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低温热改质煤表面性质变化及其对浆体流变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33
1
作者 孙成功 吴家珊 李保庆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174-180,共7页
考察了几种褐煤热改质过程中表面性质的变化及其对浆体流变特性的影响。研究发现,在200~300℃温度范围内,热改质煤表面产生显著的收缩作用,活性含氧官能团尤其是羟基官能团的分解使煤表面疏水化作用显著增强,从而使煤的吸水... 考察了几种褐煤热改质过程中表面性质的变化及其对浆体流变特性的影响。研究发现,在200~300℃温度范围内,热改质煤表面产生显著的收缩作用,活性含氧官能团尤其是羟基官能团的分解使煤表面疏水化作用显著增强,从而使煤的吸水性大幅度降低。上述煤表面性质的变化是该温度范围内热改质煤成浆性得以大幅度提高的主要原因。相关微分分析进一步表明,煤表面羧基官能团和与之相关的煤的吸水性是制约煤成浆性尤其是低阶煤成浆性的首要因素,而未发现酚羟基官能团能产生重要的影响。对浆体流变特性的研究表明,浆体的屈服假塑性与煤表面活性含氧官能团和矿物质的含量有关,煤表面较高的亲水性有利于浆体屈服假塑性的改善,从而使其对浆体性质的影响具有双重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改质 表面性质 煤浆 流变性 成浆性
下载PDF
低温热提质褐煤的理化结构演化及燃烧特性 被引量:13
2
作者 张锦萍 李冬 +4 位作者 张成 丘永琪 殷立宝 徐齐胜 陈刚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671-677,共7页
选取胜利褐煤在流化床台架上进行不同温度(200~500℃)和气氛(氮气、模拟烟气和有机气氛)的温和热解提质实验,采用热重分析仪研究提质煤的燃烧特性,分别使用傅里叶转换红外光谱(FTIR)和氮气等温吸附方法研究提质前、后煤的化学和物理结... 选取胜利褐煤在流化床台架上进行不同温度(200~500℃)和气氛(氮气、模拟烟气和有机气氛)的温和热解提质实验,采用热重分析仪研究提质煤的燃烧特性,分别使用傅里叶转换红外光谱(FTIR)和氮气等温吸附方法研究提质前、后煤的化学和物理结构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热解过程提高了褐煤的发热量,降低了水分和自燃倾向。模拟烟气增加了提质煤的热值损失率,而有机气氛降低了热值损失率。煤中的含氧官能团和脂肪烃结构随着热解温度的升高而逐渐分解,挥发分的析出和热变形导致了提质褐煤平均孔径的减小和比表面积的增大。500℃模拟烟气气氛下煤的理化结构变化最为显著。褐煤提质后物理化学结构的变化使得提质煤燃烧热稳定性增强,自燃倾向降低,而提质气氛对煤的燃烧特性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褐煤 热解提质 燃烧特性 理化结构
下载PDF
高浓度煤浆的制备和流变性的研究 Ⅰ.改质温度对煤浆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13
3
作者 孙成功 吴家珊 李保庆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131-136,共6页
研究了三种褐煤和一种年轻烟煤在不同热改质温度下的成浆性及浆体流变特性的变化。发现低温热改质(200~300℃)可大幅度降低煤浆的表观粘度,提高煤浆中煤的浓度,从而显著改善煤之成浆性。视煤变质程度不同,年轻烟煤的浆体中... 研究了三种褐煤和一种年轻烟煤在不同热改质温度下的成浆性及浆体流变特性的变化。发现低温热改质(200~300℃)可大幅度降低煤浆的表观粘度,提高煤浆中煤的浓度,从而显著改善煤之成浆性。视煤变质程度不同,年轻烟煤的浆体中最高煤浓度可提高7%(W),褐煤尤其是年轻褐煤可提高10%(W)以上。同时水煤浆的流变特性和浆体静态稳定性随原煤热改质温度变化均表现出一定的变化规律。200~300℃是热改质煤浆性质发生剧烈变化的温度区,300℃是浆体性质发生转变的转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改质 水煤浆 制备 流变性 温度
下载PDF
