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声引导下麦默通旋切系统诊断不可触及乳腺病灶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9
1
作者 周丹 叶国麟 +4 位作者 潘瑞琳 廖富毅 张昆 唐廷勇 吴爱国 《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5年第3期243-247,共5页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麦默通旋切系统与BARD活检针在乳腺临床触诊阴性病灶活检诊断中的价值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8月~2013年6月220例乳腺X线摄影及彩超发现的临床触诊阴性乳腺病灶采用麦默通真空辅助旋切活检及BARD穿刺针活检术...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麦默通旋切系统与BARD活检针在乳腺临床触诊阴性病灶活检诊断中的价值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8月~2013年6月220例乳腺X线摄影及彩超发现的临床触诊阴性乳腺病灶采用麦默通真空辅助旋切活检及BARD穿刺针活检术的临床资料。评价二者在乳腺病灶诊断和治疗中价值,分析其并发症的处理及预防。结果 172例麦默通活检患者及48例BARD穿刺活检患者,其活检成功率分别为100%及85.4%,病理符合率分别为99.9%及83.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麦默通旋切组与BARD活检组发生出血、血肿、皮肤破损、皮下淤斑、病灶残留等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9.6%和35.4%,二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腺临床触诊阴性病灶进行超声引导麦默通旋切系统优于BARD活检针,具有微创、安全的特点,诊断灵敏度及特异度更高,病理符合率大,并发症轻,对早期乳腺癌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默通 BARD穿刺针活检 乳腺病灶 活体组织检查
下载PDF
吲哚菁绿荧光导航技术联合纳米炭在早期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0
2
作者 周丹 张昆 +2 位作者 陈佩贤 叶国麟 吴爱国 《天津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51-55,共5页
目的探讨吲哚菁绿(ICG)导航技术联合纳米炭混悬液(CNP)在早期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SLNB)中的应用价值和优势。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2016年4月在中山大学附属佛山医院行SLNB的294例腋窝淋巴结阴性的早期乳腺癌患者的资料,其中采用... 目的探讨吲哚菁绿(ICG)导航技术联合纳米炭混悬液(CNP)在早期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SLNB)中的应用价值和优势。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2016年4月在中山大学附属佛山医院行SLNB的294例腋窝淋巴结阴性的早期乳腺癌患者的资料,其中采用ICG联合CNP示踪149例(联合组),美蓝示踪145例(美蓝组)。前哨淋巴结(SLNs)未转移者免除腋窝清扫术(ALND),转移者即刻行ALND。比较2组患者中SLNs的检出率、检出数目及转移性SLNs的检出情况,分析年龄及体质量指数(BMI)对SLNs检出率的影响。结果联合组皮肤淋巴管显影率为97.3%(145/149),淋巴结显影率为95.9%(143/149)。联合组的SLNs检出率高于对照组(97.9%vs.91.0%,χ2=6.902,P<0.05)。联合组SLNs平均检出数量多于美蓝组[(4.5±1.6)枚vs.(3.2±1.5)枚,t=4.476,P<0.05]。联合组共检出SLNs 715枚,其中转移淋巴结58枚(8.1%),美蓝组共检出544枚,其中转移淋巴结26枚(4.7%),联合组转移性SLNs检出率高于美蓝组(χ2=13.714,P<0.01)。年龄、BMI并不影响2组SLNs的检出率和转移检出率。结论吲哚菁绿荧光导航技术联合纳米炭实施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的稳定性和可操作性较强,检出率高,可作为实施SLNB的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前哨淋巴结活组织检查 淋巴结切除术 吲哚菁绿 纳米炭 荧光导航 美蓝
下载PDF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色素上皮衍生因子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3
3
