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x Vivo Stimulation of Tumor-Draining Lymph Node Cells from Lung Cancer Patients:A Potential Resource for Adoptive Immunotherapy 被引量:2
1
作者 Baoen Shan Qiliang Li Ming He Yutong He 《Cellular & Molecular Immunology》 SCIE CAS CSCD 2008年第4期307-313,共7页
To find a feasible method for the stimulation of tumor-draining lymph node (TDLN) cells in preparation for use in the clinic, the CTL activity of TDLN cells induced by different stimuli (IL-2 alone, IL-2 + autolog... To find a feasible method for the stimulation of tumor-draining lymph node (TDLN) cells in preparation for use in the clinic, the CTL activity of TDLN cells induced by different stimuli (IL-2 alone, IL-2 + autologous tumor antigen (atAg), IL-2 + GM-CSF + IL-4 + atAg) was measured by maximal LDH enzyme release. The mechanisms were explored by the observation of morphology and the detection of CD83^+ TDLN cells. The expansion of TDLN cells by IL-2 + GM-CSF + IL-4 + atAg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by IL-2 alone or IL-2 + atAg (p 〈 0.01). Antitumor CTL activity of TDLN cells induced by IL-2 + GM-CSF + IL-4 + atAg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of other groups. The number of CD83^+ cells within the TDLN population treated with IL-2 + GM-CSF + IL-4 + atAg was significantly elevated. The method of stimulating TDLN cells by IL-2 + GM-CSF + IL-4 + atAg was better than the stimulation with IL-2 or IL-2 + atAg. TDLN cells induced by IL-2 + GM-CSF + IL-4 + atAg produced more dendritic cells (DCs). In our study, we established a system that T cells and DCs were stimulated together ex vivo, which was easy to conduct and produce promising results. It provided a new method for improving TDLN cell antitumor activity which might be used in the clinical cancer therapy. Cellular & Molecular Immunology. 2008;5(4):307-31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umor-draining lymph node cell dendritic cell antitumor CTL activity
原文传递
Pivotal roles of tumor-draining lymph nodes in the abscopal effects from combined immunotherapy and radiotherapy 被引量:3
2
作者 Zhaoyun Liu Zhiyong Yu +10 位作者 Dawei Chen Vivek Verma Chenxi Yuan Minglei Wang Fei Wang Qing Fan Xingwu Wang Yang Li Yuequn Ma Meng Wu Jinming Yu 《Cancer Communications》 SCIE 2022年第10期971-986,共16页
Background:Currently,due to synergy enhancement of anti-tumor effects and potent stimulation of abscopal effects,combination therapy with irradiation and programmed cell death protein 1/programmed death-ligand 1(PD-1/... Background:Currently,due to synergy enhancement of anti-tumor effects and potent stimulation of abscopal effects,combination therapy with irradiation and programmed cell death protein 1/programmed