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3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关联理论与翻译的本质——对翻译缺省问题的关联论解释 被引量:185
1
作者 赵彦春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2003年第3期117-121,共5页
关联理论和翻译有着很好的兼容性,前者能够从本体论意义上解释后者这一复杂的语码转换现象。在语码转换过程中,关联性起着关键的作用,决定着译文信息和形式等相关因素的取舍。从另一角度来看,和任何信息处理一样,缺省是翻译过程中不可... 关联理论和翻译有着很好的兼容性,前者能够从本体论意义上解释后者这一复杂的语码转换现象。在语码转换过程中,关联性起着关键的作用,决定着译文信息和形式等相关因素的取舍。从另一角度来看,和任何信息处理一样,缺省是翻译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它一方面归因于人类认知处理方面的局限性,另一方面归因于语言文化本身的特异性,而且更重要的是,归因于交际的最佳关联性。当资源条件许可时,译文应尽力向原文趋同。鉴于翻译行为动态的认知关联特征,关联理论对翻译现象有着迄今为止最强的解释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联理论 翻译 缺省 解释力
下载PDF
翻译研究:规定、描写、伦理 被引量:96
2
作者 朱志瑜 《中国翻译》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5-12,共8页
本文首先澄清规定、描写与伦理几个概念的关系,并通过回顾翻译伦理研究,着重分析贝尔曼、韦努蒂、切斯特曼的伦理观点。指出传统的规定性理论说的是文本关系,而翻译伦理讨论的是人际关系。在后现代的背景下,文化间的不平等使"翻译... 本文首先澄清规定、描写与伦理几个概念的关系,并通过回顾翻译伦理研究,着重分析贝尔曼、韦努蒂、切斯特曼的伦理观点。指出传统的规定性理论说的是文本关系,而翻译伦理讨论的是人际关系。在后现代的背景下,文化间的不平等使"翻译伦理"越显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译伦理 规定 描写 差异的伦理 权力关系
原文传递
论接受理论对于翻译研究的解释力 被引量:84
3
作者 胡开宝 胡世荣 《中国翻译》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0-14,共5页
任何文本的翻译都涉及文本的接受,译者是特殊的读者。因此,以文本接受为研究对象的接受理论对于翻译研究无疑具有解释力。然而,由于翻译与文本接受,译者与普通读者之间的差异,接受理论不能机械地套用于翻译研究。我们认为应在深刻理解... 任何文本的翻译都涉及文本的接受,译者是特殊的读者。因此,以文本接受为研究对象的接受理论对于翻译研究无疑具有解释力。然而,由于翻译与文本接受,译者与普通读者之间的差异,接受理论不能机械地套用于翻译研究。我们认为应在深刻理解和消化的基础上,在翻译研究领域合理运用接受理论,避免陷入一些认识上的误区。接受理论告诉我们:1)翻译文本可视为源语文本的意义潜势与译者前理解或期待视野相互作用的产物,不存在所谓终极性译本。2)作为文本的召唤结构,源语文本的意义空白与未定性不应随意填补。当不得不对这些空白和未定性进行具体化时,应注意具体化的恰当性。3)译者是翻译活动的主体,并非其中心或主宰。4)译本读者在翻译文本的接受与效应史中发挥着决定性作用,但对具体翻译活动的影响却不是决定性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接受理论 翻译研究 解释力 文本意义 研究对象
原文传递
对中国译学理论建设的几点建议 被引量:72
4
作者 张佩瑶 《中国翻译》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3-9,共7页
中国究竟有没有翻译理论,这个问题在中国译坛已讨论多年。中国学界对此议题有两大取向,一派坚持中国对翻译有自己一套看法;另一派则倾向以西方近代流行的译论作为判断准则,认为中国欠缺翻译理论。本文以“理论”这个字的词义作为切入点... 中国究竟有没有翻译理论,这个问题在中国译坛已讨论多年。中国学界对此议题有两大取向,一派坚持中国对翻译有自己一套看法;另一派则倾向以西方近代流行的译论作为判断准则,认为中国欠缺翻译理论。本文以“理论”这个字的词义作为切入点,试从另一个角度分析何谓理论,讨论应该怎样界定中国有关翻译的讨论,并提出建立“翻译话语系统”,以推动中国翻译理论的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译理论 话语 米歇·傅柯 知识与权力 概念与认知模式 中国翻译史 翻译话语系统
