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甘肃敦煌旱峡玉矿遗址考古调查报告 被引量:20
1
作者 陈国科 丘志力 +6 位作者 蒋超年 王辉 张跃峰 郑彤彤 芦国华 孙明霞 韩飞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2-22,共11页
敦煌旱峡玉矿遗址面积约3平方千米,发现矿坑、矿沟、岗哨、房址等140余处,直观呈现了早期玉矿的聚落形态。该遗址为骟马文化遗存,年代约在公元前1千纪,玉矿开采与月氏人群关系密切。其发现为研究中国古代'西玉东输'等问题提供... 敦煌旱峡玉矿遗址面积约3平方千米,发现矿坑、矿沟、岗哨、房址等140余处,直观呈现了早期玉矿的聚落形态。该遗址为骟马文化遗存,年代约在公元前1千纪,玉矿开采与月氏人群关系密切。其发现为研究中国古代'西玉东输'等问题提供了新资料,对揭示汉代以前该区玉料工业和丝绸之路早期华夏玉石文明的形成,乃至揭示中原传统古玉供应运作体系等意义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敦煌 旱峡玉矿 月氏 西玉东输
下载PDF
《宋书·乐志》歌诗“援俗入雅”倾向及其原因 被引量:5
2
作者 马萌 《殷都学刊》 2007年第2期76-80,共5页
沈约《宋书·乐志》在乐府诗学术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它改变《汉书·礼乐志》只记载雅乐正声的做法,首次将俗乐歌诗引入官修乐志,这是乐志文本传统的一次重大突破。其歌诗依据雅化程度分为四个层次:仪式雅乐,相和歌、杂舞与鼓... 沈约《宋书·乐志》在乐府诗学术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它改变《汉书·礼乐志》只记载雅乐正声的做法,首次将俗乐歌诗引入官修乐志,这是乐志文本传统的一次重大突破。其歌诗依据雅化程度分为四个层次:仪式雅乐,相和歌、杂舞与鼓吹铙歌,吴歌杂曲,西曲。"援俗入雅"主要指第二、三层次而言,尤以第三层次最为突出。《宋书·乐志》歌诗"援俗入雅"倾向,与乐志传统、音乐发展、政治格局、哲学思潮、地域文化、家学特征等多种因素紧密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沈约 宋书 乐志 乐府 歌诗 援俗入雅
下载PDF
月氏、乌孙和匈奴在河西的活动 被引量:5
3
作者 高荣 《西北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3-32,共10页
战国、秦汉之际,月氏和乌孙活动的“敦煌、祁连间”即指今河西走廊敦煌至酒泉、张掖一带,分布于河西走廊东西部的沙井文化和骟马文化就是月氏和乌孙活动的遗存。不久,月氏打败乌孙而独占了河西走廊。约在汉文帝时,由于匈奴的崛起,... 战国、秦汉之际,月氏和乌孙活动的“敦煌、祁连间”即指今河西走廊敦煌至酒泉、张掖一带,分布于河西走廊东西部的沙井文化和骟马文化就是月氏和乌孙活动的遗存。不久,月氏打败乌孙而独占了河西走廊。约在汉文帝时,由于匈奴的崛起,月氏又被迫退出河西。此后,一直到汉武帝元狩二年以前,河西始终处于匈奴控制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月氏 乌孙 匈奴 河西 游牧民族 “敦煌” “祁连” 沙井文化 骟马文化
原文传递
大月氏与吐火罗的关系:一个新假设 被引量:8
4
作者 姚大力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65-76,共12页
月氏之"月"为疑声母字,今音不当读作"肉"。它是Kushan(古译贵霜)一名所从出之Kush的汉语译音。月氏人操东伊朗语,游牧于汉代的北祁连,即今东部天山以北,而把天山以南的非伊朗语系绿洲诸属国居民称为吐火罗人;是东... 月氏之"月"为疑声母字,今音不当读作"肉"。它是Kushan(古译贵霜)一名所从出之Kush的汉语译音。月氏人操东伊朗语,游牧于汉代的北祁连,即今东部天山以北,而把天山以南的非伊朗语系绿洲诸属国居民称为吐火罗人;是东伊朗语tu-gara的汉字音写,译言大山,盖指天山。月氏西迁时,也把对其疆土格局的理解带到中亚,仍以吐火罗命名与其王庭南隔赫萨尔山岭相望的新征服的各城邦地区,并以"五翕侯"为官号,把统治集团核心成员分封在上述新殖民地,以事弹压。随着西迁月氏的王庭或早期贵霜王朝都城进一步南迁到阿姆河以南,月氏国家的原有疆土结构不复旧观。吐火罗的原意遂渐趋湮灭。后人因此也就越来越难以看清,月氏人、新疆吐火罗人以及大夏故土的吐火罗人并非属于同一人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月氏 吐火罗 “五翕侯” “覩货逻”