death-ligand 1(PD-1/PD-L1)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ion(immuno-radiotherapy,iRT)has revolutionized the therapeutic guidelines.It has been demonstrated that tumor-draining lymph nodes(TDLN)are essential for effective antitumor immunity induced by radiotherapy,immunotherapy,or iRT.Given that the function of TDLN in iRT remains unclear,this study aimed to investigate the function and mechanism of TDLN in iRT-induced abscopal effects.Methods:The function of TDLN was evaluated using unilateral or bilateral MC38 and B16F10 subcutaneous tumor models with or without indicated TDLN.The flow cytometry,multiple immunofluorescence analysis,and NanoString analysis were utilized to detect the composition and function of the immune cells in the primary and abscopal tumor microenvironment.Additionally,we tempted to interrogate the possible mechanisms via RNA-sequencing of tumor-infiltrating lymphocytes and TDLN.Results:TDLN deficiency impaired the control of tumor growth by monotherapy.Bilateral TDLN removal rather than unilateral TDLN removal substantially curtailed iRT-stimulated anti-tumor and abscopal effects.Furthermore,in the absence of TDLN,the infiltration of CD45+and CD8+T cells was substantially reduced in both primary and abscopal tumors,and the anti-tumor function of CD8+T cells was attenuated as well.Additionally,the polarization of tumor-associated macrophages in primary and abscopal tumors were found to be dependent on intact bilateral TDLN.RNA-sequencing data indicated that impaired infiltration and anti-tumor effects of immune cells partially attributed to the altered secretion of components from the tumor microenvironment.Conclusions:TDLN play a critical role in iRT by promoting the infiltration of CD8+T cells and maintaining the M1/M2 macrophage ratio.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mmuno-radiotherapy tumor-draining lymph node T cells tumor-associated macrophage
原文传递
Analysis of tumor-draining vein secretome: A direct access to tumor-derived extracellular vesicles in surgical lung cancer patients
3
作者 YANGYI HE DAVID SANCHEZ-LORENTE +5 位作者 MELISSA ACOSTA-PLASENCIA MARC BOADA ANGELA GUIRAO RAMON MMARRADES LAUREANO MOLINS ALFONS NAVARRO 《BIOCELL》 SCIE 2023年第5期951-957,共7页
Tumor-secreted extracellular vesicles(EVs)participate in the metastasis process through different mechanisms,including the preparation of the pre-metastatic niche to grant circulating tumor cells(CTCs)implantation and... Tumor-secreted extracellular vesicles(EVs)participate in the metastasis process through different mechanisms,including the preparation of the pre-metastatic niche to grant circulating tumor cells(CTCs)implantation and growth.The study of the metastasis