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0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当代知识论的价值转向:缘起、问题与前景 被引量:3
1
作者 方红庆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3-17,共5页
当代知识论的"价值转向"是一场正在酝酿着巨大变革能量的运动,将深刻改变当代知识理论的基本理论版图,并不断创造新的观念,为日渐枯竭的当代以确证为核心的知识分析路径寻找新的动力。它表现为三个基本特征和趋势:从本质驱动... 当代知识论的"价值转向"是一场正在酝酿着巨大变革能量的运动,将深刻改变当代知识理论的基本理论版图,并不断创造新的观念,为日渐枯竭的当代以确证为核心的知识分析路径寻找新的动力。它表现为三个基本特征和趋势:从本质驱动到价值驱动;从单薄知识论到厚实知识论;从一元论到多元论。这三个基本趋势导致知识论的传统边界不断拓展,打破了理论领域和实践领域的区分,因此引来了"实用论入侵"的担忧和风险。要解除这种担忧和风险,有必要制定一整套新的制度来限制或规定实用论因素在认知行为和系统中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价值转向 本质驱动/价值驱动 单薄/厚实 一元论/多元论 实用论入侵
下载PDF
反运气德性知识论及其批判 被引量:2
2
作者 方红庆 《自然辩证法通讯》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0-46,共7页
最近,普里查德提出了一种非常有说服力的知识理论,即反运气德性知识论。该理论主张知识必须具备两个基本条件,即能力条件和反运气条件:前者指知识必须是认知能力的产物,后者指知识必须排除掉认知运气。普里查德认为这种理论更符合直觉... 最近,普里查德提出了一种非常有说服力的知识理论,即反运气德性知识论。该理论主张知识必须具备两个基本条件,即能力条件和反运气条件:前者指知识必须是认知能力的产物,后者指知识必须排除掉认知运气。普里查德认为这种理论更符合直觉地解释知识的本质和结构,而且还能够更好地解决知识的价值问题。然而,这个理论存在严重的问题,它夸大了运气在知识论中的作用,并且错误地使用了克雷格的概念谱系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运气德性知识论 能力条件 反运气条件 价值问题 普里查德
原文传递
认知后果论的批判与重构 被引量:1
3
作者 方红庆 《哲学动态》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97-102,共6页
认知后果论是当代主流的认知规范性理论,主张以真为最终价值,并以此评价一切认知状态及认知过程。然而,它存在一个两难困境:假定任何真信念都具有最终价值,显然不符合现实,因为现实世界中存在许多微不足道的真信念;然而,如果我们对这个... 认知后果论是当代主流的认知规范性理论,主张以真为最终价值,并以此评价一切认知状态及认知过程。然而,它存在一个两难困境:假定任何真信念都具有最终价值,显然不符合现实,因为现实世界中存在许多微不足道的真信念;然而,如果我们对这个前提作出限定而排除这些信念,那么它就不能解释所有真信念,导致理论不完备。为了避免这一两难,笔者提出一种认知自然主义:一方面,认知自然主义通过否定真信念具有最终价值而避免了上述两难,指出真信念的价值取决于人类善,即人类的自然历史事实之描述;另一方面,通过为真提供一种客观的外在价值解释而保留了认知后果论的优点,从而能够合理地解释认知确证与真之间的紧密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后果论 认知规范性 认知自然主义
原文传递
两种德性知识论:争论与融合 被引量:1
4
作者 方红庆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9-16,共8页
德性知识论可以分为德性可靠论和德性责任论,前者准确地把握了认知能力与知识之间的关系,却忽视了人类认知的能动性,后者通过把德性解释为品格弥补了这方面的缺陷,但是很难解释知觉知识这样的低级知识。两种德性知识论在知识的德性解释... 德性知识论可以分为德性可靠论和德性责任论,前者准确地把握了认知能力与知识之间的关系,却忽视了人类认知的能动性,后者通过把德性解释为品格弥补了这方面的缺陷,但是很难解释知觉知识这样的低级知识。两种德性知识论在知识的德性解释的可能性、理智德性与知识的关系等方面存在很大的争议和分歧,但是它们之间存在融合的可能性,这种可能性的基础就在于两种理智德性实际上是同一个德性的两种解释,是一个硬币的两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性知识论 德性可靠论 德性责任论 理智德性
