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花露水及其混合物对蛋白核小球藻的毒研究
1
作者 卞志强 丁婷婷 +1 位作者 张瑾 董欣琪 《安徽建筑大学学报》 2018年第2期42-47,共6页
为了研究花露水等其它护肤品的毒性作用,采用了时间毒性微板分析方法(T=MTA).以蛋白核小球藻(Chlorella pyrenoidosa,简称C. pyrenoidosa)为受试生物,3种不同品牌花露水六神、蛇胆和金银花三种花露水为研究对象,测定3种花露水及其混合... 为了研究花露水等其它护肤品的毒性作用,采用了时间毒性微板分析方法(T=MTA).以蛋白核小球藻(Chlorella pyrenoidosa,简称C. pyrenoidosa)为受试生物,3种不同品牌花露水六神、蛇胆和金银花三种花露水为研究对象,测定3种花露水及其混合物在不同暴露时间节点(0、12、24、48、72和96 h)对C. pyrenoidos的生长抑制毒性。应用非线性最小二乘法拟合在不同暴露时间测定的浓度-效应数据。结果表明,随着暴露时间的延长,三种花露水的毒性先急剧增大,然后趋于平稳;在不同的暴露时间,三种花露水的毒性大小也各不相同,金银花和蛇胆花的毒性随时间变化规律相似,但六神花露水的毒性随暴露时间的延长,基本无变化,即不具有时间依赖性;花露水混合物的毒性随时间变化规律也不相同,含有六神花露水的混合物的毒性变化与六神花露水的时间毒性变化规律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肤品花露水 蛋白核小球藻 时间毒性 微板毒性分析法
下载PDF
栀子苷对正常大鼠急性肝、肾毒性的时-毒关系分析 被引量:24
2
作者 程生辉 唐超 +1 位作者 李会芳 魏锦萍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62-165,共4页
目的:考察栀子苷对正常大鼠急性肝、肾毒性的时-毒关系,为栀子临床安全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Wistar大鼠11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给药后不同时间组(0.5,1,2,4,8,12,24,48,72 h组),除正常组灌服生理盐水外,其余组按剂量1.2 g·kg-1... 目的:考察栀子苷对正常大鼠急性肝、肾毒性的时-毒关系,为栀子临床安全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Wistar大鼠11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给药后不同时间组(0.5,1,2,4,8,12,24,48,72 h组),除正常组灌服生理盐水外,其余组按剂量1.2 g·kg-1灌服栀子苷。按组在灌胃后相应时间眼眶静脉取血,离心取血清,检测血清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碱性磷酸酶(ALP),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总胆红素(TBIL),尿素氮(BUN),肌酐(Cr)活性,观察肝肾毒性损伤情况。结果:与正常组比较,在给药12 h后AST,ALP,ALT,TBIL,BUN,Cr明显升高(P<0.05,P<0.01),在给药24,48 h后AST,ALP,ALT,TBIL,BUN,Cr出现峰值,72 h后明显下降,240 h可见基本恢复正常。病理组织学检查出现不同程度的汇管区炎细胞浸润、肝细胞坏死、汇管区胆管轻度增生、纤维组织增生等病理变化。结论:栀子苷(1.2 g·kg-1)对正常大鼠存在急性肝、肾毒性且存在一定的时-毒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栀子苷 肝毒性 肾毒性 时-毒关系
原文传递
平消片对大鼠的长期毒性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张玉敏 段志文 +4 位作者 李海山 崔金山 王嘉伦 张玲 孙佩杰 《沈阳医学院学报》 2002年第2期71-74,81,共5页