作者 周丹 张敏 +4 位作者 许鹏程 于洋 张琳 唐廷勇 吴爱国 《中华乳腺病杂志(电子版)》 CAS 2014年第4期19-23,共5页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色素上皮衍生因子(PEDF)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与乳腺癌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Envision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20例乳腺良性病变组织(纤维腺瘤)、85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的VEGF、PEDF和CD34...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色素上皮衍生因子(PEDF)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与乳腺癌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Envision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20例乳腺良性病变组织(纤维腺瘤)、85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的VEGF、PEDF和CD34表达情况进行检测。CD34表达反映微血管密度(MVD)。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方法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VEGF在乳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71.7%(61/85),高于在乳腺良性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40%(8/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959,P=0.002);PEDF在乳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41.2%(35/85),低于在乳腺良性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90%(18/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9.683,P=0.000)。在乳腺癌组织中VEGF与PEDF表达呈负相关(r=-0.365,P=0.019)。乳腺癌组织中VEGF表达与肿瘤直径(χ2=26.31,P=0.000)、TNM分期(χ2=5.428,P=0.020)、淋巴结转移有关(χ2=5.368,P=0.021);PEDF表达与TNM分期(χ2=8.584,P=0.003)、肿瘤直径(χ2=11.079,P=0.001)、绝经状态(χ2=4.507,P=0.034)、ER状态有关(χ2=3.974,P=0.046)。MVD值在PEDF阴性组高于阳性组(38.67±6.52比22.56±5.16,Z=-0.984,P=0.000),在VEGF阳性组则高于阴性组(38.78±6.28比25.36±5.12,Z=-0.972,P=0.000)。结论乳腺癌组织中存在PEDF、VEGF的表达相关性,且与MVD相关,对认识乳腺癌的生物学特性以及指导乳腺癌的诊疗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色素上皮衍生因子 微血管密度
原文传递
梗阻性黄疸患者血脂异常发生率及血脂分布特点分析
4
作者 王川 陈佩贤 +1 位作者 苏树英 陈焕伟 《肝脏》 2022年第8期912-914,939,共4页
目的 分析梗阻性黄疸(OJ)患者血脂异常的发生情况,分析OJ血脂异常患者与单纯OJ患者的血脂分布差异及相关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期间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住院及门诊随诊的OJ患者病例资料,共纳入112例(男性65例,女性47... 目的 分析梗阻性黄疸(OJ)患者血脂异常的发生情况,分析OJ血脂异常患者与单纯OJ患者的血脂分布差异及相关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期间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住院及门诊随诊的OJ患者病例资料,共纳入112例(男性65例,女性47例)OJ患者,年龄为62(41,72)岁。根据血脂水平分为单纯OJ组和OJ血脂异常组。OJ诊断符合要求;血脂异常诊断符合总胆固醇(TC)≥5.18 mmol/L、甘油三酯(TG)≥3.5 mmol/L、高密度脂蛋白(HDL)≤1.04 mmol/L或低密度脂蛋白(LDL)≥3.37 mmol/L中至少一项。比较单纯OJ组和OJ血脂异常组实验室检查结果,采用Spearman检验分析OJ血脂异常患者脂类指标与肝功能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112例OJ患者中单纯OJ组和OJ血脂异常组分别为39例和73例,OJ患者血脂异常发生率为65.2%。OJ的病因包括胆道结石97例(86.6%)、胰腺癌6例(5.3%)、胆道手术所致胆道狭窄5例(4.5%)、先天性胆道狭窄2例(1.8%)及自身免疫性肝病2例(1.8%)。OJ血脂异常患者中,34例(46.6%)表现为TG升高、47例(64.4%)为TC升高、42例(57.5%)为LDL升高及21例(28.8%)为HDL降低。比较单纯OJ组和OJ血脂异常组实验室检查结果发现,单纯OJ组Alb、ALT、AST、ALP、GGT及TBil分别为40.2(36.7,44.7)g/L、60(33,108)U/L、56(34,103)U/L、212(120,352)U/L、214(78,420)U/L及37.2(17.8,78.5)μmol/L,与OJ血脂异常组[33.2(29.6,36.9)g/L、92(57,202)U/L、104(61,180)U/L、394(265,678)U/L、355(167,730)U/L及218.0(141.7,301.6)μmol/L]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2.084,3.204,3.412,2.824,2.908及7.538,均P<0.05)。