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边缘文化主流化中的妇女——明清时期的云南"列女群 被引量:2
1
作者 沈海梅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66-70,共5页
地处西南边疆的云南,在中国历史上一直被视为"蛮夷"之地和文化的边缘地区,明代以来在国家政治进一步一体化的过程中,边缘的云南文化在汉文化的改造、重构下被整合进文化主流中。作为云南地方文化承载者的妇女人群也成为这场... 地处西南边疆的云南,在中国历史上一直被视为"蛮夷"之地和文化的边缘地区,明代以来在国家政治进一步一体化的过程中,边缘的云南文化在汉文化的改造、重构下被整合进文化主流中。作为云南地方文化承载者的妇女人群也成为这场文化改造运动的重点塑造对象,其结果,就是在明清云南地方志书中出现了包括节妇、节孝妇、贞女、烈女、慈母在内的数以万计的"列女群"。这一特殊社会人群在云南历史中的存在,被赋予了深远的文化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缘文化 主流化 列女群
下载PDF
论《世说新语·贤媛》之“贤” 被引量:4
2
作者 欧阳孙琳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5期794-796,共3页
通过分析《世说新语.贤媛》中女性的特征,指出了“贤”之一字不同于封建礼教所要求的新的内涵,并阐述了产生这种变化的原因,以及这种新的审美理想的意义。
关键词 世说新语 贤媛 善辩 明理 品人 气度 女性自我意识 审美理想
下载PDF
民国时期华北地方志蕴含的性别图景 被引量:3
3
作者 侯杰 陈文君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47-52,共6页
在性别研究的视野下解读民国时期华北地方志,可见以贞节烈女为代表的传统典范女性依然占据突出位置,参与集体记忆的构建,并将学界关注新女性的眼光下移到地方社会和普通女性。新旧兼具的过渡型女性与新女性的呈现,展现出新旧杂糅的社会... 在性别研究的视野下解读民国时期华北地方志,可见以贞节烈女为代表的传统典范女性依然占据突出位置,参与集体记忆的构建,并将学界关注新女性的眼光下移到地方社会和普通女性。新旧兼具的过渡型女性与新女性的呈现,展现出新旧杂糅的社会中复杂而别样的性别图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国时期 华北地方志 贞节烈女 新女性
原文传递
困境中的幻境——元代贤妇戏与杂剧作家创作心理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刘竞 《北方论丛》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6-39,共4页
元杂剧中的贤妇形象塑造有明显的道德化、伦理化倾向。杂剧作家主动提升作品女性的道德内涵,并由此提升她们对戏剧情节进程的影响,这一现象具有深刻的时代原因。元代杂剧作家长期生活在社会底层,他们希望社会秩序得到恢复,理想得到实现... 元杂剧中的贤妇形象塑造有明显的道德化、伦理化倾向。杂剧作家主动提升作品女性的道德内涵,并由此提升她们对戏剧情节进程的影响,这一现象具有深刻的时代原因。元代杂剧作家长期生活在社会底层,他们希望社会秩序得到恢复,理想得到实现,但在困顿之中杂剧作家主体精神已经弱化,他们在希望得到帮助、保持自尊的心理下赋予女性道德化、伦理化内涵,完成虚幻中理想的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贤妇 杂剧作家 创作心理 弱化
下载PDF
列女形象的塑造与传播——以道光《乐清县志》为例
5
作者 侯杰 闫荣娇 《山东女子学院学报》 2022年第5期55-67,F0002,共14页