低温热改质煤对煤-油-水三元料浆成浆性的影响 被引量:7
4
作者 郭延红 王维周 张东亮 《煤炭转化》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53-55,共3页
对几种不同变质程度的煤采用低温热改质,使煤表面的性质发生变化,从而影响煤的成浆性.研究发现,在2 0 0℃~30 0℃温度范围内,热改质煤表面产生显著的收缩作用,活性含氧官能团的分解使煤表面疏水化作用显著增强,从而使煤的最高内在含水... 对几种不同变质程度的煤采用低温热改质,使煤表面的性质发生变化,从而影响煤的成浆性.研究发现,在2 0 0℃~30 0℃温度范围内,热改质煤表面产生显著的收缩作用,活性含氧官能团的分解使煤表面疏水化作用显著增强,从而使煤的最高内在含水量降低.上述煤表面性质的变化是该温度范围内热改质煤成浆性得以大幅度提高的主要原因.变质程度越低的煤,成浆性变化越大.2 0 0℃~30 0℃是热改质煤煤浆性质发生剧烈变化的温度区,30 0℃是浆体性质发生转变的转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改质 成浆性 最高煤浆浓度
下载PDF
吸湿预氧化对提质褐煤自燃倾向性的影响 被引量:6
5
作者 刘丽华 初茉 +3 位作者 党彤彤 曲洋 孙任晖 畅志兵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153-1159,共7页
为探究提质褐煤露天储存仍易自燃的规律和机制,选用自燃倾向性测定装置测定交叉点温度(CPT)等参数求得FCC,判定105-900℃提质褐煤在空气中吸湿预氧化前后的自燃倾向性变化;采用红外光谱仪、氮吸附仪、微量热仪等测定了各样品的化学结构... 为探究提质褐煤露天储存仍易自燃的规律和机制,选用自燃倾向性测定装置测定交叉点温度(CPT)等参数求得FCC,判定105-900℃提质褐煤在空气中吸湿预氧化前后的自燃倾向性变化;采用红外光谱仪、氮吸附仪、微量热仪等测定了各样品的化学结构变化、孔结构及吸湿性差异。结果表明,随提质温度的升高,提质新鲜样的自燃倾向性降低,但吸湿预氧化使200-500℃提质煤的自燃倾向性比其新鲜样显著增加,甚至接近原煤。预氧化增加了表面氧元素含量和氧化活性基团数量;脂肪侧链、含氧官能团和(提质后产生的)新自由基等氧化活性基团的存在及比表面积的增大,共同强化了提质样品的预氧化和自燃。吸湿不仅产生润湿热进一步加深预氧化,而且吸湿程度越大的提质样品,其自燃倾向性增强越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提质 自燃倾向性 吸湿 预氧化 润湿热
下载PDF
内蒙古霍林河褐煤热力初步改质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巩志坚 冯立君 +2 位作者 蔡涛 续文振 张兰 《洁净煤技术》 CAS 2012年第1期34-37,共4页
针对褐煤水分高、易风化破碎、氧化自燃、利用率低等问题,采用热力脱水方法对内蒙古霍林河褐煤进行了实验室改质研究,分析了改质温度、停留时间、原煤粒径对褐煤改质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改质温度、停留时间对褐煤改质效果影响显著,原... 针对褐煤水分高、易风化破碎、氧化自燃、利用率低等问题,采用热力脱水方法对内蒙古霍林河褐煤进行了实验室改质研究,分析了改质温度、停留时间、原煤粒径对褐煤改质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改质温度、停留时间对褐煤改质效果影响显著,原煤粒径对褐煤改质影响不明显,当处理温度为300℃,停留时间为20 min时,褐煤改质效果最好;此时,褐煤Mad降低了79.75%,H含量增加了153%,O含量降低了62.47%,C含量提高了72.46%,N含量增加了26.09%,Qgr,ad增加了108.50%,Qnet,M增加了161.86%;褐煤改质过程明显降低了煤中Mad和O含量,并使C含量和发热量大幅提高,改质效果明显,这将为褐煤热力改质的应用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褐煤 热力改质 脱水 发热量 水分 灰分
下载PDF
含氧官能团对提质褐煤复吸水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4
7