原文传递
翻译—一种双重权力话语制约下的再创造活动 被引量:52
5
作者 秦文华 《外语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73-78,共6页
这篇文章旨在讨论权力话语对翻译理论与实践的影响。作者引证福柯的“权力话语”理论 ,从新历史主义文论角度和国内外翻译活动史实方面阐述了自己的观点 ,认为翻译活动受着原文作者和译文作者各自所处的权力话语的双重制约。
关键词 翻译研究 权力话语 新历史主义 再创造
原文传递
我国传统翻译研究中的盲点与误区 被引量:47
6
作者 吕俊 《外国语》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48-54,共7页
本文揭示了我国传统翻译研究中的一些盲点与误区,指出这些盲点与误区应归因于结构主义语言学理论以及相继形成的结构主义文艺思潮。作者以后结构主义的一些理论,如现象学、哲学解释学以及解构主义等理论对它进行剖析,并指出翻译活动是... 本文揭示了我国传统翻译研究中的一些盲点与误区,指出这些盲点与误区应归因于结构主义语言学理论以及相继形成的结构主义文艺思潮。作者以后结构主义的一些理论,如现象学、哲学解释学以及解构主义等理论对它进行剖析,并指出翻译活动是一种双重权力话语的制约活动,它也与一个民族的文化地位有密切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译研究 结构主义语言学 翻译活动 权力话语 盲点 文化地位 解构主义 文艺思潮 传统 学理
原文传递
翻译研究的后殖民视角 被引量:32
7
作者 李红满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2003年第1期105-109,共5页
传统的翻译理论一直假定翻译是两种文化之间的平衡对话,但是,在后殖民语境下,存在着强势文化与弱势文化之间的权力差异,而文化的不平等关系使平衡的对话根本无法实现。新世纪的翻译研究必须重视蕴涵于翻译文本的权力差异和历史语境。
关键词 翻译研究 后殖民视角 文化霸权 权力差异
下载PDF
权力话语制约下的翻译活动 被引量:36
8
作者 张瑜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70-73,共4页
翻译不是纯粹的文本之间的信息转换 ,而是在译入语文化的权力网络多元操控下 ,对原文本的重写。权力话语理论为翻译研究提供了宏观视角 ,揭示了翻译活动的社会性。
关键词 翻译研究 权力话语 多元操控 文化建构
下载PDF
非常时期的非常翻译——关于中国大陆文革时期的文学翻译 被引量:26
9
作者 谢天振 《中国比较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3-35,共13页
在中国翻译史上,1966至1976年大陆文革时期的文学翻译,属于非常时期的非常翻译,其特殊性在世界翻译史上也不可多得。该时期的文学翻译不仅要充当执政党党内不同政治集团之间的斗争工具,还要充当国际上不同政党之间的斗争工具,加上... 在中国翻译史上,1966至1976年大陆文革时期的文学翻译,属于非常时期的非常翻译,其特殊性在世界翻译史上也不可多得。该时期的文学翻译不仅要充当执政党党内不同政治集团之间的斗争工具,还要充当国际上不同政党之间的斗争工具,加上此时中国大陆几乎所有的翻译家都已经被“打倒”,权力与意识形态对翻译的操控达到极至。从翻译对象的选定、翻译过程的组织,到最后翻译文本的定稿、署名形式,乃至某些翻译文本中“夹译夹批”的奇怪形式,等等,无一不突显权力与意识形态对翻译的操控。本文选择大陆文革时期几个典型的文学翻译译本,以一系列极其生动的译例,具体、形象地揭示翻译与权力和意识形态等因素之间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革时期 文学翻译 权力与意识形态 操控
原文传递
翻译批评何为:重塑批评的话语力量 被引量:20
10
作者 蓝红军 《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84-88,共5页