原文传递
“敦煌、祁连间”究竟在何处? 被引量:6
5
作者 王建新 王茜 《西域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27-38,167,共13页
对于古代月氏人西迁之前的故乡“敦煌、祁连间”的区位,长期以来的主流观点认为是在河西走廊西部。本文通过对文献记载的汉武帝元狩二年骠骑将军霍去病两次攻匈奴的进军目标、路线、过程和结果的再次探讨,结合对出土文献资料、环境资料... 对于古代月氏人西迁之前的故乡“敦煌、祁连间”的区位,长期以来的主流观点认为是在河西走廊西部。本文通过对文献记载的汉武帝元狩二年骠骑将军霍去病两次攻匈奴的进军目标、路线、过程和结果的再次探讨,结合对出土文献资料、环境资料和考古资料的分析,进一步明确了今祁连山并非汉祁连山,汉代的祁连山应为东天山,月氏故乡不可能在河西走廊西部,应在以东天山为中心的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月氏 祁连 敦煌 河西走廊 东天山
原文传递
出土简牍所见汉代敦煌民族及其活动 被引量:4
6
作者 杨富学 刘源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2-45,共14页
位于河西走廊西北部的敦煌地区先秦时期即有众多民族活动。汉代敦煌,作为西出中原重要的交通枢纽,亦是华戎集聚的重要都会。当地既有羌、小月氏等族群栖居,亦有原居敦煌后迁徙至中亚的乌孙、大月氏等人频频出入敦煌,与汉王朝交往,更有... 位于河西走廊西北部的敦煌地区先秦时期即有众多民族活动。汉代敦煌,作为西出中原重要的交通枢纽,亦是华戎集聚的重要都会。当地既有羌、小月氏等族群栖居,亦有原居敦煌后迁徙至中亚的乌孙、大月氏等人频频出入敦煌,与汉王朝交往,更有匈奴人频频在敦煌一带活动。从悬泉等地出土的汉简可以看出,汉政府在敦煌郡下设敦煌、冥安等六县,郡以西置阳关与玉门关,并设玉门、阳关、中部、宜禾四部都尉,加强对敦煌诸地的管理,此外还于酒泉、张掖等地区设立五属国以安置如羌人、小月氏人、匈奴人。针对敦煌等地的民族分布状况,汉政府在河西设置各种官职,如酒泉太守、护羌校尉、护羌使者、护羌从事、主羌使者、护羌都吏等,以加强对敦煌等地各族人的管理,而且在敦煌郡府设立专门的翻译人员,如匈奴译、羌胡译等,以沟通各族之间的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简 敦煌 民族关系 月氏 匈奴
下载PDF
月氏(Yuèzhī)乎?月氏(Ròuzhī)乎?——浅论语言的微观变化 被引量:3
7
作者 戴希龙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6期101-108,共8页
语言变化规律常常呈现出无序—有序—无序这样的变化发展过程。语言的无序状态是绝对的,而有序则是相对的。这种无序与有序状态构成社会语言系统的“内稳态”。无序和有序是社会语言的非规范和规范的语言现象长期磨合,相互依存的变化过... 语言变化规律常常呈现出无序—有序—无序这样的变化发展过程。语言的无序状态是绝对的,而有序则是相对的。这种无序与有序状态构成社会语言系统的“内稳态”。无序和有序是社会语言的非规范和规范的语言现象长期磨合,相互依存的变化过程。这个过程时间有长有短,其中还有地域的差别,过程的结果是语言词汇发生了变异,词汇的发音也起了变化。本文试图通过对“大月氏”词汇的微观音变的个案考察,揭示语言在社会生活中的微观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月氏 西域 变化
下载PDF
在华月氏人“以国为氏”考 被引量:1
8
