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刺激剂诱导肺癌患者引流淋巴结细胞分泌细胞因子的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李启亮 单保恩 +2 位作者 张超 何明 张正茂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609-612,共4页
目的:探讨多种刺激剂对肿瘤引流淋巴结(TDLN)细胞分泌细胞因子的影响及其抗肿瘤效应和机制。方法:采用ELISA和Griess法测定不同刺激组(分别为IL2、IL2+自身肺癌细胞抗原、IL2+GMCSF+IL4+自身肺癌细胞抗原和IL2+GMCSF+IL4+LPS)刺激TDLN后... 目的:探讨多种刺激剂对肿瘤引流淋巴结(TDLN)细胞分泌细胞因子的影响及其抗肿瘤效应和机制。方法:采用ELISA和Griess法测定不同刺激组(分别为IL2、IL2+自身肺癌细胞抗原、IL2+GMCSF+IL4+自身肺癌细胞抗原和IL2+GMCSF+IL4+LPS)刺激TDLN后第7、14、21天,分泌IL12p70、IFNγ、TNFα和NO的水平。结果:IL2+GMCSF+IL4+自身肺癌细胞抗原和IL2+GMCSF+IL4+LPS组刺激的TDLN细胞中,CD83+细胞的比率明显增多,分泌IL12p70、IFNγ及TNFα的水平也明显高于IL2和IL2+自身肺癌细胞抗原刺激组,IL2+GMCSF+IL4+LPS组刺激的TDLN细胞分泌NO的水平明显高于其他3组。各种刺激剂刺激TDLN细胞后,分泌IL12p70、IFNγ和NO的水平在第14天时达到高峰。结论:不同刺激剂诱导TDLN细胞中的CD83+细胞数量不同,故具有不同的抗肿瘤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引流淋巴结细胞 细胞因子 NO 抗肿瘤活性
下载PDF
不同刺激诱导肺癌患者引流淋巴结细胞抗自体肿瘤的体外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单保恩 李启亮 +2 位作者 张超 何明 张正茂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431-434,439,共5页
目的:探索适合于临床大规模应用的有效刺激、活化肿瘤引流淋巴结(Tumor-draininglymphnode,TDLN)细胞的方法。方法:对3种刺激剂(IL-2、IL-2+自身肺癌细胞抗原和IL-2+GM-CSF+IL-4+自身肺癌细胞抗原)诱导TDLN细胞体外抗自体肿瘤作用,通过... 目的:探索适合于临床大规模应用的有效刺激、活化肿瘤引流淋巴结(Tumor-draininglymphnode,TDLN)细胞的方法。方法:对3种刺激剂(IL-2、IL-2+自身肺癌细胞抗原和IL-2+GM-CSF+IL-4+自身肺癌细胞抗原)诱导TDLN细胞体外抗自体肿瘤作用,通过乳酸脱氢酶法测定了CTL杀伤活性,观察了细胞形态学变化,通过流式细胞技术测定了细胞CD83的阳性表达率。结果:经MTT法检测,IL-2+GM-CSF+IL-4+自身肺癌细胞抗原诱导的TDLN细胞的增殖程度明显高于IL-2+自身肺癌细胞抗原刺激组和IL-2刺激组(P<0·01)。IL-2+GM-CSF+IL-4+自身肺癌细胞抗原诱导的肿瘤特异性CTL活性明显高于IL-2+自身肺癌细胞抗原刺激组和IL-2刺激组,CD83阳性表达细胞率也明显高于IL-2+自身肺癌细胞抗原刺激组和IL-2刺激组。结论:用IL-2+GM-CSF+IL-4+自身肺癌细胞抗原刺激和活化TDLN,优于单独用IL-2刺激或IL-2+自身肺癌细胞抗原刺激,该作用可能与其诱导TDLN细胞产生DC数量的增加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引流淋巴结细胞 树突状细胞 抗肿瘤细胞毒活性
下载PDF
自体DC体外增强结肠腺癌患者TDLN细胞的抗肿瘤活性 被引量:1