相较于翻译学科的整体发展,翻译批评正日渐式微,翻译批评失语问题的存在已成为共识。但批评失语并不是广义上翻译批评的缺失,而是具有批评精神的翻译批评的缺失,是翻译批评失却了自身应有的话语力量。翻译批评失语是伴随着翻译行业化和... 相较于翻译学科的整体发展,翻译批评正日渐式微,翻译批评失语问题的存在已成为共识。但批评失语并不是广义上翻译批评的缺失,而是具有批评精神的翻译批评的缺失,是翻译批评失却了自身应有的话语力量。翻译批评失语是伴随着翻译行业化和翻译研究科学化发展而产生的,其中有世俗化力量的驱使,也有科学主义价值观的影响。让批评发出有影响力的声音,首先需要澄清对翻译批评的科学性的认识,让批评者明确自身的民族利益立场、学术思想立场、翻译伦理立场和文本审美立场等价值立场;其次需要提升翻译批评的理论品质,祛除批评中套用、滥用和误用理论的弊病;另外,还需适时回应新时代的需求,加强对当下的翻译实践问题的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译批评 话语 力量 翻译批评精神
原文传递
翻译研究的后殖民话语 被引量:8
11
作者 李红满 《山东外语教学》 2003年第2期8-11,共4页
当前在西方学院机构里流行的后殖民主义思潮已渗入翻译理论界,开始引起了许多英美翻译理论家对殖民和后殖民语境里的翻译活动的重视,着手研究翻译与帝国、翻译与文化身份、翻译与殖民主义霸权之间的历史共谋关系等热点问题.本文通过扼... 当前在西方学院机构里流行的后殖民主义思潮已渗入翻译理论界,开始引起了许多英美翻译理论家对殖民和后殖民语境里的翻译活动的重视,着手研究翻译与帝国、翻译与文化身份、翻译与殖民主义霸权之间的历史共谋关系等热点问题.本文通过扼要评述近年来西方学术界探索后殖民翻译理论的重要代表性著作,指出该理论注重分析蕴涵在翻译文本之中的权力关系和历史语境,为新世纪的翻译研究提供了全新的视角和思维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译研究 后殖民话语 文化霸权 权力关系
下载PDF
文化强国的法律保障:加强我国翻译立法的思考——基于文化语境下翻译与权力关系的考察 被引量:16
12
作者 王隆文 《中国翻译》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60-64,127,共5页
翻译是全球化时代文化交际与文化传播的重要手段,加强翻译立法是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法律保障。现阶段,我国翻译立法严重滞后并影响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战略的实施,翻译服务无法有效地将翻译连接知识与权力的纽带作用转化为增强国家文化... 翻译是全球化时代文化交际与文化传播的重要手段,加强翻译立法是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法律保障。现阶段,我国翻译立法严重滞后并影响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战略的实施,翻译服务无法有效地将翻译连接知识与权力的纽带作用转化为增强国家文化话语的政治优势。推进中国翻译立法,应当以服务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战略实施为立法指导思想,明确立法调整的对象、范围及重点,处理好翻译产业与翻译事业的关系,维护译者著作权,以及建立相应的行业准入标准和从业人员资质认证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译立法 文化强国战略 翻译与权力 文化话语
原文传递
中国武术翻译研究评鉴与展望 被引量:12
13
作者 张长念 张鹏飞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 2019年第6期76-80,共5页