下载PDF
普兰廷加的恰当功能主义 被引量:1
5
作者 方红庆 《自然辩证法通讯》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37-45,共9页
普兰廷加主张知识是被保证的真信念,而保证由三个密切相关的核心要件构成:恰当功能、设计计划和可靠性。无疑,恰当功能主义存在诸多问题,如与可靠论的区别问题、知识论的本体论蕴含问题等,这些问题的根源在于普兰廷加把为知识寻找"... 普兰廷加主张知识是被保证的真信念,而保证由三个密切相关的核心要件构成:恰当功能、设计计划和可靠性。无疑,恰当功能主义存在诸多问题,如与可靠论的区别问题、知识论的本体论蕴含问题等,这些问题的根源在于普兰廷加把为知识寻找"第三个条件"的后葛梯尔式知识论路径视为理所当然,导致其既不能坚持认知官能本身的探究,又不能在新的视角下重新审视知识的构成与本质。因此,为了弥补这两方面的缺陷,一种合理的建议就是引入当代德性知识论所实践的亚里士多德主义,即深入挖掘人的理智德性及其认知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证 恰当功能 设计计划 可靠性 理智德性
原文传递
普特南、先验论证与实用主义 被引量:1
6
作者 方红庆 《科学技术哲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42-46,共5页
通常,人们仅仅把普特南著名的"缸中之脑"论证当做是一种反怀疑主义的论证,然而这将大大低估其价值。它是一个先验论证,涉及思想或指称的可能性条件,进而拷问在思想与世界之间是否存在一种截然两分的界限。总而言之,该论证具... 通常,人们仅仅把普特南著名的"缸中之脑"论证当做是一种反怀疑主义的论证,然而这将大大低估其价值。它是一个先验论证,涉及思想或指称的可能性条件,进而拷问在思想与世界之间是否存在一种截然两分的界限。总而言之,该论证具有深厚的哲学底蕴和价值,它为开辟实用主义的先验路径提供了可能,因此从先验的角度来理解,我们能够把它的真正特性凸显出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缸中之脑 先验论证 可能性条件 普特南
原文传递
戈德曼对内在主义的批评
7
作者 方红庆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95-300,共6页
内在主义是西方知识论的主要流派之一,其核心观点是把知识的确证看作是认知者内在的心灵活动。古典内在主义是基于道义论的,其核心概念是可把握性。通过把这个概念区分为直接的和间接的,戈德曼认为存在强弱两种内在主义,但它们分别会遭... 内在主义是西方知识论的主要流派之一,其核心观点是把知识的确证看作是认知者内在的心灵活动。古典内在主义是基于道义论的,其核心概念是可把握性。通过把这个概念区分为直接的和间接的,戈德曼认为存在强弱两种内在主义,但它们分别会遭遇存储信念问题和遗忘证据问题这两个无法解决的问题,所以,内在主义是站不住脚的。然而,戈德曼的论证是无效的,因为内在主义并不必定以可把握性为核心,古典内在主义也有其独特和合理的价值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戈德曼 内在主义 道义论 知识论
下载PDF
认知工具论:从工具到表现
8
作者 方红庆 《自然辩证法通讯》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57-65,共9页
认知工具论是一种风行于当代科学哲学和知识论的规范理论,主张认知规范性(合理性)本质上是一种工具理性的规范性,认知上合理的信念就是工具意义上合理的信念。认知工具论的一个基本错误是把证据规范性吸收进工具规范性的企图,或者信念... 认知工具论是一种风行于当代科学哲学和知识论的规范理论,主张认知规范性(合理性)本质上是一种工具理性的规范性,认知上合理的信念就是工具意义上合理的信念。认知工具论的一个基本错误是把证据规范性吸收进工具规范性的企图,或者信念理由最终取决于目标,而不是证据。事实上,认知工具论者一开始就试图把规范性问题视为一种达到某种目的的效力问题,因此,手段本身理所当然应该被视为是评价的核心,而目的只是评价手段有效性的一个维度而已。在这个意义上,表现规范性是一种更为合理的规范模型,其评价的核心是作为知识产生手段的胜任力或理智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工具论 工具规范性 手段-目的 表现规范性 胜任力
原文传递
“淹没问题”与条件概率解决方案
9
作者 方红庆 《科学技术哲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52-56,共5页
