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8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神经生长液促大鼠坐骨神经再生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8
1
作者 孙永 周鸣鸣 +2 位作者 邱一华 马红萍 丁斐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3年第16期2308-2309,共2页
目的评价一种新型中药-神经生长液对大鼠坐骨神经损伤后神经再生的影响。方法SD大鼠50只雌雄各半,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成5组:神经生长液低、中、高剂量组,弥可保组和空白对照组。采用坐骨神经夹伤模型,于术后每5d测定坐骨神经功... 目的评价一种新型中药-神经生长液对大鼠坐骨神经损伤后神经再生的影响。方法SD大鼠50只雌雄各半,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成5组:神经生长液低、中、高剂量组,弥可保组和空白对照组。采用坐骨神经夹伤模型,于术后每5d测定坐骨神经功能指数(sciaticnerveindex,SFI),术后第20天行电生理,组织学检测及超微结构观察。结果术后5d时实验组(-72±9)与对照组(-79±8)间SFI差异无显著性意义(F=1.58,P>0.05),10d时高剂量组(-60±9)和弥可保组(-61±7)优于对照组(-75±7)(F=5.1,P<0.05),15d和20d时低、中、高剂量组及弥可保组均优于对照组(F=6.83和9.92,P<0.05)。坐骨神经干动作电位传导速度,小腿三头肌最大收缩力检测,及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记数、再生有髓纤维数、肌细胞截面积等指标神经生长液低、中、高剂量组及弥可保组均优于空白对照组(F=26.29,51.35,7.86,37.38,11.11,P<0.05)。超微结构观察实验组有髓神经纤维的髓鞘形态、厚度、成熟度均优于对照组,变性纤维的数目少于对照组。结论神经生长液能促进周围神经再生及功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生长液 大鼠 坐骨神经再生 实验 坐骨神经损伤 中药
下载PDF
人工组织神经移植物辅加神经再生素修复大鼠周围神经缺损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3
2
作者 王晓冬 顾晓松 +2 位作者 张沛云 曹涌 马红萍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31-135,共5页
目的 用人工组织神经移植物辅加神经再生素 (NRF)桥接修复大鼠周围神经缺损。 方法 用壳聚糖套管和聚乙醇酸纤维制成人工组织神经移植物 ,辅加促神经生长的中药有效组分NRF ,桥接大鼠坐骨神经缺损10mm。术后作足迹试验 ;2 4周时对再... 目的 用人工组织神经移植物辅加神经再生素 (NRF)桥接修复大鼠周围神经缺损。 方法 用壳聚糖套管和聚乙醇酸纤维制成人工组织神经移植物 ,辅加促神经生长的中药有效组分NRF ,桥接大鼠坐骨神经缺损10mm。术后作足迹试验 ;2 4周时对再生神经进行电生理学测试、形态学观察和计量学统计。 结果 术后 2 4周内 ,动物未见炎症及排斥反应。实验组的再生神经在足迹试验、电生理学、形态学及计量学上优于硅胶管桥接组。结论 人工组织神经移植物辅加NRF与周围神经组织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组织神经移植物 壳聚糖套管 聚乙醇酸纤维 神经再生素 周围神经再生 周围神经缺损 动物实验
下载PDF
不同种系动物诱导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模型的研究 被引量:8
3
作者 彭聿平 邱一华 +2 位作者 程纯 戴丽 黄慧伟 《南通医学院学报》 2000年第1期22-23,共2页