单纯OJ组TG、TC、LDL及HDL分别为1.2(0.9,1.6)mmol/L、4.2(3.6,5.2)mmol/L、1.3(0.7,2.4)mmol/L及1.0(0.8,1.4)mmol/L,与OJ血脂异常组[2.2(1.5,2.9)mmol/L、5.0(3.9,7.3)mmol/L、2.4(1.8,3.1)mmol/L及0.2(0.1,0.3)mmol/L]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2.229,2.054,2.224及-5.418,均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OJ血脂异常患者Alb、ALT、ALP及GGT水平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梗阻性黄疸 血脂异常 总胆固醇
下载PDF
前哨淋巴结活检不同部位切口对老年浸润性乳腺癌术后腋下引流时间的影响
5
作者 傅卫 张昆 戚清毅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9期4674-4676,共3页
目的 探讨前哨淋巴结活检不同部位切口对老年浸润性乳腺癌术后腋下引流时间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老年浸润性乳腺癌患者100例资料,均行前哨淋巴结活检,根据手术切口不同分为两组,研究组予乳房至腋窝横行单切口,对照组予乳房加腋窝横... 目的 探讨前哨淋巴结活检不同部位切口对老年浸润性乳腺癌术后腋下引流时间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老年浸润性乳腺癌患者100例资料,均行前哨淋巴结活检,根据手术切口不同分为两组,研究组予乳房至腋窝横行单切口,对照组予乳房加腋窝横行双切口,评定两组手术结果。结果 研究组前哨淋巴结检出阳性率略高于对照组,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减少,手术时间、腋下引流时间和住院时间明显缩短(P<0.01)。治疗前两组糖类抗原(CA)125、CA153、癌胚抗原(CEA)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均明显降低,且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美容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老年浸润性乳腺癌患者前哨淋巴结活检中,单切口较双切口优势更佳,可缩短术后腋下引流时间,减少术后并发症,促进患者术后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浸润性乳腺癌 前哨淋巴结活检 手术切口 引流时间
下载PDF
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阳性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后Ki-67表达变化与疗效的关系
6
作者 周丹 陈佩贤 +5 位作者 李巍 杨树青 张昆 何添成 叶国麟 吴爱国 《中华乳腺病杂志(电子版)》 CAS CSCD 2022年第3期167-174,共8页
目的探讨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新辅助治疗前、后Ki-67的表达变化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85例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均经空芯针吸穿刺活组织检查证实为HER-2阳性乳腺浸润性导管癌... 目的探讨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新辅助治疗前、后Ki-67的表达变化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85例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均经空芯针吸穿刺活组织检查证实为HER-2阳性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之后接受新辅助化疗。采用χ^(2)检验及Fisher确切概率法分析新辅助化疗前Ki-67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及新辅助化疗疗效之间的关系。采用χ^(2)检验及Fisher确切概率法比较接受TcbH(多西他赛+卡铂+曲妥珠单克隆抗体)和AC-TH(表柔比星+环磷酰胺序贯多西他赛+曲妥珠单克隆抗体)2种方案的乳腺癌患者临床疗效和病理疗效的差异。根据新辅助化疗后激素受体(HR)状态,分成HR阴性组与HR阳性组,用χ^(2)检验及Fisher确切概率法比较2组临床特征的差异。采用χ^(2)检验及Fisher确切概率法分析新辅助化疗后Ki-67表达变化与患者疗效的相关性,采用Kaplan-Meier法描绘生存曲线并进行生存分析,用Log-rank法进行无复发生存(RFS)的组间比较,并根据HR状态进行亚组分析。(5)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复发的影响因素。结果新辅助化疗前Ki-67低表达患者22例,高表达患者63例。