作者 杨富学 袁炜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2期18-24,共7页
东汉魏晋时期,中国社会上活跃着一些支姓月氏人,“以国为氏”,然在西汉时期的月氏人未有“以国为氏”之俗,到东汉中后期,在华贵霜人为融入汉文化中,主动采取“以国为氏”和取单名的习俗,魏晋时期,随着贵霜的衰落,有“支”姓者改姓“竺... 东汉魏晋时期,中国社会上活跃着一些支姓月氏人,“以国为氏”,然在西汉时期的月氏人未有“以国为氏”之俗,到东汉中后期,在华贵霜人为融入汉文化中,主动采取“以国为氏”和取单名的习俗,魏晋时期,随着贵霜的衰落,有“支”姓者改姓“竺”。隋唐时期自称月氏人的康国君主,其姓氏为“温”,与在华贵霜人“以国为氏”习俗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月氏 敦煌 贵霜 “以国为氏”
下载PDF
丝绸之路考古的实践与思考 被引量:1
9
作者 王建新 《新丝路学刊》 2021年第2期1-16,共16页
中国考古学界过去对于丝绸之路的研究主要限于境内,对境外的研究很少。自2000年起,西北大学考古学学科以古代月氏文化的考古学探索为切入点,沿着张骞的足迹,从国内的甘肃、新疆到国外的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从东天山到西天山,坚持... 中国考古学界过去对于丝绸之路的研究主要限于境内,对境外的研究很少。自2000年起,西北大学考古学学科以古代月氏文化的考古学探索为切入点,沿着张骞的足迹,从国内的甘肃、新疆到国外的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从东天山到西天山,坚持大范围系统区域调查与小规模科学精准发掘相结合、考古工作与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相结合和多学科多单位合作的工作方式,创建了游牧聚落考古研究的理论和方法,积累了大量第一手的考古资料,取得了许多阶段性研究成果,尤其在古代月氏、康居的考古学文化研究方面取得了突破和进展,在国际丝绸之路考古研究领域获得了不容忽视的话语权。西北大学开展的丝绸之路考古工作,在深入了解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历史文化传统、增进我国与相关国家的相互了解和理解、推动实现民心相通等方面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考古学 文化遗存 月氏 康居
下载PDF
新疆出土三角形及长方形衣饰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万芳 李甍 《西域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97-104,共8页
本文以新疆地区汉唐时期的三角形及长方形衣饰为研究对象,以相关考古资料为依据,对其存在的时期及地区、主要用途和装饰性等问题进行了分析;又综合其他时期及地区的相关考古发现,参考前人相关语言学及人类学的研究成果,对三角形及长方... 本文以新疆地区汉唐时期的三角形及长方形衣饰为研究对象,以相关考古资料为依据,对其存在的时期及地区、主要用途和装饰性等问题进行了分析;又综合其他时期及地区的相关考古发现,参考前人相关语言学及人类学的研究成果,对三角形及长方形衣饰的源流问题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角形衣饰 长方形衣饰 月氏 龟兹
原文传递
“敦煌”得名考原 被引量:1
11
作者 杨富学 熊一玮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05-114,共10页