目的 :探索国内不同种系动物诱发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 ( EAE)的可能性 ,寻找诱导 EAE的合适实验动物 ,以推进国内临床神经免疫学的研究。方法 :用含异种动物脊髓的完全弗氏佐剂乳化物作为抗原 ,进行动物背部皮下多点注射 ,观察和... 目的 :探索国内不同种系动物诱发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 ( EAE)的可能性 ,寻找诱导 EAE的合适实验动物 ,以推进国内临床神经免疫学的研究。方法 :用含异种动物脊髓的完全弗氏佐剂乳化物作为抗原 ,进行动物背部皮下多点注射 ,观察和比较动物的神经症状和病理变化。结果 :( 1)抗原诱导 EAE,如果发病 ,一般都在注射抗原 2周后开始出现症状 ,在注射后 19天左右症状最明显 ,且脑组织出现明显的炎性病理变化。 ( 2 ) SD大鼠的发病率为 13 %,Wistar大鼠的发病率为 3 0 %,昆明种 ( KM)小鼠的发病率为 0。 ( 3 )未发病的 Wistar大鼠再次注射抗原 ,观察 2个月 ,仍未发病。结论 :利用 Wistar大鼠制备 EAE动物模型在国内较适宜 ,而EAE发病的个体差异可能主要受遗传基因的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 SD大鼠 疾病模型
下载PDF
神经递质和神经肽对免疫功能的调节 被引量:14
4
作者 邱一华 王健鹤 《生理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1期21-24,共4页
神经免疫调节是近年来提出的一个神经科学新概念。神经系统中的许多递质和肽类物质都能调控免疫功能,其中大部分神经递质和神经肽可通过免疫细胞上的相应受体(或结合点)发挥免疫调节作用。
关键词 免疫功能 神经递质 神经肽
下载PDF
去甲肾上腺素对T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 被引量:14
5
作者 彭聿平 邱一华 +1 位作者 张清泉 王健鹤 《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 CAS CSCD 1995年第1期75-78,共4页
本实验研究了不同浓度和不同作用时间的去甲肾上腺素(NA)对大鼠脾脏T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并探讨α和β受体在此影响中的作用。结果表明,10 ̄(-8)--10 ̄(-5)mol/LNA可显著抑制由刀豆素A(ConA)诱导的... 本实验研究了不同浓度和不同作用时间的去甲肾上腺素(NA)对大鼠脾脏T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并探讨α和β受体在此影响中的作用。结果表明,10 ̄(-8)--10 ̄(-5)mol/LNA可显著抑制由刀豆素A(ConA)诱导的T细胞增殖反应,其中10 ̄(-7)mol/LNA的抑制作用最强。NA与已被ConA刺激lh的T细胞作用后,或者NA与脾细胞作用1h后被洗去,T细胞的增殖仍受到抑制,但是NA不能抑制已被Con A刺激6h的T细胞的增殖。α受体拮抗剂酚妥拉明(Phen,10 ̄(-6)mol/L)和β受体拮抗剂心得安(Prop,10 ̄(-7)mol/L)均可完全阻断10 ̄(-8)和10 ̄(-7)mol/LNA的免疫抑制作用。结果提示,NA具有非浓度依赖性的细胞免疫抑制作用,此作用可能发生于T细胞激活前或激活早期,并可能通过α和β受体介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去甲肾上腺素 神经递质 细胞免疫 T细胞
下载PDF
应激抑制淋巴细胞转化的时间效应 被引量:4
6
作者 邱一华 彭聿平 +1 位作者 程纯 戴丽 《生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477-480,共4页