"淹没问题"的提出是当代知识论"价值转向"的一个标志性事件,它主要用于攻击可靠论,认为可靠性的价值会被真的价值所"淹没"。为此,戈德曼和奥尔森提出条件概率解决方案,即可靠性的价值主要体现在它提高了... "淹没问题"的提出是当代知识论"价值转向"的一个标志性事件,它主要用于攻击可靠论,认为可靠性的价值会被真的价值所"淹没"。为此,戈德曼和奥尔森提出条件概率解决方案,即可靠性的价值主要体现在它提高了未来真信念的概率。该方案失败的根源在于可靠论本身以及其背后所隐含的传统知识论分析路径。在威廉姆森的"知识第一"的知识论纲领下,一种新的条件概率解决方案是可行的,即根据证据概率表明,知识比真信念更持久,因此,更有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淹没问题 价值转向 可靠论 条件概率解决方案 知识第一
原文传递
论托马斯·里德的知识论
10
作者 方红庆 《科学技术哲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51-54,共4页
托马斯·里德是一度被哲学史所遗忘的一位重要哲学家,其知识论的重新发现是当代知识论的一个重要事件。里德的知识论包含了数个维度:首先,它是一种基础主义,即把知识建立的常识原理之上;其次,它是一种自然主义,积极引入心理学的方法... 托马斯·里德是一度被哲学史所遗忘的一位重要哲学家,其知识论的重新发现是当代知识论的一个重要事件。里德的知识论包含了数个维度:首先,它是一种基础主义,即把知识建立的常识原理之上;其次,它是一种自然主义,积极引入心理学的方法,尤其强调对人类心灵与理智能力的探究对于知识的奠基作用;最后,它包含了一个先验论证,为基础知识或常识原理提供终极辩护。里德的知识论对于当代知识论来说是一个重要的思想来源和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里德 常识原理 基础主义 自然主义 先验论证
原文传递
论法律父爱主义的正当性 被引量:29
11
作者 郭春镇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75-82,158,共9页
法律父爱主义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从功效主义、自由主义和共同善的角度被正当化。从功效主义的视角看,某些父爱式的法律能够产生最大的功效,行为法律经济学的研究表明,默认规则等父爱式的规定甚至可以和自由至上主义者的观点兼容。从自由... 法律父爱主义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从功效主义、自由主义和共同善的角度被正当化。从功效主义的视角看,某些父爱式的法律能够产生最大的功效,行为法律经济学的研究表明,默认规则等父爱式的规定甚至可以和自由至上主义者的观点兼容。从自由主义的视角看,某些父爱式的法律能够保护消极自由、积极自由和实质自由。从共同善的视角看,某些父爱式的法律有助于共同善的确认和保障,从而使社会有效和有序运转,让个人目标和价值实现。父爱主义应该以温和、审慎的方式施行。在功效最大化、个人自由和共同善发生冲突之时,应基于所处的"情境",根据它们与作为"基本权核心"的人性尊严之间的距离,经过正当的程序,以最小限制的方式来做出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律父爱主义 正当性 人性尊严 温和 审慎
下载PDF
大数据:历史、范式与认识论伦理 被引量:25
12
作者 方环非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13-120,160+2,共8页
大数据是近年来的流行词汇,一般而言是指大小超出了传统数据库软件工具的抓取、存储、管理和分析能力的数据群,这一新技术与概念广泛应用于多个不同的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领域,对这些领域产生革新性影响。然而,在大数据的发展中,即便其... 大数据是近年来的流行词汇,一般而言是指大小超出了传统数据库软件工具的抓取、存储、管理和分析能力的数据群,这一新技术与概念广泛应用于多个不同的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领域,对这些领域产生革新性影响。然而,在大数据的发展中,即便其存续时间并不久远,但其概念与历史并不清楚,存在诸多争论。而从其认识论层面来说,这种技术的出现与应用蕴含着一定的范式转换,既表现在作为实验、理论、模拟之后的第四种科学范式,也作为其数据挖掘目标上由发现知识到发现"智慧"的转换。同样,随着大数据对人类的生活与发展在不同层面产生影响,其涉及各式各样的伦理问题,其中最为基础的则是从个体信息出发的认识论伦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数据 历史 范式 认识论伦理