关于“敦煌”一名的含义,学界给出了多种解释,或汉语,或藏语,或羌语,或吐火罗语,众说纷纭,长期为学界公案。综观西汉武帝设立河西四郡前著于史册的五个早期地名——合黎山、黑水、祁连山、焉支山、敦煌,其中四个大体可以确定都属于突厥... 关于“敦煌”一名的含义,学界给出了多种解释,或汉语,或藏语,或羌语,或吐火罗语,众说纷纭,长期为学界公案。综观西汉武帝设立河西四郡前著于史册的五个早期地名——合黎山、黑水、祁连山、焉支山、敦煌,其中四个大体可以确定都属于突厥语,即合黎=Qara,意为“高”,合黎山意为“高山”,黑水=QaraSu,意为“清亮的水”,祁连=Tängri,意为“天”,焉支(胭脂)=yänggä,意为“嫂子”,同于匈奴单于夫人“阏氏”和今天维吾尔语嫂子yänggä。从史书遗留的当地民族的词汇看,先后生活于敦煌一带的月氏、乌孙、匈奴所操的语言皆为突厥语。说明彼时河西为突厥语分布区,从大概率讲,“敦煌”之名亦应为突厥语。突厥语中有tawuz一词,意为“瓜”或“西瓜”,敦煌古以产瓜闻名,在相当长时间被称作瓜州。将敦煌解释为突厥语tawuz的音译,或许更接近敦煌地名起源之真义。敦煌原为区域名称,以产瓜闻名,后因作为敦煌郡治而特指敦煌绿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月氏 匈奴 吐火罗语 突厥语
下载PDF
“月氏人来自四川”假说商榷
12
作者 努尔艾合麦提·艾亥提 张良仁 《元史及民族与边疆研究集刊》 2019年第2期-,共10页
在《贵霜史研究》一书中,余太山先生提出了这样一种假说:古代西亚的古提(Guti)人和吐克里(Tukri)人向东迁徙,后者形成了先秦文献中的吐火罗前身"大夏",而前者可能有一支到达四川若水,形成了禺知前身颛顼部落;舜死后其中一部... 在《贵霜史研究》一书中,余太山先生提出了这样一种假说:古代西亚的古提(Guti)人和吐克里(Tukri)人向东迁徙,后者形成了先秦文献中的吐火罗前身"大夏",而前者可能有一支到达四川若水,形成了禺知前身颛顼部落;舜死后其中一部分人北上形成了月氏人,也有可能其中一支到达伊犁河、楚河流域成为塞种之一。这个假说,除了上述语言学证据外,还有三星堆出土的青铜人物雕像、金杖和金面罩等。这些器物在形式、风格、功能等方面完全不同于古蜀地区的本土文化,在同时期的中原地区也找不到类似者,却与属于地中海文明的青铜器有着十分明显的联系。他本人强调这是一种假说,不能将三星堆看作东迁至四川的古提人留下的遗迹,但他认为是古提人从西亚长途跋涉到过四川的旁证。但是从现有的语言学、体质人类学、考古学证据来看,该假说值得商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提人 吐克里人 月氏 吐火罗 三星堆
下载PDF
霍去病征祁连山路线与月氏故地考辨
13
作者 杨富学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123-132,共10页
公元前121年夏,霍去病西征匈奴,由北地郡出发,经钧耆水、居延水、小月氏而攻祁连山、鱳得。其中的居延在过去一般被解释为内蒙古额济纳旗居延泽,而霍去病攻河西匈奴没必要绕道居延泽,所以学术界遂将霍去病所攻的祁连山解释为东天山。然... 公元前121年夏,霍去病西征匈奴,由北地郡出发,经钧耆水、居延水、小月氏而攻祁连山、鱳得。其中的居延在过去一般被解释为内蒙古额济纳旗居延泽,而霍去病攻河西匈奴没必要绕道居延泽,所以学术界遂将霍去病所攻的祁连山解释为东天山。然霍去病西征经过的五个地名,即钧耆水、居延水、小月氏、祁连山、鱳得,有三个都可见于居延和悬泉发现的里程简中,从中可以看出居延实际在甘肃省景泰县境内。结合史书记载,可知霍去病行军路线为北地郡(治今甘肃环县东南马岭镇)→钧耆水(具体位置不详)→居延水/居延置(今甘肃景泰县境内)→小月氏(位处今甘肃武威与甘肃张掖之间)→祁连置/祁连山(今甘肃张掖市南)→鱳得(今甘肃张掖市),从而证实月氏的故地当在河西而非新疆东天山地区,霍去病所攻之祁连山亦在河西而非东天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霍去病 西征路线 居延 月氏 祁连山 汉简
下载PDF
新疆昌吉呼图壁康家石门子岩画的田野考察与研究
14
作者 张天宇 苟爱萍 《内蒙古艺术学院学报》 2022年第1期24-31,共8页
