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2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作格动词的性质和作格结构的构造 被引量:32
1
作者 沈阳 Rint Sybesma 《世界汉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06-321,共16页
"作格动词"(unaccusative verb)和"作格结构"是汉语语法学界很重视也有很多研究的动词和动词性结构。本文试图证明,"双动词"形式才是典型作格动词形式,"谓语动词+补语小句"结构才是典型的作格... "作格动词"(unaccusative verb)和"作格结构"是汉语语法学界很重视也有很多研究的动词和动词性结构。本文试图证明,"双动词"形式才是典型作格动词形式,"谓语动词+补语小句"结构才是典型的作格结构。根据这种假设不但可解释以往作格动词结构研究中许多令人困惑的问题,也可建立以作格结构为核心层的"双动词结构(CAUSE)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格动词 作格结构 补语小句 动词虚化和隐含 双动词结构系统
原文传递
中国英语学习者心理动词习得实证研究 被引量:16
2
作者 戴曼纯 刘晓英 《外语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14-122,共9页
本研究从心理动词论元结构及其子语类特征角度考察中国学生习得英语心理动词的规律。心理动词按其体验者的投射位置大致可以分为主语体验者类(SE)和宾语体验者类(OE)。体验者论元投射的任意性引发可学性问题。本项调查试图揭示心理动词... 本研究从心理动词论元结构及其子语类特征角度考察中国学生习得英语心理动词的规律。心理动词按其体验者的投射位置大致可以分为主语体验者类(SE)和宾语体验者类(OE)。体验者论元投射的任意性引发可学性问题。本项调查试图揭示心理动词的句法-语义属性与二语习得之间的关系,调查结果表明:PH动词习得优于PSY动词;SE动词的习得优于OE动词;OE习得表现出S类>N类>A类>H类的规律;学习者L2水平影响习得效果。研究结果证明心理动词的论元结构、子语类特征复杂性与其习得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动词 二语习得 论元结构 子语类特征
原文传递
名词转动词的语义基础--从动词视角到名词视角 被引量:15
3
作者 宋作艳 《中国语文》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95-310,383,共17页
名词转动词研究经历了从动词视角到名词视角的拓展,前者关注名词在动词的论元结构中担当什么论元角色,而后者关注动词在名词的物性结构中担当什么物性角色。本文探讨了引入名词视角的意义和两种视角之间的关系。名词视角可以揭示什么样... 名词转动词研究经历了从动词视角到名词视角的拓展,前者关注名词在动词的论元结构中担当什么论元角色,而后者关注动词在名词的物性结构中担当什么物性角色。本文探讨了引入名词视角的意义和两种视角之间的关系。名词视角可以揭示什么样的名词易于转用为动词,也可以揭示名词与动词之间的语义映射关系,尤其是事物功用与事件目的之间的互通性;这一视角具有跨语言的普适性,不仅适用于名转动,在含动词化词缀的名源动词中也有表现;还有利于解释名源动词的意义泛化、多义性、不同语言间的共性与差异以及动转名等问题。两种视角互为补充,名转动是物性结构与论元结构互动的结果:动词化是物性结构驱动的,但哪个物性角色被激活以及如何实现为动词义受制于论元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名转动 名源动词 物性结构 论元结构 互动
原文传递
现代汉语DV结构的兴起及发展与印欧语言的影响——现代汉语欧化语法现象研究之一 被引量:10
4
作者 贺阳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36-142,共7页
现代汉语中的以动词为中心语的名词性偏正结构是在五四运动以后才逐渐发展起来的,这与印欧语言对汉语的影响有直接的关系,是一种欧化语法现象,反映了间接语言接触的基本特征。
关键词 欧化语法现象 间接语言接触 汉语动词 偏正结构
原文传递
名源动词与翻译 被引量:9
5
作者 阚哲华 姜孟 《中国翻译》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35-40,共6页
辨义乃翻译之本。名源动词在英语中普遍存在,其释义涉及到外延意义(本义)和内涵意义(转义),实义和虚义。在英汉翻译中是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本文探讨三类基本的名源动词,即方位动词、动体动词和施事动词,侧重分析其语义结构与语义虚化问... 辨义乃翻译之本。名源动词在英语中普遍存在,其释义涉及到外延意义(本义)和内涵意义(转义),实义和虚义。在英汉翻译中是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本文探讨三类基本的名源动词,即方位动词、动体动词和施事动词,侧重分析其语义结构与语义虚化问题。语义结构搞清楚了,虚化问题理解了,释义问题也就迎刃而解,在翻译实践中也就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名源动词 方位动词 动体动词 施事动词 母体名词 语义结构 语义虚化
