
作者 邹海峰 刘洋 +3 位作者 徐华锋 林平 王立峰 于晓光 《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25-28,共4页
目的 研究TIMP 1在肝纤维化形成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皮下注射CCl4建立小鼠肝纤维化模型 ;RT PCR扩增TIMP 1cDNA片段 ,定向克隆到转录载体pSPT18上 ,构建pSPT18/TIMP 1重组质粒 ,转化E .coliJM10 9,进行质粒提取、酶切鉴定、序列分析... 目的 研究TIMP 1在肝纤维化形成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皮下注射CCl4建立小鼠肝纤维化模型 ;RT PCR扩增TIMP 1cDNA片段 ,定向克隆到转录载体pSPT18上 ,构建pSPT18/TIMP 1重组质粒 ,转化E .coliJM10 9,进行质粒提取、酶切鉴定、序列分析、体外转录合成探针、原位杂交。结果 成功建立小鼠肝纤维化模型 ;获得的TIMP 1目的基因片段大小为 2 6 2bp ,与预期结果相同 ;经酶切鉴定和序列分析证实成功构建了pSPT18/TIMP 1重组质粒 ;原位杂交结果显示 ,TIMP 1主要在激活的肝星型细胞、内皮细胞、间质细胞以及正常肝细胞中表达 ,且随着肝纤维化的逐步形成 ,TIMP 1的表达逐渐升高。结论 TIMP 1参与肝纤维化的形成过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MP-1 肝纤维化 CRNA探针 原位杂交
下载PDF
周细胞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
7
作者 翟丽丽 杨迷玲 +4 位作者 李争艳 刘杨 王正彩 韩伟 王立峰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11年第8期1672-1675,共4页
周细胞是一种多能细胞,可以向骨、软骨等组织分化;具有收缩能力,从而调节微环境的灌流量和通透性;还能和内皮细胞相互作用,参与血管形成和创伤愈合。周细胞的功能失调和许多微血管疾病以及肿瘤的扩散相关。一直以来,对周细胞的存在以及... 周细胞是一种多能细胞,可以向骨、软骨等组织分化;具有收缩能力,从而调节微环境的灌流量和通透性;还能和内皮细胞相互作用,参与血管形成和创伤愈合。周细胞的功能失调和许多微血管疾病以及肿瘤的扩散相关。一直以来,对周细胞的存在以及功能有所忽略,最近才对其有一定的认识。本文就周细胞的定位、结构、标记物、功能、相关的信号通路以及在肿瘤中所起的作用做一简单的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细胞 标记物 微血管 肿瘤
下载PDF
乳腺癌X线表现与P53、CerbB-2、Ki-67表达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7
8
作者 姚金朋 陈颖 丛玉炜 《放射学实践》 2008年第2期149-152,共4页
目的:探讨乳腺癌的钼靶X线表现与P53、CerbB-2、Ki-67表达的关系,旨在为乳腺癌的早期诊断及预测预后提供依据。方法:97例乳腺癌患者术前行乳腺钼靶摄影,术后测定乳腺癌组织中P53、CerbB-2、Ki-67的表达水平,分析其表达与X线表现的关系... 目的:探讨乳腺癌的钼靶X线表现与P53、CerbB-2、Ki-67表达的关系,旨在为乳腺癌的早期诊断及预测预后提供依据。方法:97例乳腺癌患者术前行乳腺钼靶摄影,术后测定乳腺癌组织中P53、CerbB-2、Ki-67的表达水平,分析其表达与X线表现的关系。结果:97例乳腺癌中,肿块62例,占63.91%;单纯钙化8例,占0.82%;结构紊乱27例,占27.84%。P53阳性表达56例,占57.73%;CerbB-263例,占64.95%。肿块组Ki-67增殖指数为29.64±3.15,并随肿瘤体积增大而增高。局部密度增高伴钙化组P53、CerbB-2、Ki-67表达高于不伴钙化组,P53表达差异有显著性意义(χ2=5.571,P<0.05)。结论:乳腺癌的一些重要钼靶X线征象与P53、CerbB-2、Ki-67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癌细胞的生物学行为和预后,对早期诊断和治疗有一定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乳房X线摄影术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消化道类癌临床病理与免疫组化研究 被引量:7
9
作者 林岩 王立峰 +1 位作者 戚基萍 李淑霞 《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4年第2期157-159,共3页