目的 :观测大鼠连续重复给予平消片可能产生的毒效应及其恢复情况 ,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毒理学依据。方法 :本研究观测指标及方法均按《中药新药研究指南》中规定的统一指标和方法进行。结果 :给药后中、高剂量组动物出现耳尖、尾尖、口... 目的 :观测大鼠连续重复给予平消片可能产生的毒效应及其恢复情况 ,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毒理学依据。方法 :本研究观测指标及方法均按《中药新药研究指南》中规定的统一指标和方法进行。结果 :给药后中、高剂量组动物出现耳尖、尾尖、口唇、爪尖发绀 ,少动、精神萎蘼等症状 ,但 1~ 2小时后完全恢复 ;高剂量组个别动物这种症状逐步加重 ,相继有 4只动物因呼吸衰竭而死亡 ;低剂量组个别动物只出现少动、精神不振现象 ,但在 3 0分钟内完全恢复 ,其后未见任何不良反应 ;各组动物粪便性状正常、生长情况良好 ;血液学指标、血液生化指标、脏器系数、脏器病理学检查均未见异常。结论 :平消片大鼠长期毒性试验的最大无损害作用剂量为 3 74mg·kg- 1 体重。临床应用时应严密注意本药主要成分马钱子中毒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消片 长期毒性 安全用药 药性
下载PDF
苏丹红Ⅱ对小鼠血液的影响 被引量:3
4
作者 常凤滨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07年第20期2433-2435,共3页
为了探讨苏丹红Ⅱ对小鼠血液的影响,研究了不同剂量苏丹红II对小鼠的红细胞、白细胞、血红蛋白的毒性作用以及对凝血时间的影响。采用了腹腔注射(i.p)的方法染毒,每天注射1次,每次注射0.2ml,对照组注射溶剂0.2ml,连续注射15天,于染毒20... 为了探讨苏丹红Ⅱ对小鼠血液的影响,研究了不同剂量苏丹红II对小鼠的红细胞、白细胞、血红蛋白的毒性作用以及对凝血时间的影响。采用了腹腔注射(i.p)的方法染毒,每天注射1次,每次注射0.2ml,对照组注射溶剂0.2ml,连续注射15天,于染毒20d取小鼠血液,对小鼠红细胞、白细胞及血红蛋白进行计数,并测定凝血时间。对实验结果进行了t检验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1)苏丹红Ⅱ可引起小鼠红细胞、血红蛋白数量的减少,且呈剂量-效应关系。2)苏丹红Ⅱ可使小鼠白细胞数、凝血时间随染毒剂量的增加而增加。由此推论,1)苏丹红Ⅱ对血小板可能有破坏作用,进而表现为凝血时间延长。2)苏丹红Ⅱ对小鼠红细胞、白细胞及血红蛋白有毒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丹红Ⅱ 小白鼠 红细胞 白细胞 血红蛋白 凝血时间 毒性作用
下载PDF
独活胶囊急性及长期毒性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段志文 张玉敏 +3 位作者 李海山 王嘉伦 张玲 盛伟 《沈阳医学院学报》 2002年第1期4-9,27,共7页
目的:评价独活胶囊急性及长期毒效应,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毒理学依据。方法:按《中药新药研究指南》要求,应用昆明种小鼠经口进行急性毒性试验,应用Wistar大鼠和杂种犬进行90天经口长期毒性试验。结果:小鼠、大鼠大剂量给药后10分钟出现... 目的:评价独活胶囊急性及长期毒效应,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毒理学依据。方法:按《中药新药研究指南》要求,应用昆明种小鼠经口进行急性毒性试验,应用Wistar大鼠和杂种犬进行90天经口长期毒性试验。结果:小鼠、大鼠大剂量给药后10分钟出现尾尖发绀、烦躁不安、呼吸加快等中毒症状,部分小鼠因呼吸衰竭而死亡,但大鼠给药30天后中毒症状消失;高剂量组大鼠生长较对照组缓慢,病理学检查可见部分大鼠胃胀气、粘膜水肿,光镜下可见高剂量组少数大鼠及犬肝细胞内有玻璃样小体出现,经恢复期观察此种改变为可逆的,基本恢复正常水平;各剂量组大鼠、犬的血液学、血液生化学各指标与对照组相比,均未发生有意义的变化,小鼠经口LD50为7.35±0.62g/kg。结论:独活胶囊属低毒类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独活胶囊 急性毒性 长期毒性 安全用药
下载PDF
城市供水毒性生物监测系统设计 被引量:1
6
作者 谭琦 黄凯宁 《可编程控制器与工厂自动化(PLC FA)》 2013年第11期26-29,共4页
本文结合水源泵站周边情况的复杂性,简单分析了引入水质毒性生物监测系统的必要性,然后相应给出了系统设计,描述了系统功能,最后通过应用实践,简单评价了应用效果,以期系统以后得到更好的应用拓展和功能优化。
关键词 水质毒性生物监测 水源 泵站
下载PDF
基于倾向性评分的不同疗程使用参麦注射液肝肾功能变化分析 被引量:15
7
作者 王连心 程豪 +1 位作者 谢雁鸣 杨薇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8期3053-3059,共7页