在传统中国,方志编纂者出于维护伦理道德秩序与满足现实需要的考量,往往将本区域内“节烈可风”的女性纳入书写范畴,同时也进行着女性形象的再塑造,以达到敦风化、固人心等目的。为凸显女性的形象特征,道光《乐清县志》的编纂者将列女... 在传统中国,方志编纂者出于维护伦理道德秩序与满足现实需要的考量,往往将本区域内“节烈可风”的女性纳入书写范畴,同时也进行着女性形象的再塑造,以达到敦风化、固人心等目的。为凸显女性的形象特征,道光《乐清县志》的编纂者将列女分为才媛、烈女烈妇、节妇、孝女孝妇、贞女五类,展现出以节孝为主、范围有所扩大等实施策略,呈现出不同于学者已经认定的取材标准逐渐窄化的认知。与此同时,当地依托文本、器物等有形载体与传说、信仰等无形载体,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备的列女事迹传播体系,促进了统治者推崇的国家意志向基层社会的延伸和道德规训对社会风气的塑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光《乐清县志》 列女 才媛 节妇
下载PDF
宋代笔记小说中的妇女形象及其时代特征
6
作者 张智华 《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4期47-50,共4页
宋代笔记小说中才女、智女、贤女、恶女形象比较突出。才女、智女、贤女形象展示出宋人温文尔雅、比较柔弱的时代特征。恶女形象则反映了人们对这一社会问题的重视。
关键词 才女 智女 贤女 恶女
下载PDF
理学贞节观的强化与传播——清代闽西客家地区列女群骤兴的原因探析 被引量:2
7
作者 许莹莹 《闽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年第2期1-4,共4页
清代,闽西地区列女群现象骤然兴起。官方的奖励和家庭的教育固然是导致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之一,但理学贞节观的强化及广泛传播当是其一个更为深刻的促成因素。自宋代起,由于特殊的社会历史机缘,闽西一隅一直深受宋明理学的影响。及至清... 清代,闽西地区列女群现象骤然兴起。官方的奖励和家庭的教育固然是导致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之一,但理学贞节观的强化及广泛传播当是其一个更为深刻的促成因素。自宋代起,由于特殊的社会历史机缘,闽西一隅一直深受宋明理学的影响。及至清代,伴随理学贞节观的极端化发展思潮,闽西地区礼教之风更是严肃,由此出现了包括节妇、烈妇、贞女、烈女在内的庞大的列女群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 闽西客家地区 列女群 理学贞节观
下载PDF
德与色,贞女贤妇与“自由”女性——《聊斋志异》“人类”与“非人类”正面女性形象比较 被引量:1
8
作者 陶祝婉 《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03年第5期22-27,共6页
《聊斋志异》中的正面女性形象可分为人类女性与非人类女性 ,她们都具有“无妒”的共同点 ,同时她们之间又具有更大的不同点 :人类女性形象并不一定美貌 ,但无妒、听从“父母之命 ,媒妁之言”、坚决主动地守贞、严格遵循封建礼教 ,可以... 《聊斋志异》中的正面女性形象可分为人类女性与非人类女性 ,她们都具有“无妒”的共同点 ,同时她们之间又具有更大的不同点 :人类女性形象并不一定美貌 ,但无妒、听从“父母之命 ,媒妁之言”、坚决主动地守贞、严格遵循封建礼教 ,可以说是贞女贤妇 ;而非人类女性形象虽然也无妒 ,但她们美貌、向男性自荐枕席 ,与男性较自由地结合、几乎完全置封建礼教于不顾 ,可以称之为“自由”女性。这两类不同女性形象的产生 ,源于封建社会中男性对女性的德、色双重需求的外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 《聊斋志异》 男性 封建礼教 蒲松龄 品德
下载PDF
清代闽西客家地区列女群现象分析——以乾隆《汀州府志》记载为例 被引量:1
9
作者 许莹莹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11年第1期115-118,共4页