目的 探讨消化道类癌临床病理与多肽 胺类神经内分泌激素抗原表达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法对 36例消化道类癌组织中 6种抗原表达进行检测。结果  36例类癌组织中 5 羟色胺、胰高血糖素和生长抑素较多表达于组织分化好的类型 ... 目的 探讨消化道类癌临床病理与多肽 胺类神经内分泌激素抗原表达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法对 36例消化道类癌组织中 6种抗原表达进行检测。结果  36例类癌组织中 5 羟色胺、胰高血糖素和生长抑素较多表达于组织分化好的类型 ,其与肿瘤的侵袭和转移无相关性。胃泌素的表达随肿瘤组织分化降低而上升显著(P <0 .0 5 ) ,胃泌素高表达促进肿瘤的浸润和转移 ,生长抑素随着肿瘤的浸润和转移阳性表达率降低 (P <0 .0 5 ) ,有抑制肿瘤浸润和转移的作用 (P <0 .0 5 )。结论 胃泌素、生长抑素可能与细胞膜上相应受体结合 ,促进或抑制肿瘤细胞增殖。提示应用多种抗原标记对预测类癌的生物学行为和预后很有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道类癌 临床病理 免疫组化 肿瘤
下载PDF
β-APP在人脑缺血后海马神经元表达的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陈艳昕 戚基萍 +1 位作者 李光伟 王德生 《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4年第6期547-549,F003,共4页
目的 观察人脑缺血后 β淀粉样前体蛋白 (β APP)在海马CA1区和CA3区神经元的表达变化。 方法 采用HE染色方法观察神经细胞损伤情况 ,免疫组化技术检测 β APP在 2例非脑缺血性损伤 (对照组 )和 4 6例脑缺血性损伤后海马CA1区和CA3区... 目的 观察人脑缺血后 β淀粉样前体蛋白 (β APP)在海马CA1区和CA3区神经元的表达变化。 方法 采用HE染色方法观察神经细胞损伤情况 ,免疫组化技术检测 β APP在 2例非脑缺血性损伤 (对照组 )和 4 6例脑缺血性损伤后海马CA1区和CA3区神经元的表达 ,按发病致死时间分为对照组、缺血 2h~ 6h组、7h~ 1d组、2d~组、3d~组、4d~组、5~ 6d组和 7d~组。在高倍镜下对免疫组化染色阳性细胞计数 ,应用SPSS 11.5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 β APP在缺血 2h~ 6h组表达明显 ,4d~组达高峰 ;4d以后下降 ,但仍高于对照组。 结论 人脑缺血后 β APP的脑保护作用先增后降 ,β APP表达上调有可能加重脑缺血性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淀粉样前体蛋白 脑缺血 神经元
下载PDF
ERK1/2和cyclinD1蛋白在卵巢上皮性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被引量:3
11
作者 韦淑琴 隋丽华 +1 位作者 戚基萍 郑建华 《肿瘤防治研究》 CAS CSCD 2004年第2期90-92,共3页
目的 探讨卵巢上皮性肿瘤组织中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 (ERK1/ 2 )及细胞周期素D1(cyclinD1)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 ,检测 49例卵巢上皮性癌组织 ,2 6例良性卵巢上皮性肿瘤组织及 10例正常卵巢组织中ERK1/ 2和cyclinD... 目的 探讨卵巢上皮性肿瘤组织中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 (ERK1/ 2 )及细胞周期素D1(cyclinD1)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 ,检测 49例卵巢上皮性癌组织 ,2 6例良性卵巢上皮性肿瘤组织及 10例正常卵巢组织中ERK1/ 2和cyclinD1蛋白表达。 结果 ERK1/ 2和cyclinD1在卵巢上皮性癌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显著高于正常卵巢组织和良性卵巢上皮性肿瘤组织 (P <0 .0 1)。Ⅲ~Ⅳ期卵巢癌组织中的ERK1/ 2和cyclinD1蛋白表达水平高于Ⅰ~Ⅱ期卵巢癌 (P <0 .0 5)。ERK1/ 2和cyclinD1蛋白表达阳性率呈明显的正相关 (P <0 .0 5)。结论 ERK 1/ 2和cyclinD1在卵巢上皮性癌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RK1/2 CYCLIND1蛋白 卵巢上皮性肿瘤 表达 免疫组织化学 肿瘤组织