呼图壁康家石门子岩画位于丹霞奇观环绕的绿洲之中,自然奇观赋予了岩画场域“神圣”属性。岩画统一的人物动作反映了原始先民以乐舞形式进行巫术活动,岩画图像夸张的生殖符号表明巫术的目的是祈求部落人丁兴旺,体现出原始先民的生殖崇... 呼图壁康家石门子岩画位于丹霞奇观环绕的绿洲之中,自然奇观赋予了岩画场域“神圣”属性。岩画统一的人物动作反映了原始先民以乐舞形式进行巫术活动,岩画图像夸张的生殖符号表明巫术的目的是祈求部落人丁兴旺,体现出原始先民的生殖崇拜。康家石门子岩画为多期制作,中上方区域为创作相对年代较早的一期岩画,图像多表现女性与舞蹈,二期岩画图像则是以男性生殖与狩猎作为主要内容。从一期岩画女性面积远大于男性可推测呼图壁存在女性地位较高的母系社会,从二期岩画以男性为主并出现猎虎以及大量男性生殖器符号可知呼图壁古民族经历了母系社会向父系社会过渡的历史阶段。康家石门子岩画创作者并非塞人,而是与小河墓地同属于吐火罗系统的月氏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家石门子岩画 月氏 母系社会 生殖崇拜 小河墓地
下载PDF
大月氏人的原始故乡——兼论西域三十六国之形成 被引量:13
15
作者 林梅村 《西域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90-104,140,共15页
公元前176年大月氏西迁,导致西域诸国在天山南北重新分布。塞人南下,乌孙西迁,匈奴则从蒙古高原进驻析罗漫山巴里坤草原、吐鲁番盆地等大月氏故地。公元前108年,吐鲁番盆地的小月氏两部落归降汉朝,从吐鲁番东迁酒泉,从而引发了中亚民族... 公元前176年大月氏西迁,导致西域诸国在天山南北重新分布。塞人南下,乌孙西迁,匈奴则从蒙古高原进驻析罗漫山巴里坤草原、吐鲁番盆地等大月氏故地。公元前108年,吐鲁番盆地的小月氏两部落归降汉朝,从吐鲁番东迁酒泉,从而引发了中亚民族新一轮大迁徙。在汉朝与匈奴对西域争夺战中,姑师人从罗布泊西岸北迁吐鲁番盆地小月氏故地,后来分化为"车师前后王及山北六国"。楼兰人则于元凤四年(前77)南下鄯善河(今车尔臣河)姑师故地,更名"鄯善"。公元前176年,匈奴击败大月氏之时,西域只有二十六国。公元前108年姑师人从罗布泊北迁吐鲁番盆地后,与当地小月氏遗民融合,由一国发展出"车师前后王及山北六国"。东汉班固写《汉书》时,西域诸国发展为三十六国,最后增至五十五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月氏人 苏贝希文化 西域三十六国 姑师 车师 小月氏
原文传递
晁说之年谱简编 被引量:4
16
作者 李朝军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1期22-28,共7页
 晁说之(1059~1129)是北宋一位不容忽视的经学家。他博通五经,尤精于《易》学,同时又是一位富有创作实绩的作家、画家,与苏轼、黄庭坚等苏门文人、江西诗派作家有着广泛的师友关系。由于元符上书入党籍,其仕途极其坎坷,长期沉沦下僚...  晁说之(1059~1129)是北宋一位不容忽视的经学家。他博通五经,尤精于《易》学,同时又是一位富有创作实绩的作家、画家,与苏轼、黄庭坚等苏门文人、江西诗派作家有着广泛的师友关系。由于元符上书入党籍,其仕途极其坎坷,长期沉沦下僚。他的一生经历了仁宗、神宗、哲宗、徽宗、钦宗、高宗六朝,是难得的一位身入南宋的"元名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家 广泛 江西诗派 黄庭坚 苏轼 沉沦 坎坷 简编 徽宗 钦宗
下载PDF
林乐知和《万国公报》对中国近代教育的影响 被引量:3
17
作者 周辉湘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3期100-104,共5页
在中国近代教育的萌生阶段,外国传教士起了较大的启蒙作用。美国传教士林乐知在中国先后举办过中西学院和中西女塾,并创办了《万国公报》。在办学和办报的活动中,他宣传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知识,宣传创办近代教育事业的意义,主张选派留学... 在中国近代教育的萌生阶段,外国传教士起了较大的启蒙作用。美国传教士林乐知在中国先后举办过中西学院和中西女塾,并创办了《万国公报》。在办学和办报的活动中,他宣传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知识,宣传创办近代教育事业的意义,主张选派留学生,建议设立符合中国实际的教育体制。林乐知在华的教育活动对中国近代教育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乐知 万国公报 近代教育