新辅助化疗前Ki-67低表达与高表达患者在年龄、月经状态、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状态、ER表达、PR表达、病理疗效及肿瘤大小和临床疗效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000、0.296、0.186、0.276、0.010、0.021、1.401,P均>0.050;P=0.646、0.569)。接受TcbH和AC-TH方案的患者临床疗效和病理疗效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154;χ^(2)=0.232,P=0.630)。新辅助化疗后,HR阴性51例,HR阳性34例。2组患者的手术方式、Miller-Payne分级、是否接受放射治疗、复发转移情况、Ki-67状态改变以及新辅助化疗方案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157;χ^(2)=2.215、3.266、0.095、0.516、0.297,P均>0.050)。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疗效比较研究 受体 erbB-2 KI-67抗原 新辅助化疗
原文传递
心理干预在改善乳腺癌患者化疗后健康行为中的应用
7
作者 招玉带 《当代护士(中旬刊)》 2016年第9期94-95,共2页
目的分析心理护理干预对乳腺癌患者化疗后健康行为的临床价值。方法本院2014年5月~2015年5月收治的乳腺癌患者90例,采用早期手术和术后化疗的联合治疗,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应随机数字为偶数者为观察组,奇数者为对... 目的分析心理护理干预对乳腺癌患者化疗后健康行为的临床价值。方法本院2014年5月~2015年5月收治的乳腺癌患者90例,采用早期手术和术后化疗的联合治疗,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应随机数字为偶数者为观察组,奇数者为对照组,每组45例。2组患者均采取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干预。比较2组护理前后护理效果评分和术后生活质量评分。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护理效果评分和术后生活质量评分均有明显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的护理过程中,心理护理干预可帮助患者重建生活信心,有效的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干预 乳腺癌 化学治疗 生活质量
下载PDF
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的现状与进展——南方乳腺癌论坛主要议题与共识 被引量:29
8
作者 蔡耿喜 蔡子杰 +5 位作者 陈前军 林颖 王树森 王先明 张安秦 刘强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309-1321,共13页
2018南方乳腺癌论坛于2018年12月21-12月22日在广州召开,大会针对目前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存在的诸多争议进行了广泛的交流与讨论,并达成了初步的共识。相信此次会议将对今后的相关临床工作提供帮助。
关键词 乳腺肿瘤 化学疗法 辅助 会议 总结性报告
原文传递
珠三角地区女性乳腺癌危险因素及风险评估模型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3
9
作者 周丹 陈佩贤 +4 位作者 杨树清 李巍 何添成 叶国麟 吴爱国 《中国医刊》 CAS 2021年第1期37-40,共4页
目的尝试建立初步评估模型,预测珠三角地区女性乳腺癌风险并检测其效能。方法纳入2014年6月至2018年12月经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广东省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确诊的女性乳腺癌患者440例,调查其乳腺癌危险因素并进行筛选,建立乳腺癌风险... 目的尝试建立初步评估模型,预测珠三角地区女性乳腺癌风险并检测其效能。方法纳入2014年6月至2018年12月经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广东省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确诊的女性乳腺癌患者440例,调查其乳腺癌危险因素并进行筛选,建立乳腺癌风险评估模型,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验证危险度评价的效果,比较该模型和Gail模型评估该地区的乳腺癌发病风险。结果珠三角地区女性患乳腺癌的危险因素有初产年龄>40岁、体重指数>25kg/m2、哺乳史、乳腺良性疾病史、长期不良情绪、恶性肿瘤家族史、雌激素替代治疗史、足月产次数。本研究建立的logistic模型预测准确性优于Gail模型。结论本研究构建的乳腺癌风险预测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效果,可为临床工作者筛选乳腺癌提供一定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危险因素 病例对照研究 风险评估预测模型
下载PDF
