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译者的“有形可见”
1
作者 魏泓 《浙江海洋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24年第3期66-71,共6页
文章对历史上的译者角色从“隐形”到“显形”的嬗变过程进行描述,继而提出“有形可见”的说法,阐释其内涵,并阐明其与韦努蒂“有形可见”观点的区别,然后进一步论述译者“有形”而“可见”的观点,认为翻译总是译者能动的创造性行为。... 文章对历史上的译者角色从“隐形”到“显形”的嬗变过程进行描述,继而提出“有形可见”的说法,阐释其内涵,并阐明其与韦努蒂“有形可见”观点的区别,然后进一步论述译者“有形”而“可见”的观点,认为翻译总是译者能动的创造性行为。译作反映着译者的才识与能力,总会在一定程度上是译者的“有形投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译者形象 “有形可见” 历史嬗变 独创性
下载PDF
《鹿鼎记》英译本中的语境重构与译者显形 被引量:4
2
作者 刘雪岚 《上海翻译》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66-69,共4页
本文通过分析《鹿鼎记》的英译本The Deer and the Cauldron中的一些实例,证明了翻译中所谓的"译者隐形"其实是一种幻象。在实际翻译的过程中,语言与文化的差异决定了译者在对译文进行语境重构时必须要充分"显形",... 本文通过分析《鹿鼎记》的英译本The Deer and the Cauldron中的一些实例,证明了翻译中所谓的"译者隐形"其实是一种幻象。在实际翻译的过程中,语言与文化的差异决定了译者在对译文进行语境重构时必须要充分"显形",理解的能动性和译者作为译文文本创造者的话语权又使得译者在翻译过程中主体性的发挥成为可能。因而必须承认,翻译的过程其实是译者发挥主体性进行创造性劳动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境重构 译者 显形 主体性 创造性
原文传递
译者显形与译本呈现——苏轼“明月词”三译本比较 被引量:3
3
作者 任东升 王芳 《外国语言与文化》 2017年第2期137-147,共11页
翻译关乎作者、译者、译文读者三个主体,译本在各主体间的交互中产生。在此过程中译者受各类社会文化因素的影响在翻译内显形,称为"译内显形"。译内显形又可分为"显性"与"隐性"。"译内隐性显形"... 翻译关乎作者、译者、译文读者三个主体,译本在各主体间的交互中产生。在此过程中译者受各类社会文化因素的影响在翻译内显形,称为"译内显形"。译内显形又可分为"显性"与"隐性"。"译内隐性显形"是译者无意识中将各类社会文化因素表征于译文中,令译本呈现出译者特色。本文通过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林语堂、许渊冲和沙博理三个英译本比照,探究译者"译内隐性显形"与译本呈现之间的互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译者显形 译本呈现 中华词翻译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原文传递
诗人译诗的诗学重构与译者“显形”——以冯译《飞鸟集》为例 被引量:3
4
作者 王春 周芸 《外国语言与文化》 2017年第2期148-156,共9页
印度诗人泰戈尔的《飞鸟集》在我国深受读者喜欢,汉译本层出不穷,学界研究热度不减。从译者主体性和诗学等视角出发,从字词、韵律、翻译标准等层面入手,对比分析《飞鸟集》郑振铎译本和冯唐译本,研究诗人冯唐在翻译《飞鸟集》中的诗学... 印度诗人泰戈尔的《飞鸟集》在我国深受读者喜欢,汉译本层出不穷,学界研究热度不减。从译者主体性和诗学等视角出发,从字词、韵律、翻译标准等层面入手,对比分析《飞鸟集》郑振铎译本和冯唐译本,研究诗人冯唐在翻译《飞鸟集》中的诗学重构现象,发现译者主观能动意识在文学复译中的价值和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泰戈尔《飞鸟集》 翻译诗学 译者显形
原文传递
从译者视域看戴乃迭独译的译者现身风格——以英译本《爱是不能忘记的》为例 被引量:2
5
作者 花萌 李春芳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4年第4期134-140,共7页
戴乃迭对中国文学作品的译介可以分为合译期和独译期两个阶段。目前学界的研究多集中在她和杨宪益的合译作品上,而对她的独立译介活动关注不多。独译阶段的戴乃迭脱离合译者、翻译助手的身份,在翻译的过程中充分发挥着译者主体性。翻译... 戴乃迭对中国文学作品的译介可以分为合译期和独译期两个阶段。目前学界的研究多集中在她和杨宪益的合译作品上,而对她的独立译介活动关注不多。独译阶段的戴乃迭脱离合译者、翻译助手的身份,在翻译的过程中充分发挥着译者主体性。翻译文本中存在大量"译者现身"的现象。通过对《爱是不能忘记的》的原本和英译本的比较,深度挖掘译者身份,力求更深刻地洞悉戴乃迭独译期明显的"译者现身"风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译者视域 戴乃迭独译 译者现身 《爱是不能忘记的》
下载PDF
鲁迅小说莱尔译本的译者声音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李慎 朱健平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05-111,共7页
