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390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58例HIV/AIDS感染者常见中医症状和证候分析 被引量:76
1
作者 李洪娟 李峰 +5 位作者 王健 关静 赵丹 刘颖 张可 赵敏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69-72,共4页
目的 调研因卖血而感染艾滋病毒的感染者出现的常见中医症状和证候。方法 采用临床流行病学调研方法,按照统一标准对患者进行详细询问,填写症状体征调查表,了解不同症状出现的频率,按中医脏腑辨证进行证候分类,并用SPSS 10 .0统计软... 目的 调研因卖血而感染艾滋病毒的感染者出现的常见中医症状和证候。方法 采用临床流行病学调研方法,按照统一标准对患者进行详细询问,填写症状体征调查表,了解不同症状出现的频率,按中医脏腑辨证进行证候分类,并用SPSS 10 .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列出不同证候的发生率,并进行病因学分析。结果 中医症状依次为:乏力,急躁易怒,口干,情绪低落,咳嗽,健忘,畏寒肢冷,纳呆,自汗,腰膝酸软,失眠,腹泻,脱发,发热;舌象:最多见的是红绛舌和腐腻苔;脉象:多表现为复合脉,其中含弦脉特征的脉象最多,其次是细脉、沉脉、数脉、滑脉、弱脉等。中医证候:以复合证为主,脾虚证最多见,其次是肝虚证、气虚证、阳虚证、湿热内蕴证、心虚证、肝郁气滞证等。结论 由卖血感染引起的艾滋病患者临床常见证型以虚证为主,脏腑主要累及肝脾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见 中医症状 感染者 证候分析 卖血 虚证 脉象 学分 结论 调研
原文传递
不同煎煮条件对芍药甙煎出量的影响 被引量:37
2
作者 李淑芝 郭亚健 +1 位作者 徐艳春 王玉芝 《中成药》 CAS CSCD 1999年第3期115-116,共2页
采取高效液相色谱法,对不同煎煮条件煎煮赤芍煎剂中的芍药甙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赤芍与群药含煎比单煎液中芍药甙含量低;随煎药时间的延长。
关键词 赤芍 芍药甙 高效液相色谱法 煎煮条件
下载PDF
北京地区慢性丙型肝炎中医证候学研究及辨证分型的初步调查 被引量:29
3
作者 车念聪 付修文 +3 位作者 高连印 杜宇琼 王融冰 李秀惠 《北京中医》 2002年第5期300-304,共5页
目的 为进行中医证候学及辨证基本规律规范化研究 ,开展了慢性丙型肝炎 (HC)中医证候学及辨证分型的调查研究工作。方法 多中心随机取样收集病例 13 9例。采用SPSS软件包 ,对所有的患者症状、体征、舌脉进行K means聚类分析 ,再对每... 目的 为进行中医证候学及辨证基本规律规范化研究 ,开展了慢性丙型肝炎 (HC)中医证候学及辨证分型的调查研究工作。方法 多中心随机取样收集病例 13 9例。采用SPSS软件包 ,对所有的患者症状、体征、舌脉进行K means聚类分析 ,再对每种类型进行主成份分析 ,判定每种类型的代表症状 ,归纳出证型。结果 调查收集的HC症状 3 4种 ,症状出现率较高的是乏力、脘闷腹胀、大便粘滞不爽 ;症状出现率较低的是肢冷畏寒、盗汗、尿少。舌象与其病情、病毒活动、肝功能波动之间未发现特别的相关性 ;患者症状的轻重程度与其肝功能指标正常与否有一定的相关性。结论 根据 1991年全国中医肝胆病专业委员会制定的 5型慢肝标准 (试行 ) ,慢丙肝辨证还有气阴两虚、湿毒阻滞及无证可辨两种情况存在。说明慢性丙型肝炎比慢性乙型肝炎病因病理更为复杂 ,故笔者结合温病学伏邪说提出“邪气伏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地区 慢性丙型肝炎 证候学 研究 调查 辨证分型 流行病学
下载PDF
肝硬化患者营养不良、能量代谢异常与营养支持 被引量:30
4
作者 丁惠国 汪俊韬 王宝恩 《中国临床营养杂志》 2002年第4期281-283,共3页
营养不良(dystrophy)是肝硬化患者较普遍的临床征象,严重地影响其预后。尽管肝硬化患者营养不良与代谢异常的因果关系尚不清楚,但是多数学者认为,早期发现肝硬化患者的能量代谢异常并给予适当的营养支持,对于预防或延缓肝硬化患者营养... 营养不良(dystrophy)是肝硬化患者较普遍的临床征象,严重地影响其预后。尽管肝硬化患者营养不良与代谢异常的因果关系尚不清楚,但是多数学者认为,早期发现肝硬化患者的能量代谢异常并给予适当的营养支持,对于预防或延缓肝硬化患者营养不良的发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肝硬化患者营养不良、能量代谢异常做一综述,提出肝硬化患者能量摄入与营养支持的原则和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患者 营养不良 能量代谢异常 营养支持