参麦注射液因直接进入血液循环而不经胃肠道吸收,肝肾毒性尤当重点关注。"量-毒"关系与"时-毒"关系是探讨肝肾毒性的2个重点问题,笔者已对超剂量使用参麦注射液是否引起肝肾毒性(即"量-毒"问题)进行探讨... 参麦注射液因直接进入血液循环而不经胃肠道吸收,肝肾毒性尤当重点关注。"量-毒"关系与"时-毒"关系是探讨肝肾毒性的2个重点问题,笔者已对超剂量使用参麦注射液是否引起肝肾毒性(即"量-毒"问题)进行探讨,该文基于医院信息系统(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HIS)提供的使用参麦注射液患者的数据信息,探讨不同疗程(临床连续使用超过14 d)对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肌苷(Cr)和尿素氮(Bun)等4个反应肝肾功能指标的影响,采用列联分析、Logistic回归及倾向性评分法(propensity score,PS)、倾向性评分的加权分析法(propensity score weighting,PSW)等分析方法,发现尚不能说明不同疗程对肝肾功能有明显影响。然而肝肾毒性监测是一个长期与重要的问题,尚需毒理学实验及临床前瞻性观察进一步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麦注射液 肝肾功能 “时-毒” 倾向性评分 倾向性评分加权分析法
原文传递
柴胡总皂苷单次给药对小鼠肝毒性的“量-时-毒”关系研究 被引量:7
8
作者 黄伟 孙蓉 吕莉莉 《中药药理与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62-65,共4页
目的:研究柴胡总皂苷粗提物单次给药致小鼠肝毒性的时毒、量毒关系。方法:小鼠按不同时间点或不同剂量分组,观察小鼠死亡情况和毒性反应,检查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活性,计算肝、脾、胸腺脏器指数,光学显微镜下观察肝组... 目的:研究柴胡总皂苷粗提物单次给药致小鼠肝毒性的时毒、量毒关系。方法:小鼠按不同时间点或不同剂量分组,观察小鼠死亡情况和毒性反应,检查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活性,计算肝、脾、胸腺脏器指数,光学显微镜下观察肝组织形态变化。结果:柴胡总皂苷粗提物31.25 g/kg剂量组对肝组织产生明显损伤,且随着剂量增大,ALT、AST升高显著,均在给药后4 h升高并达到高峰,48 h可恢复近正常值。光学显微镜下观察,柴胡总皂苷粗提物组小鼠肝组织出现不同程度的肝细胞水肿和脂肪变性,其中高剂量组甚至出现片状坏死、小叶结构不清。结论:小鼠单次灌服一定剂量柴胡总皂苷粗提物可造成急性肝损伤甚至死亡,并呈现一定的时毒、量毒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胡总皂苷 小鼠 肝毒性 时-毒关系 量-毒关系
原文传递
柴胡总皂苷对小鼠肝毒性“量-时-毒”关系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黄伟 李晓骄阳 孙蓉 《中药药理与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81-85,共5页
目的:研究柴胡总皂苷醇洗脱物(81.9%)单次给药致小鼠肝毒性的时毒、量毒关系。方法:取小鼠按不同时间点和不同剂量分组,观察小鼠死亡情况和毒性反应,检查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计算肝、脾、胸腺脏器指数,光学显微镜下... 目的:研究柴胡总皂苷醇洗脱物(81.9%)单次给药致小鼠肝毒性的时毒、量毒关系。方法:取小鼠按不同时间点和不同剂量分组,观察小鼠死亡情况和毒性反应,检查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计算肝、脾、胸腺脏器指数,光学显微镜下观察肝组织形态变化。结果:"时-毒"关系研究表明:按柴胡总皂苷含量计算,小鼠单次灌服74.5 mg/kg的柴胡总皂苷醇洗脱物后,小鼠血清ALT、AST均在给药后1~2 h达到高峰,48 h开始恢复,72h恢复近正常值;肝组织病理形态学检查显示柴胡总皂苷醇洗脱物给药8~24 h后可对肝组织产生明显损伤。"量-毒"关系研究表明:与正常组比较,柴胡总皂苷醇洗脱物不同剂量组(按柴胡总皂苷含量计算,分别为74.5,59.6,47.7,38.2,30.6,24.5 mg/kg)对肝组织产生不同程度的损伤,且随着剂量增大,ALT、AST升高显著,呈剂量依赖关系;肝组织病理形态学检查显示柴胡总皂苷醇洗脱物不同剂量组小鼠肝组织出现不同程度的肝细胞水肿和脂肪变性,其中高剂量组甚至出现片状坏死、小叶结构不清。结论:小鼠单次灌胃等生药量不等总皂苷含量的柴胡总皂苷醇洗脱物造成的急性肝损伤明显重于粗品,并呈现一定的时毒、量毒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胡总皂苷 小鼠 肝毒性 时毒 量毒