作者 张锦萍 张成 +3 位作者 谭鹏 杨显军 苏杭 陈刚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5期6279-6285,共7页
选取云南昭通(Zhaotong lignite,ZT)褐煤,在不同温度(200~500℃)和气氛(氮气、有机、微氧)下进行热解提质,用恒温恒湿箱考察了提质煤的复吸水特性,采用傅里叶转换红外光谱(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FTIR)... 选取云南昭通(Zhaotong lignite,ZT)褐煤,在不同温度(200~500℃)和气氛(氮气、有机、微氧)下进行热解提质,用恒温恒湿箱考察了提质煤的复吸水特性,采用傅里叶转换红外光谱(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FTIR)分析了提质过程中煤表面含氧官能团相对含量的变化及其对提质煤复吸水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提质温度的升高,提质煤中含氧官能团总量减少,复吸水率降低;羟基(—OH)和羰基(C=O)是影响复吸水率的主要含氧官能团;3种提质气氛下提质煤的复吸水率大小顺序为:微氧>氮气>有机气氛,这是由于微氧气氛下氧气氧化了部分脂肪烃结构,增加了提质煤中—OH、C=O 和—O—的含量,导致了复吸水率较氮气气氛增大,而有机气氛下,乙醇分解产生的—OH促进了煤中—OH的缩合作用,降低了提质煤中—OH的含量,导致复吸水率相比氮气气氛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褐煤 热解提质 含氧官能团 傅里叶转换红外光谱 复吸水 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 (FTIR)
下载PDF
胜利褐煤热解提质-气化特性实验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杨显军 张成 +3 位作者 谭鹏 苏杭 方庆艳 陈刚 《燃烧科学与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453-459,共7页
通过TGA方法研究胜利褐煤在1,000,℃以内的热解特性,在管式炉上对胜利褐煤进行等温和非等温热解提质,评价热解提质过程效率,分析提质褐煤的物化结构特性,通过TGA实验研究提质褐煤的气化反应性.结果表明,温度是褐煤提质的主要影响因素;3... 通过TGA方法研究胜利褐煤在1,000,℃以内的热解特性,在管式炉上对胜利褐煤进行等温和非等温热解提质,评价热解提质过程效率,分析提质褐煤的物化结构特性,通过TGA实验研究提质褐煤的气化反应性.结果表明,温度是褐煤提质的主要影响因素;350,℃提质可获得较高的提质效率和较好的提质煤;在450~550,℃之间对胜利褐煤热解提质,提质煤气化反应性明显降低;提质煤气化反应性的变化与褐煤孔隙结构以及其化学结构参数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褐煤 热解提质 气化 反应性
下载PDF
劣质渣油热改质与供氢热改质 被引量:4
9
作者 王齐 王宗贤 +3 位作者 庄士成 李凤绪 郭磊 郭爱军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439-445,共7页
分别采用釜式反应法和热重分析法对委内瑞拉减压渣油(VR)进行单独热改质和供氢热改质研究,探讨所选富芳馏分作为工业供氢剂的可行性,及其对渣油热转化产物分布与生成油产物安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热改质相比,供氢热改质所选供氢剂可... 分别采用釜式反应法和热重分析法对委内瑞拉减压渣油(VR)进行单独热改质和供氢热改质研究,探讨所选富芳馏分作为工业供氢剂的可行性,及其对渣油热转化产物分布与生成油产物安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热改质相比,供氢热改质所选供氢剂可以减缓VR的热失重速率,使VR热改质反应更温和,抑制了相分离,改善了生成油的安定性;供氢热改质能够承受更高反应苛刻度;在生成油安定性均为二级时,供氢热改质使产物总产率提高约4百分点,其中气体产率(质量分数,下同)、馏分油产率、轻蜡油产率分别提高0.50、1.85、1.66百分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供氢剂 热改质 劣质渣油 安定性 热重分析
