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广东省转化医学研究发展现状 被引量:1
1
作者 袁宁 《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 CAS 2015年第1期27-32,49,共7页
目的:分析广东省转化医学研究发展现状。方法:统计分析广东省现有转化医学研究中心(平台)、举办的相关学术会议、承担的科研基金项目和发表的论文等方面的数据。结果:广东省至少已建成转化医学研究中心(平台)24个,举办相关学术会议22次... 目的:分析广东省转化医学研究发展现状。方法:统计分析广东省现有转化医学研究中心(平台)、举办的相关学术会议、承担的科研基金项目和发表的论文等方面的数据。结果:广东省至少已建成转化医学研究中心(平台)24个,举办相关学术会议22次,承担了42项以上科研课题,在国内外发表了79篇相关论文,其中12篇为中医药转化医学研究论文。结论:广东省转化医学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并呈现出一定的发展规律。未来,政府部门应该更加注重转化医学研究的发展,将广东省重点实验室、重点学科的发展与转化医学研究的发展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以促进广东省转化医学研究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化医学 转化研究 生物医学 转化平台 中医药转化
下载PDF
翻译研究的传统思路及其思考 被引量:2
2
作者 张万防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2期64-66,共3页
在梳理中西传统译论的基础上,认为传统翻译研究思路可概括为规定性、中心性和封闭性。
关键词 翻译研究 传统思路 规定性 中心性 封闭性
下载PDF
论《接骨师之女》汉译本的“无根回译”现象 被引量:1
3
作者 黄越 《华文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58-63,共6页
这篇论文旨在分析美国华裔女作家谭恩美小说《接骨师之女》汉译本的翻译策略。"无根回译"是新兴的翻译理念,最初指将以汉语为母语的中国学者用异语创作的文本译回成汉语的过程,随后这一理念也逐渐被运用到华裔英语文学译介研... 这篇论文旨在分析美国华裔女作家谭恩美小说《接骨师之女》汉译本的翻译策略。"无根回译"是新兴的翻译理念,最初指将以汉语为母语的中国学者用异语创作的文本译回成汉语的过程,随后这一理念也逐渐被运用到华裔英语文学译介研究中。这篇论文主要从语言风格、情节叙事、文化解读三个角度探讨《接骨师之女》汉译本中的"无根回译"翻译特色。然而,在运用"无根回译"来分析华文文学译本时需要注意,华裔作家又不完全等同于操用异语写作的中国学者。虽然华裔作家有着回溯文化之根的诉求,但他们的行文构思、文化体验、语言表达等方面都有着不同于中国本土作家的地方,仔细辨明这些差别,能让我们更加客观地分析汉译本中译者采取的翻译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华裔文学 翻译研究 无根回译 谭恩美 《接骨师之女》
下载PDF
论闽都文化旅游翻译与旅游英语学科建设 被引量:2
4
作者 檀东榕 《宜春学院学报》 2013年第11期125-129,共5页
以闽都文化旅游为出发点,从ESP研究视角探讨旅游英语翻译和地方本科高校旅游英语学科建设,期待在闽都文化旅游英语翻译研究方面做些有益探索。文章试图从翻译学、文化旅游、旅游英语等多学科多维度认识闽都文化旅游翻译和旅游英语研究... 以闽都文化旅游为出发点,从ESP研究视角探讨旅游英语翻译和地方本科高校旅游英语学科建设,期待在闽都文化旅游英语翻译研究方面做些有益探索。文章试图从翻译学、文化旅游、旅游英语等多学科多维度认识闽都文化旅游翻译和旅游英语研究的复杂性和综合性。文章理论论证和个例实证研究相结合,力图为ESP研究提供新模式。文章最后论证地方院校旅游英语学科建设方面应该注意的各方面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SP旅游英语 闽都文化 英语翻译
下载PDF
《莎乐美》的翻译与五四女性文学 被引量:1
5
作者 陈婧 李思茗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4期93-97,共5页