原文传递
不及物动词及物性结构的多维分析 被引量:8
6
作者 周国辉 《外语与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14-16,共3页
语言中存在不及物动词的及物用法,而且这一语言现象越来越普通,其原因包括兼类说、概念功能的及物性、名词移位、论元的动态性和语法化。思维结构的严密性和言语组合的灵活性可以从逻辑上解释这一语言现象。
关键词 不及物动词 及物结构 语法化 多维分析
下载PDF
基于动词论元结构的中文事件抽取方法 被引量:11
7
作者 肖升 何炎祥 《计算机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61-164,176,共5页
为将动词与其论元间的约束规则应用于事件抽取,在事件模型中引入动词论元结构形成模型变体,围绕模型变体提出基于动词论元结构的中文事件抽取方法。此方法首先对待抽取文本进行预处理和句法分析,得出其语法结构;然后将所得结构与动词论... 为将动词与其论元间的约束规则应用于事件抽取,在事件模型中引入动词论元结构形成模型变体,围绕模型变体提出基于动词论元结构的中文事件抽取方法。此方法首先对待抽取文本进行预处理和句法分析,得出其语法结构;然后将所得结构与动词论元结构属性进行比较,找出每个动词支配的论元;最后利用论元的语义属性确定与之对应的事件特征并由此完成事件抽取。实验结果显示,此方法能有效提高抽取系统的性能和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词 论元结构 事件特征 触发词 事件模型 中文事件 信息抽取
下载PDF
轻动词的句法语义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张智义 《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7-20,38,共5页
传统转换生成语法基于部分动词的致使语义引入轻动词语类,并将其应用于所有的句法结构推导。本文认为,致使语义并非轻动词的语义基础。动词复合语义中的部分语义才是轻动词赖以存在的语义基础。而在句法上,轻动词能够帮助实现作格结构... 传统转换生成语法基于部分动词的致使语义引入轻动词语类,并将其应用于所有的句法结构推导。本文认为,致使语义并非轻动词的语义基础。动词复合语义中的部分语义才是轻动词赖以存在的语义基础。而在句法上,轻动词能够帮助实现作格结构转换和部分三价动词的结构推导。但是,并非所有结构都需引入轻动词以实现句法推导,应该严格加以区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轻动词 动词复合语义 句法推导 作格结构 三价动词
原文传递
从《国语》看“有”字的早期用法 被引量:4
9
作者 倪怀庆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6期48-52,共5页
"有"字是先秦时期的常用词之一。它位置不定,用法灵活,因而学者们对其看法也有争议。本文结合《国语》中"有"字的用例,从动词、名词、词头和连词与副词四个方面进行了论述,揭示了上古时期"有"字在用法上... "有"字是先秦时期的常用词之一。它位置不定,用法灵活,因而学者们对其看法也有争议。本文结合《国语》中"有"字的用例,从动词、名词、词头和连词与副词四个方面进行了论述,揭示了上古时期"有"字在用法上的一些特点,并对"有"字的固定结构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词 名词 词头 连词和副词 固定结构
下载PDF
上古汉语否定词“莫”研究的若干议题
10
作者 谷峰 《中国语文》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71-485,512,共16页
成分排序、代词格位、对句末助词的选择、指代链等证据显示“莫”既不做主语也不是代词,上古汉语中“莫”有副词、动词两种属性。就历史来源而言,“莫”不是“无或”“无攸”的合音,也不是“无”加后缀-k形成的。虽然语源难以追溯,但是... 成分排序、代词格位、对句末助词的选择、指代链等证据显示“莫”既不做主语也不是代词,上古汉语中“莫”有副词、动词两种属性。就历史来源而言,“莫”不是“无或”“无攸”的合音,也不是“无”加后缀-k形成的。虽然语源难以追溯,但是可以肯定“莫VP”脱胎于存在结构。在语义上,“莫”多数时候有全称含义,但是不体现明显的分配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莫” 代词 副词 动词 存在结构 全称含义
原文传递
从双向生长理论模式看儿童动词短语结构的获得
11
作者 彭鹭鹭 胡建华 《现代外语》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72-184,共13页