process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CTCs and tumor-derived EVs is difficult because of the dilution grade of these elements in peripheral blood.In early-stage lung cancer patients,the tumor-secreted products are even more diluted.An attractive strategy in surgical lung cancer patients is to purify them from a pulmonary tumor-draining vein where they are enriched.The information obtained from the analysis of EVs and CTCs purified from this source could give more accurate information about tumor biology and could be an important source of biomarkers to identify patients at high risk of relapse after curative surger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ung cancer Liquid biopsy tumor-draining vein Extracellular vesicles EXOSOMES
下载PDF
自体树突状细胞体外增强肿瘤患者引流淋巴结细胞抗肿瘤活性的作用 被引量:10
4
作者 彭正 李荣 +2 位作者 李力 张磊 金婷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595-597,607,共4页
目的 :探讨自体树突状细胞 (DC)体外对胃腺癌患者肿瘤引流区淋巴结 (TDLN)细胞抗肿瘤活性的增强作用。方法 :分离肿瘤患者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C)经IL 4、GM CSF和TNF α诱导其成熟 ,并以自体肿瘤冻融抗原预致敏 ,诱导其中的DC。另... 目的 :探讨自体树突状细胞 (DC)体外对胃腺癌患者肿瘤引流区淋巴结 (TDLN)细胞抗肿瘤活性的增强作用。方法 :分离肿瘤患者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C)经IL 4、GM CSF和TNF α诱导其成熟 ,并以自体肿瘤冻融抗原预致敏 ,诱导其中的DC。另外 ,分离胃癌患者的TDLN细胞 ,在含有IL 2的培养体系中培养 ,并将TDLN细胞分为 3组 :(1)第 1组为肿瘤抗原致敏的DC加TDLN细胞 (D组 ) ;(2 )第 2组为冻融的肿瘤抗原加TDLN细胞 (Ag组 ) ;(3)第 3组不加DC及肿瘤抗原作为对照组 (L组 )。比较 3组TDLN细胞对胃腺癌细胞系KATO3和黑色素瘤细胞系A375的杀伤作用。结果 :D组对KATO3细胞系的杀伤作用明显优于Ag组与L组 ;而对A375细胞 ,各组细胞的杀伤作用没有明显差异。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体 杀伤作用 肿瘤患者 体外 肿瘤抗原 黑色素瘤细胞 引流 胃腺癌细胞 抗肿瘤活性 培养体系
下载PDF
不同刺激剂诱导肺癌患者引流淋巴结细胞分泌细胞因子的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李启亮 单保恩 +2 位作者 张超 何明 张正茂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609-612,共4页
目的:探讨多种刺激剂对肿瘤引流淋巴结(TDLN)细胞分泌细胞因子的影响及其抗肿瘤效应和机制。方法:采用ELISA和Griess法测定不同刺激组(分别为IL2、IL2+自身肺癌细胞抗原、IL2+GMCSF+IL4+自身肺癌细胞抗原和IL2+GMCSF+IL4+LPS)刺激TDLN后... 目的:探讨多种刺激剂对肿瘤引流淋巴结(TDLN)细胞分泌细胞因子的影响及其抗肿瘤效应和机制。方法:采用ELISA和Griess法测定不同刺激组(分别为IL2、IL2+自身肺癌细胞抗原、IL2+GMCSF+IL4+自身肺癌细胞抗原和IL2+GMCSF+IL4+LPS)刺激TDLN后第7、14、21天,分泌IL12p70、IFNγ、TNFα和NO的水平。结果:IL2+GMCSF+IL4+自身肺癌细胞抗原和IL2+GMCSF+IL4+LPS组刺激的TDLN细胞中,CD83+细胞的比率明显增多,分泌IL12p70、IFNγ及TNFα的水平也明显高于IL2和IL2+自身肺癌细胞抗原刺激组,IL2+GMCSF+IL4+LPS组刺激的TDLN细胞分泌NO的水平明显高于其他3组。各种刺激剂刺激TDLN细胞后,分泌IL12p70、IFNγ和NO的水平在第14天时达到高峰。结论:不同刺激剂诱导TDLN细胞中的CD83+细胞数量不同,故具有不同的抗肿瘤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引流淋巴结细胞 细胞因子 NO 抗肿瘤活性
下载PDF
肺癌淋巴结细胞培养及体内外的杀伤作用 被引量:5
6
作者 何明 单保恩 +2 位作者 李启亮 杨立伟 蔡建辉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59-361,共3页