本研究使用束缚方法使大鼠接受应激刺激, 然后分别取大鼠应激3 、6 、12、18 h 和解除束缚后12 、24 、48 、72 、96 h 的淋巴结、脾脏提取物和血清, 与刀豆素A 同时加入正常大鼠肠系膜淋巴结细胞悬液中孵育72 ... 本研究使用束缚方法使大鼠接受应激刺激, 然后分别取大鼠应激3 、6 、12、18 h 和解除束缚后12 、24 、48 、72 、96 h 的淋巴结、脾脏提取物和血清, 与刀豆素A 同时加入正常大鼠肠系膜淋巴结细胞悬液中孵育72 h 后用噻唑蓝(MTT) 比色分析法检测肠系膜淋巴结细胞的转化( 以光密度OD 值表示) , 来观察应激抑制淋巴细胞转化作用的出现和消失过程。结果如下:(1) 应激3 和6 h 大鼠的淋巴结、脾脏提取物和血清对淋巴细胞的转化都没有明显的影响;(2)应激12 h, 大鼠的淋巴结、脾脏提取物和血清都出现对淋巴细胞转化的明显抑制作用, 应激18h 的作用更强;(3) 淋巴结和脾脏提取物对淋巴细胞转化的抑制作用一直持续至束缚解除后96 h 仍然较强, 但血清对淋巴细胞转化的抑制作用在束缚解除后逐渐减弱, 至96 h , 作用基本消失。上述结果说明, 大鼠束缚应激12 h 以上, 其淋巴结、脾脏和血清同步出现对淋巴细胞转化的抑制作用; 这种抑制作用即使在束缚解除后仍能存在较长时间; 血清的抑制作用时间短于淋巴结和脾脏的抑制作用时间。结果提示, 束缚应激可引起淋巴组织产生一种能抑制免疫功能的应激免疫抑制蛋白(ISPS)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激 淋巴细胞转化 时间效应
下载PDF
乙酰胆碱对大鼠体液免疫应答的影响 被引量:6
7
作者 邱一华 王健鹤 《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1期31-34,共4页
本文利用神经药理学的方法分别改变大鼠中枢和外周乙酰胆碱(Ach)的含量,以及阻断中枢M或N型的胆碱能受体,观察大鼠的初次体液免疫应答的变化,从而探讨Ach对体液免疫功能的影响及其影响机制。结果表明;(1)侧脑室注射Ach的合成阻断剂密胆... 本文利用神经药理学的方法分别改变大鼠中枢和外周乙酰胆碱(Ach)的含量,以及阻断中枢M或N型的胆碱能受体,观察大鼠的初次体液免疫应答的变化,从而探讨Ach对体液免疫功能的影响及其影响机制。结果表明;(1)侧脑室注射Ach的合成阻断剂密胆碱后,体液免疫应答增强;侧脑室注射Ach酯酶的抑制剂新斯的明后,免疫应答减弱;(2)腹腔给予密胆碱或新斯的明,免疫应答都无明显改变;(3)侧脑室注射M型胆碱能受体拮抗剂阿托品,使体液免疫应答增强;注射N型胆碱能受体拮抗剂六烃季胺则抑制了免疫应答。以上结果提示:中枢神经系统内的Ach可影响体液免疫功能,可能具有免疫抑制效应;外周Ach可能不参与体液免疫功能的调节。中枢Ach的免疫调节作用是通过相应的胆碱能受体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酰胆碱 体液 免疫应答 神经递质
下载PDF
去甲肾上腺素对大鼠体外抗体生成的影响 被引量:5
8
作者 彭聿平 邱一华 +1 位作者 戴丽 黄慧伟 《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200-203,共4页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去甲肾上腺素 ( NA,10 - 1 0~ 10 - 6 m ol/ L)对大鼠体外抗体生成的影响 ,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在体外用绵羊红细胞 ( SRBC)刺激大鼠肠系膜淋巴结 B细胞转化成抗体形成细胞 ( AFC) ,然后检测其抗体生成量。结果...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去甲肾上腺素 ( NA,10 - 1 0~ 10 - 6 m ol/ L)对大鼠体外抗体生成的影响 ,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在体外用绵羊红细胞 ( SRBC)刺激大鼠肠系膜淋巴结 B细胞转化成抗体形成细胞 ( AFC) ,然后检测其抗体生成量。结果 110 - 1 0、10 - 9、10 - 8和 10 - 7mol/ L NA都能显著抑制体外抗体生成 ,其中 10 - 8mol/ L NA的作用最强。2 β受体激动剂异丙基肾上腺素亦能明显减弱体外抗体生成。3 α受体拮抗剂酚妥拉明和 β受体拮抗剂心得安不能单独阻断 NA抑制体外抗体生成的作用 ,而两者共同作用时 ,能完全阻断 NA的作用。4NA仍能抑制先用 SRBC刺激 2 4h或 48h后的淋巴细胞的抗体生成 ,但不能抑制用 SRBC刺激 72 h或 96 h后的淋巴细胞的抗体生成。结论 NA可非浓度依赖性地抑制大鼠的体外抗体生成 ,此作用可能由淋巴细胞上的 α和 β受体共同介导 ,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去甲肾上腺素 抗体 神经递质 神经免疫调节 大鼠