下载PDF
卵巢上皮性肿瘤组织中ERK的表达与活化
12
作者 韦淑琴 隋丽华 +1 位作者 戚基萍 梅焕林 《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4年第3期233-235,F003,共4页
目的 探讨上皮性卵巢肿瘤组织中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 (ERK)的表达与活性及其与卵巢上皮性肿瘤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 ,检测 4 9例卵巢上皮癌组织 ,2 6例良性卵巢上皮性肿瘤组织及 10例正常卵巢组织中ERK1/2蛋... 目的 探讨上皮性卵巢肿瘤组织中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 (ERK)的表达与活性及其与卵巢上皮性肿瘤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 ,检测 4 9例卵巢上皮癌组织 ,2 6例良性卵巢上皮性肿瘤组织及 10例正常卵巢组织中ERK1/2蛋白和活性ERK1/2蛋白表达。结果 ERK1/2在卵巢上皮性癌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为6 3% ,显著高于正常卵巢组织 (阴性 )和卵巢上皮性肿瘤组织 ( 2 7% ) (P <0 .0 1)。Ⅲ~Ⅳ期卵巢癌组织中的ERK1/2蛋白表达水平高于Ⅰ~Ⅱ期卵巢癌 (P <0 .0 5 )。活性ERK1/2在卵巢上皮性癌中的阳性表达率为 6 5 % ,明显高于卵巢良性肿瘤组织中活性ERK1/2的阳性表达率 ( 19% ,P <0 .0 1)。手术病理分期Ⅲ~Ⅳ期卵巢癌组织的活性ERK1/2表达阳性率为 80 % ,Ⅰ~Ⅱ期为 13例中 3例 ,两者比较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结论 ERK蛋白的过表达在卵巢上皮性癌患者的发生、发展中可能起重要促进作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肿瘤 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人胃癌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的原代培养和鉴定 被引量:5
13
作者 王正彩 翟丽丽 +7 位作者 杨迷玲 韩伟 王瑞芬 单丽辉 齐蕾 柴翠翠 刘明 王立峰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860-862,868,共4页
目的探讨人胃癌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carcinoma-associated fibroblasts,CAFs)的培养和鉴定方法,并分析其与胃正常成纤维细胞(normal fibroblasts,NFs)在生物学特性和蛋白表达方面的差异,为其功能研究奠定基础。方法采用组织块法和酶消... 目的探讨人胃癌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carcinoma-associated fibroblasts,CAFs)的培养和鉴定方法,并分析其与胃正常成纤维细胞(normal fibroblasts,NFs)在生物学特性和蛋白表达方面的差异,为其功能研究奠定基础。方法采用组织块法和酶消化法进行人胃癌CAFs和NFs的原代培养,通过酶消化法进行人工纯化,通过形态学观察和多种蛋白的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对其进行鉴定。结果获得纯化的人胃癌CAFs和NFs。胃癌CAFs呈长梭形,大小不等,生长密集,排列紊乱。除表达vimen-tin这一成纤维细胞的标记物外,还表达FAP、SMA,但不表达CK、desmin。结论只要给细胞创造良好的生长条件并规范操作,组织块法和消化法均可成功的培养出人胃癌CAFs和人胃NFs。胃癌CAFs与NFs在形态结构、生长方式和蛋白表达等方面均存在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原代培养 成纤维细胞 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
下载PDF
胃癌细胞SGC-7901对骨髓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李争艳 刘杨 +4 位作者 翟丽丽 杨迷玲 王正彩 韩伟 王立峰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856-859,共4页