对外翻译是推动中国武术国际传播与发展的重要途径,20世纪90年代至今?学界对其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其中主要集中于对翻译方法、翻译原则、翻译策略以及翻译中出现的问题等议题的探讨,但仍满足不了武术翻译实践的需求。通过对已有... 对外翻译是推动中国武术国际传播与发展的重要途径,20世纪90年代至今?学界对其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其中主要集中于对翻译方法、翻译原则、翻译策略以及翻译中出现的问题等议题的探讨,但仍满足不了武术翻译实践的需求。通过对已有研究成果的梳理,分析其中的不足,为进一步推进中国武术翻译的研究与实践提供借鉴。在此基础上,对中国武术翻译研究进行展望:完善翻译方法体系,使翻译实践有据可依,培养武术翻译的专业人才;推动中国武术翻译组织部门建设;借鉴其他学科翻译研究成果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文化影响力 武术翻译 翻译方法 翻译原则 文化传播 软实力
下载PDF
论翻译与权力 被引量:7
14
作者 黄焰结 《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7年第3期1-6,共6页
翻译与权力的互动关系尽管复杂,但主要呈三种形式:(1)权力下的翻译,即翻译受各种权力的操控;(2)翻译的权力,即翻译的影响、价值与功用;(3)翻译过程中的权力因素,即译者与作者、原文及译文之间的关系。近年来,翻译与权力已成为炙手可热... 翻译与权力的互动关系尽管复杂,但主要呈三种形式:(1)权力下的翻译,即翻译受各种权力的操控;(2)翻译的权力,即翻译的影响、价值与功用;(3)翻译过程中的权力因素,即译者与作者、原文及译文之间的关系。近年来,翻译与权力已成为炙手可热的研究课题,其研究热潮甚至被谓为翻译研究的权力转向,有着开拓翻译研究新视野和倡导多元文化共存的深刻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译 权力 互动关系 翻译研究 权力转向
下载PDF
翻译研究中的新历史主义话语 被引量:9
15
作者 朱安博 《中国翻译》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0-13,共4页
在米歇尔·福柯权力话语影响之下,翻译已经不再是单纯语言转换的游戏,而已经开始强调翻译文本的权力与政治功能。由于后殖民理论渗入到翻译研究之中,为具有强烈的权力意识的新历史主义的介入提供了理论基础和话语空间。在新历史主... 在米歇尔·福柯权力话语影响之下,翻译已经不再是单纯语言转换的游戏,而已经开始强调翻译文本的权力与政治功能。由于后殖民理论渗入到翻译研究之中,为具有强烈的权力意识的新历史主义的介入提供了理论基础和话语空间。在新历史主义的影响下,权力与政治在翻译研究中体现着抵抗的历史,蕴涵着一种由边缘走向中心的谋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历史主义 翻译研究 后殖民理论 权力话语
原文传递
翻译·文本·话语权力——翻译文本的本土化进程 被引量:9
16
作者 刘珩 《外语与外语教学》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41-44,共4页
词语、文本的表述模式和话语权力随着翻译在另一种语言中得以移植和再现,这一过程深刻揭示了不同语言间不对称的权力关系.本文回顾五四前后西方社会学著作的译介情况,着重考察翻译承载的思想观念在另一种不同的社会情境中被移植、表述... 词语、文本的表述模式和话语权力随着翻译在另一种语言中得以移植和再现,这一过程深刻揭示了不同语言间不对称的权力关系.本文回顾五四前后西方社会学著作的译介情况,着重考察翻译承载的思想观念在另一种不同的社会情境中被移植、表述并形成话语权力的四个环节,尝试回答西方思想是如何侵入并深入持久地影响我们的社会和文化以及在翻译过程中,我们是通过何种方式和策略来表述"西方经验"并再现和重构自己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译 文本 表述 话语权力 本土化
下载PDF
湖相泥页岩天文地层旋回测井识别在沾化凹陷沙三下亚段的应用 被引量:9
17
作者 闫建平 言语 +3 位作者 彭军 冯春珍 耿斌 李兴文 《测井技术》 CAS CSCD 2017年第6期701-707,共7页
以渤海湾盆地沾化凹陷沙三下亚段半深湖-深湖相泥页岩为研究对象,采用频谱、功率谱及小波多尺度分析方法对自然伽马测井数据进行处理。通过频谱分析识别出与地球轨道3要素比值相符的优势厚度,利用基于小波分析的功率谱法确定出与偏心率... 以渤海湾盆地沾化凹陷沙三下亚段半深湖-深湖相泥页岩为研究对象,采用频谱、功率谱及小波多尺度分析方法对自然伽马测井数据进行处理。通过频谱分析识别出与地球轨道3要素比值相符的优势厚度,利用基于小波分析的功率谱法确定出与偏心率理论曲线频率相近的尺度值,在该尺度值下进行小波分解,将结果与偏心率变化理论曲线进行对比划分泥页岩地层中的天文周期,将沾化凹陷沙三下亚段划分出18个偏心率周期,确定了其内部时间格架,有效地解决了湖相泥页岩地层分层困难的问题。发现偏心率值较高的时期方解石含量较低,总有机碳平均含量较高,指示着相对湿润的气候,有益于形成优质烃源岩,也为预测有利泥页岩储层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测井识别 天文周期 小波变换 功率谱 偏心率