上皮钙黏蛋白、波形蛋白和Snail蛋白表型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表达的相关性及其与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7
10
作者 周博鑫 张敏 +3 位作者 于洋 许鹏程 叶国麟 周丹 《国际免疫学杂志》 CAS 2016年第1期19-25,共7页
目的 检测上皮钙黏蛋白(E-cadherin)、波形蛋白(Vimentin)和Snail蛋白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情况与乳腺癌病理特征的关系及其与浸润性导管癌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Envision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89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的上E-c... 目的 检测上皮钙黏蛋白(E-cadherin)、波形蛋白(Vimentin)和Snail蛋白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情况与乳腺癌病理特征的关系及其与浸润性导管癌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Envision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89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的上E-cadhenn,Vimentin和Snail蛋白表达情况进行检测并分析表达程度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统计分析采用卡方检验、Fisher精确概率法检验Spearman等级相关检验、配对计数资料检验、Kaplan-Meier法进行单因素生存分析,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生存的多因素分析.结果 E-cadherin、Vimentin和Snail蛋白在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7.1%、53.9%和55.0%,三者呈负相关,(P=0.003);E-cadherin、Vimentin和Snail蛋白的表达与临床TNM分期有关(P <0.005).浸润性导管癌中Snail蛋白、Vimentin表达明显增高,Snail蛋白与淋巴结转移有关(P =0.029);Vimentin与淋巴结转移、雌激素状态有关(P =0.006,P<0.001);E-cadherin表达明显降低,与孕激素状态有关(P =0.030);分子分型结果显示,管腔A型、HER-2阳性型组的Vimentin、Snail蛋白阳性表达率低于基地细胞样型组(P =0.012),而E-cadherin表达率则高于基地细胞样型组(P =0.004).Cox分析发现,E-cadherin低表达和Vimentin的过度表达与患者总生存期(P =0.019、P=0.045)及患者无病生存期(P =0.032、P=0.024)显著相关,但Snail蛋白的表达与总生存期及无病生存期无相关性(P =0.879、P=0.835).结论 E-cadhern、Vimentin和Snail蛋白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发生、发展、侵袭及转移中起重要作用,对认识乳腺癌的生物学特性以及对指导乳腺癌的诊疗及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上皮钙黏蛋白 波形蛋白 SNAIL蛋白 预后
原文传递
色素上皮衍生因子通过调控上皮间质转化抑制乳腺癌细胞侵袭和转移 被引量:6
11
作者 周丹 许鹏程 +2 位作者 张敏 于洋 吴爱国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7,共7页
目的探讨色素上皮衍生因子(PEDF)是否通过作用上皮间质转化(EMT)抑制乳腺癌浸润转移。方法免疫组化方法检测119例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PEDF、vimentin、E-cadherin表达情况;构建PEDF-si RNA-vector干扰载体,应用RNA干扰技术阻断乳腺癌SK-B... 目的探讨色素上皮衍生因子(PEDF)是否通过作用上皮间质转化(EMT)抑制乳腺癌浸润转移。方法免疫组化方法检测119例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PEDF、vimentin、E-cadherin表达情况;构建PEDF-si RNA-vector干扰载体,应用RNA干扰技术阻断乳腺癌SK-BR-3细胞中PEDF表达,并构建重组腺病毒载体构建(Lentivirus-PEDF-vector),转染SK-BR-3细胞。采用细胞划痕实验、细胞侵袭实验、Western bolt方法检测SK-BR-3细胞中PEDF表达变化,并釆用Western bolt方法检测乳腺癌细胞上皮性标志物E-cadherin和间质性标志物vimentin的表达改变,并观察乳腺癌细胞的体外增殖、侵袭、粘附特性的改变。统计分析采用卡方检验、Fisher精确概率法检验Spearman等级相关检验、配对计数资料检验。结果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PEDF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正常乳腺组织,PEDF阳性表达与肿瘤大小相关,与E-cadherin表达正相关(r=0.473,P<0.001),与vimentin表达呈负相关(r=-0.412,P<0.001)。乳腺癌SK-BR-3细胞在PEDF条件培养基培养后:细胞形态学发生改变;Transwell侵袭实验表明:细胞侵袭转移力减弱;PEDF-si RNA增加SK-BR-3细胞的迁移与侵袭,而Lentivirus-PEDF-vector抑制SK-BR-3细胞的侵袭与迁移能力。Western blot结果显示:细胞中E-cadherin表达明显减少(P<0.05),vimentin表达明显增多(P<0.05)。结论 PEDF基因与乳腺癌的浸润转移过程密切相关,PEDF可作用SK-BR-3细胞发生EMT进而抑制乳腺癌的浸润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色素上皮衍生因子 上皮-间质转化 浸润转移