原文传递
苍耳子水提取液对小鼠肝毒性“量-时-毒”关系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汪永忠 洪燕 +1 位作者 李钰馨 韩燕全 《山西中医学院学报》 2016年第6期1-4,共4页
目的:考察苍耳子水提物单次给予对小鼠肝毒性的"量-时-毒"关系。方法:将小鼠按不同时间点和不同剂量分组,观察小鼠急性肝毒性反应,检测血清谷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谷草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水平,计算肝体比值,光学显微镜下观... 目的:考察苍耳子水提物单次给予对小鼠肝毒性的"量-时-毒"关系。方法:将小鼠按不同时间点和不同剂量分组,观察小鼠急性肝毒性反应,检测血清谷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谷草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水平,计算肝体比值,光学显微镜下观察肝组织病理形态变化。结果:"时-毒"关系研究表明:制备4.0 g/m L苍耳子水提液,取小鼠按不同时间点分组,按101.14 g/kg剂量小鼠灌胃给药一次,分别于给药后各时间点取血,小鼠血清ALT,AST均在给药1 h后明显升高,给药后8 h达到高峰,24 h后恢复近正常值;肝体比值增大,肝组织病理损伤严重;"量-毒"关系研究表明:小鼠单次灌胃给药不同剂量(101.14 g/kg、83.312 g/kg、66.650 g/kg、53.320 g/kg、42.656 g/kg、空白组同体积蒸馏水)。苍耳子水提液对肝组织产生明显损伤,随剂量增大,血清ALT,AST值显著升高。肝体比值增大,肝组织病理损伤严重。结论:小鼠单次灌胃给药苍耳子水提取液可造成明显急性肝损伤,并呈现一定"量-时-毒"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苍耳子水提液 肝毒性 时毒 量毒
下载PDF
Mixture Toxicities of Three Pesticides Having Different Time-Toxicity Profiles 被引量:2
11
作者 Mo Yu Shushen Liu +2 位作者 Mengchao Wang Fu Chen Hanxiao Tang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stry》 SCIE CAS CSCD 2014年第6期545-552,共8页
In the environment,chemical pollutants always exist as mixtures.To evaluate mixture toxicity,we should ex-amine the concentration ratios and the concentration levels of mixture components as well as the interactive ti... In the environment,chemical pollutants always exist as mixtures.To evaluate mixture toxicity,we should ex-amine the concentration ratios and the concentration levels of mixture components as well as the interactive time between the components and testing organism.Selecting three pesticides,metribuzin(MET),dodine(DOD)and ri-domil(RID),as mixture components,Vibrio qinghaiensis sp.-Q67 as testing organism,and 96-well microplate as exposure experiment carrier,the luminescence inhibition toxicities of the pesticides and their binary mixtures at six exposure time points(0.25,2,4,8,12,and 16 h)were determined.