下载PDF
“禺氏之玉”斟议兼论月氏的原居地问题
18
作者 樊丽沙 杨富学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42-49,共8页
早在张骞通使西域之前,东西方之间便存在着一条西玉东输之路。传世文献中有“玉出昆冈”和“禺氏之玉”之谓,学界一般皆指其为和田玉,因月氏转运昆仑玉至中原而得名。近期,河西马鬃山发现了径保尔草场玉矿和寒窑子草场玉矿两大遗址,敦... 早在张骞通使西域之前,东西方之间便存在着一条西玉东输之路。传世文献中有“玉出昆冈”和“禺氏之玉”之谓,学界一般皆指其为和田玉,因月氏转运昆仑玉至中原而得名。近期,河西马鬃山发现了径保尔草场玉矿和寒窑子草场玉矿两大遗址,敦煌发现有旱峡玉矿遗址,所产之玉同属于和田玉系列。马鬃山及敦煌一带古来为月氏的活动范围,“禺氏之玉”有可能就是月氏人所产之玉,是证“禺氏之玉”名称的由来不仅在于月氏有可能是和田玉的转运者,同时也可能在于其本身就是和田玉的生产者。至于月氏人的居地,史载在“敦煌祁连间”,处于马鬃山、敦煌玉矿区域内。近年有学者将月氏的活动范围界定在东天山地区,仅就“禺氏之玉”这一因素判断,就完全不可信从。若言月氏为和田玉的转运者,那么,经行路线应该沿丝路南道(昆仑山北麓)而东,经河西月氏地区抵达中原,焉可舍近便之道而绕道东天山;若言月氏为和田玉的生产者,其玉之东输就更没必要绕道东天山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禺氏之玉 和田玉 河西玉矿 月氏故乡 敦煌
下载PDF
返魂香与伏虎兽:从罗马到汉朝——《海内十洲记》所记西胡月支国朝贡事发微 被引量:3
19
作者 王永平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50-55,共6页
汉武帝一生好四处巡幸,曾到过安定和回中一带多达十余次,并于汉征和三年(前90年)在安定接见西胡月氏国使者,接受了返魂香与伏虎兽等神奇礼物。这些贡品产自遥远的地中海和西亚地区的罗马帝国,是月氏人通过丝绸之路长途贩运到中土的。这... 汉武帝一生好四处巡幸,曾到过安定和回中一带多达十余次,并于汉征和三年(前90年)在安定接见西胡月氏国使者,接受了返魂香与伏虎兽等神奇礼物。这些贡品产自遥远的地中海和西亚地区的罗马帝国,是月氏人通过丝绸之路长途贩运到中土的。这也反映了自张骞通西域之后,古代丝绸之路已经成为东西方物种传播与文明互动的重要通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返魂香 伏虎兽 月氏 汉武帝 丝绸之路
下载PDF
《宋书·乐志》所载舞蹈及舞曲歌辞考释 被引量:1
20
作者 齐鹏 《北京舞蹈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75-84,共10页
《宋书·乐志》所载录的舞蹈及舞曲歌辞是研究汉、魏、晋、南朝宋舞蹈发展沿革及舞目演变规律的珍贵史料。文章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和比较分析法,围绕舞蹈源流、嬗变、内容、功用等问题,对《宋书·乐志》所载雅舞、杂舞作了论证... 《宋书·乐志》所载录的舞蹈及舞曲歌辞是研究汉、魏、晋、南朝宋舞蹈发展沿革及舞目演变规律的珍贵史料。文章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和比较分析法,围绕舞蹈源流、嬗变、内容、功用等问题,对《宋书·乐志》所载雅舞、杂舞作了论证和考释,并对《宋书·乐志》所载舞曲歌辞予以系统归纳和对比分析。文章既关注曹魏雅舞与晋初雅舞的递嬗,亦着意于《巴渝舞》的演进轨迹,还以目录的形式对《宋书·乐志》所载舞曲歌辞进行梳理和剖释,并将《宋书·乐志》所载诸舞及舞辞的因袭与嬗变方式总结为四种基本类型。此外,文章参照唐修《晋书·乐志》,对《宋书·乐志》载录的晋代舞曲歌辞进行校勘和综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书·乐志》 郊庙雅舞 杂舞 舞曲歌辞 《大钧之乐》 《巴渝舞》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