目的建立胃癌细胞SGC-7901与骨髓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相互作用的体外模型,检测其对间充质干细胞增殖、侵袭及迁移能力的影响,分析处于肿瘤微环境中的间充质干细胞生物学特性的改变。方法原代培养骨髓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传代培养胃癌细胞... 目的建立胃癌细胞SGC-7901与骨髓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相互作用的体外模型,检测其对间充质干细胞增殖、侵袭及迁移能力的影响,分析处于肿瘤微环境中的间充质干细胞生物学特性的改变。方法原代培养骨髓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传代培养胃癌细胞SGC-7901,建立间充质干细胞与胃癌细胞SGC-7901相互作用的体外模型,分析胃癌细胞SGC-7901对间充质干细胞增殖、侵袭及迁移能力的影响。结果 (1)胃癌细胞SGC-7901对间充质干细胞的增殖无影响(P>0.05)。(2)胃癌细胞SGC-7901可显著提高间充质干细胞的侵袭及迁移能力(P<0.05)。结论胃癌细胞SGC-7901对间充质干细胞有很强的趋化性,但对其增殖并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肿瘤微环境 骨髓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 细胞培养
下载PDF
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血肿周围组织GFAP和cyclinD1的表达 被引量:4
15
作者 王文昭 戚基萍 +3 位作者 王德生 赵忠新 王海涛 董利芹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58-160,共3页
目的探讨脑出血后血肿周围组织GFAP和cyclinD1的表达与脑出血后神经修复的关系。方法选取30例高血压性脑出血后不同时间死亡患者的脑组织,自出血灶边缘向外1~3cm及出血灶对侧相应部位的脑组织进行取材,出血灶对侧设为对照组。应用HE染... 目的探讨脑出血后血肿周围组织GFAP和cyclinD1的表达与脑出血后神经修复的关系。方法选取30例高血压性脑出血后不同时间死亡患者的脑组织,自出血灶边缘向外1~3cm及出血灶对侧相应部位的脑组织进行取材,出血灶对侧设为对照组。应用HE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技术观察不同时间点出血灶周围GFAP和cyclinD1在脑组织中的表达和变化规律,实验结果应用SPSS11.5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脑出血2h后出血灶周围GFAP阳性细胞数量开始增加(22.6±1.4个/高倍视野)。4~5d进一步增多(44.5±1.5个/高倍视野),6~15d达高峰(52.5±2.1个/高倍视野);15~19d后逐渐减弱(38.0±1.7个/高倍视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脑出血2h后出血灶周围星形胶质细胞即有cyclinD1的表达(11.5±1.2个/高倍视野),1~5dcy-clinD1阳性表达的胶质细胞数量逐渐增多,6~15d达高峰(42.6±1.3个/高倍视野);16~19d后逐渐减弱(29.9±1.2个/高倍视野),仍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GFAP与cyclinD1之间存在明显的相关性。结论人脑出血后出血灶周围GFAP与cyclinD1表达增加,对脑出血后神经修复有促进作用。cyclinD1参与了脑出血后胶质细胞的增生和活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出血 GFAP CYCLIND1
下载PDF
p63、Bcl-2、ki-67在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浸润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5
16
作者 刘倩 李福琴 韩伟 《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52-54,57,共4页