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three pesticides have different time-toxicity profiles.The toxicity of MET increases over time,and those of DOD and RID show a slight decrease or increase in the first 4 h,respectively,and then remain unchanged to 16 h.The toxicities of the binary mixtures consisting of the three pesticides depend on not only the mixture composition but also the exposure time.The time-toxicity profiles of all rays in MET-DOD mixture system are U-shaped curves,those in MET-RID system are basically monotonically increased and those in DOD-RID system are basically monotonically decreased.How-ever,our findings indicate that for the test substances,mixture toxicity can be predicted by the extended concentra-tion addition mode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xture toxicity concentration addition direct equipartition ray design PESTICIDE time-toxicity profile
原文传递
何首乌不同组分单次给药对小鼠肝毒性“量-时-毒”关系研究 被引量:28
12
作者 黄伟 张亚囡 孙蓉 《中国药物警戒》 2011年第4期193-197,共5页
目的观察何首乌不同组分单次给药对小鼠肝毒性"量-时-毒"关系的影响。方法 "时-毒"关系研究:取小鼠按不同时间点分组,单次灌胃给予一定剂量的何首乌水提组分、醇提组分,观察给药后小鼠死亡情况和毒性反应,分别于药... 目的观察何首乌不同组分单次给药对小鼠肝毒性"量-时-毒"关系的影响。方法 "时-毒"关系研究:取小鼠按不同时间点分组,单次灌胃给予一定剂量的何首乌水提组分、醇提组分,观察给药后小鼠死亡情况和毒性反应,分别于药后不同时间检测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计算肝、脾、胸腺脏器指数。"量-毒"关系研究:取小鼠按不同剂量分组,单次灌胃给予不同剂量的何首乌水提组分、醇提组分,分别于药后4h、2h按"时-毒"研究方法对小鼠进行相应处理。结果小鼠灌胃较高剂量何首乌水提组分后,血清ALT、AST活力在4h达到高峰,持续时间均约达24h;给药4h后小鼠出现肝脏明显肿大,肝指数升高,其中4~6h肝脏指数升高较为明显。小鼠灌胃较高剂量何首乌醇提组分后,血清ALT、AST活力在2h达到高峰,持续时间均约达48 h;给药2 h后小鼠出现肝脏明显肿大,肝指数升高,其中2~4h肝脏指数升高较为明显。何首乌水提组分剂量在(5.5~30.75)g.kg-1之间、醇提组分在(8.5~24.5)g.kg-1之间对肝组织产生明显损伤,且随着剂量增大,ALT、AST升高显著。结论小鼠单次灌胃给予一定剂量的何首乌水提组分或醇提组分可造成急性肝损伤,并呈现一定的"量-时-毒"关系。关于其肝脏损伤的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何首乌 不同组分 小鼠 肝毒性 “量-时-毒”关系
下载PDF
几种抗生素对蛋白核小球藻的时间毒性微板分析法 被引量:26
13
作者 陈琼 张瑾 +1 位作者 李小猛 刘磊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90-197,共8页
抗生素在不同的暴露时间可能具有不同的毒性变化规律。本文以蛋白核小球藻(C.pyrenoidosa)为受试生物,96孔微板为暴露实验载体,5种抗生素硫酸安普霉素、氯霉素、双氢链霉素、硫酸新霉素和硫酸链霉素为研究对象,通过在C.pyrenoidosa生长... 抗生素在不同的暴露时间可能具有不同的毒性变化规律。本文以蛋白核小球藻(C.pyrenoidosa)为受试生物,96孔微板为暴露实验载体,5种抗生素硫酸安普霉素、氯霉素、双氢链霉素、硫酸新霉素和硫酸链霉素为研究对象,通过在C.pyrenoidosa生长周期内选取6个暴露时间节点(即0、12、24、48、72和96 h),建立了抗生素在不同暴露时间对C.pyrenoidosa生长抑制毒性的微板测试方法(简称T-MTA),并应用T-MTA方法系统测定了5种抗生素对C.pyrenoidosa在不同暴露时间的生长抑制毒性。结果表明,抗生素对C.pyrenoidosa生长抑制毒性具有明显的时间依赖特征,即在开始的时候基本无毒性,而后毒性迅速增加,然后毒性增加速度减慢;不同抗生素的毒性随着暴露时间的延长增加速率不同;同一暴露时间内,5种抗生素对C.pyrenoidosa的毒性大小不同;且毒性顺序随着暴露时间延长而发生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生素 蛋白核小球藻 时间依赖毒性 微板毒性分析