翻译的文化学派把翻译作品和社会、历史、文化联系起来,突破了语言学派专注于不同语言之间的对比、转换的模式,摆脱了传统翻译研究中对源语言的过分关注,而突出了译本和目标文化的相互关系和作用,为翻译研究注入了新的生机。在中国近代... 翻译的文化学派把翻译作品和社会、历史、文化联系起来,突破了语言学派专注于不同语言之间的对比、转换的模式,摆脱了传统翻译研究中对源语言的过分关注,而突出了译本和目标文化的相互关系和作用,为翻译研究注入了新的生机。在中国近代史上,五四时期为中国的现代性奠定了基础。在这个过程中翻译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而各种译本从源文选择、翻译到接受都与五四时期的历史背景、译者的目的、意识形态等社会文化因素息息相关。在翻译研究的文化范式基础上分析可见:《莎乐美》的翻译受到五四时期社会因素、译者意图及翻译的地位等因素的影响,翻译重塑莎乐美作为经典文学形象之一参与文化和社会的构建过程,在五四女性文学中得以再现,展示了翻译对目的语文化的影响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译研究 文化转向 《莎乐美》 五四时期 女性文学
下载PDF
翻译传播学论纲 被引量:50
6
作者 尹飞舟 余承法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70-176,共7页
中华文化的国际传播主要是跨语言的翻译传播,长期面对克服传播障碍、提升传播效果的根本问题,构建翻译传播学则是为解决这一根本问题提供理论支持。翻译传播是异语场景中人类借助翻译实现的信息传递活动。翻译传播学是研究翻译传播本质... 中华文化的国际传播主要是跨语言的翻译传播,长期面对克服传播障碍、提升传播效果的根本问题,构建翻译传播学则是为解决这一根本问题提供理论支持。翻译传播是异语场景中人类借助翻译实现的信息传递活动。翻译传播学是研究翻译传播本质及其规律的一门新兴交叉学科,是传播学的分支。以推动翻译传播的理论思考与实践探索为宗旨,将翻译传播作为整体进行考察研究,阐释其本质属性,分析翻译传播与传播、翻译的关系,论述翻译传播学的学理支撑、基本内容、研究方法以及社会应用,初步构建翻译传播学的基本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译传播 翻译传播学 翻译 传播 本质属性
下载PDF
翻译传播学视域下湖湘文化“走出去”策略体系建构 被引量:16
7
作者 余承法 万光荣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80-185,共6页
基于翻译传播学的视角,根据翻译传播的主体、客体、译者、媒介、受体、效果等六个要素之间的互动关系,将翻译传播过程分为发起、翻译、传输、接收四个阶段。为了进一步推动湖湘文化“走出去”,可针对这四个阶段依次确立优选优创策略、... 基于翻译传播学的视角,根据翻译传播的主体、客体、译者、媒介、受体、效果等六个要素之间的互动关系,将翻译传播过程分为发起、翻译、传输、接收四个阶段。为了进一步推动湖湘文化“走出去”,可针对这四个阶段依次确立优选优创策略、对外翻译策略、国际传播策略和效果评测策略,并以中国(长沙)马栏山文创产业园为文化交流基地和国际传播平台,建构一个有机统一、循环往复、自我优化的湖湘文化“走出去”策略体系。这是讲好湖南故事、传播湖南声音、弘扬湖南精神的基础性工程,对形成湖南的文化建设和政治经济建设的良性互动具有战略意义和现实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译传播学 湖湘文化 优选优创策略 对外翻译策略 国际传播策略 效果评测策略
下载PDF
翻译写作学视域下政治文献中国特色词汇英译探析——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英文版为例
8
作者 周苏萍 《黑河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111-113,117,共4页
汉英两种语言的巨大差异,加上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使得如何正确英译政治文献中的中国特色词汇成为无法避免的难题之一。以“直译与意译”“异化与归化”为代表的翻译方法与策略未能在翻译实践中将语言层面的操作与文化层面的取向统一起... 汉英两种语言的巨大差异,加上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使得如何正确英译政治文献中的中国特色词汇成为无法避免的难题之一。以“直译与意译”“异化与归化”为代表的翻译方法与策略未能在翻译实践中将语言层面的操作与文化层面的取向统一起来。翻译写作学将翻译原则与方法进行梳理,提出“直译、意译、归译”三分法,并修正长期以来对“意译”的误解,将翻译中语言与文化的操作进行统一,既简化了翻译原则,又为同一原文衍生出多种不同译文提供了合理解释的依据,有助于更好地理解翻译效果,从而采用合适的翻译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词汇 翻译写作学 归译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英文版