下载PDF
前S1抗体反映肝细胞损伤和病毒清除 被引量:27
5
作者 李秀惠 骆抗先 +1 位作者 田琦琦 黄已实 《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 CAS CSCD 1994年第2期120-122,共3页
用前S1合成肽作试剂(抗原)建立一种酶免疫法,检测各型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系列血清。前S1抗体检出率在急性乙型肝炎为100%,慢性活动型肝炎80%,无症状HBV携带者30%,前S1抗体在HBsAg阴转、抗-HB... 用前S1合成肽作试剂(抗原)建立一种酶免疫法,检测各型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系列血清。前S1抗体检出率在急性乙型肝炎为100%,慢性活动型肝炎80%,无症状HBV携带者30%,前S1抗体在HBsAg阴转、抗-HBe血清转换之前和之后分别为10.5%和50%,有显著性升高。各型感染的前S1抗体检出率与血清丙氨酸转氨酶水平相关。结果提示:前S1抗体较常出现在肝脏炎症活动时,并在清除HBV中增高。因此,前引抗体可反映肝细胞损伤和病毒清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S1抗体 乙型肝炎病毒 感染
原文传递
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400例传播途径的流行病学调查研究 被引量:22
6
作者 李雪梅 郭雁宾 +3 位作者 孙正 向海平 要建宾 段中平 《中国预防医学杂志》 CAS 2001年第3期171-173,共3页
目的 用科学的数据确切地证明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可能存在的传播途径,尤其是口腔就医传染途径的存在,并讨论相应的预防方法。方法 用预先设计好的流行病学调查表,选择传染病医院一段时间内住院和门诊的慢性HBV感染者400例,对... 目的 用科学的数据确切地证明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可能存在的传播途径,尤其是口腔就医传染途径的存在,并讨论相应的预防方法。方法 用预先设计好的流行病学调查表,选择传染病医院一段时间内住院和门诊的慢性HBV感染者400例,对其可能存在的感染途径做出判断。结果 在乙肝疫苗未问世的情况下,垂直传播占被调查者的39%,且母亲阳性较父亲阳性更易传染给下一代;医源性感染中主要感染途径是注射和口腔就医,分别占被调查者的20.5%和9.8%。结论 在婴幼儿及高危人群接种乙肝疫苗后,对医源性感染应特别引起重视,各种医疗器械,尤其是口腔就医时作为极其重要传染源的口腔科手机更应严格消毒,避免交叉感染;应继续加强健康教育宣传力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垂直传播 医源性感染 HBV
下载PDF
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征并发肝脏损害的临床特点与机制探讨 被引量:24
7
作者 段钟平 陈煜 +4 位作者 张晶 赵军 郎振为 孟凡坤 鲍旭丽 《中华肝脏病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8期493-496,共4页
目的 探讨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征(SARS)并发肝脏损害的临床特点,分析其可能的原因,以进一步阐明SARS的发病机制,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对154例SARS患者,观察了临床症状、体征、肝功能等。其中46例患者系统检测了血清白细胞介素(IL)-1... 目的 探讨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征(SARS)并发肝脏损害的临床特点,分析其可能的原因,以进一步阐明SARS的发病机制,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对154例SARS患者,观察了临床症状、体征、肝功能等。其中46例患者系统检测了血清白细胞介素(IL)-1 β、IL-2、IL—4、IL—6、IL—8、IL—10、肿瘤坏死因子(TNF)α、内毒素和甲~戊型肝炎病毒标志物。部分病例进行了肝脏B型超声和病理学检查。另有15例健康者及22例同期住院的慢性肝病患者作为对照。