下载PDF
雷公藤提取物对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的负性调节作用 被引量:5
9
作者 黄慧伟 彭聿平 +1 位作者 朱俐 解伟光 《南通医学院学报》 2002年第1期13-14,17,共3页
目的 :观察雷公藤提取物对成纤维细胞形态和增殖的影响。方法 :从增生性瘢痕中获取的成纤维细胞进行体外培养 ,加入 5× 10 - 3mg/ ml的雷公藤提取物作用 2 4 h后 ,在光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并用 MTT法检测成纤维细胞与不同浓度的雷... 目的 :观察雷公藤提取物对成纤维细胞形态和增殖的影响。方法 :从增生性瘢痕中获取的成纤维细胞进行体外培养 ,加入 5× 10 - 3mg/ ml的雷公藤提取物作用 2 4 h后 ,在光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并用 MTT法检测成纤维细胞与不同浓度的雷公藤提取物 ( 5× 10 - 3、5× 10 - 4、5× 10 - 5、5× 10 - 6 mg/ m l)作用 2 4 h后增殖活性。结果 :雷公藤提取物在对成纤维细胞无毒性作用的浓度下 ,可使成纤维细胞的突起变短 ,增殖减缓。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生性瘢痕 成纤维细胞 雷公藤提取物 负性调节作用
下载PDF
前列腺素E_1对缺血再灌注大鼠心肌NO及NOS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孙卓 章臣楠 +1 位作者 薛群 马红萍 《南通医学院学报》 2001年第3期237-238,241,共3页
目的 :通过观察前列腺素 E1(PGE1 )对缺血再灌注大鼠心肌一氧化氮 (NO)及一氧化氮合酶 (NOS)活性的影响 ,探讨 PGE1 保护心肌的机制。方法 :18只 SD大鼠随机分成 3组 ,正常组、缺血再灌注组和 PGE1 组 ,以结扎大鼠冠脉左室支 30 min后... 目的 :通过观察前列腺素 E1(PGE1 )对缺血再灌注大鼠心肌一氧化氮 (NO)及一氧化氮合酶 (NOS)活性的影响 ,探讨 PGE1 保护心肌的机制。方法 :18只 SD大鼠随机分成 3组 ,正常组、缺血再灌注组和 PGE1 组 ,以结扎大鼠冠脉左室支 30 min后再灌注生理盐水 6 0 m in作为缺血再灌注组 ,灌注 PGE1 12 .5 μg/ kg为实验组 ,用 RT- PCR方法检测心尖心肌组织 e NOS m RNA和 i NOS m RNA的变化 ,通过凝胶图象分析系统对 RT- PCR产物电泳条带进行密度分析 ,硝酸还原酶法测定血浆 NO浓度。结果 :缺血再灌注后 i NOS升高 ,e NOS、NO下降 ;而 PGE1 组与缺血再灌注组比较 ,e NOS明显升高 ,i NOS变化无显著差异 ,NO上升。结论 :PGE1 通过提高 e NOS活性水平而达到对缺血再灌注心肌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缺血 再灌注损伤 前列腺素E1 一氧化氮 一氧化氮合酶
下载PDF
大鼠短暂性局灶脑缺血后早期NOS变化动态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柯开富 包仕尧 +2 位作者 张树生 严伟星 汤乐民 《南通医学院学报》 1998年第4期422-423,共2页