3
作者 彭正 陈凛 +3 位作者 李荣 李力 董艳芬 张磊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8期1843-1846,共4页
目的:探讨自体树突状细胞(DC)体外对结肠腺癌患者肿瘤引流区淋巴结(TDLN)细胞抗肿瘤活性的增强作用.方法:分离肿瘤患者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C)经IL-4,GM-CSF和TNF-α诱导其成熟,并以自体肿瘤冻融抗原预致敏,诱导其中的DC.另外,分... 目的:探讨自体树突状细胞(DC)体外对结肠腺癌患者肿瘤引流区淋巴结(TDLN)细胞抗肿瘤活性的增强作用.方法:分离肿瘤患者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C)经IL-4,GM-CSF和TNF-α诱导其成熟,并以自体肿瘤冻融抗原预致敏,诱导其中的DC.另外,分离结肠癌患者的TDLN细胞, 在含有IL-2的培养体系中培养,并将TDLN 细胞分为3组:第1组为肿瘤抗原致敏的DC加 TDLN细胞(DC组);第2组冻融的肿瘤抗原加 TDLN细胞(Ag组);第3组不加DC及肿瘤抗原作为对照组(L组).比较3组TDLN细胞对结肠腺癌细胞系LS174T和黑色素瘤细胞系A375的杀伤作用.结果:DC组对LS174T细胞系的杀伤作用明显优于Ag组与L组(效靶比为20:1时,56.13%±7.33% vs 42.46%±7.68%,33.50%±7.00%, P<0.001:效靶比为10:1时,44.85%±6.50% vs 30.50%±9.17%,26.75%±8.88%,P<0.001); 而对A375细胞,各组细胞的杀伤作用没有明显差异.结论:自体DC可明显增强结肠癌患者TDLN 细胞的杀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引流区淋巴结细胞 树突状细胞 抗肿瘤活性 结肠腺癌
下载PDF
自体树突状细胞体外增强肿瘤患者引流淋巴结细胞抗肿瘤活性的作用 被引量:10
4
作者 彭正 李荣 +2 位作者 李力 张磊 金婷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595-597,607,共4页
目的 :探讨自体树突状细胞 (DC)体外对胃腺癌患者肿瘤引流区淋巴结 (TDLN)细胞抗肿瘤活性的增强作用。方法 :分离肿瘤患者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C)经IL 4、GM CSF和TNF α诱导其成熟 ,并以自体肿瘤冻融抗原预致敏 ,诱导其中的DC。另... 目的 :探讨自体树突状细胞 (DC)体外对胃腺癌患者肿瘤引流区淋巴结 (TDLN)细胞抗肿瘤活性的增强作用。方法 :分离肿瘤患者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C)经IL 4、GM CSF和TNF α诱导其成熟 ,并以自体肿瘤冻融抗原预致敏 ,诱导其中的DC。另外 ,分离胃癌患者的TDLN细胞 ,在含有IL 2的培养体系中培养 ,并将TDLN细胞分为 3组 :(1)第 1组为肿瘤抗原致敏的DC加TDLN细胞 (D组 ) ;(2 )第 2组为冻融的肿瘤抗原加TDLN细胞 (Ag组 ) ;(3)第 3组不加DC及肿瘤抗原作为对照组 (L组 )。比较 3组TDLN细胞对胃腺癌细胞系KATO3和黑色素瘤细胞系A375的杀伤作用。结果 :D组对KATO3细胞系的杀伤作用明显优于Ag组与L组 ;而对A375细胞 ,各组细胞的杀伤作用没有明显差异。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体 杀伤作用 肿瘤患者 体外 肿瘤抗原 黑色素瘤细胞 引流 胃腺癌细胞 抗肿瘤活性 培养体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