目的探讨肺癌淋巴结细胞的培养方法及体内外杀伤作用。方法将肺癌引流淋巴结剪碎小于1 mm^3,悬于含有白细胞介素2(IL-2)的RPMI 1640培养基,置于37℃,5%CO_2培养箱培养,并行显微镜下观察和细胞计数。细胞扩增后用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的... 目的探讨肺癌淋巴结细胞的培养方法及体内外杀伤作用。方法将肺癌引流淋巴结剪碎小于1 mm^3,悬于含有白细胞介素2(IL-2)的RPMI 1640培养基,置于37℃,5%CO_2培养箱培养,并行显微镜下观察和细胞计数。细胞扩增后用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的免疫表型,测定其对自体肿瘤细胞的杀伤活性。将肺癌组织接种子裸鼠皮下,观察TDLN对移植瘤的抑制效果。结果淋巴组织在低浓度的IL-2培养1周,开始释放细胞群落,持续产生1~2月。1.0 g淋巴组织中在 7、14、21 d分别获得1.0×10~8、1.4×10~8和1.2×10~8细胞。表型分析显示TDLN细胞主要由CD3^+ T细胞(84.22%),和CD83^+成熟树突细胞(20.40%)组成,TDLN细胞对自体肿瘤细胞的杀伤率为 69.21%,明显低于外周血LAK细胞的杀伤率(30.17%,P<0.05)。TDLN处理后4周,移植瘤体积为(388.75±33.64)mm^3,而生理盐水组、IL-2组和LAK组分别为(742.56±160.14)mm^3、 (672.24±86.17)mm^3、(544.79±30.88)mm^3(P<0.01)。结论肺癌淋巴结细胞可在肺癌免疫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引流淋巴结 裸鼠 肺癌 肿瘤移植 治疗结果
原文传递
Tregs调节小鼠肝癌局部引流淋巴结内免疫效应细胞的功能 被引量:4
7
作者 汪礼坤 匡铭 +5 位作者 彭宝岗 何强 李绍强 华赟鹏 陈斌 王晔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922-927,共6页
目的:探讨肿瘤引流淋巴结(TDLNs)内调节性T细胞(Tregs)对局部免疫效应细胞的调节作用。方法:建立小鼠肝癌TDLNs模型,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流式细胞仪检测TDLNs内Foxp3+Tregs和CD4+及CD8+T细胞的数量。实时定量PCR测定Foxp3mRNA表达水... 目的:探讨肿瘤引流淋巴结(TDLNs)内调节性T细胞(Tregs)对局部免疫效应细胞的调节作用。方法:建立小鼠肝癌TDLNs模型,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流式细胞仪检测TDLNs内Foxp3+Tregs和CD4+及CD8+T细胞的数量。实时定量PCR测定Foxp3mRNA表达水平。应用酶联免疫斑点法(ELISPOT)检测TDLNs内CD8+T细胞分泌IFN-γ的功能。结果:TDLNs内Tregs和效应性T细胞均明显扩增,Tregs弥散分布于CD8+T细胞聚居区。TDLNs内Foxp3mRNA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同一接种肿瘤小鼠腹股沟淋巴结(P<0.01)和脾脏(P<0.01)。Tregs趋向于在TDLNs内聚集,而非其它外周淋巴结位点。荷瘤小鼠的脾脏Foxp3mRNA表达明显高于注射LPS小鼠脾脏。Tregs抑制TDLNs内已初始化的CD8+T细胞分泌IFN-γ的功能,经anti-CD3刺激激活后,CD8+T细胞分泌IFN-γ的功能可恢复。结论:TDLNs内Tregs通过调控CD8+T细胞功能而发挥重要作用,清除Tregs是发挥特异性肿瘤免疫治疗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 调节性T细胞 肿瘤引流淋巴结 效应性T细胞 免疫耐受
下载PDF
食管癌TDLN细胞对食管癌裸鼠移植瘤的体内抑瘤作用 被引量:3
8
作者 国建飞 杨立伟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3,共3页
目的探讨肿瘤引流区淋巴结细胞对食管癌裸鼠移植瘤的体内杀伤作用,为其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将30只食管癌移植瘤裸鼠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IL-2组、LAK组、I-TDLN组及G-TDLN组。分别予生理盐水、IL-2、LAK细胞及体外培养的I-TDLN、G-T... 目的探讨肿瘤引流区淋巴结细胞对食管癌裸鼠移植瘤的体内杀伤作用,为其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将30只食管癌移植瘤裸鼠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IL-2组、LAK组、I-TDLN组及G-TDLN组。分别予生理盐水、IL-2、LAK细胞及体外培养的I-TDLN、G-TDLN细胞局部注射干预。分别于干预后1、2、3、4周测定各组肿瘤抑制率;干预后4周测定各组肿瘤细胞凋亡率;观察肿瘤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 TDLN组各时点肿瘤抑制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IL-2组及LAK组,G-TDLN组高于I-TDLN组(P均<0.05),各组肿瘤抑制率均逐渐升高,于第3周达高峰;对照组、IL-2组、LAK组、I-TDLN组、G-TDLN组细胞凋亡率依次升高,P均<0.05。LAK组及TDLN组肿瘤组织均有T淋巴细胞和DC浸润,但TDLN组明显多于LAK组。结论体外培养的食管癌TDLN细胞在体内可抑制食管癌移植瘤生长,其机制为直接杀伤肿瘤细胞并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本研究为食管癌TDLN细胞用于临床食管癌的细胞免疫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 裸鼠 肿瘤引流淋巴结 树突状细胞 T淋巴细胞
下载PDF
减毒沙门氏菌VNP20009的抗肿瘤机制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尹特 刘丽娜 +4 位作者 董世达 黄宝连 李晨阳 曹志婷 华子春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2700-2706,共7页