目的 研究p6 3、Bcl 2和ki 6 7在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 (CIN)、浸润癌中的表达及p6 3与Bcl 2、ki 6 7的不同点 ,探讨p6 3对宫颈病变发生的影响。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PowerVisionTM二步法 ,检测 80例宫颈组织 (包括正常宫颈、宫颈炎、CIN... 目的 研究p6 3、Bcl 2和ki 6 7在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 (CIN)、浸润癌中的表达及p6 3与Bcl 2、ki 6 7的不同点 ,探讨p6 3对宫颈病变发生的影响。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PowerVisionTM二步法 ,检测 80例宫颈组织 (包括正常宫颈、宫颈炎、CIN、鳞癌及腺癌 )中p6 3、Bcl 2和ki 6 7的表达。结果 p6 3在正常宫颈上皮及鳞状化生上皮中主要表达在宫颈移行带区具有增生潜能的基底细胞 ;p6 3的阳性率与CIN分级呈正比 ,但CINⅢ与鳞癌阳性率差异无显著性 ;p6 3在腺癌中无表达。Bcl 2的表达与CIN分级无明显相关性。ki 6 7的表达与宫颈癌组织分化程度成正相关。Bcl 2和ki 6 7在鳞癌、腺癌中阳性表达率均无差异。结论 p6 3在宫颈癌形成早期可能起促癌作用 ,且可能是鳞状上皮源性肿瘤的标记物。p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表达 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 宫颈肿瘤
下载PDF
辛伐他汀体外促进骨形成作用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于纪珠 刘晓民 +1 位作者 林春艳 朱宏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2期230-231,157,共3页
目的 研究辛伐他汀(Simvastatin)对成骨细胞分化、增殖及骨形成的作用。方法 用RPMI 1640培养液分别对水囊引产胎儿及新生大鼠颅顶骨进行组织培养,并将等量的胎儿或大鼠的颅顶骨骨组织分为实验组(辛伐他汀1μmol/L)和对照组,除动态观察... 目的 研究辛伐他汀(Simvastatin)对成骨细胞分化、增殖及骨形成的作用。方法 用RPMI 1640培养液分别对水囊引产胎儿及新生大鼠颅顶骨进行组织培养,并将等量的胎儿或大鼠的颅顶骨骨组织分为实验组(辛伐他汀1μmol/L)和对照组,除动态观察比较不同培养液中成骨细胞的增殖状况外,将培养7d后的颅顶骨组织块制成半薄或超薄病理切片,于光镜下和电镜下进行形态学观察,并用测微尺测量新生骨组织厚度,记录成骨细胞数;同时,对留取的培养液测定其中的碱性磷酸酶(AKP)及骨钙素(BGP)的含量。结果 在培养过程中,可见实验组胎儿和新生大鼠颅骨成骨细胞生长活跃,数量多;对照组成骨细胞生长缓慢,数量少,可见大量成纤维细胞。培养7d后可见实验组胎儿及大鼠颅骨新生骨组织的厚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其单位长度(0.3 mm)新生骨组织内成骨细胞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透射电镜下可见实验组成骨细胞处于活化状态,胞浆内有丰富的细胞器,少见破骨细胞,而对照组成骨细胞处于衰老状态,细胞器少见,可见大量破骨细胞。实验组培养液中AKP及BGP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辛伐他汀在体外实验中具有促进成骨细胞分化、增殖和促进新骨形成的作用;他汀类药物可作为预防、治疗骨质疏松症的有价值的候选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辛伐他汀体 骨形成 骨细胞分化 骨细胞增殖 骨质疏松症 骨形态发生蛋白2
下载PDF
大鼠脑缺血再灌后凝血酶与PAR-1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5
18
作者 李恒 吴鹤 +4 位作者 黄小义 丛玉玮 宋月佳 周敏 戚基萍 《卒中与神经疾病》 2009年第1期20-22,25,共4页
目的探讨大鼠脑缺血再灌后凝血酶(thrombin)及蛋白酶活化受体-1(PAR-1)的表达变化及意义。方法栓线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再灌注模型,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对照组及脑缺血2h再灌注不同时程组(12、24h,3、7d)凝血酶和PAR-1蛋白表达... 目的探讨大鼠脑缺血再灌后凝血酶(thrombin)及蛋白酶活化受体-1(PAR-1)的表达变化及意义。方法栓线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再灌注模型,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对照组及脑缺血2h再灌注不同时程组(12、24h,3、7d)凝血酶和PAR-1蛋白表达水平。