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工程教育的三种模式
被引量:32
- 1
-
-
作者
林建华
-
机构
北京大学未来教育与管理研究中心
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
-
出处
《中国高教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15-19,共5页
-
文摘
随着经济和社会需求的变化,工程教育模式越来越丰富。从早期单一的工程技术,发展成为包括工程技术、工程科学和工程引领三种典型模式的工程教育体系。分析三种工程教育模式的产生和发展过程,以及在目标、定位、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上的差异和特点。在此基础上,提出对中国工程教育改革和新工科建设的一些看法和建议。
-
关键词
工程教育
工程技术
工程科学
工程引领
-
Keywords
engineering education
Engineering Technology
Engineering Science
Engineering Entrepreneurship
-
分类号
TB-4
[一般工业技术]
G642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
-
题名高等教育评价的逻辑与功能
被引量:3
- 2
-
-
作者
林建华
-
机构
北京大学未来教育与管理研究中心
-
出处
《中国考试》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共2页
-
文摘
评价既有评学生的,也有评教师的,还有评机构的。与工业产品不同,教育的结果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但评价采用的是一系列确定性的原则。这就导致有些评价比较受欢迎--它们促进学校发展,对学校有好处;而有些评价就不是那么受欢迎--它们会使学校急功近利,搞一些形式主义的事情,产生不好的结果。
-
关键词
教育评价改革
教育强国
人才评价
科研评价
大学评价
学生评价
数字化转型
科技赋能
人工智能
职普融通
-
分类号
G405
[文化科学—教育学原理]
-
-
题名工程教育的三种模式
- 3
-
-
作者
林建华
-
机构
北京大学未来教育与管理研究中心
-
出处
《新华文摘》
2021年第22期121-123,共3页
-
文摘
中国工程教育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清末的洋务运动。甲午战争之后,最先建立的几所现代学校,都是以理工和实用为主的。20世纪50年代初,经过院系调整,我国的工程教育体系基本建立了起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和进步,工程教育规模已居世界第一位,但质量并不高,根据2009年《世界竞争力年鉴》的报道,工程师总体合格程度仍处于世界末端。
-
关键词
院系调整
我国高等教育
洋务运动
甲午战争
实用为主
三种模式
中国工程教育
发展和进步
-
分类号
G64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
-
题名教育的不确定性
- 4
-
-
作者
林建华
-
机构
北京大学未来教育与管理研究中心
-
出处
《中国高等教育评论》
2022年第2期17-26,共10页
-
文摘
教育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人类活动,而且,随着科学技术、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的发展,其重要性会愈加凸显。在本文中,我们把教育置于人类根本性活动的范畴之内,借助人类行动的基本性质和特征,揭示作为受教育者的学生与包括教师在内的“复多性”人之间的关系,从而确立了学生在教育中的主体地位。我们的分析还指出,不确定性是教育的本质属性,任何试图用制作代替教育行动的企图,都会扼杀学生的内在潜力,而且,这种伤害是不可逆的,将会在学生身上留下永久的印迹。降低教育不确定性的办法只能存在于教育行动之中,依赖于教育行动的启新和创造属性。
-
关键词
教育
属性
复多性
不确定性
-
Keywords
education
attribute
multiple multiplicity
uncertain
-
分类号
G40
[文化科学—教育学原理]
-
-
题名面向未来的中国高等教育
被引量:15
- 5
-
-
作者
林建华
-
机构
北京大学未来教育管理研究中心
-
出处
《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4-8,共5页
-
文摘
中国高等教育正面临着世界局势和科技发展等诸多严峻挑战。面向未来,中国大学必须改革,必须有新的发展思路。最重要、也是最关键的,是大学要真正回归到人才培养的核心使命和任务上来。面对未来的挑战,我们应当破除思想禁锢和束缚,要坚持以改革和开放为动力,打开学科边界、打开学习边界、打开学校边界,推动人才培养模式变革,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体系。
-
关键词
未来
高等教育
边界
-
Keywords
future
higher education
border
-
分类号
G649.2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
-
题名优化海外引智平台推动高端人才回流
被引量:4
- 6
-
-
作者
林建华
陈春花
鲍威
-
机构
北京大学未来教育管理研究中心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
北京大学教育学院
-
出处
《决策探索》
2020年第17期66-67,共2页
-
文摘
在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崛起的背景下,高端人才是推进科技创新的核心要素,高端人才的跨国流动,成为形塑全球社会经济竞争图谱的重要力量。21世纪以来,随着新兴工业化国家的快速发展,传统的以欧美等发达国家为中心的人才跨国流动格局发生变化,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发达国家之间人才交换、发达国家向新兴工业化国家回流的“多中心”人才跨国流动趋势日渐显现。数据显示,2004—2018年15年间,我国留学回国人员年均增幅达24.2%,高于出国留学人员年均增长率(13.3%),人才回流态势明显。
-
关键词
新兴工业化国家
高端人才
跨国流动
留学回国人员
出国留学人员
知识经济
人才回流
经济全球化
-
分类号
C964.2
[经济管理—人力资源管理]
-
-
题名大学的“惰性”
- 7
-
-
作者
林建华
-
机构
北京大学未来教育管理研究中心
-
出处
《教育国际交流》
2023年第1期18-21,共4页
-
文摘
大学具有两重性。一方面,它保护、创造和传播人类知识,推动科学和技术进步,支撑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讲,大学是“常为新”的。另一方面,大学又十分保守,特别是在教育改革和治理体系变革上,常常表现出很强的“惰性”。大学的“惰性”保护了学术自由和师生的创造性,也会使学校变得僵化陈腐,丧失进取之心。大学的变革需要外力推动,但也不能过度干预,因为这可能会伤害大学的内在创造潜力。因而,我们不仅要破除大学的“惰性”,还要在一定程度上保护大学的“惰性”。
-
关键词
大学治理
惰性
创造性
变革
-
分类号
G649.21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
-
题名谈预聘制的是与非
- 8
-
-
作者
林建华
-
机构
北京大学未来教育管理研究中心
-
出处
《大学科普》
2021年第3期85-87,共3页
-
文摘
教师的学术潜力对学校发展至关重要,而且一旦获得终身教职,将会影响学校几十年。使青年学者在学术上成功,不仅是个人愿望,也是学校、院系和同事的责任。判断一个制度是否合理,应主要看留下的学者是否是优秀的,不能因个别案例因噎废食。新老人事体制并轨,难免矛盾冲突,实事求是地把握标准和尺度非常重要。不断修正偏差、解决问题,才能逐步建立起符合中国实际的教师人事体制。
-
关键词
终身教职
个人愿望
青年学者
人事体制
矛盾冲突
解决问题
实事求是
院系
-
分类号
G63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未来教育管理研究
- 9
-
-
作者
陈春花
-
机构
北京大学未来教育管理研究中心
-
出处
《国际学术动态》
2021年第2期45-47,共3页
-
文摘
2020未来教育论坛暨北京大学未来教育管理研究中心成立大会于2020年1月8日在北京大学举行。来自国内外的高等教育管理者、从事教育研究的专家、从事教育事业的各位同仁及关注教育未来发展的产业实践者共450余人参加了此次会议。本次论坛第一天是“2020未来教育论坛暨北京大学未来教育管理研究中心成立大会”,演讲内容共分四个版块:(1)全球化新技术下的高等教育.
-
关键词
教育管理研究
高等教育
演讲内容
北京大学
全球化
实践者
论坛
管理者
-
分类号
G64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