下载PDF
热提质褐煤预氧化后自燃特性变化及其自由基原位分析 被引量:3
10
作者 刘丽华 初茉 +2 位作者 党彤彤 畅志兵 曲洋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3967-3977,共11页
针对不同温度热提质褐煤新鲜样及其自然环境中储存一定时间后的预氧化样,利用订制的自燃测定实验装置测得各样品的自燃倾向性差异,采用X-band电子自旋共振波谱仪进行自由基动态原位分析,研究预氧化对热提质褐煤自燃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 针对不同温度热提质褐煤新鲜样及其自然环境中储存一定时间后的预氧化样,利用订制的自燃测定实验装置测得各样品的自燃倾向性差异,采用X-band电子自旋共振波谱仪进行自由基动态原位分析,研究预氧化对热提质褐煤自燃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热提质温度升高,新鲜样的自燃倾向性降低。但随着储存时间延长,105~500℃热提质褐煤发生预氧化,自燃倾向性不同程度地增加,400℃热提质后的预氧化样与原煤一样易自燃。在自燃氧化过程中,与新鲜样不同,预氧化样的吸氧量增加,自由基浓度也增加。预氧化不仅使热提质褐煤自由基增加;且在自燃的加速氧化阶段后期,不断产生自由基,维持氧化自热升温。而400℃热提质褐煤新鲜样在自燃氧化初期消耗大量小分子自由基,损失达80%,因不能持续产生活性自由基难以维持自燃氧化反应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提质 褐煤 预氧化 自燃特性 自由基
下载PDF
煤温和热解过程中汞释放形态及分布规律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张成 李婷婷 +2 位作者 曲世俊 李冬 陈刚 《工程热物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993-1997,共5页
本文选取两种贵州高汞煤,在200~800℃的温度范围内,采用程序升温反应系统加热,利用美国EPA推荐的Ontario-Hydro方法捕捉不同形态汞。研究了在N_2气氛和微氧化性气氛下温和热解过程中汞的释放和形态分布规律。实验结果表明:温度是影响... 本文选取两种贵州高汞煤,在200~800℃的温度范围内,采用程序升温反应系统加热,利用美国EPA推荐的Ontario-Hydro方法捕捉不同形态汞。研究了在N_2气氛和微氧化性气氛下温和热解过程中汞的释放和形态分布规律。实验结果表明:温度是影响煤温和热解过程中汞释放的主要因素,煤中汞释放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明显升高,当热解温度为600℃时,汞释放率可达90%左右。在微氧化性气氛下,汞的释放率随着氧气体积分数的升高而增大。元素汞(Hg^0)是气态汞释放的主要形态,热解停留时间及热解气氛对气态汞的释放形态也存在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解 形态汞 分布规律
原文传递
不同温度提质褐煤在水分复吸后的自燃特性变化 被引量:2
12
作者 刘丽华 初茉 党彤彤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31-134,共4页
基于雨雪天气后低阶煤焦自燃高发的现象,采用固定床管式炉在105~800℃范围内对褐煤提质,提质新鲜样(SA)及其水分复吸样(SC)分别在程序升温装置中进行自燃测定,分析自燃特性变化。结果显示,水分复吸使SC的临界温度吸氧量比SA降低60%... 基于雨雪天气后低阶煤焦自燃高发的现象,采用固定床管式炉在105~800℃范围内对褐煤提质,提质新鲜样(SA)及其水分复吸样(SC)分别在程序升温装置中进行自燃测定,分析自燃特性变化。结果显示,水分复吸使SC的临界温度吸氧量比SA降低60%以上。与SA不同,SC的吸氧量在低温氧化阶段很小且存在波动,在加速氧化阶段产生短暂"平台"期。SC在加速氧化阶段的瞬时升温速率(θ)比SA增加更快,自热温升加速。FCC指标显示,200~400℃提质的SC,自燃倾向性比SA显著增加,与SA-105接近,即高湿度环境储存会抵消提质降低褐煤自燃倾向性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提质 自燃特性 水分复吸 交叉点温度 吸氧量 升温速率