结果对照组可以检测到少量凝血酶(thrombin)和PAR-1的表达,两种蛋白于再灌注12h显著上升,3d达高峰(P<0.01),7d下降;缺血再灌注后凝血酶与PAR-1的表达呈高度正相关(r=0.934,P<0.01)。结论凝血酶和PAR-1蛋白的表达增加可能与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发病机制有关;凝血酶可能通过激活PAR-1参与了再灌注损伤的病理生理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血酶 蛋白酶活化受体-1 脑缺血再灌注 Western BLOT
原文传递
脑梗死后细胞骨架MAP-2、NF200与Bcl-2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戚基萍 王德生 +1 位作者 王立峰 赵晶 《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3年第4期279-281,F004,共4页
目的 探讨人脑梗死后神经元和轴突的细胞骨架与细胞凋亡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 10例脑梗死后的尸检标本 ,常规HE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SP)检测微管相关蛋白 (MAP 2 )、分子量为 2 0万的神经纤维中间丝(NF2 0 0 )、凋亡相关基因 (Bcl ... 目的 探讨人脑梗死后神经元和轴突的细胞骨架与细胞凋亡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 10例脑梗死后的尸检标本 ,常规HE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SP)检测微管相关蛋白 (MAP 2 )、分子量为 2 0万的神经纤维中间丝(NF2 0 0 )、凋亡相关基因 (Bcl 2 ) ,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结果 脑梗死后以梗死灶为中心 ,按照组织损伤程度由内到外分 4个区 (0~ 3区 ) ;MAP 2在 0区表达消失 ,在 1区和 2区表达增强并形态异常 ,在 3区未见明显改变 ;NF2 0 0在 0区表达消失 ,在 1区可见表达 ,在 2区表达明显并变形 ,在 3区无变化 ;Bcl 2在 0区和 1区表达很少 ,在 2区和3区表达最显著。结论 人脑梗死后涉及细胞骨架改变和细胞凋亡的发生 ,两者呈正相关。对此过程中涉及到的因素进行干预 ,可能改变卒中的进程和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细胞骨架 MAP-2 NF200 BCL-2 相关性研究
下载PDF
人脑星形胶质细胞瘤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血管生成及细胞增殖活性的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张淑杰 刘明 +2 位作者 王瑞芬 王正彩 王立峰 《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30-233,共4页
目的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在星形细胞瘤中的表达,探讨VEGF与肿瘤血管生成和细胞增殖的关系。方法SP免疫组化法对64例星形细胞瘤的VEGF和PCNA表达进行观察。CD31单克隆抗体免疫组化染色显示微血管,用微血管... 目的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在星形细胞瘤中的表达,探讨VEGF与肿瘤血管生成和细胞增殖的关系。方法SP免疫组化法对64例星形细胞瘤的VEGF和PCNA表达进行观察。CD31单克隆抗体免疫组化染色显示微血管,用微血管计数(MVC)测定肿瘤血管生成。结果VEGF蛋白主要分布在高级别胶质瘤组织的瘤细胞和内皮细胞,低级别胶质瘤呈低表达,且与PCNA的表达成显著正相关(r=0.991,P<0.01);高级别胶质瘤MVC显著高于低级别胶质瘤。结论VEGF可能参与胶质瘤血管生成,对胶质瘤的恶性进展起促进作用,PCNA较能客观地反映肿瘤的恶性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形细胞瘤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增殖细胞核抗原 微血管计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