在短暂性局灶脑缺血模型上,以依赖还原型辅酶Ⅱ的黄递酶(NADPH-d)作为一氧化氮合酶(NOS)的代表物,用组织化学染色方法结合计算机图像分析,观察局部神经细胞在遭受缺血缺氧后,NOS早期变化情况。结果表明,缺血侧早... 在短暂性局灶脑缺血模型上,以依赖还原型辅酶Ⅱ的黄递酶(NADPH-d)作为一氧化氮合酶(NOS)的代表物,用组织化学染色方法结合计算机图像分析,观察局部神经细胞在遭受缺血缺氧后,NOS早期变化情况。结果表明,缺血侧早期NOS含量和活性与非缺血侧相比明显升高,NOS含量和活性与缺血时间呈负相关线性关系。结合模型上的组织学变化,显示生物酶学变化在前,形态学改变滞后的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暂性 脑缺血 一氧化氮合酶 早期
下载PDF
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大鼠的中枢和外周儿茶酚胺含量变化 被引量:2
12
作者 彭聿平 邱一华 +3 位作者 程纯 李炳源 戴丽 黄慧伟 《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 CSCD 2000年第3期210-213,共4页
目的 :探讨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 (EAE)时 ,中枢和外周儿茶酚胺水平的变化规律 ,为神经系统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病机制和治疗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用豚鼠脊髓加完全弗氏佐剂制成抗原佐剂乳化物诱导Wistar大鼠发生EAE。在... 目的 :探讨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 (EAE)时 ,中枢和外周儿茶酚胺水平的变化规律 ,为神经系统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病机制和治疗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用豚鼠脊髓加完全弗氏佐剂制成抗原佐剂乳化物诱导Wistar大鼠发生EAE。在EAE 2级和 3级临床症状时 ,用高效液相色谱 电化学检测法 (HPLC ECD)测定下丘脑、海马、肠系膜淋巴结和血清中去甲肾上腺素 (NA)、多巴胺 (DA)和肾上腺素 (A)的含量。结果 :①诱导大鼠EAE ,一般在注射抗原佐剂乳化物两周后开始出现症状 ,2级症状为后肢无力 ,3级症状为后肢瘫痪 ;②EAE 2级和3级症状时 ,下丘脑和海马中NA含量都明显降低 ,而肠系膜淋巴结中NA含量显著升高 ,且症状越重 ,NA含量变化越大 ;③ 3级症状的EAE大鼠 ,下丘脑、海马和淋巴结中DA含量都显著增加 ,而在 2级症状时 ,只有淋巴结中DA含量明显增加 ;④ 2级症状的EAE大鼠 ,血清中A含量高于正常大鼠近 2 .5倍 ,3级症状的EAE大鼠 ,血清中A含量高于正常近 3倍。EAE大鼠淋巴结中A含量也升高 ,但升高幅度没有血清中的大。结论 :大鼠EAE疾病时 ,主要伴有中枢NA降低 ,外周儿茶酚胺升高 ,且EAE症状越重 ,儿茶酚胺含量的变化越大 ,这可能有利于EAE疾病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 儿茶酚胺 神经免疫调
下载PDF
5-羟色胺对大鼠体液免疫应答的影响 被引量:4
13
作者 彭聿平 王健鹤 《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2期103-105,79,共4页
本研究用神经药理学方法改变大鼠全身、中枢或外周5-羟色胺(5-HT)的含量,并使用5-HT受体的拮抗剂,观察初次体液免疫应答有无变化,从而探讨5-HT调节体液免疫功能的作用途径和作用机制。结果发现:大鼠腹腔注射5-羟色氨酸(5-HTP)后,体液免... 本研究用神经药理学方法改变大鼠全身、中枢或外周5-羟色胺(5-HT)的含量,并使用5-HT受体的拮抗剂,观察初次体液免疫应答有无变化,从而探讨5-HT调节体液免疫功能的作用途径和作用机制。结果发现:大鼠腹腔注射5-羟色氨酸(5-HTP)后,体液免疫应答减弱。腹腔注射对氯苯丙氨酸(PCPA)后,免疫应答增强。用去甲丙味嗪(DMI)预处理,然后侧脑室注射5、7-双羟色胺(5、7-DHT);或者单独侧脑室注射5-HT,免疫应答都无显著变化,腹腔注射5-HT后,免疫应答减弱。给予赛庚啶阻断5-HT的受体后,免疫应答增强。本研究结果提示:5-HT对体液免疫应答具有抑制作用;此作用是通过外周途径实现的;其机制可能与免疫细胞上的5-HT受体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羟色胺 体液免疫应答 神经递质