下载PDF
重油热改质与功能性应用综合实验设计 被引量:1
13
作者 陈坤 李锐 +5 位作者 宫明慧 殷长龙 罗辉 郭爱军 刘东 夏薇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5-25,共11页
为实现重油的高质化利用,该文分别从重油临氢热改质与重油碳化制备功能性碳素材料两个角度出发,设计了重油热转化与功能性应用综合实验。重油临氢热改质过程包含临氢降黏裂化和临氢延迟焦化,而重油基碳素材料制备包含对原料进行溶剂脱... 为实现重油的高质化利用,该文分别从重油临氢热改质与重油碳化制备功能性碳素材料两个角度出发,设计了重油热转化与功能性应用综合实验。重油临氢热改质过程包含临氢降黏裂化和临氢延迟焦化,而重油基碳素材料制备包含对原料进行溶剂脱固以制备优质针状焦,以及利用劣质石油焦制备多孔活性炭吸附材料、超级电容器和铁碳微电解填料。该实验设计具有一定整体性和连贯性,有利于加深学生对重油转化和高质化利用过程的认识,提高动手能力,培养科研思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油 热改质 碳素材料 综合性实验
下载PDF
加拿大油砂沥青减压渣油在CO/H_2-H_2O作用下的热改质特性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刘贺 王宗贤 +3 位作者 赵翔鵾 李玉星 陈坤 郭爱军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45-53,共9页
以加拿大油砂沥青大于420℃的减压渣油(BVR)为原料,对比研究其在CO/H_2-H_2O和N_2体系中的热改质特性,通过系统分析BVR在H_2-H_2O、CO-H_2O、N_2-H_2O等不同氢源下的热改质特性以揭示CO/H_2-H_2O对渣油热改质的作用机制,最后探讨合成气... 以加拿大油砂沥青大于420℃的减压渣油(BVR)为原料,对比研究其在CO/H_2-H_2O和N_2体系中的热改质特性,通过系统分析BVR在H_2-H_2O、CO-H_2O、N_2-H_2O等不同氢源下的热改质特性以揭示CO/H_2-H_2O对渣油热改质的作用机制,最后探讨合成气压力、含水量以及温度对BVR临CO/H_2-H_2O改质生焦倾向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临氮改质相比,相同反应条件下,合成气和水可使BVR热改质的生焦诱导期延长3.5-6.5 min;相同生焦率(约0.1%)时,合成气和水可显著提升BVR热改质降黏率,410℃时相对临氮改质的降黏率为29.1%,而420℃时可达54.6%。比较不同氢源下BVR热改质的生焦诱导期、改质油黏度和安定性、渣油转化率发现,H_2-H_2O、CO-H_2O、N_2-H_2O等均对BVR热改质表现出与CO/H_2-H_2O相同的促进效果,各氢源作用活性的大小顺序为H_2-H_2O>CO/H_2-H_2O>CO-H_2O>N_2-H_2O。由此可知,CO/H_2-H_2O对渣油热改质的促进作用可归因于氢气、CO水热变换新生氢和水热裂解的综合效应,且其中氢气的作用仍最显著。合成气压力、含水量和反应温度可通过影响不同氢源的贡献而调控BVR临CO/H_2-H_2O改质生焦倾向。低成本易获取的合成气可以提供BVR热降黏改质所需氢源,水能够通过CO水热变换反应供出新生活泼氢而协同合成气实现BVR高效改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砂沥青 合成气 水热裂解 活泼氢 降黏改质
下载PDF
热改质过程中渣油结构及其重组分溶剂化变化规律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刘朝仙 郭爱军 +3 位作者 陈坤 王宗贤 储浚 陈建涛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66-374,共9页