减毒沙门氏菌VNP20009是一种应用范围较广的天然来源溶瘤细菌,基于其已证实的临床安全性、可特异性趋化靶向肿瘤和明确已知的基因组序列等优点而被广泛用于抗肿瘤研究。本研究建立黑色素瘤小鼠模型(所有动物实验均遵循中国药科大学动物... 减毒沙门氏菌VNP20009是一种应用范围较广的天然来源溶瘤细菌,基于其已证实的临床安全性、可特异性趋化靶向肿瘤和明确已知的基因组序列等优点而被广泛用于抗肿瘤研究。本研究建立黑色素瘤小鼠模型(所有动物实验均遵循中国药科大学动物伦理委员会的规定),通过腹腔注射VNP20009对其抗肿瘤活性进行验证,与对照组相比,VNP20009治疗可显著抑制肿瘤生长;体外共培养实验证明VNP20009能够诱导巨噬细胞向M1表型极化并表达相关炎症因子;通过流式细胞实验分析肿瘤和肿瘤引流淋巴结(tumor-draining lymph node,TDLN)内免疫变化,证明VNP20009治疗诱导肿瘤组织免疫细胞增加,进一步分析发现肿瘤引流淋巴结内T细胞浸润增加,而VNP20009治疗能够诱导肿瘤内部的CD4^(+)T和CD8^(+)T细胞活化。本研究结果证明,VNP20009可通过诱导巨噬细胞向M1表型极化,招募并激活细胞毒性T细胞,协同其自身组分,共同抑制小鼠体内黑色素瘤的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NP20009 黑色素瘤 巨噬细胞 肿瘤引流淋巴结 细胞毒性T细胞
原文传递
结直肠癌肿瘤引流淋巴结T细胞的特征及其功能 被引量:3
10
作者 唐景玲 杨远 +3 位作者 李晓云 杜航 王新俊 刘艳洁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869-876,共8页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肿瘤引流淋巴结(tumor-draining lymph node,TDLN)中T细胞的免疫学特性及其抗肿瘤作用。方法:收集2018年12月至2021年1月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33例CRC患者的临床资料和淋巴结标本。采用...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肿瘤引流淋巴结(tumor-draining lymph node,TDLN)中T细胞的免疫学特性及其抗肿瘤作用。方法:收集2018年12月至2021年1月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33例CRC患者的临床资料和淋巴结标本。采用染料法示踪,配对采集CRC患者TDLN和非肿瘤引流淋巴结(non-TDLN,NTDLN)。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已制备成单细胞悬液的TDLN和NTDLN中免疫细胞亚群和功能表型差异,酶联免疫斑点法比较TDLN和NTDLN中肿瘤反应性T细胞比例,多色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技术分析两种淋巴结中免疫细胞空间分布情况。体外扩增TDLN-T细胞,检测其T细胞亚群和表型变化以及肿瘤免疫反应能力。结果:与NTDLN相比,TDLN中含有更高比例肿瘤反应性T细胞(P<0.05),调节性T(Treg)细胞比例较高(P<0.01),但单核样髓源性抑制细胞比例较低(P<0.05),T细胞活化标志物ICOS、CD28和抑制标志物PD-1、TIGIT比例均显著升高(P<0.05或P<0.01)。Treg细胞和滤泡性T细胞主要分布在淋巴结皮质区和生发中心。TDLN-T细胞扩增后,以CD8^(+)T细胞为主(P<0.01),ICOS、CD28表达升高(P<0.05或P<0.01),肿瘤反应性T细胞比例升高(P<0.01)。结论:CRC的TDLN中T细胞处于免疫激活状态,同时高表达免疫抑制标志物;体外培养可以增加TDLN-T细胞活化水平,并提高抗肿瘤T细胞比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肿瘤引流淋巴结 免疫微环境 T细胞活化 T细胞抑制
下载PDF
胃癌肿瘤引流淋巴结内Foxp3^+调节性T细胞的分布 被引量:2
11
作者 汪礼坤 袁笑 +2 位作者 徐阿曼 孟刚 王岳君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403-1405,共3页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胃癌肿瘤引流淋巴结和第二站淋巴结内调节性T细胞(Treg细胞)的分布和细胞数量。结果显示Foxp3+Treg细胞弥散地分布于胃癌引流淋巴结的副皮质区和髓质区。胃癌肿瘤引流淋巴结内Treg细胞数明显多于第二站淋巴结(P...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胃癌肿瘤引流淋巴结和第二站淋巴结内调节性T细胞(Treg细胞)的分布和细胞数量。结果显示Foxp3+Treg细胞弥散地分布于胃癌引流淋巴结的副皮质区和髓质区。胃癌肿瘤引流淋巴结内Treg细胞数明显多于第二站淋巴结(P<0.01),进展期胃癌肿瘤引流淋巴结内Treg细胞数多于早期胃癌(P<0.01)。Treg细胞聚集胃癌肿瘤引流淋巴结内可能通过形成免疫耐受环境而促进肿瘤淋巴转移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调节性T细胞 肿瘤引流淋巴结 淋巴转移
下载PDF
肿瘤引流淋巴结的免疫学性质与免疫治疗 被引量:2
12
作者 孟亚秋 顾军 《临床肿瘤学杂志》 CAS 2017年第5期469-473,共5页