下载PDF
半夏水提组分对小鼠肝毒性“量-时-毒”关系研究 被引量:22
14
作者 张丽美 鲍志烨 +3 位作者 黄幼异 黄伟 张亚囡 孙蓉 《中国药物警戒》 2011年第1期11-15,共5页
目的考察半夏水提组分单次给药小鼠肝毒性"量-时-毒"关系。方法单次给药"时-毒"关系研究:制备62.5 g.kg-1半夏水提组分,按25 mL.kg-1给小鼠灌胃给药1次,给药后按处理时间点依次为0(即空白对照组),0.5,1,2,4,8,12,24... 目的考察半夏水提组分单次给药小鼠肝毒性"量-时-毒"关系。方法单次给药"时-毒"关系研究:制备62.5 g.kg-1半夏水提组分,按25 mL.kg-1给小鼠灌胃给药1次,给药后按处理时间点依次为0(即空白对照组),0.5,1,2,4,8,12,24,48,72h,于相应时间点取血,测定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取肝组织,常规染色,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其组织形态学变化;单次给药"量-毒"关系研究:设定半夏水提组分82.5 g.kg-1、70.1 g.kg-1、59.6 g.kg-1、50.7 g.kg-1、43.1 g.kg-1、36.6 g.kg-1 6个剂量组,小鼠灌胃给药1次,空白组给蒸馏水,于给药后4h按上述方法测定血清ALT、AST及肝组织镜检。结果半夏肝毒性"时-毒"关系的研究显示小鼠单次灌胃62.5 g.kg-1的半夏水提组分血清ALT、AST值随时间的不同造成的肝损害的程度也不同,毒性高峰出现在给药后4h,持续约48h。肝组织病理形态学检查显示,半夏水提组分在给药后4h对肝组织产生明显损伤。半夏肝毒性"量-毒"关系的研究显示小鼠单次灌胃较高剂量半夏水提组分可使血清ALT、AST值显著升高。肝组织病理形态学检查显示给予较高剂量的半夏水提组分后,肝细胞可出现不同程度的水肿、脂肪变性以及部分点状坏死,而低剂量给小鼠灌胃,肝组织病理形态学未见异常改变。结论单次给予半夏水提组分可造成小鼠肝毒性损伤,并呈现一定的"量-时-毒"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夏 小鼠 肝毒 量-时-毒
下载PDF
山豆根不同组分对小鼠急性肝毒性“量-时-毒”关系研究 被引量:19
15
作者 杨倩 郑丽娜 +1 位作者 谢元璋 孙蓉 《中国药物警戒》 2010年第7期385-389,共5页
目的研究山豆根水提组分及醇提组分单次给药致小鼠急性肝毒性的"量-时-毒"关系。方法 "时-毒"关系研究:小鼠灌胃一定剂量的山豆根水提、醇提组分,分别于给药后不同时间检测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门冬氨酸氨... 目的研究山豆根水提组分及醇提组分单次给药致小鼠急性肝毒性的"量-时-毒"关系。方法 "时-毒"关系研究:小鼠灌胃一定剂量的山豆根水提、醇提组分,分别于给药后不同时间检测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水平及肝、脾、胸腺等脏器指数的变化,光学显微镜下进行肝脏病理学检查。"量-毒"关系研究:给小鼠灌胃不同剂量的山豆根水提、醇提组分,分别于药后6h、4h按"时-毒"研究方法对小鼠进行相应处理。结果小鼠血清ALT、AST水平分别在灌胃较高剂量的山豆根水提、醇提组分后6h、4h达到高峰,给药后12h肝脏指数均升至最高,给药后48h均可恢复至正常值;山豆根水提组分剂量在(1.789~3.494)g·kg-1之间、醇提组分在(2.779~5.427)g·kg-1之间,肝脏可产生明显病理损伤,且随着剂量增大ALT、AST水平升高显著。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小鼠肝细胞出现不同程度的核固缩、变性等病理改变。结论小鼠单次灌胃一定剂量的山豆根水提组分或醇提组分可造成急性肝毒性损伤,并呈现明显的"量-时-毒"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豆根 肝毒性 “量-时-毒”关系
下载PDF
雷公藤多苷致大鼠肝损伤的“时-毒”关系及免疫毒性机制研究 被引量:17