译者声音理论是研究译文叙事的一个重要方面。在鲁迅小说的莱尔译本"Diary of a Madman and Other Stories"中,存在着译者声音凸显的现象,主要表现为副文本层面的导言和注释及文本内层面的译文叙事时态的偏离和原文含蓄信息... 译者声音理论是研究译文叙事的一个重要方面。在鲁迅小说的莱尔译本"Diary of a Madman and Other Stories"中,存在着译者声音凸显的现象,主要表现为副文本层面的导言和注释及文本内层面的译文叙事时态的偏离和原文含蓄信息的显化。这两个层面的译者声音显现不但阐明了译者的翻译观和读者观,尽量传达了原文丰富的文化信息,而且还拉近了故事与读者的距离,充分再现了原文的含义,对于该译本的成功起到了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小说 威廉·莱尔 译者声音 显现
下载PDF
《半生缘》英译本中翻译者的“显身性”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汪田田 马晓婧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 2018年第2期96-101,共6页
张爱玲的长篇小说《半生缘》因金凯筠的翻译走向世界,并受到海外读者的一致好评。将译者的文化身份、审美观以及读者观置于《半生缘》的英译过程中,探索其在理解和表达阶段的"显身性",发现译者的适当"显身性"保证... 张爱玲的长篇小说《半生缘》因金凯筠的翻译走向世界,并受到海外读者的一致好评。将译者的文化身份、审美观以及读者观置于《半生缘》的英译过程中,探索其在理解和表达阶段的"显身性",发现译者的适当"显身性"保证了《半生缘》英译本的成功,也重新定义了译者、读者和作者的关系,为中国文学走向世界提供了新的参考范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爱玲 《半生缘》 金凯筠英译 显身性
下载PDF
从译者的“隐形”“显形”到“忘形”谈译者主体性 被引量:1
8
作者 王玉 田翠芸 《华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1期128-131,共4页
根据译者的“隐形”、“显形”到“忘形”对译者主体性进行研究。由于先前翻译地位的低下以及对译者要求不当,造成译者“隐形”,从而使得译者主体性遭到忽视;现在,翻译地位的提高以及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促使译者“显形”,译者主体... 根据译者的“隐形”、“显形”到“忘形”对译者主体性进行研究。由于先前翻译地位的低下以及对译者要求不当,造成译者“隐形”,从而使得译者主体性遭到忽视;现在,翻译地位的提高以及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促使译者“显形”,译者主体性也随之受到重视;但值得注意的是,在当今崭新的翻译时代背景下,各种翻译技术的发展导致译者“忘形”,从而使译者主体性面临挑战。译者主体性作为翻译研究的重点,不应拘泥于由忽视到重视的转变,而应以全面地眼光,发现并正视其现在所面临的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译者主体性 “隐形” “显形” “忘形”
下载PDF
论译者的显身性 被引量:1
9
作者 任蕊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540-544,555,共6页
译者在翻译中的隐身一直被口笔译两个领域作为职业操守广为推崇。要求译者隐身,体现了人们希望以译者隐身突显源语意欲表达的意义,希望译文不是译文,而是原作品。人们担心译者会歪曲语言文化事实。然而,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隐身是一种... 译者在翻译中的隐身一直被口笔译两个领域作为职业操守广为推崇。要求译者隐身,体现了人们希望以译者隐身突显源语意欲表达的意义,希望译文不是译文,而是原作品。人们担心译者会歪曲语言文化事实。然而,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隐身是一种主观想象,难以作为职业操守被践行。从现实角度来说,它作为职业操守是抽象的、不存在的。显身才是译者的真实存在状态,是译者的本质属性。译者的显身指译者能动地操控跨文化语言交流。这种操控不是歪曲语言文化事实,不是歪曲源语意欲表达的意义,而是确保源语意图,推动语言互动,是译者的职责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译者 译员 隐身 显身 职业操守
下载PDF
突破传统视角的译者、翻译和译论“现身”观
10
作者 刘璟莹 《现代英语》 2021年第5期80-82,共3页
文章以谢天振编著的《隐身与现身:从传统译论到现代译论》(以下简称为《隐身与现身》)为出发点,从当代译学发展的角度,对译者、翻译和译论的"隐身与现身"进行分析和探讨。作者认为,译者的"现身"是传统译论发展到当... 文章以谢天振编著的《隐身与现身:从传统译论到现代译论》(以下简称为《隐身与现身》)为出发点,从当代译学发展的角度,对译者、翻译和译论的"隐身与现身"进行分析和探讨。作者认为,译者的"现身"是传统译论发展到当代译论的转折点,研究者应当从新的立场看翻译,结合案例用新的视角去看待译者的身份。文章将结合《隐身与现身》的观点,从翻译现象、译学历史、译介学和翻译理论四个方面审视译者、翻译和译论在相互关联中的"现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译者 翻译 译论 现身
原文传递
论译者显形理论下教师角色的定位——以综合英语教学为例
11
作者 周琼 《韶关学院学报》 2015年第11期162-165,共4页