下载PDF
音乐疗法对乳腺癌患者胃肠道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5
12
作者 张娇 李燕英 林暖君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6年第5期689-691,共3页
目的:探讨分析音乐疗法对乳腺癌患者胃肠道反应的影响。方法:以2013年1月-2015年6月间,随机抽50例乳腺癌患者均分为音乐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治疗护理,音乐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针对性的音乐疗法干预,干预周期为7d。结果... 目的:探讨分析音乐疗法对乳腺癌患者胃肠道反应的影响。方法:以2013年1月-2015年6月间,随机抽50例乳腺癌患者均分为音乐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治疗护理,音乐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针对性的音乐疗法干预,干预周期为7d。结果:音乐组患者干预后第1、3、5天恶心呕吐的胃肠道反应程度均明显轻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乳腺癌患者常规治疗护理的基础上增加音乐疗法,可有效降低患者恶心呕吐胃肠道反应程度,值得应用与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乐疗法 乳腺癌 胃肠道反应 恶心 呕吐
下载PDF
B超对乳腺肿瘤诊断及病理结果的分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刘祥伟 曲延玉 孙维华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8年第2期139-140,共2页
目的:探讨和分析乳腺肿瘤经过B超诊治的具体情况,为乳腺肿瘤患者的诊治找到最佳的方式。方法:选取某院在2016年5月—2017年5月期间收治的乳腺肿瘤患者80例,对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是在B超的引导下对乳腺的肿块进行穿刺诊治... 目的:探讨和分析乳腺肿瘤经过B超诊治的具体情况,为乳腺肿瘤患者的诊治找到最佳的方式。方法:选取某院在2016年5月—2017年5月期间收治的乳腺肿瘤患者80例,对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是在B超的引导下对乳腺的肿块进行穿刺诊治,观察和分析患者诊治的效果情况。结果:80例乳腺肿瘤患者全部一次穿刺成功,有40例患者的脓肿和囊肿一次穿刺后出现了囊腔吸收、消失或者缩小,经过了第二次的穿刺之后均消失,或者是明显的缩小,因此诊治的总有效率达到了100%。结论:针对医疗机构中乳腺肿瘤患者,给予B超诊治的治疗方式,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病情,同时介入性超声对于乳腺肿瘤穿刺诊断有着操作的安全性,以及其中所包含的简单准确性,其损伤较小,恢复的速度快,因此值得医疗机构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超 乳腺肿瘤 诊断 病理结果
下载PDF
新辅助化疗对乳腺癌CXCR4表达的影响
14
作者 廖富毅 郭莉 +3 位作者 叶国麟 潘瑞琳 杨劼 古卫权 《岭南急诊医学杂志》 2013年第6期448-449,452,共3页
目的:通过检测新辅助化疗前后乳腺癌CXCR4的表达水平.了解新辅助化疗对CXCR4表达的影响。方法:我院2011~2012年行新辅助化疗的80例乳腺癌患者化疗前肿瘤原发灶空心针穿刺活检及术后病理石蜡标本,利用EnVision免疫组化法检测乳腺癌... 目的:通过检测新辅助化疗前后乳腺癌CXCR4的表达水平.了解新辅助化疗对CXCR4表达的影响。方法:我院2011~2012年行新辅助化疗的80例乳腺癌患者化疗前肿瘤原发灶空心针穿刺活检及术后病理石蜡标本,利用EnVision免疫组化法检测乳腺癌组织中CXCR4的表达水平,比较新辅助化疗前后CXCR4水平的变化。结果:68例CXCR4表达水平减弱,12例表达水平无改变,新辅助化疗后的CXCR4表达水平较化疗前明显减弱(P〈0.01)。结论:新辅助化疗可显著降低乳腺癌CXCR4的表达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新辅助化疗 CXCR4 免疫组化
下载PDF
色素上皮衍生因子、钙黏蛋白、波形蛋白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15
作者 周丹 张敏 +4 位作者 于洋 许鹏程 潘瑞琳 廖富毅 叶国麟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2808-2809,共2页