自宋代起,由于特殊的社会历史机缘,闽西一隅一直深受宋明理学的影响。及至清代,伴随理学贞节观的极端化发展思潮,闽西地区礼教之风更是严肃,出现了包括节妇、烈妇、贞女、烈女、义妇在内的庞大的列女群体。文章对乾隆《汀州府志》中的... 自宋代起,由于特殊的社会历史机缘,闽西一隅一直深受宋明理学的影响。及至清代,伴随理学贞节观的极端化发展思潮,闽西地区礼教之风更是严肃,出现了包括节妇、烈妇、贞女、烈女、义妇在内的庞大的列女群体。文章对乾隆《汀州府志》中的列女群体进行分类,并在此基础上勾勒其命运的基本轨迹,以期正确看待这一特殊社会群体所蕴含的历史文化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乾隆《汀州府志》 闽西客家地区 列女群
下载PDF
话语变迁与华山畿传说“义妇”形象的历史演化及当代非遗保护研究
10
作者 余红艳 张哲 《上海视觉》 2022年第1期104-112,共9页
华山畿传说“义妇”形象的演化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一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任诞义妇”形象,作为传说的发生阶段,传说结局摇摆不定,“义妇”形象尚未凸显,具有鲜明的魏晋风流韵味。二是明清时期的“守贞义妇”形象,进入传说发展阶段,旌... 华山畿传说“义妇”形象的演化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一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任诞义妇”形象,作为传说的发生阶段,传说结局摇摆不定,“义妇”形象尚未凸显,具有鲜明的魏晋风流韵味。二是明清时期的“守贞义妇”形象,进入传说发展阶段,旌表贞洁制度盛行,传说“神女版本”定型,殉节成为“义妇”形象的新内涵。三是新时代的“抗争义妇”形象,在非遗保护话语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自信自强的当代女性精神共同推动了传说的再阐释,促进了“义妇”形象的新变。这一演化过程体现了不同文化语境中传说话语的动态变迁,呈现出各时代社会对于理想女性形象的不同期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话语变迁 华山畿传说 义妇 演化
下载PDF
规矩与方圆——“关东州”日本女子教育探析
11
作者 刘晶辉 《教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92-96,共5页
在日本统治"关东州"的40年中,"关东州"内的日本人女子教育体系逐步发展完善。但是基于"男子为事业、女子为家庭"的带有近代性质的男女分工观,无论是国家还是社会,在鼓励和支持女子接受良好教育,能够履行... 在日本统治"关东州"的40年中,"关东州"内的日本人女子教育体系逐步发展完善。但是基于"男子为事业、女子为家庭"的带有近代性质的男女分工观,无论是国家还是社会,在鼓励和支持女子接受良好教育,能够履行国民义务的同时,又把"涵养妇德"和培养贤妻良母作为学校的首要任务,并为此颁布了一系列教育法规。这些教育法规了揭示军国主义国家、社会在思想观念和意识形态层面对女子性别角色的要求和期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东州” 教育法规 日本女学校 贤妻良母
下载PDF
从女性墓碑文看晚明节烈妇的表彰
12
作者 黄曼 《浙江海洋学院学报(人文科学版)》 2012年第5期38-43,共6页
晚明女性墓碑文中存在大量关于烈女节妇的记载,这些文字对于我们了解其时社会各阶层对于节烈事迹的表彰事宜颇有参考意义,应得到重视。本文具体论述晚明从朝廷到地方以至于士大夫阶层对节烈事迹的表彰。我们将看到晚明的节烈观念怎样通... 晚明女性墓碑文中存在大量关于烈女节妇的记载,这些文字对于我们了解其时社会各阶层对于节烈事迹的表彰事宜颇有参考意义,应得到重视。本文具体论述晚明从朝廷到地方以至于士大夫阶层对节烈事迹的表彰。我们将看到晚明的节烈观念怎样通过国家机器运作以及民间权威的活动而被强调和宣扬,并进而成为女性最高道德规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墓碑文 晚明 节烈妇 表彰