下载PDF
纹状体中亮—脑啡肽在针刺调节免疫功能中的作用 被引量:2
14
作者 严伟星 王健鹤 张清泉 《生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5期451-456,共6页
本工作通过 T 淋巴细胞增殖效应的定量分析(LTT),研究了针刺大鼠“足三里”时纹状体内源性亮脑啡肽(LEK)的合成和释放对调节免疫功能的作用。结果如下:(1)针刺“足三里”,LTT 增加时 LEK 含量增高;纹状体微量注射纳洛酮,LTT 受抑。(2)... 本工作通过 T 淋巴细胞增殖效应的定量分析(LTT),研究了针刺大鼠“足三里”时纹状体内源性亮脑啡肽(LEK)的合成和释放对调节免疫功能的作用。结果如下:(1)针刺“足三里”,LTT 增加时 LEK 含量增高;纹状体微量注射纳洛酮,LTT 受抑。(2)纹状体微量注射 LEK引起的 LTT 增加比电针引起的增加更强。(3)纹状体微量注射 LEK 抗血清时,电针引起的LTT 受抑。以上结果表明,LEK 在电针调节免疫功能中起着重要作用,这作用可能通过它在纹状体中作为神经递质或神经调质所促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纹状体 亮脑啡肽 电针 免疫功能
下载PDF
免疫应答期间脑和淋巴器官内儿茶酚胺代谢的动态变化 被引量:3
15
作者 彭聿平 邱一华 +2 位作者 程纯 李炳源 李新玲 《南通医学院学报》 2000年第3期225-227,共3页
目的 :研究在免疫应答期间 ,脑和淋巴器官中儿茶酚胺代谢的动态变化 ,藉以了解免疫状态对中枢和外周儿茶酚胺能神经活动的影响。方法 :以绵羊红细胞作为抗原免疫 Sprague- Dawley大鼠 ,在免疫后的第 2、3、4、5、6、7d,应用高效液相色... 目的 :研究在免疫应答期间 ,脑和淋巴器官中儿茶酚胺代谢的动态变化 ,藉以了解免疫状态对中枢和外周儿茶酚胺能神经活动的影响。方法 :以绵羊红细胞作为抗原免疫 Sprague- Dawley大鼠 ,在免疫后的第 2、3、4、5、6、7d,应用高效液相色谱—电化学检测法测定大鼠下丘脑、海马、脑干和胸腺中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多巴胺和高香草酸的含量。结果 :1下丘脑去甲肾上腺素在免疫后第 4~ 7d都明显高于盐水对照组 ;海马内去甲肾上腺素只在免疫后第 4、5 d明显升高 ;胸腺中去甲肾上腺素在免疫后第 4、5 d明显降低。 2下丘脑肾上腺素在免疫后第 4~ 6 d显著增加 ;海马内肾上腺素在免疫后第 5、6 d明显增多 ;胸腺中肾上腺素明显增加发生在免疫后第 6、7d。 3下丘脑多巴胺在免疫后第 3、4d明显升高 ,而在第 5 d明显降低 ,高香草酸在免疫后第 2~ 5 d显著升高 ;海马内多巴胺在免疫后第 5~ 7d明显降低 ,而高香草酸在第 5~ 7d明显升高 ;胸腺中多巴胺只在免疫后第 6 d显著增加。4脑干中儿茶酚胺含量在免疫应答期间均无显著变化。结论 :免疫应答可能使下丘脑和海马中儿茶酚胺能神经的活动加强 ,对胸腺儿茶酚胺的影响可能依递质不同而作用不同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应答 儿茶酚胺 下丘脑 淋巴器官 代谢
下载PDF
乙酰胆碱对大鼠体外抗体生成的影响 被引量:2
16
作者 邱一华 彭聿平 +1 位作者 戴丽 黄慧伟 《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 CAS CSCD 1999年第2期119-122,共4页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乙酰胆碱(ACh,10-10~10-5mol/L)对大鼠体外抗体生成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从细胞水平了解乙酰胆碱与免疫功能之间的关系。方法:用体外抗体生成的检测方法,用绵羊红细胞(SRBC)...