劳伦斯·韦努蒂主张译者显形,保留原作的"异国情调"。教材、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构成了综合英语的课堂教学过程;教师通过在选材、语言以及文体上的角色定位,科学地整合创新教材,进而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 译者显形理论 综合英语教学 教师角色定位
下载PDF
女性主义翻译理论关照下译者的显身——以陶洁译《紫颜色》为例看女性主义译者对文本的操控
12
作者 黄梅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5年第3期103-105,共3页
女性主义翻译理论起源于女权运动,产生于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其目的在于在翻译研究和翻译实践中植入性别概念,主张译本和原文文本的平等地位,倡导发挥女性主义译者的创造性和主体性,通过提倡以女性主义的名义操控原文文本,建议采用女性... 女性主义翻译理论起源于女权运动,产生于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其目的在于在翻译研究和翻译实践中植入性别概念,主张译本和原文文本的平等地位,倡导发挥女性主义译者的创造性和主体性,通过提倡以女性主义的名义操控原文文本,建议采用女性主义的翻译策略,挑战了传统译论中译者需隐身的观念,实现了译者的显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主义翻译理论 译者主体性 显身
下载PDF
女性译者的彰显
13
作者 佟云 《海外英语》 2014年第17期160-161,共2页
女权运动的兴起、译者地位的提高,使得很多女性译者越来越意识到自己在翻译过程中的主体性,并通过各种方式使其得以彰显,从而提高女性译者的地位。实践过程中,女性译者通过对原文的操作进行了隐形与显形的彰显。此举不仅提高了译者地位... 女权运动的兴起、译者地位的提高,使得很多女性译者越来越意识到自己在翻译过程中的主体性,并通过各种方式使其得以彰显,从而提高女性译者的地位。实践过程中,女性译者通过对原文的操作进行了隐形与显形的彰显。此举不仅提高了译者地位、很好地配合了女权运动,而且也使翻译具有跨学科性。但其翻译理论过于强调译者的主体性,从而减弱了翻译的忠实性,忽略了读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译者主体性 女权运动 显性彰显 隐性彰显
下载PDF
从英译《北京折叠》看译者的“隐形显形” 被引量:2
14
作者 李妍慧 《长春大学学报》 2018年第9期35-39,共5页
中国科幻小说斩获雨果奖的过程中少不了译者刘宇昆的功劳。本文从解构主义出发,探讨译者的"隐形"与"显形"及评价译者地位的方式。刘宇昆翻译《北京折叠》时,力求中国小说融入国际市场,选择译者"隐形",以... 中国科幻小说斩获雨果奖的过程中少不了译者刘宇昆的功劳。本文从解构主义出发,探讨译者的"隐形"与"显形"及评价译者地位的方式。刘宇昆翻译《北京折叠》时,力求中国小说融入国际市场,选择译者"隐形",以求作品能适应新语境。但他也没有遵照英文写作手法或原则去侵犯原作,而是选择了译者"显形",保留原作的新鲜感和陌生感,让读者自己去理解其中的深刻含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译者“隐形显形” 《北京折叠》 解构主义 归化和异化 刘宇昆
下载PDF
钱锺书翻译思想中有“矛盾”?——与《钱锺书翻译思想中的矛盾》一文作者商榷 被引量:2
15
作者 杨全红 《中国外语》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98-103,共6页
《文汇读书周报》2014年6月27日载有《钱锺书翻译思想中的矛盾》一文,其中指出钱锺书"在译者的隐身与现身问题上的态度存在着矛盾"。经考察,上述"矛盾"并不成立。具体而言,说钱锺书延续了"原文至上"及&qu... 《文汇读书周报》2014年6月27日载有《钱锺书翻译思想中的矛盾》一文,其中指出钱锺书"在译者的隐身与现身问题上的态度存在着矛盾"。经考察,上述"矛盾"并不成立。具体而言,说钱锺书延续了"原文至上"及"翻译必须忠实于原文"等传统译学观是真,而说其"一而再、再而三"地"肯定和推崇"林译则言过其实。文章认为,"忠实"与"现身"并不必然二元对立,实现"忠实"下的"现身"并非不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钱锺书 谢天振 翻译思想 隐身 现身 矛盾
原文传递
译者显身场域与模式——以译作序跋为例
16
作者 朱灵慧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17年第5期107-112,共6页
译作序跋是译者显身的直接场域,是译者主体性研究视角之一。本文通过分析译作序跋的言说内容和方式,呈现译者以注解原作为起点,以译事阐发为矢向,实现不同程度的显身过程。同时指出,"隐身"为翻译之特性对译者的伦理要求,而&qu... 译作序跋是译者显身的直接场域,是译者主体性研究视角之一。本文通过分析译作序跋的言说内容和方式,呈现译者以注解原作为起点,以译事阐发为矢向,实现不同程度的显身过程。同时指出,"隐身"为翻译之特性对译者的伦理要求,而"显身"则是翻译之复杂性使译者所处之实际状态。故译者身份并非"隐身"与"显身"之别,而是显身强弱之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译者显身 主体性 序跋 注解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