肿瘤细胞的浸润转移是肿瘤患者病死率较高的一个重要原因,上皮一间充质转化(EMT)和癌细胞脱离原发部位在浸润转移过程中起重要作用。色素上皮衍生因子(PEDF)是一个能有效抑制新生血管形成的蛋白,我们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析PED... 肿瘤细胞的浸润转移是肿瘤患者病死率较高的一个重要原因,上皮一间充质转化(EMT)和癌细胞脱离原发部位在浸润转移过程中起重要作用。色素上皮衍生因子(PEDF)是一个能有效抑制新生血管形成的蛋白,我们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析PEDF、上皮细胞钙黏蛋白(E—cadherin)、波形蛋白(Vimentin)的表达,探讨在乳腺癌中表达的相关性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色素上皮衍生因子 钙黏蛋白 乳腺浸润性导管癌 波形蛋白 临床意义 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新生血管形成 浸润转移
原文传递
乳腺癌患者术后并发淋巴水肿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3
16
作者 刘祥伟 曲延玉 陈德滇 《国际肿瘤学杂志》 CAS 2018年第5期262-268,共7页
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术后并发淋巴水肿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12年1月—2016年5月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乳腺外科收治的行手术治疗的350例乳腺癌患者的病例资料。根据术后淋巴水肿的发生情况,将患者分为淋巴水肿组87例和非淋巴水肿组263例... 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术后并发淋巴水肿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12年1月—2016年5月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乳腺外科收治的行手术治疗的350例乳腺癌患者的病例资料。根据术后淋巴水肿的发生情况,将患者分为淋巴水肿组87例和非淋巴水肿组263例。从一般人口学指标、乳腺癌病理资料、围手术期相关资料、预防行为执行等方面评价淋巴水肿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一般人口学资料:淋巴水肿的发生与患者年龄、术前身体质量指数(BMI)、术后BMI、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居住地、家庭收入、术前是否绝经、高血压病史等一般人口学资料均无相关关系(均P>0.05)。病理资料:淋巴水肿的发生与肿瘤象限(χ2=20.039,P<0.001)、腋窝淋巴结转移数目(Z=4.713,P<0.001)相关,但与肿瘤分期、病理类型无关(均P≥0.05)。围手术期相关资料:淋巴水肿的发生与手术切口类型(χ2=16.921,P<0.001)、腋窝淋巴结清扫级别(χ2=4.433,P<0.001)、腋窝淋巴结清扫数目(Z=3.620,P<0.001)、放疗(χ2=33.290,P<0.001)、内分泌治疗(χ2=10.428,P=0.001)相关,但与手术方式、术后并发症(皮下积液、上肢水肿、感染、血清肿)、是否行化疗、新辅助化疗无关(均P>0.05)。预防行为执行比较:避免割伤咬伤等损伤(χ2=15.754,P<0.001)、修剪指甲避免损伤(χ2=9.018,P=0.003)、不抓取重物(χ2=11.828,P=0.001)等预防行为的执行程度与术后淋巴水肿发生相关,但其他预防行为未表现出明显相关性(均P>0.05)。以淋巴水肿发生与否为因变量,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发现肿瘤位于外上象限(OR=3.943,P<0.001)、手术切口为纵切口(OR=3.767,P<0.001)或斜切口(OR=2.492,P<0.001)、Ⅱ级(OR=1.707,P=0.003)或Ⅲ级(OR=4.211,P<0.001)腋窝淋巴结清扫、行乳房/胸壁(OR=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淋巴水肿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葡萄糖转运蛋白1和己糖激酶-Ⅱ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评价患者预后的价值 被引量:9
17
作者 何慧君 欧阳翠雯 《中国临床研究》 CAS 2017年第6期752-755,共4页
目的探讨葡萄糖转运蛋白1(GLUT-1)和己糖激酶-Ⅱ(HK-Ⅱ)蛋白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预测患者预后的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6年7月行手术治疗的乳腺癌患者32例为研究对象,术后随访至少半年。术后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行乳腺癌组... 目的探讨葡萄糖转运蛋白1(GLUT-1)和己糖激酶-Ⅱ(HK-Ⅱ)蛋白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预测患者预后的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6年7月行手术治疗的乳腺癌患者32例为研究对象,术后随访至少半年。