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乙酰胆碱(ACh,10-10~10-5mol/L)对大鼠体外抗体生成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从细胞水平了解乙酰胆碱与免疫功能之间的关系。方法:用体外抗体生成的检测方法,用绵羊红细胞(SRBC)刺激大鼠肠系膜淋巴结B细胞转化成抗体形成细胞(AFC),然后检测其抗体生成量。结果:①10-10~10-7mol/LACh能显著抑制体外抗体生成,其中10-8和10-7mol/LACh的作用较强,而10-6和10-5mol/LACh无明显的抑制作用;②M型胆碱能受体激动剂毛果芸香碱(10-8和10-7mol/L)能明显减弱体外抗体生成,而N型受体激动剂烟碱(10-8和10-7mol/L)没有显著的减弱作用,M型受体拮抗剂阿托品(10-7和10-6mol/L)可完全阻断ACh抑制体外抗体生成的作用;③ACh分别在B细胞用SRBC刺激后3~48h中的6个不同时间与淋巴细胞作用,其抗体生成仍然是减少的。结论:ACh可非浓度依赖性地抑制大鼠的体外抗体生成;此作用可能由B细胞上的M型胆碱能受体介导;且ACh可能主要影响B细胞转化的后期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酰胆碱 B淋巴细胞 神经递质 抗体
下载PDF
NGD及NRF对大鼠坐骨神经缺损修复的电生理学检测
17
作者 马红萍 葛锦涛 +2 位作者 沈卫星 彭聿平 王晓冬 《南通医学院学报》 2003年第1期1-2,共2页
目的 :观察神经生长液 ( NGD)及神经再生素 ( NRF)修复大鼠坐骨神经缺损的效果。方法 :用生理盐水( NS)、NRF桥接以及 NRF桥接 +口服 NGD修复大鼠坐骨神经缺损 ,术后 12周检测大鼠坐骨神经干动作电位传导速度及肌电图。结果 :行为方面 N... 目的 :观察神经生长液 ( NGD)及神经再生素 ( NRF)修复大鼠坐骨神经缺损的效果。方法 :用生理盐水( NS)、NRF桥接以及 NRF桥接 +口服 NGD修复大鼠坐骨神经缺损 ,术后 12周检测大鼠坐骨神经干动作电位传导速度及肌电图。结果 :行为方面 NGD+ NRF组比 NS组恢复早 ,NS组、NRF组、NRF+ NGD组神经干动作电位传导速度的平均值分别为 5 .72 0 m/ s、16 .5 14 m/ s、2 1.310 m/ s。NS组与 NGD+ NRF组的神经干动作电位传导速度经统计学分析有显著性差异 ( P<0 .0 1)。NGD+ NRF组与 NS组的肌电图比较 ,前者的潜伏期短、峰谷值大、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快。结论 :NG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生长液 神经再生素 神经干复合动作电位 大鼠
下载PDF
去甲肾上腺素对B细胞功能的作用机制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彭聿平 邱一华 +4 位作者 程纯 戴丽 黄慧伟 马红萍 沈卫星 《南通医学院学报》 1999年第4期369-371,共3页
目的 :观察不同浓度去甲肾上腺素 ( NA,10 - 1 0 ~ 10 - 6mol/ L )对大鼠 B细胞功能的影响 ,α和β肾上腺素能受体及钙离子通道在 NA影响 B细胞功能中的作用 ,从细胞水平了解 NA对 B细胞功能的调节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利用体外抗... 目的 :观察不同浓度去甲肾上腺素 ( NA,10 - 1 0 ~ 10 - 6mol/ L )对大鼠 B细胞功能的影响 ,α和β肾上腺素能受体及钙离子通道在 NA影响 B细胞功能中的作用 ,从细胞水平了解 NA对 B细胞功能的调节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利用体外抗体生成的检测方法 ,即用绵羊红细胞 ( SRBC)刺激大鼠肠系膜淋巴结 B细胞转化成抗体形成细胞 ( AFC) ,然后检测其抗体生成量。结果 :( 1)10 - 1 0、10 - 9、10 - 8和 10 - 7mol/ L NA都能显著抑制大鼠 B细胞功能 ,其中 10 - 8mol/ L NA的作用最强 ,而 10 - 6mol/ L NA无明显的抑制作用。