下载PDF
知识与信念关系的哲学论证和实验研究 被引量:9
13
作者 郑伟平 《世界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55-63,共9页
当代知识论中存在着一个教条,即"知识蕴涵信念"。它衍生了两个错误推论,即信念是获得知识的前提条件以及知识是一种信念。以罗素为代表的多元认知理论表明,人们认识某个事物并不以相信该事物为前提条件。知识与信念之间是交... 当代知识论中存在着一个教条,即"知识蕴涵信念"。它衍生了两个错误推论,即信念是获得知识的前提条件以及知识是一种信念。以罗素为代表的多元认知理论表明,人们认识某个事物并不以相信该事物为前提条件。知识与信念之间是交叉关系,而非种属关系,首先信念是度量的,而知识则不是度量的。其次,信念以接受为前提条件,知识则不以接受为前提条件。大众直觉的实验研究结果验证了无信念的知识的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元认知 无信念的知识 大众直觉 实验哲学
原文传递
比较视野下的中西知识论概观 被引量:9
14
作者 陈嘉明 《天津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35-41,共7页
将儒家的知识论解读为一种道德知识论,并且鉴于儒家哲学的主流地位,进而将传统中国哲学的知识论界定为一种道德的知识论,尤其是"‘力行’的知识论",应当说是可以成立的。与此不同,西方知识论传统的导向是求"真",目... 将儒家的知识论解读为一种道德知识论,并且鉴于儒家哲学的主流地位,进而将传统中国哲学的知识论界定为一种道德的知识论,尤其是"‘力行’的知识论",应当说是可以成立的。与此不同,西方知识论传统的导向是求"真",目的都是为了获取真知识。中西知识论之所以有"知道如何"与"知道如是"的形态上的区别,以及目的论取向上的差别,根本的原因在于它们各自的文化背景。从根本上说,文化中的这几个要素——语言文字、数学与逻辑、哲学与思维方式,尤其影响着中国古代知识论的形成。进入现代,不论是张东荪还是金岳霖,他们的知识论的出发点与所借助的思想资源都是属于西方的,尽管不排除其中也暗含着一些中国哲学的东西。他们的思考以及所产生的论著体现了现代中国知识论的一种趋向,这就是对西方知识论的吸收、对话和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西知识论 知道如是 知道如何 “力行”知识论
原文传递
“理解”的理解 被引量:8
15
作者 陈嘉明 《哲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18-125,共8页
理解的最为典型的对象是与心灵活动有关的行为,包括言语和行动。这一理解过程表现为一个心理活动的过程,它是通过对意向性的把握来理解行动的意义的。理解者力求达到的是与被理解者在心灵上的会通。与此相应,“理解”也就具有不同于“... 理解的最为典型的对象是与心灵活动有关的行为,包括言语和行动。这一理解过程表现为一个心理活动的过程,它是通过对意向性的把握来理解行动的意义的。理解者力求达到的是与被理解者在心灵上的会通。与此相应,“理解”也就具有不同于“认识”的性质(透明性、内在性等)与方法(“最佳解释的推论”)。正是基于这些理由,本文并不赞同当今知识论中有关理解的一些观点,诸如它是把握事物的结构、整体性关系等。这些观点并没能把握“理解”的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解 知识论 心理因 意向性 意义
原文传递
知识是绝对的,还是有程度的? 被引量:6
16
作者 曹剑波 《哲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87-97,127,共12页
传统主流的绝对主义知识论者主张,知识尤其是命题之知,是没有程度的,只有“知”与“不知”的二值判断。知识程度主义者主张,知识有程度之分,有好坏之别,从“全不知”到“全知”的程度,可以用区间[0,1]来表示。“六何”知识的程度性,“... 传统主流的绝对主义知识论者主张,知识尤其是命题之知,是没有程度的,只有“知”与“不知”的二值判断。知识程度主义者主张,知识有程度之分,有好坏之别,从“全不知”到“全知”的程度,可以用区间[0,1]来表示。“六何”知识的程度性,“知道”日常使用的示例以及性质论证和构成论证,都可为知识程度主义提供辩护。知识的可败性、相关证据的力度、识别能力的差异、个体知识的好坏、认知探究的进步,都可为知识的程度化提供解释。知识程度主义不仅可消解传统知识难题,还可以解答新增的知识论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程度主义 知识绝对主义 命题之知 知识本质
原文传递
理解与合理性 被引量:6