术后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行乳腺癌组织和癌旁组织GLUT-1和HK-Ⅱ蛋白表达的检测,比较不同预后患者的乳腺癌组织GLUT-1和HK-Ⅱ蛋白表达情况,分析其表达与预后的关系,进一步评价其预测患者预后的价值。结果32例患者随访期间的复发转移率为31.25%。乳腺癌组织GLUT-1蛋白阳性表达率(65.63%)及HK-Ⅱ蛋白阳性表达率(68.75%)明显高于其癌旁组织(9.38%,18.75%;P均<0.01);复发转移患者乳腺癌组织GLUT-1蛋白阳性表达率(100.00%)和HK-Ⅱ蛋白阳性表达率(100.00%)均高于无复发转移患者(50.00%,54.55%;P均<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乳腺癌组织GLUT-1和HK-Ⅱ蛋白表达与其复发转移均密切相关(P均<0.01)。诊断性试验四格表分析结果显示,乳腺癌组织GLUT-1蛋白表达预测其复发转移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性分别为47.62%、100.00%、65.63%,HK-Ⅱ蛋白表达分别为45.45%、100.00%、62.50%,两者联合预测分别为86.36%、100.00%、90.63%。结论乳腺癌组织GLUT-1和HK-Ⅱ蛋白表达升高且两者联合预测患者预后的价值良好,可能作为乳腺癌预后评估指标和临床治疗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糖转运蛋白1 己糖激酶-Ⅱ 乳腺癌 预测 预后
原文传递
连续护理在提高乳腺癌保乳患者生存质量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被引量:6
18
作者 张娇 李燕英 《广州医药》 2015年第6期56-59,共4页
目的探讨连续护理在提高乳腺癌保乳患者生存质量中的应用效果,号召我院为病人提供持续性、连续性护理开展APN排班。方法随机抽取2011年1月—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117例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两组患者术后生存质量、焦虑情况、抑郁... 目的探讨连续护理在提高乳腺癌保乳患者生存质量中的应用效果,号召我院为病人提供持续性、连续性护理开展APN排班。方法随机抽取2011年1月—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117例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两组患者术后生存质量、焦虑情况、抑郁情况、术后上肢水肿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后1周生存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年生存质量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1周焦虑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年忧郁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上肢水肿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连续护理在提高乳腺癌保乳患者生存质量中的应用效果较好,能够改善患者术后生存质量、焦虑抑郁情况、术后上肢水肿情况,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护理 乳腺癌 生存质量 应用效果
下载PDF
FUDR与5-Fu在乳腺癌新辅助化疗中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4
19
作者 杨胜利 杨劼 +4 位作者 叶国麟 古卫权 潘瑞琳 朱乐伟 廖富毅 《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 2012年第1期73-74,共2页
目的通过FUDR代替5-Fu用于可手术乳腺癌的术前CEF新辅助化疗中,比较两种药物的疗效和副作用。方法 90例Ⅱ期和Ⅲ期乳腺癌患者分为两组,实验组采用含FUDR的CEF方案术前新辅助化疗,对照组采用含5-Fu的CEF方案术前新辅助化疗.结果实验组CR ... 目的通过FUDR代替5-Fu用于可手术乳腺癌的术前CEF新辅助化疗中,比较两种药物的疗效和副作用。方法 90例Ⅱ期和Ⅲ期乳腺癌患者分为两组,实验组采用含FUDR的CEF方案术前新辅助化疗,对照组采用含5-Fu的CEF方案术前新辅助化疗.结果实验组CR 2例、PR 25例,RR为60.0%。对照组CR 3例、PR 22例,RR为55.6%。实验组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实验组恶心呕吐、骨髓抑制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而脱发和便秘的发生率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FUDR代替5-Fu用于乳腺癌的CEF新辅助化疗方案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新辅助化疗 FUDR CEF方案
原文传递
胸壁韧带样型纤维瘤病 被引量:3
20
作者 朱婧 杨劼 +3 位作者 朱大江 陆秀英 郭钊轩 陈金桃 《中国实用医药》 2009年第3期118-120,共3页
关键词 胸壁肿块 韧带样型纤维瘤病 低回声 病例报告 组织密度 胸部CT 脂肪间隙 胸大肌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