结果 37.7%的SARS患者入院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或/和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升高,其中43.1%轻度升高(<80 U/L),56.9%中度升高。肝功能异常以ATL单项增高为主(70.7%),其次为ALT与AST同时异常(22.4%),少数单纯AST增高。75.9%患者转氨酶在2周内恢复正常,有4例入院时转氨酶正常而在住院过程中升高。重型SARS患者转氨酶异常率显著高于轻型,x^2=19.28,P<0.05。住院期间24.0%患者血清白蛋白下降,28.6%前白蛋白降低,8.4%总胆红素升高,72.7%患者入院时肌酸激酶或(和)心肌型肌酸激酶同功酶异常。IL-1等6种白细胞介素与TNF—α在急性期均显著高于恢复期、正常对照组和慢性肝病组,t=1.67~6.48,P<0.05~0.01。ALT异常组IL-1 β、IL-6和IL-10显著高于ALT正常组,t-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呼吸道综合征 肝脏损害 临床特点 机制 并发症
原文传递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检测乙肝患者肾组织中的HBV DNA 被引量:18
8
作者 郎振为 肖桂兰 +1 位作者 闫惠平 马志春 《中华肾脏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2-5,共4页
应用套式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对11例乙肝患者石蜡包埋的肾、肝组织中的HBVDNA进行了检测,并与其免疫组化及原位杂交结果作了比较。二组引物检测的结果表明:肾组织中HBVDNA的检出率为8/11(72.7%),8... 应用套式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对11例乙肝患者石蜡包埋的肾、肝组织中的HBVDNA进行了检测,并与其免疫组化及原位杂交结果作了比较。二组引物检测的结果表明:肾组织中HBVDNA的检出率为8/11(72.7%),8例中包括膜性肾炎和膜增生性肾炎各1例,均不存在有HBV的复制;在肝组织中均有HBV感染,其中5例有HBV复制。HBV可以感染肾组织但并不在肾组织中复制这一结果支持乙肝患者肾脏出现的病理改变是由于沉积于肾小球内的免疫复合物介导损伤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肾脏 HBV DNA 聚合酶链反应
原文传递
奥曲肽对实验性肝硬化血液动力学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探讨 被引量:17
9
作者 丁惠国 于中麟 +2 位作者 李春林 王淑燕 董忠田 《中华消化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5期308-309,共2页
奥曲肽对实验性肝硬化血液动力学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探讨丁惠国,于中麟,李春林,王淑燕,董忠田肝硬化门脉高压症的药物治疗仍尚不够理想。1982年Bauer等人工合成了生长抑素八肽(奥曲肽),其半衰期长(70~90分钟),... 奥曲肽对实验性肝硬化血液动力学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探讨丁惠国,于中麟,李春林,王淑燕,董忠田肝硬化门脉高压症的药物治疗仍尚不够理想。1982年Bauer等人工合成了生长抑素八肽(奥曲肽),其半衰期长(70~90分钟),且其作用比天然生长抑素强。本研究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变 奥曲肽 血液动力学
原文传递
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内镜下介入治疗 被引量:15
10
作者 金瑞 汪俊滔 王法成 《中华肝脏病杂志》 CAS CSCD 1998年第2期77-78,共2页
目的总结364例肝炎后肝硬化合并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进行内镜下介入疗法的经验。方法内镜下采用5%鱼肝油酸钠(SM)或1%乙氧硬化醇(AS)进行食管静脉曲张硬化治疗(EVS),六连发圈套器结扎治疗(EVL)和医MT... 目的总结364例肝炎后肝硬化合并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进行内镜下介入疗法的经验。方法内镜下采用5%鱼肝油酸钠(SM)或1%乙氧硬化醇(AS)进行食管静脉曲张硬化治疗(EVS),六连发圈套器结扎治疗(EVL)和医MTH胶或凝血酶食管静脉内栓塞治疗(EVE)。结果三种介入方法平均急诊止血率为89.9%;食管静脉消失率为77.2%。结论内镜下介入疗法是控制食管静脉曲张出血,消除食管静脉曲张的有效方法,操作较容易,再出血率较低;EVL可替代EVS作为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首选方法。EVE法有异位栓塞之虑,目前暂不宜广泛开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静脉曲张 硬化剂 结扎 栓塞 出血