下载PDF
赞美掩盖下的死亡阴影——解读魏晋节烈妇女的自杀行为
13
作者 刘洁 《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1期32-36,47,共6页
《晋书·列女传》中多位女性的自杀行为虽有个人的因素,但主要还是由社会原因造成的。这种死亡与中国古代以男性为中心的、强大的儒家意识形态和严格的父权制话语权力体系密切相关。简单地说,女性自杀就是男性观念的投射,"是... 《晋书·列女传》中多位女性的自杀行为虽有个人的因素,但主要还是由社会原因造成的。这种死亡与中国古代以男性为中心的、强大的儒家意识形态和严格的父权制话语权力体系密切相关。简单地说,女性自杀就是男性观念的投射,"是在认同男性统治秩序的过程中将这一秩序内化了的结果"。不论形式如何变换,贞顺节烈的女性形象永远都只是根据男性需要、按照男性欲望被重新组合和刻意制造的女性形象。在以男性为中心的父权制统治体系控制下,女性永远不能成为真正独立的主体,也永远无法摆脱赞美掩盖下的死亡阴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贞节烈女 自杀 女性形象 男性意志
下载PDF
对《列女仁智图》的新认识 被引量:6
14
作者 杨新 《故宫博物院院刊》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23,T002-T005,共27页
2001年在大英博物馆举办的《女史箴图》国际学术讨论会上,我曾从山水画的发展脉络并辅以服饰、器具等图像资料,论证了《女史箴图》非顾恺之作,而应是一幅北魏孝文帝当政时期的宫廷绘画作品。在认识传世早期绘画作品的过程中,当文献严重... 2001年在大英博物馆举办的《女史箴图》国际学术讨论会上,我曾从山水画的发展脉络并辅以服饰、器具等图像资料,论证了《女史箴图》非顾恺之作,而应是一幅北魏孝文帝当政时期的宫廷绘画作品。在认识传世早期绘画作品的过程中,当文献严重失载的情况下,借助考古发掘图像资料是解决一些问题的惟一办法。从这一方法入手,我认为传为顾恺之的《列女仁智图》虽然被公认为宋人摹本,但是它的原本要早于《女史箴图》,这不但有司马金龙墓出土的漆屏风画《列女古贤图》为证,而且从衣冠服饰及其它器具的图像也可证明,它的原本可以早到东汉时代。从反复传模中能保存这样久远的图像并且能真实地反映当时的生活,这件摹本的价值就非同寻常了,至于是否顾恺之作,就不甚重要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列女仁智图》 作者考证 顾恺之 考古图像资料 中国早期绘画作品
原文传递
清代徽州贤媛的治家和生存术 被引量:5
15
作者 冯尔康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23-29,共7页
清代徽州贤媛中有人以不婚、晚婚侍奉老亲,极力支撑濒危的家庭,使得老人能够安度晚年,寿终正寝;更有贫困人家的寡妇、主妇、女子,凭借女性特长,靠纺织、缝纫、刺绣获取生活来源,还像男人一样做塾师、堪舆师或卖画,养家糊口,成为家庭的... 清代徽州贤媛中有人以不婚、晚婚侍奉老亲,极力支撑濒危的家庭,使得老人能够安度晚年,寿终正寝;更有贫困人家的寡妇、主妇、女子,凭借女性特长,靠纺织、缝纫、刺绣获取生活来源,还像男人一样做塾师、堪舆师或卖画,养家糊口,成为家庭的顶梁柱,以至培养儿子成才,光大门庭。她们治家的才能,表明女性具有很强的独立生存能力。其自行解决生计问题,成为不争的事实。江浙是经济文化发达地区,为徽州贤媛解决生存问题提供了两个有利条件:一是女性接受文化知识教育的机会较多,能够具备文学艺术技能,必要时用作谋生手段;二是江浙人家有闺塾师的需求和艺术品市场,为徽州才女从事文化教育和文艺产品提供出路,借以维持生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徽州贤媛 生存环境 生存术
原文传递
《世说新语·贤媛篇》中所见的古代“高明妇人” 被引量:1
16
作者 陆静卿 《韩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3年第4期22-26,共5页