下载PDF
翻译传播学视域下《西游记》英译本的域外接受研究
9
作者 肖志清 崔宇婷 《译苑新谭》 2024年第1期163-172,共10页
《西游记》是中国文学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不朽著作,研究其英译本的域外接受情况对中国文学外译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本文基于翻译传播学视角,在Amazon和Goodreads两大平台利用Python数据处理技术提取亚瑟·韦利单行本、余国藩全... 《西游记》是中国文学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不朽著作,研究其英译本的域外接受情况对中国文学外译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本文基于翻译传播学视角,在Amazon和Goodreads两大平台利用Python数据处理技术提取亚瑟·韦利单行本、余国藩全译本及詹纳尔全译本三种《西游记》英译本的读者评论,构建小型读者评论语料库,采用量化分析和质性研究结合的方式从内容、翻译、价值、效果四个维度探究读者对于《西游记》英译本的域外接受现状。研究发现,海外读者对《西游记》英译本的整体评价满意、接受效果良好,但对装帧设计、译本质量存在一些批评声音。针对读者评论中的“他者”声音,需要聚焦翻译传播中的关键问题,重视翻译传播路径和效果,以期实现中西文化的交流互鉴,让中国文化典籍更好地走向世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游记》 英译本 翻译传播学 接受效果
原文传递
《孙子兵法》英译本的回译性解读:激活与遮蔽 被引量:3
10
作者 裘禾敏 《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 CSSCI 2014年第4期121-124,共4页
诸子典籍蕴涵了丰富而深厚的民族文化,其英译本的回译研究与传统文化对外传播有着密切的联系。论文以《孙子兵法》英译本为个案,着重探讨"激活与遮蔽:回译研究之文化考量"的价值与意义,认为典籍文化里长期固定的部分概念虽已... 诸子典籍蕴涵了丰富而深厚的民族文化,其英译本的回译研究与传统文化对外传播有着密切的联系。论文以《孙子兵法》英译本为个案,着重探讨"激活与遮蔽:回译研究之文化考量"的价值与意义,认为典籍文化里长期固定的部分概念虽已没有了新鲜的解读空间(遮蔽),却能借助翻译在英语文化体系里增添崭新的思想内涵(激活),因而拓展了源语的文化影响力,提升了典籍在英语世界里的传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孙子兵法》英译本 回译性研究 激活与遮蔽
原文传递
译介学视角下的民族志译者角色研究——以贺大卫为例 被引量:7
11
作者 黄中习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6期51-55,68,共6页
本文以贺大卫的壮文化典籍民族志英译为例,认为译介学理论对民族典籍外译有重要的启示与指导作用。民族典籍的译入和译出是多维的民族志文化翻译,是系统的跨文化交流行为,都会受意识形态、社会背景、文化语境、民族审美情趣、译者取舍... 本文以贺大卫的壮文化典籍民族志英译为例,认为译介学理论对民族典籍外译有重要的启示与指导作用。民族典籍的译入和译出是多维的民族志文化翻译,是系统的跨文化交流行为,都会受意识形态、社会背景、文化语境、民族审美情趣、译者取舍、接受者习惯等各种文本内外因素的影响。民族志译者要扮演源语研习者、文化收集者、文化解说员、文本制作者和深度翻译者等五重角色,才能做好民族志研究与翻译工作。基于数据分析的民族志译者描述性研究显得更加客观公正,说服力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译介学 民族志翻译 译者研究 描述性研究
下载PDF
《中国科技翻译》1988—2010年口译论文分析 被引量:5
12
作者 周忠良 《中国科技翻译》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9-21,4,共4页