原文传递
异丙酚对大鼠血压和血浆心肌内皮素、一氧化氮、前列环素及血栓素A_2的影响 被引量:11
11
作者 池萍 林财珠 杨锡馨 《中华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1期687-688,共2页
关键词 异丙酚 麻醉药 血压 心肌 内皮素 一氧化氮 前列环素 血栓素A2
原文传递
棕榈酸对肝癌HepG2细胞自噬和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14
12
作者 刘芳 刘凯 +3 位作者 刘道洁 乔录新 谢立 陈德喜 《山东医药》 CAS 2014年第12期8-9,I0002,I0003,共4页
目的探讨棕榈酸对肝癌HepG2细胞自噬和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含浓度为800μmol/L棕榈酸的DMEM高糖培养基培养肝癌HepG2细胞24 h,向HepG2细胞转染绿色荧光蛋白(GFP)-LC3质粒,通过观察LC3Ⅱ绿色荧光斑点确定自噬发生情况。利用BafA1抑制自... 目的探讨棕榈酸对肝癌HepG2细胞自噬和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含浓度为800μmol/L棕榈酸的DMEM高糖培养基培养肝癌HepG2细胞24 h,向HepG2细胞转染绿色荧光蛋白(GFP)-LC3质粒,通过观察LC3Ⅱ绿色荧光斑点确定自噬发生情况。利用BafA1抑制自噬后,采用M30免疫荧光检测细胞凋亡情况。结果棕榈酸刺激24 h明显增加自噬及凋亡细胞数量。阻断自噬,棕榈酸刺激引起的HepG2细胞凋亡水平明显增加。结论棕榈酸可刺激自噬发生,该自噬对肝癌HepG2细胞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棕榈酸 自噬 凋亡 脂毒性 HEPG2细胞
下载PDF
重症手足口病患儿血清多种细胞因子水平的变化 被引量:13
13
作者 李侗曾 姜太一 梁连春 《临床荟萃》 CAS 2014年第4期399-402,共4页
目的研究患手足口病儿童的血清细胞因子水平的变化情况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2012年5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手足口病患儿241例,分为普通组和重症组,进行病原学检测,同时采用Luminex液相芯片方法检测患儿血清中的白细胞介素2、6、10(IL-2... 目的研究患手足口病儿童的血清细胞因子水平的变化情况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2012年5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手足口病患儿241例,分为普通组和重症组,进行病原学检测,同时采用Luminex液相芯片方法检测患儿血清中的白细胞介素2、6、10(IL-2、IL-6、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干扰素γ(IFN-γ)。结果重症组比普通组IL-2、IL-6、IL-10和TNF-α明显升高(P<0.01);分别为8.71(21.88)μg/L vs 4.91(9.4)μg/L、18.78(42.02)μg/L vs 10.42(13.59)μg/L、7.98(18.77)vs 5.55(8.32)μg/L、28.73(64.48)vs 17.67(36.5)μg/L,而IFN-γ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足口病重症病例存在细胞因子水平变化,提示与炎症和抗炎反应相关的细胞因子可能参与了重症病例疾病进展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足口病 白细胞介素类 肿瘤坏死因子Α 干扰素Γ
下载PDF
2115例手足口病患者病因病机和分期辨证的研究 被引量:11
14
作者 洪可 朱清静 +4 位作者 聂凡 李慧涓 袁虹 李秀慧 聂广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429-433,共5页