本文在双向生长理论模式的框架内,从跨语言比较的视角研究汉语和英语儿童动词短语结构层(即VP层)的获得与生长。通过考察三名北京儿童和CHILDES语料库一名英语儿童的语言发展跟踪数据,本文发现儿童在独词阶段主要产出VP层内的宾语和动词... 本文在双向生长理论模式的框架内,从跨语言比较的视角研究汉语和英语儿童动词短语结构层(即VP层)的获得与生长。通过考察三名北京儿童和CHILDES语料库一名英语儿童的语言发展跟踪数据,本文发现儿童在独词阶段主要产出VP层内的宾语和动词,在双词阶段则先产出动宾结构,后产出主谓结构,而且动宾结构的数量远远多于主谓结构。该研究发现说明,汉语儿童和英语儿童VP层的获得顺序具有相同的特点,即VP层内的动词和宾语先获得,主语后获得,VP层的获得以自下而上的顺序进行。本文指出,这一获得顺序具有跨语言的普遍性。VP层以自下而上的顺序浮现,符合双向生长模式对VP层获得顺序的预测,也与最简方案框架下VP层的派生过程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语言 获得 动词短语结构层 双向生长模式 信息结构
原文传递
论《金瓶梅词话》的复合动词 被引量:1
12
作者 许仰民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1期80-82,共3页
本文就《金瓶梅词话》的复合动词、叠音动词、能愿动词、趋向动词等四个问题,就其语法结构、所表语法意义、语法作用等方面分别进行了抽样分析,归纳出了它们的特点和规律,从中可以看出明代中叶动词的面貌。
关键词 金瓶梅词话 双音节动词 叠音动词 能愿动词 趋向动词 语法结构 语法作用 研究
下载PDF
阐释动词及其特征 被引量:5
13
作者 王洪明 《外语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86-89,共4页
阐释动词是动词中一个独立的语义类别。它的语义结构由两部分组成:某个具体动作或者状态(预设);说话人解释、评价该动作或状态(陈说)。阐释动词的这种语义结构决定它的一系列词汇语法特征。
关键词 阐释动词 语义结构 语法特征
原文传递
美国华裔汉语给予义句式习得偏误分析 被引量:5
14
作者 朱湘燕 徐逸君 《华文教学与研究》 CSSCI 2015年第1期1-11,共11页
采用动词兼容性的敏感度测试的方式,对具有粤语背景的美国旧金山华裔汉语给予义句式习得偏误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研究发现,产生偏误的原因既与汉语本身各给予义句式自然度不同相关,又与给予义各句式在学习者所具有的粤语、英语两种语言... 采用动词兼容性的敏感度测试的方式,对具有粤语背景的美国旧金山华裔汉语给予义句式习得偏误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研究发现,产生偏误的原因既与汉语本身各给予义句式自然度不同相关,又与给予义各句式在学习者所具有的粤语、英语两种语言/方言背景和汉语中的普遍性、标记程度不同相关,还与标记形式错综复杂等因素密切相关。据此,提出了相应的教学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给予义 动词 句式 偏误
下载PDF
控制还是提升,这是一个问题——致使类“V得”句的句法本质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潘海华 叶狂 《语言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8-37,共10页
在生成语法框架内,"V得"句,如"他气得我不想写信了",一直被分析为控制结构。事实证明,许多"V得"句不是控制结构,控制分析也让动词的定性陷入了困境。"V得"句本质上是一个提升结构,这一模式能... 在生成语法框架内,"V得"句,如"他气得我不想写信了",一直被分析为控制结构。事实证明,许多"V得"句不是控制结构,控制分析也让动词的定性陷入了困境。"V得"句本质上是一个提升结构,这一模式能覆盖更多的语料,也能揭示该句式内部各小类之间的差异。从解释力上看,这一分析从结构上就能解释有歧义的"V得"句,而不需要求助于句法外的因素;宾语充当致事以及致事为基础生成的"V得"句,也都能合理生成。从理论建设上看,这一分析使用自由空语类而避免强制控制语PRO/Pro,既尊重汉语事实也符合最简方案精神;提升的分析取向也与世界其它语言的类似研究保持一致,顺应了跨语言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及物动词 直接宾语 复杂谓语 致使范畴 论元结构
原文传递
轻动词短语GIVE A N(V)形成机制及认知原理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丽娇 《外语学刊》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67-73,共7页
轻动词,也称“弱语义动词”,语义内容含量少,无法独立充当谓语,需要其他实词补充语义内容,共同构成谓语成分。英语中常见的轻动词短语结构是“轻动词+不定冠词+名词(由动词转化派生)”,例如:GIVE A N(V),然而,GIVE同时也是一个语义内容... 轻动词,也称“弱语义动词”,语义内容含量少,无法独立充当谓语,需要其他实词补充语义内容,共同构成谓语成分。英语中常见的轻动词短语结构是“轻动词+不定冠词+名词(由动词转化派生)”,例如:GIVE A N(V),然而,GIVE同时也是一个语义内容充足的‘强语义动词’,可构成表“给予事件”的双及物结构。认知语言学认为语言形式与概念结构有仿拟关系,二者同构程度越高,越易存储和提取。这种仿拟可以是语码对经验的直接模仿,也可以是语码对图式化的其他语码的仿拟,本文认为轻动词短语GIVE A N(V)的形成机制就是对实义动词GIVE双及物结构的仿拟。仿拟一个语言结构必然会受到该结构概念的影响,本文认为轻动词短语GIVE A N(V)的认知原理是(GIVE)给予事件模型和N(V)中谓词事件模型整合生成的新事件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轻动词 GIVE A N(V) 结构仿拟 概念整合 行为链 事件模型 概念模型