《中国科技翻译》是国内翻译研究的专业权威学术期刊,代表着国内翻译研究的成果和动向。本文对该刊1988-2010年间刊载的口译研究论文进行了考察,呈现了这23年间口译研究论文的数量、作者来源、研究主题、研究方法及研究特点,据此分析了... 《中国科技翻译》是国内翻译研究的专业权威学术期刊,代表着国内翻译研究的成果和动向。本文对该刊1988-2010年间刊载的口译研究论文进行了考察,呈现了这23年间口译研究论文的数量、作者来源、研究主题、研究方法及研究特点,据此分析了国内口译研究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了提升研究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科技翻译》 口译论文 分析
原文传递
电影批评的三个论题——论电影学译著中的电影批评问题 被引量:3
13
作者 唐忠敏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2期131-136,共6页
电影批评理论范式的构建是一个任重而道远的过程,除立足于国内电影的理性哲思外,放眼国外电影研究的学术成果亦是重要的途径。查阅近年来的电影学译著,发现国外电影批评以欧美经典电影为主要研究对象,重在引领读者品味经典,探索理论研... 电影批评理论范式的构建是一个任重而道远的过程,除立足于国内电影的理性哲思外,放眼国外电影研究的学术成果亦是重要的途径。查阅近年来的电影学译著,发现国外电影批评以欧美经典电影为主要研究对象,重在引领读者品味经典,探索理论研究、创作实践与社会文化之间的复杂关系。以跨学科阐释为主要研究视角,尤其侧重从哲学与文化批评的角度观察电影,从而将影像本体研究延伸到了文化探索与哲学思考的高度。同时,国外电影批评还关注电影对人类心理欲望的呈现,重视引导观众从影像中获得心理真实和引起情感共鸣。围绕哲学批评、心理学研究和文化阐释三个方面对近年来电影学译著中的电影批评问题进行回顾,梳理了西方学者在这一议题上的主要论题与研究方法,以期为国内相关研究者提供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影学译著 哲学批评 心理学研究 文化阐释
下载PDF
“译文学”:中国比较文学学科理论的新建构 被引量:2
14
作者 朱静宇 《北方工业大学学报》 2021年第1期88-94,共7页
王向远先生在“译文学”的学科理论体系建构中,考察辨析并厘清了原有学科理论中的若干模糊概念,又在中国学术思想史的宝藏中发现并提炼了若干独特的学术概念,从而在“译文生成”和“译文评价”两个层面上提出了一整套相互关联的学术概... 王向远先生在“译文学”的学科理论体系建构中,考察辨析并厘清了原有学科理论中的若干模糊概念,又在中国学术思想史的宝藏中发现并提炼了若干独特的学术概念,从而在“译文生成”和“译文评价”两个层面上提出了一整套相互关联的学术概念与学科范畴,形成了独特的学科理论体系,为译文研究提供了新的可能性,既能有效地指导比较文学与翻译文学的研究实践,也具有学科理论与思想理论的创新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译文学” 王向远 学科理论 本体论 关联论
下载PDF
新世纪翻译文学研究的集大成者——从《王向远著作集》看王向远教授的翻译文学研究
15
作者 于俊青 《泰山学院学报》 2008年第2期51-53,共3页
王向远教授的翻译文学研究遵循从具体实践上升到理论研究的原则,善于在前人的基础上进行理论创新,其研究成果填补了多项学术空白。他通过具体的研究实践有效推动了我国的翻译文学史研究;他系统构建了翻译文学理论体系,为繁荣中国乃至世... 王向远教授的翻译文学研究遵循从具体实践上升到理论研究的原则,善于在前人的基础上进行理论创新,其研究成果填补了多项学术空白。他通过具体的研究实践有效推动了我国的翻译文学史研究;他系统构建了翻译文学理论体系,为繁荣中国乃至世界的翻译文学研究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向远 翻译文学研究 翻译文学理论 翻译文学史
下载PDF
关于“译文学”的评价与创新问题——兼与耿强副教授商榷
16
作者 张雨轩 《北方工业大学学报》 2021年第1期110-115,共6页
“译文学”是中国学者在翻译理论研究方面继“译介学”之后做出的又一突出贡献。“译文学”与“译介学”的关系不是《范式创新与本体论话语》一文所断言的“对着讲”的关系,而是“接着讲”的关系;“译文学”的一系列概念范畴并不是无源... “译文学”是中国学者在翻译理论研究方面继“译介学”之后做出的又一突出贡献。“译文学”与“译介学”的关系不是《范式创新与本体论话语》一文所断言的“对着讲”的关系,而是“接着讲”的关系;“译文学”的一系列概念范畴并不是无源之水,它们从中国传统译学和中国翻译实践中提炼得出,既是表达性的,也是工具性的,并非是“满足个人需要的强制性阐释”;“译文学”尝试建立了一个全新的理论体系,不是所谓“局部创新”而是体系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译文学” 《译文学》 “译介学”