17
作者 陈嘉明 《哲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75-81,共7页
普特南曾指出,"我们关于合理性问题的讨论,持续了数十年而终无结论",这告诉我们"合理性"问题的重要性与复杂性。由于"理解"活动往往处于某种"理由空间"中,因此需要我们依据合理性概念来判定有... 普特南曾指出,"我们关于合理性问题的讨论,持续了数十年而终无结论",这告诉我们"合理性"问题的重要性与复杂性。由于"理解"活动往往处于某种"理由空间"中,因此需要我们依据合理性概念来判定有关理由是否有效。理由空间的性质在于,它是一种主要由"证言"(testimony)构成的论辩空间。已有的合理性原则要么与目的性、要么与真或事实、要么与模态概念相关,本文提出的两项合理性原则:一项是形式上自洽的"可信原则",另一项是内容上的有关可信度的"比较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论 理解 合理性 信念 行为
原文传递
想象、可能性与知识
18
作者 陈嘉明 《学术月刊》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12,共8页
当代想象研究的一个重要变化,是从模态知识论的角度来探讨想象问题。对于其中涉及的三个问题的回应是:其一,尽管在大部分情况下想象需要借助图像来进行,但可以有非图像的想象。其二,对于CP论题:“可设想性蕴含可能性”,需要对查尔莫斯... 当代想象研究的一个重要变化,是从模态知识论的角度来探讨想象问题。对于其中涉及的三个问题的回应是:其一,尽管在大部分情况下想象需要借助图像来进行,但可以有非图像的想象。其二,对于CP论题:“可设想性蕴含可能性”,需要对查尔莫斯的“理想的正面可设想性”增加一项“需有充分理由”的条件。并且,由于CP论题的作用与“假设”差不多,因此似可被归入假设之类,其主要意义不过是丰富了假设的一种类别,引起人们对想象在假设中的作用的关注而已。其三,威廉姆森的“形而上学模态的知识论是反事实条件知识论的一个特例”的论断是可以接受的,但他将反事实条件句知识看作是与先验和经验知识并列的第三类知识的看法,却未必能够成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想象 可设想性 可能性 反事实
原文传递
事实转向与理由基础
19
作者 陈嘉明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9-28,175,176,共12页
英美知识论近期出现一种所谓“事实转向”的思想趋向,它反对的主要目标是内在主义的思想。事实转向的出现曾被归结为来自三个方面的影响:麦克道尔的析取论;威廉姆森的《知识及其限度》,其核心主张“知识优先”意味着诉诸事实性;丹西的... 英美知识论近期出现一种所谓“事实转向”的思想趋向,它反对的主要目标是内在主义的思想。事实转向的出现曾被归结为来自三个方面的影响:麦克道尔的析取论;威廉姆森的《知识及其限度》,其核心主张“知识优先”意味着诉诸事实性;丹西的只有事实才能够是行动或信念的好的理由的“实践的实在论”。不过,事实转向存在如下的问题:一是在当今科学创造的时代,突出想象的、构造性的认识方式,应当更符合时代的需要。二是威廉姆森的“只相信你所知道的”说法,是一种理想化的说法。实际上在面临所知不足的状况下,我们往往只能先相信,然后进一步去寻找证据来确证。三是就认识与事实的关系而言,单有事实是不够的,事实是需要解读与把握的。四是威廉姆森的“证据等于知识(E=K)”说可能会遇到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事实转向 证据 内在主义 外在主义
下载PDF
日常知识归赋的语境敏感性——实验知识论的新成果 被引量:5
20
作者 曹剑波 《自然辩证法通讯》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3-39,共7页
在日常生活中,判断某人是否知道某事,不仅是十分常见的,而且是十分重要的。当代知识论的最新研究成果证明,日常知识的归赋具有风险效应、认知副作用效应、凸显效应、场景呈现效应、归赋者效应等。日常知识归赋受各种语境因素影响的实验... 在日常生活中,判断某人是否知道某事,不仅是十分常见的,而且是十分重要的。当代知识论的最新研究成果证明,日常知识的归赋具有风险效应、认知副作用效应、凸显效应、场景呈现效应、归赋者效应等。日常知识归赋受各种语境因素影响的实验数据,不仅为知识归赋的语境主义提供了经验证据,而且为知识论研究提出了一系列重要的实验问题和理论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哲学 知识归赋 语境敏感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