原文传递
复杂动结式的语义和句法分析 被引量:2
17
作者 蒋鲤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6年第4期66-70,共5页
复杂动结式“NP1+VP1+得+NP2+VP2”句式中NP1为客体致使者,且VP2指向NP2的句式可分为A、B、C三类,其中C类有歧义。三类句子中VP1的语义特征和VP2、NP2的语义特点各不相同,这也导致了C类句容易产生歧义。通过讨论三类句子的句法形成过程... 复杂动结式“NP1+VP1+得+NP2+VP2”句式中NP1为客体致使者,且VP2指向NP2的句式可分为A、B、C三类,其中C类有歧义。三类句子中VP1的语义特征和VP2、NP2的语义特点各不相同,这也导致了C类句容易产生歧义。通过讨论三类句子的句法形成过程,发现表层结构相同的A、B两类句子有着不同的底层结构,而C类句式的歧义就是来自于兼有两种不同的底层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语 客体致使者 轻动词 底层结构
下载PDF
“轻动词”之涵义辨析并论“加以”和“进行”的论元结构 被引量:3
18
作者 邓盾 《语言学论丛》 CSSCI 2017年第1期226-260,共35页
本文首先对'light verb'和'轻动词'这两个术语的内涵进行了梳理,然后简要讨论了英语的do、日语的suru以及英语的take等具有实际语音形式的'light verbs'在论元结构上的特性。以此为基础,文章考察了'加以&#... 本文首先对'light verb'和'轻动词'这两个术语的内涵进行了梳理,然后简要讨论了英语的do、日语的suru以及英语的take等具有实际语音形式的'light verbs'在论元结构上的特性。以此为基础,文章考察了'加以'和'进行'两个动词词条,以检验现代汉语里是否存在具有实际语音形式的'轻动词'。我们讨论了上述两个动词词条的论元结构和句法表现,并分析了以这两个动词为主要动词的句子的事件语义。结论是:'加以'是一个带施事(Agent)、对象(Goal)、受事(Theme)的三元动词,而'进行'是一个带受事论元的非宾格(unaccusative)动词,它们词义虚化的感觉是由它们必须带事件名词作宾语并必须与事件名词进行论元整合的事实导致的。现代汉语似乎还没有语法化出do和suru那样真正意义上的'轻动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ght verb 轻动词 “加以” “进行” 论元结构
原文传递
论某些动词的迂回结构及翻译
19
作者 黄蓓莺 《上海科技翻译》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23-27,共5页
英语中 HAVE A VERB与 TAKE A VERB是常用结构 ,传统语法只将它们作惯用法处理 ,语言学研究表明 ,这两种结构确实有深刻的语义特征 ,深入地研究这些特征无疑对我们的翻译水平的提高颇有益处。本文旨在从语言学的角度论述这些结构的潜在... 英语中 HAVE A VERB与 TAKE A VERB是常用结构 ,传统语法只将它们作惯用法处理 ,语言学研究表明 ,这两种结构确实有深刻的语义特征 ,深入地研究这些特征无疑对我们的翻译水平的提高颇有益处。本文旨在从语言学的角度论述这些结构的潜在规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迂回结构 HAVE A verb TAKE A verb 语义特征 翻译
全文增补中
俄语动词前缀的语义阐释 被引量:3
20
作者 孙淑芳 《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5-18,共4页
前缀在动词构词系统中居核心地位。俄语带前缀动词的数量非常之多,在日常交际中承载着大量的语义信息。词素语义研究在俄罗斯已经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但国内学界对这方面的涉猎尚不多见。论文从前缀语义的研究历史... 前缀在动词构词系统中居核心地位。俄语带前缀动词的数量非常之多,在日常交际中承载着大量的语义信息。词素语义研究在俄罗斯已经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但国内学界对这方面的涉猎尚不多见。论文从前缀语义的研究历史和现状出发,对俄语前缀的语义内涵进行了解释,对其语义结构特点进行了翔实的分析,并以前缀за-为例,论述了前缀的多义性,旨在引起学界对前缀语义问题的关注,期待对俄语教学有所启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词前缀 语义结构 多义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