( 2 )α受体拮抗剂酚妥拉明 ( phentolamine,10 - 7mol/ L )和β受体拮抗剂心得安 ( propranolol,10 - 7mol/ L )分别作用于淋巴细胞时 ,都不能阻断 NA抑制 B细胞功能的作用 ,而两者共同作用于淋巴细胞时 ,能完全阻断 NA抑制 B细胞功能的作用。 ( 3 )钙通道阻滞剂维拉帕米 ( verapamil,10 - 7mol/ L )和尼群地平 ( nitrendipine,10 - 7mol/ L )都能阻滞 NA抑制 B细胞功能的作用。结论 :NA可非浓度依赖性地抑制大鼠 B细胞功能 ,此作用可能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去甲肾上腺素 肾上腺素能受体 B细胞 钙通道
下载PDF
应激对T淋巴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1
19
作者 邱一华 彭聿平 +1 位作者 程纯 戴丽 《南通医学院学报》 1999年第1期12-13,15,共3页
使用束缚方法使大鼠产生应激,一部分实验取大鼠应激3h、6h、12h和18h的淋巴结提取物,与刀豆素A(ConA)同时加入到正常大鼠肠系膜淋巴结细胞悬液中,浓度比为1∶160和1∶640。另一部分实验取大鼠应激3h、6... 使用束缚方法使大鼠产生应激,一部分实验取大鼠应激3h、6h、12h和18h的淋巴结提取物,与刀豆素A(ConA)同时加入到正常大鼠肠系膜淋巴结细胞悬液中,浓度比为1∶160和1∶640。另一部分实验取大鼠应激3h、6h、12h、18h和解除束缚后12h、24h、48h、72h、96h的血清,与ConA同时加入到正常大鼠肠系膜淋巴结细胞悬液中,浓度比为1∶16和1∶64,孵育68h后用噻唑蓝(MTT)比色分析法检测肠系膜淋巴结T细胞增殖的光密度(OD)值。旨在说明应激抑制T细胞增殖的出现、加强和恢复过程。结果如下:(1)应激3h和6h大鼠的淋巴结提取物和血清对T细胞的增殖都没有明显的影响。(2)应激12h,两种浓度的淋巴结提取物和血清都出现对T细胞增殖的明显抑制作用,应激18h的作用更强。(3)束缚解除后,血清对淋巴细胞的抑制作用仍然存在,但随着时间的延长抑制作用逐渐减弱,至束缚解除后96h,抑制作用基本消失。上述结果提示,大鼠束缚应激能明显抑制T淋巴细胞的增殖;这种抑制作用需要束缚应激一段时间后才能出现;并且在解除束缚后仍能持续较长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激 T淋巴细胞增殖 细胞免疫 神经免疫调节
下载PDF
免疫应答期间大鼠脑内乙酰胆碱酯酶活性的变化 被引量:2
20
作者 彭聿平 邱一华 +1 位作者 张清泉 王健鹤 《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232-234,共3页
用绵羊红细胞(SRBc)免疫大鼠,在免疫后第3天至第6天,使用光电比色法检测大鼠海马、下丘脑、丘脑、中脑和脑桥内乙酰胆碱酯酶(AChE)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海马和下丘脑中AChE活性在免疫后第3天至第6天均显著低于... 用绵羊红细胞(SRBc)免疫大鼠,在免疫后第3天至第6天,使用光电比色法检测大鼠海马、下丘脑、丘脑、中脑和脑桥内乙酰胆碱酯酶(AChE)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海马和下丘脑中AChE活性在免疫后第3天至第6天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而丘脑、中脑和脑侨内AChE活性与对照组比较均无明显差异。由此提示:在体液免疫应答期间,海马和下丘脑中AchE活性降低,亦即以上两脑区中乙酰胆碱(ACh)含量可能增加。我们以往的实验说明,中枢ACh可调节体液免疫应答。综合两者结果,可以推测在中枢ACh与免疫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酰胆碱脂酶 海马 下丘脑 免疫应答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