目的通过对手足口病证候学的研究,探讨手足口病分期辨证模式。方法收集符合手足口病诊断的住院病例2 115份,按照普通型、重型、危重型统计手足口病的症状、体征出现的频率,分析手足口病各期的主要证候和兼夹证候,再进行证素聚类分析,获... 目的通过对手足口病证候学的研究,探讨手足口病分期辨证模式。方法收集符合手足口病诊断的住院病例2 115份,按照普通型、重型、危重型统计手足口病的症状、体征出现的频率,分析手足口病各期的主要证候和兼夹证候,再进行证素聚类分析,获得不同分型的手足口病的主要病机、次要病机,进而总结手足口病的传变发展规律,依据其规律进行分期辨证。结果证素分析发现普通型和重型都以湿(87.97%,96.75%)和热(98.66%,97.93%)为主要证素,并且贯穿整个病程。普通型患者病邪在表而解,外以邪盛为主,内以正气亏虚(43.06%)和气机逆乱(19.22%)为次;重型为疫毒循经入里,其证素除邪盛外,内风也成为主要证素(73.26%),邪盛正虚,正气亏虚(73.26%)进一步加重,气机逆乱(37.07%)仍然为较常见的次要病机;危重型以亡阳、气脱、厥证和内风占优势地位。结论依据各型手足口病的发展传变规律,提出分期辨证,表证期主要病机为邪犯太阴,湿热兼夹;里证期为内热郁蒸、气机逆乱,或兼肝风内动,或热扰心神,阴阳离绝。此法更能体现手足口病发展规律,是西医辨病与中医辨证更高层次的结合,更符合中医临床,值得推广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足口病 分期论治 证素 辨证分型
下载PDF
慢加急性肝衰竭的诊断标准比较及预后判断模型进展 被引量:11
15
作者 刘娟 白飞云 张晶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384-1387,共4页
慢加急性肝衰竭是在慢性肝病基础上出现严重急性肝功能失代偿,近期病死率极高,一直是肝病领域的研究热点。近年来中国、亚太和欧洲肝病学会分别出台或更新了慢加急性肝衰竭的诊断标准,但因东西方患者病因不同、发病机制不同导致诊断标... 慢加急性肝衰竭是在慢性肝病基础上出现严重急性肝功能失代偿,近期病死率极高,一直是肝病领域的研究热点。近年来中国、亚太和欧洲肝病学会分别出台或更新了慢加急性肝衰竭的诊断标准,但因东西方患者病因不同、发病机制不同导致诊断标准差异巨大。基于不同的诊断标准,预后判断模型也不断更新。对比了上述诊断标准并分析其共同点及差异,同时对新的预后判断模型进行详细的介绍,以便临床医生更好地理解和诊治该疾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加急性肝功能衰竭 诊断 预后 综述
下载PDF
延伸护理对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遵医行为及病情的影响 被引量:11
16
作者 杨娜 赵玉花 尹玉华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17年第16期2213-2215,共3页
目的 探讨延伸护理对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遵医行为及病情的影响.方法 选取该院2013年2月~2014年3月收治的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Ⅰ组实施常规出院指导,Ⅱ组患者实施出院后延伸护理,分别比较两组患者的... 目的 探讨延伸护理对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遵医行为及病情的影响.方法 选取该院2013年2月~2014年3月收治的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Ⅰ组实施常规出院指导,Ⅱ组患者实施出院后延伸护理,分别比较两组患者的出院后1年再住院率和遵医行为,并比较两组患者入院和出院1年ALT、AST、TBIL肝功能指标的差异.结果 Ⅰ组出院后1年再住院率为12.00%,Ⅱ组出院后再住院率为2.00%,Ⅱ组再住院率明显低于Ⅰ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Ⅱ组遵医嘱用药、合理饮食、适当休息、定期复查的依从性明显优于Ⅰ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1年后Ⅱ组ALT、AST、TBIL肝功能指标明显优于Ⅰ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延伸护理对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意义重大,可提高患者出院后遵医行为,改善患者肝功能,降低再住院率,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伸护理 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 遵医行为 病情 影响