《世说新语·贤媛篇》共记述了二十三位个性鲜明、贤淑通达的女性,其中之识见高明者又构成了一个特殊的群体,时人称之谓“高明妇人”。这类女性的出现,是汉魏两晋南北朝时期崇尚才智识鉴的社会风气和人生价值观在妇女身上的反映。
关键词 《世说新语·贤媛篇》 古代 妇女智慧 政治谋略 价值观 人生观
下载PDF
两汉文化视域下女性贞节观流变--从刘向《列女传》到武梁祠“列女”画像 被引量:1
17
作者 马国贤 王卫东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21年第9期101-104,共4页
汉代重孝、重丧葬,讲求“事死如事生”,这种厚葬重孝风气的直接产品就是汉代画像石。画像石虽为墓葬的艺术,反映的却是生者对已逝之人的最高崇敬,而祭祀场所的选取设立及相关的礼仪制度所表达的则是对先祖的最大尊敬。在这种意识下,于... 汉代重孝、重丧葬,讲求“事死如事生”,这种厚葬重孝风气的直接产品就是汉代画像石。画像石虽为墓葬的艺术,反映的却是生者对已逝之人的最高崇敬,而祭祀场所的选取设立及相关的礼仪制度所表达的则是对先祖的最大尊敬。在这种意识下,于墓室和礼祭场所中出现的画像便不仅是单纯的装饰意义,而是经过建造者严格的取舍后所保留的能够表达集体认知和个人认知的典型性作品。文章对武梁祠“列女”主题画像进行剖析,通过图像与文本之间的对比,辨析两汉文化视域下女性的道德规范和贞洁观念的流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梁祠 “列女”画像 《列女传》 汉代贞节观
下载PDF
明代华北烈女群地域分布探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郭海东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4期98-100,共3页
明代华北地区已经出现了烈女群这样一个特殊群体,她们的形成与分布有其自身特色。烈女的形成战乱因素据主导,节妇则更多与当时社会历史背景相联系,同时也受当地忠烈风气的影响。
关键词 明代 华北烈女 地域分布
下载PDF
“六列”考释
19
作者 孙艳庆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5期45-48,共4页
曹植《叙愁赋》"承师保之明训,诵六列之篇章"句中"六列"一词,赵幼文《曹植集校注》认为"于此不可解",而校改为"列女"。清代孙星衍曾指出"六列"是指《列女传》中的六篇。此外,"... 曹植《叙愁赋》"承师保之明训,诵六列之篇章"句中"六列"一词,赵幼文《曹植集校注》认为"于此不可解",而校改为"列女"。清代孙星衍曾指出"六列"是指《列女传》中的六篇。此外,"六列"有时还是帝王后宫不同等级妇人的总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列 列女传 后宫妇人
下载PDF
贤妇精神与保守政治——东汉蜀中豪强婚姻对蜀中政治的影响
20
作者 王瑰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6期31-39,共9页
东汉时期,豪强政治日渐形成,豪强婚姻也成为豪强政治的重要部分。蜀中豪强的婚姻表现出跨郡联姻和贤妇追求的鲜明特征,其中广汉县豪强王氏家族最为典型。王氏家族第四代王商,凭借王氏广泛的婚姻关系和其他素质,实际上成为汉末蜀中豪强... 东汉时期,豪强政治日渐形成,豪强婚姻也成为豪强政治的重要部分。蜀中豪强的婚姻表现出跨郡联姻和贤妇追求的鲜明特征,其中广汉县豪强王氏家族最为典型。王氏家族第四代王商,凭借王氏广泛的婚姻关系和其他素质,实际上成为汉末蜀中豪强的领袖。但是以王商为首的蜀中豪强却由于祖上长期功利化的"贤妇化"婚姻形式的影响,带给蜀中政治以鲜明的"贤妇精神"特质,这导致了蜀中政治的保守,为刘焉父子与刘备相继割据巴蜀提供了土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汉 蜀中豪强婚姻 王堂 王商 贤妇精神 保守政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