肿瘤引流淋巴结(TDLN)是指肿瘤细胞通过淋巴管道所到达的淋巴结,其内包含各类型免疫细胞,如自然杀伤细胞、T细胞、抗原呈递细胞和B细胞。由于这些免疫细胞的存在,以及TDLN位于肿瘤下游这一位置的独特性,使得TDLN成为机体抗肿瘤免疫反应... 肿瘤引流淋巴结(TDLN)是指肿瘤细胞通过淋巴管道所到达的淋巴结,其内包含各类型免疫细胞,如自然杀伤细胞、T细胞、抗原呈递细胞和B细胞。由于这些免疫细胞的存在,以及TDLN位于肿瘤下游这一位置的独特性,使得TDLN成为机体抗肿瘤免疫反应的重要场所;然而TDLN还常常扮演另外一个角色,即对肿瘤产生免疫耐受进而成为肿瘤细胞远组织转移的中转站。在TDLN的免疫治疗中,除常见的离体激活细胞疗法和体内激活细胞疗法外,一些新的治疗方式如靶向治疗等正成为研究热点。本文综述了TDLN的免疫学性质,以及目前与TDLN相关免疫治疗的机制和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引流淋巴结(TDLN) 免疫治疗 靶向治疗
下载PDF
不同刺激诱导肺癌患者引流淋巴结细胞抗自体肿瘤的体外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单保恩 李启亮 +2 位作者 张超 何明 张正茂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431-434,439,共5页
目的:探索适合于临床大规模应用的有效刺激、活化肿瘤引流淋巴结(Tumor-draininglymphnode,TDLN)细胞的方法。方法:对3种刺激剂(IL-2、IL-2+自身肺癌细胞抗原和IL-2+GM-CSF+IL-4+自身肺癌细胞抗原)诱导TDLN细胞体外抗自体肿瘤作用,通过... 目的:探索适合于临床大规模应用的有效刺激、活化肿瘤引流淋巴结(Tumor-draininglymphnode,TDLN)细胞的方法。方法:对3种刺激剂(IL-2、IL-2+自身肺癌细胞抗原和IL-2+GM-CSF+IL-4+自身肺癌细胞抗原)诱导TDLN细胞体外抗自体肿瘤作用,通过乳酸脱氢酶法测定了CTL杀伤活性,观察了细胞形态学变化,通过流式细胞技术测定了细胞CD83的阳性表达率。结果:经MTT法检测,IL-2+GM-CSF+IL-4+自身肺癌细胞抗原诱导的TDLN细胞的增殖程度明显高于IL-2+自身肺癌细胞抗原刺激组和IL-2刺激组(P<0·01)。IL-2+GM-CSF+IL-4+自身肺癌细胞抗原诱导的肿瘤特异性CTL活性明显高于IL-2+自身肺癌细胞抗原刺激组和IL-2刺激组,CD83阳性表达细胞率也明显高于IL-2+自身肺癌细胞抗原刺激组和IL-2刺激组。结论:用IL-2+GM-CSF+IL-4+自身肺癌细胞抗原刺激和活化TDLN,优于单独用IL-2刺激或IL-2+自身肺癌细胞抗原刺激,该作用可能与其诱导TDLN细胞产生DC数量的增加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引流淋巴结细胞 树突状细胞 抗肿瘤细胞毒活性
下载PDF
抗4-1BB单克隆抗体诱导肿瘤细胞致敏的小鼠腹股沟淋巴结T细胞在体外表达IFN-γ 被引量:1
14
作者 陈兴 于继云 程绍辉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2005年第2期67-70,i001,共5页
目的 研究肾癌细胞致敏的小鼠腹股沟淋巴结T细胞在体外经抗4 - 1BB(肿瘤坏死因子受体家族成员)单克隆抗体诱导刺激后IFN γ的表达水平。方法 以BCG和高聚生作为佐剂,用6 0 Co射线灭活的小鼠肾癌细胞Renca刺激小鼠腹股沟淋巴结,致敏后... 目的 研究肾癌细胞致敏的小鼠腹股沟淋巴结T细胞在体外经抗4 - 1BB(肿瘤坏死因子受体家族成员)单克隆抗体诱导刺激后IFN γ的表达水平。方法 以BCG和高聚生作为佐剂,用6 0 Co射线灭活的小鼠肾癌细胞Renca刺激小鼠腹股沟淋巴结,致敏后的淋巴结(肿瘤引流淋巴结tumor draininglymphnode,TDLN)T淋巴细胞在体外联合使用IL 2、抗CD3、抗CD2 8、抗4 1BB小鼠单克隆抗体激活,然后利用流式细胞术(FACS)检测细胞内IFN γ(干扰素Ⅱ型)的表达水平。结果 应用4 - 1BB单抗刺激的实验组有抗瘤活性的T细胞比例明显提高,其中T淋巴细胞分泌IFN γ的水平达到4 8.2 3% (P <0 .0 1)。结论 抗4 1BB单抗体外刺激肿瘤细胞致敏的小鼠腹股沟淋巴结T细胞后,T淋巴细胞内表达IFN γ水平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股沟淋巴结 单克隆抗体 肿瘤细胞 T细胞 小鼠 致敏 体外表达 肿瘤坏死因子受体 ^60Co射线 肿瘤引流淋巴结 IFN-γ水平 肾癌细胞 tumor T淋巴细胞 干扰素Ⅱ型 流式细胞术 细胞内表达 家族成员 IL-2 联合使用 抗CD3 CD28
下载PDF
自体DC体外增强结肠腺癌患者TDLN细胞的抗肿瘤活性 被引量:1
15
作者 彭正 陈凛 +3 位作者 李荣 李力 董艳芬 张磊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8期1843-1846,共4页
目的:探讨自体树突状细胞(DC)体外对结肠腺癌患者肿瘤引流区淋巴结(TDLN)细胞抗肿瘤活性的增强作用.方法:分离肿瘤患者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C)经IL-4,GM-CSF和TNF-α诱导其成熟,并以自体肿瘤冻融抗原预致敏,诱导其中的DC.另外,分... 目的:探讨自体树突状细胞(DC)体外对结肠腺癌患者肿瘤引流区淋巴结(TDLN)细胞抗肿瘤活性的增强作用.方法:分离肿瘤患者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C)经IL-4,GM-CSF和TNF-α诱导其成熟,并以自体肿瘤冻融抗原预致敏,诱导其中的DC.另外,分离结肠癌患者的TDLN细胞, 在含有IL-2的培养体系中培养,并将TDLN 细胞分为3组:第1组为肿瘤抗原致敏的DC加 TDLN细胞(DC组);第2组冻融的肿瘤抗原加 TDLN细胞(Ag组);第3组不加DC及肿瘤抗原作为对照组(L组).比较3组TDLN细胞对结肠腺癌细胞系LS174T和黑色素瘤细胞系A375的杀伤作用.结果:DC组对LS174T细胞系的杀伤作用明显优于Ag组与L组(效靶比为20:1时,56.13%±7.33% vs 42.46%±7.68%,33.50%±7.00%, P<0.001:效靶比为10:1时,44.85%±6.50% vs 30.50%±9.17%,26.75%±8.88%,P<0.001); 而对A375细胞,各组细胞的杀伤作用没有明显差异.结论:自体DC可明显增强结肠癌患者TDLN 细胞的杀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引流区淋巴结细胞 树突状细胞 抗肿瘤活性 结肠腺癌