16
作者 唐宋琪 杨雪 +2 位作者 丁若兰 岑国栋 高永翔 《中药药理与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78-82,共5页
目的:探讨雷公藤多苷致大鼠肝损伤的"时-毒"关系及免疫毒性机制。方法:根据给药时长设置5个时间组(1周、2周、3周、4周、5周),每周组下设试验组、恢复期组及正常对照组。采用雷公藤多苷临床常用剂量的等效剂量(6.25mg/kg)给... 目的:探讨雷公藤多苷致大鼠肝损伤的"时-毒"关系及免疫毒性机制。方法:根据给药时长设置5个时间组(1周、2周、3周、4周、5周),每周组下设试验组、恢复期组及正常对照组。采用雷公藤多苷临床常用剂量的等效剂量(6.25mg/kg)给予试验组和恢复期组大鼠灌胃。检测大鼠胸腺、脾脏指数,试剂盒测定血清ALT、AST,HE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改变,LDH法测定NK细胞活性,MTT法测定T、B淋巴细胞活性,免疫组化法检测肝组织CD68表达水平,ELISA法测定肝组织TNF-α含量。结果:雷公藤多苷临床常用剂量的等效剂量(6.25mg/kg)可降低大鼠脾脏指数、胸腺指数,升高血清ALT、AST,导致肝组织病理改变,NK细胞活性下降,T、B淋巴细胞增殖转化能力下降,肝组织中CD68表达增加,肝组织中TNF-α含量增加,以上改变程度与给药时长呈正相关;恢复期大鼠ALT、AST及肝组织病理损伤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其改善程度与用药时长呈负相关。结论:雷公藤多苷所致大鼠肝损伤具有一定的"时-毒"关系,其机制可能与NK细胞活性受到抑制及肝Kupffer细胞活化并诱导TNF-α的合成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公藤多苷 免疫毒性 肝损伤 时毒关系
原文传递
拓展浓度加和模型预测三种三嗪类除草剂混合物的时间依赖毒性 被引量:17
17
作者 王猛超 刘树深 陈浮 《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56-60,共5页
浓度加和(CA)模型是评估与预测化学混合物毒性效应的常用模型之一,已广泛应用于药物组合与农药混配等多个混合物体系.然而,CA不能用于包含不同时间具有不同效应组分的混合物体系,需要拓展.以具有不同时间依赖毒性特征的三种三嗪类除草... 浓度加和(CA)模型是评估与预测化学混合物毒性效应的常用模型之一,已广泛应用于药物组合与农药混配等多个混合物体系.然而,CA不能用于包含不同时间具有不同效应组分的混合物体系,需要拓展.以具有不同时间依赖毒性特征的三种三嗪类除草剂即嗪草酮(MET)、西草净(SIM)和环嗪酮(HEX)为混合物组分,以直接均分射线法(EquRay)构建它们的二元混合物,以青海弧菌Q67为受试生物,在6个不同时间(即0.25,2,4,8,12和16 h)下测定各混合物组分及其二元混合物暴露于Q67时的发光抑制毒性,分析与归纳抑制毒性随时间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三种除草剂对发光菌Q67的发光抑制毒性具有不同的时间变化规律:MET的毒性随时间延长有明显增大的趋势,SIM的毒性在不同时间没有显著性变化,而HEX随着时间的延长毒性开始有所增加,而后变化很小;二元混合物毒性的时间变化规律与混合物组分有关,MET与HEX的二元混合物体系的毒性随暴露时间的延长而逐步增加,MET-SIM体系开始有所下降而后缓慢增加,而SIM-HEX体系的毒性在不同时间差异不明显;应用拓展后的CA模型分析所有二元混合物在不同时间点的毒性变化,表明都是加和的,没有协同或拮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浓度加和 化学混合物 直接均分射线 三嗪类除草剂 时间依赖毒性
原文传递
附子水提物单次给药对小鼠心脏“量-时-毒”关系研究 被引量:15
18
作者 冯群 李晓宇 +2 位作者 栾永福 孙赛男 孙蓉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927-932,共6页