以委内瑞拉减压渣油为原料,采用微型反应釜,研究了其在410℃、2.0 MPa氮气初压下,不同反应停留时间的热改质过程生成油的化学结构组成及其重组分溶剂化变化规律。通过1H-NM R技术研究了热改质过程生成油中沥青质和重胶质不同化学位移归... 以委内瑞拉减压渣油为原料,采用微型反应釜,研究了其在410℃、2.0 MPa氮气初压下,不同反应停留时间的热改质过程生成油的化学结构组成及其重组分溶剂化变化规律。通过1H-NM R技术研究了热改质过程生成油中沥青质和重胶质不同化学位移归属氢的转化路径;并结合改进的Brown-Ladner法分析了热改质过程生成油中沥青质和重胶质的平均分子结构参数变化;采用蒸汽压渗透法考察了热改质过程生成油中沥青质和重胶质在甲苯溶液中所形成的复合超分子结构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结果表明,随着热改质程度的加深,沥青质和重胶质的H/C原子比减小,供氢能力逐渐下降,沥青质和重胶质的芳香环共轭程度和fA在体系生焦后(45 min)显著提高;沥青质的聚集趋势相关值在热改质15 min前变化不大,15 min后显著增强,而重胶质在整个热改质过程中,其聚集趋势相关值的增势较为缓和;沥青质和重胶质的聚集趋势相关值差异逐渐增大,15 min时增加了1.5%、25 min时增加了50.8%、45 min时增加了142.3%,表明沥青质和重胶质的结构差异越来越明显;重胶质溶剂化沥青质的能力逐步减弱,体系的溶剂化参数从0时的32.9%逐步降到15 min时的29.5%、25 min时的14.1%和45 min时的9.6%;热改质生成油的斑点实验等级逐渐增加,体系的胶体稳定性逐渐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改质 沥青质 重胶质 化学结构组成 溶剂化
下载PDF
利用原水分的水热提质对褐煤结构的影响研究
16
作者 赵博骏 高继慧 +2 位作者 赵广播 曹庆喜 刘冬冬 《工程热物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1621-1629,共9页
本文在200~350℃条件下对宝日希勒褐煤进行不添加额外水分的水热提质处理,并与同工况热提质样品进行对比。研究发现,采用水热提质能够获得更好的煤质改性效果,水热提质煤固定碳含量更高,但固体产率低于热提质煤;随温度提高,水热提质煤... 本文在200~350℃条件下对宝日希勒褐煤进行不添加额外水分的水热提质处理,并与同工况热提质样品进行对比。研究发现,采用水热提质能够获得更好的煤质改性效果,水热提质煤固定碳含量更高,但固体产率低于热提质煤;随温度提高,水热提质煤孔结构呈现先增后减趋势,但热提质煤孔结构无明显变化;水热处理对褐煤中含氧官能团脱除作用更强,且水热提质煤脂肪度更低、芳香度更高,内部水分对褐煤有机结构演化会产生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褐煤 水热提质 热提质 理化结构 水分利用
原文传递
辽河超稠油常压渣油热改质前后石油酸的分布与组成结构研究
17
作者 朱小营 孙学文 +2 位作者 许志明 赵锁奇 黄鹤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83-489,共7页
采用醇碱法对辽河超稠油热改质前后常压渣油(AR)中的石油酸进行分离提纯,得到两种石油酸(简称为改质前和改质后)。采用FTIR、元素分析、负离子ESI FT-ICR MS、13C NMR、~1H NMR、化合物DBE及碳数分布等方法对提纯的石油酸进行定性和定... 采用醇碱法对辽河超稠油热改质前后常压渣油(AR)中的石油酸进行分离提纯,得到两种石油酸(简称为改质前和改质后)。采用FTIR、元素分析、负离子ESI FT-ICR MS、13C NMR、~1H NMR、化合物DBE及碳数分布等方法对提纯的石油酸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实验结果表明,改质前后的石油酸均以二环、三环、四环、五环或单苯环并单环环烷酸为主,石油酚、芳香酸相对含量较低;没有直接与环相连的羧基在改质过程中易发生脱羧反应,部分解释了热改质AR的蒸发损失低于直馏AR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河超稠油 常压渣油 热改质 石油酸
下载PDF
高硫煤不同气氛温和热解过程中含硫组分释放规律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1
18
作者 张成 李婷婷 +1 位作者 夏季 陈刚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4期24-31,共8页