原文传递
自噬——凋亡之后的新理念 被引量:10
17
作者 丁渭 张玉林 陈德喜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419-423,共5页
自噬(autophagy)是细胞重复利用胞质和处置多余或有缺陷细胞器的过程.自噬相关蛋白的发现使得这一领域成为研究的焦点.酵母中自噬基因及其它有机体同源基因的发现揭示了真核生物自噬机制的保守性,这也使得在不同模型系统中利用分子遗传... 自噬(autophagy)是细胞重复利用胞质和处置多余或有缺陷细胞器的过程.自噬相关蛋白的发现使得这一领域成为研究的焦点.酵母中自噬基因及其它有机体同源基因的发现揭示了真核生物自噬机制的保守性,这也使得在不同模型系统中利用分子遗传学和生物学技术研究自噬过程成为可能.但是,自噬在疾病过程中究竟起到促进作用还是保护作用目前还不清楚.这里我们就自噬在健康与疾病中所起作用的最新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噬 凋亡 癌症 肌病 神经退行性疾病 感染 老龄化
下载PDF
门脉高压症的细胞调节机制 被引量:8
18
作者 丁惠国 《中华肝脏病杂志》 CAS CSCD 1998年第2期121-122,共2页
门脉高压症的细胞调节机制丁惠国综述汪俊韬于中麟审校现就肝细胞及肝脏窦壁细胞与血管活性介质的关系及其在门脉高压症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做一综述,为门脉高压症的内科治疗提供新线索。一、肝细胞及肝窦壁细胞与血管活性介质(一)肝... 门脉高压症的细胞调节机制丁惠国综述汪俊韬于中麟审校现就肝细胞及肝脏窦壁细胞与血管活性介质的关系及其在门脉高压症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做一综述,为门脉高压症的内科治疗提供新线索。一、肝细胞及肝窦壁细胞与血管活性介质(一)肝细胞:正常情况下,肝细胞能合成与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门静脉高压 细胞调节 病理学
原文传递
梅毒螺旋体抗体吸收试验(ETA-ABS-IgG)的建立 被引量:9
19
作者 任翊 何君 +1 位作者 黄策 刘德恭 《中华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189-190,共2页
关键词 梅毒螺旋体抗体 梅毒 ETA-ABS-IgG 诊断
原文传递
循证护理对CT强化扫描患者的影响 被引量:9
20
作者 李兴 赵海燕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6年第17期157-160,共4页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对CT强化扫描患者的影响情况。方法分析2015年2-5月北京佑安医院CT强化扫描8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是否实施循证护理进行分为常规护理组(400例)和循证护理组(400例)。观察两组CT强化扫描患者护理前后心理情绪评...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对CT强化扫描患者的影响情况。方法分析2015年2-5月北京佑安医院CT强化扫描8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是否实施循证护理进行分为常规护理组(400例)和循证护理组(400例)。观察两组CT强化扫描患者护理前后心理情绪评分(焦虑情绪、抑郁情绪),观察两组CT强化扫描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和满意度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护理前焦虑、抑郁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评分均低于护理前(P〈0.05),且循证护理组评分较常规护理组降低更明显(P〈0.05),循证护理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常规护理组(P〈0.05),满意度高于常规护理组(P〈0.05)。结论循证护理可以有效的改善CT强化扫描患者不良心理情绪,降低造影剂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证护理 CT强化扫描 影响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