下载PDF
“译文学”对“译介学”理论评价“误区”辨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孙若圣 《北方工业大学学报》 2021年第1期103-109,共7页
“译介学”与“译文学”作为中国译学与比较文学领域密切关联的两种创新型理论,其间的学术论辩是近几年来颇值得关注的学术动向。在讨论中,有论文认为“译文学”对“译介学”的理论评价陷入了三个“误区”。本文尝试对此进行辨析,论证... “译介学”与“译文学”作为中国译学与比较文学领域密切关联的两种创新型理论,其间的学术论辩是近几年来颇值得关注的学术动向。在讨论中,有论文认为“译文学”对“译介学”的理论评价陷入了三个“误区”。本文尝试对此进行辨析,论证了“译文学”没有将“译介学”排斥在翻译学范畴之外,“创造性叛逆”与“破坏性叛逆”两个概念之间不存在形而上与形而下之别,“译文学”对“译介学”概念的辨析也无碍于对“译介学”总体的高度肯定与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译文学” “译介学” “创造性叛逆” “破坏性叛逆”
下载PDF
新世纪文化转型中的中国陀思妥耶夫斯基译介与研究
18
作者 刘娜 《俄罗斯文艺》 CSSCI 2017年第1期145-151,共7页
进入新世纪后,中国学术界在文化转型中迎来了陀思妥耶夫斯基新的研究热潮,在广度和深度上都取了很大的进步。一系列作家作品、传记、国外的优秀研究成果被译成中文并出版,中国学者也纷纷从文学、美学、宗教、哲学、历史等角度、采用多... 进入新世纪后,中国学术界在文化转型中迎来了陀思妥耶夫斯基新的研究热潮,在广度和深度上都取了很大的进步。一系列作家作品、传记、国外的优秀研究成果被译成中文并出版,中国学者也纷纷从文学、美学、宗教、哲学、历史等角度、采用多种研究方法探讨陀思妥耶夫斯基创作的丰富性。国际学术会议的召开和"中国陀思妥耶夫斯基研究中心"的成立为中国的陀氏研究学者提供了交流的平台。本文在梳理新世纪十五年间中国陀思妥耶夫斯基译介与研究成果、学术活动和组织情况的基础上,总结其主要特点,并在与国际陀学界的比较中对接下来的研究方向和前景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陀恩妥耶夫斯基 中国译介与研究 新世纪 文化转型
原文传递
茨威格现当代研究论略
19
作者 张晓青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1-36,共6页
自1923年奥利地作家茨威格及其几部作品在中国被提及后,在其后的90年时间里,伴随着中国社会的不断发展变化,茨威格在中国也经历了良好的开端、被冷落、80年代的复苏和90年代后受热捧的曲折接受过程。以史为经,以译介和研究文献为纬,综... 自1923年奥利地作家茨威格及其几部作品在中国被提及后,在其后的90年时间里,伴随着中国社会的不断发展变化,茨威格在中国也经历了良好的开端、被冷落、80年代的复苏和90年代后受热捧的曲折接受过程。以史为经,以译介和研究文献为纬,综述茨威格在中国90年的译介和研究概貌,不仅可以略窥其在中国历史变迁中显示的轨迹,也可反观其自身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茨威格 译介和研究 文学接受学
下载PDF
“创造性叛逆”本意之辨及“译文学”“译介学”学术空间之争——兼与刘小刚副教授商榷
20
作者 张焕香 《北方工业大学学报》 2021年第1期95-102,127,共9页
王向远教授指出“译介学”在对埃斯卡皮“创造性的背叛”一词借用的过程中,因缺少明确的概念界定而在理论与实践中招致了各种误解,这引起了“译介学”的警觉。有文章认为王向远教授对埃氏和谢天振教授“创造性叛逆”的解读都不够确切,... 王向远教授指出“译介学”在对埃斯卡皮“创造性的背叛”一词借用的过程中,因缺少明确的概念界定而在理论与实践中招致了各种误解,这引起了“译介学”的警觉。有文章认为王向远教授对埃氏和谢天振教授“创造性叛逆”的解读都不够确切,并由此对“译文学”提出商榷,对此有必要加以学理上的辨析。需要指出:王教授对“创造性背叛”原意的追溯并非“误读”,对“创造性叛逆”的批评也并非是为“译文学”开拓空间,“译文学”绝不是否定或颠覆译介学,而是富有创新的深化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译文学” “译介学” “创造性叛逆” 学术空间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