温和热解是一种煤燃烧前有效的脱硫方法和提质手段。该文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2种贵州省高硫煤在不同气氛温和热解过程中煤中含硫气体的释放行为及机制。研究表明,根据温和热解过程中的释放温度由低至高可把煤中硫分为3类:... 温和热解是一种煤燃烧前有效的脱硫方法和提质手段。该文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2种贵州省高硫煤在不同气氛温和热解过程中煤中含硫气体的释放行为及机制。研究表明,根据温和热解过程中的释放温度由低至高可把煤中硫分为3类:不稳定有机硫、黄铁矿硫和稳定的有机硫。微氧化性的热解气氛可有效提高温和热解的脱硫效率,特别有利于对黄铁矿硫的脱除。研究还表明,不同的氧化性气氛对于煤中C-S键和C-C键的断裂具有选择性,综合脱硫效率和热值损失分析,发现4%O2-N2的微氧化性气氛下,400℃的热解温度为最佳的燃烧前温和热解脱硫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烧前 温和热解 脱硫 微氧化性气氛
下载PDF
不同馏分及渣油在临氢热改质过程中供氢能力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吉顺峰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4-28,共5页
为了考察重油在临氢热改质过程中的供氢能力,将委内瑞拉原油切割为3个馏分及渣油作为油样,蒽作为夺氢探针,分别研究了氢气、油样以及油样临氢体系的供氢能力,采用反应叠加法分析了临氢热改质过程中油样与氢气之间的协同效应,间接考察了... 为了考察重油在临氢热改质过程中的供氢能力,将委内瑞拉原油切割为3个馏分及渣油作为油样,蒽作为夺氢探针,分别研究了氢气、油样以及油样临氢体系的供氢能力,采用反应叠加法分析了临氢热改质过程中油样与氢气之间的协同效应,间接考察了油样组成结构对氢分子活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油样中烷烃、环烷烃以及环烷、芳香结构对油样的供氢能力有积极影响;临氢条件下,整个反应体系的供氢能力较油样和氢气单独供氢能力之和提升一倍左右,可见油样与氢气之间存在着积极的协同效应。另外,从油样性质的差异性角度分析,油样组成,如多环芳烃、硫、金属等,对氢分子的活化有着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氢热改质 氢气 供氢能力 协同效应 活化
下载PDF
特高压换流变压器油纸绝缘交直流击穿特性及选型 被引量:9
20
作者 廖瑞金 邵山峰 +2 位作者 成立 杨丽君 赵学童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387-392,共6页
作为特高压直流系统的核心设备,特高压换流变压器的国产化对我国特高压直流技术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针对特高压换流变压器的实际运行工况,基于不同油纸组合交直流击穿特性,对其油纸选型进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绝缘油的击穿电... 作为特高压直流系统的核心设备,特高压换流变压器的国产化对我国特高压直流技术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针对特高压换流变压器的实际运行工况,基于不同油纸组合交直流击穿特性,对其油纸选型进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绝缘油的击穿电压随交流分量的降低而缓慢下降;油纸绝缘的击穿场强随着交流分量的降低而快速上升;油纸绝缘的性能主要由绝缘纸决定,绝缘油对油纸绝缘强度影响较小。从特高压换流变压器网侧与阀侧出发,同时考虑交流、直流电压在油纸复合绝缘中的分布特点,分析油纸选型需要考虑的因素,根据实验结果,最终得到KI-50X绝缘油与魏德曼DPE绝缘纸为最佳油纸组合。研究结果可为特高压换流变压器的制造提供相关数据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高压换流变压器 绝缘油 热稳定绝缘纸 复合电压 油纸选型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