下载PDF
权力话语视角下《论语》英译本的对比解读——以辜鸿铭和理雅各的译本为例 被引量:8
18
作者 王建 《山东外语教学》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97-103,共7页
在权力话语理论看来,翻译不可能摆脱意识形态、知识结构等权力话语的束缚和制约。从理雅各和辜鸿铭的《论语》英译本观之,两人在英译《论语》的目的、翻译策略以及读者对译本的接受程度等方面都有权力话语打下的烙印;理氏与辜氏分别采... 在权力话语理论看来,翻译不可能摆脱意识形态、知识结构等权力话语的束缚和制约。从理雅各和辜鸿铭的《论语》英译本观之,两人在英译《论语》的目的、翻译策略以及读者对译本的接受程度等方面都有权力话语打下的烙印;理氏与辜氏分别采取了原文为导向(source-language-oriented)和读者为导向(reader-oriented)的翻译原则以及相应的异化和归化的翻译策略,他们的译本在目的语中流行就足以说明其翻译策略的有效性,但由于两人的翻译策略受到不同权力话语的制约,致使其文化翻译目的在一定程度上分别得以实现或被消解。本文的研究为文本解读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并为翻译实践提出了相关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译目的 翻译策略 权力话语 解读
下载PDF
分割的权力 各异的翻译——从权力话语的视角看抗战时期的翻译活动 被引量:8
19
作者 罗天 胡安江 《外国语文》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82-85,共4页
抗战时期,中国的翻译活动并未停止。而翻译在中国的不同区域,以不同的方式展开,呈现出炯然各异的形态和特点,例如在延安根据地的马列主义著作的翻译,在国统区的文学作品的翻译,沦陷区的日本文学翻译,在抗日战场上的军事翻译等。本文以... 抗战时期,中国的翻译活动并未停止。而翻译在中国的不同区域,以不同的方式展开,呈现出炯然各异的形态和特点,例如在延安根据地的马列主义著作的翻译,在国统区的文学作品的翻译,沦陷区的日本文学翻译,在抗日战场上的军事翻译等。本文以这一特殊历史时期的翻译活动为研究对象,借用米歇尔.福柯的权力话语理论,分析抗战时期这些形态各异的翻译活动得以产生的原因,揭示出这些翻译活动绝非偶然,而是一定社会历史时期的必然产物,是被条块分割的权力操控之下的必然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日战争 翻译 权力话语 文学翻译 军事翻译
下载PDF
中国法律文献翻译输出之轨迹及其启示 被引量:8
20
作者 王灏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17-126,共10页
法律文献翻译是不同国家间法律文化交流和法律文明传播不可或缺的桥梁。近代中国,由于法制建设的弱势境地、法制不健全和人才奇缺,法律文献翻译在数量和质量上一直处于劣势地位,法学著作翻译"外译中"(译进)绝对优于"中译... 法律文献翻译是不同国家间法律文化交流和法律文明传播不可或缺的桥梁。近代中国,由于法制建设的弱势境地、法制不健全和人才奇缺,法律文献翻译在数量和质量上一直处于劣势地位,法学著作翻译"外译中"(译进)绝对优于"中译外"(译出)。进入新时代,中国已构建了完备的法律体系,法律文献已蔚为大观,昭示了法制的权威性和法学学术的魅力。实行法律文献翻译的"走出去"和"中法西传",向世界展示中国法学和法律的"文化自信",依托法律文献翻译输出,架构学术交流桥梁,确立中国法学和法律的国际话语权,对于提高中国文化软实力具有重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律文献 中国法学 翻译 出版 文化自信 软实力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