下载PDF
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引流区淋巴结中CD_4^+CD_(25)^+调节性T细胞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
16
作者 苏延军 任凯 +2 位作者 李慧 任秀宝 王长利 《中华肿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922-926,共5页
目的分析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引流区淋巴结中CD4+CD25+调节性T细胞在淋巴结局部免疫抑制状态的形成以及在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手术切除53例NSCLC患者引流区淋巴结,采用双标记的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CD4+CD25+调节性T细胞数量,... 目的分析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引流区淋巴结中CD4+CD25+调节性T细胞在淋巴结局部免疫抑制状态的形成以及在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手术切除53例NSCLC患者引流区淋巴结,采用双标记的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CD4+CD25+调节性T细胞数量,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细胞因子TGF-β1、IL-10的表达水平,常规免疫组化方法检测CD8+T细胞的数量。结果NSCLC患者引流区转移淋巴结中,CD4+CD25+调节性T细胞(28.80%±8.06%)明显高于未转移淋巴结(15.48%±4.66%,P<0.01)。随肺癌的进展,引流区淋巴结中CD4+CD25+调节性T细胞数量增多。在转移的纵隔淋巴结(N2)和肺内淋巴结(N1)中,CD4+CD25+调节性T细胞数量分别为32.58%±7.52%和22.76%±4.67%(P<0.01)。在进展期(Ⅲ)和早期(Ⅰ+Ⅱ)NSCLC患者引流区淋巴结中,CD4+CD25+调节性T细胞数量分别为30.42%±7.47%和16.22%±4.88%(P< 0.01)。NSCLC患者引流区淋巴结中的CD4+CD25+调节性T细胞数量与其自身的CD8+T细胞的数量呈负相关(r=-0.756,P<0.001)。在NSCLC患者引流区淋巴结中,CD4+CD25+调节性T细胞数量与抑制性细胞因子TGF-β1和IL-10的表达水平呈正相关(TGF-β1:r=0.645,P<0.001;IL-10:r=0.769,P<0.001)。结论NSGLC患者引流区淋巴结的CD4+CD25+调节性T细胞数量与肺癌的发展密切相关。一方面,检测肺癌患者引流区淋巴结的免疫状况为评价NSCLC患者疾病的进展程度和预后提供了一个新的免疫学指标;另一方面,在NSCLC的生物治疗中,控制CD4+CD25+调节性T细胞数量,阻断其发挥免疫抑制作用,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肿瘤引流区淋巴结 CD4+CD25+调节性T细胞 TGF-Β IL-10 免疫抑制
原文传递
食管癌引流区淋巴结细胞裸鼠体内抑瘤实验 被引量:1
17
作者 国建飞 杨立伟 +3 位作者 高志明 何明 白世祥 施靖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4期1551-1553,共3页
目的观察肿瘤引流区淋巴结(TDLN)细胞对自体瘤细胞体内杀伤作用。方法将TDLN细胞分为3组进行培养:TDLN-Ⅰ组培养基中添加IL-2,TDLN-Ⅱ组添加IL-2+IL-4+粒-单核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TDLN-Ⅲ组添加IL-2+IL-4+GM-CSF+自身食管癌细胞抗... 目的观察肿瘤引流区淋巴结(TDLN)细胞对自体瘤细胞体内杀伤作用。方法将TDLN细胞分为3组进行培养:TDLN-Ⅰ组培养基中添加IL-2,TDLN-Ⅱ组添加IL-2+IL-4+粒-单核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TDLN-Ⅲ组添加IL-2+IL-4+GM-CSF+自身食管癌细胞抗原(tAg)。选择60只BALB/C裸鼠,用术中切取的食管癌组织块建立荷瘤裸鼠模型,将裸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IL-2组、TDLN-Ⅰ组、TDLN-Ⅱ组和TDLN-Ⅲ组,各6只,分别给予0.9%氯化钠注射液、IL-2及相应TDLN细胞。每周测量并记录一次裸鼠的肿瘤体积,5周后处死裸鼠取出移植瘤标本,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肿瘤细胞凋亡率。结果实验的不同时间5组裸鼠肿瘤体积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0.020,P<0.01)。进一步分析显示:空白对照组与IL-2组肿瘤体积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进行3、4、5周时TDLN-Ⅰ组、TDLN-Ⅱ组及TDLN-Ⅲ组肿瘤体积均较空白对照组及IL-2组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TDLN-Ⅰ组与TDLN-Ⅲ组间差异显著(P<0.05)。各组肿瘤细胞凋亡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TDLN-Ⅲ组的肿瘤细胞凋亡率最高为(39.1±1.5)%。结论TDLN细胞在体内具有杀伤肿瘤细胞和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的功能,可以作为一种新的治疗肿瘤的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肿瘤 肿瘤引流区淋巴结 树突细胞 淋巴细胞