目的:通过心电图变化和血清生化指标的改变,研究附子水提物单次给药对正常小鼠心脏"量-毒"和"时-毒"关系的影响。方法:根据给药剂量和药后不同时间点对小鼠分组,单次灌胃给予一定剂量的附子水提物,观察给药前后小鼠... 目的:通过心电图变化和血清生化指标的改变,研究附子水提物单次给药对正常小鼠心脏"量-毒"和"时-毒"关系的影响。方法:根据给药剂量和药后不同时间点对小鼠分组,单次灌胃给予一定剂量的附子水提物,观察给药前后小鼠ECG的变化,计算心、肝、肾的脏器指数,并检测血清中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B-型脑钠肽(BNP)和肌钙蛋白(CTn-I)的水平。结果:"时-毒"关系研究表明:给小鼠灌胃一定剂量附子水提物5 min后,小鼠心率开始升高,60 min达到峰值后逐渐降低;QRS间期、R波幅度、T波时间和幅度、QT间期从药后5 min开始降低,60 min达到最低值后逐渐升高;血中CK,LDH,BNP和CTn-I从药后5 min开始升高,60 min达到峰值;各时间点小鼠脏体比值无显著变化。"量-毒"关系研究表明:随着单次给药剂量的逐渐增大,小鼠的心率逐渐升高,心电图QRS间期、T波时间和幅度、QT间期逐渐减小,小鼠血清CK,LDH,BNP和CTn-I水平也逐渐升高,均呈现一定的剂量依赖性;各剂量组小鼠脏体比值无显著变化。结论:小鼠于不同剂量和不同时间点单次灌胃给予一定剂量的附子水提物可造成不同程度的心脏损伤,并呈现一定的"量-时-毒"关系,其毒性峰效应时间点出现在药后60 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附子 心脏毒性 “量-时-毒”关系
原文传递
柴胡总皂苷粗提物多次给药对大鼠肝毒性的“量-时-毒”关系研究 被引量:15
19
作者 黄伟 孙蓉 张作平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4期3344-3347,共4页
目的:研究柴胡总皂苷粗提物多次给药致大鼠肝毒性的时毒、量毒关系。方法:取大鼠按不同时间点或不同剂量分组,分别给大鼠灌胃柴胡总皂苷粗品,观察大鼠死亡情况和毒性反应,检查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计算肝脏... 目的:研究柴胡总皂苷粗提物多次给药致大鼠肝毒性的时毒、量毒关系。方法:取大鼠按不同时间点或不同剂量分组,分别给大鼠灌胃柴胡总皂苷粗品,观察大鼠死亡情况和毒性反应,检查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计算肝脏脏器指数,光学显微镜下观察肝组织形态变化。结果:“时-毒”关系研究表明:大鼠血清ALT,AST均在给药后7d开始升高,15d肝毒性明显,其后出现并发毒性和死亡。“量-毒”关系研究表明:在药后15d之内,与正常组比较,51.2~125,0g·kg^-1。柴胡总皂苷粗品可造成大鼠明显的肝毒性损伤,表现在ALT,AST升高,肝体比值增大,病理组织学检测出现不同程度的肝细胞水肿和脂肪变性,大剂量、长时间给药组出现片状坏死、肝小叶结构不清;上述变化随剂量的增加而逐渐加重,与空白组比较有明显差异。结论:多次、长时间给大鼠灌服一定剂量柴胡总皂苷粗提物可造成严重肝损伤甚至死亡,并呈现明显的肝毒性“量-时-毒”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胡总皂苷粗提物 大鼠 肝毒性 “量-时-毒”关系
原文传递
吴茱萸水提组分多次给药对小鼠肝毒性的“量-时-毒”关系研究 被引量:14
20
作者 黄伟 李晓骄阳 孙蓉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5期2223-2227,共5页
目的:研究吴茱萸水提组分多次给药致小鼠肝毒性的时毒、量毒关系。方法:取小鼠按不同时间点或不同剂量分组,分别给小鼠灌胃吴茱萸水提组分,观察小鼠死亡情况和毒性反应,分别于药后相应时间点检查血清肝功指标和肝脏组织谷丙转氨酶(ALT)... 目的:研究吴茱萸水提组分多次给药致小鼠肝毒性的时毒、量毒关系。方法:取小鼠按不同时间点或不同剂量分组,分别给小鼠灌胃吴茱萸水提组分,观察小鼠死亡情况和毒性反应,分别于药后相应时间点检查血清肝功指标和肝脏组织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活性,计算肝、肾脏器指数,光学显微镜下观察肝组织形态变化。结果:小鼠血清和肝组织ALT,AST在给药后1 d开始升高,3 d肝毒性明显,可持续到7 d。与正常组比较,药后7 d之内,吴茱萸水提组分在0.63~5.0 g.kg-1可造成小鼠明显的肝毒性损伤,表现ALT,AST,碱性磷酸酶(AKP),总胆红素(TBI)升高,白蛋白(ALB)降低,肝体比值增高,病理组织学检测出现不同程度的肝细胞水肿和脂肪变性、间质充血,呈现一定的量毒、时毒关系;上述变化随剂量的增加而逐渐加重,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明显差异。结论:多次给小鼠灌服一定剂量的吴茱萸水提组分可造成明显的肝损伤,并呈现一定的肝毒性"量-时-毒"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茱萸 水提组分 肝毒性 “量-时-毒”关系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