下载PDF
食管癌引流淋巴结细胞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机制探讨 被引量:1
18
作者 杨立伟 国建飞 +3 位作者 高志明 何明 白世祥 施靖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8期1-3,共3页
目的探讨食管癌引流淋巴结(TDLN)细胞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的机制。方法将TDLN细胞分为3组进行培养。TDLN-Ⅰ组培养基中添加IL-2,TDLN-Ⅱ组添加IL-2+IL-4+GM-CSF,TDLN-Ⅲ组添加IL-2+IL-4+GM-CSF+自身食管癌细胞抗原(tAg)。用术中切取的食管... 目的探讨食管癌引流淋巴结(TDLN)细胞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的机制。方法将TDLN细胞分为3组进行培养。TDLN-Ⅰ组培养基中添加IL-2,TDLN-Ⅱ组添加IL-2+IL-4+GM-CSF,TDLN-Ⅲ组添加IL-2+IL-4+GM-CSF+自身食管癌细胞抗原(tAg)。用术中切取的食管癌组织块建立荷瘤裸鼠模型,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IL-2组、TDLN-Ⅰ组、TDLN-Ⅱ组、TDLN-Ⅲ组,分别给予生理盐水、IL-2及相应TDLN细胞。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瘤细胞凋亡率和Fas、FasL、Bax、Bc l-2、survivin蛋白的表达。结果对照组、IL-2组、TDLN-Ⅰ组、TDLN-Ⅱ组、TDLN-Ⅲ组肿瘤细胞的凋亡率分别为6.4%±3.1%、11.1%±1.3%、22.0%±2.8%、23.3%±1.9%、33.6%±5.2%,两两比较,P均<0.05;Fas蛋白的FI值分别为1.38±0.02、1.39±0.09、1.36±0.06、1.34±0.11、1.32±0.05,两组相比,P均>0.05;FasL蛋白的FI值分别为1.45±0.09、1.49±0.11、1.50±0.15、1.47±0.06、1.49±0.08,两组相比,P均>0.05;Bax蛋白的FI值分别为1.18±0.08、1.20±0.12、1.48±0.18、1.56±0.08、1.66±0.07。结论TDLN细胞可能通过影响Bax/Bc l-2和survivin蛋白表达诱导肿瘤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肿瘤 肿瘤引流淋巴结 细胞凋亡 FAS蛋白 FASL蛋白 BAX蛋白 Bcl-2蛋白 生存素
下载PDF
肾癌细胞致敏小鼠淋巴结的体外刺激研究
19
作者 陈兴 于继云 +2 位作者 程绍辉 田容 许红连 《中国肿瘤》 CAS 2004年第1期38-41,共4页
[目的]研究肾癌细胞致敏小鼠淋巴结的体外刺激的意义。[方法]以BCG和高聚生作为佐剂,用60Co射线灭活的小鼠肾癌细胞Renca刺激Balblc小鼠腹股沟淋巴结,致敏后的淋巴结(tumor鄄draininglymphnode,TDLN)T淋巴细胞在体外联合使用IL鄄2、抗CD... [目的]研究肾癌细胞致敏小鼠淋巴结的体外刺激的意义。[方法]以BCG和高聚生作为佐剂,用60Co射线灭活的小鼠肾癌细胞Renca刺激Balblc小鼠腹股沟淋巴结,致敏后的淋巴结(tumor鄄draininglymphnode,TDLN)T淋巴细胞在体外联合使用IL鄄2、抗CD3、抗CD28、抗4鄄1BB小鼠单克隆抗体,使之激活并增殖。应用苔盼蓝染色法计算细胞的增殖程度(TDLNT淋巴细胞);应用肿瘤肺转移动物模型观察激活后的TDLNT细胞的抗肿瘤效应;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TDLNT细胞经激活后胞内表达细胞因子水平的变化。[结果]多种单抗联合刺激TDLNT细胞在肾癌肺转移动物模型体内具有较强免疫活性,并产生明显抑瘤效应,抑瘤率达(68.8±4.3)%(P<0.05)。TDLNT细胞的数目也得到了增殖,其中含有IL鄄2、高聚生、抗CD3、抗CD28、抗4鄄1BB单抗的实验组被激活的T淋巴细胞的数量较不含4鄄1BB单抗的其它实验组增加快,增殖倍数达229±19(P<0.01)。并且此组细胞内表达IFN鄄γ的水平也较其他实验组高,表达率达(48.23±5.1)%(P<0.01)。[结论]抗4鄄1BB单抗对激活后的TDLNT细胞中IFN鄄γ的表达水平的提高起关键作用。该研究为肾癌的肿瘤疫苗研制和体内治疗奠定了实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癌细胞 致敏淋巴结 单克隆抗体 体外刺激 肿瘤疫苗
下载PDF
^(51)Cr释放试验和细胞集落抑制试验测定LAK活性的比较研究
20
作者 张庆华 郭伟 张君平 《核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1期701-704,共4页
用于测定细胞毒研究的^(51)Cr释放试验与传统的细胞集落抑制试验相比呈高度相关性,相关系数r=0.9915(p<0.001);在检测LAK淋巴因子激活的杀伤细胞活性方面有简便和实用等优点。
关键词 杀伤细胞 淋巴细胞 活度 铬51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